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1#的姚夔塑像,安置在桐庐的什么地方? |
姚建和(字惟政,号学山)创建的学山书院比邻瑶琳仙境。 , `, S6 s+ {7 y 桐庐瑶琳姚氏。 姚朝其,桐庐瑶琳人,桐庐县档案局局长。著作,《桐君儿女》,《桐分谱牒》,《姚氏族谱》,《天官姚夔》。+ D7 I# m" f5 X( a2 x% [+ y 桐庐古代有传说桐君老人,是位中医。现有桐君阁、桐君山。3 @! o0 i- E$ ~ 桐庐一境之名,与桐君老人有关,桐江、桐溪、桐君山皆是。! J- o7 G9 L* a# N ! z+ E$ z" f0 C! y |
2 [5 X1 Y1 v! A9 Q3 z9 f 浙江桐庐保庆堂是桐庐姚氏?今修姚夔像,是楼上1#的那个像?, h- D6 q% y1 m- U4 b# g+ d ! _2 u8 {2 h5 W% M 当年姚夔归葬于桐庐原籍牛山麓。他的墓地今尚在?这个地方是今桐庐的什么地方?$ G" U1 l8 J+ H7 r2 A; ]! a / X: ] [/ h$ ^1 [' R @姚京平〈肃雝堂〉.浙江永康? @武康 -建国 @姚尚明) P: u6 X; k8 D) f |
相传,舜帝有二位大臣,一名夔,为乐官;一名龙,为谏官。后世以“夔龙”喻指辅弼良臣。 有明一代,行政区划上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洪武年间,废行中书省,地方分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别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军事、司法。 (桐庐)桐江姚氏还真有一条“龙”,他就是姚夔的堂弟姚龙。 姚龙,字讷言,正统七年与姚夔同登进士第。明嘉靖《汀州府志》载:“天顺壬午(1462),溪南里愚民啸聚,剽掠人,巡按御史安成伍公骥、左布政使桐庐姚公龙、副使四明钱公璡、佥事丰城游公明,同抚捕之。”姚龙位居福建左布政使,是封疆大吏了。 |
明代唯一“连中三元”的儒生商辂——宣德十年(1435)举乡试第一(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第一(会元),继而殿试第一(状元),是浙江淳安人,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历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商辂为同年老乡姚夔撰墓志铭:“姚氏先世居汴宋,南渡徙家桐庐,族敦诗礼,代有闻人:曰荣禄学宾,以文行知名,公七世祖也;曾祖鼎、祖伯华、父惟善,有隐德。” 姚夔的先世:曾祖鼎、祖伯华、父惟善。 姚夔的父亲“惟善”,姚建和“惟政”,是同辈“惟”字辈兄弟。姚夔应称姚建和“叔”。 姚建和,字惟政,号学山,又号贤二处士,行辈二十五。这条信息与《桐江至德姚氏宗谱》有关。 |
姚建和曾三修郡志。所谓“郡志”即桐庐县志。宣德、成化年间,桐庐县志与姚氏宗谱均有记载。 姚建和创建了学山书院,自任山长。学山是他的号。 ( Z" K3姚建和于景泰六年(1455)秋,创建了学山书院,自任山长。学山是他的号。当时,六十五岁的临川人吴与弼——理学大儒、崇仁学派创立者,为书院题额,大笔一挥,大匾“学山书院”挂起来。沅州人唐子昌,时任临安县令,为书院作记:“惟政尤厥族之聪敏者,自幼承家庭之训,凡诗书六艺、诸子百家,靡不穷究,以知其理。惟性嗜安闲,耽山林之趣,不兢仕进。常为里塾师,以造就后进……” |
陆生作,《桐庐姚氏,曾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家族》,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6805526845165928963// 姚网,姚尚明转发,桐庐姚氏,曾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家族,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2130&fromuid=17165" Q* G3 n) C0 H+ g# c ) b0 r+ X; K6 Y0 r) F% `. v |
姚天官,严州府桐庐县人,名夔,字大章,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进士,乡试会试皆第一。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五月任吏部尚书。明成化癸巳(公元1473)二月九日,太子少保兼吏部尙书姚公卒于任,谥文敏。 [明]姚夔,累官至吏部尙书,故有姚天官之称谓。" Z# B2 |2 L' D+ `. \. d! Z# a9 [! C1 n 《明史·姚夔传》载:“景帝监国(公元1449),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以问诸言官,夔曰:‘朝廷任大臣,正为社稷计,何纷纷为?’议遂定。”: m# E$ m0 n5 ]" v, c ——在英宗被瓦剌兵掳走的情况下,姚夔跟大将于谦一样,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八年后,即1457年,英宗复辟,不久代宗病死,于谦被斩决,姚夔被排挤,调任南京,旋又复职。凭一流的官品与人品,姚夔平步青云,成化五年(公元1469)五月任吏部尚书,卒于任,谥文敏。 |
好赞哦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