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安徽宿松姚氏:姚姓源流序(译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宿松姚维平 时间: 2016-7-24 00:33
标题: 安徽宿松姚氏:姚姓源流序(译文)
宿松姚氏宗谱: 姚姓源流序(译文)8 }3 D3 k9 n, Y9 B2 u# j
姚姓的渊源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的黄帝。据《史记》考证记载,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赐得到新的姓氏仅有十二个。这遵循的是什么原则呢?远古的时候,天子建立让有崇高品德的人做诸侯的宗法制度,根据他的出生地或功绩而赐予姓氏,这种天子赐姓的待遇实属不容易得到啊。" B) K* {4 }# u; Q( Y
4 m& C) [8 T( z& R+ w( ~ 舜帝因生于姚墟(一说在今河南濮阳县徐镇,另一说在浙江余姚或山东鄄城等等),以地名取姓为姚。姚姓,曾与姒姓、子姓、姬姓并称上古四大姓。姚姓可谓源远流长啊!姚姓后来又衍生出虞姓、陈姓、胡姓、妫姓、田姓等,实质与姚姓同宗同源。
. E0 D# S7 I/ Q; D/ R9 W" m0 ?" I0 j: C8 ?0 Q& D
东汉时期有个叫田敷(即妫敷,妫恢五代孙。西汉末年,王莽代汉,封齐国王室之后田丰为代睦侯。王莽败亡后,田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逃回吴郡,改为妫姓)的人,又改为姚姓,迁居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其后裔姚察,在隋朝承袭了父亲姚僧垣北绛郡公(北隆公)的爵位,任太子内舍人一职;姚察的弟弟姚最(著名画家),与皇室蜀王杨秀交好;姚察的儿子姚思廉,唐初曾任修文馆学士,姚思廉的孙子姚璹曾是武则天时的宰相。
5 _, X/ _6 c! l3 M" t V3 ]' k; W* i2 g$ j# t/ t9 |! ^# }) s' U% H( Y. [
陕州(今河南陕县一带)的姚姓也出自武康一脉。南朝梁时征东将军姚宣业因功封为吴兴郡公,姚宣业的儿子姚安仁,隋朝曾任汾州刺史;姚安仁的儿子姚祥,曾任怀州刺史、检校函谷都尉;姚祥的儿子姚懿,唐初曾任隽州都督。文献公(姚懿的谥号)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姚元景,曾任潭州刺史;次子姚元之,又名姚崇(唐朝著名宰相),曾任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宰相;三子姚元素,曾任宗正少卿。姚崇有三个儿子:长子姚彝,曾任邓、海二州刺史;次子姚异,曾任大理寺卿;三子姚奕,曾任永阳郡太守。姚奕的儿子姚阐,曾任侍御史。姚阐有六个儿子,分别为姚恒、姚恺、姚协、姚恤、姚忱、姚恽。在《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有记载可考证的基本是这些。
1 y6 p; H* u, G+ t- H
% V8 F O; u5 |) R2 B3 J' | 自宋朝以来,姚内斌(北宋初年名将)以威武猛烈闻名于世,西夏敬服;姚宝之(名姚铉,北宋名臣)文辞敏丽,以文章著称;姚元仲(名姚宗之,南宋名臣 )忠直刚正,有古诤臣(指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通诤)的风尚品格;姚宗明(北宋人,其上下十三代聚族同居、孝守先祖墓舍)是孝悌睦族的典范等等。历朝历代,姚姓都有不少显贵闻名之士,以政绩、文章、仁孝等各自不同的名望留芳于后世。他们有的居住在河北山西燕赵大地,有的居住在河南洛阳、江淮地区、陕北池阳、湖北蕲州及黄州等地。各自均安于其迁居之所,其族系谱脉均有出处。1 \; L1 O7 s% ]$ A3 }$ P1 B o C3 N
, R# I1 I# T9 [. Y( J 宿松姚姓,追溯先祖系出自洛阳大唐名相姚崇的后代。南宋理宗朝淳祐年间,我世祖姚渔,为躲避北方金、蒙入侵中原的战乱,举家从洛阳渡过长江南迁,安身于豫章郡鄱阳县瓦屑坝一带,传闻和族谱记载大概就是这些。然而北宋名将狄青(谥号“武襄”)不愿慕名攀附唐朝梁国公狄仁杰,明太祖朱元璋不贸然以南宋大儒朱熹(别号紫阳)为自己的宗祖,何况是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怎么敢妄自攀附名门仕宦,擅自超越本分呢!也只好暂且把先祖置于没有证据或史实不可信的传说之列。而迁居宿松的姚姓始祖,确系木一公无疑。木一公原籍豫章郡,在明初洪武四年(1371年),带领三个弟弟渡过长江北上。姚木三迁居熙湖(今太湖县),姚木四迁居龙眠(今桐城龙眠山一带),后代人丁众多、均成为名门望族。木一公和木二公在本县严恭山的南麓插标圈地,在石角头筑墙造屋,是宿松姚姓的鼻祖。此后延续后代子孙,各房各支不下数千余人。所以,如同树木之根本、活水之源头,宿松姚姓的渊源都是归于木一公。这大概是因为一直坚守平民百姓的本分,才是保存家族根本源头延续繁衍的真谛吧!那个郭崇韬(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宰相)为了攀附名贵,曾跪拜在大唐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墓前,被世人非议嘲笑。我族怎么会效仿郭崇韬做出这样的事呢!
' y: W$ u' K+ W2 ^+ O6 Q3 @2 k4 ], g) X( X ]
道光二十三年季春月谷旦合族撰写
; w4 K! n+ A3 D7 W 2016年5月陕西镇安县姚阳辉、姚阳威译(宿松姚维平校对), M/ e) M d% b V6 F( c G
- v% k/ u- h7 |2 F6 b0 ~) u. j l- a T$ Z
" i O; Q9 H0 R) q% P5 c
9 }7 Y1 {/ t; V! S7 N3 b: P/ z. t& d
' T& m: Q( @: _) n8 M f
作者: 宿松姚维平 时间: 2016-7-24 00:37
宿松姚氏宗谱:姚姓源流序(原文)
受姓之源必推黄帝。考黄帝二十五宗,得姓者仅十有二,是遵何故哉?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姓盖不易得也。姚之姓始于姚墟,向与姒暨子、姬称四大姓。姚之所从来者远矣!后或为虞、为陈、为胡、为妫、为田,实与姚同一宗也。
东汉时有田敷者,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隋北隆公察,太子内舍人;最,蜀王友;察子思廉,唐修文馆学士;思廉孙璹,相武后。
陕邑亦出武康。梁有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刺史。生祥,怀州刺史、检校函谷都尉。祥生懿,唐隽州都督。文献公子三:长元景,潭州刺史;次元之,名崇,相则天、中宗、睿宗、元宗;三元素,宗正少卿。崇三子:长彝,邓、海二州刺史;次异,大理寺卿;三奕,永阳郡太守。奕子阐,侍御史。阐六子:恒、恺、协、恤、忱、恽。《唐书•宰相世系表》可考者如此。
繇(由)宋以来,内斌以武猛闻,宝之以文学著,元仲有争(诤)酒(臣)(原文有误,即“诤臣”)风格,宗明有孝睦仪型,代多闻人,传世不一。或居燕晋,或居洛阳、江淮、池阳、蕲黄等处。各安其土宇,各有所从来。
而宿松之姚,先世谓出洛阳姚崇之后。宋理宗朝姚渔,避北兵之乱,渡江南迁,居豫章之鄱阳瓦屑坝,传闻盖有如是者。然狄武襄不拜梁国,明太祖不宗紫阳,况属在士庶,岂敢妄援名宦,自开僭越哉!亦唯置先世传于无征(证)不信之列。而迁松始祖,则以木一公为定。公原籍豫章,明洪武四年,偕弟三人渡江而北。 木三、木四,一迁熙湖,一迁龙眠,俱成望族。公与木二立标于恭山之阳,筑室石角头,为居松之鼻祖。嗣后子姓云礽,支分派别不下数千余人。而木之本、水之源咸归木一公焉。盖以守士庶之分,而存根本之真也。彼郭崇韬之拜于幕(墓。原序有误)下,为世非笑,吾族岂有是哉!
道光廿三年季春月 谷旦合族撰
% E! w% J* n$ e0 d- b% f: m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6-7-24 12:00
深度好文,点赞!) g- s/ M& {2 E0 `1 i' w; W
作者: 宿松姚维平 时间: 2016-7-24 22:25
# g, \6 P. S# h! H: Y) j' C% r9 B谢谢宗亲鼓励!
' w5 Y2 |+ T3 d6 l3 i: ]0 ?7 y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6-7-24 22:29
2 k. K7 q5 {( m; G3 i5 e% I赞!+ A# g* P/ l) k. W
作者: 宿松姚维平 时间: 2016-7-25 23:07
: t$ v% q: h- W+ Q9 l; h" P9 b
谢谢宗亲!
7 r' H" D% `- ~* Z/ F; J# P5 a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