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姚姓源流总说(仍不全面,供参考)

查看数: 11668 | 评论数: 11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11-6 08:25

正文摘要:

姚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约形成于公元前22世纪,如今在以人中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居于第64位。 5 j3 M4 V6 I! o 6 \+ v. o& M; ]" i, S9 v' t* I 姚姓来源有二:最早的一支始于帝舜,是以地名为姓,出自今河 ...

回复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5:20
姚姓得姓始祖
2 W) ?8 X/ z* s) m2 W- l
6 J9 O3 q1 z; w! P9 z) n( Z/ X3 o虞舜,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历来被列入“五帝”之中,奉为华夏至圣。传其称号为有虞氏,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谥曰“舜”。因国名“虞”,故又称虞舜。东夷之人,生于诸冯(今属山东诸城)。他是帝颛顼的六世孙,自五世祖穷蝉起都是平民。 帝舜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子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异母弟弟象,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渔猎于雷泽(今属山东菏泽),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威望大。1 m0 N' k9 X7 j% t

. @8 n9 `7 c( E+ O7 a( M/ }6 f姚姓部分迁徙传播
9 G7 U4 q; Q- x; ?: X% D4 V9 X3 [
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先秦时期,姚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地区  。秦汉两晋时,姚姓正支迁吴兴郡,其余迁到北方各地、东南各省,西北羌族姚姓的兴起和进入中原,大大扩增了姚姓人群的数量,同时甘肃洮水地区的姚姓南下四川和西南地区。《通志·氏族略》记载:"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2 m+ l+ s& P$ M7 x8 `5 u, Z

( ^/ Y  o+ ~0 G" ?: q* w“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妫汭五姓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舜帝为了加强子女间的团结,让姚姓子女曾经改为妫姓,让妫姓子女曾经改为姚姓,部分子女有改回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今河南淮阳)地,为陈姓和胡姓的由来。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唐书·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徙居吴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姓。王莽还封同族妫昌为汉王,始眭侯。舜帝的其中一系支,历经姚——妫——陈——田——陈,多次变迁,并分脉出许多支姓。东汉尚书妫皓也改回本族最早本姓的姚姓。2 J% K/ E0 U+ s2 J

4 W" @9 ~& x$ F; h% G”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33世孙妫满封于陈,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脉。在中华姓氏中,妫、姚、田、陈、胡五姓同根源,其血缘先祖是舜帝姚氏。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 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西汉帝国皇太后王政君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王莽封自己祖先的本姓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陈国自妫满于西元前1045年开国,至西元前479年陈国灭亡,历566年。周敬王姬丐41年,陈国被楚国所灭,楚惠王在原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陈姓子女改回姓妫,再传五世后,复改为远祖之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T* {/ F& ]2 Q* s
5 r/ f  J" M- w6 [" Z
《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在谈及自己的族系时说:“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姚姓 ,其在陶唐曰妫,在周曰陈,在齐曰田,在济南曰王。” 姚、妫、陈、田、王姓,凡五者皆舜帝嫡裔。王莽在这里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变迁的历程。舜帝后裔历经数千年繁衍播迁,蔚为望族,并从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为中华大姓,除姚、陈、田、胡姓外,在中华100大姓之内的还有王、孙、袁、夏、陆等等。舜裔人口在全世界约有1.5亿,其中陈姓繁衍得最旺盛,约占一半。现海外成立有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社团,是一个包容较多姓氏的寻根组织,如今参加这个组织的有姚、陈、虞、胡、田、潘、孙、车、陆、王、袁、姫等10余姓。# H$ C2 Z4 G+ A' W5 j
) b; q4 V+ ]0 ^7 |# {
( }' k8 e% \5 l1 @1 J
[url=]宋朝[/url]时期,姚姓大约有3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1%,排在大姓的第五十六位。姚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2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浙江、陕西、江苏,这四省姚姓大约占全国姚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四川、山西、广西、安徽、河南、江西六省。当时的河北、江浙、陕西是姚姓的三大聚集中心。- g& k1 s8 e3 \3 i8 J; |
明朝时期,姚姓大约有5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为明朝第33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姚姓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48%,其次分布于广东、江西、安徽、山西四省。浙江为姚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姚姓总人口的33%。宋元明期间600余年,姚姓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姚姓人口的重心由北向东南漂移,[url=]浙[/url][url=]苏[/url][url=]赣[/url][url=]皖[/url]是姚姓的密集地区。
) o& f6 @& i( Z4 e! ]7 W  u; n/ `) t8 c1 m0 O  G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9:03
郡望% h0 B7 y. k2 \1 V3 D! Z% j: Z
/ J3 g' U$ e$ Z# Q; U
吴兴郡/ d* h4 L6 `2 x  c4 p
周朝置县,秦汉设吴兴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公元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壬戌,公元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l* K/ `# ^  l3 p* U
南安郡
- S$ b& {4 L' d! N0 q
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 陇西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郡为县。% B! ^4 M0 b# Y8 z. [$ K

& P- U' R8 [2 [. D9 a8 k- N* ~
% I8 d. S$ E; J6 b  O, }4 K广州姚钟尧简说姚姓之郡望和堂号) f% B3 m5 w- Z" S: {/ a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00111&fromuid=1+ o' U. q1 N2 b  C: Z# q1 |8 y3 r
(出处: 姚氏宗亲网)
# A' O) F3 k! ~* R% g) ?- r! Y3 g/ F. Z  `, e+ g8 o; @5 l" D

* B2 x; |' v3 \' }8 `堂号# _- f$ ]3 A. N! r+ L2 R; f$ L
  / c, |) T- Q; N  k
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 T$ A. Z, v) @历山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 U% _6 Y$ D% d4 `2 R* r' m2 s/ D堂山堂) Q) O* I" f0 I# _3 V
耕历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y2 }' U2 ^  Y$ h6 }% D
潮山堂:长乐
! L1 G! o: t+ ^2 K- }* [穹窿堂:宁德
% {, z8 n) Y& u# r3 |2 \+ ?7 R& N中山堂:闽侯
4 `0 ?/ n5 P/ }0 [# F6 g2 E天马堂:屏南2 H0 H# A2 H' f$ a9 X
隆山堂:福安
. b6 n% M, M/ R# m0 E中沁堂:莆田" z% Z; S+ n; N) v+ N
罗山堂:晋江. z" i! J3 m( d+ {1 G
仙源堂:黄柏7 C5 n/ y$ s$ a+ b5 A  Z! f, j* G
南溪堂:浦城
# X9 s! A! l  r6 J4 T3 N: C1 w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 z& B: R7 @8 ^# [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 k- Y5 y* H/ C: Z4 X仁圣堂1 A+ y  b( p* I! Z- E! Q  G
存仁堂+ Q" I  ^/ @, V4 W: x. Z
南安堂:以望立堂。
! E( k9 d( B% [" N世德堂7 {, o2 I+ N. E: c
吴兴堂:以望立堂。
7 j& m& l- f; Q0 j  M/ |! G9 p) l藻镱堂
0 \2 ]5 _. y5 F& J# X5 T谐孝堂  p4 J7 d, T, ^" r# e* g* U
承德堂
* z* Y. Z: Z! _# o$ ^- Z( I+ G重华堂
( T, E6 `0 l3 c& c2 ^- v3 N( b上郡堂- q5 `9 J4 Z: z6 e6 q  d" Q8 S
pszyyao 发表于 2020-3-22 07:31:59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3
0 S: a6 f! W7 ~' w+ H# j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 ...
  c4 P" z9 c7 k7 h; C) ^
      4#,是从公众号姚氏大家族那里来的,也不知姚氏大家族哪里来的。! x6 x: `% K. y2 k' A; ]: f8 D2 [

0 t$ m* n/ ]( }) Z0 k, r       她的这句话,不知被我批了多少次——“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长的姓之一。) M+ R( b. G6 @
       中国四大古姓有媙姓?
. b; T7 b! c/ ]% T      媙姓是什么时候的姓?
: \6 P- e# ^/ \      媙姓是哪里来的姓?6 f3 G/ r0 u- t7 g7 _
     “媙”不是姓!
8 {8 n+ t) W: ^# }' ~& J. ~
pszyyao 发表于 2021-12-21 19:18:17
1#    错字连篇。
* ^0 G& g+ y; N/ ?+ I3 C1 L; A" j9 R( M( a8 m4 i" {! n
       “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天的甘肃陇西西)人姚瓶弋,世为羌族首领,自称其祖先是帝腕的后代, 先后投靠前赵、后赵,又降东晋,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384年,姚苌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进据北地(统治今天陕西耀县东南),386年称帝,建都长安,国号大秦,史称后秦。417年为东晋刘裕消灭。这是历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权。唐初有史学家姚思谦本吴兴(今浙江)人,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 V- @2 G+ O, v! W% v. p6 j
! j$ o- q* e- O- K& F- a9 ~% w        ……9 x5 @, F2 S/ ^0 ]: b. M
姚克峰 发表于 2021-12-20 12:31:11
   宁德洋中镇姚溪尾五显庙门楣书穹窿镜,屏南县甘棠乡瑞云有座天马镜姚一公,姚二公,姚三公庙。虎贝镇黄柏土主:当镜明王庙门楣书仙源镜。就创出穹窿堂:宁德,天马堂:屏南,仙源堂:黄柏。
姚克峰 发表于 2021-12-20 12:14:08
   关于闽东姚氏堂号文中都是错的。长乐姚坑耕历堂。宁德洋中镇姚溪尾,金涵乡琼堂,虎贝镇黄柏,三都镇象溪,漳湾镇棋盘镜,八都镇坂中,蕉城区北门姚,西门姚。福安市溪尾镇圯湾,下邳,下白石镇康坑,溪潭镇后屿。柘荣县姚家村。屏南县甘棠乡瑞云,霞浦县松山,四门桥,古田县大桥镇苍岩,曹洋,坑头顶,鹤堂镇苏洋,吉巷乡吉口,古院,大重峰,黄田镇潮渔。以上都是吴兴堂。而不是所谓潮山堂:长乐,穹窿堂:宁德,天马堂:屏南,隆山堂:福安,仙源堂:黄柏。隆山堂:福安(溪尾镇龟山)
pszyyao 发表于 2020-3-22 07:54:04
姚尚明 发表于 2020-3-21 21:234 j' V" e' L' ~
姚姓与姬姓、媙姓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今近5000年,是中国四大历史最 ...

- u4 ~8 A  L* ]( ^  n0 a       4#,来自姚氏大家族。
. u' G, F+ ~+ c       姚氏源流2甚是荒唐。你转发,有没有先看内容?* o  j& T7 V. h5 [5 J6 K  g

+ [( \: \2 t) i1 h8 t, r9 M——“源流二# X4 r  c$ y. B2 Y0 x: J: x
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 N' W' i0 O9 `( }; O7 w9 M
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 @( W' W* J" p2 u- s4 s
姚中友 发表于 2012-11-6 13:21:14
百度都能搜到。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0 13: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