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答谢钟尧教授指点

查看数: 15518 | 评论数: 5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9-23 19:58

正文摘要:

钟尧教授:你好!    在你的提示下我又重读了一遍学谋写的《新考》文章。接合我南昌姚姓族谱有关“姚崇纳入彦国公谱系存疑”的问题进行对照。发现姚崇之父是懿而不是我谱写的是“果毅”。越向上查越有问题 ...

回复

姚紫洪 发表于 2012-9-27 08:40:02
回复 24# 姚维侃
  e0 M' E/ h2 t2 ]1 G  T: ?6 ?1 Z
2 a. L. g9 f+ G5 T9 V, }) |3 t! s# q6 O7 h+ s
    赞同!有的人有几个名,但家谱上并没有把所有的名字都写上,象今年100岁的姚善述宗亲就是如此。所以很难搞清,要搞清看来还有待时日。
姚紫洪 发表于 2012-9-27 08:34:28
回复 54# 姚绍明 ; W- v* g$ ?/ Q4 W' m

4 ?. F. ]$ Z8 u) P7 c
* V( `/ C3 [$ y/ H& Y# k    有可能,有时还要隐姓埋名哦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2-9-26 13:55:03
回复 51# 卧龙姚建中
& C3 ]% u- }* L. ]( ^9 U  W! i5 w* @% V: R) D1 f5 _8 }3 F

, n5 r2 o3 j; p0 g    墓碑上的记载大多是可信的!但居官者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有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祸灭三族,祸灭九族的事情在历朝历代也不新鲜,所以无论家谱还是墓碑上的记载都有可能隐瞒或省略真实的信息。
姚小平 发表于 2012-9-26 12:43:20
回复  姚绍弦
) K$ C, s3 w; L% m1 L& Y; E/ M( r+ t% h! i+ Z  \5 g; _8 [

% l1 k7 r1 }' C; F3 a! l% r         出于种种善意的或不够善意的动机,前人修谱时攀附名人粉饰先祖的现象确实普遍 ...
  M# \; N: j/ W- J7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9-25 15:41
% Q/ j3 x) v7 u1 b7 E

( ^* Q1 q; H. k' z$ s7 }; F! b% ?3 b5 E! H0 v" X. z
    我想也可能有这样一个原因.攀附名人不会给别姓人欺负.
姚卿芳 发表于 2012-9-26 12:06:19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2-9-26 12:07 编辑
1 I! ^* q6 s9 W- t- e# _8 ~( M" h# a
  支持建中的见解 :
. s$ P" N1 G$ C2 Y    我认为应以碑文为准。谱是后人经十几次重修的过程的产物.难免捡字印刷之错误.(不可能有姚崇年代的族谱保存到现在.)4 [- u2 T. {- b. o3 c- ?+ ~  s, S
    如果连当时立的碑文也存疑,恐怕就没有什么可信的了.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9-25 21:14:26
回复  卧龙姚建中
2 B+ {  @/ J, U2 t/ Y
- L9 }5 ~' U6 Q  F; j
1 t. c% L" @& s' R7 O    建中宗亲的《大唐故嶲州都督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公姚府君碑铭并序》已从前面帖中 ...  M4 e' y2 s- u- O  z! L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9-25 14:41

/ n' {* B7 u: n# j) k, l1 n
) |9 E# u5 G, S: v2 }% b$ \; n5 w( F" W5 h# Q8 s
我发在29楼、30楼、31楼的帖子,其用意有以下几点:1、姚懿墓碑的照片,是我于不久前的9月12日实地拍照的;& O9 \1 J! z6 G
2、文字就是墓碑上的碑文,闽南姚斌以前就发在姚网“大政治家姚崇”专栏;
& v, K- m& S- S* T1 m3、墓碑及碑上的文字虽不是家谱,但那是姚崇奉旨立碑,(我个人认为)碑文应该是姚崇亲自把关审定的(甚至还要上报朝廷批准);
1 E2 K9 D% X& |4 ~4、墓碑和碑文,确凿地写明了从宣业到姚崇的世系关系。4 [5 ]5 x* S  `
5、在没有历史资料证实姚崇家当时已有家谱并能否定碑文的情况下,我们应以碑文为准。
姚绍弦 发表于 2012-9-25 16:31:5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2-9-25 16:42 编辑
- C/ y& J; N- l
& Q7 d8 B  {% I+ {( b回复48#姚维侃  " [3 w# _- g! j* f1 w
  谢谢维侃兄。我也是比较认真的人,说实话我批评最多的反而是南昌姚氏家谱。但是南昌的姚氏确实具有包容性,从北宋以来一共进行了16次修谱,这在全国应该是不多见的。南昌的谱系应该说是源流清楚的,但也不能说点点滴滴都正确。我提出来的意见他们都能接受,是因为我多方考证以事实说话。所以我才有热心去关心谱碟工作。其实家谱都是起于宋兴于明,宋以前的争议很大。南昌姚氏正是在北宋由于金兵南下,老家战乱才逃离新昌的。因此,以后的谱相对清楚。老家的谱都是一两百年才修一次,已经面目全非了。所以才有争议。
8 |, i/ Q3 o* D( a! @& Z我在很多地方发现贵池部分姚祖源于南昌。南昌姚可能是洪武时流落到安徽地区的。当时的昌邑是交通要道,彦国公大儿子的后代有祖坟在昌邑,后来飘散四方。但与贵池的渊源没有找到证据,所以就不好下结论了。但我会更加留心。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9-25 16:14:29
回复 44# 1156824942 2 F, A! l/ E: Y6 a( b
) J2 C% H- }5 T  |& @2 `$ x  F
6 d3 v- G$ }. @6 i% d, Q5 V
    “就是啊.但没有史料明确以前,我们还是要按老谱为准.”1 T& P7 {- P  C
; H! w  J0 y/ Y) u% u
我也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即使老谱有质疑的地方,但千百年来它对后辈人传递正面积极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力查找史料,努力去求证求真,以求正本清源,通过零星资料断然下结论还是需要慎重。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9-25 16:04:50
回复 45# 姚绍弦 * S: O! w7 z* }/ D" r: Y4 A7 z
2 Q3 F) n9 h0 Q2 |' F; \3 P' X
/ k1 q. A. ~5 o& f& \5 R; k
         敬佩绍弦宗亲做了大量的、细致的考证工作。能考证到连真实的细节都呈现的程度,就是最有价值的成就,未必就一定要将被考证的人归到谁谁祖先的名下,以使后人附骥“沾光”。姚网上颇有些人很存了些狭隘的门户之见,老实说,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我可能也有门户之见,但我觉得我区别那些的人是“大门户之见”,我认为,凡姚氏名古人,名今人,都是我们大姚氏的荣耀。当然或许还有比我更大的“门户之见”,认为这些民族精英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他们与所有别姓名人一样是一颗颗闪耀在中华文明史灿烂星空的巨星与亮星。站在姚网以外,我也赞同这样的“超大门户之见”,而在姚网之内,我还是要坚持我的相对狭隘一些的“门户之见”。/ J+ `, V! Y0 X9 L! b/ D6 ^0 c
      我们安徽贵池姚祖源于江西南昌,对南昌各派的谱牒研究与争议,我很愿意更多地予以关注,希望以后能与你更多一点交流。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2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