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帖] 桐城写给枞阳兄弟的祝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6-3-8 13:09
标题: [转帖] 桐城写给枞阳兄弟的祝福

枞阳,我桐城的好兄弟,今天你终于从安庆出走了!此时你的心情,是奔向新东家铜陵的莫名兴奋?还是离开旧母邦安庆的无由怅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所有的枞阳人,此时的心情一定复杂无比。


& O' `( ?7 t5 ~: Q# W& w. T& d

枞阳,我桐城的好兄弟,值此挥别的时刻,但请不要忘记:曾经,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枞阳;后来,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桐城。无论我们曾经都名为枞阳,还是曾经都名为桐城,已经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了几千年。

* G5 V4 C, N' S# n. S, @

就在六十多年前,兄弟你无奈地出走了。那是战争烽火初停的时候,那是水患无情的年代,因为交通、通讯的极其落后,在各地行政区划都变动频繁的建国之初,你从桐城出走了。你的县治最初定于东乡汤沟古镇,后来迁建于南乡枞阳古镇。

于是,你继承了我们曾经共同拥有过的那个美丽名字:枞阳;而我继承了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共同名字:桐城。


+ p1 R& q3 y% a* \- G* Y

但我们毕竟还以兄弟之情,相依于同一个郡府(安庆)之内。而今,你再一次张开翅膀告别。此时我想,你的心情一定与我的心情一样,一如打翻了的五味瓶,杂味纷呈,纠结无比。这种纠结,这种难舍,就像我们兄弟之间,也就是“今桐城”与“今枞阳”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一样。

" z* q9 `) m6 s1 {- ?4 k

$ C# c- [6 b8 d1 p1 Z2 c% o3 m. o% A
& o5 w; [7 v0 _  G7 n

值此挥别之际,我不由得想起,那些为灿烂的桐城名声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我们共同的先贤。他们曾经以“同里”、“同乡”、“同邑”、“同学”之情,相交游、相问学、相和诗、相属文、相结社。而今天,已经长眠于桐枞各地的先贤们,也许灵魂有知、惆怅莫名。

. ^  t6 t, [' ~% t4 W# J

但那条宽阔的麻溪河仍在奔腾不息。在那个历史风云变幻的宋元之际,我的先祖浙江余姚人胜三公,随其父由江南浮槎而来,居官安庆,后胜三公因“乐”麻溪风光而暂居于此,耕读传家,从此麻溪姚氏在桐城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0 A- w! W2 \4 w8 m

明朝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1年),我的五世祖参政公姚旭,作为我们姚家得中进士第一人,将家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致仕后,移家县城(即今桐城城区),从此人文蔚起,名哲继踵。尤其是其孙姚希廉一脉,更是代有闻人,与其他桐城名族一样,共同照亮了桐城的星空。


. u4 B) o- H9 k) o" s7 b  e) F0 L

姚希廉六子,其中以长子姚承虞、三子姚自虞两支最为兴盛,麻溪姚氏诸多名人基本都出自这两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我的九世祖姚自虞出生,其后裔有姚之兰、姚孙棐、姚文然、姚士基、姚孔锳、姚淑、姚范、姚鼐、姚莹,以及姚永朴姚永概兄弟等,为桐城姚氏的崛起不断书写新的荣光。尤其是姚鼐,据家谱和他的《先宅记》记载,他在桐城县城“树德堂”出生时,我们这一支已经在县城定居了三百余年。

2 ^' u0 `! L/ K% X' ]' v

如今,除了十六世惜抱公姚鼐先生安葬于今枞阳麻溪之畔外,其他先祖都长眠于今桐城的大地上。而惜抱公亲手所植的古银杏,至今仍然枝繁叶茂,茁壮生长于他的祖居门前、今桐城中学校园内。


" I! `' G3 ~2 V  v( q# q

但那条从万山之间奔泻而出的龙眠河仍在呼啸向东。大约宋末元初,我母亲氏族的先祖方德益公,冒锋镝北上,始迁于县市乡(即县城)龙眠河畔的“凤仪里”,因称“县市方”或“凤仪方”。德益公尝割宅让地于县学宫,也曾建桐溪石桥于龙眠河,义举载于《桐城县志》和家谱。自五世祖方法,成举人居官四川断事,他们遂称“断事方”;至七世科举兴旺、折桂如林,方佑公又开府桂林,于是称“桂林方”,后来八世祖方向等又成进士,朝廷特赐建“桂林坊”表于县城北大街,“桂林方氏”名声乃大。“桂林方氏”名哲继出、灿若星河,著名的大科学家、思想家方以智,以及桐城派开山鼻祖方苞,都是这一支方氏。


' E6 D. [- Q2 g

提及方以智,我母亲的族人无不骄傲。这里不能提及他出生时的县城祖宅廷尉第,该第后称远心堂,方以智的孙子于乾隆年间将其改名为潇洒园,今整体建筑保存完好。方以智在他的文章和书画中多自称“龙眠方密之”、“余生长于龙眠,岁徜徉其间”、“龙眠愚者”。龙眠就是今天的桐城龙眠山,桐城县城偎龙眠山、依龙眠河而建。


4 y. w- I* y# P5 I

提及方苞,我母亲的族人无不骄傲。方苞的高祖方大美、曾祖方象乾都家居县城“凤仪里桂林第”。自从方象乾避明末民乱而携家远迁金陵后,方苞家族就此离开了桐城,方苞父亲入赘六合吴氏,方苞出生于六合。而方苞仍保留了桐城籍贯,并自称“龙眠方苞”,每回乡祭祖必住凤仪里祖宅桂林第,这也是方苞自己明明白白写得很清楚的,更是桐城方氏族谱所明确记载的。


0 P1 i# M9 [+ u  P$ u3 J

麻溪姚氏与桂林方氏是世代姻好。其实,张姚马左方吴叶潘等桐城巨族,向来彼此通婚,盘根错节。他们大多是宋元之际或明初移民而来,盘桓于桐城这片山川秀美的大地,在桐枞各地都有田产、山庄、别业,他们的后裔因守田、守墓,又不断四散而居于桐枞各地。但县城(旧称县市乡)作为巨族世家的根据地始终没有改变,也是今天仍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大多数桐城先贤的出生地、成长地。


6 M0 \. c, g4 v; s9 ~

如今,踏访桐城城区,方以智的故居仍然大致完好,姚鼐的手植银杏仍然苍劲挺拔,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府边的六尺巷,仍然游人不绝;明季东林党魁首左光斗的故居啖椒堂以及纪念他的忠毅公祠,仍然为一方所尊;从东乡来县城教书的刘大櫆,他所居住过的勺园,今为鲁谼方氏的祖宅,仍然恬静安逸;而培育了一代美学大家朱光潜、一代新儒大家方东美,以及许多院士、博士和无数英才的桐城中学,依然书声琅琅。

( C  f6 V) r. P5 |% S* _

但彼此血脉相连的亲情,也为桐城枞阳分县后的历史名人争端埋下了伏笔。特别是近几年来因枞阳兄弟的一句“XX出人,XX出名”,极其武断,极其蛮横无理,一方将另一方完全抹煞干净,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必然愈加激烈。有贤者无奈叹息:“兄弟阋于墙,祖宗泪于地。”

9 D7 Z8 }. e: z8 p

我想起,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但他的祖籍地是山西太原;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但他的祖籍是陕西彬县。由于祖籍这个遥远的祖先居住地,与人们的籍贯地、出生地有时又完全不同,所以造成了今天讨论起来似乎比较复杂的情况。

+ ]3 F2 Q$ u% k

桐枞之间由于分县,两地的许多历史名人彼此交错,有的历史名人很难截然分开,很难非此即彼。有的先祖居此地,子孙居彼地;有的先祖居彼地,子孙又居此地;有的历史名人是世家巨族,在桐枞多地都置有别业、田地、山庄、园林,家族墓葬也分散于桐枞各地,并不能单纯以墓葬地、祖居地、山庄别业,武断蛮横地作为历史名人的最终归属,而要综合起来详加考察。


% [* N0 }& W8 [9 k! M- i9 ]. _

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桐枞之间这种割不断的血肉联系,并没有因为近年来日益激烈的历史名人争端而中断。相反,今天的桐枞各地兴起了一股蓬勃的修谱修祠堂热。两地的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着“桐枞同宗”的亲情,在各种同宗QQ群、微信群里相聚,一起膜拜共同的祖先,一起追寻祖先的遥远记忆。我们因此更加深刻地感知,行政区划虽然将我们分开了几十年,却永远不能阻隔“桐枞同宗”的亲情。

. U) C6 p# x& w" k! }' O$ p
) D, U' P7 [. P+ Y7 j# B: ?

时移世易,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今天,桐城的好兄弟枞阳,因为新的区域经济变革的需要,再一次挥别安庆、奔向了铜陵。此时此刻,就请带上我们的祝福吧。我相信,山水相连的桐枞大地,那种人缘相亲、骨肉相连的血缘关系,依旧永在!


" z' B' M. R9 F6 b4 p) x) q

我相信,桐枞一定会共同擎起弘扬桐城文化的大旗,共同擦亮先贤铸就的荣光,共同书写新时代的梦想和辉煌。

这是我的梦,也必然是所有桐枞人的梦,更是中国梦!

) ~2 s0 p: c% H' y% s6 j

作者:松湖居士  来源微信:六尺巷文化

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0#wechat_redirect

' Z; ^9 g/ o! x9 l+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3-8 18:26
         事因桐城和枞阳分离,桐城是安庆,枞阳归铜陵。" g# U7 G) U9 h& L2 G6 _) q& B

" y, |) n) d, Q+ u" @# D3 M! y         著者松湖居士是马溪姚:6 S( f1 I4 a- B" `# `5 a
         在那个历史风云变幻的宋元之际,我的先祖浙江余姚人胜三公,随其父由江南浮槎而来,居官安庆,后胜三公因“乐”麻溪风光而暂居于此,耕读传家,从此麻溪姚氏在桐城繁衍生息、开枝散叶。- W- D' y& Z4 O1 T  c
' ~+ E. M/ B+ ^+ I7 r# X/ z

* T+ ^7 k: j3 L6 j

明朝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1年),我的五世祖参政公姚旭,作为我们姚家得中进士第一人,将家族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他致仕后,移家县城(即今桐城城区),从此人文蔚起,名哲继踵。尤其是其孙姚希廉一脉,更是代有闻人,与其他桐城名族一样,共同照亮了桐城的星空。

9 h8 K/ a4 {2 ~5 S5 o5 A+ @6 M
6 l& D, n; r% c3 [0 l0 Z
+ _; F' G7 {5 ^9 B' l. B

姚希廉六子,其中以长子姚承虞、三子姚自虞两支最为兴盛,麻溪姚氏诸多名人基本都出自这两支。明代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我的九世祖姚自虞出生,其后裔有姚之兰、姚孙棐、姚文然、姚士基、姚孔锳、姚淑、姚范、姚鼐、姚莹,以及姚永朴姚永概兄弟等,为桐城姚氏的崛起不断书写新的荣光。尤其是姚鼐,据家谱和他的《先宅记》记载,他在桐城县城“树德堂”出生时,我们这一支已经在县城定居了三百余年。

) \! G& |2 b  B5 o) h( Y, O3 k7 d6 Z
- w# l1 y5 Z* I  C; ^2 }2 }

如今,除了十六世惜抱公姚鼐先生安葬于今枞阳麻溪之畔外,其他先祖都长眠于今桐城的大地上。而惜抱公亲手所植的古银杏,至今仍然枝繁叶茂,茁壮生长于他的祖居门前、今桐城中学校园内。

8 S; {7 p' s1 Y# L2 N) x. t1 c' l9 E/ \
9 Z5 N- e5 w9 [% q

但那条从万山之间奔泻而出的龙眠河仍在呼啸向东。大约宋末元初,我母亲氏族的先祖方德益公,冒锋镝北上,始迁于县市乡(即县城)龙眠河畔的“凤仪里”,因称“县市方”或“凤仪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3-8 18:29
         桐城枞阳分县后,为历史名人争端埋下了伏笔。特别是近几年来因枞阳兄弟的一句“XX出人,XX出名”,极其武断,极其蛮横无理,一方将另一方完全抹煞干净,由此而引发的争论必然愈加激烈。有贤者无奈叹息:“兄弟阋于墙,祖宗泪于地。”
' ]; Y( d% l% o6 D
* k/ J* r9 X3 M( F; M——枞阳兄弟的一句“枞阳出人,桐城出名”
) c/ w% n% `. G7 r5 v( g4 x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