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为何在我“三公”谱中会有这样的记载?

查看数: 6777 | 评论数: 1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2-7-11 15:41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7-11 15:54 编辑 ! h1 i- b, d3 X( d . _' M+ `! W0 K& f3 L' ?4 K* W* [ 7 I: T6 [1 V+ A: B1 T7 G7 v) A' L5 q9 v6 s% K5 S# g( }: j/ m      一、唐 ...

回复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2-7-18 23:56:25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2-7-18 23:55:18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7-16 11:04:06

( u% M3 y0 ?; g% f) Z3 O: r      维侃宗亲说:“严格地讲,是思廉之后便不是崇公之后,是崇公之后,便不是思廉之后。既认思廉为始祖,又称是姚崇之后,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这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我认为是对的。7 F6 x5 i. M9 p: A7 Z
      这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前辈在修谱时造成的混乱,而且有攀附名人之嫌,均在姚思廉、姚崇、姚勉等名人身上做文章。其实我们后辈人都想用前辈留下的谱作为有力的证据,这也是对前辈的一种尊敬,但由于修谱之人的水平和出发点存在差异,造成真实性存在差异,现实是连前辈留下的有些谱也只能用做参考。
* l4 J3 n8 f2 P% y      当需要求证时,存在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当有人站出来提出质疑时,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攻击,并要求出具有力的证据给予佐证;这样造成没有有力证据做佐证时,大部分宗亲选择的是沉默、畏缩和附和,不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重修或续修家谱,也无法提升家谱的求真质量,给后辈人造成更大的混乱和困难。
3 `) ^6 X3 s$ H. b      其实,对家谱求真是对前辈的尊重和后辈的负责。. E/ X/ u9 G) Q0 t- L
      针对“良能、良德、良珊是谁的后裔”的问题,假如作如下大胆的猜测:
. x3 {' P! |' f% S$ {/ b      1.良能、良德、良珊是姚崇后裔;
6 y; U0 K2 Y% C3 W      2.良能、良德、良珊是姚思廉后裔;; }8 ?" f- a6 O8 v3 b
      3.良能、良德、良珊既不是姚崇后裔也不是姚思廉后裔,而是另有其人;
3 B& U8 i5 v$ d/ B+ }( T      4.良能、良德、良珊是否一定是姓姚(现实中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持有自己的姓氏绝对是本姓的观点)。& h$ R  C, f; R* p- A- F+ D
      希望各位宗亲以求真、求实、包容的态度参与问题的讨论,用可信度高的历史资料给予以上问题的求证,将促进家谱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在此平台上应拒绝恶性攻击和起哄者参与问题的讨论,我们的宗旨是研究姚姓姓氏发展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念姚氏先祖、联络姚氏宗亲、促进宗族团结互助,进一步求证家谱的真实性。
姚维侃 发表于 2012-7-16 00:45:27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2-7-16 00:49 编辑 * q9 X) u; t) k2 B" e& H& Y8 ]
& q6 Q; i- M6 J8 T) \
“一、唐姚思廉、姚察、姚崇 1 f( [. g2 U5 E
姚思廉为太宗世民十八学士之一即吾宗始祖履历详载世谱
( K5 @& f% M4 ~: [- i( `) G姚察弘文馆编修思廉公与魏衙修梁陈二史察与其事* l( M) F  }! |3 F* h% ?
姚崇字元之殃石人邮守荆州详名宦历官至宰相位楫人臣言行交美史不绝书唐之言名相者前惟房杜后惟姚崇”. b! |: a( C8 x! {0 l; D" \3 S& r
仅这一段话中,已错舛频出,分述于下,窥斑见豹,其余各段,不再一一厘正- [# }2 s. m3 g1 A6 H1 S
1、姚察是姚思廉之父,谱页影印件上排于思廉之后,一错;' |, `. v+ g- s( g% U0 L, @# t% K
2、陈代时,姚察先奉旨撰梁陈二史,未成;唐代时,其子思廉与魏征同领旨续修之,此时察已辞世,不可能“与其事”。二错;
$ r/ }1 S; i: Q8 ~5 z" b9 P8 x4 D+ r9 I3、错别字累累:魏征(繁体为“徵”)写作“魏衙”;姚崇,硖石人,写作“殃石人”;郡守,写作“邮守”;位极人臣,写作“位楫人臣”;

( {2 z+ Z: \" D8 @( l$ t4、从影印件看,所谓谱载先祖,仅记姓名与官职,无生卒年代,无配偶嗣子,无行实事迹,难辨相互之间的关系。未循谱例,不具价值。, Q  |6 d3 M* s# [, Z
5、严格地讲,是思廉之后便不是崇公之后,是崇公之后,便不是思廉之后。既认思廉为始祖,又称是姚崇之后,这是不可能的。
彩云之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2-7-14 21:50:39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 于 2012-7-14 21:56 编辑
6 I1 a! N, U. `( _
; ?9 _+ \; Y4 `: G2 e      唉!好几天没进姚网了,如此激烈的辩论赛不都是为了查证我们姚姓宗族的历史吗?真是有劳各位的参与,我赞成和保留各位的意见。有争论是好事,说明我们都在努力的探索和辨别谱书所载历史、追寻血脉的流传始祖。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7-12 20:40:16
你如果这样说话,我只好无言以对了,但我告诉你你不是我的长者,请不要以长者来教育我,那些道理是我教育我的学生的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7-12 20:21:52
你如果这样说话,我只好无言以对了,但我告诉你你不是我的长者,请不要以长者来教育我,那些道理是我教育我的学生的
姚双全 发表于 2012-7-12 20:00:08
回复 9# 姚闻闻
5 b: L/ F+ W/ R6 }" c. E
* B0 i, f9 B* B7 X$ y
- j  C( X9 x- ?/ l- M% `# L     我还是这个观点:如果你有好的论据,要有善意去和宗亲沟通;家谱研究学问博大精深,甄别真伪任重道远,没有谁敢说自己就是权威,大家还是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为好,平等交流和无私分享;不能沾沾自喜而去数落别人,只有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姚网的宗旨是研究姚姓姓氏发展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追念姚氏先祖、联络姚氏宗亲、促进宗族团结互助。
姚闻闻 发表于 2012-7-12 19:41:26
双全宗亲:你上面的话我告诉你我不明白了吗?仅我们同姓,你就要以长者的口气教育我是吧。告诉你不要那么强势,你反对姚勉不是思廉之后,也请你拿出依据呀,可不要摆起一副长者的姿态,教训人,我第一没有说过我就是权威,我只是让大家看懂看透说话,这样好在一个平面上探讨,这是有利于探讨问题的,并不是不让大家说话,过去没有过,现在没有过,将来也不会有,如果说对姚勉的探讨,我在此网中提供了我买的22本《豫章丛书》《舍人集》的资料,这是目前我知的有关姚勉的第一手资料,姚勉《宋史》无传,所以资料奇缺,要研究《姚勉问题》不从姚勉的作品中来研究,请问从哪里研究,反证也要有资料说话,既然姚勉在诗、文都说鼻祖是姚思廉,我能说不是吗,我说不是也要有依据呀,你说是吧?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7 07: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