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 L6 \/ R; X/ K" [7 ]* u
姚姓虞舜生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穆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十二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比隆公,进爵比降郡公。生二子:长察、次异。
{$ r3 k- G* }) S 陕郡姚亦出自武康。
' N6 e z( z) J2 F0 ?/ d3 B 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剌吏),生祥。
- n# O! w- I1 j' C
唐 姚思廉 公奉
贞观六年(633年)
: J* i* L2 x S2 J4 C9 i+ a9 B注:) [3 z2 B3 G& u
姚思廉(585-?年),唐代吴兴人,丰城公,瀛州修文馆大学士,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完成。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
: a! Y6 @3 E9 u' 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1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20 编辑 % d7 K* ]- [- i. ^4 \
( _1 M' H9 ?- B& K9 o, F& {, h
平远《姚氏宗图》序
" s- P, R4 I X+ O
6 t( v1 S7 G4 D8 {; R/ W# H* r
谱自大宋以来,年已久远,迄今无记,不能详闻之。+ m" f/ ~/ Q2 F, T& b. B/ c
叶繁枝盛,有条不紊。舜帝后裔,应知木有本而枝叶荣,水有源而奔流远,人有祖而嗣续盛。是人之于祖,犹木本水源之义,不可不急谱也。
) k$ h% ~* v2 W- |( I: n 古帝之后,为世家巨族,往往变姓裂氏,以长子孙。三代以上,莫盛于姬周,其苗裔至百三十余。盖舜裔,凡二十九姓,皆自姚姓变妫姓,众史无及此说者。周以孝治天下,舜以大孝格天,祖宗功德不同,故天下培之亦异,此其大较亦然。周以孝治天下,而当时历世三十,历年八百,无改姬姓之旧。焕发其详,殆尽天下,极私是也。百三十八姓中,最昌者不过一、二,余多失传,而姬氏不甚著。舜起侧陋,以大孝格天,而即禅禹,不私其子孙,无由尽发其祥。积愈厚而流于先,是以二十九姓,多旺族,而姚之传也,遍海内。一本万叶,其盛靡穷。嗟呼,孝之关系,岂不存在矣哉!
* G8 @) S/ z3 U n; q' R- D今粤之姚本于闽,闽之姚本于越,越之姚本于帝舜。舜六十五世孙渊,有放而逃至吴兴,于浙江变妫姓而居焉。渊裔孙冀州剌史平复姓姚(亦说是复姓田,到敷始复姓姚),是武康起家之祖,此吴兴氏所由称也。
3 o9 v+ m {. K {4 E 由武康迁莆田、宁化、潮州,或迁陕散居会稽山阴。由武康而莆田者,分莆阳霓坡派及莆福韶溪派。莆福韶溪派分发孟、仲、季派。孟派由莆田而惠州,古籍枉善。由武康而潮州者,古籍潮阳程。迁其程乡者念一公,生四子:祖德舟迁海阳;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久之,得有更姓为妫,以避本籍差役者;祖盛迁石正;迁大石者,则我世祖(念一公之仲子)祖隆也。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
~/ H8 k7 b. }5 i R( E 正礼之庆庙,以序昭穆,而祖传之子孙、叔伯、兄弟咸治焉。谱成得礼之遗,意欤以为孝思所寄托云耳。3 ^1 G( z. f4 B3 G+ v" F& M
宋 江南路 提刑副使裔孙支 重修
: j: W# i! S' {( _4 v/ {姚斐熏 录
( ]& y* o( E1 ]' \注:
5 q2 Z- U) W2 R 宋江南路提刑副使裔孙支,即季派朝宝之后裔。朝宝,宋之副使,名臣。
" k3 y# x. K0 R: [+ K 姚斐熏,宋时由闽莆福迁宁化梅州,驿修官。立籍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姚墟氏裔孙。祖隆同辈。3 K4 I( }7 f1 x$ F( U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25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27 编辑 2 ~8 m2 e5 m7 Y- D' V
( S+ P- ?+ O" o( c8 ^! o! Y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序
盖谱者,谱其所谱,以传家族也。犹衣服之有冠,木水之有本源也。# J; \1 @* g3 {+ \! b [7 c6 R
有宗族必有姓氏。史记云:“姓者,所经世系不相紊乱也;氏者,以别子孙而从其出也。”有人说,姓是大,主脑,氏是后来分别处。由此可知:姓则今之大宗,氏则今之小宗也。因致思天有阴阳五行之运,往者过,来者续,人之生身也。形质递嬗(shàn),既不能常留其身以示后人,迨历年既久,世代逾遥,数传之后,子孙众多,或里居各别,迁徙不同,见闻俱异。甚至以先人体之所分,而视如秦越者有之。惟记载以为遗留而后,涣者以聚,疏者以亲。是则谱非常派,而续谱亦急务也。
( H: W: I% X! G% q# B5 M 吾宗系出有虞,显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蕃于河南、闽、越、吴、楚、山东,世泽世系。而家于南楚辰州府,仅有谱帖,只存大略。洎清初叶,余家兄增纂,虽加手订,未成,因有多代,生庚、居址弗详,即今平远姚氏之所由来也。, a$ h4 ^% J' g% y4 G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指田蚡,为武帝时丞相,封武安侯)。”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0 x- R9 B2 M5 K! X# p! q9 j
至孝者,莫大于亲亲;亲亲者,莫要于睦族。尊祖敬宗之义,由此昭焉。太守公身为贤大夫立朝,临门犹念念不忘家族若者,则其所以为子孙,为祖父可知焉。上蔽佑而启后昆者,盖可知矣。而况六世祖谦,常以里长受事行间。掌册绘图,导剿东石坝贼。其时不分玉石,奉令杀无赦。谦不忍,损资,以赌缩其地,又使扶老挈幼而去,全活亿万百姓。师至则无功,坐谦受贿,罚军需千两,仅乃得释。此其积功累仁为何如?% ^- O/ D& S3 A& B, A
夫舜,圣人也。徒以一帝之兴,不足以尽置酝酿积富。而至后裔,或发于越,或发于闽,或发于陕,分为赤亭羌之支。而在粤者,或于潮州,或于海,或于惠,渐次发焉。推而至今,江楚吴晋间,不鲜加冠者。盖称自汉、晋、唐、宋、元以来,未之有及平远者。亦圣人之裔也,有多因行善尚未发者,亦犹潮、海二阳及惠,并闽、秦、晋、江楚未发之姚。至太守公始,何必苦诸不若汉、晋、唐、宋、元之先祖兴盛也哉?后之子孙,世守兹谱,衣德闻期,无负于圣人之裔可也。
R, D% o4 t: L: \$ ^4 p! {% L 有旧谱未剞劂(jījué 雕刻),亟修而梓之。是岁也,太守公方领吾郡,称粮二千石。不予鄙弃,移书支谱序命之。余不敏,聊叙其略于简端。若其详言,则有太守公之记略于时。
8 A( Z& {: P: l! V' ~清 姚如春
: C! e: r6 D9 b& V
- t8 Z( Z' I P. ^; p注:& |0 d9 p+ z! ^3 f
姚如春,即如庶子,生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癸巳岁七月十九日,清康熙十六年春(公元1678年)丁巳岁孟春月赐进士,出光禄大夫,经延讲官,礼部尚书,加一级前二部尚书郎,继任都察院左都尉使,兵部督辅,左侍郎,后授右侍郎,事刑、事两部。死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岁十二月初一。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2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5:30 编辑
6 ]" s/ L& Q: Z% T. I6 z: ~
1 C! S# f7 l9 S; e沙河《吴兴氏谱》序
$ U$ L3 f# a9 O6 J' {6 K$ i
' f, p! i) o! U 盖闻树无根则枝叶何以茂,江无源则泉水何以流,国无史则历史何以考,家无谱则支派何以查。所以国有史书,家有族谱。世代子孙知其木本水源,不致紊乱者,明矣。
/ n- E6 ?, Q+ b {. u/ s 吾族祖虞舜,耕历山。尧闻其贤而妻之以二女,让以帝位。舜知其子不孝,复以帝位让之夏禹,足见其子孙仍归于农。故史书称之以德服人。传至汉代,有姚基为光武将军;唐有元之,为玄宗宰相。5 U; x- Y- X7 k( q! C+ b0 @; [. a
复查在明朝万历年间,我始祖公姚富,字厚村,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四川省叙州府庆符县沙河驿,择地居焉。生二子,长讳启明,次讳玉卿。后值李自成闯王起义,兵荒势变,公有明哲保身之见,遂与长子启明公仍归湖北。于是次子玉卿公独留焉。& b- J1 T4 v) q) g
由玉卿公发派至今,子孙茂盛,不啻(chì)螽(zhōng)斯衍庆,瓜葛绵延矣。其后迁居各地很多,流散亦不少。8 W. H, I- g6 M
谱既注明字派,亦当序焉。怎奈迭经变迁,遗失不免。犹幸搜索残余,喜可全,此乃我族不幸中之一幸耳,是序。
( Y3 F) |/ ^; C" O: C+ e1 r6 v0 w5 j
( J/ A" Y, N8 `" c姚景仪著
) _# l" C" i7 n1 ~5 a0 u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
1 b. k+ ^/ x! W! B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31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53 编辑 . ?6 ^* g- t$ p3 a6 h5 M i- f
- \: p+ ]- h( D) w J2 ]$ t1 [姚姓简介
4 B3 \8 b" }& | }(代《沙河系姚姓宗谱》序)
2 V6 |; B- R' t/ ^. U 姚姓因姚重华生姚墟(xū),因而叫姚墟氏;因舜帝建虞(yú)国,所以也叫有虞氏;姚姓旺族居吴兴(古越国之地),因此又叫吴兴氏。前两个氏名都包含着舜后的二十九姓,真正能和其它姓氏区别开来的是后一个——吴兴氏。9 V* a; c+ Y% R$ f) a( l
吴兴武康,是姚姓兴旺发达之地,各处姚姓,大多发源于此。先是姚逢为护羌校尉,迁陇西为赤亭羌(烧裆氏)之祖;后是姚纲因事魏,举家迁陕州硖石,发展为陕郡姚氏;再后有姚异为大理卿迁至云南;同时不少人散发至闽、粤,行成无数支系。现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北、重庆、云南、贵州,陕、甘、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姚姓均不少。
$ }# e! G4 c6 W. A' W' w$ t4 R) j 文献记载;中国共有姓氏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 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目前还在使用的姓氏只有3050个。据最近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一百个大姓中,姚姓居64位。这一百个大姓排列是:
) g/ l6 I2 U2 ?$ R, U# @ r' K李 王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徐 孙 胡 朱 高 林 何 郭 马 罗 梁 宋 郑 谢 韩 唐 冯 于 董 韦 程 曹 袁 邓 许 傅 沈 曾 彭 吕 苏 卢 蒋 蔡 贾 丁 魏 薛 叶 阎 余 潘 杜 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毛 邱 秦 江 史 顾 侯 邵 孟 龙 万 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常 武 乔 贺 赖 龚 文
7 i. V" U# M( g- ]% s, y2 x: D+ y 昔自重华生姚墟始有姚姓以来,姚姓就不断地裂变为其他的姓氏。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现就所知略举一二:重华与娥皇、女英婚后,尧让他们住在妫汭(guī ruì),其后有为妫(归)姓者;到姚满,被赐为妫姓;因封陈国,子孙遂以陈为姓;妫满死后,谥(shì)号胡公,因此发展为胡姓;陈胡公之子陈申有庶子靖(jìng)(白庚),他的九世孙叫伯爰(yuán),其后发展为爰、袁、援、榬(yuán)、溒(yuán)六姓;陈地妫姓有孔宁,发展孔姓;陈宣公小儿子公子西,字西夏,发展为夏姓;陈完遇难,逃到齐国改为田完,其后为田姓;田完五世孙田桓子的小儿子田书封乐安,赐姓孙;齐威王孙孟尝君逃魏任相,谥号文子,其后为文姓;齐宣王有玄孙田修,逃难改姓王,成为王姓中重要的一支。
4 C( {$ N- g& F2 V) n4 ^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5 D% v5 K8 n1 d) O$ @" ?" V
我们这支姚姓经历的变化是:姬(jī)→姚→妫→陈→田→妫→田→妫→姚。# W. Z0 W" f' u( H
据查,重华之前,是姬轩辕之后,是为姬重华生姚墟而叫姚重华;其子商均为姚姓;至姚满,赐姓妫,其子以陈为姓;到陈完改为田完之后,就是田姓了;直到田渊逃至吴兴,其子妫征,是为妫姓;妫征子田平、孙田丰是为田姓;田丰子田恢避难又改为妫姓;田平五世孙妫敷,才又更为姚姓。' y K7 c/ B0 R# O3 L/ I3 x
姚姓中名人不少。据桑君编著的《新百家姓》记载,姚姓家族历代名人分类统计如后:
2 i. P, |. Y8 Z( \$ }* a' V
类别
2 ^2 E4 f0 I/ B- E# R8 [, F时代 政治名人 军事名人 文化名人 文学名人 艺术名人 女名人 合计
3 I* j- s- M8 p古代 5 5 3 4 1 184 {- o5 ~9 _; b1 ^' |7 u. I4 {
近代 3 2 1 6) H4 ?. f; _5 n, F$ t
现代 1 1 2
3 j: V5 O, G3 K2 z {! Q, Z合计 9 7 3 4 2 1 26$ k' A$ W) i9 D
这个统计虽不完整,但可见姚姓的一斑。
& U+ a; j) a3 v- J, B3 [2 W" |* ^
姚文长! W- P: E$ X+ I7 F$ q- v
2003年12月5日星期五于沙河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6 09:02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0 [0 {$ O8 C J! M0 v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 h( q4 |7 y, W
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8 {7 f1 D$ Q- I9 t4 m; M1 n
史书上,姚平公是我族最早由“田”复“姚”姓。《汉书》上有关于姚平公的记载。
0 V6 o' o* M/ k/ ]& @) p. Q3 j- ?
& D" K, E: y% B& _! r我大胆倡议:居于外地景清公子孙,择日一起回平远,祭拜先祖如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6 22:31
17# 姚文长
9 B" Y' p! g2 d, t: l姚文长先生:
6 P. d" _3 @; N R7 @ m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2:55
明成化年间修的潮阳姚氏族谱,有始祖姚孚公的行实:4 q1 R3 F: s' M! m& R8 J4 n% b! l
一世
( ?; D$ z- J, j! x p* J0 _+ x 孚,字绵光,号宣教。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子(1252年)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 ...
7 R* F" m. H- s" t* g' f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40 
* H3 x7 p p% k$ n9 N6 K2 H
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当时的人有名有字,有的人名用得多,字就根本未用,只有出薄里才有;有的相反,字用得多,名无人知道。我看在平远世谱中可能也没提到孚这个名。
/ f8 ]& m) `) J6 P- B- r: Q, r我们谱里的潮阳始祖是到湖北编谱时才定的。可能平远谱中也没有这个称谓。你们一支的潮阳始祖是你们的,与此无关,不能混为一谈。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17
在民国年间三修的《平远姚氏宗谱》( 7卷,姚克明倡修,姚宇陶,姚宇暨等编纂,民国6年(1917)铅印本,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其复印本)中,有清两郡太守、十三世姚尲的旧谱序言,节录: 4 v& Y9 M- }6 \$ g: N1 Z2 Z/ B
“(始)祖景清念一公,其先 ...
8 M3 h! w8 j: a Q* J1 t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55 
- O4 p$ h a& M$ W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是清朝时编修的,编修时,肯定是去过平远。从抄回的平远《姚氏宗图》序看,是录的与自己支派有关的季派的谱序,还不是真正自己的谱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25
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对景清公的描述:
8 x. _! g/ v5 I7 e' V 第一百零六世 梅州始祖
4 e6 D* S1 r* m+ E+ q8 z* C0 K 景清,字念一,谥贞定侃毅。葬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宋末由闽莆迁宁化石壁,任梅州驿,休官立籍于 ...
0 g! K, G* H; z! t! _: E& I9 K+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07 
0 n C8 V) R, P" H念一可能应该是号。梅州始祖,平远始祖也是修谱时定的,不是原来的称谓。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33
大连姚江南对景清公的描述:
9 F$ S) I5 @2 d+ O6 K4 p4 I& f* K0 R 一世:3 v. w9 ~7 o8 X
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 ...% H8 O3 v X4 y/ Y9 k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12 
: x3 c! d1 [( k9 m
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确实系自己添的。
, q% I% b7 l. p9 @2 j( {( f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娶妻邹氏,生四子:长子祖德舟迁海阳;次子祖隆迁大石;三子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为避本籍差役,曾更姓为妫,后迁楚;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为平远姚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3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3:40 编辑 ( j3 `/ J9 ]' t3 j3 C- q5 c
17# 姚文长 & o1 W+ d; \0 u" F, ], }
姚文长先生:
4 C8 R3 O5 Z- Y3 c. V3 @: U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C3 Z5 w8 @3 q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6 22:31 
! k9 U/ E9 ^9 u这系我研究姚氏历史之后,为方便读者,能一目了然而自己画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5:22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c. }' z3 o) C! o2 Z8 k
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
9 `$ }9 H8 [# K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
6 [2 _" ?- P1 _# c( V7 q...
t# Y, M; z& m# s6 q4 U$ { v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6 09:02 
# m2 m- j6 h+ U# ^
我们的谱也没有祖隆、祖盛、祖德之后的内容。
' U8 G! D* u/ e太守公恐怕不是你说的太守公了,那是迁楚之后的事。我们祖上来远抄谱恐怕不是什么正版。序是录人家的,是季派朝宝支的,是请其他的人抄录的。那时是手抄,不当省的省了,与本支关系不大的也省了。也可能错的不少。
3 M8 V: }- _3 I) z) X, A$ {) g" y我们这里姚姓很多,无人能领头,朝祖的事我也说不上。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8:29
25# 姚文长
, |. R/ U* y6 J- l W; b- C6 t1 T. {/ u) X* L1 v$ j0 Y
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
4 I) e" G# S) q) a% S- K
# c1 I* z: M3 y9 x) L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6 A( D5 C0 d0 ]
+ ~: e# B' o, b( E
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z* b, H6 o* R+ ^
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8:35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 {7 w; y+ F* F( J' Z1 [& Y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8:51
21# 姚文长
% d. o7 m. u- j' n+ G- |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b" I/ |; T# E5 [5 e% ^4 v- Q" `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05
22# 姚文长 " z7 b% z! u$ \$ _* q
“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
/ `- _$ z- R$ W) M 此说据之何籍?姚氏分姓,有说29姓,有说60几姓,有说90几姓;只有29姓说有谱可查,似乎是平远族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23
22# 姚文长 8 m0 R" ?. g0 r% ]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 T0 e8 b7 h3 I$ e( K4 J
香港有个《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主席陈守仁),与台湾舜的后裔宗亲会什么关系?参加这两个或一个会的是哪些姓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32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9:33 编辑
1 m. c0 Y4 M1 d' W; i3 S% m& { 25# 姚文长
( y. a6 E: X: M0 _) o+ k
" t" E5 V% W% \" b+ U1 y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
5 h" M2 V. {& q- R2 A6 c7 ?. F6 O/ u6 F$ v) Y8 u
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 K [/ `3 X8 g8 h2 U9 w
) ~& e- S7 \/ ^( L) _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 ...3 E) Y% {( G0 m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29 
9 l, _+ L$ Q2 u8 p“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K' _$ _- b7 H8 }
119世是从皇帝的上一代计,不是从舜帝计。# t7 B( ^9 v+ D' i2 V
有人说:景清与潮阳的孚公是一起到潮州,景清不用孚名是可以推测。- k3 x: j+ M. k( F' u0 q% b
潮阳始祖是我们这支给他的称谓。
6 ?; d9 ?6 ] \$ \$ l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8 b+ L4 S" v" a9 x# a' N$ q O
武康吴兴界内小地名。潮州在福建,梅州裂为平远,从福建到梅州是无争的。: X- H) [. \3 g3 g
景清公何时到平远,我们不得而知。只知祖章到了安远。
{8 D9 U) \. h$ \/ C1 Q# T7 d景清是德裕公之子,这到是不同的。与姚孚公是堂兄弟,也没听说过。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38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 ]4 o3 _5 r* U' z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 ~5 v! V9 i$ q, u: Y: O4 T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35 
6 V4 w& c: U) I% g- P“亦迁楚”我想可能有误。如果都在楚,怎么没有他们的内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47
20# 姚文长 2 \4 r, b3 y/ J" g0 }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 M0 ^' Z o- {+ D6 V& u+ Q( S
姚如春所指:“太守公”当是平远姚尲,顺治进士,中宪大夫滙川历任司农司马迁杭徽两郡太守;“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是指我潮阳姚先显。 o5 p' u- ^5 [6 v X: Y
从此帖整个内容可知, 姚如春与姚尲与平远姚关系密切;姚如春官位不在姚尲之下。
* G. _( }3 B2 f* {$ g1 a
3 x0 l2 k9 J) Y$ a5 J9 a# a& y7 _
" X- I/ m+ w& W: L) |: ?6 T% k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9:57
武康是现浙江杭州德清县武康镇。凡吴兴姚氏皆武康人。
: g9 ^ [- l3 Y
2 u/ U0 M* {1 L# @4 \景清任梅州驿丞,因家平远,他的墓地现在梅州。姚江南去年去过,还拍了照片。% c) \4 J$ o5 l
1 B A* \5 ]+ H( F* p; Z( ?& o
如果你们是祖章公之后,那真是大喜事,平远谱创修时,四兄弟只有祖隆和祖盛公后代的记载,没有祖德和祖章两公。如果把你们这支续起来,再找到祖德公的后代,岂不是妙极?不过依我之见,当年你们肯定与平远家族联系过,因为从沙河谱系一些序言来看,是一样的。应该是各自创谱之后,互相找到对证过。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各自记载有误差,是很正常的。3 V+ K6 s0 |: A7 X' R
6 B: O3 B w( M$ P, `! D3 k1 K3 N |我不是说多少代不对,我是说景清公不是孚公。也不是从明代到梅州的。因为他是宗之公的曾孙,宗之是宋代人(1100年左右),景清公是宗之公的长门,长孙,就算27年一代,最多不过是80年左右,因此他是宋未元初之人,肯定不是明洪武年间出生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5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10:24 编辑
, A( e: u6 n7 o 21# 姚文长 3 j" x. Q, P" E0 w5 F m) B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4 `% l2 g `/ P0 Z4 l
...
& s1 `* S% U( c: e# w& x" y4 }0 T+ o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08:51 
9 I3 Y& Y8 J8 z: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 l+ S( p( N; l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 E! e$ H- [4 [& u1 P/ B7 a
序作者景仪,生于清乾隆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举人。写序时已六十岁,是为他自己的一支写的。十多年后,族长觉得好,才修改后作公谱的序。在清明会上拿出来念一念就行。景仪殁于清道光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丙申岁,时年九十一岁。
/ R# t& ]' c6 J( e' x9 C1 x当时识字的人少,公谱就掌握在族长等几人手里。无所谓修几次。添了丁,自己去报;死了人,各家自己去说。解放时公谱丢失。我的信息是从举人的小谱获得的。! R9 n! a: H$ w! T U
我这次编著《沙河系姚姓宗谱》,主要是根据资料清理祖宗的谱,而非沙河姚姓族谱的编修。公谱丢失,景字辈二十六弟兄的信息二十四弟兄的中断。有小谱的不愿拿出;有的迁走了,不知去向;更多的是不识字,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别说祖辈了。悲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0:2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7-27 10:55 编辑
3 S4 f6 D" h( [% F/ P
) A, A' i! k$ O3 M# n# {25# 姚文长 " X3 p( H% f2 S+ x
在民国三修的平远族谱姚姓源流中有我潮始祖姚孚公。我指出新修沙河系姚氏族谱与诸谱 的几点差异,主要是提请你和平远姚注意。你和平远姚 的一些朋友以及其他姚氏宗亲已注意到 ,我的主要目的已达到。至于对错,双方将诸族谱对照分析,加之历史事实和现存事实,便可明矣。: I s# j4 M$ K C, N
我在交流中也学到新东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0:4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7-27 15:40 编辑 3 ^/ M3 [$ h, _4 h$ n5 i
5 r+ l3 A) T. @ a0 b; T$ f: O30# 姚文长 ! Z8 c/ D0 r: H8 `
“我们这里姚姓很多,无人能领头,朝祖的事我也说不上。”
+ B1 p& @$ ^8 c* h2 G9 m 沙河系姚氏,除了始迁祖居地外,还分布在四川哪些地方?川外什么地方?有多少人?( [( Y. z/ E ]3 z I: g8 O
你是念一公后(或福公后)几世什么辈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21
20# 姚文长
5 u& Y. y8 f# M$ P. Q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 q/ k3 W2 K/ Q8 y2 r6 j- B
我疑这段话原本有漏有错。特录康熙十六年“年家治弟吴正治”(作)谱序中的一段话与之对照:
9 N' R$ {, G2 B5 j0 k % L, V# A# q0 o4 w/ M2 t
先是潮惠诸姚皆鼎盛,巍科显位代不乏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至太守兄弟始以明经高等起家,而太守历官司马郎,叠点杭徽两大郡,此古二千石。汉武帝所谓与朕共天下者,实惟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余为少司马时,与太守公同官,数闻其言歉歉,以不克光大为憾。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39
36# 姚文长
4 I+ Q' I$ R1 B “潮州在福建,梅州裂为平远,”
& p& }7 u6 n! _% Q 潮州有两重意义,潮州市和潮州府。无论何种意义,自古以来潮州在广东不在福建。潮州市和潮州府位于广东东部,有“国尾省角”之谓,自宋以来却是“海滨邹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54
36# 姚文长
}: f4 S0 A6 p' E, N k+ L “梅州裂为平远,”- @# {# e" n O$ L- `( a0 z0 j
此话有点泛,要讲清这句话得从宋朝以来广东行政区域的设置和沿革讲起,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有机会,读读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徐俊明《岭南历史地理论集》相关文章就会明白。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5:47
你是始迁祖后第11世“文”字辈吗?
, m+ @8 b6 r9 V4 u* K, O$ L: }
0 E1 J, Z" h+ |. o0 p2 T: z 沙河系字派①诗 ( E6 _& [4 G) F! @6 B) J( d- [# S
富公世传景,希泽鼎明清。
! B9 ?# G+ b# X# F文运天之赐(cì),树德家必兴。8 W* H- M( S6 T0 N1 [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 U, |$ a3 Q$ i" ?9 L- h
拔萃(cuì)光前代,超群启世钦。1 J; y1 B/ A9 B1 @+ z9 \! N1 `
美集开祥庆,善术有奇英。
- u% P2 A1 g& t& J卓立丰功显,大彰伟业新。
8 _0 r! a9 ?9 t- B2 ]8 R* [0 y道中绍先进,治正习愈纯。5 s e& m, l6 p4 k; F7 X V; D8 v
克赞朝廷化,宗传永震声。
2 [+ ]4 ?& {0 _( {$ }2 S! F注释:; ^5 F. W! c. H" `
①字派:它是子孙蕃衍发展的阶梯,依次排序是区分老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依据。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玉春科玉景”,清明会觉得应作为(应为)整个沙河系写,便改第二个“玉”为“于”,那是在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次景仪公把第一句改为“富公世传景”,插入中间8句,清明会通过,那是在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沙河系入川有意识统一字派是从景字辈开始,字派用完之后,可以又从景字派开始,也可以再编。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27 16:39
请教:在沙河系字派诗中,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为一个“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为一个“传”,好区分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8 11:08
47# 卧龙姚建中 : I- ]( o9 z+ D: q
请你也看46楼帖中的注释:& Z+ A) V5 A) z+ G8 t$ i
“①……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玉春科玉景。”
! V6 q/ }$ S" ? 据说姚景仪是前清举人,他不懂规矩吗?一犯(规)再犯?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28 11:58
我是不懂才请教的。0 D, w4 F0 O2 h O& {6 Z! U) p( A
景仪公初稿第一句“玉春科玉景”里面有两个“玉”,第二次修改后还是“清明会通过”,也就是说,是多人集体定稿。
, U, E$ p: a! \. V) C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9 12:59
49# 卧龙姚建中
( W l3 g5 a5 _; @ 定派字的目的之一是“序昭穆,分尊卑”,这里“尊卑”不是指尊贵和卑贱,而是指辈分高低,因此派字中一般不能有重复字。派字可循环用,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派字往往是诗句或诗,故也称为辈序诗,一般多是寓吉祥、期望、训导之意,由族内(外)有文化、有德望者编撰,族中权威者或权威机构决定(或全族讨论通过),全族执行。派字常常是族谱内容的一部分。现在有人将派字或谱字成为族谱,这是片面和不妥的。# @) N+ l3 C# K
派字的称谓很多,例如辈序,辈字,字辈,班辈,族字,表字,等等。由于派字的属性,所以派字也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标识,是寻宗问祖的一个途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34
20# 姚文长
, G- t5 O/ G! V9 X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 ...
4 \/ T: O- _/ `2 @( n2 m( B! Z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1:21 
' n6 s- B4 T$ C) h5 j. S两文确有相同之处。那是序的原文抄录。
' P6 u7 n3 k+ b: T6 B+ u平远《姚氏宗图》序宋 江南路 提刑副使裔孙支 重修姚斐熏 录注:宋江南路提刑副使裔孙支,即季派朝宝之后裔。朝宝,宋之副使,名臣。姚斐熏,宋时由闽莆福迁宁化梅州,驿修官。立籍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姚墟氏裔孙。祖隆同辈。姚斐熏录,我估计:1、是他录别人的序为序。2、季派朝宝后裔不是平远支的。3、序文有初稿和修改稿之分。或许那是初稿。7 K8 C, g/ x6 v ?/ X" j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39
36# 姚文长 / q1 y F% s; R1 f9 J3 ]
“梅州裂为平远,”
3 P! I$ ] c- ^# b 此话有点泛,要讲清这句话得从宋朝以来广东行政区域的设置和沿革讲起,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有机会,读读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徐俊明《岭南历史地理论集》相关文章就会明白 ...& S9 k, h3 r; r% z9 @/ z V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1:54 
n9 Y/ X3 {3 o2 O; o7 U, S( |序文:* r# @; W. b2 S( O! L$ y: [
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7 V9 i y/ N" Z6 R
应是竹乡割为平远。是我的错。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44
你是始迁祖后第11世“文”字辈吗?
% Y/ w8 I! H$ ^" a& Z, B! A, O0 i& U* Z% V7 r
沙河系字派①诗 ; a; R& y. F$ f3 n5 }) A
富公世传景,希泽鼎明清。
3 A" }/ y# O- u1 x" y文运天之赐(cì),树德家必兴。+ D" x& n7 a$ {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
, B; z$ o9 s9 y拔萃(cuì)光前代,超群启世钦。
/ Z# h5 T' E4 O l" z5 d& V美集开祥庆, ...: L) \1 Y( b6 [/ i' O; h4 i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5:47 
" j; P# U( @( ~) R& x h翻译:富公句:从姚富公一代一代地传到景字辈,希望得到皇上的恩泽鼎盛于明君治理的清朝。
文运句:文学方面的命运,上天是会赏赐的,只要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家庭就必然会兴盛起来。
守成句: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就能培植好你的根本,再多学一些知识,好的名声就会不断地传开。
拔萃句:能出类拔萃,就能光耀祖辈,能超过众人,就能启发、打动皇帝。
美集句:能把所有的美好的品德集中一身,你就能开出吉祥,喜庆的前程;能把别人的好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你就会有奇才、英才的美称。
卓立句:立下卓越的显赫的丰功,就会大大地张扬你的新的伟业。
道中句:采用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就能继承前辈中的楷模,治学的方法正确,学到的知识就更加纯粹。
克赞句:克制自己,帮助朝庭进行教育感化,宗族就会永远流传上去,并且声名大震。
这是入川之后的字派,是沙河系的字派,不是沙河系祖宗的字派。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4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1 15:42 编辑
- R+ A* |' m8 m, {4 p请教:在沙河系字派诗中,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为一个“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为一个“传”,好区分吗?/ B1 N9 g* s5 l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27 16:39 
! j4 z. m- E7 h* C( [
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那是祖先的事。那时还没有沙河系呢!是吗?沙河系字派诗中有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吗?
# R7 k8 i5 j# Y, l8 k. R* s“富公世传景”是对姚富公到景字辈的未有意识编排字派的的几代的概括,不是字派。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7:04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0 17:08 编辑
+ m5 w4 C: P$ V K9 l我是不懂才请教的。, O! y6 t! I# ^/ v- Q8 h5 W
景仪公初稿第一句“玉春科玉景”里面有两个“玉”,第二次修改后还是“清明会通过”,也就是说,是多人集体定稿。
5 A l% V, j2 A, h: m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
4 O4 b" N( z4 b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28 11:58 
9 f. r, O. y0 z' ~" J" c3 T* {
“玉春科玉景”是指代姚景仪一支的几代,玉指姚玉卿,春指姚春华,科指姚世科,玉指姚玉(这些都是刚入川没有字派时各自取的名),景是字辈,也指他自己。
" O$ p. H$ z4 V6 f' `4 s字派诗是他们拟的,规矩的人立的,我无从知道。你知道我们这里的规矩吗?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7:16
49# 卧龙姚建中 3 J1 k4 k8 L5 e- Y) g( l
定派字的目的之一是“序昭穆,分尊卑”,这里“尊卑”不是指尊贵和卑贱,而是指辈分高低,因此派字中一般不能有重复字。派字可循环用,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派字往往是诗句或诗,故也称为辈 ...! K. b' j4 f5 M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9 12:59 
2 J9 b5 Y5 @) H' ?( J请问,我们的字派诗是入川几代后才开始编写的,难道要给已死多年的前辈硬编一个字派吗?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30 17:37
我对字派是一窍不通……但对文长宗亲的辛勤很佩服,对其所著“姚氏宗谱”能入存国家图书馆诚表祝贺!+ z: u+ V6 A: s
看得出,您在回帖中的口气有点生气。大可不必!因为大家都是在这里探讨学习的,尤其像我,什么也不懂,更需要向您们学习呀!:handshak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5:51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1 15:57 编辑
' \) |9 y. {% s2 S我对字派是一窍不通……但对文长宗亲的辛勤很佩服,对其所著“姚氏宗谱”能入存国家图书馆诚表祝贺!
5 U7 r$ ?9 @2 p看得出,您在回帖中的口气有点生气。大可不必!因为大家都是在这里探讨学习的,尤其像我,什么也不懂,更需要向 ...
$ f- }( w; o3 R" M- [* i%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30 17:37 
; n& C+ Y ?( g) H% |; o1 a9 Q我这个宗谱发这儿是供大家寻根问祖作参考的。有价值就参考,没价值就当它不存在。
8 T& Q+ K" u& q我看,你是懂得很多,有时是在责难!:L' V5 r! Y$ I2 k9 ]
“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意思是:1、这字派诗是你拟的!2、你连字派诗的规矩都不知道!这不是指责吗?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2
先祖画像图选
4 c5 ]7 {6 O' j. p" O6 M人文始祖 黄帝7 v/ o8 O# t4 G; S1 S6 u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4
姚姓始祖 姚重华
: ]0 p& b0 x3 q0 h5 ]( \2 o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5
井木犴(àn)星 姚期
2 a; R5 j: F4 }+ d4 @) _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6
陈国国君 姚满
" W0 g* H7 _0 f3 D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7
齐工正 陈完
( O8 M) ]# m. ?6 c8 o: r9 D2 `6 q田完(敬仲)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8
齐国国君 田因齐
7 G; H. Z: b7 O8 g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9
孟尝君 田文
. P3 g! Q$ Z* U$ D3 x! z' [4 G& k
5 }9 B& L2 p! Z3 x
四公子之一
M. S) H( k* c! x/ s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0
武安侯 田蚡(fén)2 B5 S7 I! K# f. X* ~1 |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1
西汉将军 田延年: i; T% A* d8 I, S o! s4 y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2
吴兴始祖 田渊
$ A/ ?$ p: `. G. D% R" z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3
代穆侯 田丰) Y; U3 i* {5 M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4
东汉将军 姚基: U0 y$ B! J* L3 K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5
护羌校尉 姚逢' S9 `. n8 i l0 @8 p# ?6 N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6
后秦皇帝 姚苌(cháng)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7
比隆公 姚增坦9 z4 m8 z( m* g! s9 w, t& a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8
大学士 姚思廉6 D# J$ y$ A$ L7 c2 r5 y/ u+ B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8
唐朝宰相 姚崇. a, l1 m# {8 H3 I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9 13:53 编辑 4 b0 d3 s; a1 q' z4 {7 G
% i( B8 v' w0 ^0 D M# [平远始祖 姚景清
: T- U) x6 U0 G4 K. B
1 D/ k$ t7 N) g- _8 C, q; z6 o& p- t7 Z* q. Q
0 A$ V- \: B: [
8 g% Y/ S) k4 Y, Y
念一公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20
沙河始祖 姚富7 A) ]; t( R) ~3 }7 L3 T: T5 A# w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21
桑田馆馆主 姚清华( x& N& H* |: }* ^3 E. D3 R3 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09:3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1 09:43 编辑 ' n" w: V# u6 |, J3 y0 M
I4 t9 d! Q9 @" c. g1 X姚姓专用楹联
9 ~- n9 z9 r. q( O# e( O" y" v& s
4 c" `+ q; S/ j
- `% R" R8 k) O0 @& l一、重华共印文明帝
3 p# L% K5 k: H! p$ z1 ^# M 复姓先传代穆侯1
: U5 h! k( h, C0 a二、历山事迹光万载+ c) u% s: N$ a/ g$ |6 D- B
妫(guī)水名声振千秋8 ^2 L% P; [; E, V; h
三、姚墟脉派家声远
: i3 G O+ V8 K/ F; u! u5 C 虞舜宗风世泽长
# ]5 E9 ^/ Z) I3 q$ p) ?+ R7 {3 t$ V四、唐朝宰相贻(yí)谋远
; c3 M1 L3 u& b# k) o: E 汉代将军燕翼长
$ v K6 b) a; v; O ?五、学士尚书世第
: h# E9 M& H) w4 l- {' X 帝王将相名家% Y- g) O; e2 k! J, D2 i8 v
六、学闳(hóng)两汉2
* ]* N6 U5 g1 R0 ? 书撰梁陈3
# m6 C: [$ C: E% ^七、四俊4名高光百代# ?1 C+ C+ s5 T# ~
三不5世誉振千秋 _( z/ } f' z: Y- F
八、自历山畎(quǎn)亩6而乐道
# y" K; k: J m- ]$ N8 l 舍耕稼陶7渔以经商4 d2 |& ~3 g" Y
九、重华世弟7 P( d% B& b. ~, g
虞舜家风1 c. O, u7 a9 O/ m& N9 x
注:1、代穆侯:指田丰。
9 h/ c$ J7 K, c& q 2、学闳两汉:指姚燧。, {8 c8 h, C4 H7 z
3、书撰梁陈:指姚思廉。
! A' y3 r( E- b 4、四俊:指姚勉。姚勉,号学波,为文顷刻立就,与胡仲雪、刘元高、黄梦炎合称锦江“四俊”。
' T+ E; C+ e A6 y5 X O) _2 r( \& _ 5、三不:指姚文灏(hào)。姚文灏,宋朝人,官拜礼部尚书。自谓人生有三不:一、毁誉不入,二、请托不行,三、贿赂不通。* y7 s) ?/ y. T! r% y
6、畎亩:指田地。这里是耕田地。
- c, \2 ~6 _, n! [) H9 s 7、陶:指从事做陶器。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09:45
姚姓家训
虞舜家风,尽心为民。克已奉公,不循私情。
; y6 C0 u, [- p& I$ B4 R4 }( g& {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和睦乡邻。
) Z4 g" z2 J. e8 R* i, u2 @# H( J
各行可做,耕读为本。遵令守律,训育儿孙。
# K2 f& t+ Z' i/ W4 X
7 o. P' `* F/ d& p2 X 注:姚景仪初稿,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通过。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10:20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8 10:22 编辑
+ r: h. P& |. J9 P* p) U
. y# M% @! I; C7 p9 ?沙河系字派①诗
富公至于景,希泽②鼎③明清。
0 @) u) E2 B. }0 ]7 l) C0 T- O, P 文运天之赐(cì)④,树德家必兴。
' T& N+ H8 O% Q9 e; X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⑤。
6 U) p4 s+ ]+ d8 G& u$ A 拔萃(cuì)⑥光前代,超群启世钦⑦。
) b( G& y' E; F! d( D+ _ 美集⑧开祥庆⑨,善术⑩有奇英。
2 R0 u) M! b, `$ n0 y 卓11立丰功显,大彰12伟业新。
$ `; a$ L1 i9 X4 S
道中13绍先进14,治正15习愈纯。
1 t8 O7 i3 v/ o- F9 g4 I 克赞16朝廷化17,宗传永震声。
+ u5 h! U- f0 D8 p2 ]
注释:
$ r. V8 u- M" m6 e. q+ \
①字派:它是子孙蕃衍发展的阶梯,依次排序是区分老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依据。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玉春科玉景”,清明会觉得应作为应为整个沙河系写,便改第二个“玉”为“于”,因为“玉春科”都可以算字派,而“玉”算字派,“于”当“到”字讲,不是字派,但可以带过这一辈。那是在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次景仪公把第一句改为“富公至于景”,除“景”外都不是字派,而是带过从富公到“景”字派的六代。又插入中间8句,清明会通过,那是在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沙河系入川有意识统一字派是从景字辈开始,字派用完之后,可以又从头开始,也可以再编。
- L' y/ l0 ?- q( m
②希泽:景字辈前未有意识统一字派,长房在统一字派之前,已用“增、凤”,因此不再改动。
2 Q$ O( e8 Z0 ?9 H$ }2 v, R③鼎:鼎盛。
% j8 H0 r4 i4 K) J
④赐:原为通假字“锡”,读作“cì”。赠送,赏赐。
, L6 h* J% `% X0 Y7 m6 |0 L: s) u⑤馨:读“xīn”,散布长远的香味。这里是指好名声。
/ [. G7 o& n+ g H" O: B' @( z
⑥拔萃(cuì):超出聚集在一起的人。
" L+ M; U, r6 x8 Y: E⑦世钦:世君,皇帝。
; @: c( c4 [2 x! q& M: n; ]3 l" n⑧美集:把美好的品德集中起来。
7 v& q: J4 z# j
⑨祥庆:吉祥,喜庆。
2 G$ N& Y' h5 a9 @3 A
⑩善术:把好的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
3 d2 N7 B+ z2 Q0 M
11卓:高而直。这里是卓越、显赫的意思。
& m0 a2 r- b( {+ _12彰:张扬。
! U: o% h/ \3 D8 _8 C
13道中:即中道,中庸之道。
, B2 p: k I3 D14绍先进:绍,继续,继承;先进,前辈中的楷模。
+ \/ ?# l; a: L6 F4 m% g4 v
15治正:治学的方法正确。
! M$ N# m. u$ f
16克赞:克制(自己),帮助(朝廷)。
6 {2 G: z& y. t | w( z' W( r
17化:教化,用教育感化人。
3 ~1 D# T8 M8 L6 A翻译:富公句:从姚富公一代一代地传到景字辈,希望得到皇上的恩泽鼎盛于明君治理的清朝。
( J& `, }/ ?2 _! }5 a5 u' X
文运句:文学方面的命运,上天是会赏赐的,只要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家庭就必然会兴盛起来。
7 ] b" I+ _2 E9 i9 c: `
守成句: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就能培植好你的根本,再多学一些知识,好的名声就会不断地传开。
+ p; M t7 @$ p/ W
拔萃句:能出类拔萃,就能光耀祖辈,能超过众人,就能启发、打动皇帝。
: F" ~/ g1 _1 ^/ j% `* W
美集句:能把所有的美好的品德集中一身,你就能开出吉祥,喜庆的前程;能把别人的好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你就会有奇才、英才的美称。
3 l1 n! Q0 e4 z8 }4 K卓立句:立下卓越显赫的丰功,就会大大地张扬你的新的伟业。
/ Z4 p; p3 S' f; w1 x3 L道中句:采用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就能继承前辈中的楷模,治学的方法正确,学到的知识就更加纯粹。
* U+ D d8 Q4 m( t; ]8 I% r克赞句:克制自己,帮助朝庭进行教育感化,宗族就会永远流传上去,并且声名大震。
7 M7 l: f5 c: ~+ B* d' F
简评:这道诗旨在教育族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方面,要有好的品德,要学习知识、技术;在“齐家”方面,要打好基础,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在“治国、平天下”方面,要为国立功,要帮助朝庭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