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Y- B) i& k. u. w《元日》 ^* [3 Q) l& r( [7 L9 P 【宋】王安石 8 Q/ j g! E1 A: i8 O- X0 b ; k! w- I: V, b爆竹声中一岁除, , w2 m, s) C4 m% s5 _7 |+ I. D# X
春风送暖入屠苏。 - F _; l0 n4 K
千门万户曈曈日, " h% b% E# j7 z总把新桃换旧符。5 X I; q- | I( x' c# H
: x% a+ x( M8 {, U9 L 8 {( }) F h. C& W: I% ?8 l) H 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春风送暖,旭日初升,家家户户点燃爆竹,合家喝着屠苏酒,忙着摘下门上的旧桃符,换上贴有门神的新桃符。作者择取了这些过年时最典型的喜庆场景,展现了一幅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风俗画卷。宋人特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王安石此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还能体现出他的执政态度。 , Q+ u; _2 c2 ^$ T+ u: o) }) F- [3 R2 f6 X- `$ K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7 n# g' D# G" e# }5 q4 h# | * Q5 Y8 B. i- x M* Q5 R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6 @7 v2 o9 _5 C; H g0 \* x u$ T, M- [3 X; A* J+ X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一种美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2 Z, B+ L5 {/ J0 R0 U
, f K5 X3 r0 N7 S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诗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N1 [$ x+ e* v# N# N' D
, ~6 F" l0 S+ o9 S& H" N, G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也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客观规律。 + Q& i" F% @" [. ]% t+ N b4 d# L6 ]
: Q. q0 h- A0 a- r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的人们总是喜欢在过春节的时候用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来形容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直到今天很多地方的人们还是喜欢用这两个名句书写春联,可见其在我国民间的影响力是十分深广的!3 n, n, G+ u ]4 U) D. P7 l
+ k2 u: A6 h# P 6 v8 A& p7 G2 V1 J9 n+ z! l, O( w% q # a( S: ^( ^) p( v& I6 { 在这辞旧迎新的大好时节,山东姚氏宗亲恭祝全球姚氏家族阖家欢乐,新春吉祥,如意安康!新年行大运,鸿运当头,大吉大利!羊年喜气洋洋,洋洋得意,洋洋洒洒,大展宏图!繁荣昌盛,前程似锦! ) `% i4 [: Q$ C4 n# h4 [ : a ^- r6 J% H9 ?. M# q& X* L9 K' A
$ D3 S8 V! L. c& f8 x0 b
# M& p' V( J" ^0 Z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2-18 16:30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2-18 17:16 编辑 1 a2 ?4 Q/ p* n! {# h' s: `+ K0 b& s, V: Q3 Q' F2 U, c 过春节喜欢写的春联' v2 E1 B' R& n* y ! f$ C( [; [* _ ^( D! g爆竹一声辞旧岁. S2 p; w9 J4 P" A/ A 华灯万盏庆新春 ! u3 i5 R \ p1 t1 }/ i9 f6 a" N5 ~1 O$ @, d3 r 红梅盛开迎新春4 M8 Q1 ]* n; p0 b+ q" F 瑞雪飞舞兆丰年3 ~' g7 A8 {0 L; U- P% K
, u. q# P) V, G5 c' @; V( a4 v4 z: _5 r' H 五风十雨皆为瑞 - G; G/ \4 C* @: Y 万紫千红总是春 . ]' L V/ @. J$ E/ Z- I 3 {- W3 E5 W. k) z/ |8 O& e ! L) i5 g( U3 w* w( I天增岁月人增寿' ^7 L$ S8 j! @; o. m 春满乾坤福满门 4 R6 |) t, n$ }( l9 h1 x4 }2 S8 G4 ^5 [7 k
/ W$ l4 g) Z* k7 f5 W0 b* `6 O 春风杨柳鸣金马 ' Q3 ?! U& G% V晴雪梅花照玉堂% n4 \2 v4 N3 i
3 b' i5 P# H0 c 忠厚传家远 " F! z# H+ S# S; |2 _诗书继世长 $ H0 h. A$ f9 x; V3 }7 K5 \8 U+ D: N6 s
6 L% h+ \4 y3 V- }4 c8 y 云献吉祥星联福寿 ( y) Q" b5 U6 n: ~7 ~花开富贵竹报平安 ; C, L2 M3 F3 m4 W' }! u4 W: @4 z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