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姚智远 徐婵菲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10-8-9 16:39
标题:
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姚智远 徐婵菲
姚姓的起源、衍变及播迁--姚智远 徐婵菲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百家姓中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 V B(g+}7@9`~X
$ c* ~3 K+ P# [2 N9 P3 g
5 Q: L& a5 H+ E1 F: J. g
帝舜与姚姓的起源
ds#~w8L!`'X P
( R: M# k7 r# y0 s3 ?
/Hi3M]!}8}a
: o M* P3 e; n: ?1 [/ R. b
姚姓的始祖为上古五帝中的舜帝。《史记》、《说文》等典籍记载,舜,也称虞舜,名重华,黄帝的八世孙。因生于姚墟(又称诸冯,今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以地取氏为姚。
Rb%SS@"FW*\
/ C8 W/ J! t$ x. Z8 P. h1 h0 Y) y
据《史记》记载,舜年五十岁开始代替帝尧摄行天子的职权,五十八岁时帝尧驾崩。舜为帝尧守丧三年,六十一岁时正式登帝位。
njV2K"y
3 N# a! f' S5 o" ?9 f0 g
舜帝摄政与在位期间,改革政治,励精图治,治理洪涝灾害,设立中央政府,制定刑律等,把一个原始、松散的部落联盟,构建成了一个具有基本的国家性质的雏形,拉开了华夏国家文明时代的序幕。
' \% u9 G- y6 L3 Z( e" p V+ v
帝舜的人格和道德精神也为历代民众所敬仰,被列于“二十四孝”之首,尊奉为帝王的楷模。
1^@0VcWP+K
$ |3 [! O9 q5 {# ]* `0 P- z4 W# w) ~
帝舜即位的第三十九年,南下巡狩,病逝于苍梧山下,被安葬于九嶷山旁。人民感念帝舜的圣德,就尊舜陵为零陵,意思是地位最崇高的陵墓。今湖南零陵市即因舜陵而得名。
yWo8e5Z"gZb e?
+ I! o1 J7 E1 s, p! H5 }/ g
帝舜的死讯传到家乡,妻子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匆忙南下九嶷山哭吊。途中二妃悲极,终日哀泣,泪水洒过的地方,便生出丛丛满身泪痕的斑竹。在过湘江时,二妃不堪哀痛,双双投江,香消玉殒,留下了一段为历代骚客反复咏唱、凄美哀婉的爱情神话。毛泽东也有诗曰:“九嶷山下白云飞,帝自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二妃死后,被葬于洞庭君山之上,为感念二妃贤德,旁建祠堂,四时享祭。传说,二妃终成洞庭、湘江二水之神,继续佑民造福。
, q/ x; p# n2 q/ I% A
舜帝除了是人间帝王,在古神话中也是最为显赫、最为尊贵的神,神格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神——乃众神之父。在古神话中,他称作帝俊,是日、月神之父。《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大量关于帝俊的传说。如:
) v+ }. Q% {0 _" s" H V) r
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枢也……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 v, m& {8 p5 q/ ]+ {& A' j
——《山海经·大荒西经》
Y.D f|3m*Z1GG
. C1 b8 M! f; ?4 k; ~: ^$ O) W4 W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 。
Ze?1v_-Q%RO-P
I! E8 k$ {" {$ `3 T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 R+ l8 ]% \+ K" p8 Y! H: E/ \- ?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 。
d$VY?0a k{&i6y6ic:]
B% T" p& i6 @0 G" T+ N; Q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7v*^P[z]{
. r2 x; U/ {8 h9 Y* _( e/ ~: ~
——以上《山海经·大荒东经》
z?z8A_^
* B$ ~8 q0 d: i/ H0 ]$ g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
A5UPmic
2 ]8 [% P: ^- y! s, V& r& ]
有人食兽,曰季。帝俊生季,故曰季之国。
6 P2 w5 Y3 A$ m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g YL)_6@_
7 `+ V2 o. B& f" m
——以上《山海经·大荒南经》
BL-Y?"W%G5H
# ^. g+ t# p, e
4 [9 v& a4 j- ?! w
姚姓的衍变
:Mc,{G1mu-H6q#s
0 o. q+ a4 u* E2 n
5 x8 ~* {( s- h
武王灭商时,舜裔已传至第三十四世妫满。武王为笼络天下,特封妫满为诸侯,并把大女儿太姬嫁给他,封国于帝舜的故地—陈,称为胡公。妫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始祖。
5 p; g) G+ s& i. L
妫满传十世至公子完公(四十四世),因国中内讧,完公为避祸奔于齐国,遂改姓田,名完,成为田氏的始祖。田氏代齐称王,直至秦并六国。秦末,项羽立田安为北齐王,汉初为韩信所灭。族人田横遂拥兵东海岛屿,自立为齐王,拒不降汉。汉高帝八年,为了防范和控制故旧诸侯贵族,宣诏齐楚等大家族徙迁关中长陵。原齐国王室中的部分人,由于惧怕田横事件牵连,便归并入另一支由姚姓衍生而来的王姓,易姓王。至景帝时,王姓女王成为汉景帝妃,后因生武帝刘彻而成为皇后,家族从而再次显贵。武帝刘彻即位,恩加王氏,特许舅氏男丁复旧姓田氏。第六十五世始恢复姓田。传至六十七世田渊,因父田延年坐罪,逃匿至今浙江湖州(吴兴),再复为旧姓妫。至六十九世冀州刺史妫平,再复姚姓,为江南姚姓的起家之祖。新莽代汉,搜求舜裔姚氏,征姚平之子、七十世姚丰为睦侯,封国于代。王莽败亡,姚丰复回吴兴。此后,姚姓基本稳固下来。
[z;~o:u*n
3 R" E% a. Z5 b% X$ G7 i
姚氏的播迁
1 ^% |, M) q5 K- d* V
先秦时期,姚姓姓氏的衍变比较剧烈,如陈、王、胡、孙、虞、田、袁、丰、陆等姓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不过,人口播迁的区域则相对比较小,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西汉之后,姚姓的姓氏虽大致稳定,但人口的流动播迁则比较频繁,且涉及的区域广大,遍及大半个中国。
B7o1S~F r:frq
( M+ ?1 J3 s, Q$ A+ r8 P. q
西汉后的姚氏主要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南系泛称“吴兴姚”,以吴兴为主,今之浙江临安、余杭、德清、湖州,兼有江苏宜兴等地;西北系泛称“南安姚”,以甘肃陇右为主。南安,即东汉南安郡,治所在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
[2BB9ybK%zn
. F1 C( _% K7 `0 c+ r
吴兴姚自汉末迁居江南到北魏时期,逐渐壮大开来,并反向中原内地回流。至唐代初期,流播遍及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逐渐演化出“陕州姚”(河南三门峡)、“桐城姚”(安徽桐城)等分支。唐以后显于后世的主要有三支:吴兴姚、陕州姚、桐城姚。
# i% e) i/ D }# F: w3 Z2 u
北魏时期,吴兴八十五世姚纲仕魏,举家徙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成为陕州姚姓的起家之祖。自姚纲至唐代中叶,陕州姚累世出显宦,到九十世唐代姚崇时,显耀盛极一时。其间,姚崇父姚懿移居洛阳,成为洛阳姚氏的肇始。
3 s) n8 x! r/ d3 O4 l: P$ z+ ?
桐城姚也源出吴兴,到明末清初由于出了姚鼐等数位大儒而名扬天下。
9l!Zu2Q#ch7E/L
+ X5 f2 K5 ?2 j+ A
除了陕州姚、桐城姚,还有一支比较重要的姚姓“福建姚”也源出吴兴。姚姓进入福建大约在唐初。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海南等地。
5 z6 m7 k7 S/ r1 z! l5 {
甘肃陇西一带的姚氏,起始祖为三国蜀汉的姚逄。姚逄,字得仁,蜀汉护羌校尉,因出使匈奴为匈奴拘困,遂落居甘肃陇西的赤亭一带,并逐渐融入当地的羌人之中。到晋末,姚氏开始成为羌族首领,成为当地最显赫的望族。特别是到了姚戈仲的时候,羌人达到了空前的强盛,386年,其子姚苌趁前秦内乱之机,攻入长安,建立了后秦政权,陇右姚氏也开始了向中原内地迁徙。除了向关中内地发展以外,还有一部分陇右姚氏沿着西南方向播迁,逐步发展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其中以云南最为繁盛,主要集中于姚安、大姚等地,至唐武德四年(621年),因此而设姚州。
* ^ z& }3 i, l& F8 D: ^* p
姚姓的人丁于魏晋之前并不太兴旺,但随着“吴兴姚”和“南安姚”的内迁而迅速壮大开来。今天的姚氏大多数来自这两支。
! \: C* C6 O4 I% F+ W
(作者单位:洛阳古墓博物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