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编著) [打印本页]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3 10:00
标题: 沙河系姚姓宗谱(姚文长编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3 10:32
1# 姚文长 " v, f, |- t4 L( K. W
姚文长先生:
9 g: V5 S8 C- q1 i% }1 _      你好。
$ I" \- d8 _. B      不久前我在姚网发了一个帖——“致平远姚(江西)姚士平和四川沙河系姚文长”,讨论沙河系姚姓宗谱的世系。  x1 h8 F+ I, p% A3 `* x
       今后还要向你请教。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3 10:43
1# 姚文长
# c* L9 e$ y" h9 [7 x2 o, M) M: y这部宗谱是按封面的3个日期分3次梓印还是在2006年一次印刷发行?哪些机构收藏?还有剩余吗?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3 12:54
3# pszyyao
7 x$ k2 Q0 r1 b$ o我上传错了,只有第二个日期才印刷了。第三个日期只是增加了本地的一些姚姓内容,因有人不愿意出费(包括已有第一次印刷的),因此还未印刷。
0 v8 [8 H3 b+ |+ v第一次印刷,除国家图书馆外,其余300册都免费发给沙河姚姓私人手中,还有很多要也没有了。我自己除电脑上,也没有了,真是好心没办好事。9 u% R  m0 Y: v' m1 B" u
现把原封面传上。谢谢!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3 12:58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3 13:36
3# pszyyao
' C6 A- Y% g# p1 o我上传错了,只有第二个日期才印刷了。第三个日期只是增加了本地的一些姚姓内容,因有人不愿意出费(包括已有第一次印刷的),因此还未印刷。0 h+ O* E9 c. B5 Y1 \/ D& Y
第一次印刷,除国家图书馆外,其余300册都免费发给沙河姚姓私人手中,还有很多要也没有了。我自己除电脑上,也没有了,真是好心没办好事。
) A- l  H- i2 x' p- P现把原封面传上。谢谢!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4 02:48
1# 姚文长  
9 t4 }/ k0 E6 h1 A7 m姚文长先生:/ X0 ~4 }8 C$ V
      你好。7 A( C" |( S6 u5 Q# n
      不久前我在姚网发了一个帖——“致平远姚(江西)姚士平和四川沙河系姚文长”,讨论沙河系姚姓宗谱的世系。
6 V! V# f; K% ~, v2 y3 L0 [5 P       今后还要向你请教。2 `1 M) D2 ]% V7 {8 ?( M1 x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3 10:32

; C4 S6 Q: x1 x5 o/ m* p你的贴我没看到,也不知怎么才能看到。请教说不上,共同研究。:handshake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4 08:01
7# 姚文长 ' Q- V( Q2 x* \& b+ g. e8 H8 t  A
      在    姚论坛>姚氏研究>致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和四川(沙河系姚)姚文长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4 15:45
7# 姚文长  
! p% L/ R: H0 d  @      在    姚论坛>姚氏研究>致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和四川(沙河系姚)姚文长
- @6 a% Q9 G6 \$ R9 j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08:01
% c( v0 r' _, v6 `) S
在姚论坛>没找到“姚氏研究”。:handshak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4 15:46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4 16:12
7# 姚文长  
; ^2 i6 x3 _3 q1 k: I2 |      在    姚论坛>姚氏研究>致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和四川(沙河系姚)姚文长
2 h9 o3 W+ v: w5 q/ f; b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08:01
& J1 G7 K! |7 j0 [! s# H4 _
哦,找到并拜读了。是在“姚氏谱牒研究”。据你们所说,我的那段应重新考证。:handshake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4 18:40
明成化年间修的潮阳姚氏族谱,有始祖姚孚公的行实:
. _6 }& B, v% p6 I) {! O+ {8 e7 `) ~     一世. y! K; O2 f" p0 U
     孚,字绵光,号宣教。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子(1252年)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南之古埕里。琳公暮年归福建依长子,惟留孚公居焉。公广创田地,建潮音寺。仁厚谦让,以礼教化,俗里从其教,故号为宣教公,我潮阳古埕姚氏始祖。配妣恭人李氏,生于南宋光宗绍熙辛亥(1191年)五月十二日,卒于南宋理宗宝祐甲寅(1254年)二月初二日。合葬于本里西堡,坐壬向丙,称为“白墓”。其陵自南山发源,蔓延至夲地一转,取名“回龙顾祖”,形为“金龟驻莲叶”。明朝成化丙午始建华表。子一讳建中。
0 N: J: W  `. a# t. J    pszyyao注:
( L1 M5 B: i2 W- e' w    上列行实中的公元纪年是潮阳姚培才老人加的。& o% d6 L4 [; M% a$ o; [& R0 p* }
   (宋)福建莆田游洋姚楶公,舜系104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0世,以乡贡授潮阳县尉,携子姚琳、孙姚孚同赴潮阳。任满归闽,他让琳、孚父子留潮阳卜居江南古埕里(今汕头市潮南区井都镇古埕村),时在宋淳熙年间,即1171-1189年。琳公晚年也回莆田老家,故古埕姚奉孚公(舜系106世,闽莆天明公派下12世)为始祖。5 \+ R0 _1 y$ ^4 ^4 {  G* G
    始祖墓在古埕,因形为“金龟驻莲叶”,故不设石墓碑。族人传说,往昔墓地周围是盐田,每逢子孙出了进士,坟身便呈现薄薄一层白盐示庆,故称白墓。乡人视该墓地是活地,是“浮水莲花”。
6 v# G1 g; K& r9 v6 A) [9 E! O   始祖祠原在古埕,明嘉靖年间(1560年),连同族谱俱遭倭寇焚毁。1589年在县城重建始祖祠,堂号“保元”,址在今中华路公安局北侧的镇六小学。姚锡崇版旧族谱含“始祖祠堂记”,言“奉始祖宣教公及二世致政公,…付孟仲二房共建祠以奉知县宗工公,…付季房建祠以奉云心、学士公、渚亭公”。
# l- U1 d8 `0 f   今中山中路(潮阳)海内外姚氏大宗祠,原是10世祖祠(司马祠),堂号“一乐堂”,“中龛奉我员外祖,左右二龛纳四宗焉,父子同堂,兄弟并脐”(可见姚锡崇等翻印旧族谱“赠员外祖堂记”)。大宗祠于2005年9月修建落成后,用“保元”作堂号;正堂及两房,安放7龛1几:中龛奉祀中华姚氏太始祖重华公(舜帝)、历代列祖列宗、潮阳始祖(古埕姚)宣教(孚)公及至10世祖神位;右边随龛供奉列祖列宗及海阳(潮安)始祖龙集公至6世祖神位、揭阳始祖福源公至6世祖神位、澄海始祖子阳公至7世祖神位、普宁姚厝围始祖至4世祖神位;其余6龛,供宗亲设立纪念先祖牌位。* v2 p" ~# ^* h: v. w
    注者于2009年11月3日访问古埕姚氏理事会和拜偈始祖墓。墓地周围已不是盐田,只见坟面和坟身被白色石灰覆盖,也见族人祭拜。其实农历十月初二日才是始祖诞,每到此日,古埕族人、潮阳族人、古埕姚氏理事会都到此隆重祭拜始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4 18:55
在民国年间三修的《平远姚氏宗谱》( 7卷,姚克明倡修,姚宇陶,姚宇暨等编纂,民国6年(1917)铅印本,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其复印本)中,有清两郡太守、十三世姚尲的旧谱序言,节录: 4 ~) d$ ]% o7 L& Z
   “(始)祖景清念一公,其先由越徙闽,至宋末元初,念一公为潮之梅州驿。值时变乱,民逃地荒,因休官而立藉此地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遂即韩莆之均田而居焉,生子四:长祖德,次祖隆,三祖盛,四祖章。“7 {0 a+ c1 G7 S' @7 ~
     ”其景清以上,则潮阳之祖孚与尲祖景清,俱出于天明(季房)一支。”# v, e% k7 h* Z* e. y6 o2 e4 U

  \& ]$ J! L* D1 M' w+ p; W   pszyyao注:
, v2 c5 ~4 A% w/ U1 j% j9 \7 t) {2 r   姚克明(1859-1915),又叫姚德胜,名土行,字峻修,字克明,商号德和。著名爱国华侨实业家。
0 J0 w& m& @! x$ G" u6 R2 g% j   姚宇陶(1876~1939年),大柘镇下田心人。清末(1909)选为拔贡。工诗善文,著有《潜园诗草》、《诗联栓存》、《平远妇女俗咏》等诗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4 19:07
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对景清公的描述:2 c" Q4 u, @3 G2 A0 X
    第一百零六世 梅州始祖
4 W4 I7 t1 w, a3 x3 p3 u1 X9 q    景清,字念一,谥贞定侃毅。葬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宋末由闽莆迁宁化石壁,任梅州驿,休官立籍于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分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嗣裔至今食其泽焉。配邹氏,謚淑嫒,葬石坑合水溪口神冈头象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祖德、祖隆、祖盛、祖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4 19:12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7-24 19:18 编辑 $ m9 W+ e# R/ O* C$ q- ?( {5 s
9 E# u; E( u$ _+ Q6 Y, R
大连姚江南对景清公的描述:
& J# y+ O9 S8 T   一世:
" s% B6 @: N% I/ ?   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安等都,粮米甲郡。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嗣裔至今食其澤焉。謚贞定侃毅。宋开熙元年(1205年)乙丑正月十二日卯时生,于元至元十九年壬午四月二十三日申时殁,享年七十有八,葬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娶邹氏于宋开禧二年丙寅十一月二十八日辰时生,于元至元十六年乙丑九月二十日时殁,享年八十有二,謚淑媛,葬宁化石坑合水溪口神冈头象形癸山丁向。生子四:(祖)德公、(祖)隆公、(祖)盛公、(祖)章公。
( D/ c! \5 R: R1 j0 j    pszyyao注:
; L- v6 B+ r1 t" A8 b    上文斜体是注者加的,表示与姚士平的不同,或者注者认为有误的。
6 J  E) @: }6 Q/ k4 `4 Y; W( X$ T    前些日子姚江南因寻宗,与姚士平在姚网与交流,留有不少平远姚的帖。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12:10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12:23 编辑
2 W0 R- R2 N  k. b8 b8 _2 Y1 {% L) J( x. Z' C+ H2 o
15# pszyyao
1 G' t! V$ E- Y: u% c3 d请看平远《姚氏宗图》序选段
) ]: y1 @2 h- m4 l& z6 Z0 i; M由武康而莆田者,分莆阳霓坡派及莆福韶溪派。莆福韶溪派分发孟、仲、季派。孟派由莆田而惠州,古籍枉善。由武康而潮州者,古籍潮阳程。迁其程乡者念一公,生四子:祖德舟迁海阳;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久之,得有更姓为妫,以避本籍差役者;祖盛迁石正;迁大石者,则我世祖(念一公之仲子)祖隆也。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4 U3 q# _5 v+ k3 v( {% }
江南路 提刑副使裔孙支 重修
! e7 S2 u& v# B/ ~
姚斐熏

( Q) F* K2 `# y7 @注:6 W: r4 h; C+ H- d
宋江南路提刑副使裔孙支,即季派朝宝之后裔。朝宝,宋之副使,名臣。! p/ }* H( @* M) o: `/ a& ?+ q" T
姚斐熏,宋时由闽莆福迁宁化梅州,驿修官。立籍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姚墟氏裔孙。祖隆同辈。0 B9 K" ^( j" ]
9 L0 ]- _5 v1 D+ E! v% @3 ^5 I
迁其程乡者念一公:其,指潮阳。迁其程乡者念一公,念一公即潮阳始祖。
' }) X( q) t/ |1 {. t1 E) Z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万历中割为平远:平远姚,应是祖隆四传之后的事。 迁楚是祖章之后。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2:56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02 编辑 0 [: D6 F* e2 `! C8 R

+ g$ Y0 ^0 h+ O# v0 y
姚重华后裔发展0 {5 W* W, b+ u4 x8 h, A9 l* l
示意图
, S$ A  p9 d, a" F' W: y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04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24 编辑 ) l2 `/ f+ G3 B  C% X3 v

5 h. |  @/ w: I1 r) S, X# k' f
武康《吴兴氏谱》序(节选)
- I/ ?( L6 \/ R; X/ K" [7 ]* u
    姚姓虞舜生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穆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十二世孙僧坦,隋开府仪同三司,比隆公,进爵比降郡公。生二子:长察、次异。
  {$ r3 k- G* }) S    陕郡姚亦出自武康。
' N6 e  z( z) J2 F0 ?/ d3 B    梁有征东将军、吴兴郡公宣业,生安仁(隋汾州剌吏),生祥。
- n# O! w- I1 j' C
姚思廉 公奉
贞观六年(633年)

: J* i* L2 x  S2 J4 C9 i+ a9 B注:) [3 z2 B3 G& u
    姚思廉(585-?年),唐代吴兴人,丰城公,瀛州修文馆大学士,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完成。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
: a! Y6 @3 E9 u' 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1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20 编辑 % d7 K* ]- [- i. ^4 \
( _1 M' H9 ?- B& K9 o, F& {, h
平远《姚氏宗图》序
" s- P, R4 I  X+ O
    6 t( v1 S7 G4 D8 {; R/ W# H* r
    谱自大宋以来,年已久远,迄今无记,不能详闻之。+ m" f/ ~/ Q2 F, T& b. B/ c
    叶繁枝盛,有条不紊。舜帝后裔,应知木有本而枝叶荣,水有源而奔流远,人有祖而嗣续盛。是人之于祖,犹木本水源之义,不可不急谱也。
) k$ h% ~* v2 W- |( I: n    古帝之后,为世家巨族,往往变姓裂氏,以长子孙。三代以上,莫盛于姬周,其苗裔至百三十余。盖舜裔,凡二十九姓,皆自姚姓变妫姓,众史无及此说者。周以孝治天下,舜以大孝格天,祖宗功德不同,故天下培之亦异,此其大较亦然。周以孝治天下,而当时历世三十,历年八百,无改姬姓之旧。焕发其详,殆尽天下,极私是也。百三十八姓中,最昌者不过一、二,余多失传,而姬氏不甚著。舜起侧陋,以大孝格天,而即禅禹,不私其子孙,无由尽发其祥。积愈厚而流于先,是以二十九姓,多旺族,而姚之传也,遍海内。一本万叶,其盛靡穷。嗟呼,孝之关系,岂不存在矣哉!
* G8 @) S/ z3 U  n; q' R- D今粤之姚本于闽,闽之姚本于越,越之姚本于帝舜。舜六十五世孙渊,有放而逃至吴兴,于浙江变妫姓而居焉。渊裔孙冀州剌史平复姓姚(亦说是复姓田,到敷始复姓姚),是武康起家之祖,此吴兴氏所由称也。
3 o9 v+ m  {. K  {4 E    由武康迁莆田、宁化、潮州,或迁陕散居会稽山阴。由武康而莆田者,分莆阳霓坡派及莆福韶溪派。莆福韶溪派分发孟、仲、季派。孟派由莆田而惠州,古籍枉善。由武康而潮州者,古籍潮阳程。迁其程乡者念一公,生四子:祖德舟迁海阳;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久之,得有更姓为妫,以避本籍差役者;祖盛迁石正;迁大石者,则我世祖(念一公之仲子)祖隆也。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
  ~/ H8 k7 b. }5 i  R( E    正礼之庆庙,以序昭穆,而祖传之子孙、叔伯、兄弟咸治焉。谱成得礼之遗,意欤以为孝思所寄托云耳。3 ^1 G( z. f4 B3 G+ v" F& M
江南路 提刑副使裔孙支 重修

: j: W# i! S' {( _4 v/ {
姚斐熏

( ]& y* o( E1 ]' \注:
5 q2 Z- U) W2 R    宋江南路提刑副使裔孙支,即季派朝宝之后裔。朝宝,宋之副使,名臣。
" k3 y# x. K0 R: [+ K    姚斐熏,宋时由闽莆福迁宁化梅州,驿修官。立籍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姚墟氏裔孙。祖隆同辈。3 K4 I( }7 f1 x$ F( U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25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27 编辑 2 ~8 m2 e5 m7 Y- D' V

( S+ P- ?+ O" o( c8 ^! o! Y
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序
    盖谱者,谱其所谱,以传家族也。犹衣服之有冠,木水之有本源也。# J; \1 @* g3 {+ \! b  [7 c6 R
    有宗族必有姓氏。史记云:“姓者,所经世系不相紊乱也;氏者,以别子孙而从其出也。”有人说,姓是大,主脑,氏是后来分别处。由此可知:姓则今之大宗,氏则今之小宗也。因致思天有阴阳五行之运,往者过,来者续,人之生身也。形质递嬗(shàn),既不能常留其身以示后人,迨历年既久,世代逾遥,数传之后,子孙众多,或里居各别,迁徙不同,见闻俱异。甚至以先人体之所分,而视如秦越者有之。惟记载以为遗留而后,涣者以聚,疏者以亲。是则谱非常派,而续谱亦急务也。
( H: W: I% X! G% q# B5 M    吾宗系出有虞,显于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蕃于河南、闽、越、吴、楚、山东,世泽世系。而家于南楚辰州府,仅有谱帖,只存大略。洎清初叶,余家兄增纂,虽加手订,未成,因有多代,生庚、居址弗详,即今平远姚氏之所由来也。, a$ h4 ^% J' g% y4 G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指田蚡,为武帝时丞相,封武安侯)。”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0 x- R9 B2 M5 K! X# p! q9 j
    至孝者,莫大于亲亲;亲亲者,莫要于睦族。尊祖敬宗之义,由此昭焉。太守公身为贤大夫立朝,临门犹念念不忘家族若者,则其所以为子孙,为祖父可知焉。上蔽佑而启后昆者,盖可知矣。而况六世祖谦,常以里长受事行间。掌册绘图,导剿东石坝贼。其时不分玉石,奉令杀无赦。谦不忍,损资,以赌缩其地,又使扶老挈幼而去,全活亿万百姓。师至则无功,坐谦受贿,罚军需千两,仅乃得释。此其积功累仁为何如?% ^- O/ D& S3 A& B, A
    夫舜,圣人也。徒以一帝之兴,不足以尽置酝酿积富。而至后裔,或发于越,或发于闽,或发于陕,分为赤亭羌之支。而在粤者,或于潮州,或于海,或于惠,渐次发焉。推而至今,江楚吴晋间,不鲜加冠者。盖称自汉、晋、唐、宋、元以来,未之有及平远者。亦圣人之裔也,有多因行善尚未发者,亦犹潮、海二阳及惠,并闽、秦、晋、江楚未发之姚。至太守公始,何必苦诸不若汉、晋、唐、宋、元之先祖兴盛也哉?后之子孙,世守兹谱,衣德闻期,无负于圣人之裔可也。
  R, D% o4 t: L: \$ ^4 p! {% L    有旧谱未剞劂(jījué 雕刻),亟修而梓之。是岁也,太守公方领吾郡,称粮二千石。不予鄙弃,移书支谱序命之。余不敏,聊叙其略于简端。若其详言,则有太守公之记略于时。
8 A( Z& {: P: l! V' ~
清 姚如春

: C! e: r6 D9 b& V
- t8 Z( Z' I  P. ^; p注:& |0 d9 p+ z! ^3 f
    姚如春,即如庶子,生于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癸巳岁七月十九日,清康熙十六年春(公元1678年)丁巳岁孟春月赐进士,出光禄大夫,经延讲官,礼部尚书,加一级前二部尚书郎,继任都察院左都尉使,兵部督辅,左侍郎,后授右侍郎,事刑、事两部。死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癸未岁十二月初一。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2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5:30 编辑
6 ]" s/ L& Q: Z% T. I6 z: ~
1 C! S# f7 l9 S; e
沙河《吴兴氏谱》序
$ U$ L3 f# a9 O6 J' {6 K$ i

' f, p! i) o! U    盖闻树无根则枝叶何以茂,江无源则泉水何以流,国无史则历史何以考,家无谱则支派何以查。所以国有史书,家有族谱。世代子孙知其木本水源,不致紊乱者,明矣。
/ n- E6 ?, Q+ b  {. u/ s    吾族祖虞舜,耕历山。尧闻其贤而妻之以二女,让以帝位。舜知其子不孝,复以帝位让之夏禹,足见其子孙仍归于农。故史书称之以德服人。传至汉代,有姚基为光武将军;唐有元之,为玄宗宰相。5 U; x- Y- X7 k( q! C+ b0 @; [. a
    复查在明朝万历年间,我始祖公姚富,字厚村,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四川省叙州府庆符县沙河驿,择地居焉。生二子,长讳启明,次讳玉卿。后值李自成闯王起义,兵荒势变,公有明哲保身之见,遂与长子启明公仍归湖北。于是次子玉卿公独留焉。& b- J1 T4 v) q) g
    由玉卿公发派至今,子孙茂盛,不啻(chì)螽(zhōng)斯衍庆,瓜葛绵延矣。其后迁居各地很多,流散亦不少。8 W. H, I- g6 M
    谱既注明字派,亦当序焉。怎奈迭经变迁,遗失不免。犹幸搜索残余,喜可全,此乃我族不幸中之一幸耳,是序。
( Y3 F) |/ ^; C" O: C+ e1 r6 v0 w5 j
( J/ A" Y, N8 `" c
姚景仪著

) _# l" C" i7 n1 ~5 a0 u
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

1 b. k+ ^/ x! W! B
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5 23:31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5 23:53 编辑 . ?6 ^* g- t$ p3 a6 h5 M  i- f

- \: p+ ]- h( D) w  J2 ]$ t1 [
姚姓简介
4 B3 \8 b" }& |  }(代《沙河系姚姓宗谱》序)

2 V6 |; B- R' t/ ^. U      姚姓因姚重华生姚墟(xū),因而叫姚墟氏;因舜帝建虞(yú)国,所以也叫有虞氏;姚姓旺族居吴兴(古越国之地),因此又叫吴兴氏。前两个氏名都包含着舜后的二十九姓,真正能和其它姓氏区别开来的是后一个——吴兴氏。9 V* a; c+ Y% R$ f) a( l
     吴兴武康,是姚姓兴旺发达之地,各处姚姓,大多发源于此。先是姚逢为护羌校尉,迁陇西为赤亭羌(烧裆氏)之祖;后是姚纲因事魏,举家迁陕州硖石,发展为陕郡姚氏;再后有姚异为大理卿迁至云南;同时不少人散发至闽、粤,行成无数支系。现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北、重庆、云南、贵州,陕、甘、宁,乃至全国,甚至海外,姚姓均不少。
$ }# e! G4 c6 W. A' W' w$ t4 R) j     文献记载;中国共有姓氏5660个,其中单姓3484个, 复姓2030个,三字姓146个。目前还在使用的姓氏只有3050个。据最近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一百个大姓中,姚姓居64位。这一百个大姓排列是:
) g/ l6 I2 U2 ?$ R, U# @  r' K李 王 张 刘 陈 杨 赵 黄 周 吴 徐 孙 胡 朱 高 林 何 郭 马 罗 梁 宋 郑 谢 韩 唐 冯 于 董 韦 程 曹 袁 邓 许 傅 沈 曾 彭 吕 苏 卢 蒋 蔡 贾 丁 魏 薛 叶 阎 余 潘 杜 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毛 邱 秦 江 史 顾 侯 邵 孟 龙 万 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常 武 乔 贺 赖 龚 文
7 i. V" U# M( g- ]% s, y2 x: D+ y     昔自重华生姚墟始有姚姓以来,姚姓就不断地裂变为其他的姓氏。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现就所知略举一二:重华与娥皇、女英婚后,尧让他们住在妫汭(guī ruì),其后有为妫(归)姓者;到姚满,被赐为妫姓;因封陈国,子孙遂以陈为姓;妫满死后,谥(shì)号胡公,因此发展为胡姓;陈胡公之子陈申有庶子靖(jìng)(白庚),他的九世孙叫伯爰(yuán),其后发展为爰、袁、援、榬(yuán)、溒(yuán)六姓;陈地妫姓有孔宁,发展孔姓;陈宣公小儿子公子西,字西夏,发展为夏姓;陈完遇难,逃到齐国改为田完,其后为田姓;田完五世孙田桓子的小儿子田书封乐安,赐姓孙;齐威王孙孟尝君逃魏任相,谥号文子,其后为文姓;齐宣王有玄孙田修,逃难改姓王,成为王姓中重要的一支。
4 C( {$ N- g& F2 V) n4 ^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5 D% v5 K8 n1 d) O$ @" ?" V
     我们这支姚姓经历的变化是:姬(jī)→姚→妫→陈→田→妫→田→妫→姚。# W. Z0 W" f' u( H
     据查,重华之前,是姬轩辕之后,是为姬重华生姚墟而叫姚重华;其子商均为姚姓;至姚满,赐姓妫,其子以陈为姓;到陈完改为田完之后,就是田姓了;直到田渊逃至吴兴,其子妫征,是为妫姓;妫征子田平、孙田丰是为田姓;田丰子田恢避难又改为妫姓;田平五世孙妫敷,才又更为姚姓。' y  K7 c/ B0 R# O3 L/ I3 x
     姚姓中名人不少。据桑君编著的《新百家姓》记载,姚姓家族历代名人分类统计如后:
2 i. P, |. Y8 Z( \$ }* a' V
   类别
2 ^2 E4 f0 I/ B- E# R8 [, F时代  政治名人  军事名人  文化名人  文学名人  艺术名人    女名人  合计
3 I* j- s- M8 p古代     5           5           3           4           1                     184 {- o5 ~9 _; b1 ^' |7 u. I4 {
近代     3           2                                    1                       6) H4 ?. f; _5 n, F$ t
现代     1                                                                1        2
3 j: V5 O, G3 K2 z  {! Q, Z合计     9           7           3           4           2             1       26$ k' A$ W) i9 D
这个统计虽不完整,但可见姚姓的一斑。
& U+ a; j) a3 v- J, B3 [2 W" |* ^
姚文长! W- P: E$ X+ I7 F$ q- v
2003年12月5日星期五于沙河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6 09:02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0 [0 {$ O8 C  J! M0 v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 h( q4 |7 y, W
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8 {7 f1 D$ Q- I9 t4 m; M1 n
史书上,姚平公是我族最早由“田”复“姚”姓。《汉书》上有关于姚平公的记载。
0 V6 o' o* M/ k/ ]& @) p. Q3 j- ?
& D" K, E: y% B& _! r我大胆倡议:居于外地景清公子孙,择日一起回平远,祭拜先祖如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6 22:31
17# 姚文长
9 B" Y' p! g2 d, t: l姚文长先生:
6 P. d" _3 @; N  R7 @  m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2:55
明成化年间修的潮阳姚氏族谱,有始祖姚孚公的行实:4 q1 R3 F: s' M! m& R8 J4 n% b! l
     一世
( ?; D$ z- J, j! x  p* J0 _+ x     孚,字绵光,号宣教。琳公之子。生于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庚戌(1190年)十月初二日,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壬子(1252年)正月初七日。南宋时入潮,寓于江 ...
7 R* F" m. H- s" t* g' f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40
* H3 x7 p  p% k$ n9 N6 K2 H
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当时的人有名有字,有的人名用得多,字就根本未用,只有出薄里才有;有的相反,字用得多,名无人知道。我看在平远世谱中可能也没提到孚这个名。
/ f8 ]& m) `) J6 P- B- r: Q, r我们谱里的潮阳始祖是到湖北编谱时才定的。可能平远谱中也没有这个称谓。你们一支的潮阳始祖是你们的,与此无关,不能混为一谈。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17
在民国年间三修的《平远姚氏宗谱》( 7卷,姚克明倡修,姚宇陶,姚宇暨等编纂,民国6年(1917)铅印本,广东省档案馆馆藏其复印本)中,有清两郡太守、十三世姚尲的旧谱序言,节录: 4 v& Y9 M- }6 \$ g: N1 Z2 Z/ B
   “(始)祖景清念一公,其先 ...
8 M3 h! w8 j: a  Q* J1 t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8:55

- O4 p$ h  a& M$ W麻城《粤东姚氏迁楚图》是清朝时编修的,编修时,肯定是去过平远。从抄回的平远《姚氏宗图》序看,是录的与自己支派有关的季派的谱序,还不是真正自己的谱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25
江西平远姚姚士平对景清公的描述:
8 x. _! g/ v5 I7 e' V    第一百零六世 梅州始祖
4 e6 D* S1 r* m+ E+ q8 z* C0 K    景清,字念一,谥贞定侃毅。葬梅县石坑堡均田双坑尾猛虎出林形,坤山兼申。公豁达有大志,贻谋深远,宋末由闽莆迁宁化石壁,任梅州驿,休官立籍于 ...
0 g! K, G* H; z! t! _: E& I9 K+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07

0 n  C8 V) R, P" H念一可能应该是号。梅州始祖,平远始祖也是修谱时定的,不是原来的称谓。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33
大连姚江南对景清公的描述:
9 F$ S) I5 @2 d+ O6 K4 p4 I& f* K0 R   一世:3 v. w9 ~7 o8 X
   景清,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宋朝由闽莆居宁化任梅州驿,休官立藉于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始祖,盖平为程乡之分设,而程又梅州之改名也,逐甸、韩莆、羲化、龟浆、万 ...% H8 O3 v  X4 y/ Y9 k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4 19:12
: x3 c! d1 [( k9 m
美郎之子,原名辛郎,字绍堂,确实系自己添的。
, q% I% b7 l. p9 @2 j( {( f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娶妻邹氏,生四子:长子祖德舟迁海阳;次子祖隆迁大石;三子祖章徙居处之安远,为避本籍差役,曾更姓为妫,后迁楚;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为平远姚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3:3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3:40 编辑 ( j3 `/ J9 ]' t3 j3 C- q5 c
17# 姚文长  & o1 W+ d; \0 u" F, ], }
姚文长先生:
4 C8 R3 O5 Z- Y3 c. V3 @: U      这张图是旧谱所有(哪部谱)还是你自己绘制的?& C3 Z5 w8 @3 q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6 22:31

! k9 U/ E9 ^9 u这系我研究姚氏历史之后,为方便读者,能一目了然而自己画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5:22
如果沙河系是祖章公之后,那就可以理解了。, c. }' z3 o) C! o2 Z8 k
当年平远族谱草创,只记载祖隆、祖盛公之后,祖德、祖章两公之后未能入谱。实为憾事。
9 `$ }9 H8 [# K但你谱前序等,“太守公”所创序等皆为平远谱序,想是当年联系上了曾经通过谱。
6 [2 _" ?- P1 _# c( V7 q...
  t# Y, M; z& m# s6 q4 U$ {  v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6 09:02
# m2 m- j6 h+ U# ^
我们的谱也没有祖隆、祖盛、祖德之后的内容。
' U8 G! D* u/ e太守公恐怕不是你说的太守公了,那是迁楚之后的事。我们祖上来远抄谱恐怕不是什么正版。序是录人家的,是季派朝宝支的,是请其他的人抄录的。那时是手抄,不当省的省了,与本支关系不大的也省了。也可能错的不少。
3 M8 V: }- _3 I) z) X, A$ {) g" y我们这里姚姓很多,无人能领头,朝祖的事我也说不上。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8:29
25# 姚文长
, |. R/ U* y6 J- l  W; b- C6 t1 T. {/ u) X* L1 v$ j0 Y
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
4 I) e" G# S) q) a% S- K
# c1 I* z: M3 y9 x) L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6 A( D5 C0 d0 ]
+ ~: e# B' o, b( E
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z* b, H6 o* R+ ^
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8:35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 {7 w; y+ F* F( J' Z1 [& Y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8:51
21# 姚文长
% d. o7 m. u- j' n+ G- |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b" I/ |; T# E5 [5 e% ^4 v- Q" `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05
22# 姚文长 " z7 b% z! u$ \$ _* q
     “舜后二十九姓,相传为:姚、妫、陈、田、穰(ráng)、咸、法、王、袁、辕、占、息、陆、司马、胡母、颛(zhuān)孙、子献、子鞅、子芒、子尚、子禽、子与、子寐、子沮(jǔ)、子夏、子宋、第二、第五、第八,已无法一一考证。”
/ `- _$ z- R$ W) M      此说据之何籍?姚氏分姓,有说29姓,有说60几姓,有说90几姓;只有29姓说有谱可查,似乎是平远族谱。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23
22# 姚文长 8 m0 R" ?. g0 r% ]
      “在台湾,舜的后裔成立了宗亲会,各县均有下属机构,因陈、胡、袁三姓同财大势重,轮流担任理事长。他们分别在马尼拉、台北、曼谷举行了第六、七、八届年会。据说全球舜的后裔有两亿多人。' T0 e8 b7 h3 I$ e( K4 J
      香港有个《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主席陈守仁),与台湾舜的后裔宗亲会什么关系?参加这两个或一个会的是哪些姓氏?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32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09:33 编辑
1 m. c0 Y4 M1 d' W; i3 S% m& {
25# 姚文长  
( y. a6 E: X: M0 _) o+ k
" t" E5 V% W% \" b+ U1 y平远谱中有姚孚公。平远姚与潮阳姚同是姚宗之公的后代。
5 h" M2 V. {& q- R2 A6 c7 ?. F6 O/ u6 F$ v) Y8 u
我所持的平远谱的世系确实与沙河谱不同。& K  [/ `3 X8 g8 h2 U9 w

) ~& e- S7 \/ ^( L) _你的这个叙述“119世:景清,名孚,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 ...3 E) Y% {( G0 m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29

9 l, _+ L$ Q2 u8 p119世:景清,名,申之子。即念一公,生于明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已酉岁,由武康等迁潮州,古籍潮阳程,为潮阳始祖。”是不对的。+ K' _$ _- b7 H8 }
119世是从皇帝的上一代计,不是从舜帝计。# t7 B( ^9 v+ D' i2 V
有人说:景清与潮阳的孚公是一起到潮州,景清不用孚名是可以推测。- k3 x: j+ M. k( F' u0 q% b
潮阳始祖是我们这支给他的称谓
6 ?; d9 ?6 ]  \$ \$ l
如果你是平远景清公,那么:一景清公是从福建到梅州的,不是武康。二景清公是德裕公之子,与孚公是堂兄弟。三是景清公是宋未元初到平远,而不是明代。如果你不是平远姚,那又另当别论。8 b+ L4 S" v" a9 x# a' N$ q  O
武康吴兴界内小地名。潮州在福建,梅州裂为平远,从福建到梅州是无争的。: X- H) [. \3 g3 g
景清公何时到平远,我们不得而知。只知祖章到了安远。
  {8 D9 U) \. h$ \/ C1 Q# T7 d景清是德裕公之子,这到是不同的。与姚孚公是堂兄弟,也没听说过。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38
“四子祖盛迁石正,后亦迁楚。”这个肯定有出入的。+ ]4 o3 _5 r* U' z
我是祖盛公之后,祖盛是景清公第三子,非你所说第四子,其后代居于平远,与祖隆公后代一起创修平远谱。% ~5 v! V9 i$ q, u: Y: O4 T
姚士平 发表于 2010-7-27 08:35

6 V4 w& c: U) I% g- P“亦迁楚”我想可能有误。如果都在楚,怎么没有他们的内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09:47
20# 姚文长 2 \4 r, b3 y/ J" g0 }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 M0 ^' Z  o- {+ D6 V& u+ Q( S
       姚如春所指:“太守公”当是平远尲,顺治进士,中宪大夫滙川历任司农司马迁杭徽两郡太守;“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是指我潮阳姚先显。  o5 p' u- ^5 [6 v  X: Y
    从此帖整个内容可知, 姚如春与尲与平远姚关系密切;姚如春官位不在尲之下。
* G. _( }3 B2 f* {$ g1 a
3 x0 l2 k9 J) Y$ a5 J9 a# a& y7 _
" X- I/ m+ w& W: L) |: ?6 T% k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7-27 09:57
武康是现浙江杭州德清县武康镇。凡吴兴姚氏皆武康人。
: g9 ^  [- l3 Y
2 u/ U0 M* {1 L# @4 \景清任梅州驿丞,因家平远,他的墓地现在梅州。姚江南去年去过,还拍了照片。% c) \4 J$ o5 l
1 B  A* \5 ]+ H( F* p; Z( ?& o
如果你们是祖章公之后,那真是大喜事,平远谱创修时,四兄弟只有祖隆和祖盛公后代的记载,没有祖德和祖章两公。如果把你们这支续起来,再找到祖德公的后代,岂不是妙极?不过依我之见,当年你们肯定与平远家族联系过,因为从沙河谱系一些序言来看,是一样的。应该是各自创谱之后,互相找到对证过。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各自记载有误差,是很正常的。3 V+ K6 s0 |: A7 X' R

6 B: O3 B  w( M$ P, `! D3 k1 K3 N  |我不是说多少代不对,我是说景清公不是孚公。也不是从明代到梅州的。因为他是宗之公的曾孙,宗之是宋代人(1100年左右),景清公是宗之公的长门,长孙,就算27年一代,最多不过是80年左右,因此他是宋未元初之人,肯定不是明洪武年间出生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27 09:58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27 10:24 编辑
, A( e: u6 n7 o
21# 姚文长  3 j" x. Q, P" E0 w5 F  m) B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4 `% l2 g  `/ P0 Z4 l
  ...
& s1 `* S% U( c: e# w& x" y4 }0 T+ o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08:51

9 I3 Y& Y8 J8 z: \此序能否看作沙河系姚氏创谱序言?或者,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和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之后,沙河系姚氏修谱多少次?即你修谱是第几次?
; l+ S( p( N; l     自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6年)桂月(8月)初稿到乙酉(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正月(1月)修改稿,其间19年,为何这样久?- E! e$ H- [4 [& u1 P/ B7 a
序作者景仪,生于清乾隆十一年(即公元1746年),举人。写序时已六十岁,是为他自己的一支写的。十多年后,族长觉得好,才修改后作公谱的序。在清明会上拿出来念一念就行。景仪殁于清道光十六年(即公元1836年)丙申岁,时年九十一岁。
/ R# t& ]' c6 J( e' x9 C1 x当时识字的人少,公谱就掌握在族长等几人手里。无所谓修几次。添了丁,自己去报;死了人,各家自己去说。解放时公谱丢失。我的信息是从举人的小谱获得的。! R9 n! a: H$ w! T  U
我这次编著《沙河系姚姓宗谱》,主要是根据资料清理祖宗的谱,而非沙河姚姓族谱的编修。公谱丢失,景字辈二十六弟兄的信息二十四弟兄的中断。有小谱的不愿拿出;有的迁走了,不知去向;更多的是不识字,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就别说祖辈了。悲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0:27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7-27 10:55 编辑
3 S4 f6 D" h( [% F/ P
) A, A' i! k$ O3 M# n# {25# 姚文长 " X3 p( H% f2 S+ x
      在民国三修的平远族谱姚姓源流中有我潮始祖姚孚公。我指出新修沙河系姚氏族谱与诸谱 的几点差异,主要是提请你和平远姚注意。你和平远姚 的一些朋友以及其他姚氏宗亲已注意到 ,我的主要目的已达到。至于对错,双方将诸族谱对照分析,加之历史事实和现存事实,便可明矣。: I  s# j4 M$ K  C, N
      我在交流中也学到新东西。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0:4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7-27 15:40 编辑 3 ^/ M3 [$ h, _4 h$ n5 i

5 r+ l3 A) T. @  a0 b; T$ f: O30# 姚文长 ! Z8 c/ D0 r: H8 `
     “我们这里姚姓很多,无人能领头,朝祖的事我也说不上。”
+ B1 p& @$ ^8 c* h2 G9 m      沙河系姚氏,除了始迁祖居地外,还分布在四川哪些地方?川外什么地方?有多少人?( [( Y. z/ E  ]3 z  I: g8 O
      你是念一公后(或福公后)几世什么辈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21
20# 姚文长
5 u& Y. y8 f# M$ P. Q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石。昔汉武帝曾称其相曰:“夫朕治天下,实为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予为司马时,与太守同宦,数闻其言,歉之,不克前贤为恨。* q/ k3 W2 K/ Q8 y2 r6 j- B
      我疑这段话原本有漏有错。特录康熙十六年“年家治弟吴正治”(作)谱序中的一段话与之对照:
9 N' R$ {, G2 B5 j0 k     % L, V# A# q0 o4 w/ M2 t
    先是潮惠诸姚皆鼎盛,巍科显位代不乏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至太守兄弟始以明经高等起家,而太守历官司马郎,叠点杭徽两大郡,此古二千石。汉武帝所谓与朕共天下者,实惟此官。岂不伟哉!往者,余为少司马时,与太守公同官,数闻其言歉歉,以不克光大为憾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39
36# 姚文长
4 I+ Q' I$ R1 B    “潮州在福建,梅州裂为平远,
& p& }7 u6 n! _% Q    潮州有两重意义,潮州市和潮州府。无论何种意义,自古以来潮州在广东不在福建。潮州市和潮州府位于广东东部,有“国尾省角”之谓,自宋以来却是“海滨邹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1:54
36# 姚文长
  }: f4 S0 A6 p' E, N  k+ L    “梅州裂为平远,- @# {# e" n  O$ L- `( a0 z0 j
     此话有点泛,要讲清这句话得从宋朝以来广东行政区域的设置和沿革讲起,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有机会,读读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徐俊明《岭南历史地理论集》相关文章就会明白。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7 15:47
你是始迁祖后第11世“文”字辈吗?   
, m+ @8 b6 r9 V4 u* K, O$ L: }
0 E1 J, Z" h+ |. o0 p2 T: z    沙河系字派①诗  ( E6 _& [4 G) F! @6 B) J( d- [# S
富公世传景,希泽鼎明清。
! B9 ?# G+ b# X# F文运天之赐(cì),树德家必兴。8 W* H- M( S6 T0 N1 [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 U, |$ a3 Q$ i" ?9 L- h
拔萃(cuì)光前代,超群启世钦。1 J; y1 B/ A9 B1 @+ z9 \! N1 `
美集开祥庆,善术有奇英。
- u% P2 A1 g& t& J卓立丰功显,大彰伟业新。
8 _0 r! a9 ?9 t- B2 ]8 R* [0 y道中绍先进,治正习愈纯。5 s  e& m, l6 p4 k; F7 X  V; D8 v
克赞朝廷化,宗传永震声。
2 [+ ]4 ?& {0 _( {$ }2 S! F注释:; ^5 F. W! c. H" `
①字派:它是子孙蕃衍发展的阶梯,依次排序是区分老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依据。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玉春科玉景”,清明会觉得应作为(应为)整个沙河系写,便改第二个“玉”为“于”,那是在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次景仪公把第一句改为“富公世传景”,插入中间8句,清明会通过,那是在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沙河系入川有意识统一字派是从景字辈开始,字派用完之后,可以又从景字派开始,也可以再编。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27 16:39
请教:在沙河系字派诗中,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为一个“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为一个“传”,好区分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8 11:08
47# 卧龙姚建中 : I- ]( o9 z+ D: q
      请你也看46楼帖中的注释:& Z+ A) V5 A) z+ G8 t$ i
      “①……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春科景。”
! V6 q/ }$ S" ?       据说姚景仪是前清举人,他不懂规矩吗?一犯(规)再犯?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28 11:58
我是不懂才请教的。0 D, w4 F0 O2 h  O& {6 Z! U) p( A
景仪公初稿第一句“玉春科玉景”里面有两个“玉”,第二次修改后还是“清明会通过”,也就是说,是多人集体定稿。
, U, E$ p: a! \. V) C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7-29 12:59
49# 卧龙姚建中
( W  l3 g5 a5 _; @      定派字的目的之一是“序昭穆,分尊卑”,这里“尊卑”不是指尊贵和卑贱,而是指辈分高低,因此派字中一般不能有重复字。派字可循环用,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派字往往是诗句或诗,故也称为辈序诗,一般多是寓吉祥、期望、训导之意,由族内(外)有文化、有德望者编撰,族中权威者或权威机构决定(或全族讨论通过),全族执行。派字常常是族谱内容的一部分。现在有人将派字或谱字成为族谱,这是片面和不妥的。# @) N+ l3 C# K
     派字的称谓很多,例如辈序,辈字,字辈,班辈,族字,表字,等等。由于派字的属性,所以派字也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标识,是寻宗问祖的一个途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34
20# 姚文长  
, G- t5 O/ G! V9 X     “吾盖惟太守公,姚氏之所由昌,与其所以悠且远矣。先是潮诸鼎盛,巍显世代,不乏其人。惟平远一支,久而未贵。后以经商等起家,到太守弟兄始显。而太守公历宦司郎,叠典徽、杭两大郡,此故二千 ...
4 \/ T: O- _/ `2 @( n2 m( B! Z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1:21

' n6 s- B4 T$ C) h5 j. S两文确有相同之处。那是序的原文抄录。
' P6 u7 n3 k+ b: T6 B+ u平远《姚氏宗图》序 江南路 提刑副使裔孙支 重修姚斐熏 注:宋江南路提刑副使裔孙支,即季派朝宝之后裔。朝宝,宋之副使,名臣。姚斐熏,宋时由闽莆福迁宁化梅州,驿修官。立籍韩莆之均田,为平远姚墟氏裔孙。祖隆同辈。姚斐熏录,我估计:1、是他录别人的序为序。2、季派朝宝后裔不是平远支的。3、序文有初稿和修改稿之分。或许那是初稿。7 K8 C, g/ x6 v  ?/ X" j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39
36# 姚文长  / q1 y  F% s; R1 f9 J3 ]
    “梅州裂为平远,”
3 P! I$ ]  c- ^# b     此话有点泛,要讲清这句话得从宋朝以来广东行政区域的设置和沿革讲起,不是三言两语讲得清。有机会,读读中山大学已故教授徐俊明《岭南历史地理论集》相关文章就会明白 ...& S9 k, h3 r; r% z9 @/ z  V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1:54

  n9 Y/ X3 {3 o2 O; o7 U, S( |序文:* r# @; W. b2 S( O! L$ y: [
祖隆四传之后,分起竹乡(即古梅州,地名初隶程),万历中割为平远,并辖大拓、超竹。7 V9 i  y/ N" Z6 R
应是竹乡割为平远。是我的错。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44
你是始迁祖后第11世“文”字辈吗?   
% Y/ w8 I! H$ ^" a& Z, B! A, O0 i& U* Z% V7 r
    沙河系字派①诗  ; a; R& y. F$ f3 n5 }) A
富公世传景,希泽鼎明清。
3 A" }/ y# O- u1 x" y文运天之赐(cì),树德家必兴。+ D" x& n7 a$ {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
, B; z$ o9 s9 y拔萃(cuì)光前代,超群启世钦。
/ Z# h5 T' E4 O  l" z5 d& V美集开祥庆, ...: L) \1 Y( b6 [/ i' O; h4 i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7 15:47

" j; P# U( @( ~) R& x  h
翻译:富公句:从姚富公一代一代地传到景字辈,希望得到皇上的恩泽鼎盛于明君治理的清朝。
文运句:文学方面的命运,上天是会赏赐的,只要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家庭就必然会兴盛起来。
守成句: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就能培植好你的根本,再多学一些知识,好的名声就会不断地传开。
拔萃句:能出类拔萃,就能光耀祖辈,能超过众人,就能启发、打动皇帝。
美集句:能把所有的美好的品德集中一身,你就能开出吉祥,喜庆的前程;能把别人的好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你就会有奇才、英才的美称。
卓立句:立下卓越的显赫的丰功,就会大大地张扬你的新的伟业。
道中句:采用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就能继承前辈中的楷模,治学的方法正确,学到的知识就更加纯粹。
克赞句:克制自己,帮助朝庭进行教育感化,宗族就会永远流传上去,并且声名大震。
这是入川之后的字派,是沙河系的字派,不是沙河系祖宗的字派。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6:4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1 15:42 编辑
- R+ A* |' m8 m, {4 p
请教:在沙河系字派诗中,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为一个“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为一个“传”,好区分吗?/ B1 N9 g* s5 l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27 16:39
! j4 z. m- E7 h* C( [
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同、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同,那是祖先的事。那时还没有沙河系呢!是吗?沙河系字派诗中有第三世和第三十九世、第四世和第七十七世吗?
# R7 k8 i5 j# Y, l8 k. R* s“富公世传景”是对姚富公到景字辈的未有意识编排字派的的几代的概括,不是字派。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7:04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0 17:08 编辑
+ m5 w4 C: P$ V  K9 l
我是不懂才请教的。, O! y6 t! I# ^/ v- Q8 h5 W
景仪公初稿第一句“玉春科玉景”里面有两个“玉”,第二次修改后还是“清明会通过”,也就是说,是多人集体定稿。
5 A  l% V, j2 A, h: m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
4 O4 b" N( z4 b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28 11:58
9 f. r, O. y0 z' ~" J" c3 T* {
“玉春科玉景”是指代姚景仪一支的几代,玉指姚玉卿,春指姚春华,科指姚世科,玉指姚玉(这些都是刚入川没有字派时各自取的名),景是字辈,也指他自己。
" O$ p. H$ z4 V6 f' `4 s字派诗是他们拟的,规矩的人立的,我无从知道。你知道我们这里的规矩吗?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0 17:16
49# 卧龙姚建中  3 J1 k4 k8 L5 e- Y) g( l
      定派字的目的之一是“序昭穆,分尊卑”,这里“尊卑”不是指尊贵和卑贱,而是指辈分高低,因此派字中一般不能有重复字。派字可循环用,但这种情况不多。因为派字往往是诗句或诗,故也称为辈 ...! K. b' j4 f5 M
pszyyao 发表于 2010-7-29 12:59

2 J9 b5 Y5 @) H' ?( J请问,我们的字派诗是入川几代后才开始编写的,难道要给已死多年的前辈硬编一个字派吗?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0-7-30 17:37
我对字派是一窍不通……但对文长宗亲的辛勤很佩服,对其所著“姚氏宗谱”能入存国家图书馆诚表祝贺!+ z: u+ V6 A: s
看得出,您在回帖中的口气有点生气。大可不必!因为大家都是在这里探讨学习的,尤其像我,什么也不懂,更需要向您们学习呀!:handshake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5:51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7-31 15:57 编辑
' \) |9 y. {% s2 S
我对字派是一窍不通……但对文长宗亲的辛勤很佩服,对其所著“姚氏宗谱”能入存国家图书馆诚表祝贺!
5 U7 r$ ?9 @2 p看得出,您在回帖中的口气有点生气。大可不必!因为大家都是在这里探讨学习的,尤其像我,什么也不懂,更需要向 ...
$ f- }( w; o3 R" M- [* i%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0-7-30 17:37

; n& C+ Y  ?( g) H% |; o1 a9 Q我这个宗谱发这儿是供大家寻根问祖作参考的。有价值就参考,没价值就当它不存在。
8 T& Q+ K" u& q我看,你是懂得很多,有时是在责难!:L' V5 r! Y$ I2 k9 ]
“拟定字派,要注意哪些规矩呢?”意思是:1、这字派诗是你拟的!2、你连字派诗的规矩都不知道!这不是指责吗?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2
先祖画像图选
4 c5 ]7 {6 O' j. p" O6 M人文始祖  黄帝7 v/ o8 O# t4 G; S1 S6 u
姬轩辕(jīxuānyuán)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4
姚姓始祖  姚重华
: ]0 p& b0 x3 q0 h5 ]( \2 o
(shùn)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5
井木犴(àn)  姚期
2 a; R5 j: F4 }+ d4 @) _
二十八宿之一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6
陈国国君  姚满
" W0 g* H7 _0 f3 D
陈胡公 (guī)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7
齐工正  陈完
( O8 M) ]# m. ?6 c8 o: r9 D2 `6 q
田完(敬仲)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8
齐国国君 田因齐
7 G; H. Z: b7 O8 g
齐威王  战国七雄之一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09
孟尝君  田文
. P3 g! Q$ Z* U
$ D3 x! z' [4 G& k
5 }9 B& L2 p! Z3 x
四公子之一
  M. S) H( k* c! x/ s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0
武安侯  田蚡(fén)2 B5 S7 I! K# f. X* ~1 |
汉丞相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1
西汉将军  田延年: i; T% A* d8 I, S  o! s4 y
大司农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2
吴兴始祖  田渊
$ A/ ?$ p: `. G. D% R" z
妫(guī)渊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3
代穆侯  田丰) Y; U3 i* {5 M
(即:姚丰)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4
东汉将军  姚基: U0 y$ B! J* L3 K
开国功臣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5
护羌校尉 姚逢' S9 `. n8 i  l0 @8 p# ?6 N
赤亭羌之祖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6
后秦皇帝  姚苌(cháng)
万年秦王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7
比隆公  姚增坦9 z4 m8 z( m* g! s9 w, t& a
比绛郡公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8
大学士  姚思廉6 D# J$ y$ A$ L7 c2 r5 y/ u+ B
丰城公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8
唐朝宰相  姚崇. a, l1 m# {8 H3 I
姚元之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1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9 13:53 编辑 4 b0 d3 s; a1 q' z4 {7 G

% i( B8 v' w0 ^0 D  M# [平远始祖  姚景清
: T- U) x6 U0 G4 K. B

1 D/ k$ t7 N) g
- _8 C, q; z6 o& p- t7 Z* q. Q
0 A$ V- \: B: [
8 g% Y/ S) k4 Y, Y
念一公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20
沙河始祖  姚富7 A) ]; t( R) ~3 }7 L3 T: T5 A# w
姚厚村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7-31 16:21
桑田馆馆主 姚清华( x& N& H* |: }* ^3 E. D3 R3 e
姚笃(dǔ)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09:39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1 09:43 编辑 ' n" w: V# u6 |, J3 y0 M

  I4 t9 d! Q9 @" c. g1 X
姚姓专用楹联
9 ~- n9 z9 r. q( O# e( O" y" v& s

4 c" `+ q; S/ j

- `% R" R8 k) O0 @& l一、重华共印文明帝
3 p# L% K5 k: H! p$ z1 ^# M    复姓先传代穆侯1
: U5 h! k( h, C0 a二、历山事迹光万载+ c) u% s: N$ a/ g$ |6 D- B
     妫(guī)水名声振千秋8 ^2 L% P; [; E, V; h
三、姚墟脉派家声远
: i3 G  O+ V8 K/ F; u! u5 C
    虞舜宗风世泽长

# ]5 E9 ^/ Z) I3 q$ p) ?+ R7 {3 t$ V四、唐朝宰相贻()谋远
; c3 M1 L3 u& b# k) o: E
    汉代将军燕翼长

$ v  K6 b) a; v; O  ?五、学士尚书世第
: h# E9 M& H) w4 l- {' X
    帝王将相名家
% Y- g) O; e2 k! J, D2 i8 v
六、学闳(hóng)两汉2
* ]* N6 U5 g1 R0 ?
    书撰梁陈3

# m6 C: [$ C: E% ^七、四俊4名高光百代# ?1 C+ C+ s5 T# ~
    三不5世誉振千秋
  _( z/ }  f' z: Y- F
八、自历山畎(quǎn)亩6而乐道
# y" K; k: J  m- ]$ N8 l      舍耕稼陶7渔以经商4 d2 |& ~3 g" Y
九、重华世弟7 P( d% B& b. ~, g
    虞舜家风
1 c. O, u7 a9 O/ m& N9 x
注:1、代穆侯:指田丰。
9 h/ c$ J7 K, c& q        2、学闳两汉:指姚燧。, {8 c8 h, C4 H7 z
        3、书撰梁陈:指姚思廉。
! A' y3 r( E- b       4、四俊:指姚勉。姚勉,号学波,为文顷刻立就,与胡仲雪、刘元高、黄梦炎合称锦江“四俊”。
' T+ E; C+ e  A6 y5 X  O) _2 r( \& _       5、三不:指姚文灏(hào)。姚文灏,宋朝人,官拜礼部尚书。自谓人生有三不:一、毁誉不入,二、请托不行,三、贿赂不通。* y7 s) ?/ y. T! r% y
       6、畎亩:指田地。这里是耕田地。
- c, \2 ~6 _, n! [) H9 s       7、陶:指从事做陶器。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09:45
姚姓家训
虞舜家风,尽心为民。克已奉公,不循私情。
; y6 C0 u, [- p& I$ B4 R4 }( g& {
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尊老爱幼,和睦乡邻。
) Z4 g" z2 J. e8 R* i, u2 @# H( J
各行可做,耕读为本。遵令守律,训育儿孙。
# K2 f& t+ Z' i/ W4 X

7 o. P' `* F/ d& p2 X    注:姚景仪初稿,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通过。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1 10:20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8 10:22 编辑
+ r: h. P& |. J9 P* p) U
. y# M% @! I; C7 p9 ?
沙河系字派
          富公至于景,希泽明清。

0 @) u) E2 B. }0 ]7 l) C0 T- O, P
          文运天之赐(,树德家必兴。
' T& N+ H8 O% Q9 e; X
          守成培尔本,多学继以馨(xīn

6 U) p4 s+ ]+ d8 G& u$ A
          拔萃(cuì光前代,超群启世钦

) b( G& y' E; F! d( D+ _
          美集开祥庆,善术有奇英。

2 R0 u) M! b, `$ n0 y
          卓11立丰功显,大彰12伟业新。
$ `; a$ L1 i9 X4 S
          道中13绍先进14,治正15习愈纯。

1 t8 O7 i3 v/ o- F9 g4 I
          克赞16朝廷化17,宗传永震声。
+ u5 h! U- f0 D8 p2 ]
注释:
$ r. V8 u- M" m6 e. q+ \
①字派:它是子孙蕃衍发展的阶梯,依次排序是区分老幼尊卑不可逾越的依据。此诗由姚景仪初稿,分两次完成的。第一次景仪公是为自己支谱写的,写的是前6句和末2句,而且第一句是“玉春科玉景”,清明会觉得应作为应为整个沙河系写,便改第二个“玉”为“于”,因为“玉春科”都可以算字派,而“玉”算字派,“于”当“到”字讲,不是字派,但可以带过这一辈。那是在丁卯(清嘉庆十二年,即公元1807年)。第二次景仪公把第一句改为“富公至于景”,除“景”外都不是字派,而是带过从富公到“景”字派的六代。又插入中间8句,清明会通过,那是在乙酉年清明(清道光五年,即公元1825年)。沙河系入川有意识统一字派是从景字辈开始,字派用完之后,可以又从头开始,也可以再编。
- L' y/ l0 ?- q( m
②希泽:景字辈前未有意识统一字派,长房在统一字派之前,已用“增、凤”,因此不再改动。

2 Q$ O( e8 Z0 ?9 H$ }2 v, R
鼎:鼎盛。
% j8 H0 r4 i4 K) J
赐:原为通假字“锡”,读作“cì。赠送,赏赐。

, L6 h* J% `% X0 Y7 m6 |0 L: s) u
馨:读“xīn”,散布长远的香味。这里是指好名声。
/ [. G7 o& n+ g  H" O: B' @( z
拔萃(cuì):超出聚集在一起的人。

" L+ M; U, r6 x8 Y: E
世钦:世君,皇帝。

; @: c( c4 [2 x! q& M: n; ]3 l" n
美集:把美好的品德集中起来。
7 v& q: J4 z# j
祥庆:吉祥,喜庆。
2 G$ N& Y' h5 a9 @3 A
善术:把好的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
3 d2 N7 B+ z2 Q0 M
11卓:高而直。这里是卓越、显赫的意思。

& m0 a2 r- b( {+ _
12彰:张扬。
! U: o% h/ \3 D8 _8 C
13道中:即中道,中庸之道。

, B2 p: k  I3 D
14绍先进:绍,继续,继承;先进,前辈中的楷模。
+ \/ ?# l; a: L6 F4 m% g4 v
15治正:治学的方法正确。
! M$ N# m. u$ f
16克赞:克制(自己),帮助(朝廷)。
6 {2 G: z& y. t  |  w( z' W( r
17化:教化,用教育感化人。

3 ~1 D# T8 M8 L6 A
翻译:富公句:从姚富公一代一代地传到景字辈,希望得到皇上的恩泽鼎盛于明君治理的清朝。
( J& `, }/ ?2 _! }5 a5 u' X
文运句:文学方面的命运,上天是会赏赐的,只要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家庭就必然会兴盛起来。
7 ]  b" I+ _2 E9 i9 c: `
守成句: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就能培植好你的根本,再多学一些知识,好的名声就会不断地传开。
+ p; M  t7 @$ p/ W
拔萃句:能出类拔萃,就能光耀祖辈,能超过众人,就能启发、打动皇帝。
: F" ~/ g1 _1 ^/ j% `* W
美集句:能把所有的美好的品德集中一身,你就能开出吉祥,喜庆的前程;能把别人的好方法变为自己的技术,你就会有奇才、英才的美称。

3 l1 n! Q0 e4 z8 }4 K
卓立句:立下卓越显赫的丰功,就会大大地张扬你的新的伟业。

/ Z4 p; p3 S' f; w1 x3 L
道中句:采用不偏不倚中庸之道,就能继承前辈中的楷模,治学的方法正确,学到的知识就更加纯粹。

* U+ D  d8 Q4 m( t; ]8 I% r
克赞句:克制自己,帮助朝庭进行教育感化,宗族就会永远流传上去,并且声名大震。
7 M7 l: f5 c: ~+ B* d' F
简评:这道诗旨在教育族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方面,要有好的品德,要学习知识、技术;在“齐家”方面,要打好基础,守住已经成功的事业;在“治国、平天下”方面,要为国立功,要帮助朝庭教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 17:4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 17:57 编辑
' p" T0 s7 _) \$ E
- g5 z8 T, b( c  g3 H/ b( j76# 姚文长
) a# U1 M  _; i2 Y$ w! B3 e      姚文长在25楼回复:. h7 D% s$ J: v" W3 C
      “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当时的人有名有字,有的人名用得多,字就根本未用,只有出薄里才有;有的相反,字用得多,名无人知道。我看在平远世谱中可能也没提到孚这个名。”8 s7 k% C/ W+ N. C
     “ 我们谱里的潮阳始祖是到湖北编谱时才定的。可能平远谱中也没有这个称谓。你们一支的潮阳始祖是你们的,与此无关,不能混为一谈。”2 [0 y1 n: z7 _, v# Y" u- P
      我不赞同“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的说法。迄今我仍然认为沙河系姚将平远始祖景清念一公和潮阳始祖姚孚公混为一谈。实际上,广东平远县的平远姚一直明明白白地知晓景清念一公是一个人,姚孚公是另一个人,分别是平远姚始祖和潮阳姚始祖。
: s9 P. c7 v; l4 l, [' \       现录民国年间三修《平远姚氏族谱》中的相关记录于下,以作佐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 17:48
82# pszyyao
4 z  x% I) K# A  t' S7 E% F1 [8 [! K- y8 B! t' U# |
    十三世姚尲在他所撰的《平远姚氏谱自序》(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仲春月)中说:
7 g. G7 ]2 E3 Q3 z4 B: c    祖景清念一公,其先由越徙闽,至宋末元初,念一公为潮之梅州驿。值时变乱,民逃地荒,因休官,而立藉此地承甸、韩莆、义化、龟浆、万安等都,遂即韩莆之均田而居焉,生子四:长祖德,次祖隆,三祖盛,四祖章。& p$ L+ b' z, Y2 r2 m
   其景清以上,则潮阳之祖孚与尲祖景清,俱出于天明一支。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 17:51
82# pszyyao
6 w5 [# _$ Q3 ]0 B- a十三世姚景在他所撰的《世系略》(康熙二十二年)中说:; Z4 h  g  Q) h% T
    念一公与潮阳之祖孚,均出(天明)季派十世支孙,孚为潮阳尉因家焉。念一公为驿梅州,休官承甸遂家均田。平之有姚氏自此始也。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0-8-1 17:56
82# pszyyao 2 m! G2 C# c* b/ N7 B! [
8 k, a  n* I' G. g. }
平远姚氏谱》的"受姓一脉源流"中第百零三世宗之的描述:
* b# q8 z* _) e- X第百零三世宗之  朝宝子,字元仲。宋绍兴丁丑进士,历官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以养亲居家,子二:榘,楶。楶潮阳县尉,楶子琳,琳子孚,孚子建中,建中子鼎知县,()弟文归、洪道都仓使。) t/ P0 G* `$ j% ?
* _: s8 p- R8 |8 o9 T) b+ Y5 N% v
4 ^, X8 [( C" {
应当指出,上列“楶潮阳县尉,楶子琳,琳子孚,孚子建中,建中子鼎知县,()弟文归、洪道都仓使。”与潮阳族谱是完全一致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16
76# 姚文长
+ Q7 D$ i  }6 F. m  G      姚文长在25楼回复:. I$ g' H" p  U* Y& M' A8 N6 N
      “你们的姚孚与我们的姚孚确系两个同名人。当时的人有名有字,有的人名用得多,字就根本未用,只有出薄里才有;有的相反,字用得多,名无人知道。我看在平远世谱中可能 ..." L1 w6 L) O  M9 b6 c
pszyyao 发表于 2010-8-1 17:45
8 b! c# S) q* ]4 ~' O" H9 k* {  b
你不同意是你不同意。你要把他们作为一个人也是你的事。你要去研究、去证实都是可以的。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18
82# pszyyao # Q" n) H9 i% b
$ F9 ^  _8 p2 a! ^7 O# i: A
    十三世姚尲在他所撰的《平远姚氏族谱自序》(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仲春月)中说:
3 B  x, \& {+ |  n    祖景清念一公,其先由越徙闽,至宋末元初,念一公为潮之梅州驿。值时变乱,民逃地荒,因休官,而立藉此地承甸、 ...
- g  u; u7 u; E0 A: C' l. f' S# hpszyyao 发表于 2010-8-1 17:48

  f4 i* O, m, r7 C" J( R, s' ~这是你手上的资料。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22
82# pszyyao  ) m% x# ^" |4 {8 V
十三世姚景在他所撰的《世系略》(康熙二十二年)中说:
1 {2 T: o* i4 i- `% l6 [    念一公与潮阳之祖孚,均出(天明)季派十世支孙,孚为潮阳尉因家焉。念一公为驿梅州,休官承甸遂家均田。平之有姚氏自此始也。. G  F5 K: ?6 ^
pszyyao 发表于 2010-8-1 17:51

/ S0 C7 [. C( x你的资料还很多。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23
82# pszyyao  6 d3 N; V# @+ ~

, |$ [6 j4 f4 R0 Q6 B在《平远姚氏族谱》的"受姓一脉源流"中对第百零三世宗之的描述:
! t2 W+ q. L% O1 g  M  _7 r/ x第百零三世宗之  朝宝子,字元仲。宋绍兴丁丑进士,历官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以养亲居家,子二:榘,楶。楶潮阳县尉,楶子琳,琳 ...; a4 J9 G2 l1 r
pszyyao 发表于 2010-8-1 17:56

+ L% a- B7 H  s! |$ D不错,这资料不错。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26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 13:29 编辑 . W& s/ o; M) N0 d: F% t; `$ a3 P

8 y2 W1 g, |9 Y$ j) i# M$ k  d
姚姓名人选介
1、姚重华$ U8 C8 }$ G& ?, ~
    姚重华(约公元前23-22世纪),名思,字都君即舜(shùn)帝,受位于尧。生于姚墟(xū),故姓姚。因目重瞳(tóng),故曰重华。
. ?: Z5 J. R7 T# o    舜性致孝,曾躬耕以养父母。舜生母早逝,后母很坏,生弟名象,不明事理,且非常傲慢。糊涂父亲瞽(gǔ)叟却宠着他。尧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还为舜修了粮仓,分给舜很多牛羊。舜的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便和瞽叟一起策划,三番五次想害舜。
: d6 a- H: A3 h1 a0 s0 |% ~- P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仓顶。当舜登着梯子刚爬上仓顶,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烧死舜。舜见起火,想顺着梯子下来,可梯子早被撤走。这时,舜急中生智,拿下头上的斗笠夹在腋下,象鸟儿一样轻轻飞落下地,一点儿也没受伤。+ [- Z( M$ ]4 ^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一计未成又生一计。这天,刚吃过早饭,瞽叟就让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后,瞽叟和象立即用石头把井口堵死。他们满以为,这样就可以把舜的粮食和牛羊夺到手了。没想到,舜在井里,发现一小孔有光,便从那里挖个洞钻出来,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中,仍旧与家人和平相处。
. |) [, X9 f- _6 _    舜品德好,能以身作则,他在历山耕作时,历山人不再争边界,互相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尧认为舜很有胸怀,的确是个理想的继承人,于是就把首领的位子给了舜。  A+ |2 L, X. r# |0 T: l
舜接位后,建都虞(yú,即后来的梁国虞城)号有虞。他仍保持着勤劳俭仆的本色,跟族人一起劳动,受到族人的爱戴。作五弦琴,创韶乐。曾杀鲧(gǔn)用禹治水。南巡死于苍梧,后称湘君。& }, ]" X' n1 h5 w
    他也象尧一样,晚年挑选贤人治理民事,选拔了治水有功的大禹为继承人。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27
2、姚期
# U! V5 @9 Z$ _1 h. c
姚期(约公元前17世纪),忠谏(jiàn)于夏桀(jié),被灭。死后为二十八宿井木犴星值日官。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29
3、姚满
5 J8 V, q% g4 N& W9 G0 m
    姚满(约公元前1067-?年),即妫(guī)满,陈胡公。姚满原为陶正,能利器。周武王灭商之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封他为陈(今河南淮阳)侯,让他奉守舜帝的宗庙。把大女儿太妪()嫁给他,赐他姓妫,于是姚满改为妫满。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31
4、姚基% c1 Q, x1 d% V6 ^9 Y* u
    姚基,字霸林(约公元25年前后),号匡次。东汉开国功臣,将军,有免死牌。光武帝称之皇兄,曾谕:“姚不反汉,汉不斩姚。”其子姚刚剑劈太师,发湖北充军,而对他无损。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32
姚逢6 e* {6 g; |; P5 V8 r: b* g' B
         姚逢(约公元290年),官至护羌校尉,使匈奴,被拘囚。后为赤亭羌(烧裆[dāng]氏)之祖。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34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 13:36 编辑
7 q- i0 G8 o9 \$ j2 A" E% U, J* S
+ Q! ]0 \+ d; L( O+ U1 j) I6、姚苌(cháng
+ r5 y' V. |) n/ K4 L* y
    姚苌(公元330-393),字景苌。十六国时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64-393年在位,在位与与前秦符坚相攻。383年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占据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386年(白雀三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
( i3 B0 _9 N( a- S5 X& F    8 d! a1 K3 Z- P0 P% K9 V* R+ c
另:    
4 T/ D4 I) X1 Z    其父姚弋()仲(公元280-352年)羌族首领。
& r3 Y4 H8 D# H- g. r/ l) [) b    其兄姚襄(xiāng)。" n* U: [( {! o# T5 }8 y
    其子姚兴(公元366-416年)继位,公元394-416年,在位二十二年。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35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 13:37 编辑
  I  E' s* X  c6 G
7 e* T7 S$ E9 j7、姚馥(  y% J& s9 ]5 \
    姚馥(约公元265年前后),年九十八,好读书,喜欢喝酒。每醉时,好言帝王兴衰,善戏笑滑稽。曾说:“九河之水,不足以渍()曲蘖(niè);八籔(shǔ)之木,不足以供薪蒸;七泽之麋(),不足以充庖俎(páozǔ)。”常言:“渴于醇(chún)酒。”群辈常嘲笑他,叫他“渴羌”。及晋武帝(公元265-275年)登基,提拔他为朝歌(在今河南)太守,并说:“朝歌,纣之故都,有美酒,故使老羌不复呼渴。”馥推辞,改提拔为醴(lǐ)泉太守。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37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 13:38 编辑 0 |" a) r( o# m2 a9 F9 B- R

' Q* j$ V, v* A: V7 N8、姚思廉
    姚思廉(公元585-?年),唐代吴兴人,丰城公,瀛州修文馆大学士,官至散骑侍郎。二十四史中的《梁书》、《陈书》由他撰写。《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梁书》,六本纪,五十列传,合五十六篇。均为贞观三年(公元630年)完成。
0 e# W, q( T+ G- w. C1 y
    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40
本帖最后由 姚文长 于 2010-8-28 10:39 编辑 2 u% j$ b: Q% @% j  Z9 t  C

3 j, M, l% q6 G& k9、姚崇
( ]7 n) ]/ A1 E
    姚崇(公元651-721年),字元之。唐朝宰相,相武后、睿宗、玄宗。封梁国公。
: ]$ v9 J! _0 g    进入仕途后,得武则天赏识,公元698年被提为兵部侍郎(同中书门平间事,即宰相)。因过于梗直,得罪武后宠臣张易之和太平公主,两次受贬。公元713年(开元元年)第三次被玄宗召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三品,位于诸宰相之首)。
+ i% w# O4 ?1 Z1 w) x) |( Q& `) c    公元716年(开元四年),中书门赵海接受外族贿赂被定死罪。姚崇向来倚重赵海,上书奏请为其减刑。此举引起玄宗不快。姚宗感到再居相位多有不便,于是申请辞职,并举荐宋憬为相。
% T; y2 A0 S$ J& m' G$ ?& E    在位时,主要政绩是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扑灭蝗灾,禁绝乱兴土木,奖励群臣劝谏。与宋憬合称“姚宋”,是唐朝最负盛名的宰相。
; N$ _1 n1 l7 E+ J1 M; T8 i    公元721年(开元九年),姚崇病逝。朝廷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封谥号文献。八年后(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又被追赠为太子太保。
作者: 姚文长    时间: 2010-8-2 13:42
10、姚合
4 i6 I: ~: b* E% u
    姚合(公元775-854年后),唐朝诗人,姚崇的玄孙。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进士,曾做过县武功主薄,世称姚武功;当过县观察史。他任陕虢(guó)观察史时结识了年轻诗人李商隐。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李商隐任宏农县尉,因活囚忤观察史孙简,将罢官,恰好姚合来接替孙简,二人一见大喜,李商隐避免了一次打击。任过州剌史,官终秘书少监。姚合为人达观开朗,放荡不羁(jī)。他所作诗篇多写个人生活和自然景色,他的诗通俗朴素,他的诗的风格被称“武功体”,被后来宋朝江湖诗派尊崇效仿。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类贾岛,故“姚贾”并称,但与贾岛有不同。他的诗曾与李商隐结集,《全唐诗》中有七卷为他所著。
作者: 姚士平    时间: 2010-8-2 15:57
" 姚崇(公元651-721年),亦名 shòu,字元之。唐朝宰相,相武后、睿宗、玄宗。封梁国公。"% w" o5 ]- h" h  R' w" V9 o( _0 v

; V# M  ~2 S% [  P# L7 l( g2 ~! }/ R姚崇不是姚shou( 左王右寿)。他们是两个人,是史书上有记载的。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