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姚姓文化》全球姚氏宗亲会筹委会第三次会议暨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专辑面世

查看数: 28253 | 评论数: 5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1-20 19:02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亚峰 于 2013-1-20 19:04 编辑 / w  J" J& m+ Y0 R % `$ R1 n5 M0 L. H# o/ a6 p2 E9 _9 e

回复

姚自卿 发表于 2013-3-29 21:54:02
YSL0327M 发表于 2013-3-4 14:00:23
今年10至11月在广东潮阳召开全姚会成立大会将是姚姓人的重大盛会和特大喜事,我们期待着!
河南姚亚峰 发表于 2013-1-30 15:11:49
谢谢各位宗亲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29 22:14:45
回复 53# 姚孝中
8 F  x+ W- l' \9 @
" H! `# Q  S$ ]& @0 \2 M; Q, N) ~; q  L
    抄来的也好,创造的也罢,只要你说的对姚家的事业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去办!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1-27 16:28:43
回复 52# 姚绍弦 " `' k3 i; i( p8 e( S2 J1 t
5 O; t, u( {3 o( P6 O

/ E9 _& P' N) [* G0 z   阿弦过奖了,我只不过是网上抄来的,看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贴出来与宗亲一起学习共享了!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27 16:08:3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27 16:10 编辑
3 t* A5 V7 K( Q3 i
/ p) `) F7 d! {回复 51# 姚孝中 8 O( X8 K1 x9 |% W1 k' M0 d. R

1 A2 z2 b$ J4 q- M: A" z
' S$ m* ~2 Y. m& v; G& ~) v9 p# J    孝中宗亲已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旁引搏证,有水平!高!实在是高!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1-27 14:02:47
什么是“诚”?
( h4 q& d3 `! ^" r“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 t0 \) `' x; D什么是“信”?+ u$ `& ^- h6 U" R2 d4 d' K. p& |
  信+ F. S6 i; M  {7 N5 R* Q5 H; z+ W8 A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 B! f" V2 B. l% p7 n& v“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5 q7 P% F/ ]) \# M, X8 Z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 L) o  Z1 \. h9 I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在基本字义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 `% v5 }) y. ^! s5 y“诚”与“信”作为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在起初是分开使用的。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信的基本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最先将“诚”与“信”连在一起使用的是在《逸周书》中:“成年不尝,信诚匡助,以辅殖财。”“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友和,君臣之间观其忠愚,乡党之间观其信诚。”这里的“信诚”实际上表达的是“诚信”的意思。就是说,从一般意义上,诚信是指诚实不欺,讲求信用,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 B9 h4 K# Y1 V, h编辑本段诚信作用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的人。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3 a1 `8 J) H- j4 ~( L0 b- [8 o
立人之本5 F8 g; g# f$ o! f8 D/ v3 N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0 l2 |. I# ^" [: R* g! n  \
齐家之道/ s3 z% {, L' H1 R- f' S4 ]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的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诚信、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四分五裂。
$ L7 g$ C( s: \; h交友之基6 ]! E1 R, e/ w" S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x; C2 x" |$ t# P
为政之法
+ T  u' F$ J% f! l' f《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 N  Z" `( c2 i( \1 ]: @  D
经商之魂( D& F: E: h. b- |' f1 j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 B/ I; h1 h" |0 c心灵良药# m9 X& j- }2 |# ~4 t, L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 D! Y* Z9 |. s' {) A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姚孝中 发表于 2013-1-27 12:10:00
为人处世讲诚信;/ \* \9 n. h% M6 [
实事求是要记清。6 t/ ^. u/ d# v3 V$ m1 h
PS照片当艺术?

) a& \/ P1 u" P5 q/ ?跌了跟头才知痛!
/ v+ @8 e* Z& \% b
姚绍弦 发表于 2013-1-27 10:03:2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27 16:03 编辑 ' E8 O) g+ h6 `" U7 U0 n! w
0 Z) U" g$ o) F0 [( {
回复 48# 姚道信 8 o. l+ m. F% N0 U5 Q  k
6 m0 S8 z- B) {! }- [

, F* Q/ D9 N% Y% f" w    看了道信老先生和松勇宗亲的表态,我感到非常高兴。宗亲之间和睦友善才是硬道理。尽管对某事的观点不一样,但一定要说出来,这样就不会产生误解,就可以求大同存小异。
! O- i* ]9 H1 T    没有参加会议的宗亲,他的照片却堂而皇之的加在合影之中,即使有一万个道理,也会让部分宗亲产生误解。恕我直言,这种画蛇添足之举,完全是没有必要的。陈独秀并没有参加一大,大家依然推举他当总书记。但他的的确确不是一大代表,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不能篡改的历史。李大钊也没有参加,但是,丝毫不能否认‘南陈北李’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影响和作用。我觉得,宗亲发现一些错误,在姚网中提出来了,就应该有人出来说话,出来解释,沉默是不对的,会使误解越来越深。, @- k9 x1 b$ V8 F2 i# K
    的确,话不说不明,鼓不敲不响。我希望姚氏宗亲网上多一些说话的人,多一些敲鼓的人。这样,姚氏宗亲的各项事业就会红红火火,蓬勃发展。我相信,这是所有姚氏宗亲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7 21: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