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报雷 发表于 2019-3-6 23:00. [; G/ k- R/ T! c0 J' Q5 `& B 这个道指的是说的意思 |
应为"燕翼堂“,不是”道燕翼堂“吧![]() |
pszyyao 发表于 2019-3-1 11:308 S* J7 ?- r+ i0 n, @ ~ 钟尧教授没明白你所提的? |
铜陵姚为旺 发表于 2019-3-1 08:01 哦:“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说道 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 |
pszyyao 发表于 2019-3-1 06:347 R$ g# ]2 r( K1 z 未有多余字。 |
铜陵姚为旺 发表于 2019-2-28 22:171 ?9 k ?+ @9 ?( T7 E7 y 铜陵县流潭乡水浒村——今铜陵县东联镇水浒村,东溪姚燕翼堂姚姓人住地。8 D9 Y* h( h; o# P' Q0 S& t 7 m+ Y3 b3 E: m: J- _5 C& D 标题“道燕翼堂东溪姚显公铜陵县志录”,是否有多余字?# e# A' A# a* ]7 H; r2 G |
pszyyao 发表于 2019-2-28 21:41, N* L0 P6 A8 {: @& r2 F' P 钟尧老铜陵县流潭乡现已叫东联镇了,水浒村还在。 |
清乾隆年《铜陵县志》卷五载:“水府庙,一在县河口,知县熊荩臣建……一在刘潭圩埂,众建。” 为了与县城边的官修水府庙相区别,后人便以此庙在水边为意,改称为“水浒庙”。水浒庙边的乡村最早是以当地居民的主姓为称,为“姚赵村”,为全县171个村之一,属于凤心区。6 [' t9 P, ^9 @8 z2 S9 d 1952年8月全县划设4镇80乡,姚赵村与周围诸个小村合并为乡,此乡因与水浒庙相邻,便命名为水浒乡。“水浒”二字始入行政区域名称之列。1956年拆小乡并大乡,整个流潭圩诸乡合并为“流潭乡”,水浒乡降格为“水浒村”,一直沿用至今。+ U" G2 y( _# E1 T/ m# f& M/ k 铜陵县流潭乡水浒村,前身是姚赵村,住着姚和赵这两个大姓。 |
铜陵县水浒村的前身是姚赵村。 明嘉靖铜陵县志:“姚显,字尚晦,世居陶村。乾符中黄巢犯潼关,显统兵拒战殒身,僖宗嘉其忠节,追封英烈王,乡人立庙焉。祀乡贤祠。”此谓姚氏先祖姚显的事迹。此事在正史上未见记载。到清顺治县志,其内容有了细微变化:“显统兵拒战被害,犹策马提首归营而殒”,增加了神话色彩。' c# }4 ~! _2 }1 J! A: n 《五松姚氏宗谱》收录的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姚氏宗谱源流序》:“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肯阵而亡。”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内阁大学士王恕撰《姚氏统修谱序》:“显唐乾符中为太尉,因黄巢犯潼关,统兵拒战殒身。” j( X- G: M D& Z( s 顺治《铜陵县志》出现的“策马提首归营”- o( F1 v6 k0 J u' F! R6 J7 p 0 L/ V0 b/ ` W% M+ s 明代都御使吴琛(繁昌人)《题英烈王庙》: 报国曾损百战身,遗祠应当立姚村; 忠心耿耿生无愧,英气洋洋死若存。( P* O: V0 N& r% l6 z2 F. K 千载封王功丕著,四时赛祭礼弥敦;4 T& O( g4 I, d3 O! Y- ?- P 乞灵不特居民仰,肹蚃相承裕后昆 据《姚氏宗谱》记载,姚崇的三世孙姚冲担任义安县的教谕,携全家到铜陵赴任。姚冲有三个儿子,名万一(姚明道)、万二(姚明远)、万三(姚明通)。万一就定居在铜陵的八角井,即今之钟仓大姚村。万二(姚明远)定居在铜陵流潭的姚村。唐乾符年间拒黄巢而战死的太尉姚显是万二的次子。万三(姚明通)定居在顺安金山,不久又迁到繁昌的三山,是三山街的开基之族。三山姚氏的宗祠大门上书写有“八角泽长,流传祖德;三山代远,蔚启人闻”。3 [+ D) i& E- I# L! k0 u2 D; u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