黔西姚军 发表于 2015-12-29 23:000 E7 ?5 O6 M7 Y" o 你黔西姚军为何有清镇县鸭甸河高寨姚氏族谱?$ y$ t% t+ Z1 X, Y9 a 你黔西姚军为何有清镇县黄泥沟姚氏族谱? 你黔西姚军与清镇县鸭甸河高寨姚氏和黄泥沟姚氏是什么关系? 你可简介清镇县鸭甸河高寨和黄泥沟两地姚氏今况?2 U" L( H. c, J+ U$ X) V 9 c' a! J; O& l+ w; V 明洪武年,“讳把总”。把总是武官官衔呀。6 U0 X4 ^6 d8 A0 B& t3 g 祖籍,江西吉安府六亭县。姚茂勇认为”六亭县“应是庐陵县的音误。 居东迁西:贵州安顺府清镇县,“大桥头,大桥尾 水井坎上 姚家湾 鸭甸河高寨” |
六轮是庐陵,西南一带口音同音字。吉安府庐陵县。 云贵川湘西一带把六的发音读“陆”或“楼”。陵(ling)楞(leng)林(lin)不分。4 a' O# p3 _8 a9 v, V' [ 所以六轮就是庐陵的发音。修谱人根据时代不同,水平也是不同的。本来家族修谱人的水平就是参差不齐的。5 f" G9 c: J' o$ c3 R ! F- ~# a: K6 g3 u( d. Y4 A |
pszyyao 发表于 2022-5-5 21:24 我以前服役的部队是整个沈阳军区战备值班部队,一个连80来号人,三个步兵连不超过300人。只有战时,步兵连才会扩充到120人左右,叫加强连。再加一个炮连一个机枪连,平时也就400多人。机炮连的人数没有步兵连人数多。从人数来说应该和营长相当。! L' I" }/ p; _ O$ T1 F/ i |
黔西姚军 发表于 2015-12-29 23:004 @0 P9 A: a" X 什么是把总?明代的把总是个什么官?/ `5 r0 i* `+ ?6 H8 O8 L* j8 n* a/ i9 a 查有关资料得知:把总,官名,属于明代京营、边军系统,秩比正七品,仅次于军中统率千名战兵之千总(守备),麾下约有战兵四百四十人。明驻守京师兵,分三大营,统兵官中有此官;各地总兵属下军官亦有此官,位次守备。明初的把总多是从功臣、外戚中选拔充任。另外四川、云南、甘肃、贵州的土司官中也有土把总,这些把总多是由当地的土豪地主担任。后来职位日轻,到了清代不被重视,变成了绿营兵低级军官。秩正七品,位次于千总;京城的巡捕五营统兵官也有把总一职。$ k" P) d, H% p2 ?; s 这样看,明代把总的官职也算是七品武官了,从明代的把总能够指挥战兵四百四十余人来讲,那时候的把总相当于现在北京卫戍区和上海警备区里的一个连长职位。官虽不算大,但是明代初期的把总多是由立过战功的功臣或者其后人担任,也有的是由皇亲外戚担任 |
你为什么有他们的家谱?清清镇鸭甸你你河姚氏家谱镇鸭甸河姚氏家谱镇鸭甸河姚氏家谱$ N# R2 V8 p1 q" \- A# N: ^- | |
不是应该是六轮县吗?吉安能查到六轮县这个地方吗? |
黔西姚军 发表于 2015-12-29 23:000 ~3 X6 V! {0 M, I3 D& i, o+ x' c “把总”不是外号,是领兵的官职。一般人是不敢自己称自己为“把总”的。! I6 n& I; v5 j; k% j 南昌家谱上有一个把总,去了贵州任职,但与你提供的时间有出入。请你认真核实一下你那边“把总”的名字与时间。供参考。 |
SAM_5123.JPG (213.53 KB, 下载次数: 667)
SAM_5122.JPG (215.97 KB, 下载次数: 722)
感谢宗亲跟帖,由于没有看到他们健全的家谱,我也在探讨中,我对族谱的研究甚浅,还望有机会跟前辈你们学习,江西只有吉安府。没有六轮县,我以求证过,大桥头、小桥尾、水井坎上姚家湾等小地名到是有的,至于“把总"一名也只是外号而已,他们也不知道准确的名字,以此谱记载的来看应是1382年----1385年左右,应该是在清镇县(现贵阳市、清镇市)任的职,离安顺也不远,当时的待告将军是什么官衔我也说不清楚。 |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5-12-26 13:41 编辑 . U" X' X/ q5 w9 v8 h+ r' D, h 来源江西是清晰的。 但是,江西只有吉安府。没有六亭县。至于“大桥头,大桥尾”估计是小地名,没有表述清楚。江西从北到南,赣江穿梭其间,挨在水边的地名多如牛毛。没有准确的标志,无法判断。; H. e$ K" a: U7 u+ S! C- d 我注意到家谱里面提到了一个“把总”,还有“水井坎上的姚家湾”地方。这是二条重要线索。他是什么时候的“把总”?有准确的名字吗?他到贵州的任职是在安顺附近吗?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