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騤 [打印本页]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1-7-16 00:32
标题: 姚騤
姚騤,字襄緯,桐城人。子瑩,令閩中,騤就養。凡政教設施,多所指授。每去任,送者焚香環騤馬首,不能行。瑩為噶瑪蘭通判,有逆民朱蔚糾眾為亂。瑩先事擒獲,道府忌其功,欲置之,曰:『是病狂,非反者』。瑩欲爭之;騤不許,曰:『臺灣孤懸海外,奸民返側,致動大兵,生民塗炭。今逆首就擒,黨羽星散;若以狂病抵誅,罪止一人,保全多矣!吾不願汝以多殺為功也』。時鎮軍頗不直道府之議,反聞騤言,嗟歎而從之。將內渡,卒於鹿耳門。士民、吏卒奔哭者數十里(「安徽通志」)。騤以牋記名,橐筆遊江蘇、浙江、江西、山西、廣東、西者垂三十年,所至有冤獄,必力救,不避嫌怨。道光二年,瑩嘗擒解噶瑪蘭著名賊目十餘人,騤在郡,欲寬其一、二,及盜至,無乞活者;皆談笑歌呼,以為更十八年仍偉丈夫也。騤聞駭歎,益閔其愚,曲為解脫,有三人得末減(「噶瑪蘭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7-16 06:47
回复 1# 闽南姚斌 * D- y' x7 `( D$ u) |' `, m3 m
2 @1 C) `1 {9 Q+ _+ O$ ? v 好。
6 W" A7 h1 @# [$ t8 [+ D 清安徽桐城人姚騤传. H7 z. z% [/ b( l- b8 i; R
% e" u d/ x H7 S% b- { (转地理吧)噶玛兰族(Kavalan),台湾原住民的一支,主要分布于宜兰、罗东、苏澳一带,以及花莲市附近、东海岸之丰滨乡、与台东县长滨乡等地,人口约3000人。原居于兰阳平原,后因汉人争地压力而逐渐南迁,是最晚(被)汉化的平埔族。 e: ^9 m9 `0 j y4 [
9 R) F& D4 o, s4 G
噶玛兰,今称宜兰。宜兰名称的由来
( s! U8 U- D) B1 J- N( U/ k& n
台湾的宜兰地区,旧称蛤仔难或甲子难,正是“噶玛兰”(Kavalan)一语的音译。Kavalan在噶玛兰语里面,是“平原之人类”的意思,主要是该族族人用来区别当时居住于山区之泰雅族的称谓。西班牙人侵占北部之后于噶玛兰居住地划定“噶玛兰省”(Cabarán)。清朝领台以后,宜兰归“诸罗县”(今嘉义)管辖,至1723年又归新设立的“彰化县”,7年后再划入同样成立于1723年的“淡水厅”。在这段期间内,清朝政府对宜兰地区只有名义上的管辖,并没有真正设管治理。由于宜兰被视为行攻边疆,常成为海盗、流寇的聚集地。为便于经营开发,在台湾知府杨廷理多次奏请设置行政区以后,才于1810年设“噶玛兰厅”,1875年噶玛兰废厅改县,而以噶玛兰的“兰”字,冠上“宜”字,改称“宜兰县”,由新设的台北府管辖。自此以后,“噶玛兰”这三个字就不见了,而“宜兰”则变成该县新的专属名称。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om/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