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僧垣:声誉卓著的宫廷医家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0-1-8 17:23
标题:
姚僧垣:声誉卓著的宫廷医家
姚僧垣(公元498-583年),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是一位南北朝至隋初时期声誉卓著的宫廷医家。
" U! A8 ?* T2 V# [7 n& d- \
6 z7 m$ t$ \4 x! H% e
姚僧垣学医深受父亲的影响。姚僧垣的父亲姚菩提曾任梁朝高平令,擅长医学。喜好医药的梁武帝常召姚菩提入宫来谈论医道。姚僧垣自幼好学,博览医籍,24岁时就已精通医术。梁武帝得知后,召见了年轻的僧垣,当面考核他的医学知识,姚僧垣对答如流,武帝对他的出众才学大为赞赏。中大通六年(534年),姚僧垣初入仕途,出任临川嗣王国左常侍,以后历任数职。大同九年(543年),担任了殿中医师。不久,又担任了太医正。梁亡后,姚僧垣入北周,继续担任宫廷御医。
5 e# |1 J/ D. W3 g& \; U
$ O. O6 L4 s& W* t' F" w8 S2 k
明辩病情 精确用药
3 m9 _- y8 h1 N ]
% Y: F0 x. q! D0 f {$ A
姚僧垣精通医术,治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在他一生所历经几个朝代里,皇帝和皇亲国戚、名将大臣们都喜欢向他请教医药知识,请他诊治疾病。梁武帝时,武陵王的一个孩子患病多年,众医生治疗无效,梁武帝让姚僧垣前去诊视。姚僧垣看过病人,将其病情症状及对病势发展变化的预测写成奏章报告武帝。梁武帝阅后,禁不住感慨地说:“用意绵密,乃至于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你用心细致缜密达到这种程度,凭这样的态度和医术诊治疾病,还有什么病能逃脱掉呢?)”
# _) I, U) u: k! u
; m$ N# j6 N/ p
姚僧垣生活在朝代更替的动荡年代,服务于帝后百官,面对的病人是皇帝、皇亲或名将重臣。他在医疗上凭着扎实的医学基础和经验,辨证施治严肃认真,而且敢于直言不讳。
# r; `9 Y7 B5 S8 U6 W" B" o( Q
) _0 ^" n% V# c. S) |6 Q5 Q
年迈的梁武帝患发热,想服用大黄。姚僧垣劝阻说:“大黄是快药,但君王年事已高,不宜轻用。”可是,武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服用了大黄,使病情恶化,到了濒危的地步。
9 t, U! _6 a& J: X0 i
: e9 F' D- Z( I2 }7 n& q
梁元帝曾患心腹疾病,召多位医生讨论治疗方药,众人一致认为圣上最为尊贵,不可轻意使用大黄等泻下之药,宜平和缓缓宣通。姚增垣说:“脉洪而实,这是有积食,必须用大黄,否则无法治愈。”元帝采纳他的意见,服下汤药后果然泻下积食而病愈。
) b+ r' ~+ h2 C! D. ?
) I% w9 P3 {! m
三步治疗 治愈重疾
3 B( X- D: O+ f$ C( ~; ^+ C
: P) ~1 h, K1 _# d
建德四年(公元575年),高祖率兵攻打北齐。在河阴,高祖患了重病,口不能言,眼睑下垂不能视物,一脚短缩,不能行走。姚僧垣认为,诸病不可以同时治疗,要分出轻重缓急。高祖作为军中的统帅,最重要的是要能开口说话。所以,姚僧垣处方进药,先使高祖能够言语;继而,又治疗目疾,使高祖可以视物;最后才治疗足疾,把高祖的足疾也治愈了。姚僧垣用他精湛的医术,巧施三步治疗,使高祖逐步康复。
" g# i. a' Z0 w5 }. j
# `( \/ _7 W C" `( ?5 }
他还先后治愈金州刺史尹娄穆腰部紧束沉重、两脚伸展不利之症;大将军、襄乐公贺兰隆的气疾与水肿病;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的风疾,等等。
! w6 d4 N9 m. i( D, ^+ y4 t
1 n2 F4 f1 i) D& L, L
姚僧垣多次治愈皇帝和王公大臣的疑难病症,受到加官进禄的待遇。当姚僧垣70多岁时,北周武帝还免去了他的朝拜之礼等一些礼节,以示特别的优待。
+ S- Y* f% f& k5 ]0 a& r# ^; ~
) h3 Z8 l y$ @
姚僧垣著有《集验方》12 卷,此书是他将自己一生搜集的民间医疗经验和奇方验方,经临床验证后筛选整理编辑而成。它体现了姚僧垣的治疗经验。可惜原书已经佚失,部分佚文尚可在《外台秘要》、《医心方》等医籍中见到。另外,他还撰写了《行记》3卷。
9 t7 f7 f; p7 N. w
姚僧垣逝世于隋初,开皇三年(583年),享年85岁。
作者:
姚油尼
时间:
2010-10-8 19:34
我的一天就这样的过去啦,上上网,逛下水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