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怀念文革中的受难宗亲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14
标题: 怀念文革中的受难宗亲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亚峰 于 2011-2-13 07:25 编辑 + F' l1 e# Y+ X
/ q* N9 |+ j; R/ r) j! C' Y
姚溱8 k+ e: i7 U# U3 |+ L# V$ ~7 D
  姚溱,曾名姚静。笔名秦上校、丁静。江苏南通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通讯社华中二分社社长、华中总分社副编辑主任。1945年后,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参加领导工作,并在《上海周报》、《时代日报》、《文萃》、《展望》等上海进步刊物上撰写时事分析、军事评论和政治性论文。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科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处长、副部长,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副会长,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16
姚溱(1921—1966)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记者、军事评论
6 _( p; a3 J7 m家。1921年3月20日生于江苏南通县金沙镇。上中: K7 M* F& ~) A7 m- N) h7 p' U2 k
学时就投入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在中共江北特委领导) X2 D' o2 R9 r
下,参加党的机关刊物《大众》周刊的编辑工作。同年秋,% s6 w, ~8 m( v! O2 @$ {% D( k. t
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上海大同大学读书,从事党的
( P& v! s# D/ N- o. I. Q地下工作。1942年因工作需要转赴淮南抗日根据地,后被' m; S" N0 F. h  C1 \& f
调至新华社华中总分社担任编辑部副主任。抗日战争胜: u( H5 d# n+ Z4 s5 ]
利后,参加中共中央上海局地下文委的领导工作,并以姚; r* E; P! u8 h7 a! m4 S% h/ g. M* {
澄波的化名在《中国建设》杂志任编辑,同时主编《消息》
1 g% v9 M, e/ C2 b) p$ s三日刊,随后又负责联系《文萃》周刊(后改名为《文萃丛) M% w. p, h, W+ l
刊》),并以丁静、秦佐的笔名撰写军事评论文章,1947年* d9 R5 Z. W% M% _$ A0 h" V
初至1948年中期,先后用秦上校、萨利根、马可宁等笔名7 [5 \5 Q* ^0 ^1 L* ~& o$ d) M# T* F3 b
在《时代日报》、《时代》周刊上连续发表“半周军事述评”,
) n1 o& Z! T) s. s0 u0 @7 d巧妙地介绍人民解放战争各战场的真实情况,分析战局
- @$ T7 Q( r1 [5 ^的变化发展,在记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1948年10月,被
- p6 Y, D2 w1 ^+ h2 }; [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
. }! t: c* Z  z1 i多方营救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上海市新- @: V- l8 h- m/ T
闻出版处处长、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宣
/ l$ U+ ^3 a  u" Q* t+ e传部国际宣传处处长、副部长,并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 Y! ?: C2 X6 H, A  r4 ]% r" k( [. i
大会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此外,还担任《红旗》杂志3 I  U0 R" I0 [6 }
国际问题评论文章的特约撰稿人。“文化大革命”开始不1 k6 m3 V! E, l& h" w& ^3 k
久,遭到诬陷和迫害,于1966年7月23日含冤去世。《姚
0 G  T2 r6 m5 m溱军事述评选》作为“中国记者丛书”中的一种,1988年9
3 K5 A' f1 B2 f' I: X  X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17
1966.8 康生秘书李鑫恐吓后上吊死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18
姚溱,男,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6年6月自缢身亡。毛泽东指控“中宣部”是“阎王殿”,1966年6月派陶铸接管中宣部。他的女儿姚雪当时是北京师大女附中高中学生,为此在大字报上受到攻击。姚雪是学生干部也因此成为师大女附中校领导“重用黑帮子女”的“罪证”。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19
姚学之,女,武昌实验中学政治教员。在1957年被划成“右派分子”。1966年8月,被武昌实验中学以干部军人子弟为主组成的红卫兵揪斗殴打,游街示众,强迫喝痰盂水。他们以折磨她取乐,最后将她折磨致死。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0
姚祖彝,1928年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原为外贸部英文翻译,1957年被划成“右派份子”,被开除公职,并受到“劳动教养”处罚。1960年代初解除“劳教”转为农场职工。1970年新年前后在南京与王桐竹、陆鲁山、孙本乔等一起被以“企图偷越国境,煽动知青回城”的“反革命罪”枪毙。南京人记得,当时还组织了“知青”到各个街道控诉他们“毒害青年的罪行”。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1
姚漱喜,女,北京外国语学校教导主任,1966年夏天受到红卫兵学生残酷“批斗”,在学校厕所中上吊自杀。当时的年龄是40多岁。
5 Y. r* j1 ]. V' N1 y  e
3 u3 [% {( \% Y北京外国语学校位于北京西城区白堆子,文革前属北京市管,文革后几经归并,成为首都师范大学(原名北京师范学院)的外国语学院的一部分。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1
1966年6月初,外国语学校的“批斗会”上,有学生上台“控诉”姚漱喜如何迫害了自己,并把一个厕所里的便纸篓扣在她的头上。% ]3 J9 f5 T) m/ C

, T5 W0 Y8 b. ?* ~3 j8月初红卫兵运动兴起,红卫兵开始大规模打人。北京大学附中的红卫兵彭小蒙等曾经率人来该校发动“斗争”。一批干部和教员开始在学校中被“劳改”。该校有三个校级干部,程璧,莫平和姚漱喜。食堂开饭的时候,他们三个人和其他一些老师在食堂门口排成一串,弯腰站着,红卫兵学生手执鞭子,命令他们唱“牛鬼蛇神嚎歌”,要唱十五六遍不准停。程璧和姚漱喜是女人,他们的头发被剪得像刺猬一样。9 X7 I* y/ s. m) I) W

7 v1 V' y" _4 b" Y6 w1 ]一天晚上在宿舍楼开“批斗会”,“斗争”姚漱喜和英语老师贺惠生。贺老师是英语教研组组长,他的罪名是“反动学术权威”。姚漱喜的罪名是“重用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强迫他们跪在二屉桌上,还把他们的头塞进小方凳的四条腿之间。* o; Q3 Z" z* W: e1 @( u
# k7 h: d. p9 K% y8 l5 ~) V# Q
姚漱喜当时40多岁,单身,住在校内。外语学校的学生也都住校。折磨殴打姚漱喜成为十分“方便”的事情。有一个晚上,来了五拨学生打姚漱喜。
. M- |4 ?: e2 V* r
6 K1 ]. c! g5 W" x* l* W% b8 i姚漱喜在办公楼三层的女厕所里自杀。她在厕所下水道管子的拐脖上套了一根绳子上吊。姚漱喜的死亡时间在1966年8月20号前后。她留下一封信说:她受不了了。
* L( M2 _5 Y  u2 }  H. ^" T" u7 W9 X1 [2 m1 H; b
在她死后不久,该校的女工刘桂兰在礼堂门口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一名炊事员罗桂田上吊自杀。
' r7 D/ R+ E6 Q0 ?7 M0 s3 c0 H3 H. m: r! k4 B
两年以后,该校另一位负责人莫平也自杀。7 q4 S" U5 a; k" ?" t8 R4 w5 c
2 I1 H1 Q" J$ u
在1966年夏天北京的中学生红卫兵暴力行动中,北京的两所外国语中学,白堆子的外国语学校以及和平门的外语学院附中,比较而言也相当严重。和平门外的学校里,红卫兵在1966年8月19日一夜之间就打死了教员张辅仁和张福臻两个人。, J9 z$ `( _/ W0 d
( q5 m: r4 R3 g% D
学习外国语和使用暴力之间应该说没有正比例增长的关系。但是文革前没有民间的国际往来,这些外语学校培养的目标主要是政府的外交官和情报部门人员。这样的职位在当时的社会上地位很高,物质待遇也好,对“政治条件”要求很高,所以,这些学校中高级干部的子女的比例远远超过一般学校。
- i" D( H' L! u: K
; K$ f$ _/ K* F在1966年的红卫兵运动中,高干子弟扮演了重要的脚色。他们先从内部听到了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指示而开始行动,他们的特权地位纵容他们肆无忌惮地攻击学校的校长和教员,在1966年的暴力迫害高潮中表现丑恶。后来,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的父亲,也被“打倒”,也成为他们倡导的暴力迫害原则的牺牲品。他们先是害人者,后为受害者,是文革中相当特别的一个种类。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2
姚培洪,男,上海人,38岁(1932-1970),西安交通大学绝缘教研室讲师。文革中被关押“审查”,姚培洪于1970年5月19日跳楼自杀身亡。
. t4 C  b# W. ]0 J. D% ^
* A$ ^9 n3 t- D8 E; `据该校档案记载,姚培洪的主要审查“问题”是:解放后参加反动组织、表现落后、反动、有攻击性言论、盗窃国家机密并企图叛国等问题。文革后期“复查结论”为:姚在经济困难时期有过一些政治性议论。
4 o6 @! v( j: q8 h3 v4 c* D% N& A1 W$ a) ?
所谓“经济困难时期”,是指在 1958 年的“大跃进”后发生的多年大饥荒。几千万人在那场饥荒中被饿死。不但这场饥荒的罪责没有被追究,人民在饥荒时代说的批评性的话,在文革中又成为迫害他们的理由。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2
姚启均,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1966年8月4日和其他一百多名教师和干部被抄家、游街以及跪在学校的“共青操场”上“斗争”。此后,这种暴力性“斗争”在华师大持续发生。姚启均于1966年9月28日在物理馆跳楼自杀。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2
姚炯明,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政委,住第二军医大学兰花村15号楼1楼。“文革”中,在“隔离审查”时被“造反派”打死。其子姚小沪到太平间为其父换衣服时,见姚炯明身上遍体鳞伤,惨不忍睹。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3
姚剑鸣,1902年生,男,武汉第二建筑公司退休职工,原为国民党陆军军官,1948年“起义”。退休后和妻子贺定华一起住在北京儿子工作单位的宿舍里。1966年8月27日他的妻子被红卫兵打死,他一起被毒打后被驱逐出北京。1968年7月在老家安徽宿松县梅墩乡得知他儿子在北京已经被定成“现行反革命”。以及他自己将再次被大会“斗争”后,姚剑鸣上吊自杀。 请参看“贺定华”。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3
姚福德,男,天津红桥区金钟桥小学工友。1966年8月下旬,该校小学生多次打他,他到学校后面的子牙河中投河自杀身亡。# a  D7 P7 L9 Q8 b
% G, H) ?+ q" O6 I; ~. R
目击者说,子牙河河岸很高而河水较浅,从河岸到水面有一房高,姚福德从岸上头朝下跳进河水中,他的头扎入河底泥沙中,身体倒立,两脚垂直露出水面。河岸上的很多人看到他的身体这样倒栽在水中死去。
. O2 y6 [: e7 m  g5 t
( i! [. ~( Y  s3 Q3 I; E- j像北京一样,在1966年8月,即红卫兵的所谓“红八月”里,天津发生了大量的残暴的事情。有的人被活活打死,有的在被打后自杀。天津靠海河及其支流,投河就成为一种普遍采用的自杀方式。金钟桥小学以桥命名,因为离河很近。姚福德自杀的地方,往下游一百米左右就子牙河进入海河的交叉口。
/ n9 W9 m( |. d, s5 U8 U& Q; X8 h4 \" U
金钟桥小学的一位老师说,学校里的人都看到姚福德缺半截手指。文革中,他被“揭发”在国民党时代当过兵,那手指是在军队中时因寒冷而冻掉的。但是她不清楚这是事实,还是仅仅是学生听来的殴打他的“理由”,也不了解他死的时候有多少岁,家中有什么人。只知道后来姚福德的一个侄子曾经到学校来交涉他的事情,也没有听说有任何结果。
8 f9 Y* _9 a# a, |2 z7 {
( ~$ o$ Q  x7 Z* y5 D1 n金钟桥小学后来取消,校址改为“三条石中学”。希望读者中有人能提供关于姚福德这个人和关于他所受到的迫害的比较详细的情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4
姚道刚,男,重庆长江航运分局32号轮船长。1968年8月7日开船下驶,至万县时,遭到万县“革命造反派”袭击,中弹死于驾驶台。同时该轮船乘客多人受伤。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4
姚秉豫,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代理中共总支书记,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审查”,1968年5月25日自杀。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4
杨振兴,男,40多岁,江苏省江阴县青阳镇青阳中心小学算术老师。1966年文革初期被“斗争”后,跳楼自杀身亡。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3 07:29
没法时代,不堪回首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1-2-13 09:48
没法时代,不堪回首.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2-13 13:50
我亲历文革时的酷刑,电刑,差点受到活埋,当时只有20岁。那些所谓的造反派简直不是人。还有我妈,我叔被学校的造反派剃十字头。鞭打。夹手指。真正惨无人道,不过我能活到现在,我妈、我叔现在八九十岁,可能是祖宗的庇护吧!
作者: 姚维侃    时间: 2011-2-13 15:03
十年浩劫,不堪回首!多少英才被无辜整死,不只是个人被冤,也是家族损失,更是国家之惨痛!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2-13 18:42
惨痛的历史教训啊!
9 b' @: b; H8 }! `$ a2 F 4 q5 s, B: P/ N* r1 E  x6 Z
现在的改革开放就是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就是好啊!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2-14 14:24
但愿没暴君了!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1-2-16 09:20
多少英才被无辜整死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1-11-27 20:44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大悲剧、不堪回首,多少志士仁人魂断“文革”,真是令人痛心。好在历史在向前发展,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11-28 14:56
一埸恶梦,记忆犹新。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