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错将【明末清初】安徽桐城人姚康和姚士晋当为两个人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22 06:16
标题: 错将【明末清初】安徽桐城人姚康和姚士晋当为两个人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7-6-22 06:40 编辑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张撝之,沈起炜,刘德重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2.)将“姚康”(见该辞典P1801-左)和“姚士晋”(见该辞典P1803-右)错当为两个人:
姚康(1578—1653)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休那。明季补诸生,有雋才高识。曾入史可法幕,檄文多出其手。旋归里,得免扬州之难。明亡后,屏居田野,郁悒悲伤,作《忍死录》。 (《惜抱轩文后集》卷六墓表)
——见《中国历代人名辞典》P1801-左
姚士晋(1576~1653)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伯康,改名康。明万历诸生。明末参史可法军谋,为草奏议书檄。入清后卒。著作多佚,存《休那遗稿》《太白剑》。 (《惜抱轩集》卷六墓表)
——见《中国历代人名辞典》P1803-右
尧曰:
姚士晋或姚康实是同一人,乃是安徽枞阳县会宫镇白苓涧姚氏十世祖姚休那先生(士晋,字伯康,后更名康,号休那)。
应是姚士晋(1578—1653)。休那先生生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卒于清顺治十年(1653年),“明朝读书人”。
《辞典》2条文对先生的存世遗著也记录不全,应是:著作多佚,存《休那遗稿》十二卷(内附诗集一卷、外集三卷)、《太白剑》二卷、《忍死录》、《白白斋货殖传评》、《江淮集》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22 10:40
多亏清桐城麻溪姚姚鼐《惜抱轩集》卷六含姚鼐为同邑休那先生(桐城白苓涧姚)所撰墓表,不单《人名辞典》编写了姚士晋或姚康的辞条文,姚振宗公早在百年前据此记载了这支安徽姚氏;在本世纪之初,祖籍繁昌三山、台北姚昶在他的姚氏专著中也记录了这支姚氏。
姚休那先生是白苓姚先贤,中国姚氏先贤,也是中国历史名人。他是有才华有气节的“明朝读书人”,值得颂扬和记载。待在楼下讲他预立墓碑文和墓联的故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22 17:37
正因为姚鼐《惜抱轩集》的姚休那先生墓表,姚振宗公早在百年前据此记载了这支桐城白苓姚氏(见《姚氏百世源流考》P二六三);在本世纪之初,祖籍繁昌三山、台北姚昶在《虞舜姚公世系大族谱》P282也记录了这支姚氏。
姚士晋(号休那)是白苓里姚十世士字辈。居九世曰一邃为诸生,妻吴氏为节妇,子士晋,后改名康而字休那,为明诸生。聪明过人,博闻强识,工诗赋尤长古文词,且擅长书画,有雋才高识而屈居场屋里中。曾得何如宠欣赏,待为上宾。史可法抚镇庐州,为姚康伯预题墓碑文“明读书人姚康之墓”。姚康入史可法幕府,所出奏议书檄,多为姚康所作。及扬州之难之屠时,巧逢姚康早先归里,众遇难身亡,独其幸免。家人以为幸,姚康却以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曾悲吟云“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牟”。明亡后,屏居乡里,抑郁以终。
生前史可法为其题墓碑文,自己则预作墓门联“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姚康之墓今犹在,只是几年前的报道已成荒塚。不知今况,不知是否申请为文保单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3-6-17 10:4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3-6-17 11:25 编辑
枞阳会宫白苓涧上姚祠姚氏十世孙、明读书人姚康(1578—1653)墓,已是铜陵市(地级市)文保单位(2017-12)。



据说姚康墓位于安徽枞阳县义津吐秀山。
为什么姚康墓成了铜陵市的文保单位?
姚康墓究竟在哪里?
姚康伯的后裔在安徽在桐城在枞阳在会宫?
@姚尚全
@姚飞(安徽枞阳会宫白苓涧姚)(承辈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