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县委、县政府为了让人民永久怀念情歌王子李依若,2011年在县城滨河路边修建了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的民歌广场。广场上,县老年大学的学员每天都在唱歌、吹拉弹唱十分热闹。李依若的家乡——马渡乡自发组织了一支民歌演唱队在广场上唱李依若创作的民歌和红歌,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观看。据说,还将在广场上为李依若塑像,永远纪念这位人们心目中的情歌王子。 |
李依若??? |
原新华书店龚汝强经理讲:五零年九月份,李依若同文化馆长符风和宣汉师范音乐教师冉永纪来找我,协商出版《宣汉民歌选》。此书是三十二开本,用的化连纸,红黄封面,字是扇形排列,桂卓煦手写石印的,共三十多首民歌。其中《跑马溜溜的山上》和《苏二姐》的作者署名均为李依若。此书共印五百本,书店外销三百本,李依若在文联内部发行两百本……当年的音乐教师和爱好音乐的人们诸如刘梓权、余泽雷等也绘声绘色地指证看到过这本书。《康定情歌》是李依若和其恋人李家溜溜的大姐悲壮传奇的爱情故事孕育出来的,创作于三十年代末,被他们分别在川西、康定和川东的重庆、宣汉大巴山演唱后被戴爱莲、江定仙、喻宜萱等著名歌唱家、舞蹈家,四处传唱而流行全国,并唱出世界,飞向太空。 3 h$ Z; n( Y8 r7 [ 民歌之乡养育了《情歌》作者李依若 李依若生长在素有民歌之乡美誉的大巴山——宣汉马渡关百丈岩下鲁班河畔。此地海拔四百一十七米,小寨、欧家寨孤峰突起,林木苍翠,山不高而险,水不深而幽。当地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他们多在栽秧、薅秧等劳作的时候由男女歌手专门演唱民歌以减轻劳作之苦、增加工效。李依若即是当地民间歌手的代表人物。一九八四年宣汉县文化馆收集了一千多首民歌挑选六百多首汇集成《宣汉县民歌选》,其中马渡及附近几乡即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五十年代西南音专教授徐杰在宣汉十天即收集到了两百多首。宣汉民歌象雨后的山菌真是俯拾皆是,汤鲜味浓。当地众多的老乡讲,李依若解放前经常教他们唱他改编的川戏和民歌,包括《跑马歌》、《苏二姐放牛》、《石头歌》等数十首,并常在马渡关和县城进行表演比赛。《康定情歌》的词句完全采用了宣汉地方方言土语,诸如:端端、溜溜、一来、二来(没有三来四来)看上、人才好、会当家、月亮弯弯、世间……等等。李依若创作“跑马歌”(即《康定情歌》)的调子基本上是在宣汉民歌(主要是《十把扇子》)的基调上进行改编的。《十把扇子》也属爱情歌曲,歌词从一至十把扇子借喻一年的一至十月时令节气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恋之情,歌词分为十段,每段的衬词都是“溜溜”、“连连”。宣汉民歌用衬词“溜溜”达数十首之多,而《康定情歌》里“溜溜”的音调高低都是和《十把扇子》一样。附《十把扇子》民歌词曲三段于下:十把扇子1=F2/4 四川宣汉民歌2.3 535 2 3 3.5 3.5 6 6 一 把 扇子嘛(连 连)独 独 齐 哟 (溜 溜)二 把 扇子嘛(连 连)龙 抬 头 哟 (溜 溜)三 把 扇子嘛(连 连)三 月 三 哟 (溜 溜)5535 653 2 3 66 365 53 2 两面(那个) 画的嘛 哎 哟 鸳鸯 对 嘛 干哥 嘞! 我送(里个) 郎君嘛 哎 哟 过桥 河 嘛 干哥 嘞!看个(里个) 日子嘛 哎 哟 好过 门 嘛 干哥 嘞! 5 Z4 u# E2 S0 M/ \ 关于作者的争论《康定情歌》词意内涵丰富、形象生动。他在第一段把自己比喻成天上的彩云从川东大巴山飞到川西康巴藏区越过跑马山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头。(这里康定城就是李家大姐的化身)李依若这朵霞光四射的彩云就象爱神丘比特的神箭端端儿的照射在(而不是有人说的应为“罩”在)康定溜溜的城。歌词的最后两句“世上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世上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充分表达了他(她)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是多么的渴望。情歌曲调为中腔,人人能唱。词句内容爱意绵绵,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人们求爱的生理本能,代表了大众的心愿。其旋律轻柔舒缓、优美婉转、流畅抒情,明显突出了宣汉民歌的特色,极少康巴藏区粗旷豪放的风味,其歌词更不会全是宣汉的方言土语了。以前的《康定情歌》均署名四川民歌,从未见江定仙有异议。江定仙早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在为《中国民歌》第一集作序时即写到“编者要我为各曲校定,同时要我将最近编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凑热闹……”。这就说明音乐家江定仙是此歌的编者而不是作者。更何况江定仙从没到康定和大巴山去过,怎么会创作出明显具有宣汉民歌风味的《康定情歌》呢? 2 R- ]+ W0 D+ H, T2 O9 y/ b2 [ 有人指证说《康定情歌》系戴爱莲收集整理的。舞蹈家戴爱莲却从未就《康定情歌》被署名四川民歌有争议。还有人说此歌系西部歌王王洛宾修改过的。我认为此说更没有有力证据来证明。王洛宾是写新疆民歌的,他从未到过康定和大巴山,《康定情歌》如经他修改就不会是现在巴山民歌的风味了。近年关于《康定情歌》作者的说法较多,暂无定论。于是又有人说“是康定本土自然产生的,没有具体的作者”。此种论点更显苍白乏力,与九六年康定人悬重奖寻找作者更是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引自宋方信教授语)一个经典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歌曲和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大多与作者丰富传奇的生活经历分不开。其作品的深刻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往往会流露在他的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原型该作品就等于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没有生命力的。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流传过程中,也会出现各方人们根据他们的需要对词句进行改动。如“端端溜溜照在朵洛大姐的门”(因为康定有位美丽的藏族姑娘叫朵洛,是一位卖松光的,当地人称松光西施)。宣汉马渡乡也有人,如:欧明学等唱“张家大哥劳动溜溜的好哟”我认为这些词句的变动并不是作者的原句,而是流传过程中被人们以各种不同心态各取所需进行了改动。(现已有多种修改该歌词曲的情况出现,我想今后还会有不少改动,这些现象是很自然的,也是必然的)。据马渡乡一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们讲《跑马歌》原来是“李家溜溜的大哥”而不是后来“张家溜溜的大哥”。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考虑地方宗族观念“同姓男女不能通婚”的情况,大多数人们无法接受,只好改为“张家溜溜的大哥”;第二层含意是:李依若的生母姓张,他改张家大哥也有纪念生母的意思(其生母是达县青宁乡人)。根据以上丰富的材料证明,《康定情歌》的真正作者就是李依若。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