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千秋家国 百世流芳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立平
时间:
2015-7-30 15:10
标题:
千秋家国 百世流芳
本帖最后由 姚立平 于 2015-7-30 15:14 编辑
本文摘自2015年3月23日《湖南日报》。
1、村村有祠堂,姓姓有祠堂
汝城位于湖南东南角,东连江西、南接广东,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山区县,有36万多人、260多个姓氏。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这里发现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有710多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国内难有一个地方出其右。全县可说是村村有祠堂、姓姓有祠堂,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
“汝城古祠堂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山叶氏家庙、卢氏家庙、津江朱氏祠堂、广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绣衣坊、中丞公祠、先锋周氏宗祠、周氏家庙等古建筑。”3月12日,汝城县文广新局局长陈建平介绍,“这些古建筑工艺精湛、气派恢弘、保存完整,代表着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陈建平说,汝城古祠堂不仅数量多、分布广,且建筑工艺极具特色,沿用了我国独特的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建筑型制,木结构的梁架巧妙组合形成巨大屋顶,使坡顶、正脊梁翘起的飞檐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形成壮观的气势和特有的灵动轻快的韵味。特别是古祠堂群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精美细腻,展现了湖南明清时期民间雕刻艺术的特色与水平。
2、一座古祠堂,一部家族史
在中国古代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祠堂就以民间自治或宗族自治形式,填补了统治者地方管理的部分空间,充当了以治卫道德阵地。
受儒家文化影响,各祠堂以“仁、义、礼、智、信”等教化族人和后代;到宋朝时,理学鼻祖周敦颐莅汝治县四载,大理发展教育,弘扬理学,汝城人以“圣贤过化之地”自勉,许多祠堂因此把“忠、孝、廉、节”书于大门两侧或大堂上。尊儒崇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汝城人。
自宋以来,受祠堂文化熏陶,汝城先后出了39位进士、10多位立朝有声的重臣。就是当代,也成就了数位新中国开国功臣,在他们身上,同样可以看到仁心爱国、道义担当的精神。
开国上将朱良才、李涛等一大批汝城人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记得住“乡愁”,游客慕名来
穿汉服、行周礼、同牢合卺、解缨结发……2014年12月15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县益道村范氏家庙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里,正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汉式婚礼。
被问及为什么举办汉式婚礼,新郎说:“办一个纯中式的婚礼,并且在自己家族的祠堂里举行,就是为了追本溯源、告慰祖先。”
目前,汝城县已有200座古祠堂得到修缮。另外,对100多座古祠堂周边进行了整治及仿古改造,一改往日“脏乱差”形象,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2014年国庆长假期间,汝城“古祠堂游”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7-30 15:30
湖南汝城
——中国古祠堂之乡
(见《湖南日报》2015年3月23日)
$ u0 X; N; E5 _
这里发现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有710多座,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之高,国内难有一个地方出其右。
汝城古祠堂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山叶氏家庙、卢氏家庙、津江朱氏祠堂、广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绣衣坊、中丞公祠、先锋周氏宗祠、周氏家庙等古建筑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汝城县益道村范氏家庙
宋朝时理学鼻祖周敦颐莅汝治县四载,大理发展教育,弘扬理学,汝城人以“圣贤过化之地”自勉。
自宋以来,受祠堂文化熏陶,汝城先后出了39位进士、10多位立朝有声的重臣。
开国上将朱良才、李涛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7-30 15:39
汝城县益道村范氏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能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属少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则罕见。
广东广州俗称“陈家祠”(陈氏书院)便是国保单位,集岭南建筑精华之大成。汝城县益道村范氏家庙应是另有一番风格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5-7-31 12:53
我要为“汝城”点赞!!
“千秋家国,百世流芳”,这个标题好!!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