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应有10个【唐】姚凤公派姚氏祠堂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0-22 15:22
标题: 应有10个【唐】姚凤公派姚氏祠堂简介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05:13 编辑

       姚廷明在福建拍了30个姚氏祠堂,其中有多少个【唐】姚凤公派姚氏祠堂?
       姚庆礼说:晋江祠堂简介钱仓、伍堡、山头、后埭头已经送交。目前还有,古山、樟井、瑶前三个祠堂简介没有送交,庆礼已经和他们多次联系,沟通,争取早日完成。——按照庆礼的说法,晋江有7个。
       姚庆礼读’1#后回复:晋江有四个村庄是唐凤公系即钱仓、下伍堡、樟井、下田。廷明宗亲已经拍摄的晋江祠堂中,有四个是天明公裔即:内坑古山、内坑山头、后埭头、瑶前。——所以修改如下。
     此前莆田市涵江区洞庭村姚金华(13860985899)已发出——福建省莆田市霓坡埔尾【凤公祠】简介(在2#)
——这样,姚廷明拍了晋江【唐】姚凤公派祠堂4个:

1、福建省莆田市霓坡埔尾【凤公祠】简介2、晋江钱仓祠堂简介
3、
4

    又:姚廷明拍了永春县【唐】姚凤公派祠堂3个
          姚廷明拍了温州平阳县【唐】姚凤公派祠堂2个。
          福鼎县?
          江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0-22 15:2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0-22 17:21 编辑

福建省莆田市霓坡埔尾凤公祠简介
(由凤公后34世传字辈、1936年生人洪林宗耆讲述)


霓坡埔尾凤公后裔起源
      闽中有姚从世桢起。世桢,【唐】奉礼郎,官侯官大尹而入闽,祖籍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河北江州)
     舜系94世弘庆,传有五:长子廷,字孟玉。以孙文彬贵,赠朝奉郎;次子远,字孟瑜;三畹,泗州参军;四畴和五疄,皆无传。
     孟玉传一子凤,字世瑞。孟瑜传一子天明,字世桢。
迁徙沁园
      据传,天明公入闽为官,堂兄凤公旅中,闻风来闽探望,见霓坡沁园山青水秀、世外桃源,择而举家居焉。有儿文彬,乙丑春及第,拜枢密学士,监修国史,德闻天世。文彬传有二:长渠,宋开宝进士;次池,无传。
赘婚苏州吴江
     渠公传有三:长玄,徙居苏州,赘吴江郑氏;次黄;三白。玄传一,名玖,虽居苏州,常念先祖文彬之训,尊祖重祀。再传而有夲,传二:长汝继,娶和氏,早卒无嗣;次汝承,传一溥。
     溥授校尉、谪戍青丘寨。履任上饶、复迁闽中。溥’传有二:长‘昌期’,有裔孙姚华登第者,其裔姑且不表;次‘昌裔’,贡士,梧州训导。传二:长一元,无传;次一之。
    一之有二子:中孚,上饶主簿(薄)寓廿五都;次大有。大有传一,名‘十一’祖。
      十一祖再传而有崇,爵号尊空山,元进士,右丞都副使,避难自苏州迁涵江书院巷口。传有二:瑀,常州巡检,至大年间(1308-1311)随父崇迁居入莆;琚,无传。
闽中析居
      瑀传有三:长鉴,迁埔尾;次铜;三铁,迁居仙游。由此论证埔尾有姚从鉴起,凤公十五世远孙矣。
     鉴传奕庆,刚果自持,以非罪挫郡守,奏闻于朝,越数岁得申,里人皆壮矣。传子一绍秩。
     十七世绍秩,传有四:祺,承德郎,户部主事;祚;福;寿。当时莆田凤公后裔中兴。
科第济美
     十八世祺,传有四:贤、良、方姑且不表;四子正,正德辛巳进士,户部郎中,迁安庆知府,授南京户部浙江司主事兼本部员外郎,北京户部郎中。
     十八世福,传二:长宫;次啇,封太常博士。啇传二:二(廿)十世,鸣鸾,正德辛巳进士,淳安知县,按察御史;鸣凤,正德丁丑进士,监察御史,疏劾郭勋忤旨罢职,得申加赠光禄寺少卿。
霓坡埔尾祖屋
      凤公埔尾派中兴,择地兴建大宗祠于凤巢。坐北朝南,用地约120平米。前峙壶峰,背靠襄山。内供凤公等历(列)代先人神主,宗祠前立双旗杆(本地在祠堂前立旗杆是绝无仅有)。时有友人赠联于宗祠:兄进士,弟进士,一天雨露;南乌台,北乌台,两地风霜。宗祠对联:吴兴宗传家声大,韶溪待御世泽长。
      再传有鸣鸾子姚虞,嘉靖壬辰进士,按察湖广御史,形成一门三御史而再传佳话。
      时啇公挖渠引水,自洞庭沟引水河道绕古塘学社经大宗祠,出连卓坡河道,以壮地理及春节游船赏(尝)灯。挖渠时不慎于旗杆前挖破凤穴,红土伴水溢流,(挖开后)里面有大量谷皮。
     文革时期,祠曾经为国家仓库、红色连驻地,文物遭受重创,破坏迨尽。后来因族人无居借住宗祠,而私占建房。现祠堂破烂未修。
     光绪末(未)年至民国初期(与旧谱中断7世)立对联辈字,从33世起:世传孝友昭宗德;家振文明焕国章。
    全村姚姓人口越500,今人辈字在“世”至“昭”字间。
                     原稿:姚金华修改稿:广州姚钟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0-22 15:23
pszyyao 发表于 2016-10-22 15:23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钱仓《姚氏宗祠》简介3 {6 m! U8 R2 |3 g4 }5 Q6 D
         钱仓 ,史载为元代国朝军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钱仓《姚氏宗祠》简介
3 {6 m! U8 R2 |3 g4 }5 Q6 D
         钱仓 ,史载为元代国朝军世袭千户侯课税之仓禀,因而成名。元明清时代钱仓隶属泉州府十三都劝善里;而今属福建省晋江市永和镇镇区。大明洪武庚午(公元1390年)一世祖十二郎公,见横山之原土厚而腴气刚健,乃生息繁衍风水宝地,遂遵祖愿徙而居焉。六百年来,钱仓姚氏枝繁叶茂,人丁兴盛,已经蕃衍二十三世,家乡人口二千人,另有四千余族人旅居菲港台澳及东南亚,是晋江著名侨乡。
# W1 u- [; T; I        钱仓姚氏宗祠始建於何时,因年湮代远,史载不详,难以稽考。依据闽南“建祠必修谱,修谱必建祠”的传统习俗,参考族谱中明朝隆庆丁卯(公元1567年)以及民国癸酉(公元1932年)两份谱序,可以推断宗祠首建於明嘉靖时期,甚至更早,可以确定我们的祠堂已有四百五十年以上的历史。图片中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祠堂是共和庚午(1990年)钱仓海内外乡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慷慨解襄耗巨资於原址依旧制翻建而成。祠堂坐向巽乾巳亥,以大门、下厅、天井、前厅、厅堂为中轴,纵深三进,五开间 ,是典型的闽南风格“石鼓、木柱、斗拱、瓦砌”、“出砖入石”、“燕尾脊”“宫殿式”传统建筑。
! S9 E3 F- C6 V$ P9 g        钱仓祠堂曾於清光绪丙戍(公元1887)、清光绪甲午(公元1893年)及民国戊子(公元1948年)三次迎迓、恭奉重华圣帝、虞思公、陈胡公三圣像,并於共和已未年(公元1979年)伊始,每年农历四月十五重华圣帝圣诞日,举行隆重颂扬始祖暨祭拜钱仓姚氏列祖列宗仪式而名闻遐迩、誉满海内外。# z$ L- g3 p- G4 Y; Q" P
        步入钱仓宗祠,让族人引以为傲的当属高悬柱檐上光彩夺目的“百善孝为先”、金光闪耀的“舜裔第一家”、熠熠生辉的“陶邱世泽”两块匾额,以及祠堂立柱镌刻的言简意赅、寓意深远的楹联了。这些楹联蕴涵丰富文化内涵,或宏扬宗功祖德、或诠释家族渊源、或戒勉后昆励志的,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4 S- F* c& `- _# Q
        一、 叙述先辈播迁徙居,开基创业艰辛历程的;2 O4 _  O6 e) g5 ^1 K# d
姓衍姚墟自虞夏商周迄秦汉袭封郡王忆当年并歆帝祀;
  J% k) d8 z0 t) f+ ~9 K
支分固始由闽莆福邵至泉晋卜族钱仓冀今日大振家声。- ]; k% C6 H; b# |( l
        二、 颂扬祖先礼义仁德,彪炳青史辉煌史迹的:
5 w7 T- z% I2 m, a  P商升称宾辉俎豆;
% C5 ?" Y. O& T* z' K# X4 |周庭备恪衍箕裘。/ @4 Y4 W8 k9 h- M9 x3 Z) C2 O
十世同居门敦孝睦;* h" [& C- H( U$ Y2 E
双峰退隐学尚介青。
1 e2 {, |* J* w
9 s8 R/ U% S. N$ y$ P书撰梁陈瀛洲驰誉;! s( \# T- o( J' g; ^
勋高成旅夏后称贤。
" d8 L4 _0 M, S$ |: ^2 d       三、 勉励后人尽职为善,传承祖业励志格言的:
3 q7 A$ d  G. e0 I6 ?: g孝睦传家全旧德;0 k+ _" b7 }2 T- j, `
文章经国掇新猷。
竭力耕田即是历山子职;
0 M7 N" I* b& H3 t与人为善宜迪沩水前光。' P8 R' A. `$ ~3 C
2 j4 r+ N2 }6 Z# i* S& m, f  j
率乃祖攸行竭力耕田共子职;% E* X7 T+ Z  c5 K
取於人为善察言好问仰先型。1 M1 w6 i$ F9 |. y. g
        四、 阐述家族血缘,宗族衍奕水木渊源的;' F% U. G9 X- T, e# G
有沩子孙容;
- q! w' P4 j5 d' c* N
瀛洲学士家。
虞陈胡田同派;! y- H! M9 X1 _$ C; t
陶渔耕稼起家。5 D7 {2 u5 R9 T7 Q+ H$ y4 M
孝友传家源承妫汭;
" ?7 w% u9 V6 U9 y+ ~# \9 ^文章华国书撰梁陈。
. H* F" q2 Z1 k+ s; N6 v       拥有如此丰富文化底蕴,悠久历史的钱仓宗祠当选“福建名祠”可谓是顺理成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8 Q+ p4 Z2 H* w$ ]             闽南晋邑钱仓舜裔一百二十六世姚庆礼撰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0-22 15:2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0-22 17:33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6-10-22 15:23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钱仓《姚氏宗祠》简介3 {6 m! U8 R2 |3 g4 }5 Q6 D
         钱仓 ,史载为元代国朝 ...
下列这个祠堂是韶溪派的,不是姚凤公派祠堂。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安海镇后埭头村历山姚氏顶厝新厝柱祖宇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后埭头村历山姚氏顶厝新厝柱,系晋江市内坑镇山头村历山姚氏十四世祖一寿公派所传衍,海内外裔孙逾千,供职农工商军公教,皆有建树,或现役少将中教,或科局处级干部,或
博士工程师,或办厂经商,山头村姚氏系内坑桔里长房岑派一世祖望回公所肇基,因时湮远,谱牒失遗而难以详载。
后埭头村历山姚氏顶厝新厝柱祖宇先时有二。首建顶厝份“正祖厝”于“新祖厝”之东,“前祖厝”于“新祖厝”之南。正祖厝何时建造,至今唯存残址,无从考究。凭先祖言传,前祖厝,新祖厝系一百四十八年前,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岁次甲子年所建。期时有述果、事禄二公商于台,堪称富豪创建新祖厝,建前祖厝二幢,坐向艮坤兼寅申,时顶厝份派下新厝柱。另述果,述求公兄弟述印,述仍,述失名公住居台湾竹围仔,述嘉公住金门,述扶公住台湾鹿港胡仔里。然正祖厝年久失修,顶厝述求公等灵位迁徙前祖厝。岁序速易,瞬经六世有余。时公元1993年,裔孙姚庆马,姚加荐,姚庆广等倡修前祖厝,重建谱牒,讫今近念年之久。
时逢盛世,裔孙亨昌。近乡邻里诸祖宇重新者比比皆是。公元2011年辛卯九月,裔孙姚道容,姚建安等倡重建祖厝,经合族同意,山家勘察,当境信杯,择新祖厝原址翻建为顶厝新厝柱祖宇,正祖厝辟为公共活动场所。公元2011年辛卯十月初四日启土兴工,公元2012年壬辰二月廿九日上梁大吉。是年十月初五日举行落成奉先升阶庆典,工程告竣。祖厝占地758㎡,建筑面积 313㎡,耗资人民币120多万元。
家谱世系:子孙世永思,继志以述事,端望贻嘉庆,道孚焕学滋,
文章新景运,忠孝辅昌期,在尔仁恩协,于斯典则垂。
! i- q, _. E# B: X
供稿人:姚道容15306967988

作者: yqllz    时间: 2016-10-22 16:04
pszyyao 发表于 2016-10-22 15:25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安海镇后埭头村历山姚氏顶厝新厝柱祖宇简介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后埭头村历山姚氏顶 ...

回教授:晋江有四个村庄是唐凤公系即钱仓、下伍堡、樟井、下田。廷明宗亲已经拍摄的晋江祠堂中,有四个是天明公裔即:内坑古山、内坑山头、后埭头、瑶前。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0-22 17:04
yqllz 发表于 2016-10-22 16:04
回教授:晋江有四个村庄是唐凤公系即钱仓、下伍堡、樟井、下田。廷明宗亲已经拍摄的晋江祠堂中,有四个是 ...

谢谢你说明和纠正。
你读了埔尾凤公祠简介了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6 04:3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6 05:01 编辑
yqllz 发表于 2016-10-22 16:04
回教授:晋江有四个村庄是唐凤公系即钱仓、下伍堡、樟井、下田。廷明宗亲已经拍摄的晋江祠堂中,有四个是 ...
姚廷明拍了永春县姚凤公派祠堂3个:
1,永春县《桃源暘谷姚氏简介》(姚培森,姚礼博。原稿8#,整理稿#)

2, 永春县下洋镇上姚村姚氏宗祠文华堂简介(姚德阔,姚进仕。原稿9#,整理稿#)
3,永春县桃城镇姜莲村姚氏宗祠福寿堂简介(姚腾鹏,18065286513。原稿10#,整理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6 04:38
yqllz 发表于 2016-10-22 16:04
回教授:晋江有四个村庄是唐凤公系即钱仓、下伍堡、樟井、下田。廷明宗亲已经拍摄的晋江祠堂中,有四个是 ...


福建省永春县
“桃源暘谷姚氏简介”
永春由来 “四时多燠”(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美誉),故称永春。
桃源由来 “众水会于桃溪一源”,故名桃源。
永春古称“桃源”,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 隋开皇九年(589)改南安郡为县,以其西北二乡置桃林场,属南安县。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升为桃源县,后晋天福三年(938)改为永春县。宋元明均隶属泉州,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为直隶州,辖德化、大田二县,民国二年(1913)废州,复改为县。
光烈古称暘谷  南靠舟山,北临桃溪,山水之间形成一片谷地,曙光初照,风景优美,因而得名。谷古属里仁乡,1946年区划改变,谷与深坂、水后垅以达理溪为界,合为一保,因天马蔡山有南宋进士蔡兹(字光烈)墓,改名光烈保,1959年后改为光烈。
宗祠  据老人口传,“桃源谷姚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后因倭寇入侵宗祠及族谱被烧毁,清中期重建。
公元1893年族亲姚元樟(字祚,官章名姚联,诰封“奉政大夫六品州司马”)出资重修。
“大宗祠”后来因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族人松青等一再倡议翻建宗祠,各房代表多次集会酝酿,成立宗祠翻建委员会负责宗祠翻建事宜,由原光烈村党支部书记姚泉南任主任,姚泉南去世后,公推姚礼博任主任,族人宗亲踊跃捐款支持,于公元2005乙酉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动工,是年秋竣工,完成宗祠翻建工作。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宗祠堂构重光暨迎祖灵庆典。翻建后宗祠恢复原貌,坐向“丙壬巳亥”,翌四度室三度;坐落舟山东北侧大支脉延伸的山麓;地形为仙人撒网,襟桃溪、临谷地;仍为飞檐翘脊仿古建筑,庄重稳屹于达埔镇光烈村中。
“大宗祠”外观内貌,美轮美奂,重现昔日风采,古风古韵,显示后人敬拜光大之意。   
迁徙与繁衍 “姚凤公”于南唐丁亥年(公元927年)入闽居莆田兴化坡尾尤溪慈谿楼(今莆田市涵江区埔尾村)。“姚凤公”的第四代孙“圣裔公”入住永春,裔孙“选公”的第四子“意公”居永春县达埔镇光烈村(称桃源谷),因倭寇兵焚,无资料可证,后谷宗祠族人一修族谱时追认“初公”为始祖(佐证资料见文后附),至今七百余年,繁衍廿六世。
现在光烈村以姚一姓,遍居新溪、溪、东园、岩峰、达中、达理、金星七个村,总人口近七仟人。
据旧族谱记载,族亲外迁福建省内有:安溪县蓬莱镇龙居巷口;福鼎县沙埕镇南镇、白琳、溪尾、竹槛、鹦鹉岩;南平市葫芦山;三明市岩前;永安市麻岭村三际、西洋;大田县建设镇汤头罗丰;尤溪县台溪乡清溪村;漳州、霞浦县葫芦门及牙城牛唐湾。现总人口近三千人。
外迁省外的有:浙江省的平阳县水头镇、腾蛟镇五岱村、玉环县、苍南县大坪头、蒲门、卓洋、寮基、衢州市的常山县球川镇后弄村、龙头芦竹地、杭州桃花村;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花厅村、山、麻车墩、木桥、板桥;广丰县古城头廿四都、枫岭、田铺、张湾、五府山、田墩外堋、汪坳、罗坡板;玉山县的草弄口村(寨头山);玉山县必姆镇东坑村;弋阳、永丰县白石板、铅山县松柏州、万年县、漳树、吉安;广东雷州市等。以上两省宗亲总人口二万人以上,还有外迁台湾省、港澳地区及海外的宗亲。
“桃源暘谷姚氏族谱” “桃源谷”姚氏旧谱,于明朝弘治毁于兵焚,七修族谱(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至今逾一百一十多年之久,这期间一九四八年曾经续修,但因神州鼎革,不仅无果而终,而且竟连文字资料亦荡然无存。二零零六年秋,乡贤伟达、松青力倡第九修族谱并带头捐资,公推礼博为九修族谱理事会理事长,族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于二零一一年完成第九次修谱大业。
谷姚氏为桃源望族,枝繁叶茂,源远流长。现在的“桃源谷”交通方便,经济发达,文化发展;人丁兴繁,人才辈出;族人宗亲们物质生活步入小康。
行辈表:
字行: 孟 仕 玉 端 文 世 恒 则 伯 英 扬 云 升 锡 祚 明 允 敦 诚 忠 肃 恭 懿 萱 慈 惠 和 知 书 达 理 贤 杰秀 发
讳行:十八世前讳行不统一,第十九世起讳行为:
仁 义 礼 智 日 月 星 辰 孝 友 睦 姻 修 学 振 武 立 业 建 功                                          
附注:“初公”来处、时间及追认依据材料
(1)福建省莆田《姚氏族谱》“姚凤公”派有关资料;
(2)江西省上饶县花厅镇花厅村《桃源姚氏族谱》记载;
(3)江西省玉山县必姆镇东坑村族亲保存的
“嘉庆壬申年”《桃源姚氏族谱》
及“光绪丁未年”《桃源姚氏族谱》。/ b! e) F) K& ?& i
) p2 K6 X# m4 d+ ?
             永春县桃源谷姚氏宗亲理事会
姚培森供稿
2016年4月15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6 04:40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6 04:37
永春县姚凤公派祠堂有3个:
1,
2,

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上姚村《姚氏宗祠-文华堂》简介
盖闻宗祠乃人文生发之地,祖德宗功之攸关,子孙之所钟,诗载蓼莪,上溯报本也。
姚氏文华堂大宗祠,座落村中卧牛山下,坐西向东(庚甲向),占地12亩,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于元丁亥年(公元1287年)始祖十四公肇建,庚申年嘉靖四十三年突遭回禄。至万历四十九年即泰昌一年(公元1620年)九世祖童观、明观公兄弟重建,分长少两房.建祠至今已700余年。
     文华堂宗祠属两重飞檐翘脊,厅堂高大宽亮,古色古香,蔚然壮观。然经数百年风雨剥蚀,难免失之观瞻。于公元1986年丙寅增施华彩,刻鹄雕龙。诚然,先祖创业于前,后人赞美于继,宗祠文物尤宜璀璨。公元2002年壬午腊月,谨择良辰,布漆油光,大宗祠焕然一新,此乃后人一大胜举也。
     据传姚氏九代单传,自宗祠文华堂风水宝地建造之后,确系宜居之所,非但冬暖夏凉,况且无蚊虫蛛网之贻,人丁亦日渐兴旺。而今已有1000余户,子孙3900多人,全村尽归姚姓矣。
      文峰拱峙,看名题雁塔,华堂雄伟,行见身到龙樨。国族飞重万世,人文丕振奠千秋。
真是:
      卧牛哺乳绵圣裔,禄马饮泉继祖风。
福建省永春县下洋镇上姚村姚德阔汇编
                  2015年8月25日
联系人:姚培森13599796578
永春县下洋镇上姚村“桃源襄阳”姚氏后嗣命名字行平列表
17
35
18
36
19
37
20
38
21
39
22
40
23
41
24
42
25
43
26
44
27
 
 
 
28
耀
 
 
 
29
 
 
 
30
 
 
 
31
 
 
 
32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6 04:42
pszyyao 发表于 2016-11-6 04:37
永春县姚凤公派祠堂有3个:
1,
2,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桃城镇姜莲村
《姚氏宗祠-福寿堂》简介
福寿堂宗祠坐落在姜莲村锣鼓山下。前有万岁山来朝,左有寨子林山守护,右有湖丘山拥立。面前小溪如玉带飘舞,彩虹似丝绸映衬。青山绿水,四季如春。
因以前谱牒毁失,据历代相传,福寿堂宗祠系二世祖勃公派下,五世祖瑞明公筹建,六世祖完工。瑞明公约生于明景泰乙亥(公元一四五五年),卒于嘉靖壬戌(公元一五三八年),距今五百多年。历经沧桑,风雨剥蚀,代有修茸。历经族人几度筹资重修,难说金碧辉煌,却也庄严肃穆。加上时逢盛世,环境整护,建成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祠堂坐拥在“姜桂山间著,莲香水上浮”的人间仙境中。
永春姚凤公派下勃公生于永乐(公元一四零四年),曾任江西抚州府,广西太平府。为政清廉,卒于官。娶张、江二氏,居桃源上场(今石鼓桃场)。勃公生子五,名仁、义、信、童、成。卒后公、嬷合葬阪头后山马岭兜,公元二00二年迁葬姜莲坑石井寨山。子童公生于明永乐年后迁居永春十九都姜莲村,派下繁衍至今已近二十二世,住姜莲人口七百多人。还有本派后裔分居海外(马来西亚等地)以及国内江西省等诸多地方开枝散叶。
    福寿堂宗祠延续的行辈(因以前谱牒毁失故导致不全,仍明确的如下):
讳行:应 、大、昆、弘、仕、元、享、永、利、贞、克、和     于、宗、梓、诗、书、垂、燕、翼。                                   
字行:光 、华、绳、祖、泽  、长、保、尔、孝、恭、豫、顺 、 振、家、风。

供稿人:姚腾鹏18065286513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