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酉阳甘溪镇《姚氏家谱》姚氏新修族谱序

查看数: 5344 | 评论数: 13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4-11 23:04

正文摘要:

, d" ?2 \( T9 z; d* B* l姚氏新修族谱序(原序) - ^" T; p: x& Y! U谱牒之难非修之难 而考据之难也 吾族自大明永乐十四年 始祖良珊公及兄良能 良德二公 由江西迁扵湖南之辰州 至宣德八年 而我珊公復自辰迁扵沅 ...

回复

姚克保 发表于 2015-4-12 11:59:42

# t! m" u' Z8 X" j6 z, t4 X& c
1 i' g) f$ ~0 O5 U9 a) A7 O这篇《新序》我认为确实是当时三公后裔所写,不应该是伪造,但可能由于当时的历史和信息等原因,所以在展示寻亲过程中所见所闻之时,也展示了一些不全面的东西给后人,从而出现了新的疑惑
6 w$ ^- g' a: c9 [0 j2 Y. _7 y' O; ^' J* j9 A: {6 A0 K
一,《新序》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猜想。我一直在猜想,三公现在的谱应该是公元1700年后抄的方里的谱头,因为方里谱《存疑》中说的很清,公元1714年立该谱前也是用“卞梁”派的本子,这个本子就是现在南垣、南昌谱系,公元1714年后方里谱系才有了现在的面貌。但猜归猜,却一直没有根据,现在通过《新序》知道了,是嘉庆年间抄去的。
9 Q8 Z' q6 m( s2 A$ U+ ^; G) i$ z1 C5 ?5 s/ H& s
二、灵源地区从来就没有叫过烂泥湾的说法。无论是去查古地名还是现在流传下来的俗说,灵源之地没有被称作过烂泥湾 ,而南垣谱作为沿用老“卞梁”的谱系,特意记了一支由省城迁烂泥巷,说明这个烂泥湾也好,烂泥巷也好,一定有,但一定不是灵源区域,对于当时为什么“有一二老人”说灵源地区就是烂泥湾呢?,我想肯定不是坏意,个中原因就不好猜
% }' F# s  E3 A2 V  c" E( l5 o: ~
三.为什么三公后裔寻祖不先到靠近湖南的瑞州府新昌县的灵源而是直奔更远“豫章”而去的?丰城、南昌都属豫章,以前没有南昌姚氏之说,只有豫章姚氏之说,而灵源姚氏只称瑞州姚、新昌姚或直呼灵源姚,决不会说是豫章姚,姚勉只是灵源姚的一员,除他的直系后人会认为他们是丰城姚外,其它支是不可能因姚勉客居丰城而将本支跳过灵源说丰城姚的,是不是三公以前的草谱上记有“豫章、丰城”“烂泥湾”等字样?从“卞梁”谱系(即南昌南垣谱)看,一方面灵源姚是从丰城来的,丰城什么地方?没有任何记录。另一方面,谱记丰城烂泥湾姚是灵源迁省城(南昌市)姚的分支,《新序》中尽管记的不很准确,但也证明了烂泥湾与南昌有关。那么我们能不能这么认为,三公后裔会不会是南昌姚氏的丰城烂泥湾支系?,
& h0 `6 t9 y9 k. z7 J9 s& h3 m3 ^) u. e% @, T9 ]3 ~
四,为三公后裔祖考,我曾回过姚闻闻关于姚勉出自姚思廉系的文章,原文是:我认为:姚闻闻的思路是对的,但把姚勉肯定是姚思廉的后裔,我又觉得证据不足。一"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盍弘文馆学士思廉之后也。”中“盍”是语气词,是可能的意思,这是很多文人认可的解释。二“吾家鼻祖丰城公,庭叱百万无鳩雄。”这句话出现在文学作品,而不是出在传记或其个人简历中,带有明显的文学泛指。夸大一点说,我们常会有老师对学生说:“四大发明是我们的老祖发明的”。但实际上是不是这老师的亲祖宗,这真不好说。三、现保存在宜丰县(古新昌县)博物馆的姚勉曾祖姚锡墓志铭,在讲到其祖上出处时,有“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的记录,没有说灵源姚是姚思廉的后裔,只是说可能与姚思廉受封有关,这可是姚勉的祖上,其墓志铭在姚勉生前近一百多年就埋在地下的。四、姚勉文中说“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姚锡墓志铭中有“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这两处的表述一致,所以灵源姚为仓监之后是可以肯定!作为灵源姚子孙之一的姚勉也是仓监之后便是无疑了。$ l: c# n* A! _8 Y$ ^% v% A% m; U

+ x/ Y  r( Z$ [& ^( u五,对于《新序》中说是姚崇后裔那一段,我个人认为,可能不是从方里原文,因为方里谱一直是认为姚思廉是他们的远祖。谱的首页就有“远祖,姚思廉”字样。没有直指是姚崇后裔。当然,方里谱又说姚尚忠迁自河南硖石,这点也让人不解。
' G1 P# X! L+ i$ ~3 g9 @: N$ q# i' U7 c& I
六,三公后裔寻祖回去后作出这个序,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是难得的。从他们当时掌握的资料,也只能这样去做,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再去纠缠这事了,事实上,他们也纠缠不清,就灵源本地两支,现在也纠不清,何况外迁的呢?真正的狭义灵源坑在方里管辖,找灵源姚不以方里谱为准,以谁的为准呢?他们必须要有个结论,他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有个根,接灵源总不会错,接灵源谱就得接方里谱,方里谱没有烂泥湾的记录,三公后裔们总不能改方里谱吧,所以这篇《新序》有它的执着和无奈。
& w5 I5 K& U& [7 b5 t3 V9 h9 f; ^- v7 @
0 L- _" v4 N7 s- X: D# T
+ O6 I$ y  M' x! r; |3 y4 P

& t6 D' E7 G& R0 c, |7 G
3 V. l2 S* F% L+ _% T
8 A, k6 Z1 ^* g4 E1 M) ]* _* a, `
4 ?- l; T7 ]+ _/ H/ b) T2 }1 K7 n6 H6 n; V2 b9 R" K

& Q% i/ s. y- s+ S+ S) I0 A+ s6 N+ a6 @. C* t" @6 {) o. e* V
4 h- m$ w. b1 O$ A- G" B
5 Y( I+ i1 U" y2 Q8 T
/ p' z# M' v: m; X. J

# H' M6 H9 I7 _( m3 x
  _4 H/ c! X3 c7 V1 e  X- |: S
; o7 h* W. _9 `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4-13 11:59:12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5-4-13 13:40 编辑
: A- p7 f! J- [+ C' N$ e+ l7 S) K4 y2 N8 C) N" G
      宜丰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始建于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已有1780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东西长71公里,南北宽51公里,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在45米至1480米之间,全境状似一个东西向的“棱形”。全县常态地貌构成,大致是“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总人口28万,辖16个乡镇(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炎凉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锦江在县城南面擦边而过.境内建大小水库若干座.
下文摘自(酉阳甘溪镇《姚氏家谱》姚氏新修族谱序)
"因入阅其村遍访濫泥湾地名得一二长老言 此地土壤膏腴 喜晴苦雨 此大旱则禾黍倍收 今名坊里衙里者即古之濫泥湾地也."
请大家观看芳里的地貌图.不靠河流的山村.在芳里村的北面山凹里,建有芳里水库.这样的地理条件.会将芳里衙里命名为烂泥湾吗?!序中又说(喜晴苦雨 此大旱则禾黍倍收)"既然大旱则禾黍倍收"为何又建只供灌溉防旱用的芳里水库呢?
    他们的祖谱"是听老者说来自姚崇而定稿尚忠为始祖.现在的新谱序,又是"得一二长老言"?可以不用考征!太不认真了嘛.离谱啊!

* R* }; M6 M5 m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1 23:44:33
以下代发闻闻宗亲的评论:
( C. L0 a$ s  ^
读了。
4 D! `$ x( w4 B1 h, G$ R9 ?# R一、感觉祖军的翻译不够准确,带有自己的判断。1 c3 [2 }. x! |* c- X. g

4 B6 ?& y  W5 u9 O, L/ \
) `3 q: \2 j3 P6 [( s: h& F
二、这个十六孙,走了一次江西就用没有一个住居的姚姓人承认是姚思廉的后人就不是了?结论牵强!他们知道姚勉的说法吗?读过舍人集吗?此序还有牵强的地方不一一列举。  ^! X2 E3 y6 r$ _% I
" v. ~/ k+ @4 |, K

; J) i0 `* E6 Y% k' k$ V5 Z三、怎么解释舍人集姚勉为什么要自己承认是姚思廉后人的问题?用二中说法?就这么简单?????5 }9 S) X% \1 D

8 J2 ~1 H# f+ [, i/ [9 V7 t: }1 a% k

7 S# g1 D( S% t$ p4 Y四、按祖军翻译此序作者的意思,与你们现在对南昌姚争论的意思是一致的。既与南昌姚无瓜葛,又与姚思廉无关系,而且还是正宗的姚崇后人,请问姚崇谱系中有没有你谱的那个人?姚勉为什么会直呼姚崇的名字?怎么不用我祖某某公,而舍人集刚好称思廉为鼻祖某某公?作何解释?总之我认为此序理由太牵强,不足为据。

* k3 i6 f7 ?3 a& Z: r2 n' I, p( A5 a4 j! S6 P5 R3 m. O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3 15:07:37
我看见,要登陆,其实看不看已知大慨,我上面已经指出了问题所在,回答了那些问号,自然就清楚此序问题。
% h2 Z/ e( Y; R6 D我要特别给你指出的是舍人集不是文学作品,这一点必须明确,任何人把他视为文学作品,他已经反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了。它是姚勉侄儿编辑姚勉的个人总集。

; @4 d2 T9 H% p! E( P6 x  O往深里说,这是古人划分书目的知识,即现在的目录学,古人把书籍划分为经、史、子、集。舍人集就属集部,而集部就是个人总集。这种四部分类法中任何一部都是史料,也就是清朝史学家章学城说的六经皆史的含义。网上有这方面的知识,你搞明白了也就不会说舍人集是文字作品了。这一课在大学文理学生都要学,因为是工具。
代闻闻宗亲回复。
姚卿芳 发表于 2015-4-12 17:56:34
来自姚闻闻的评论文章
% c+ u9 e" U/ M' g/ Z5 F9 ^南昌姚卿芳 16:28:52
% Z) A6 |7 Y! L: c3 A4 f    已找到另有丰城,早于思廉,是姚平,号丰城,云公第四世。
7 e3 {$ W/ d0 k% t姚平号丰城,舍人集弘文学士之孙如何解释?3 T6 R1 ]4 C5 _( |
舍人集家灵源者,出自丰城盖弘文学士思廉之后也又作何解释?还有舍人集很多处都提到思廉公、丰城公、弘文学士作何解释,而且这些称谓都是相互关联的,同指一人姚思廉,又如何解释?* x9 K# t; j" r& I0 ]. t
一部作品不能人为分离去读,只取一点不及其余,每一块它们都是有很强的逻辑关联的,一个诳,如果刻意要圆,需要千万理由去补,而且还难免补不全。你细细想这些道理。所以舍人集的丰城公就是指的姚思廉,不是你找的姚平,仔细读过全书的人都知道是姚思廉。
7 L% ?3 X* n! Z+ q( O% b$ @

8 p6 J7 c: _: K( v' i9 o8 @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4 05:53:12
尚明,都快四点了。阿斌说我发一条彩信要两元钱,为了给宗亲们解答一些问题,我说没关系。刚才为了真实表达我的一些学术研究的观点,我将我与姚波的交流,整理出来发在我的博客,你觉得有必要,就将文章复制到你发的那篇序里,最好是将文字沾在上面,如果你认为要另发文,那就要写点引言,说明一下是与姚波的学朮交流,也说点纪律要求,不要人身攻击甚至谩骂,我之所以不再上网,怕的就是这点,伤心!希望你理解。-姚闻闻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4 05:52:26
按古人四部分类法,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鲁迅全集、茅盾全集属集部,集部中如鲁迅全集中收录的鲁迅年谱,茅盾全集中收有茅盾年谱可不可作史料?如果研究的是作者一度时期发表文章的年代、背景此文章可不可作史料,章学诚六经皆史学说是史界公认的史学理论,不是某一人自想的。) |; |$ Q- M# F0 M+ }% w! b- T
9 e  a# o/ Y9 N1 v

! H) u  s7 I. e# v7 Y+ A如果集部不能成为史料,反证就是章学诚理论错了,而舍人集真的属集部,那也不能成为史料了,所以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没必要研究了。
3 E3 ], }, G8 V$ ^3 y% h8 i
* V0 a% Z  G. C# x% ?

  N2 }* Q( u/ G4 R5 m* P尚明刚才发的两条麻烦代发网上,舍人集能不能用作史料是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达不成共识,此问题研究就进行不下去,交流就没有任何意义。此条也发上去,谢谢!--姚闻闻
姚克保 发表于 2015-4-13 20:27:05
不好意思,我读书真的不多,比如经、子、史、集,确实不懂,这不是谦虚,是事实。但这也好,可以明白简单道理,我知道不是所有《集》都能做史料,比如《鲁迅全集》肯定不能用作史料,且鲁迅本人连鲁都 不姓,听说是姓周。
# P0 w& X6 S7 C6 x. [6 W1 e
姚荣玟 发表于 2015-4-13 11:05:01
各位宗亲讨论研究,值得学习。2 W8 f& I$ N! T5 P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5-4-12 19:09:36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2 16:30- Y# f6 y' I7 k0 d  f
这是我对姚波所提姚勉问题的学术研究解答,如果对有志研究这一问题的其他宗亲,建议认真全面读透五块资料, ...
2 y  N4 A' o% X6 s& i
闻闻宗亲如果能亲临姚网,大家就可以直接交流请教了。
姚尚明 发表于 2015-4-12 16:30:43
这是我对姚波所提姚勉问题的学术研究解答,如果对有志研究这一问题的其他宗亲,建议认真全面读透五块资料,一、舍人集。二、彦国公谱。三、云公谱。四、思廉谱。五姚崇谱。以舍人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四块资料对比、关联研究。就会提出更多疑问。就不会那么任性的随意的去回答疑问的问题。尚明如果要发到网上,请一定将文字放大,注红,以人们读懂我的真实意思表达。谢谢!

# H$ |% x: l3 E5 g6 r/ g---姚闻闻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2 17: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