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趣事或惨事:通天谱,多姓一谱,多姓同一辈字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2-24 11:20
标题: 趣事或惨事:通天谱,多姓一谱,多姓同一辈字
       姚绍弦报道过南昌县厚田村姚魏两姓共同使用同一字派,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枣庄姚绍峰说:
       事实上,两姓共同使用一套字派也不是新鲜事。在古代,全山东乃至全华北的孔、孟、颜、曾、卜、闵、冉等论语中有记载的儒家后裔都是联宗的,也就是这七姓共同使用一套字派。 民间有孔、孟、颜、曾4姓一个通天谱的说法。所谓“通天谱”,就是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家谱。在中国的宗谱文化中,一般都是一姓一谱,孔、孟、颜、曾这4姓为什么会是一个通天谱呢?
    明朝时,朱元璋对孔、孟后裔格外厚待,除赐给祭田、免除徭役外,还先后特赐10字“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作为孔、孟后裔子孙的行辈字。明崇祯年间,报请皇帝批准,孟氏又立了10字10辈。清朝,为表示对孔子、孟子的尊崇,孔、孟姓续辈时仍由皇帝赐封。       又一种说法: 孔、孟、曾、颜4姓的祖先可分别追溯到孔丘、孟轲、颜回及曾参,他们4人分别被历代推崇为尊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为儒家学说的4大圣贤。这4姓的家谱,一般由皇帝同时赐予,所以,排的字辈是完全一样的。
   据原商丘县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孟宪柱讲,其实,孔、孟、颜、曾、卜、闵、冉7个姓全部是一个通天谱。封建时期,一般由皇帝赐封字辈到山东曲阜孔府,然后,其他6个姓氏的族人就到曲阜领家谱,所以,7个姓全部是用一个家谱。     在我们这里,有一支张姓族人,他们也在使用孔氏字派。据我的工友张庆珠介绍,他们这一支张姓是孔氏"中兴祖"孔仁玉的外婆家,南唐明宗时,外孔"孔末乱孔"诛杀孔氏一门,孔仁玉在外祖父张温家避难,逃此一劫,保存孔氏苗裔正宗。为报恩,孔氏允许这一支张氏使用朝廷御赐字派。   所以,山东乃至华北地区一共有孔孟颜曾卜闵冉张八姓共用同一字派。
      至于南昌县厚田村姚魏两姓共同使用同一字派,肯定有其原因,也许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2-24 11:28
      我这里要说的是河南内黄和清丰两个县董李马关陈5姓共有1个家谱,名叫《五姓家谱》。当年可是惨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7-2-24 11:48
pszyyao 发表于 2017-2-24 11:28
我这里要说的是河南内黄和清丰两个县董李马关陈5姓共有1个家谱,名叫《五姓家谱》。当年可是惨事。

黄县和清丰县是邻居,两县境内有5个姓氏,分别是董、李、马、关、陈。这5个姓氏的部分居民共1万多人,被专家认定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这是怎么回事呢?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起义,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明朝。为了躲避战乱,蒙古族王爷铁木黎领着5个儿子流落到中原,并让他们各随妻姓:铁木清改名叫董清、铁木明改名叫李明、铁木能改名叫马能、铁木杰改名叫关杰、铁木俊改名叫陈俊,并且分居5处。根据最后一个蒙古王爷奇忠义的儿子沙若飞提供的元朝亲王表,铁木黎竟然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玄孙阿忒里纳失里,元朝末年被赐封为河南行省豫王,谥号文贞公。
贞公。



五姓家谱绘画
这5个姓氏的相关居民共有一个家谱,名叫《五姓家谱》,首页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头像,内容显示了“蒙古族河南省内黄县马次范村一支系”,从内蒙世系一世孛儿贴赤那,到二十二世铁木真,再到二十八世的豫王铁木黎,顺序排列清晰,一个不落。据当地老一辈人讲,好些年前,居住在蒙古本土的成吉思汗后裔曾专门到河南寻找过他们,但因为当地的记载不清,并没有找到五姓的真正居住地,最终无功而返。


村民在翻看家谱
正是这些家谱,让这五个姓氏的后代们坚信自己就是成吉思汗后裔,是蒙古血缘皇亲直系。而这些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3位蒙古学权威专家认定:世代居住在河南省内黄县及清丰县的1万多人不仅是蒙古族,而且还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7-2-24 19:56
pszyyao 发表于 2017-2-24 11:48
黄县和清丰县是邻居,两县境内有5个姓氏,分别是董、李、马、关、陈。这5个姓氏的部分居民共1万多人,被 ...


成吉思汗的后裔改为汉姓,并且通用一套字派,确实是趣事,也是为了保持本族血脉的无奈之举。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