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祖隆事略 [打印本页]

作者: 六合居士    时间: 2015-12-24 16:00
标题: 姚祖隆事略
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清宣统(1909年)农历2月19日出生于泸溪县浦市镇一个商人家庭。姚父绍烈,母张氏,其家在浦市经营布匹店,商号“姚泰兴”,是浦市十二大商家之一。- U6 A0 b% j- Z
& w- i" ~, p+ U. U" g9 g
2 }# T! q7 U& s. Z2 a7 B, ]$ f
  姚祖隆有一妻一妾,原配康兰君,生二男二女,长子姚本渊,次子姚台生,长女姚淑芬,次女姚桃儿,兄妹四人均在台湾。二夫人熊丹诚,苏州人,生有二子,长子姚本洛,次子姚本昭,母子三人均为美籍华人。

, h6 }; n) a, C! F3 h- |& q4 d" F( w: q4 S7 ^9 R7 z
  祖隆7岁入学,15岁毕业于浦市高等小学堂。他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书法出众。16岁时,祖隆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更加勤奋学习,寒暑假很少回家。

/ X# d# R$ S- A; }, o  U; I, c2 J* W5 Y" d$ \+ J% i0 m: \
  1928年,祖隆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学习期间,他得知年方19岁的兄长病故,便去学校请假回家,未获批准,祖隆愤而将枪搁下,赶回浦市奔丧。后,学校派人将其追回,了解情况后,对姚未予处分。1929年,姚毕业后分配至炮兵四团二营当连长,旋即回浦市家中完婚。

4 q9 m" X, ?% i  H! s( D
  r3 n& l& ?) t+ I* O  1931年至1935年,祖隆先后担任过国民党炮兵部队排长、连长、副营长和营长等职。
% p; d0 O0 y. h/ \6 Z& r' L

- e; Z/ ^, f) X  1934年,祖隆带兵远在河南,闻讯父亲辞世,日夜兼程赶回,深受乡邻称赞。

9 Y- J- y5 Q0 Q  ~) i5 y# g1 f, [
) J3 {! l9 C3 v; F4 N$ u& u) t  1935年,祖隆在山西古北口对日作站,任副营长。他带领一个炮兵连在前线参战,虽战事失利(其他各兵种均已撤退,唯祖隆未接到撤退命令),却依然固守阵地。这一幕,正巧被乘车而过视察前线的将军陈诚所见,祖隆因而受到上级嘉奖。战斗结束后,祖隆即被调去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到炮兵十一团任中校副团长。

! g0 C, A. _/ h: M) t+ g6 ~$ z! ]5 _, c
  1938年,祖隆先后调任炮兵十五团团长、十四军炮兵团少将团长等职位。任十四军炮兵团长一职时,该团官兵只信任原团长谭子才,故而对姚祖隆不服。祖隆到任后,下级军官纷纷要求请假,部队有瓦解之势。祖隆当即召开会议,诚恳的对部下说:“我姚某初次到任,没带人来,请各位帮忙捧场!三个月后,各位要请假,我概不阻拦”。祖隆将团内经济公开,补发了士兵欠饷,稳定了军心。三个月后 ,再没有一个人请假。1945年,姚祖隆任驻四川江津十四军军直部队指挥官兼江津地区指挥官。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任马公岛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47年,祖隆调台湾基隆要塞司令部任中将司令。
9 L6 F3 }/ v, w- j
. c- f- W, }8 ~  U
  祖隆一心为公,光交朋友,花销较大,很少接济家中,其母便在家作鞭炮、贴纸皮,以补生活之需。他虽然很少接济家中,但对待手下却格外关心。一天,曾在祖隆炮连当过兵的战士,从洛阳奔赴西安,路过团部住地,特来看望老连长。祖隆了解到这名士兵经济困难,便送他五十块大洋做路费。士兵说:“报告团长,我不要那么多钱。”祖隆说:“你初去西安,人生地疏,怎么好去借钱?拿去用吧。”士兵感激涕零。祖隆当上炮兵团长以后,亲朋故旧都去他那里找事做,他总是广为接纳,优先录用。
% y5 {2 f8 u1 s% g
/ @' L4 E% C. |; ]& }* i3 q* m
  1948年农历8月,祖隆母亲病故,他从台湾基隆港兼程赶回,为母亲治丧。船尚未到岸,他便先脱下军装,穿上麻布孝衣。船靠浦市码头,妻子康兰君在岸上候接。祖隆上岸,首先给妻子磕三个响头,感谢妻子在家孝奉老母。
( k4 f  V/ B! e' l! M6 P3 \" N! N: v
1 }1 q* J* M7 z! ~9 n$ o5 Y8 Q
  后据传祖隆在国民党国防部任高级参谋,1984年初,姚祖隆病故于台湾,终年75岁。(康耀同口述,政协文史委整理)
& o) u! @- d( y# M9 s$ k% ?7 c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5-12-24 17:10
也是个抗日将军啊。去台湾比较早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2-24 20:53
        姚祖隆,湖南泸溪县浦市镇人,三公后裔,祖字辈。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生。& v7 }' D+ I$ A- ]4 g- O8 O( Z
      祖隆1935年任副营长。,在山西古北口对日作站。战斗结束后,祖隆即被调去中央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到炮兵十一团任中校副团长。
- ], U0 d2 _" `  u7 }       抗战胜利后,任重庆市卫戍司令部参谋长。1946年,任马公岛要塞司令部参谋长。1947年,祖隆调台湾基隆要塞司令部任中将司令。
7 N, k* O3 j. D; X! n4 W2 s. i      后据传祖隆在国民党国防部任高级参谋。1984年初,姚祖隆病故于台湾,终年75岁。' e) s! k, n$ S
                               ——(康耀同口述,政协文史委整理)'
- M* s2 X! ^- K- B" x9 H) }2 k: j, M( B

作者: 六合居士    时间: 2015-12-26 20:54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24 20:53
: J7 G/ Q* S6 O* f; T姚祖隆,湖南泸溪县浦市镇人,三公后裔,祖字辈。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生。
5 r9 S) }9 n+ a  f# u      祖隆1935年任副 ...
$ p. o7 p0 C+ d- H
 有关“炮击乡长案”说法之一:作为国民党“陪都”重庆近郊的江津县,当时驻扎有许多国民党的部队。1944年春,国军第十四军直属队野炮团驻扎江津县,团长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是当时江津地区最高军事长官。野炮团下属炮二营驻高牙乡柳林坝(后改为琅山乡五里村)的“仰天窝”,营长是周继斌。这些分驻在乡间的国民党军队在农村称王称霸,四处扰民。他们自称是前线“抗日救国”的换防军队,连、排长等头目带着士兵四处拉柴拿菜不给钱,拉炮的马匹在庄稼地里狂奔乱跑践踏禾苗,在农户中强借什物,还调戏妇女,几乎肆无忌惮,群众是敢怒不敢言。当地农民李健中结婚,因为没有请驻在附近的成连长参加,傍晚成连长就来到李家,要借用新媳妇娘家陪嫁的麻布帐幔,遭到李家和众亲友的拒绝。第二天,成连长就带一队人马来到李家,以李家人盗窃部队武器为名将李氏父子捉到连部“仰天窝”,吊梁毒打一夜……# p6 {( s, m6 d, q2 K
2 Q' r* G' D& M, w) S2 S, ~) }6 o2 x
  谢宗国是当时高牙乡的乡长,又是国民党江津县党部第十五区分部书记。他当时虽为国民党政府做了一些征丁派款的事,但还算是一个敢于讲话的人。1945年3月,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军军长陈铁来江津检阅直属队和野炮团。在江津县长肖烈的帮助下,谢宗国借机向陈铁告状,陈铁在军官大会上对野炮团二营大加斥责。
* Q  h- `" N* e) V$ f9 }, l- }+ l. [- I7 {4 C7 @  V# d
  由于这个野炮团刚整合了原九十三军的炮兵部队,一些官兵根本不愿听长官的训令,还寻机进行报复。3月14日正是高牙乡赶场的日子,一大早驻在柳林坝的10多名官兵耀武扬威地来到场上,见市上农民的鸡、蛋、菜等就强行收买,少给钱或不给钱,有意闹事,引起了赶场群众的义愤。农民钟银舟上前交涉,不想这些兵痞竟然出手打人。群众们被激怒了,在陈积河、蒲建坪、李占晴、郑海丰四人的组织下将这些兵痞赶出了高牙场。
( A: ?8 ?% \4 Z3 H" F3 w) h3 h: k
& K6 M4 {* ]  I( x* e+ H  这可惹了大祸,当天傍晚,一百名全副武装的炮二营官兵骑着高头大马气势汹汹地来到高牙场。全场群众见状惊恐万状,大多关门潜逃。兵痞们将陈积河、蒲建坪、李占晴、郑海丰四人捉拿后,五花大绑地送到乡公所,拳打脚踢后关在一黑屋中。第二天,先前被赶出高牙场的这十几个官兵又来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毒打,最后将他们押到一个叫大碑的地方进行关押。此时这四人已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有的已经昏死过去。
, f; n$ z* J1 D+ E
/ |6 r( p  _6 r. [( B7 E  这天晚上,几个官兵密谋将这四人和谢宗国全家“解决”的具体方法。他们叫来几个乡丁,命令立即将这四人解押到谢宗国住的谢家湾进行关押,同时要谢宗国明天早上负责再次审讯。: f( C2 m( A. W5 p6 Q3 d& e6 [( e. [

2 V8 X) z( _' E/ e) }/ c  x  次日早上九点,野炮团全团开始实弹演习,此时炮声隆隆,响声震天,炮弹落在荒野的山头上,硝烟弥漫。江津城、仙峰场、高牙场等地的群众惶恐不安。当炮二营在演习时,一枚炮弹不偏不斜正打中谢家湾谢宗国的住宅。房屋全被炸毁,谢妻吴重辉,舅弟吴全舫、弟媳程清明、五岁的女儿谢泽云全被炸死,小儿子谢泽渝的右手被炸断,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炮击谢乡长”流血事件。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因头晚乡丁没将这四人送到谢家湾谢宅而是送到了乡公所,次日一早,谢宗国就来到乡公所审讯陈积河等人,所以这四人和谢宗国才幸免于难。炮二营此时却放出话来,称这是演习失误,炮弹打偏所致。/ M* z0 y: v$ W4 e7 U" H$ C) F7 `
" R( D' R, g0 V2 ^% G& q$ `1 z
  此事件发生后在江津全县引起轰动,成为城乡群众热议的焦点,当时有群众写了一副挽联对谢家遇难者进行吊唁:, Y+ C3 p6 G8 s3 C& u! A
4 H4 w8 ^! e* R, w
  一炮炸多人,贾坝沱边多冤鬼;
1 c* [2 Z9 y7 m
+ X- o6 ^# L9 i2 `2 U: T  四人殉无辜,谢家湾里泣孤魂。
! F& {) ~5 @- J' r  {# G5 B. o5 v/ W% W: _
  谢宗国似乎看透了国民党的反动和腐败,两次强烈要求辞去这个“受气官”。他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进行上告,特别是在本城士绅、北固门胜利西餐厅老板廖海涛的指点下,将这件事告到了省政府,告到了十四军军部等,但毫无结果。谢宗国无奈之下又上告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政处,仍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2 h' s$ D6 ?7 ]5 d' Y
/ p! y1 o9 ]3 R5 T1 L" C6 @  周恩来领导的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知道了此事,周副主席指示立即采取措施,披露此事,揭露事实真相。第二天,《新华日报》对此事件进行了全面公开报道,很快《大公报》和《国民公报》也相继进行了报道,重庆市民一片哗然,纷纷谴责国军制造的扰民流血事件,但国民党军方对此事仍不作任何表态。不久,在国民政府军委会主持召开一个联席会,周恩来应邀出席。会间讨论了军政、军民关系,周恩来非常巧妙地谈到驻江津的十四军直属队野炮团二营制造的“炮击乡长”流血事件,蒋委员长装作不知此事,故意问:“真有此等事端?”周恩来从公文包中拿出一份《新华日报》递给蒋介石后说“《大公报》和《国民公报》等也披露了此事原委。”蒋介石接过报纸,看后说:“岂有此理。”他将报纸递与副官,扳着脸说:“送执法总监,严惩不怠。” ( v5 C, M! h, d% v- a0 x2 z
0 \: K* U- l- V; I% C1 Z# y
  直到半个月后,此事才有了一个轻描淡写的结果。驻扎在江津县高牙乡柳林坝“仰天窝”的野炮团二营营长周继斌被判刑7年,成姓连长被判刑14年,野炮团团长姚祖隆调离江津防区。军方通过江滓县参议会发给谢宗国家五十万元(旧币)安葬费。此事不了了之。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5-12-28 23:56
我以为平远的祖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22-8-1 09:56

3 r% W# S( ?- h& d; W. W1 N姚祖隆,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生。
, [1 F- p! V; e( ]2 Z* S' v
9 X* ?8 P/ N5 v- m; t
2 a  H+ {- k- m  y% o
读过1#帖,留了言(见3#),写《黄埔军校历届姚姓学生》却漏了姚祖隆。现补上。* H( i0 M, z" [( I; v4 P% B$ n( ^4 Y
/ O4 l7 c8 u8 x8 ~& \4 N: C: h
) H9 I9 U  c% E
————
  [) x9 @3 m5 M6 ~: l       姚祖隆,字圣斋,号铁心,清宣统(1909年)农历2月19日出生于泸溪县浦市镇一个商人家庭。姚父绍烈,母张氏,其家在浦市经营布匹店,商号“姚泰兴”,是浦市十二大商家之一。& N6 I4 I9 Q! u/ F) W! D$ a! [( E  B1 s' a
; }7 s: s6 ^" I( _8 u9 |
  姚祖隆有一妻一妾,原配康兰君,生二男二女,长子姚本渊,次子姚台生,长女姚淑芬,次女姚桃儿,兄妹四人均在台湾。二夫人熊丹诚,苏州人,生有二子,长子姚本洛,次子姚本昭,母子三人均为美籍华人。/ Y. e, ?/ c8 i8 m" D6 Y3 n/ }3 }4 ]* F! ]
0 o% O7 v* j. |7 a' d4 K
7 C" f/ U, N/ @5 R% U2 n  祖隆7岁入学,15岁毕业于浦市高等小学堂。他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书法出众。16岁时,祖隆考入长沙兑泽中学,更加勤奋学习,寒暑假很少回家。
9 }/ K9 v$ s. X6 p# _) k: H6 |: }; c3 X( I

5 G2 Z  E  z5 C7 g$ L: L  1928年,祖隆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炮兵科学习。

7 S7 E( J4 q8 t2 H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