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弦 发表于 2019-4-20 17:57 “南昌大栗树”(或““南昌大栎树”)就在南昌县幽兰镇靠近鄱阳湖码头区域内。 鄱阳著名的移民地“瓦屑坝”,外迁移民将瓦屑坝记录成了“瓦西坝”、“瓦燮坝”,也有记成“瓦硝坝”等等,其实都是指向同一码头的同一区城。“南昌大栎树”与“南昌大栗树”或许就是幽兰这一带靠近鄱阳湖的一个交通码头。 |
前几年,湖北松滋的修谱人周成章通过姚氏宗亲找到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寻根问祖。他们提供的线索是:他们祖先与周敦颐有关,大约1610年随移民潮从南昌县大栗树迁往夷陵州。 南昌县周氏仅仅两支,非此即彼。周成章一行在南昌县麻丘镇荷埠村找到了周氏总祠,查阅家谱发现,临近麻丘的幽兰亭山村依然还有一支周氏村落。南昌周氏与湖北周氏共同确认,出发地为“南昌县大栗树”的周氏与“荷埠”周氏同根同源。皆大欢喜。 |
2351555753748_.pic.jpg (259.17 KB, 下载次数: 651)
据说,湖北省文物部门曾经在祠堂附近征集到少见的文物。于是立碑将祠堂周围的数十亩土地划为保护范围。 我收集到了这支姚氏的家谱,得知这支姚氏的发祖叫兴明公,明朝末年因避难由“南昌府南昌县大栗树新兴土地”迁至“荆州府松滋县朱市都八丈坡陈家业土地”遂落籍。 |
2301555753441_.pic.jpg (310.38 KB, 下载次数: 46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4-20 17:37 编辑 在南昌竹林村旁现在还看得到三颗大栎树,九根族长告诉我,最大的一颗上了千年,可惜毁于大炼钢铁时期。栎子可以做豆腐,是老祖先留给后人的食材。竹林村旁边的落沙塘面积超过了万亩,近代围湖造田以后不足三千亩了。“落沙塘可以直通鄱阳湖”。九根族长补充说。 |
为绍弦叔在宗亲脉续考研上的精益求精神点赞,祝南昌姚氏枝繁叶茂! |
pszyyao 发表于 2019-4-20 22:48 为绍弦大哥点赞!祝贺南昌姚氏枝繁叶茂! |
绍弦大哥是考古见证大学家 |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4-20 17:38 编辑 我是从鄱阳著名的移民地“瓦屑坝”这个地名得到启发。外迁移民将瓦屑坝记录成了“瓦西坝”、“瓦燮坝”,也有记成“瓦硝坝”等等,其实都是指向同一码头的同一区城。“南昌大栎树”与“南昌大栗树”或许就是幽兰这一带靠近鄱阳湖的一个交通码头。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