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8 22:47 YC粤Y159 广东肇庆市高要白诸镇罗古村乐天姚公祠 见:祠堂续集P048,供稿人姚世平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罗古村乐天姚公祠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罗古村乐天姚公祠,坐南朝北,依山傍水,居高临下,一览平川。 祠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约公元1747 年,相传由实生公建造,总占地面积约 593 平方米,建筑面积 293 平方米,为砖木结构“两进式”“锅耳墙”建筑。在明清时期,只有获得功名的人,才有资格建造这种规格的祠堂,而且论官位大小决定“锅耳”的高低。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修 “锅耳墙”可以保佑子孙当官,蕴含高贵吉祥,丰衣足食之意。 乐天姚公祠虽然经过多次维修,但仍然保持原有的风格特色。祠堂总体平面设计成四级阶梯,寓含步步高升,丁财贵寿之意。第一级阶梯是祠堂禾地大广场;第二级阶梯是门楼小广场;第三级阶梯是祠堂门廊、前厅、天井;第四级阶梯是大厅。 祠堂屋顶上上下两条“龙船脊”隐约可见,两对“锅耳墙”高低有序,相互辉映,在红霞的映衬下,格外耀眼。祠堂门楼小广场左右两侧原有两对高高耸立的“旗杆石”。“旗杆石”俗称“石龙旗”,用花岗岩雕成,其结构分基座和主体旗身两部分,它不是用来悬挂旗帜,而是用来传扬家族人才显赫的标志,也是当时获得社会科举功名的 象征。从门楼小广场进入祠堂门廊,七级石板台阶镶嵌门前,极为雄伟壮观。 大门前面,左右两边由两条造工精细石柱支撑整个门廊马面,显得通透明朗,是人们平时悠闲娱乐的最佳地方。门廊屋架横梁双面浮雕木刻随处可见,栩栩如生。墙上的壁画若隐若现。正门门额上,巨幅石横匾上书“乐天姚公祠”,字体苍劲有力,龙飞凤舞,光彩夺目。从大门前面眺望远方,群山起舞,案山重重,文笔峰尖秀挺拔格外优美。祠堂明堂开阔,水聚天心,玉带环腰,罗古新村尽收眼底。 从祠堂大门进入是前厅,原来有木雕屏风,而且屏风有正门,左右还有侧门。就风水角度而言,屏风具有挡煞、纳福、聚气等作用,可惜“文革”时期被拆毁了,目前屏风只残留上面小部分还清晰可见。前厅两侧有厢房,从前厅进入就是天井,是整座祠堂的中心位置,每逢下雨四面八方之水相聚其中,有汇聚四方之财和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天井左右就是连廊,从天井到大厅有五级台阶,用青石板砌成,蕴含稳重、踏实、平安之意! 整座大厅由四条雕刻精美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平时喜庆事可以容纳几百人就餐。大厅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供后人拜祭。神位上方有石碑,上刻“皇清显考邑庠乐天姚公祠堂碑记”。后厅两条石柱正中横梁上原有“报本堂”堂号牌匾,左右两侧还有“进士”、“贡元”牌匾,令人肃然起敬。 乐天公是宋朝宗卿之后玉山公的第七世传人,玉山公在明朝正德年间由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大姚村迁到高要区白诸镇罗古村双板居住(俗称双板姚)。玉山公之后第六世祖姚建甫(即介禧公),再由双板迁到现在的罗古村定居至今。姚建甫娶妻陈氏生五子:卓天,乐天,顺天,如天,受天。次子乐天娶妻严氏生三子;进生(逢令),奇生(昌令),实生(辉令)。 目前,乐天公有几百后人,而且外出人口甚多,遍布省内外,主要分布在肇庆、广州、佛山、深圳、港澳等地区,有的还到了国外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罗古村的学子读书氛围不断浓厚,大学生层出不穷,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人数不断涌现,真可谓人杰地灵,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永世其昌。 相传字辈由玉山公的第十一传起是:寰宇尚文章,国家永发祥;学士成才日,荣华世泽昌。 撰稿人:姚世平 来源:祠堂续集P048,供稿人姚世平. 玉山公在明朝正德年间由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大姚村迁到高要区白诸镇罗古村双板居住(俗称双板姚)。 玉山公之后第六世祖姚建甫即介禧公,再由双板迁到现在的罗古村定居至今。姚建甫娶妻陈氏生五子:卓天,乐天,顺天,如天,受天。 乐天公是宋朝宗卿之后玉山公的第七世传人,娶妻严氏,生三子:进生(逢令),奇生(昌令),实生(辉令)。 |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9 11:24 高要吉斗姚礼彬回复: 教授,你讲得啱!入粤一世与玉山公之间有跨代,但要这样理解:我族村一世玉山公之祖是历经博罗、增城、东莞的,是经过好几代先祖才到姚玉山的,谱表述只是概况! 经姚炳能分析,经历东莞的(今上截村)只有从俭公第五子姚嘉慈,再结合谱序所言:历五世至吾祖玉山,因此确定姚嘉慈乃玉山之五世祖即天祖也!另南坑谱与我边基本一致,其中亦有错误之处暂不讨论,因为世代好清楚!唯有二世祖,两边村至今争论纷纭。 |
广东肇庆市(高要市,四会市,广宁县,德清县,封开县,怀集县) 以下列出高要玉山公裔姚氏祠堂10个: YC粤Y153高要白诸镇新星村玉山公祖堂 见:祠堂续集P049,供稿人姚健全 YC粤Y154高要白诸镇新星村达芳姚公祠 见:祠堂续集P049,供稿人姚健全 YC粤Y155高要白诸镇大姚村姚氏宗祠聚星堂 见:祠堂续集P051,供稿人姚苏、姚顺红、姚国林 YC粤Y156高要白诸镇大姚村三受姚公祠思宗堂 见:祠堂续集P053,供稿人姚苏、姚顺红、姚国林 YC粤Y157高要白诸镇大姚村英客姚公祠 见:祠堂续集P052,供稿人姚苏、姚顺红、姚国林---有字辈(见下文) YC粤Y158高要白诸镇富楼村华峰姚公祠承美堂 见:祠堂续集P050,供稿人姚国铭---字辈16字,自十一世起是:环宇尚文章,国家永发祥,学士成才日,荣华世泽长。 YC粤Y159高要白诸镇罗古村乐天姚公祠 见:祠堂续集P048,供稿人姚世平---有字辈(见上文) YC粤Y223高要白诸镇罗古村顺天姚公祠 见:祠堂续集P048,供稿人姚世平---有字辈(见上文) YC粤219高要白诸镇高山村东边玉池姚公祠,玉山公裔 YC粤220高要活道镇迳心村起鹏姚公祠,由高要活道镇姚村分出,玉山公裔【肇庆市高要区活道镇迳心村起鹏公姚氏祖堂——高要吉斗姚礼彬提供:2023-11-20癸卯岁十月初九重光庆典。迳心村有姚、梁、廖等五姓群居,起鹏是玉山公裔6世,由活道镇大姚村迁移到迳心村的始迁祖,即开基祖。村中原有起鹏书屋。起鹏祖堂处于半山,建筑风格类似起鹏书屋。原大队辗米厂现作宴席场地。】 YC粤160肇庆市高要区新桥镇牛渡头村姚氏祠堂 姚文(姚廷明编号163号)——此姚是否玉山公裔姚氏未确定。白诸镇大姚村姚有昌说:“以前说是,现在好像又说不是。没确定!” |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9 11:20 提取高明南坑村姚氏家谱谱页图文字 第一传 姚崇公,入粤东,迁南雄珠机巷,迁博罗、东莞、增城几十年。任职文考公(即当时宰相文职)。 第二传 玉山公,娶麦氏,迁高要大姚村,生五子。后与汝廉居双板乡。汝奥居旧村坪乡。 尧曰: 这个第一传和第二传的记载似曾相识,20年前在佛山石湾陶瓷博物馆的姓氏展览会见过,在姚的小册子中,我买了,不知放在家里哪里。 当时只是怀疑:大唐贤宰相姚崇入粤?不懂这是高要玉山公裔姚氏族谱的记载。 “第一传姚崇公”,肯定是错误。那么第一传应是谁?从第一传所述看,第一传人应是宋进士、广南东路提刑按察使 增城姚氏入粤始祖宗卿公。 10年前,与广州潭村、杨箕村、寺右村姚氏宗亲一起,自驾车到高要县白诸镇吉斗村庆祝祠堂入伙。现场读了罗古村姚世平收藏的老族谱,指出:明代 明代 高要玉山公是宗卿公裔,不是广州明代观文公(广州潭村姚氏先祖)的西江房。 10前的高要行,既解决了高要玉山公裔姚氏的祖源问题,也解决了广州潭村姚氏的西江房问题。 明朝御史观文公的西江房,原在今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广州南肺万亩果园)附近。 如果第一传人是北宋宗卿公,也不该一下子到第二传的明朝玉山公,跳过了南宋和元代! 姚华锋的伯父姚满长编的高明明城南坑姚氏家谱,其中前11传是从哪本老谱抄来?罗古村姚世平(校长)收藏的老族谱有没有这些记载? @佛山高明姚华锋 @粤肇姚兵彪 @姚海胜 @姚尚明 |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7 21:56 提取谱页图文字 第一传 姚崇公,入粤东,迁南雄珠机巷,迁博罗、东莞、增城几十年。任职文考公(即当时宰相文职)。 第二传 玉山公,娶麦氏,迁高要大姚村,生五子。后与汝廉居双板乡。汝奥居旧村坪乡。 第三传 汝廉,娶严氏,居双板,生荐馨。 汝奥居旧村坪,生三子:长子熙求,次子应求,三子贞求。 第四传 荐馨,娶张氏、陈氏,居双板,任罗定协守府。生五子:二、三子不传,四子耀廷,五子对廷。 熙求 。 应求 贞求。 第五传 耀廷生四子:长子方斯、次子不传、三子咏斯、四子士斯。 对廷生三子:长子烂皇,次子义甫、三子居一。 第六传 方斯 咏斯 士斯 烂皇 义甫 居一娶聂氏居双板,任蒲司吏选远县典史。生三子:长子卓 |
罗古村姚世平(校长)说:高明明城南坑姚氏是罗古村迁去的,最早是玉山公后代第十二传乳名亚毛父子定居高明明城南坑村,至今约一百多年。由罗古村如天公(第七传)后代分支。现在罗古村还有如天公后代,有姚长兴、姚水生、姚卓然等人。清明节,高明南坑村姚氏都习惯回罗古村祭祖。 |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7 21:41 高明南坑姚氏族谱 字辈页 字辈,自第十一传起是:环宇尚文章,国家永发强,学仕成才日,荣华世泽昌。 尧曰:高要玉山公裔姚氏字辈 高要4村(活道镇大姚村,活道镇迳心村,白诸镇吉斗村,新桥镇富楼村)姚氏于1943年商议决策,约定字辈20字为族人取名辈字,由11传起是:环(11)宇尚文章,国家永(18)发祥,学士成才日,荣华世泽昌(30)。对照高明南坑谱的字辈,南坑谱其中有2个错别字:发强—— 发祥; 学仕—— 学士。 |
pszyyao 发表于 2023-11-27 21:41 高明南坑姚氏家谱 “第一传姚崇公,入广东,任职文考公(宰相)”——多荒谬! 尧曰:高明谱,第一传唐相姚崇,绝对错误,天大笑话! 好在第二传是:玉山公,娶麦氏。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