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1年,后周派大将姚汉英出使辽国,辽世宗羡其英才强行留之,出任霸州刺史,成为辽国重臣。其后代子孙皆为辽国官吏,其中姚景行担任宰相,家族显赫一时。九代孙姚枢在河南省辉县百泉开办太极书院,传播理学,后出任元朝中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不知道现在朝阳还有没有姚汉英、姚景行的后人?有了解情况的,请联系我。QQ1102365929.谢谢4 I8 k9 r7 K( y7 {. [ l: Q3 U$ V |
姚景行,初名景禧。祖父汉英,本为周国将领,应历初来访我国,用敌国之礼仪,皇上发怒,扣留了他,隶属于汉人宫分。及至景行贵显之后,才出其宫籍,定籍贯为兴中县。( E1 j& |3 x& u' H4 x3 t- p# z ) I0 B# ?1 u* W8 `+ e) f9 F9 {0 W 景行博学。重熙五年(1036),提升入进士乙科,任将作监,改任燕赵国王教授。没几年,升为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性情敦厚,清廉正直,深得人心。, s8 i: D, p4 `8 {) A( a 道宗即位,多次接受咨询,任北府宰相。九年(1063)秋,辞官回乡,途中听说重元作乱,便招集行路旅客得三百骑前往勤王。待到赶到京城,贼乱已被平定。皇上嘉赏他忠诚,将谋反者的财产赐给他。咸雍元年(1065),出京任武定军节度使。次年,皇上以驿马征召他拜为南院枢密使。皇上从容向他请问治国之道,领他进入内殿,取出御书及太子书法给他看,赐予器物和车马仪仗。皇上有心进攻宋国,召景行问道:“宋人喜欢在边境滋事,怎么办才好?”景行回答说:“自从圣宗皇帝凭借声威与德行怀柔包容远方各国,宋朝修治职贡,迄今将近六十年了。如果因为小过就对宋用兵,恐怕有违先帝与宋人所订的旧和约。”皇上觉得他的话有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 u$ J9 c. h9 X, K, b3 d 辞官,没过一月又官复原职。遭逢父丧去职,皇上起复他续任,兼中书令。皇上向他询问古今儒士之优劣,景行作答,甚合皇上心意,任为兴中府知府,改朔方军节度使。大康初,移镇辽兴军。因上京积压案件甚多,皇上命他为上京留守,没几个月,以监狱变空闻名。7 a: L6 F# r( {" ^ 多次请求辞官,皇上没有批准。又请辞,皇上答允了,加号守太师。去世,皇上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追封为柳城郡王,谥文宪。寿隆五年(1099),诏令为他建立祠庙。 |
谢谢姚勇宗亲的指正。 此句出处确为刘致编撰的"姚燧年谱"中, 转引燧公撰"送冯雪崖序"一文的原文。: e# `" T- }/ ` 这篇序文在三十六卷本的"牧庵集"中不见,/ \* B' |- I- ~( T: P4 @9 L; ?% I 只能寄希望看以后能否找到刘致所编的五十卷本了! |
立行宗亲所述有误,应该是元代刘致所著《牧庵年谱》中记载:“先生《送冯雪崖序》亦云:九世祖东阳郡公有孙尝王柳城,今其地有姚山馆、姚家陀,犹以吾姓姓之,坟墓咸在焉。然其后皆不读书,举为鲜卑人矣。” |
《辽史.姚景行传》
(元.脱脱等撰 《辽史》第九十六卷列传第二十六)
姚景行,始名景禧。祖汉英,本周将,应历初来聘,用敌国礼,帝怒,留之,隶汉人宫分。及景行既贵,始出籍,贯兴中县。
/ |8 L0 b* W3 m2 W 3 T2 g9 B) l* j6 j
|
姚景行,辽国宰相!不知立行宗亲的资料出处在哪里! |
热烈祝贺姚网开设《枢燧姚氏》专版! |
( e# `" n+ J( l& N3 b 《文献公碑》“九世祖东阳郡公(姚汉英)有孙尝王柳城” 所记受封为王的汉英公重孙应该指就是这位辽国宰相!4 j( o6 J' t. y# v ]! \# 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