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山东定陶姚,来报个到。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大卫_yH3rp    时间: 2017-6-8 15:28
标题: 山东定陶姚,来报个到。
我父亲启(起)字辈,我是奉字。记得是10年前我大学时我爸跟我说和江西(斗门姚)续上了家谱。父亲说大概是清末或是其他什么时候逃荒逃难到了山东定居下来的一支。说来很有缘分,我大学考在南昌,现在也在南昌和朋友做生意,想想也很奇妙。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7-6-8 23:18
     恭喜这位山东定陶的宗亲浮出水面。8 u, n  Y9 g+ l, A" E9 r
     你是南昌姚氏是没有悬念的。你在南昌做生意,很好啊。有机会从老福山坐车乘201路,一块钱就可以直达莲塘斗门村,下车一百米不到就可以找到姚氏祠堂。你应该去斗门的姚氏祠堂祭拜你的祖先。0 D. D3 I4 ?9 t" U, T% b( U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7-6-9 00:09
现在南昌姚姓也有“启”字辈,如;姚启义宗亲
) ^7 m9 w1 x' o7 R* _/ n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7-6-9 00:29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7-6-9 00:30 编辑 ( L, E7 q& t% R2 v
$ r# F6 r: B5 H2 ~7 S
   热烈欢迎定陶的宗亲来到中华姚网!你是叫姚大卫吗?家在山东定陶,考大学考到了祖籍地南昌,现在南昌做生意,这真是一个很神奇的经历。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9 05:52
山东定陶姚氏宗亲:谢谢您来了!我们是近亲姚氏,我们都是姚姓家人!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7-6-9 21:51
大卫宗亲真是命好哇!欢迎你到中华宗亲网站来认祖归宗!!!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10 06:03
姚先达 发表于 2017-6-9 21:51
% X. j6 O! A8 q# q( k. V: t大卫宗亲真是命好哇!欢迎你到中华宗亲网站来认祖归宗!!!

1 a( ?2 E! ~5 e" u. X% v南昌大姚氏,幸福共分享!: ^; }. q, Z7 O- j9 C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7-6-10 15:14
欢迎姚大卫宗亲!
/ E( E( k* H* b7 R7 D; o  O  z1 w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6-10 18:02
姚寒松 发表于 2017-6-9 00:09
4 g% q5 S0 ^) R9 e) b- C5 o- P现在南昌姚姓也有“启”字辈,如;姚启义宗亲
7 _3 w/ g* y7 N" Y* Z0 c
3#,不是现在南昌姚氏也有“启”字辈(如,姚启义),而是“起”变异为“启”。这是一种可理解的无奈现象。
6 [  S% Y1 D- p( P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10 20:31
增加一个姚氏宗亲,就增加一份姚氏的力量和影响!
作者: 姚大卫_yH3rp    时间: 2017-6-21 20:21
谢谢各位宗亲,我是奉字辈,叫姚巍。当时是父亲朋友文化局长起的名,后来没加奉字进去,估计是姚奉巍(凤尾)不好。一直就叫姚巍了。有时间一定去祠堂看看。谢谢各位宗亲。我电话是15020661149.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23 05:19
热烈祝贺大卫宗亲来到中华姚氏网!我们是同宗共祖的宗亲!共姓是缘,同祖是福!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7-6-23 08:40
姚大卫_yH3rp 发表于 2017-6-21 20:21
$ H( l3 @. }* o& O* k7 }谢谢各位宗亲,我是奉字辈,叫姚巍。当时是父亲朋友文化局长起的名,后来没加奉字进去,估计是姚奉巍(凤尾 ...
# I$ @* t. E/ V- B0 A) k
3 H( U' @( `$ V6 `; L1 u0 K
你好!姚巍宗亲。请问你们的家谱接到南昌姚氏哪一团房?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23 21:29
根在江西,家迁山东;求学发展在南昌,这也许是上天的安排!这就叫荣归故里!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7-6-23 22:00
你好!姚巍宗亲。欢迎你来姚网.更欢迎你来祖籍南昌看看!
作者: 姚湾公瑞    时间: 2017-6-24 06:17
姚卿芳 发表于 2017-6-23 22:00
1 _7 z* D" E7 q+ s  X' V你好!姚巍宗亲。欢迎你来姚网.更欢迎你来祖籍南昌看看!
: ^6 u0 S2 H$ E" \6 E
姚巍宗亲:祝你姚网生活开心快乐!收获浓浓的姚氏亲情!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