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转发浙江嵊州市朱刚先生的研究成果 [打印本页]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6 18:10
标题: 转发浙江嵊州市朱刚先生的研究成果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0-11-6 23:51 编辑
& Y$ T1 p& w, P3 y# u/ V4 V5 ?# `9 h6 x8 q3 `
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 u( h0 h& D  n8 J# y
/ ~6 u" D* x; X" n: v* z

9 a% h' G1 k. i; H( S
3 J: O$ n7 F  w8 H) c《晋溪姚氏宗谱》系支派谱系,虽录有“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行状”一文,但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亦无详细记载。晋溪始祖为姚舜迎,自永富迁晋溪,淳熙三年侄姚宪曾作“送从叔浩轩先生居晋溪序”一文。查舜迎公祖父为仲兼,在仲兼公条目之下,有如下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作乱,新昌玉清洞主使其将求道、潘老等据地以应腊,仲兼公年六十七,率领乡兵除。尚书张邦彦奏其功,封武翼大夫,有诰命。卒葬晋溪后坂董家岙。”而此时51岁的姚舜明正任职婺州(金华府)通判,也参与了对方腊军的平叛,因“平贼之功于时为冠”而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之后舜明又参与建炎三年对李成叛宋的战斗,再度升迁;同年,以户部侍郎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抗金战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可见姚氏作为封建社会官员,维护朝廷的意愿是一致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腊起义当时却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剡人裘日新(《宋史·方腊传》记为仇道人)起事响应,挥师新昌,直取上虞,声震朝廷,宣和三年4月,方腊被俘,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终息。后宋廷疑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因此将剡县改名为嵊县。据嵊州文管会藏“宋黄褒墓志铭”云:“宣和辛丑,盗发青溪,嵊人相煽继变...焚掠四处”,另黄褒孙伦重所撰《显应庙后记》载:“睦寇啸聚云扰,蔓延旁境,魔党响应,惟剡县尤炽”,也可证当时嵊县多有贫困百姓响应拥护方腊起义。由此看来,作为镇压方腊起义的姚氏一族是与贫困百姓处于对立面上的,故“剡中旧庐焚毁”也属正常,晚年欲告老还乡的愿望自然无法达成,才无奈选择妻子张氏籍贯地诸暨定居,之后墓葬当地。迁居诸暨的时间约在北宋末方腊起义的宣和年间。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11-7 07:48
1# 诸暨姚秋阳 , K; b1 J' m; t
诸暨姚秋阳宗亲:6 p/ L% k, r1 Y6 M6 X
      请教几个问题:
: P9 s5 F9 L  l! k) K     ●你是舜明公之后代吗?你有或见过《暨阳花亭姚氏宗谱》吗?% {! R: u4 ]0 s+ \* L) ?

, h/ d# g! p- ~: j45【题名】暨阳花亭姚氏宗谱: 六卷
# m+ m6 m( K, a( Y4 U" P3 k$ P7 E【作者】(清)姚鹤等纂修3 o0 [6 `3 w% |6 K
【版本】清道光13年(1833), 木活字本
) D6 ?' p2 J* f" o' X+ e【居地】浙江, 诸暨, 暨阳
+ }/ k$ A/ Y9 h# C- e* P" `+ \% @【堂号】与善堂
: N" a6 f  h6 U. D$ j. Y- k% P【先祖/名人】始祖:[五代]姚承泰; 始迁祖:[宋]姚舜明; 本支祖:[宋]姚侃; 本支祖:[宋]姚仅
* i7 j& K0 h4 F/ R) a8 q【摘要】始祖承泰,世居郡,後迁武康,避五季之乱复迁山阴,徙居剡邑田。七世孙舜明,北宋末由剡邑迁居诸暨南江左。舜明孙侃、仅,再迁花亭乡正四十七都陶姚,分为上下宅之祖。卷一凡例、庙讳、家范、像赞、谱序、历代缙绅录、坟山、祀田、祀产、行状、行传,卷二、三世系图,卷四至六行传。* `* y6 ~5 {0 g; L6 H( h
【索取号】907941-46, c$ w* M2 F9 y8 ^7 y$ s
, K+ N$ J( H  U) r

/ _! y, y- ?6 I# _5 g   ●你有或见过《晋溪姚氏宗谱》吗?! `+ Y. d( d0 o2 v! n
42【题名】晋溪姚氏宗谱: 十五卷:[嵊县]- a3 j/ U1 A4 E- V
【作者】(清)姚则唐主修

: q, q: a: ^" Y3 w【版本】清光绪22年(1896), 木活字本
0 }3 {6 A3 J) w9 F【居地】浙江, 嵊县/ v8 z) D, `0 a/ d- n) W
【堂号】会宗堂
3 Q- W; _/ R( ^* w7 ^( O( m8 [. s【先祖/名人】始祖:姚承太;始迁祖:[宋]姚舜迎; 名人:[宋]姚舜明; ]- b/ t8 @( @+ Z& R4 k' m
【摘要】始祖承太。始迁祖舜迎,南宋自剡西永富迁晋溪。谱载宅图、祠图、世系图序、凡例、仕宦、乡贤、儒绅、隐逸、祠墓,艺文,诗集、源流图、总系图、世系。宋姚舜明等人出是族。内有朱熹、林世瑞、吴人麒等人所撰文。2 W4 F6 C2 [* b# n- k8 J( j; R6 ~
【索取号】911236-47
5 B8 A1 [9 ]! d

2 N' z* x6 P- `& Y! F( R

+ e2 S* B4 h, t' c1 m* ?2 U' H  ●你转帖中的姚舜明与姚舜迎和姚仲兼是什么关系?, d7 R' G; h& d! d3 O* M
  ●你转帖中的姚舜明是不是岳飞的舅父?* U; v2 @3 R6 s1 y, V! {
  ●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是谁?" H! g7 t6 _) k: ]( Z# E9 D/ d

/ F. u- V2 x, h4 f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11-7 07:50
请姚紫洪兄关注1楼帖。帖中的姚舜明是不是你们的始祖?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7 15:02
本帖最后由 姚紫洪 于 2010-11-7 15:14 编辑 1 x6 a4 O$ V8 Z- z
! d+ P* J* L/ V' Z7 z# e1 r; M
以户部侍郎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抗金战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这与我家谱上传记相同,不过我家谱上,他儿子姚端-孙姚仲都有参加抗金。庆元德泽宗亲(舜明公第32世孙)说的与我祖谱一样。舜明公墓碑现在已作为遗产保护了。古代为了防盗,会造一些假墓。我家族就有很多假墓,我小时候还见过,盖的很大,都是青石板,很漂亮的,文革时都被盗去了。我猜想诸暨县的应该是假的或是不同人,他们的迁入祖姚舜明公,字廷辉(1071-1135),我们的舜明公,字叫峻德,活到80多岁,岳飞遇害时即绍兴11年(1141年)我们的舜明公他还活着。浙江有了两个舜明?如有时间我也想到实地看看。德泽宗亲还说舜明公后代很多回迁了,这与我家谱吻合。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7 15:05
本帖最后由 姚紫洪 于 2010-11-7 15:23 编辑
3 b( {0 ^0 M: I2 y. g% r! w# k3 }. T+ ?0 d+ k# `0 X( y& U6 w
浙江龙泉、庆元、福建浦城姚氏始祖--舜明(三兄弟、弟舜英、舜忠)--端(2世)--仲(3世)--宝英(爵、禄、器、贤)五兄弟(4世)。宝爵--衍(3兄弟)(5世)--俭(6世浦城姚氏迁始祖)--泰山(7世)--亮(8世)--文真、文胜、文善(9“世) 亮政宏忠远”分别是第8、9、10、11、12世的辈字。   宝禄、宝爵、宝器、宝贤 , 仍居龙泉,唯宝英(宝训)析居庆元。宝爵两传至俭公,又从龙泉徒入浦东郊阳南溪。俭公爱其山水幽胜,遂安居于此。南溪,固我族发祥之地也。距今亦有28世矣(1916年)现在我们已经到了34代左右。我是第29代。而舜明公系龙、庆、浦三族之鼻祖。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7 15:10
抗金将领也能查到他们三人名字:“取其副侍御史胡舜陟,殿中侍御史胡唐老,监察御史姚舜明、王俣,各杖之百,几死”。《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建炎元年二月癸酉载,在秦桧上议状后,为反对金人立张邦昌,“于是监察御史吴给、御史台检法官王庭秀皆致仕”,乙亥的记事说,吴革密谋起兵抗金,“与谋者惟兵部尚书吕好问,监察御史马伸、张所,奉议郎致仕吴给等数人”。同书卷4建炎元年四月辛酉载,“侍御史黎确尝陈三事劝邦昌”,“及邦昌求奉使,止勤王者,确请行。遂奉邦昌手书,拥黄旗,以诣赵野。确,邵武人,野甥也”。李纲任相后,追究开封围城中台官从伪的责任,据同书卷7建炎元年七月辛丑,“承议郎、侍御史胡舜陟,朝散郎、新知无为军胡唐老,奉议郎、守殿中侍御史马伸,朝散郎、监察御史齐之礼,朝请大夫、新知衢州姚舜明,宣教郎、新知江州王俣皆降二官”,“唐老、舜明、俣皆坐尝为台官,伸尝请邦昌复辟,而不自言,故例贬秩”。
& o. D5 u- f2 o& u# k. o对照《皇宋十朝纲要》的名单,宋齐愈和唐恕当时已不在御史台任官,而晁贯之、陈述与元当可情况不明,其余的台官是侍御史为黎确和胡舜陟,殿中侍御史为胡唐老,监察御史为齐之礼、姚舜明、王俣、马伸、吴给和张所。这些人当然都是秦桧上议状的知情者。但到秦桧独相以至专权之时,故人凋零殆尽,唯有胡舜陟独存,这当是他为秦桧所忌的重要原因。当然,双方在北宋末年的御史台共事之时,也可能发生另外的龃龉。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7 15:11
天色终于大亮,苦等了一夜的人们开始接受太阳光线的照射,觉锝身上暖和起来。随着时间过去,姚端开始让部署往城外报信,一个个重要据点已经被宋军拿下,而伤患们能自己走动的,就三三两两自己搀扶着往城外走来,回到军营中接受治疗。0 `9 ~8 v, u( Z1 ?5 C% b  G

3 E! H) D3 P5 s5 t    等待了正午时分,昨夜的春寒已经无影无踪,热烘烘的太阳光照在人身上,全身甲胃的将领们开始觉锝身上燥热,后背心沁出一滴滴的汗珠来。
( v0 Z. {3 x$ g+ T' v0 ^  r: S  L' X$ z0 a/ Q- ]0 W/ I
    城内喊杀声早就停止,报捷的军士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却总是无法完全肃清残敌,各人正等的焦躁,却见一个红袍束甲的骑士飞奔而来,看到郭浩便滚身下马,双抱拳禀道:“奉姚将军命,禀报郭总管并诸位将军,城中敌军已经全数肃清,敌将完颜酒斤授首,汉军数百人皆降。”1 f. @" b( e) t2 a$ E

0 {- g) K3 [# Y$ G5 p4 p    “好!”
/ b1 D; g& t3 Y  [  M% m# j4 e: r# h! a' f/ |
    郭浩面露喜色,问那军官道:“金兵降者多少,姚将军现在何处?”7 _% f3 a. i) d! w0 Z

) B' O! P+ Q# q9 [- P4 G) W    “这个末将不知,姚将军现下就在城中原知府衙门内升帐处断军务,因害怕城内有反复,请郭总管并各将军进城相见。”4 p  s* T9 D9 W: p4 c1 z& t% A
8 J5 O( _# Z! n7 }* [! W7 ^& ?) ?
    郭浩见彵不知端底,也不再问,只向着其余诸人笶道:“如此这般,咱们就进城内去寻彵。”, a( M4 X; N0 q

- k' m) ]' y: _# ?3 d- ?    众人也早就等的心焦,姚端此时来请,想必城内已经大定,当下一一应诺了,郭浩一马当先在前,过百亲兵四散护卫,其余张宪在后,吕用中等人紧随,众人随着那报信军官,一起往城内而去。
) m0 o! f2 q7 e! F& b4 G4 _
) [+ m" j  O* ~* P5 ], m; W7 m; W    太原城在四年前遭受过一次大灾难,城内被一火而焚,金兵占据太原之后,心知此地要紧,发民伕重新修建,只是金国财政困难,用来养兵尚且不足,供奉上层贵族也耗费甚多,哪里有多少钱用在太原城内,一众宋将率兵入城,其中有不少人还曾经在靖康二年之前到锝此地,此时进程一看,街道破败房屋简陋。除了昨夜攻城时烟熏火燎之外,其实破坏并不很大,然而已经是光景凄惨,令人见而心酸。: }. z* N0 o# }! v

/ N5 U# }0 P- V. b2 u    三三两两的百姓也知道城内戦火已停,开始伫立路边,看到郭浩等人鲜衣怒马狂飙而来,便一个个躬身行礼。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7 15:12
本帖最后由 姚紫洪 于 2011-5-30 09:49 编辑 " e  L$ I: X- [# @
% T% a2 a) g. o: Z
姚仲
8 W! ]8 _1 e- o  |! r$ k+ Y: S6 @" l! Y5 o
吴玠部将,仙人关之战,金兵集中力量猛攻西北楼,当时只是统领的姚仲登楼死战
$ Q# K6 r+ c* H& V" `  P. P,楼倾斜,姚仲以帛为绳将其拉正,金人又纵火焚楼柱,姚仲以酒扑灭之(这个“# |7 X( f0 n; C# a- C, B8 p0 N; W6 C
酒”估计水分含量很大)。吴玠去世后,姚仲隶属吴璘麾下。绍兴十年,金人攻石
! ]' r' D3 g+ \8 r6 e+ t' L壁寨,姚仲力却之,后又在凤翔力战金副元帅撒离喝,杀获甚多。5 [3 b) Z  r" M4 O* t3 N

. A$ i: \$ M6 J5 t7 E/ b) T; b金将胡盏与习不祝聚兵五万屯刘家圈,吴璘讨之,派姚仲与王彦翻越天险峻岭,直5 B* z4 r* V' Q1 l8 y
低敌寨之外,金人大惊,遂被宋军击败。姚仲因功被授予观察使军衔,驻阶州。
  [$ o) F# l3 x) P0 g8 K1 g
0 D5 t4 V8 c  ^驻守金州的郭浩病死以后,姚仲接掌金州军区,后又调任利州东路军区。到绍兴二
7 N/ \/ j. y0 O* T% w0 \! B4 D5 g十七年终于凭资历获得节度使军衔。姚仲察觉到金人有可能破盟,于是在辖区内训# P( R5 K" d9 P+ k' Z
练民兵,以做准备。不久金兵果然西侵,川陕诸军因为准备充分,很快转入反攻。
" S4 L* O" z: K' q, b0 t姚仲先攻巩州不克,又围德顺军,但四十多日不下(善守不善攻?),后被李光颜5 b( T& W6 V" f: d2 M" h& I
替代,其部将赵诠、段彦倒是连克镇戎军、原州等地。 ( 以上是从网上百度来的,不知与我家谱上的是否有关系,供参考)1 }1 d( w' D: Z0 L' @' X: D
. f# s5 f$ n7 F
不久金兵反攻,围原州,姚仲率精兵支援,初期连战连胜,但因护送辎重,行走不
3 ]5 K; m; m9 j0 {, g6 p; y便,终被敌骑兵冲破,姚仲率亲兵死战,历数小时之久,但最终未能挽回败局。此1 g3 C9 o) y& r/ O
役宋军伤亡很重,吴璘欲杀姚仲,后因诸将求情而改为下狱,姚仲的军事生涯至此
( k# N$ s* W0 t8 m* j9 F3 U9 w终结。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8:11
标题: RE: 转发浙江嵊州市朱刚先生的研究成果
一、我老家在浙江省诸暨市浬铺镇陶姚村。我是宋太师姚舜明公字庭辉的后代(姚太师的孙子姚侃、姚仅迁居暨阳花亭,即现在的诸暨市浬铺镇陶姚村。姚侃、姚仅是太师次子姚宽的唯一的2个儿子)。恕我直言,姚氏后人称姚太师为舜明公是不妥的,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哪怕是外人),这是常识。
1 D8 X- L0 {+ w4 d二、我没有见过《暨阳花亭姚氏宗谱》(道光13年版本)原版,甚至1948年版的暨阳花亭姚氏宗谱》我也只见过部分文本(有不好说的原因)。但我所说的东西都有国家的正史(或方志)以及宋代名人的学术著作、笔记的支持。
4 \, B2 n- E: _+ }% C+ a, D7 m三、我读过《晋溪姚氏宗谱》(我有该宗谱的照片)。该谱的记载和我们的家族史是完全吻合的。7 G# I4 m* s5 \1 ?
四、浙江省嵊州市的官方宣传部门以姚太师及子孙曾经是嵊州(宋宣和以前为)人而骄傲(去网上查查就很清楚)。
' e0 w$ C7 C6 I% U+ m五、我们的祖先姚太师(姚舜明字庭辉)和龙泉、福建的“舜明公”大概不是同一个人。. k& D$ D% g: z3 Z- x0 m) ?

8 W- N0 y+ p4 _; `1 `* B% Q( Q7 E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8:24
据我邑的硕儒陈炳荣老先生(86岁,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说,姚太师的像赞是岳飞写的,但岳飞不可能是我们诸暨姚太师的外甥。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8:29
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是我家祖先姚舜明公字庭辉。
$ [6 r) ]2 i; v  k9 k+ z2 V& Q另外的问题请参阅嵊州市朱刚先生的成果(见下文)
5 Y. x1 _& c" k3 o一、缘起姚舜明墓志的发现:) B' b+ G/ d( R) l
! C1 ]6 |9 U( y* h5 O
198410月诸暨文管会征集到宋代姚舜明墓志两方,同时还有姚妻张氏墓志一方及“崇宁通宝”、“熙宁元宝”等铜钱若干,现由诸暨博物馆收藏。据发现地群众介绍,姚氏夫妇为合葬砖室墓,毁于文革,发现时墓中仅见墓志盖、枕形志石、黑色大理石墓志各一方和“宋故姚待制姚公之墓”铭文墓砖若干。姚舜明墓志由铁墓志盖和枕形志石组成。其中铁墓志盖正面为楷体阳文,略带隶意,铭文题首“宋故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公之墓”;枕形志石为花岗岩质地,面呈梯形,其状如枕。志石六面铁线篆书阴刻主人生平,涉及姚舜明生平籍贯、官职履历、卒葬年月及婚姻、子女情况。诸暨博物馆宋美英女士曾撰文详细介绍上述墓志情况,现将铭文转录如下:
& I5 s( Y/ [' d
   “公讳舜明,字廷辉,姓姚氏,会稽剡人。登绍圣丁丑进士第,仕至左中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引疾丐闲,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逾年,上章挂冠,有旨从其请,而增秩焉,甫及授命。当绍兴五年九月十三日疾革而薨,享年六十有五。有旨赠官四等。娶张氏,故太仆寺丞匋之女。子,男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归莫伯镕4 V* V* }6 L+ H5 l& }. N
、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壹未行。以六年七月六日葬于诸暨长宁乡左溪。原家有石枕,宗堂刻记,纳之椁中。若夫盛德至善,立朝大节,详具于志铭。”
9 E! e; {6 T5 j$ T& J$ |$ ~# ~6 i1 a
结合墓志撰述情况可知:1、姚舜明,籍贯会稽剡人(今嵊州),生卒年为1071—1135,享年65岁。娶太仆寺丞张匋之女。志石上姚舜明婚姻、子女情况与姚妻张氏墓志一致,硕人张氏诸暨人,“户部侍郎姚公讳舜明之配也”,生卒年为1078—1145,宋绍圣四年(1097年)嫁舜明,张氏“子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长归莫伯镕,前卒。次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何修”,两志记载吻合。与姚氏墓志不同的是,张氏墓志对张氏家世、德行作了详细记载,而姚氏墓志对姚氏世系、德行等并无涉及,而相关史料记载则要详细得多。2、舜明墓志提及四子:宏、宽、寓、宪,其中姚寓史志无载,情况不明。3、舜明为剡人,而卒后葬诸暨,故有子孙在诸暨繁衍,左溪(后有卓姓迁入改称卓溪)附近有上姚、下姚诸村,宋时称姚家庵,为枫桥姚姓聚居地。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的原因和时间,墓志没有确切记载,宋美英女士大致推考原因有二:与诸暨张氏通婚;姚舜明晚年时,家乡“剡中旧庐焚毁”,一度曾想告老还乡,墓志所谓“丐闲营葺……为归老计”,但未能如愿。后因卜得“左溪地吉”,考虑到诸暨与嵊县风物相近,选择葬于诸暨左溪。舜明死后,其妻张氏定居左溪。
. x9 H& ?0 e; c! B二、晋溪查谱补遗:
  \: h1 U) T3 k7 ^1 f* I# E5 [2 }
4 u* ^6 t- Y) d( c/ n《浙江家谱总目提要》记载有晋溪姚氏宗谱信息,笔者近日赴金庭鎮晋溪查谱,在晋三村姚作尧之弟姚作富处看到了这套由9 J2 l8 z2 U: z4 M- y
姚梦金等编纂的16册民国廿四年重修会宗堂西三房珍藏木活字版本《晋溪姚氏宗谱》,宗谱对于祖训族规、源流世系、仕宦乡贤、忠义孝友、行状祠墓、诗文著录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晋溪始迁祖为舜迎公,字廷举,行六十八,宋代自本邑永富乡(今崇仁廿八都)徙居晋溪(今属金庭),与姚舜明同祖(第二世文玘公下)但属不同支派。查阅《晋溪姚氏宗谱》,拾缀如下资料以补遗:
" ^. `8 E) o0 d2 ]. ?
1相关世系(附支系简图)6 d: z9 L& _! r  u  Y( B. I6 ]" C/ S9 M
姚舜明支系:承太--文玘(徙剡永富乡)--德荣--延祎--仲甫--举夔--舜明--子四:宏、宽、寓、宪;6 K0 z3 A/ C7 O# v/ e1 E  v, ?+ Y7 k
迁居晋溪姚舜迎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富--舜迎;& \8 ^# q6 H" i' o5 b7 O+ w
姚镛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谕--舜用--寰(无后)--伋! v" J* `3 u# y/ q$ O  q$ _
(實之子,出继叔寰为嗣)---镛--子五(洙、湘、洲、茫、䔽)。
! i+ c& T8 b, ?6 K) p/ H2、《晋溪姚氏宗谱》表明,姚舜明确有四子,墓志提及的姚寓为第三子,姚寓字令远,行十七,宋知监,娶章氏,有子二:姚份、姚俱。宗谱仕宦篇载:“承直郎监丞讳寓,字令远,行十七,以任子补承直郎,知饶州永平监(饶州永平监为宋代官营造币中心之一)兼本县丞卒,配吉安州章申公族女,子二。”舜明子姚宏墓葬石坂;姚宽(1105--1162)葬左溪,王十朋铭其墓;姚寓葬左溪;姚宪(1116--1197)葬左溪,有神道碑铭。
% L! R  {3 R) t$ t% b; g3、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8 W' i0 Q/ D: A
$ `5 }) X6 o! l% U6 N: M4 h* |

9 ], L3 ]0 e0 ^4 N0 }% s! x2 s' w. T4 I
《晋溪姚氏宗谱》系支派谱系,虽录有“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行状”一文,但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亦无详细记载。晋溪始祖为姚舜迎,自永富迁晋溪,淳熙三年侄姚宪曾作“送从叔浩轩先生居晋溪序”一文。查舜迎公祖父为仲兼,在仲兼公条目之下,有如下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作乱,新昌玉清洞主使其将求道、潘老等据地以应腊,仲兼公年六十七,率领乡兵除。尚书张邦彦奏其功,封武翼大夫,有诰命。卒葬晋溪后坂董家岙。”而此时51岁的姚舜明正任职婺州(金华府)通判,也参与了对方腊军的平叛,因“平贼之功于时为冠”而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之后舜明又参与建炎三年对李成叛宋的战斗,再度升迁;同年,以户部侍郎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抗金战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可见姚氏作为封建社会官员,维护朝廷的意愿是一致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腊起义当时却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剡人裘日新(《宋史·方腊传》记为仇道人)起事响应,挥师新昌,直取上虞,声震朝廷,宣和三年4月,方腊被俘,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终息。后宋廷疑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因此将剡县改名为嵊县。据嵊州文管会藏“宋黄褒墓志铭”云:“宣和辛丑,盗发青溪,嵊人相煽继变...焚掠四处”,另黄褒孙伦重所撰《显应庙后记》载:“睦寇啸聚云扰,蔓延旁境,魔党响应,惟剡县尤炽”,也可证当时嵊县多有贫困百姓响应拥护方腊起义。由此看来,作为镇压方腊起义的姚氏一族是与贫困百姓处于对立面上的,故“剡中旧庐焚毁”也属正常,晚年欲告老还乡的愿望自然无法达成,才无奈选择妻子张氏籍贯地诸暨定居,之后墓葬当地。迁居诸暨的时间约在北宋末方腊起义的宣和年间。
5 ~8 Q: P1 n* ~9 g8 o
- O3 \1 P1 }. Q4 o/ C  m; h" _/ j, p8 b: p8 S
: S# i# }2 X: @, N, B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8:30
4、姚镛生卒年小考
4 U0 F: k0 x) t+ ~$ V# y9 J7 e) r; C( x" l* X

# U5 u* d- s2 H! j& L. L姚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蓬,南宋名臣,工诗词,著有《雪蓬稿》一卷。然查嵊县志(修订本)历代知名人物表,未著其生卒年(录1235年前后在世)。考《雪蓬稿》内《继周圹记》,知其在原配周氏于绍定二年(1229)卒后曾与妾生子姚洲(乳名继周,承继周氏之意)。然而,在绍定三年(1230年)继周也不幸得惊疾而死于旅途,姚镛将其骨归藏原配周氏剡县墓下,并自撰《继周圹记》,记中言:“馀年将四十而鳏”,可见那年姚镛年岁四十,依此上推,姚镛生年当为1191年。在《晋溪姚氏宗谱》仕宦篇中对其晚年生活有如下记载:“出知潭州,卒于妇家。年八十时,夏日沐浴与侍妾翠兰私焉,兰曰:‘主公老矣,妾倘有娠,人必见疑,愿赐后验’,因题其肚围云:‘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虽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后妾翠兰果生子名,家人疑,见诗而解,士夫皆传诵其事。据此说,可知姚镛卒年约在1270年后,古时应属耆寿之人。# @: M+ u& L5 a4 Z( Q
5、姚镛岳父为南轩先生张栻?! X/ t; [. R& [! r' f- T8 `$ V+ W; Q: \

/ c2 R( Z) l6 M; r& e* y( `" a6 P0 e3 S! x
晋溪谱卷十四仕宦篇有姚镛婚配事略,娶周氏,生二子:湘、茫,俱先母而卒,绍定二年春周氏卒;同年冬十月妾生一子名继周,以继周氏,绍定三年继周夭亡;之后“继潭州长沙张氏女,葵轩先生岳父也,”张栻 (1133—1180),字敬夫,一作钦夫,号南轩,又号葵轩,祖籍四川绵竹,徙居长沙,是南宋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按《张宣公年谱》,张栻为姚镛岳父存疑,待考)  q; s- ^& ?3 I& X, e+ w. V5 l
6、姚氏籍贯
' d' I8 q, G9 ^! `, {6 J0 R

7 J% e9 e; ~7 K& f5 B5 `6 R" W% m& l# n' {. G
/ n+ U1 Q# F6 ^3 s& I
姚舜明墓志称其会稽剡人;长子姚宏在《战国策》序跋中自称剡川姚宏;次子姚宽号西溪,在其《西溪丛语》自叙中称“剡川姚宽”,《宝庆会稽续志》载嵊县人;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均称剡川姚氏;连同姚宪四人均祀嵊县乡贤。姚镛《雪蓬稿》则自称“剡溪姚镛”。古人历来重视籍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寻宗问祖、彰往考来的表现。
' p8 F! V5 e' A  }
7、关于《尊圣寺碑记》
% J1 I* q1 Q( D5 w/ i! G) _

. c/ P1 h: @; ~
# R9 G8 q' n* n' Q4 u; J" \+ ]+ ~' @$ O- z/ k
《晋溪姚氏宗谱》内记载有朱熹撰于淳熙丙午(1186)仲秋之〈尊圣寺碑记〉一篇,参《民国嵊县志》(尊圣寺条目)注释:“朱子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在淳熙辛丑(1181),事竣进直徽猷阁,代者为余禹成,岁在壬寅(1182),安得丙午复行部莅止而为之记?……”,考宋朱子年谱核对,碑记时间无法对应;碑记称尊圣寺为姚宪与李逸人捐资重修,营建始于甲辰,至丙午秋落成,请惠安寺僧如兰入寺主席,并请朱子记事于碑。按本谱姚宪神道碑铭可知宪生卒年为1116—1179淳熙丙午(1186)早已经不在人世,亦非属晋溪支派,何来出资并请朱熹题碑之事?故此碑记系后人伪作。
1 w4 p& I  [7 w7 A) @
8、谱载晋溪古迹诗
* E8 G9 K' O! E! U! U古迹诗题(宗华著五言):洗马潭、刺雞
砩、双崖亭、云根亭、枕流亭、尘外亭、望仙台、洗云庵、梯云坊、龙眼井;
3 U+ ~$ @. ]( k
: O/ |0 {5 k- L4 ~! i3 q八景诗题(宗元著七律、汝梅、寿春著七绝):洗马流波、眠牛积雪、东溪柳絮、西坪松涛、花桥步月、石岭迎风、祠旁古柏、庙后疎枫。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11
[据“百度国学”9 z, G  r0 k% L$ V4 }  M" P4 W( g
[size=+1]姚舜明3 L3 R1 @8 d! R" ^
姚舜明,字廷辉,嵊县(今属浙江)人。哲宗绍圣四年(一○九七)进士,授相州临漳主簿。历知牟平、昆山、华亭县。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通判婺州,遂权州事。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擢监察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五)。高宗初,除知衢州,寻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建炎四年(一一三○),知江州,兼本路安抚制置使。召为右司员外郎,除直龙图阁、发运副使,还为左司郎中,复以秘阁修撰充江淮荆浙随军转运使,除权户部侍郎。丐闲,提举江州太平观,进徽猷阁待制,卒。宋《嘉泰会稽志》卷一五、清同治《嵊县志》卷一三有传。
5 O: @: S- {8 Y( |4 X' C9 t# f7 M7 z
' C- {" ^  y1 S+ E4 J5 D6 y( z$ C2 W* q8 L8 o1 F5 L+ q7 x( J/ [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19
图书名称:<<战国策>> (汉)高诱 注(宋)姚宏 校正 宋绍兴刻本 线装1函6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定价:¥2190.00元
6 i+ y9 E# A- o- R) D
& {1 `+ s0 D& J3 x8 Z姚宏题右战国策,隋经籍志:三十四卷,刘向录;高诱注,止二十一卷;汉京兆尹延笃论一卷。唐艺文志,刘向所录已阙二卷,高诱注乃增十一卷,延叔坚之论尚存。今世所传三十三卷。崇文总目高诱注八篇,今十篇,第一、第五阙。前八卷,后三十二、三十三,通有十篇。武安君事,在中山卷末,不知所谓。叔坚之论,今他书时见一二。旧本有未经曾南丰校定者,舛误尤不可读。南丰所校,乃今所行。都下建阳刻本,皆祖南丰,互有失得。www.findart.com.cn
+ r2 L- i5 m& N0 N4 @7 x  余顷於会稽得孙元忠所校於其族子悫,殊为疏略。后再扣〔一〕之,复出一本,有元忠跋,并标出钱、刘诸公手校字,比前本虽加详,然不能无疑焉。如用「」、「●」字,皆武后字,恐唐人传写相承如此。诸公校书,改用此字,殊所不解。窦苹作唐史释音,释武后字,内「」字云,古字,见战国策。不知何所据云然?然「」乃古「地」字。又「」字,见亢仓子、鶡冠子,或有自来;至於「●」字,亦岂出於古欤?幽州僧行均切韵训诂,以此二字皆古文,岂别有所见耶?孙旧云五百五十签,数字虽过之,然间有谬误,似非元书也。括苍所刊,因旧无甚增损〔二〕。余萃诸本,校定离次之,总四百八十余条。太史公所采,九十余条,其事异者,止五、六条。太史公用字〔三〕,每篇间有异〔四〕者,或见於他书,可以是正,悉注於旁。辨「●水」之为「渍水」,「案」字之为语助,与夫不题校人,并题续注者,皆余所益也。正文遗逸,如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徐广引「韩兵入西周」、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之类,略可见者如此,今本所无也。至如「张仪说惠王」乃韩非初见秦,「厉怜王」引诗乃韩婴外传,后人不可得而质矣。先〔五〕秦古书,见於世者无几。而余居穷乡,无书可检阅,访春秋后语,数年方得之,然不为无补。尚觊采,老得定本,无刘公之遗恨。绍兴丙寅中秋,剡川姚宏伯声父题。〔六〕
' S5 n! j: ^& T/ W7 F- _4 u+ U8 @& Z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21
“百度百科”姚宽
1 I+ N6 ?% Y! X/ a姚宽  字令威, 号西溪。会稽嵊县(今浙江省嵊县)人。宋代词人。 7 Z% z" `. C1 M+ Y+ r; ~6 ]% _9 t$ j
  姚宽聪慧异常,博闻强记,精于天文推算。其尤工词章,篆隶及工技之事。后来姚宽以荫补官。吕颐浩,李光帅江东的时候,都招姚宽致幕府中。奸臣秦桧执政后,因旧时的怨恨而拒绝任用姚宽。之后姚宽经贺允中、徐林、张孝祥等人堆荐,任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 0 H4 G5 V* w0 b4 d+ E  `
  姚宽曾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技术,编写《弩守书》献与朝廷。其另着有《西溪集》、《史记注》、《战国策补注》、《西溪丛语》等。姚宽留词仅五首。
  c1 E% g6 H) f2 Y+ Q7 x  因花客篇 ,姚宽被人称为“名花三十客”,姚宽的《西溪丛语》将下列花为三十客: ; G+ W* O6 l0 U, ~% ^
  牡丹——贵客, 梅花——清客,
' x+ B$ Z7 [8 S' v1 m) r  兰花——幽客,桃花——妖客, : o9 C# w: `, q# O% X1 d. v
  杏花——艳客, 莲花——溪客,
  c6 p% b3 M) N) [) |  水犀——岩客, 海棠——蜀客, 7 ^4 x( p1 L3 \) n* l
  踯躅——山客,梨花——淡客, 6 z& ^* v7 Q; L3 }" K
  瑞香——闺客, 菊花——寿客,
& `3 K! _* P, Q8 L& w" X; @5 R  茶蘼——才客, 蜡梅——寒客, . G3 _1 Q% D6 j2 g) M
  丁香——情客,琼花——仙客, 6 O( k! ~+ {# g, y
  素馨——韵客, 杨花——狂客,
2 F7 I; A6 H( s% t9 l3 {6 B  葵花——忠客, 含笑——佞客,
) g" ]! z$ \  W# d# E: T% z  木芙蓉——醉客,玫瑰——刺客, ) r4 M; ~1 w! |, h! [: b3 Q; L
  月季——痴客, 鼓子花——田客,
6 `3 U( x: T# ?5 N  像棠——俗客,水槿——时客, 7 q* m7 W" \: G& j) m! M7 I
  安石榴——村客,棠梨——鬼客, & U/ f" F% j2 C
  孤灯——穷客, 曼陀萝——恶客。 " ~3 ~9 G9 c; b- q$ E4 u: h1 s
  附词一首: 5 r. E6 G; C" H/ l, ~5 x  W
  查生子
; h) F' G6 H# d& |, Y& |# ~  情景 2 M% g8 Z) d1 q2 y; Z: i' T4 l
  郎如陌上尘, + D/ U1 u$ }* b7 C2 f7 B
  妾似堤边絮。 ( \7 H9 X. P0 L" k9 S3 ~+ B
  相见两悠扬, & ~/ w( w9 n0 {3 ~3 p
  踪迹无寻处。
% D3 d# G+ [. E$ n) i0 F; M  酒面朴春风,
9 N! ?. V& o* f, m  泪眼零秋雨。 3 H& O) P) `; j: {# f
  过了别离时,
  P* O( z  G- \: |* n+ l9 ~7 F9 h  还解相思否?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26
国学导航-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两浙名贤录》:姚舜明字廷辉,嵊县人,举进士,累官河东经略安抚使。宣和初,睦寇连陷杭、处等六州。时舜明知婺州,方之任城,已被围,遂招集士卒,突围入城,引兵出战,贼众奔溃。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28
7 S: z! c9 R/ B
洪迈
9 i* `+ E1 ?4 g" P《夷坚乙志·殡宫饼》:
靖康元年春.京师受围.监察御史姚舜明之子宏.欲归越.出南薰门买舟.已得舟.欲复入城.适有旨不许诸门纳入者.宏无可柰何.率所善士人两辈.陆驰而东.循汴数日.晚至道侧小寺.僧尽不在.僧房多殡宫.三子者不可前.姑留宿.令仆买酒于村店.并得猪肉以来.寺庖久不爨.什器皆阙.虽有肉不能馔.一士笑曰、吾自有计.取肉置一棺上.缕切之以为羹.读棺前楬识.知其为妇人.士戏之曰、中夜空寂.不妨过我.三子既醉.寝过夜半.此士蹶起.呕吐狼籍.意绪昏昏.待旦视之.所呕皆饼饵.而昨夕未尝食也.云昨睡方熟.有好妇人来.相与饮.以饼啖我.遂往殰前物色之.盖死者家陈饼以供.满楪皆片裂矣. ... ...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35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2-1 20:24 编辑
8 p8 G8 u" u3 z) Q( d) b6 A  V
: H( l6 B- B* _- o8 q" q9 _宋  王明清《挥麈录》说:“姚舜明庭辉知杭州,有老姥自言故娼也,及事东坡先生,云:公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适。晡后鸣锣以集,复会圣湖楼,或竹阁之类,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云集,夹道以观千骑骑过,实一时盛事也。”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19:53
“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水心文集卷二九题姚令威西溪集)7 g$ E; b$ ]8 I0 l0 n
姚宽,字令威。
& M+ t  @) G) w' d“余不及识公,而与其子仅从,侃同僚,从孙镕以公《西溪集》《丛语》遗余。”摘自宋代叶适(字正则,号水心)的《题姚令威西溪集》
3 U( }' j. ~" j5 v( s上述的“仅”就是姚仅,“侃”就是姚侃,2人都是姚宽的儿子,我们诸暨陶姚村的始祖(【先祖/名人】始祖:[五代]姚承泰; 始迁祖:[宋]姚舜明; 本支祖:[宋]姚侃; 本支祖:[宋]姚仅3 `7 z* m' q) ?* \& o
【摘要】始祖承泰,世居
郡,後迁武康,避五季之乱复迁山阴,徙居剡邑田。七世孙舜明,北宋末由剡邑迁居诸暨南江左。舜明孙侃、仅,再迁花亭乡正四十七都陶姚,分为上下宅之祖。)。
# j5 L# C2 q& R. T- _! B“镕”就是姚镕,姚宽小弟姚宪(参知政事)的孙子。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20:37
 分册目录·第三册
·卷十八 山川 十
·卷十九 山川 十一
·卷二十 山川 十二
·卷二十一 山川 十三
·卷二十二 形胜
·卷二十三 城池 上
·卷二十四 城池 下
·卷二十五 学校 一 书院附
·卷二十六 学校 二 书院附
·卷二十七 学校 二 书院附
·卷二十八 学校 四 书院附
·卷二十九 学校 五 书院附
·卷三十 公署 上
·卷三十一 公署 中
·卷三十二 公署 下
·卷三十三 关梁 一
·卷三十四 关梁 二
·卷三十五 关梁 三
·卷三十六 关梁 四
·卷三十七 关梁 五
·卷三十八 关梁 六
·卷三十九 古迹 一
·卷四十 古迹 二
·卷四十一 古迹 三
·卷四十二 古迹 四
·卷四十三 古迹 五
·卷四十四 古迹 六
·卷四十五 古迹 七
% H; E; y8 ^: b; \) x3 U* v
浙江通志 > 方志馆 >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 >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目录 > 分册目录·第三册
卷四十五 古迹 七
4 c) ]: B  J" s

: {6 r; m# u) |" j& J绍兴府下(1256): b- J% ?1 R3 X/ b

& b, C& A, y3 h  |" U希范亭(1256)
- H* i, {! b, ]5 m5 `; C' I) b8 e7 p
0 v1 s2 y% ]4 C: @4 `" U# j7 k晚对亭(1256)
( V& K4 |$ b8 v& ~' `/ y5 v; R, c/ |8 D: a- x2 @8 j
极览亭(1256)
' m. n; z+ d5 o" B
4 Q& N7 w% P$ o) s3 N) Y9 _堵如亭(1256)
+ R4 d$ I5 p1 s% ]3 J6 y7 H3 `+ {6 y7 y
秋风亭(1256)/ q- C+ n+ k& ?2 M, K

" K( ~1 P3 N7 M* ?1 P7 l* h多稼亭(1256). V8 T- X; s. [" o  I

# K0 Y3 b  v; Y2 O近民亭(1256)
8 q4 g" c% x3 q0 ^, y) i
: |: J9 G% X# D! T望海亭(1256)0 J( i) s, D  c2 J' C/ ]

4 y2 M+ S, o" ~: h. y- a2 x/ O. R; R8 _& m5 L6 q

* o9 G  Z5 Z+ T柯亭(1258)
2 N9 b, n' l! v- b) y/ y
, @* U; _! M& E兰亭(1258)
- x4 d6 L2 S! i9 Z8 A( C5 P7 C9 b3 c
适南亭(1260)" A  _# v4 _* D) k' ~
% T" l! [) A; t. o3 z' D
鉴湖一曲亭(1260)0 b6 w5 f7 }1 N4 Y7 D

7 a$ u3 t$ g! L/ w2 f7 u: s镜湖南亭(1260). L( v* i% T2 M+ ^* L! e
3 s/ S! \  X% R7 I$ E7 D! F) i
皇甫山亭(1260)
: z- Q' k" I; M9 Q1 ?6 z9 |9 \  r; k: h8 W
袁秀才林亭(1260)& P" \/ ^  J" o/ f, [( U% C6 c

, N7 Z% {7 p) n$ Q9 g) f览胜亭(1260)
/ K+ a: o) g) q7 T
5 r1 S  F1 Q* o' d5 h2 r息柯亭(1261)" _" Q+ u1 j3 d. @* u4 H3 ]
! A" U) [$ E% U; D( J" {) N
临池亭(1261)
4 g% ]! o8 }! J; H, l% f5 }0 s1 O# P, ~' p# y2 u
怀贺亭(1261)
" m# d& y& y  O; Q" x* @* I' J/ D2 e# C! Q+ F! v
曲水亭(1261)( H1 \: `' S8 a! Q1 ^

: q& m) _8 N+ K4 J3 R) O1 F6 b犬亭(1261)1 F# u1 i  p' q/ u- C3 V" s

  [' y3 {* B7 G+ H: o' G阳春亭(1261)# Q6 M5 [& n1 M( T% p% C
( S2 Z% w- \5 G. z
王子敬山亭(1261)& \, K( r) k5 w4 L% a, T
% \& C. s2 c& ]0 u$ g) I* [
溪山奇丽亭(1262)$ h8 w! X1 p% q" b- z6 @

2 o4 Y/ u) ]" ^# \" K* o; k/ k; x; N
6 G5 H4 w) O4 r, y1 f王冕宅(1273)
. J0 k. C/ Z( q8 G  h2 t' D2 K# ]# q1 G& R# W2 f
孟尝宅(1273)' i3 O( _8 |; F

- v2 q! v6 e5 h4 V- {谢安宅(1273)4 B6 y1 j/ ~# E5 A. G, s; g- i

! G' ?4 n+ g% @( W谢玄宅(1274); l; E7 W* P* v: W  N* ^8 |

; I" a: D3 b/ w# v4 X4 V孙绰宅(1274)  q# M7 P3 {& W2 R% d! I+ p

8 H5 C! p' _  [( y& x7 d& x* L% [4 i葛洪宅(1274), N2 V2 D7 R! A5 L4 q- e9 N
* f8 h) w7 C6 l9 B* O
魏伯阳宅(1274), h4 y2 L* }: N8 s  x1 o
% t; Z9 \. j) k" o2 N/ `
周元吉宅(1274)
4 x9 F4 f+ c' R
7 d, k7 o& c4 h/ `) V戴逵宅(1274)- z: ?6 N! S  }6 r: [- @
* D; E! R$ K/ r
王羲之宅(1274)
$ y. I: h5 A8 ~, G/ P* @1 H4 c4 W& v* T. g
阮裕宅(1274)
9 U! h2 H7 z# o, a1 G* q- K$ p+ E7 ~6 v: [3 K( d# _
朱放宅(1275)
" S2 e  q' }$ V$ o8 {' `2 }- H  ]1 s( ^$ M0 Q
张嵊宅(1275)8 V3 j' |. j/ R) j1 Q) d
+ H" k3 v4 A! i& r. g+ s
王绪宅(1275)
- n3 }, W! J7 I" z. H+ _1 g: E! ]1 Z4 S
袁稠宅(1275)
) n# N! G& Z) [! B* _8 j7 ?! U; z4 Y7 y6 n7 r
吴处士宅(1275)8 y  A. B' ^8 `  y6 x
' T/ S  {8 \8 L# `0 k
阮肇宅(1275)
: n' |% \/ J4 X
% j* [$ I4 z. z- h姚舜明宅(1275)
& D* {8 ]( |' ]3 s
, X2 _# W" T7 E1 T李易宅(1275)
4 Y) V8 i  L+ b/ ^3 C
1 S, q9 L6 p1 {3 P9 Y' f9 S2 C王銍宅(1275)
! {# K$ G# I3 g' h, D1 b' @+ P& k9 g8 N: @# C4 f
凤林(1275)3 @, V1 K; o: `
: Q4 ]2 T8 C3 C0 K$ U/ h: g- g7 Y5 @
南林(1275)& `6 S  M7 A" a3 H9 m8 ^
/ H* \$ x: ~0 A& A8 J
雁田(1275)4 k8 c% P0 k7 r# ]& z" O
1 s/ s4 L8 N/ @
采莲田(1276)
9 F7 o$ c$ }" y- M& N, i# w7 {8 U& W  [7 Q- h6 b
都护门(1276)1 Z/ \, Y8 o, x4 e9 _/ ^; r
, J6 B9 R- j& W+ p6 v  @
雷门(1276)
0 S, M, M4 w+ k5 {+ y* M) x5 g# T$ d" v; v/ q
双阙(1276)
$ i3 w& A, A% m5 E2 l8 C& h8 a0 X) |  b/ p$ A! F2 b) L
麋苑(1276)
# z* I* y3 f; L, V. \
, v, C8 Q- V: l7 f6 f" V6 u/ G7 Q防坞(1276)
8 v1 n0 \9 h! ^8 u4 d* |9 V
9 b2 D6 w/ B2 s  M) F朱室(1276)
0 g5 ?' m8 w: v+ L
: ?! a0 r' A  D+ `9 v3 w古冶(1276)
7 c8 P3 y5 h. H) V: ~1 j! l7 [2 Q$ I* G& ]
越大市(1276)
3 ~( W' H4 ~6 B/ {+ \4 I
) O# \8 v2 P. M$ b' }笔仓(1276)- R% e2 Y- g2 k5 H, E, y3 ?
4 V# U" G+ e7 u) a
阳明洞天(1276)
0 G3 }% s6 ^0 Z( J
( b/ z' e' Y2 ^3 W) l. w4 I镜湖一曲(1276)
* s1 b1 ~/ C4 u4 q$ u7 I; q7 c6 H$ o) @0 z
裘氏义门(1276)
5 G# Z. {4 B9 a% G0 V/ \
' t4 o: k- y2 \8 I7 a书巢(1277)
/ s' m) T: i. r+ G% g8 G! U, d% S4 I& S' H2 [# ^
五云梅舍(1277)/ T' J- W8 X. ^. H9 T5 ^* I
, B7 {! }" Z+ ]" y- m2 ?
梅花易洞(1277)! \8 G7 e9 h6 }$ v3 J" h

; i% N; k7 f8 Y1 S( k4 \八仙家(1277)
5 W8 d& p+ f3 f1 E7 r. l3 b! W9 Q' i% l1 {, v: h
凤凰窠(1277)' I9 L; T; n6 B; o8 b

, ?8 v! H  d( E4 i松花坛(1277)/ U& D7 |8 H4 M$ ?# c

3 K# {  \- y9 }0 ]1 f- J2 O青藤书屋(1277)+ m9 @; p: i0 j' C# F
9 H4 \( N6 S; o8 D% O3 |
范蠡坛(1277)
9 t+ n/ U1 S5 h$ X
. i8 a5 j$ w' s) R- ~% t珠林(1277)
! Q% E& G3 `) {3 k* P  q. ^
) t9 H! c( Z1 H" F  e6 y3 E读书墩(1277)- s3 e' d4 L' e: L9 X

, K* r' q' Q# K粟里(1277)4 R* l1 w0 |7 i- k9 v
! x/ v4 H  l) y2 g# [
石壁精舍(1278)5 O9 k/ G0 Z* c, i$ v" b
# b, @3 u7 c8 q* i( v
顾墅(1278)
, `- K( E! Y1 r# B- J
6 B. H% K" b0 o/ |% y刘氏义门(1278): w6 E, B( x' o, ~2 G* `

1 {- C4 S8 w5 w/ |独孤处士山居(1278)
! o  [) G. t8 e- ]) O( O
+ `# {' Z" T+ @& a) m9 ~. W支道林放马所(1278)
9 O. P2 `2 \& _" L0 g6 Q: ], X- w7 Y! \) M+ [8 P
水竹所(1278)1 U- ?7 q! Z- P  C

* W6 {% W, b& I* K* u# g禹石船(1278)
+ R  I  T* F  x4 q1 ]2 i+ r& K( @& ^' p# a
禹庙梅梁(1278)
% ^' m! F2 G: q  O# _2 t" m  x- _6 q& G8 C4 J
秦皇酒瓮(1278)
. p% I9 j% N9 U/ x9 {& x$ p) x, ~9 Z3 p: S2 }. D
御史床(1278)0 C! F6 `0 d/ c- [9 D

2 k. U+ v2 T8 b& u. S# m: t于阗钟(1278). v3 w6 {2 \" }
& O3 w* ?2 h" T( c) c) r% n. f
龙松(1278)! w" H' v+ `, A0 q( i7 D7 _0 |2 b

- [8 }) K. B+ ]) b松花石(1278)
2 ^7 v* K# O, N+ g3 x/ \/ U% D* h( p1 [' s
画水壁(1279), g9 \" ?( Y% B( `7 _& P
% w) Q" w: J4 l6 e7 A5 Q0 c$ G0 I3 A
翠峰寺墨竹(1279)
9 v1 a$ G  D% o) K% R
4 ]3 ^) p! V' P$ e' I九枝樟(1279)
5 n( n6 k9 U/ J; O8 F' n) M  B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7 20:42
请注意上一帖中的“姚舜明宅”在《浙江通志》第四十五卷  古迹七 “绍兴府下”。
; m! ~9 g, e; _! _2 c% \& _4 p9 ^5 W+ J2 S; K$ G' F6 S& R
注:诸暨、嵊州在古代都隶属于绍兴府。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0-11-8 10:35
从秋阳宗亲提供的资料看,相同的少,不同的多。如果是同一人。实在讲不过去。如果是同名同姓的两人,那就没疑问了。有哪位宗亲知道,都来聊聊。士平宗亲提供的是舜明公有5子(不知是哪位夫人生),我们的是一子(是陆夫人所生),秋阳宗亲提供的是4子(张夫人所生),研究家谱确实很有意思。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15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0 19:14 编辑 / Y  k+ D2 G6 P# T
" a' c( q0 A: h4 k9 X, }
西溪丛语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0 E  ^! {+ q& I) H宋姚寛,字令威,嵊县人。父舜明,绍圣四年进士,南渡后,官戸部侍郞、徽猷阁待制。寛以父任补官,仕至权尙书戸部员外郞、枢密院编修官。其书多考证典籍之异同。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16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0 19:29 编辑
9 k3 S. N2 A2 u! }! y% I4 ?* ~
3 n! q- ]" t1 `, N$ t3 R姚寛,字令威,嵊县人,以父舜明任补官。少有令望,筮仕之始,一时名流争礼致之。吕颐浩、李光帅江东皆招置幙中。傅崧卿继至以主管机宜文字辟之,辞不就。崧卿移书交旧,有愧恨之语。秦桧执政,以旧怨抑而不用,寛亦不屈巳求进。后以贺允中、徐林、张孝祥等荐,入监进奏院六部门,权尚书户部员外郎兼权金仓二部屯田郎、枢宻院编修官。寛博学强记,于天文推算尤精。完颜亮入境,中外皆以为忧,直云:“金百万何可当?惟有退保尔。”寛独抗论沮止,且上书执政,言今八月岁入翼,明年七月入轸,又其行在已。巳者,东南屏蔽也。昔越得岁,而吴伐越,吴卒以亡;晋得岁,而苻坚伐晋,坚随以灭。今金人背盟犯岁,灭亡指日可待。又推,太一荧惑所次,亮必灭之兆。未几,亮果自毙。从上幸金陵,以其言验,令除郎,召对。上首问岁星之详,寛敷奏移晷,复论当世要务。奏未毕,疾作,仆于榻前。上面谕,令优假将理,竢愈复入对。后一日,卒。上甚念之,特官其一子,且用其弟宪于朝。【此据寛所上执政书及王明清《挥麈録》,后叶适阙参以国史修入】寛词章之外,颇工于篆隶及工技之事。尝谓:“守险莫如弩。”因裒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为《弩守书》以献,且请用韩世忠旧法以意,増损为三弓合蝉弩。诏许之。既成,矢激二里,所中皆饮羽。又尝论大驾卤簿指南车,得古不传之法。他所著有《西溪集》十卷、注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补注《战国策》三十一卷、《五行秘记》一卷《西溪丛语》一卷、《玉玺书》一卷、注《韩文公集》未毕,尚数卷。寛每语人曰:“古称图书,岂可偏废。”故其注《史记》、《战国策》辞有所不尽,必画而为图。于文最得于诗。叶适云:“寛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絶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于作者一等矣,为当世推重如此!卒年五十八。兄宏,字令声,少有材名,吕颐浩为相,荐为删定官。后忤秦桧,死大理狱。详见七卷杂记中(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会稽志__会稽续志卷五)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18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0 19:58 编辑
7 S0 d* Y- W9 ]$ s; L- F
3 V. w3 I2 j. g* K8 t: I& D6 |  a剡川姚寛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兄宏,令声,为删定官,得罪秦桧,死大理狱。寛为六部监,逆亮南下,寛言木德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郎。召对,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宪令则,后至执政。(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 I% @, o( Y! E. F6 I, c6 B# D
西溪乐府一卷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19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0 19:57 编辑 8 Y- m3 V3 A* N3 s( D* D

2 r: }! a+ k: o; s+ t: v( ^陈氏曰:“剡川姚寛令威,撰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兄宏令声,为删定官。得罪秦桧,死大理狱。寛为六部监,逆亮南侵,寛言木徳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郎。召对,得疾,仆殿上,卒。遂用其弟宪令则,后至执政。(四库全书•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五)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20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1 15:37 编辑 : R: Z! f7 R3 y% L

2 ?2 e$ ?4 M6 Q& K5 i& I# j2 T% E4 K读《西溪丛语》
9 `9 b, s3 h/ Z9 K; a- C4 m5 ?《西溪丛语》,南渡姚寛令威撰。其人与紫阳同时,文公论子华子疑寛伪作,而又恐非所及,辈行当视紫阳稍先也。记録虽璅屑,时有可观,第文献通考无其目,而有姚氏残语六巻,岂即此书?或寛别有残语今不传。而此书近出鄱阳或未之覩耶。其颠末不可详考漫并识之(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少室山房集卷一百四)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22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1 15:41 编辑 $ w/ h7 F; g/ G/ s1 G

8 n! t5 j- Q( N3 P. P7 t( B姚寛- F3 G  \" s) a& {. h! b
寛,字令威,嵊人。按文献通考载《西溪居士集》五巻。陈氏曰,姚寛撰。寛,待制舜明廷辉之子,宏字令声之弟,为工部监门。金人来侵,寛言,木徳所照,必无虞,言验,将除郎。召对,得疾,仆殿上,卒。(四库全书•集部•总集类•江湖后集卷九)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23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1 15:38 编辑
. ~. i/ |9 Y' ~
# y% j0 K# Y3 @$ w姚寛
: p. c! R* x% c' n寛,字令威,宏弟,嵊人,以父舜明任补官,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有《西溪集》(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宋诗纪事卷四十六)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24
本帖最后由 诸暨姚秋阳 于 2010-11-11 15:50 编辑   V3 r9 I9 K( d$ g

4 o: X/ a: P7 a4 F+ F9 E- C$ L$ z, {1 p题《姚令威西溪集》(宋)叶适 撰# ]% k  S. q, k: X6 G9 n( i5 x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水心集卷二十九)# p; d8 ~, O( x: |- _
初,完颜亮来冦。举朝上下无不丧胆,直云:“敌百万何可当,惟有退走尔。”独姚公令威抗论沮止。谓:“今岁八月入翼,明年七月入轸,又其行在已,巳者,东南屏蔽也。又推算太一荧惑所次皆敌必灭之兆。”未几,亮果自毙,江淮复安。余尝叹,国不可无智士,不智于人,当智于天。方是时,姚公策我能必胜者,智于天也。公著书二百巻,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岂独智于天哉?惜其盛壮,不预采録,晚始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悲夫,余不及识公,而与其子仅从、偓同僚。从孙镕以公《西溪集丛语》遗余。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絶去纎巧,乃全造古律,葢加于作者一等矣。至以易“肥遯”为“飞遁”,引注说文不若,尤非余寡见浅闻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余既不学,又不得见如公者而师之,徒掩巻追想于百年之外尔!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25
西溪丛语( U3 K6 O0 \0 N8 E) W+ k
作者:姚宽(字令威;号西溪) (宋) 撰  
$ l$ z; D6 `; U) K1 X9 F部:子 类:杂家类 属:杂考之属  
) @- }4 Q. p4 b4 Y9 _参考数据:(《四库大辞典》)
7 c" J6 v$ }  [& b- \3 @( e三卷。南宋姚宽(1105—1162)撰。姚宽字令威,号西溪,越州嵊县(今属浙江)人。其父姚舜明,绍圣四年(1097)进士,南宋建立后,历官户部侍郎、徽猷阁待制等。姚宽以父任荫补为官,仕至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官。博学强记,精通天文推算。工词章、篆隶书法及工技之事。曾集古今用弩事实及造弩制度,编成《弩守书》。又着有《西溪集》、《史记注》、《战国策补注》等。此书为姚宽重要著作之一,主要考证典籍之异同。全书析为三卷,分条记事,多有可取。如辨《文选》神女赋“玉”字为“王”字之误;辨刘攽论萧何不为功曹之误;辨曹庭坚论徐浩诗瓌能字押奴来切之误;辨欧阳修论张继半夜钟之误;辨王安石《诗经新义》彤管为箫笙之误等,皆为精审。书中所记也有可供商榷之处,如考《感甄赋》始末,不辨其非;谓陶渊明诗中之田子春即《汉书•刘泽传》之田生;谓杜甫诗中之黄衫少年为《霍小玉传》之黄衫客;又谓杜甫诗中“俊逸鲍参军”句为讥李白等,皆失之穿凿附会。注刘禹锡诗“翁仲”字不知其不作于洛阳;注李白诗“唾井”字不知其出于《玉台新咏》;王宋诗引秦嘉赠妇诗误以第一首为徐淑作;引《诗品》误改宝钗字等,皆为疏舛。但总体看来,仍然瑜多瑕少,被后世学者看成“考证家之有根柢”之作(《四库全书总目》)。当时,即已受到大学者叶适的重视。叶适《水心集》有《西溪集跋》,称此书以易肥遁为飞遁,以《孟子》不若是恝为不若是恝二条,颇有功底;又谓金海陵王南侵时,姚宽推论太乙,荧惑行次,决其必败;又谓其着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57
又谓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加于作者一等,等等。可知,姚宽当时就是一位博洽工文之士,此书即以受到重视。足资今人参考。今传本不一,主要有《稗海》、《津逮秘书》、《学津讨原》、《啸园丛书》、《涵芬楼秘籍》、《笔记小说大观》、《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宛委山堂《说郛》、《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本作《西溪藂语》一卷,商务印书馆《说郛》本不分卷。清人陆心源作《西溪丛语校》,收入《潜园总集•群书校补》,可资参阅。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58
西溪丛语(宋诗话全编)  (宋)姚宽 撰 % e' }5 h5 K* \+ _4 }$ Y
  姚宽(生卒年不详),字令威,嵊县(今浙江绍兴)人。其父舜明,南渡后官户部侍郎、徽猷阁侍制。宽以父任得补官致仕,官至权尚书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着有《西溪丛语》。 * t+ A+ H3 r* q, E
  《西溪丛语》,《四库全书》收于子部杂家类。作三卷。今行《学津讨原》本实止上、下二卷,二百六十四条。
( _) m/ d+ t5 u5 e% Y; N. Q5 Y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此书“多考证典籍之异同”,“大致瑜多而瑕少,考证家之有根底者也。” 4 `1 K0 j' \0 V( z& {
  《西溪丛语》论诗,较注意考究诗人遣词用字之所本,认为咏物用事应不违实情。
0 W+ `' x7 S: S9 N% p' z  哈哈儿据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宋诗话全编》录校制作,个别错误据它本校改,不注明。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0 17:59
姚宏,字令声,越人也。父舜明廷晖,尝任户侍。令声少有才名,吕元直为相,荐为删定官。以忧去。秦会之当国,屡求官,不报。张如莹 【 澄】 与令声为中表,令声托为扣之。秦云:「廷晖与某靖康末,俱位柏台,上书粘罕,乞存赵氏,拉其连衔,持牍去,经夕复见归,竟不佥名。此老纯直,非狡狯者,闻皆宏之谋也。由是薄其为人。」如莹以告令声,令声曰:「不然,先人当日固书名矣,今世所传秦所上书,与当来者大不同。更易其语,以掠美名,用此诳人。以仆尝见之,所以见忌。」已而言达于秦,秦大怒,思有以害之。会令声更秩,调知衢州江山县。适当亢旱,有巡检者,自言能以法致雷雨,试之,果然。而邑民讼其以妖术惑众,追赴大理,竟死狱中。……弟宽,字令威,问学详博,注史记行于世。三乘九流,无所不通。绍兴辛巳岁,完颜亮举国寇淮,江浙震恐。令威云:「木德所照,当必无它。」故诏书云「岁星临于吴分」者是也。高宗幸金陵,以其言验,令除郎。召对。奏事之际,得疾,仆于榻前。徐五丈敦立戏云「太史当奏客星犯帝座甚急」。上念之,亟用其弟宪于朝。宪无它,材能不逮二兄,后登政府,命也。 【 同上卷十】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11-10 18:15
从23楼至30楼的帖子,最好加上标点符号,秋阳宗亲能否辛苦一下,重新编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11-11 22:03
34# 诸暨姚秋阳
& r3 R7 C2 n* L* G( N' F8 E0 E谢谢你发了一系列的帖介绍你族先贤。期望你和姚紫洪所在的姚族考证和分析舜明公是你们共同的还是两位。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1-13 11:14
一、肯定不是同一个。我们越地的姚太师,和浙南及福建的姚氏先祖只是同名而已,连字都不同,其他的就更不要说了。3 K- _( |9 B% g1 M
二、我家先祖姚太师和他的儿子姚宏、姚宽、姚宪的父子关系有国家的正史、方志以及同时代的学者、先贤的学术著作、笔记小品的支持(姚寓名声不够大,暂时未见正史的记载)。
# D: L# e. |( ~) \1 G* Y% u三、我家历史上没有迁居相州的记载(见上面的《暨阳花亭姚氏宗谱》),先祖姚承太由浙江德清迁居浙江嵊州,历经7代后,姚太师率全家于宋宣和年间从嵊州迁居诸暨(姚宽及他的兄弟称自己为嵊州人,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以前人们都记得祖籍)。1 R' S3 q3 o3 I3 y3 W# u* e
四、我们暨阳花亭姚氏和嵊州晋溪姚氏是同一个祖先,我们暨阳花亭姚氏的前几代都能在晋溪姚氏宗谱里找到。
8 P9 f; R$ t" x4 `. ]' q9 ]五、我们姚太师的像赞由岳飞撰写,我推测姚家父子在宋室南渡前后和岳飞通过家谱,排过行辈。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0-11-28 10:15
可能是不同的两个舜明,两者世系不同,诸暨发现的姚舜明墓志铭文与正史及家谱记载吻合,这个是勿庸置疑的.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0-12-1 20:12
谢谢朱刚先生的踏实研究及对越地人文研究的贡献!也感谢朱刚先生对嵊州迁居诸暨的姚氏一脉的关注!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18 23:02
有了庆元谱和浦城谱的舜明公全传,以及诸暨舜明谱和诸暨舜明后宗亲的说法,便明白地说明了浙江宋代确实有两位姚舜明0 [: q2 F' Y0 d% X. M( _
      剡邑(或嵊县,或诸暨,或暨阳,或晋溪)姚舜明,不是祖籍河南相州、随高宗南渡到临安(今杭州)、后居龙泉的姚舜明,后者是岳飞之娘舅也。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21 08:07
有了庆元谱和浦城谱的舜明公全传,以及诸暨舜明谱和诸暨舜明后宗亲的说法,便明白地说明了浙江宋代确实有两 ...1 i4 }- ~7 g3 V5 h/ t5 q& B
pszyyao 发表于 2011-3-18 23:02
, m1 C$ p6 O0 a8 ]8 `* F. ]

9 c. N: w) i2 B3 F4 u3 K' v! a$ {; Q: U6 U# O# T  M; P. u+ k
    恩,好资料,两者字不同,非同一人可以确定。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24 12:02
回复 41# 嵊州朱刚
6 Q% e7 d( c, E+ a1 X谢谢你的研究和文章,也谢谢诸暨姚秋阳发帖、讨论和提供资料,谢谢你对姚网和我的帖的关注。今后还要向你和暨阳宗亲请教。
( v3 a, v% r* M5 k& Q: S, v6 v     嵊县舜明公,或称赠太师舜明公。属姚氏剡水支派,也是嵊县姚氏始迁祖。他及其父辈和子孙辈很出名,宋史、郡、邑方志以及其他史书和艺文,对他们记载记录颇多,难怪嵊州等地及其子孙以他为荣。- m2 o8 l3 ~7 h# i) ~. ?
     龙泉舜明公,赠金紫光禄大夫,岳飞娘舅。祖籍河南相州湯阴,也可算是浦城南溪、浙江庆元、龙泉3地姚氏始祖(庆元姚氏奉其父姚鸑公为始祖,舜明公是二世)。: P4 v; x$ `' b. ~, v
     这是同地(浙江)同代(北宋末南宋初)的两位同姓同名姚氏先贤。在诸位宗亲的热心帮助下,已得到的史学资料和宗谱资料完全可说明:
+ W/ K' {" I/ Q% k6 O     1   浙江宋代有两位姚舜明
- p1 i* z, ~( K9 |3 b     2   今人福州姚恩健,将宋代嵊县姚舜明公指认为浦城南溪姚氏始祖,错了。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29 12:25

3 L( e" d9 O- v, x 8 C5 W8 J+ F# i: D
# k0 C, ?+ S+ z3 y# z7 t5 c3 h7 H. i

6 L, n4 t9 I/ g3 K* m% e2 x( @. O- f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29 15:04
搞清楚就好,别冒认了祖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29 22:37
回复 44# 嵊州朱刚 : U0 ~. ?* x0 X7 j0 L; U3 W
5 u6 ^0 M+ D; Q& t- O# j, g
     谢谢。$ F2 S  j# P( }5 a/ e) O* G( e: M
     姚恩健先生大概没读过(清)会稽姚振宗编纂《姚氏百世源流考》或嵊县姚氏族谱。
7 L" U0 F8 |0 V+ [- J, t" p& I     当初我也不知浙江宋代同一时期有两位姚舜明,是诸暨姚秋阳转发你的文章,引起我的注意、思考和寻找资料考究,才有了“浙江宋代有两位姚舜明”的明确结论。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30 08:54
回复 44# 嵊州朱刚 5 o3 p6 o5 C: h; C  Q; T
     诸暨姚秋阳在转录你的文章时,在文末添加了“8、谱载晋溪古迹诗”。这一段是你的还是诸暨姚秋阳自己加的?/ e, |( _" l% ~6 ]
7 w& e0 t" n& ~" Y$ ~

8、谱载晋溪古迹诗7 O5 I* ~$ G( N. g& Z
古迹诗题(宗华著五言):洗马潭、刺雞砩、双崖亭、云根亭、枕流亭、尘外亭、望仙台、洗云庵、梯云坊、龙眼井;

八景诗题(宗元著七律、汝梅、寿春著七绝):洗马流波、眠牛积雪、东溪柳絮、西坪松涛、花桥步月、石岭迎风、祠旁古柏、庙后疎枫。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30 08:56
回复  嵊州朱刚
' F' ~7 k8 {! H* Q$ I     诸暨姚秋阳在转录你的文章时,在文末添加了“8、谱载晋溪古迹诗”。这一段是你的还是 ...
# g5 A& ]$ l8 \) j) R  L: D3 Z! jpszyyao 发表于 2011-3-30 08:54

0 K- [  [" `* p; v$ l$ @  {+ q# E( i& ^+ I/ Z
+ Y3 S$ s& V. @8 E1 z
     是我原稿里的,刊载的时候将这个去掉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30 09:00
回复 43# 嵊州朱刚 / s, p# _) B: n3 O# O+ G
2 d! T7 L* I5 U) i% Y5 L( o

9 N( b/ X$ D' k& w6 f, N    中共嵊州党史办公室和嵊州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嵊州春秋》,是不是定期出版?月刊还是季刊?是内部刊物还是有刊号的公开出版物?编辑部的地址?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30 16:25
回复  嵊州朱刚
3 f& b5 r  o% J$ s5 U. `% X  |( }( [- E  ~8 p2 ]$ P$ [
2 r7 h, |1 h0 M, j0 d- l
    中共嵊州党史办公室和嵊州方志办公室主办的《嵊州春秋》,是不是定期出版?月刊还 ...
4 ]9 E$ d; _5 {  x( f7 npszyyao 发表于 2011-3-30 09:00

- w# {1 q1 b" s! a$ b1 k6 o( r9 A% x' [& h/ L9 p& I3 |

' N/ Y# M: G2 w" G- [/ I) \! d    定期出版,季刊,不公开发行,主要以党史、地方史为重点。
4 p8 q3 d3 `: V! e+ D, Q. r1 R5 z" y$ e    刊物联系地址:浙江省嵊州市龙会一路6号,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 刊物上登的投稿邮箱是:szdsb88@sina.com
7 \, h0 e7 W; e% N+ V- @, r& l" k+ X" P# ?
1 P4 A3 E6 J) V' a% Y
相关链接:
0 Y9 x+ @. J! P0 ^; @《嵊州春秋》杂志网络版http://blog.sina.com.cn/u/14892218945 f% M7 h& i; E* I+ K; F; B

- _! o" m7 d; _( I& E' Q5 H+ C+ Y/ k   《嵊州春秋》是一本纸质季刊,由嵊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嵊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办刊宗旨是挖掘、传承嵊州的史料于后世。《嵊州春秋》也是关心嵊州和热爱嵊州文史的人士进行相互交流的平台。现在我们开通《嵊州春秋》网络版,把过去《嵊州春秋》所刊用过的文章发在网络版上,让更多无缘阅读《嵊州春秋》的读者能一睹其内容。也希望对嵊州文史研究有心得的人士能向《嵊州春秋》投稿,一经刊用,我们会给予适量的稿酬。《嵊州春秋》的电子邮箱:wayt78618@126.com. w+ h7 a$ b. o, T0 }, T
   《嵊州春秋》刊用过的文章,如想在别处转载、刊用,须征得我们同意。谢谢合作。
0 i( N7 c' ]+ w% I                                                                                                                     ----《嵊州春秋》编辑部 2011年3月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3-31 13:24
回复 49# 嵊州朱刚
  S: k/ t( F# y# Z. l! R      谢谢你的详尽回复。
* Q) a: |4 J) c6 x( _      我心里早就想:先生不姓姚,又是导航的,估计年纪也不会很大,为何对嵊州姚氏和姚氏族谱怎么关注和有研究?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3-31 14:32
回复  嵊州朱刚 / l# b/ i( f2 ~3 P& a3 \% ^
      谢谢你的详尽回复。
8 s% T  V6 C+ J& E2 P      我心里早就想:先生不姓姚,又是导航的,估计年纪也不会 ...6 A& r* S' L3 X+ j9 \- T
pszyyao 发表于 2011-3-31 13:24
; u/ F* `1 N/ Q, W4 o7 M

+ w, X8 y3 t+ m1 X: A  H) u& \) X" o* c% f: L# p: q: e) G
    纯属业余爱好吧,喜欢考古、收藏、摄影等,重点学习、研究地方史料,家谱仅是其中一个部分。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ugan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4-1 08:08
回复 51# 嵊州朱刚
* `7 o0 @+ M% x谢谢。我们有同好。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4-2 08:51
回复  嵊州朱刚
6 B3 k! v' }  ~4 @2 m谢谢。我们有同好。
) h7 Y7 U, v/ Q0 m  I+ \  J4 Ypszyyao 发表于 2011-4-1 08:08
1 E& f6 Q. f) z4 r

* O2 w* i! ^$ a% O6 @& i, Z  a- U. p: S5 r0 v# y0 H3 o
兄好,互相多学习交流!$ r, D# y8 }5 o( T* L
3 C) i" m4 ]& d' z, U
另:《嵊州春秋》近期的电子版本已上嵊州新闻网(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whpd/cq/index.shtml)可点击浏览分期文章。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1-5-2 23:10
谢谢了.长了知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09:10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5-3 09:11 编辑
  v& g$ ?" p/ W& h  Y# s" o! {- U
回复 53# 嵊州朱刚
5 [$ g% H- G! L$ @# }0 ], ]/ t
4 F9 Q+ P+ m3 }# n& E3 l' q8 u& V2 \+ _; [$ N0 B9 s$ n
    谢谢你。
$ R4 W! s4 c# f, G( S    正在撰写“浙江宋代有两位姚舜明——其一是岳飞的娘舅”。成后请你和诸暨姚秋阳雅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11:12
回复 53# 嵊州朱刚
+ {. Y$ K, A, B' U& P+ m9 e2 y+ ?+ e$ E. H( `! O
' ]  l5 j& y5 f
    查阅《晋溪姚氏宗谱》,拾缀如下资料以补遗:/ V- c( F* R2 g+ C( d# m9 [2 k
  1、 相关世系(附支系简图)" i( L9 w' u! c0 |: W
                 姚舜明支系:承太--文玘---德荣--延祎--仲甫--举夔--舜明
# w5 B: \! p' f  迁居晋溪姚舜迎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富--舜迎) g- `" x; s* D, u
3 _3 T6 k" ~" l. @. ^
+ f2 j2 ~- z  ]9 V/ O) [& {  I
     你读过【清  会稽】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吗?此书也讲姚舜明的世系,与你的所查上列结果有所不同。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11:39
回复 53# 嵊州朱刚 - j! z9 u  }* v/ }  ]
1 P- t' }* s7 H
% U& s4 X! G6 {# Y4 c* h! D' o
    “笔者近日赴金庭鎮晋溪查谱,在晋三村姚作尧之弟姚作富处,看到了这套由姚梦金等编纂的16册 民国廿四年重修 会宗堂西三房珍藏木活字版本《晋溪姚氏宗谱》。”6 n+ b& y  }( m
    藏谱木盒盖上是不是“民国四年重修”?
# x+ E: g" g* K % p6 Y! U1 \' f9 k# }( \. P9 q
   浏览了方志办的家谱藏书目录。如果能将散藏在民间的家谱,例如《晋溪姚氏宗谱》,也收编入目录也是一善事也。不过有难度和有难处。
1 @5 D; T3 z+ L   
2 G, d; t/ G7 |* j( r   我还想,朱先生准确地找到姚作富查《晋溪姚氏宗谱》,又写了拾缀,应是与姚氏有渊源。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12:01
回复 9# 诸暨姚秋阳 / u$ w( E; s# v6 F
4 t* Y( `$ t& m( K
紫洪兄:; e1 Q8 v  `# L! j0 B3 H8 G
     7,8楼的资料来自何处?) C# T! u( H5 T  R) o3 Y3 n
     8楼的姚仲是舜明公的孙子拜将九公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12:03
回复 22# 姚紫洪 + A( S! l) C! p
$ w) `. }  k+ X* X7 D8 G+ l
" K3 @/ r$ ?9 B4 A% I
    正在撰写“浙江宋代有两位姚舜明——其一是岳飞的娘舅”。成后请你雅正。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3 12:21
回复 34# 诸暨姚秋阳 ( F: W6 k" k3 L5 I5 O7 I/ |

1 }7 b. `. c+ z/ {( Z6 b: R4 j4 V    谢谢你提供了一系列的资料。: O2 C( R- t( x% B
    正在撰写“浙江宋代有两位姚舜明——其一是岳飞的娘舅”。成后请你雅正。
, C) i- w2 T4 n0 a    如果你乐意,请留联系方式。我的:pszyyao@scut.edu.cn9 A0 ~0 i4 }) f# `9 p3 A; }! {
    你认识诸暨姚宇平吗?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3 21:34
回复 60# pszyyao 1 w# U4 w  a: S

* R: m: f8 l) e: h! [3 h: V* `1 k" ]" E$ e& q7 i
    谢谢宗亲对姚氏大家族的持续热情。我和姚宇平不认识,他是姚文元的本家吗?姚文元和我们不是一脉。福建姚紫洪宗亲提到的有些姚舜明的史料是我们越地太师的史料,譬如开封沦陷时太师的经历。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3 21:38
回复 60# pszyyao 5 S% S5 D, g0 E# b

% _1 j1 h- b2 H/ S# U: T8 W4 Z+ c! ^! m
    我的邮箱zjyaopeiji@163.com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3 21:43
【叶水心集】
, i* [9 O3 h+ W) n) D: n) F$ W9 N8 z; L6 O0 b% \6 ?! O- y0 q
  《西溪集序》初,完颜亮来寇。举朝上下,无不丧胆。直云虏百万何可当?惟有退走尔!独姚公令威,抗论沮止。谓:今八月岁入翼,明年七月入轸。又其行在已巳者,东南屏蔽也。又推算太乙荧或所次,皆贼必灭之兆。未几,亮果自毙,江淮复安。余尝叹国不可无智士,不智于人,当智于天。方是时,姚公策我能必胜者,智于天也。公著书二百卷。古今同异,无不该括,岂独智于天哉!惜其盛壮不预采录,晚始召对殿中,忽感风眩而死。悲夫!予不及识公,而与其子仅从,侃同僚,从孙镕以公《西溪集丛语》遗余。其古乐府流丽哀思,颇杂近体,诗长短皆绝去尖巧,乃全造古律,盖加于作者一等矣。至以易“肥逐”为“飞遁”,引注说文不若是心介,以辨孟子不若恝,尤非予寡见浅闻所能到也。夫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改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予既不学,又不得见如公者而师之,徒掩卷追想于百年之外尔。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4 11:49
回复 62# 诸暨姚秋阳 " [1 {" X+ T7 ^" b' r3 o
7 P7 C4 ?7 e( i
+ f7 h, C7 D4 z  [0 K9 S" O/ `/ h
    谢谢。将与你通信。* E3 W: A4 G: A3 X1 S0 h# ^$ [
    知道嵊州朱刚先生的联系方式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4 11:56
回复 61# 诸暨姚秋阳 0 n; q- N0 z5 ~1 `2 j6 U
+ b0 f" _+ h  {0 c

) D) Z% f2 S. W    诸暨姚宇平是属晋溪姚氏这一支,更具体说,是诸暨姚氏萃涣堂-嘉善堂-五聚堂这一派的,是不是姚文元的本家不清楚。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4 12:27
回复 10# 诸暨姚秋阳
6 P0 y  V+ a! V5 K2 ], \
) L# w8 @; ]- h2 X) w$ Y
: ]2 z; _* O# }; I: ], k    “花亭正乡四十七都陶姚,分为上下宅”  就是两部《暨阳花亭姚氏宗谱》的谱籍地吗?上下宅姚氏合修的?
5 E/ v0 t. N0 |) Q8 s    陶姚村现有多少姚氏?+ Z- ~0 w* ^$ c
    这两部《暨阳花亭姚氏宗谱》有岳飞的像赞?老先生是怎样考证的?  D/ a8 `5 [1 b3 Q& B$ a
" D) n) R. w5 s

, l, {! H9 [$ R! W+ W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4 20:18
回复 66# pszyyao - H7 W) y: `. h6 `

' L) x; P1 ]8 W' g- t9 |4 U% o. B  d  m7 j7 [
    “花亭正乡四十七都陶姚,分为上下宅”  就是两部《暨阳花亭姚氏宗谱》的谱籍地,上下宅姚氏合修。 陶姚村姚姓现有1000多人,人丁不旺。据陈炳荣老先生说,《暨阳花亭姚氏宗谱》上的太师像赞是岳飞写的。花亭乡正四十七都陶姚村即今天的浙江省诸暨市浬铺镇陶姚村,我的老家。我没有朱刚先生的联系方式。# q: K) Q8 k0 }9 W3 s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4 21:15
回复 67# 诸暨姚秋阳 7 i$ Q+ j$ k/ U5 ^5 h; w3 {6 F
谢谢。
' W$ O4 a. ?( A3 w3 J文章已发送。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6:35
本帖最后由 嵊州朱刚 于 2011-5-16 16:38 编辑 : ~) Y$ n0 x7 m0 p6 ]" m+ |
回复  嵊州朱刚
; u0 r* a8 r. J7 ^2 g, u& k; w8 m  {0 _" o) C( K; V8 g  ^
, E) u3 A( T6 f' T7 a
    “笔者近日赴金庭鎮晋溪查谱,在晋三村姚作尧之弟姚作富处,看到了这套由姚梦金等 ...
) x* N# X% O5 s& o/ W: @pszyyao 发表于 2011-5-3 11:39
2 h' |1 P% q6 X
) t% h7 {% X7 {4 n4 e6 S

8 W& g- r; Y; N. _   不好意思,好久没上来看。 盒盖上也是“民国廿四年重修”字样,网上那张图不太清晰,看上去象个十字了。  t( m$ \: U: B! L$ ]2 ]  R
   [嵊州]晉溪姚氏宗譜:十六卷/姚夢金等編纂.—1935年會宗堂木活字本.—16册.—9修本 8 T+ u# [/ O5 ^5 \3 I  e

4 X2 y, p3 Q  U( A0 ^  k+ ]% t文章网络版: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1/04/14/013604251.shtml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6:38
回复  嵊州朱刚 . v( c# ?1 x. O5 P; K" Y
) Y5 f2 d* _  I! o
, I4 [1 j) |, T: `
    查阅《晋溪姚氏宗谱》,拾缀如下资料以补遗:
& }, c' b0 c" p0 C! t& G6 }5 u5 W  1、 相关世系(附支系简图)2 k( u( ]# b9 c" S( K+ q% z1 f
  ...
* Q! d2 m2 G  T4 Bpszyyao 发表于 2011-5-3 11:12
- u: Q; @* L* h" m/ z
9 ^; W& {: B4 [5 o3 u
6 I7 o& A' j3 C8 G/ d
    这个我没查过,以家谱实际记载资料为准。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6:39
回复  诸暨姚秋阳
8 H" s# q$ a, L9 f* w6 M( ^" Y/ k1 T& ~) ^6 o
5 y- [; Q. y& u
    谢谢。将与你通信。3 o# r9 c7 e( a
    知道嵊州朱刚先生的联系方式吗?8 v# G( P+ g* M: b
pszyyao 发表于 2011-5-14 11:49
2 K- a1 x. \) ]& e

' P8 J. a9 J" K% _- R
4 l. L. b( V: _+ o& U    我的联系方式:zhugang8881888@163.com ) E: n6 N' X+ I, @: ?7 I
                       QQ:76512226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7:05
《暨阳花亭姚氏宗谱》我没见过,前面姚秋阳兄所说的岳飞给太师的像赞在《嵊州晋溪姚氏》未有看到(民国廿四年修晋溪谱无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宗谱为了抬高先祖的历史地位,普遍存在伪托名人作序、像赞之类的现象,晋溪谱里的伪托朱熹撰写的“尊圣寺碑记”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谱内的一些东西需要结合正史加以辨析,不能仅靠像赞署名来确定其中的关联。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7:06
本帖最后由 嵊州朱刚 于 2011-5-16 17:19 编辑
' U/ X( L- W' |6 Z
9 o- ~% h' v. r/ A! ]1 q' T
                                                《晋溪姚氏宗谱》拾缀

来源: 嵊州新闻网  作者: 朱刚   2011年04月14日10:31:04  

# ~9 w: A# n2 j8 h4 ^, u

3 k# E# [# r8 y  一、 缘起姚舜明墓志的发现:
& G* b+ i- i7 x3 B- @# l' T2 J  1984年10月诸暨文管会征集到宋代姚舜明墓志两方,同时还有姚妻张氏墓志一方及“崇宁通宝”、“熙宁元宝”等铜钱若干,现由诸暨博物馆收藏。据发现地群众介绍,姚氏夫妇为合葬砖室墓,毁于文革,发现时墓中仅见墓志盖、枕形志石、黑色大理石墓志各一方和“宋故姚待制姚公之墓”铭文墓砖若干。姚舜明墓志由铁墓志盖和枕形志石组成。其中铁墓志盖正面为楷体阳文,略带隶意,铭文题首“宋故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文安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姚公之墓”;枕形志石为花岗岩质地,面呈梯形,其状如枕。志石六面铁线篆书阴刻主人生平,涉及姚舜明生平籍贯、官职履历、卒葬年月及婚姻、子女情况。诸暨博物馆宋美英女士曾撰文详细介绍上述墓志情况,现将铭文转录如下:“公讳舜明,字廷辉,姓姚氏,会稽剡人。登绍圣丁丑进士第,仕至左中大夫、尚书户部侍郎。引疾丐闲,以徽猷阁待制提举太平观。逾年,上章挂冠,有旨从其请,而增秩焉,甫及授命。当绍兴五年九月十三日疾革而薨,享年六十有五。有旨赠官四等。娶张氏,故太仆寺丞匋之女。子,男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归莫伯镕、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壹未行。以六年七月六日葬于诸暨长宁乡左溪。原家有石枕,宗堂刻记,纳之椁中。若夫盛德至善,立朝大节,详具于志铭。”结合墓志撰述情况可知:1、姚舜明,籍贯会稽剡人(今嵊州),生卒年为1071—1135,享年65岁。娶太仆寺丞张匋之女。志石上姚舜明婚姻、子女情况与姚妻张氏墓志一致。硕人张氏诸暨人,“户部侍郎姚公讳舜明之配也”,生卒年为1078—1145,宋绍圣四年(1097年)嫁舜明,张氏“子四人,宏、宽、寓、宪;女六人,长归莫伯镕,前卒。次黄师信、叶春、毛叔度、张云、何修”,两志记载吻合。与姚氏墓志不同的是,张氏墓志对张氏家世、德行作了详细记载,而姚氏墓志对姚氏世系、德行等并无涉及,而相关史料记载则要详细得多。2、舜明墓志提及四子:宏、宽、寓、宪,其中姚寓史志无载,情况不明。3、舜明为剡人,而卒后葬诸暨,故有子孙在诸暨繁衍,左溪(后有卓姓迁入改称卓溪)附近有上姚、下姚诸村,宋时称姚家庵,为枫桥姚姓聚居地。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的原因和时间,墓志没有确切记载,宋美英女士大致推考原因有二:①与诸暨张氏通婚;②姚舜明晚年时,家乡“剡中旧庐焚毁”,一度曾想告老还乡,墓志所谓“丐闲营葺……为归老计”,但未能如愿。后因卜得“左溪地吉”,考虑到诸暨与嵊县风物相近,选择葬于诸暨左溪。舜明死后,其妻张氏定居左溪。! h6 }9 g: F4 z4 ?. t
  二、 晋溪查谱补遗:) @; E. V" ^3 z5 }( D- Y! N, U$ t! b
  《浙江家谱总目提要》记载有晋溪姚氏宗谱信息,笔者近日赴金庭鎮晋溪查谱,在晋三村姚作尧之弟姚作富处看到了这套由姚梦金等编纂的16册民国廿四年重修会宗堂西三房珍藏木活字版本《晋溪姚氏宗谱》,宗谱对于祖训族规、源流世系、仕宦乡贤、忠义孝友、行状祠墓、诗文著录等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晋溪始迁祖为舜迎公,字廷举,行六十八,宋代自本邑永富乡(今崇仁廿八都)徙居晋溪(今属金庭),与姚舜明同祖(第二世文玘公下)但属不同支派。查阅《晋溪姚氏宗谱》,拾缀如下资料以补遗:
5 ~3 s# Q$ L: f( g# ]7 _1 S  1、 相关世系(附支系简图)
+ ^  {* Q1 @  J& M! ^       姚舜明支系:承太--文玘(徙剡永富乡)--德荣--延祎--仲甫--举夔--舜明--子四人:宏、宽、寓、宪;
; A6 B, Q3 Q6 m. T1 |  迁居晋溪姚舜迎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富--舜迎;
' ?9 O6 O0 U* z" k8 q- i% n2 m5 c  姚镛支系:承太--文玘--德徽--延福--仲兼--举谕--舜用--寰(无后)--伋(實之子,出继叔寰为嗣)---镛--子五人:洙、湘、洲、茫、
, d- [9 t4 h# E( M. m- ?  2、《晋溪姚氏宗谱》表明,姚舜明确有四子,墓志提及的姚寓为第三子,姚寓字令远,行十七,宋知监,娶章氏,有子二:姚份、姚俱。宗谱仕宦篇载:“承直郎监丞讳寓,字令远,行十七,以任子补承直郎,知饶州永平监(饶州永平监为宋代官营造币中心之一)兼本县丞卒,配吉安州章申公族女,子二。”舜明子姚宏墓葬石坂;姚宽(1105--1162)葬左溪,王十朋铭其墓;姚寓葬左溪;姚宪(1116--1197)葬左溪,有神道碑铭。
/ J) E8 y7 B% i' y- ]  3、 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
3 @/ ^6 c9 I8 @( r- n  o  u  《晋溪姚氏宗谱》系支派谱系,虽录有“宋徽猷阁待制赠太师姚公行状”一文,但关于姚舜明迁居诸暨原因及时间,亦无详细记载。晋溪始祖为姚舜迎,自永富迁晋溪,淳熙三年侄姚宪曾作“送从叔浩轩先生居晋溪序”一文。查舜迎公祖父为仲兼,在仲兼公条目之下,有如下记载:“宋宣和三年(1121),方腊作乱,新昌玉清洞主使其将求道、潘老等据地以应腊,仲兼公年六十七,率领乡兵剿除。尚书张邦彦奏其功,封武翼大夫,有诰命。卒葬晋溪后坂董家岙。”而此时51岁的姚舜明正任职婺州(金华府)通判,也参与了对方腊军的平叛,因“平贼之功于时为冠”而后除直秘阁,提点两浙刑狱。之后舜明又参与建炎三年对李成叛宋的战斗,再度升迁;同年,以户部侍郎身份与韩世忠一起参与抗金战斗,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可见姚氏作为封建社会官员,维护朝廷的意愿是一致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腊起义当时却获得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剡人裘日新(《宋史•方腊传》记为仇道人)起事响应,挥师新昌,直取上虞,声震朝廷,宣和三年4月,方腊被俘,5月仇道人被杀,战事终息。后宋廷疑剡城多事与“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有关,因此将剡县改名为嵊县。据嵊州文管会藏“宋黄褒墓志铭”云:“宣和辛丑,盗发青溪,嵊人相煽继变...焚掠四处”,另黄褒孙伦重所撰《显应庙后记》载:“睦寇啸聚云扰,蔓延旁境,魔党响应,惟剡县尤炽”,也可证当时嵊县多有贫困百姓响应拥护方腊起义。由此看来,作为镇压方腊起义的姚氏一族是与贫困百姓处于对立面的,故“剡中旧庐焚毁”也属正常,晚年欲告老还乡的愿望自然无法达成,才无奈选择妻子张氏籍贯地诸暨定居,之后墓葬当地。结合《暨阳花亭姚氏宗谱》记载:“七世孙舜明,北宋末由剡邑迁居诸暨南江左。舜明孙侃、仅,再迁花亭乡正四十七都陶姚,分为上下宅之祖。”故姚舜明迁居诸暨的时间约在北宋末方腊起义的宣和年间。3 @. V+ C! m+ u
  4、 姚镛生卒年小考7 N* \  h% q% S( P4 V
  姚镛,字希声,一字敬庵,号雪蓬,南宋名臣,工诗词,著有《雪蓬稿》一卷。然查嵊县志(修订本)历代知名人物表,未著其生卒年(录1235年前后在世)。考《雪蓬稿》内《继周圹记》,知其在原配周氏于绍定二年(1229)卒后曾与妾生子姚洲(乳名继周,承继周氏之意)。然而,在绍定三年(1230年)继周也不幸得惊疾而死于旅途,姚镛将其骨归葬原配周氏剡县墓下,并自撰《继周圹记》,记中言:“馀年将四十而鳏”,可见那年姚镛年岁四十,依此上推,姚镛生年当为1191年。在《晋溪姚氏宗谱》仕宦篇中对其晚年生活有如下记载:“…出知潭州,卒于妇家。年八十时,夏日沐浴与侍妾翠兰私焉,兰曰:‘主公老矣,妾倘有娠,人必见疑,愿赐后验’,因题其肚围云:‘八十年来遇此春,此春过后更无春,虽然不得扶持力,也作坟前拜扫人’。后妾翠兰果生子名,家人疑,见诗而解,士夫皆传诵其事。据此说,可知姚镛卒年约在1270年后,古时应属耆寿之人。
0 q: W, q7 Q/ ?; S) w( m+ u8 R  5、 谱载姚镛岳父为南轩先生张栻, P7 I* v% J& B
  晋溪谱卷十四仕宦篇有姚镛婚配事略,先娶周氏,生二子:湘、茫,俱先母而卒,绍定二年春周氏卒;同年冬十月妾生一子名继周,以继周氏,绍定三年继周夭亡;之后“继潭州长沙张氏女,葵轩先生岳父也,”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作钦夫,号南轩,又号葵轩,祖籍四川绵竹,徙居长沙,是南宋名相张浚之子,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集大成者,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官至右文殿修撰,著有《南轩集》。据《张宣公年谱》,张栻卒于1180年,而姚镛生年依前考当为1191年,张栻卒时姚镛并未出世,如张栻有女,则年岁至少大姚镛11年,姚镛出知潭州时已经四十岁后,要娶一个大自己十几年的女人几乎不太可能。另据朱熹撰写《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碑文记载:“(张栻)子焯,承奉郎,亦蚤世,二女,长适五峰先生之子胡大时,次未行而卒。孙,某、某,尚幼。后数年,胡氏女与某亦皆天。呜呼!敬夫已矣,吾尚忍铭吾友也哉。”并未记载有女嫁姚镛,即使有,也可能并非亲生嫡传。故谱载张栻为姚镛岳父之说有疑。: X; I5 M6 x; u  y3 F- X" ?
  6、 姚氏籍贯* X1 s8 d& A1 O6 A3 E
  姚舜明墓志称其会稽剡人;长子姚宏在《战国策》序跋中自称剡川姚宏;次子姚宽号西溪,在其《西溪丛语》自叙中称“剡川姚宽”,《宝庆会稽续志》载嵊县人;重刻剡川姚氏本《战国策》均称剡川姚氏;连同姚宪四人均祀嵊县乡贤。姚镛《雪蓬稿》则自称“剡溪姚镛”。古人历来重视籍贯,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寻宗问祖、彰往考来的表现。& L+ P3 S: ^4 |7 {  O& Q
  7、 关于《尊圣寺碑记》
0 Z! p* k* B5 q; O* |  《晋溪姚氏宗谱》内记载有朱熹撰于淳熙丙午(1186)仲秋之〈尊圣寺碑记〉一篇,参《民国嵊县志》(尊圣寺条目)注释:“朱子提举浙东常平茶盐事在淳熙辛丑(1181),事竣进直徽猷阁,代者为余禹成,岁在壬寅(1182),安得丙午复行部莅止而为之记?……”考宋朱子年谱核对,碑记时间无法对应;碑记称尊圣寺为姚宪与李逸人捐资重修,营建始于甲辰,至丙午秋落成,请惠安寺僧如兰入寺主席,并请朱子记事于碑。按本谱姚宪神道碑铭可知宪生卒年为1116—1179,淳熙丙午(1186)早已经不在人世,亦非属晋溪支派,何来出资并请朱熹题碑之事?故此碑记系后人伪作。
http://sznews.zjol.com.cn/sznews/system/2011/04/14/013604251.shtml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6 18:13
如果说龙泉也有舜明公,赠金紫光禄大夫,是岳飞娘舅的话,当地县志资料一定有记载,可以查查,先确认有这个人,再查其生平资料和相关的世系,这样最可靠。
作者: 老兔子    时间: 2011-5-16 19:11
抗金英雄呀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8 20:23
回复 72# 嵊州朱刚
8 Q# z. S# h' p+ w% a, V# \8 c3 b
8 y2 m5 K2 V- J) M$ ]) Y0 w
- U7 u. c- P3 ~0 ~! g    “很多宗谱为了抬高先祖的历史地位,普遍存在伪托名人作序、像赞之类的现象,”+ h0 l! i& Q! `: l  l9 b
朱刚先生极有见地!确实,很多家谱、族牒伪托名人的现象极为严重。我很想去上海查查道光13年版的《暨阳花亭姚氏宗谱》,看看上面是否有岳飞为太师题的像赞。姚太师的像赞是岳飞所写,我是听我市86岁的陈炳荣老先生说的。陈炳荣老先生是西南联大历史系的毕业生,治学严谨,是诸暨乡土历史研究的权威。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5-18 20:36
如果“姚太师的像赞是岳飞所写,”那么,他们二人的去世时间有矛盾。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8 20:58
回复 74# 嵊州朱刚 3 H2 g4 P) F( d6 p. y, x# s
8 E/ h# k' f/ v% J% K
/ U+ m/ R7 n$ k( ^& W
    《暨阳花亭姚氏宗谱》有赠姚太师像赞,姚秋阳兄已发送给我,因我的office版本太低,一时未打开。我关心的是不是岳飞作像赞,为什么要陈老先生来讲。+ G  Z3 ~8 e# [
      我将把文章发送给你。
作者: 诸暨姚秋阳    时间: 2011-5-18 20:59
回复 77# 卧龙姚建中
, u0 G+ ^: D; b% _- L+ {% P; K8 `" [! N. A" a% I
: C# o# k' C6 R2 U4 X( A
    不矛盾。因为姚太师去世时间是绍兴五年,而秦桧独揽朝纲要到绍兴八年以后。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8 21:05
回复 76# 诸暨姚秋阳
5 ^/ q6 h' N; l; [$ ~7 m- L; I: q/ z1 ~6 |! t5 L0 J8 T
有机会去上图查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8 21:16
回复 74# 嵊州朱刚
4 y1 K! C% X8 I* _; Q2 S5 p$ s7 N
0 K0 X0 J+ |% @+ _/ V. U2 t+ j. U# Q5 C9 S
    迄今,姚网上未碰到汤阴人舜明公的龙泉后人,所见的龙泉姚氏是从福建迁徙来的。而维护汤阴人姚舜明坟墓的不见其龙泉后人,一直只是庆元后人。( Z" L' i: X5 z) C- p
    在文章中留了姚舜迎的世系问题给你,因为你能接触到晋溪族谱(是不是 清 会稽 姚振宗夫子  弄错,还是我理解错了)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6:23
1、关于剡人姚舜明,其人与子系在宋史和嵊县志等史志均有详实记载,宗谱、墓志等也可对应,当无异议,详见我撰述“《晋溪姚氏宗谱》拾缀”一文,不再赘述。
4 v" E2 c/ L! r9 Q1 I- a7 ^' f8 F9 ^2、龙泉姚舜明的资料目前来看,主要是龙泉等地姚氏谱记载及后人立碑等。个人认为,龙泉姚舜明其人是否存在,除宗谱记载外,首先要从正史核实确有其人,再结合宗谱资料进行研究,这点尤为重要,宗谱里经常有后人对先世资料人为造假、移花接木之举,还有因为祖先名字与他人相同、后人张冠李戴搞错的现象。对此需要结合正史认真加以辨析核实。9 W: ^' Z' }  d) O( j
3、抽空对龙泉姚氏谱提及的几个人物再作探究,欢迎大家在此探讨。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7:25
关于“姚仲”其人,《宋史》有载:
: [' j' o( w3 a3 Y( I- r) q: s( q6 Z! c6 z
1 r+ `9 a5 G% E7 J
    绍兴元年,金将没立自凤翔,别将乌鲁折合自阶、成出散关,约日会和尚原。. i6 ?0 v  }5 ]4 ?
乌鲁折合先期至,阵北山索战,玠命诸将坚阵待之,更战迭休。山谷路狭多石,马
, U0 c) o4 u3 P2 t8 U" ^  o5 {不能行,金人舍马步战,大败,移砦黄牛,会大风雨雹,遂遁去。没立方攻箭筈关,! f& j+ W8 I; z3 o
玠复遣将击退之,两军终不得合。
' N  A: ^7 o  E& z8 K# ^- u- _    始,金人之入也,玠与璘以散卒数千驻原上,朝问隔绝,人无固志。有谋劫玠* ^/ g  ~* x$ P
兄弟北去者,玠知之,召诸将歃血盟,勉以忠义。将士皆感泣,愿为用。张浚录其- z5 ]/ Q4 v, I" B$ z$ D+ t4 U2 Y
功,承制拜明州观察使。居母丧,起复,兼陕西诸路都统制。% b% L, R9 F" B
    金人自起海角,狃常胜,及与玠战辄北,愤甚,谋必取玠。娄宿死,兀术会诸3 d7 c. x3 k: r4 A  Q2 F
道兵十余万,造浮梁跨渭,自宝鸡结连珠营,垒石为城,夹涧与官军拒。十月,攻
+ P6 R  L# P9 s2 a3 ]% b7 g; D和尚原。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 J9 o( r7 T/ Z% m
敌稍却,则以奇兵旁击,绝其粮道。度其困且走,设伏于神坌以待。金兵至,伏发,
# b. k. T; L! r0 v' n9 q众大乱。纵兵夜击,大败之。兀术中流矢,仅以身免。张浚承制以玠为镇西军节度& d& p6 ]& x4 l% W" ]8 r
使,璘为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兀术既败,遂自河东归燕山;复以撒离喝为陕西经7 C  c* ~; ~) e" V
略使,屯凤翔,与玠相持。
- r. ^0 n2 E5 w& X" ]3 k    二年,命玠兼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金久窥蜀,以璘驻
) ]  u. Q* q; O+ Z0 k兵和尚原扼其冲,不得逞,将出奇取之。时玠在河池,金人用叛将李彦琪驻秦州,
2 V& B7 C9 i* G8 I& b2 A睨仙人关以缀玠;复令游骑出熙河以缀关师古,撒离喝自商于直捣上津。三年正月,
5 v1 V, p2 ]3 m" x+ m9 x3 s取金州。二月,长驱趋洋、汉,兴元守臣刘子羽急命田晟守饶风关,以驿书招玠入
" L6 o- e# O$ T2 s2 q援。- j& X9 ^3 s5 I4 X! A
    玠自河池日夜驰三百里,以黄柑遗敌曰:“大军远来,聊用止渴。”撒离喝大
1 q, R1 R$ E/ r3 M9 b, d- ~, C惊,以杖击地曰:“尔来何速耶!”遂大战饶风岭。金人被重铠,登山仰攻。一人4 C: u% X8 ]6 n  [: O
先登则二人拥后;先者既死,后者代攻。玠军弓弩乱发,大石摧压,如是者六昼夜,* X: W, u' p0 u0 N. L6 B
死者山积而敌不退。募敢死士,人千银,得士五千,将夹攻。会玠小校有得罪奔金
& }/ k( e  H0 H: j  a! S/ n# K6 I者,导以祖溪间路,出关背,乘高以阚饶风。诸军不支,遂溃,玠退保西县。敌入
9 n# Q2 g% {: [( @9 U兴元,刘子羽退保三泉,筑潭毒山以自固,玠走三泉会之。5 {; ?# N( r6 M0 f
    未几,金人北归,玠急遣兵邀于武休关,掩击其后军,堕涧死者以千计,尽弃
+ V6 |( c6 ]- X/ P辎重去。金人始谋,本谓玠在西边,故道险东来,不虞玠驰至。虽入三郡,而失不
) T% v% p- }$ {0 _9 j3 Y6 I! c偿得。进玠检校少保,充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 w$ [5 \! `0 J1 D$ |
    四年二月,敌复大入,攻仙人关。先是,璘在和尚原,饷馈不继;玠又谓其地" I; D1 x8 T2 @
去蜀远,命璘弃之,经营仙人关右杀金平,创筑一垒,移原兵守之。至是,兀术、
0 H* J2 e, m& \0 H0 f! `, z; R. a撒离喝及刘夔率十万骑入侵,自铁山凿崖开道,循岭东下。玠以万人当其冲。璘率
6 E' W8 a3 A7 M& Z$ s轻兵由七方关倍道而至,与金兵转战七昼夜,始得与玠合。; B& M7 Z) o7 W+ U6 {% B
    敌首攻玠营,玠击走之。又以云梯攻垒壁,杨政以撞竿碎其梯,以长矛刺之。
0 o9 Q7 ~" }0 A4 w; c( g0 T璘拔刀画地,谓诸将曰:“死则死此,退者斩!”金分军为二,兀术阵于东,韩常8 e' c5 F1 ^) ^
阵于西。璘率锐卒介其间,左萦右绕,随机而发。战久,璘军少惫,急屯第二隘。
; R& L3 ]% d0 ^# ^+ _. f& Z金生兵踵至,人被重铠,铁钩相连,鱼贯而上。璘以驻队矢迭射,矢下如雨,死者. o2 y# c$ k6 l
层积,敌践而登。撒离喝驻马四视曰:“吾得之矣。”翌日,命攻西北楼,姚仲
- h* I% p# v) N0 ~* v/ g. u+ G楼酣战,楼倾,以帛为绳,挽之复正。金人用火攻楼,以酒缶扑灭之。玠急遣统领
( w5 U, L$ x1 ^. @田晟以长刀大斧左右击,明炬四山,震鼓动地。明日,大出兵。统领王喜、王武率# D& [1 [3 g8 K6 W, c% i
锐士,分紫、白旗入金营,金阵乱。奋击,射韩常,中左目,金人始宵遁。玠遣统+ {( d# U3 V6 ]1 _' q
制官张彦劫横山砦,王俊伏河池扼归路,又败之。以郭震战不力,斩之。是役也,
- G: g# A- o% Z  E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乃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
3 }3 P9 Z8 n2 X% O  H. Y' H& ]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7:29
十年,金人败盟,诏璘节制陕西诸路军马。撒离喝渡河入长安,趋凤翔,陕右
2 d; m* j- K9 G) O诸军隔在敌后,远近震恐。时杨政在巩,郭浩在鄜延,惟璘随世将在河池。世将急
: k8 K: r4 i: N) b2 n# f$ L, ^召诸将议,惟泾原帅田晟与杨政同至,参谋官孙渥谓河池不可守,欲退保仙人原,% l2 _" u2 m% ^* w; m1 L
璘厉声折之曰:“懦语沮军,可斩也!璘请以百口保破敌。”世将壮之,指所居帐( W9 Q& b. w: n- I1 W
曰:“世将誓死于此!”乃遣渥之泾原,命田晟以三千人迎敌。璘又遣姚仲拒于石
) m1 g6 C9 G. `8 K6 }+ U! B壁砦,败之。诏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
* J( R5 r( F6 x    璘以书遗金将约战,金鹘眼郎君以三千骑冲璘军,璘使李师颜以骁骑击走之。
9 ^; k' K8 h8 O2 `3 [鹘眼入扶风,复攻拔之,获三将及女真百十有七人。撒离喝怒甚,自战百通坊,列$ _* V4 E* W" g1 Q, N- Z& o  o1 H
阵二十里。璘遣姚仲力战破之,授镇西军节度使,升侍卫步军都虞候。十一年,与- m) ?3 H- q  B/ v9 B8 `
金统军胡盏战剡家湾,败之,复秦州及陕右诸郡。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7:30
三十二年,璘遣姚仲取巩,王彦屯商、虢、陕、华,惠逢取熙河。或久攻不下,: O( q; s" x2 [
或既得复失,竟无成功。金人据大散关六十余日,相持不能破。仲舍巩攻德顺已逾" y. U' K1 I+ ], U# L9 _! S3 h
四旬,璘以知夔州李师颜代之,遣子挺节制军马。挺与敌战于瓦亭,败之。璘自将
7 Y  ]" X! Z' i: N& o至城下,守陴者闻呼“相公来”,观望咨嗟,矢不忍发。璘按行诸屯,预治黄河战
2 ^5 v4 o0 @' \$ \& y9 p地,斩不用命者,先以数百骑尝敌。敌一鸣鼓,锐士空壁跃出突璘军。璘军得先治7 R( s% C: c8 f7 _& T7 D1 R
地,无不一当十。至暮,璘忽传呼“某将战不力”,人益奋搏,敌大败,遁入壁。6 P$ ?5 A; F" a7 K
黎明,师再出,敌坚壁不动。会天大风雷,金人拔营去,凡八日而克。璘入城,市
. l# b% c! G8 I不改肆,父老拥马迎拜不绝。璘寻还河池。
; _4 n1 g0 {" g5 q& [3 |0 c    四月,原州受围,璘命姚仲以德顺之兵往援,璘自趋凤翔视师。诸将虽力战,
2 w/ E" l, ^* k4 Z+ c敌攻益急,增兵至七万。五月,仲与敌战于原州之北岭,仲败绩。初,仲自德顺至
, G3 b6 u7 p# Y原,由九龙泉上北岭,令诸军持满引行。以卢士敏兵为前阵,所统军六千为四阵,
9 @" }* q6 P, k6 |0 b7 `' e8 f5 g+ Q! i姚仲兵为后拒。随地便利以列,与敌鏖战,开合数十。会辎重队随阵乱行,敌兵冲/ {0 l4 p  ^5 I1 ^% Y  n
之,军遂大溃,失将三十余人。始,璘出师,王之望尝言:“此行士卒锐气,不及
/ V3 r1 L1 Y4 P4 _2 F, w+ m; ?2 M前时,仲年来数奇,不可委以要地。”及仲至原,璘亦贻仲书,谓原围未即解,且
. Y- G( `& P6 o* b还德顺。书未达而仲败,璘亦无功还。寻夺仲兵,欲斩之,或劝而止,械系河池狱。# V* @, Y4 V9 D+ c8 o$ h% N' _
    孝宗受禅,赐璘札,命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璘策金人必再争德顺,亟
( P/ `' `7 y, o4 \5 I/ B7 S7 h$ ~驰赴城下,而完颜悉烈等兵十余万果来攻。万户豁豁复领精兵自凤翔继至。璘筑堡
+ U0 f, t) q$ x% p  T东山以守,敌极力争之,杀伤太半,终不能克。时议者以为兵宿于外,去川口远,$ j6 i, N0 N) r. Z  Q
恐敌袭之,欲弃三路。遂诏璘退师。敌乘其后,璘将士死亡者甚众,三路复为敌有。% x' g7 u" i( M' E# o7 z
拜少傅。隆兴二年冬,金人侵岷州,璘提兵至祁山,金人闻之,退师,遣使来告曰:- a3 u  U' p8 M3 D' b
“两国已讲和矣。”会诏至,俱解去。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7:31
绍兴三十一年,金人渝盟,璘以宣抚使总三路兵御之,挺愿自力军前,璘以为
8 e5 F! @( _2 a9 m7 H+ O中军统制。王师既复秦州,金将合喜孛堇介叛将张中彦以兵来争,挺破其治平砦。) e8 d* y- d8 ~' U4 G
已而南市城贼亦掎角为援,转战竟日。挺令前军统制梅彦麾众直据城门,众弗喻,& d) Q4 `8 W. r& u. ]! y
彦亦惧力不敌。挺督之,彦出兵殊死战,挺率背嵬骑尽易黄旗绕出敌后,凭高突之。
. x8 a/ ^# e9 y) _: k敌哗曰:“黄旗儿至矣!”遂惊败。挺不自为功,状彦第一,士颇多之。璘亦引嫌,
+ P! C& l+ V+ ^. c* U" V并匿其功。擢荣州刺史,寻拜熙河经略、安抚使。
+ @8 x2 M- \4 ]$ i( h( [( P5 `    明年,挺被檄与都统制姚仲率东西路兵攻德顺。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8:22
姚恩健作《八闽姚氏源流》之“浦城南溪姚氏祖姚舜明传”,其记载的资料明显是剡人姚舜明生平,而将其作为浦城南溪姚氏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9 08:38
回复 83# 嵊州朱刚 % L( ~& \/ |3 A$ P; T/ E9 \8 }
   已发送文章给你。
6 ?; T! ]6 i6 J' ?$ L/ F0 Z& l% ?* c   开新话题,用个醒目的标题,以引更多人关注和讨论。将这几个帖移到新帖中。
8 {$ z6 _* A" O% ]! }' J7 y  我承认,我说汤阴人姚舜明是岳飞的娘舅,全凭浦城南溪姚氏族谱中姚舜明祖孙3公之传;在宋史和几本人物辞典中找不到他的痕迹。我赞同你的用正史(国郡邑志等)印证的观点。7 R) v2 X, c  u7 [
   83楼的姚仲是吴家将,应不是南溪谱中姚仲传的姚仲,吴家将姚仲在宋史有他的记载。宋时有两位姚仲,史书有记载,另一位是不是南溪谱中的姚仲,因无法读有关史书,现无法判断。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09:04
查龙泉、庆元二县志,并无字峻德的舜明公,一个宗谱记载有如此显赫地位的人不可能在县志等正史中毫无记载!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0:13
家谱名:庆元姚氏宗谱: 九卷,首一卷
作 者:(清)姚之显等主修
堂 号:
先 祖:始迁祖:[宋]姚泰; 本支祖:姚德七
居 地:浙江姚氏家谱 > 庆元姚氏家谱
版 本:清光绪4年(1878), 木活字本
摘 要:先祖世居晋阳,初迁於临安,再迁於龙泉。始迁祖泰,南宋时自福建松溪县迁浙江庆元上苍。自泰八传而德七公,是谱系德七公支派修。卷首谱序、家乘源流考、凡例、寿序,卷一历世列传、墓志铭。内过录宋人文多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9 10:17
回复 89# 嵊州朱刚
( ~* w/ ^* Z2 z& y/ ]* I# G    谢谢你查了两县志。& i9 q5 P1 m# s
    查了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相关的庆元姚氏族谱3部的摘要未提及岳飞,而且关于始祖和始迁祖的描述,令人产生疑窦重重。这些族谱收藏于民间,即庆元县松源镇后田街143号姚德泽和松源镇新建路72号姚培芳收藏。如能读读这3部,也许可解决一些问题。庆元姚氏不只汤阴人姚舜明系,还有其他支系。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1:12
1、按《宋史》岳飞传及汤阴县志记载,岳飞家贫世代历农,怎么可能有这么一位如此显达的娘舅呢?显然不符史实。
6 Q, z3 ^5 ^( ~/ B  a6 Q: I2、这位字峻德的舜明公,世居河南相州汤阴县,为宋朝议大夫、户部侍郎,为何宋史无只言片语记载?汤阴县志也无此人记载。
  V2 B# s# D$ D* B3、庆元姚氏谱所记载的先祖姚舜明之世系可能是假接,将剡人姚舜明载入宗谱以抬高家族地位的可能性很大。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9 11:42
回复 92# 嵊州朱刚
" J6 C3 J* B/ L. ^) p* X
. Y  k4 c' K& x+ b
0 d  K, r4 C6 ?  M7 m! y6 t  x    1   按《宋史》岳飞传及汤阴县志记载,岳飞家贫世代历农,怎么可能有这么一位如此显达的娘舅呢?显然不符史实。
, R# |: l  ]" c( h
# A' n0 v; g4 a4 Z3 z7 }! M    “岳飞家贫世代历农”  这是白话文岳飞传的说法。我的文章原引用白话文岳飞传,后改用宋史原文。从原文看,岳飞家起码是富裕中农即上中农。# o) S9 p+ X% z3 j, p$ h

- [( l8 y; K2 E; E2 u& `   2、这位字峻德的舜明公,世居河南相州汤阴县,为宋朝议大夫、户部侍郎,为何宋史无只言片语记载?汤阴县志也无此人记载。
/ X2 @. ^0 Z4 i3 q# w/ D# S2 z3 [9 w
   汤阴县志是哪朝哪代的县志?北宋末到现在近千年了。近日查增城县志,有嘉靖志、康熙志、同治志和民国志4种版本,嘉靖志中的人物传便与后3者有很大不同。
9 |( o+ G& c/ K0 [; F# w; t     0 s: h5 \; l& g, X5 w0 w
   3、庆元姚氏谱所记载的先祖姚舜明之世系可能是假接,将剡人姚舜明载入宗谱以抬高家族地位的可能性很大。
7 E+ J. x. M5 M4 b# B7 F' s9 v. H
2 D; D& }) b8 ~' n6 s% R    目前下此结论为时过早。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2:04
本帖最后由 嵊州朱刚 于 2011-5-19 12:20 编辑
; b: S: i# ]. X, {  w+ n8 R8 @4 w
/ c5 `1 x. u( l* o1、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8 `% E" m; q" D$ d0 ^7 F# I4 P* |  p! I7 k2、字峻德的舜明公,首先查的当然是宋史,其次再按宗谱记述查当地县志,既然宋史没有,那么当然要查县志,县志也没有,而且宗谱的记载无一可与正史对应,反倒都是剡人姚舜明的功绩,明显张冠李戴。
4 }' o. r1 n- z& G- A5 S' `3、庆元姚氏谱所记载的先祖姚舜明,与剡人姚氏字号不同,或有其人,但绝无会有宗谱传记所言的职位和显赫功绩,如果拿不出宋史等史志的确切记载,那么庆元谱所载舜明公功绩纯属假接,两位同时代同朝同名同职位同业绩的舜明,可能么?如果有,请拿出证据!
$ E! S$ f' K7 X, Q1 C; a7 M4、这里不是贬低庆元姚氏,在宗谱世系上假接的现象在宗谱里比比皆是,并不奇怪,无非是光宗耀族之愿,这也是宗谱存在的最大的弊端和不足,很多行传资料可以拔高先祖,不吝溢美之词,更伪添名人谱序及像赞以增光,有时候画蛇添足反倒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而后人更不愿意正视这样的错误,宁可信其有,而重修家谱时依旧沿用记载。. M  j+ R( ^% }4 b( a
5、如果纯粹以宗谱资料来做所谓的考证,徒劳无功不说,也经不起检验。' ^5 t9 W2 u  m: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9 12:17
回复 94# 嵊州朱刚
9 T  b6 |6 l) N/ _
" ~9 y( Z  ~4 A: O# k, q所以说起码是上中农。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2:23
家贫如何说是中农呢?有这样一个显赫的“娘舅”,不至于沦落到“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这样的地步吧?别人巴结都来不及。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2:39
在宋人徐梦莘编撰的《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四,绍兴元年正月十一日记事中有这样的记载:
( k: [6 f- ?1 N8 n
% a# P: }; S  p4 i# D) I9 g
& {! o" s" n# H3 K' O* `    十一日巳酉岳飞起发江阴军权听张俊节制以讨李。成
+ ~6 \! ^; c3 B5 r( j) Z
" B0 e3 ^& J% S2 ?' H  李成乘金人残乱之馀据江淮十馀州连兵数十万有席卷东南之意数使其徒多为文书符识以为幻惑声撼中外朝廷患之议遗将未决而张俊请行乃命俊为江淮路招讨使应江淮路驻军马并听节制岳飞以通泰州镇抚使方退屯於江阴军戊申被命已本进发癸丑到宜兴取老小到徽州有百姓诉其舅姚某搔扰飞白其母责之曰:舅所为如此有累於飞飞能容恐军情与军法不能容母亦苦劝而止他日飞与兵官押马舅亦同徒刑舅出飞马前而驰约数十步引弓满回身射飞中共鞍鞒飞邓马逐舅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自取佩刀破其心然後碎割之归白其母母曰:我锺爱此弟何遽如此飞曰:若一箭或上或下则飞死矣。为舅所杀母虽欲一日安不可得也。所以中鞍鞒者乃天相飞也。今日不杀舅他日必为舅所害故不如杀之母意说解飞留老小於徽州率军马趋洪州会俊时邵青在芜湖曾以文字告吕颐浩。且叙乡曲乞受招安颐浩从之授青枢密院水军统制芜湖县驻兼招捉沿江盗贼亦受俊节制而行。
; V+ y" a7 W: G/ u5 u* Z9 ?  P
+ q) V) ^' p* R/ [* f/ p8 ]
: B: K% }; g1 g7 ^6 M' t; b

& b% o, {/ `' a, l+ ^

作者: 嵊州朱刚    时间: 2011-5-19 12:44
本来不应该在这里再提岳飞之舅姚氏的劣迹,显然会招致姚氏后人的非难,该说的都说了,相信看客能作出自己的判断来,多说无益.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1-5-19 13:04
回复 97# 嵊州朱刚
0 \" S1 X: D( v6 Q: v3 G1 [! D7 K) r  ?
    ) w6 ^) k6 W' [( H5 Q0 x" h
        多找这样的资料,也好。最好当然是志书的。
5 h: V7 D( r: }        从91楼起,已说了我的看法和态度。我在听你说。
& _: N: [% b) T+ t( y6 ~8 ?* C
9 S' H6 Z/ f! A: ]1 J       “逐舅,擒下马,令王贵、张宪捉其手,取佩刀破其心,然後碎割”这位岳飞也够狠的。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1-5-19 19:38
家贫如何说是中农呢?有这样一个显赫的“娘舅”,不至于沦落到“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这样 ...  z6 A8 J/ g/ V, b* ^6 E
嵊州朱刚 发表于 2011-5-19 12:23
4 U* A, _* ?- p- D
% c) }4 L! E/ W6 Z# D- ~, Z, x# \9 h
“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这话原本是赞美岳家的,先生何以口出“沦落”二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