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舜王的传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0-1-7 22:50
标题:
舜王的传说
姚婆子
' D0 V9 u% T: Z* [9 S1 |" _2 L
舜王是一个极会调和逆境,能够以孝道处理好他和家里人关系的有名孝子。
3 ]% O3 ^ V4 y! [8 x, I
舜王的传说.jpg
(95.95 KB, 下载次数: 6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1-7 22:50 上传
! |. Z8 d; l) J4 H, a
( @+ F8 r8 v( I. j& V# B
舜幼年丧母,父亲瞽叟续娶一妻,人称姚婆,她是一个不明事理,不顾乡邻议论,对待亲儿当猫、狗,见了前房儿子就视为“眼中钉”的糊涂女人。瞽叟是一个娶来后妻忘前妻,凡事尽听后妻话的“白铁耳朵”。姚婆生的孩子叫象,也是一个仗着亲娘护持事事欺侮前房哥哥、不懂友爱的憨娃娃。因而,舜在家里左右不是,经常挨打受气。但是,继母还想害死他,好让象独得家产。
- ~9 W9 q; u- N
8 `6 r$ l/ z! g; j+ ~
一次,父亲瞽叟出远门刚一回到家,姚婆就给奏起本来,说:“自从你走后,舜便不听话,事事和我顶嘴,惹我生气,还生歪心,在桃树下埋藏恶刺,我去摘桃,被扎伤了双脚,好几天都不能下坑。”她怕男人不生气、下不了狠心、打不死舜,就装模作样用双手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瞽叟还以为是被扎伤了双脚,气得她委曲伤心才哭的,连忙安慰。哭了一会儿,她又装着又羞又气的样子,抽抽噎噎地说:“我没脸给你说,怕把你气死!”瞽叟听出话里有话,就追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又假装扭扭捏捏地说,舜有不良之心,多次调戏她。瞽叟一听,立刻就黑了心,跑到前庭,喊来了舜,喝令跪下。又叫象去寻棍子来,象知道要打哥哥,便高兴地去绐姚婆报信,姚婆叫象多拿几根粗硬的棍子快送去。可怜的舜浑身被打得上下没有一块好肉,昏迷了几天,竟没有死。
0 d6 Y8 y4 l1 Q3 a4 E6 j; h, y
+ `. c' G' T4 C* T. E
此后,舜仍没有怨心,仍守孝道,敬事双亲如同往日,对弟弟友爱如旧。可舜的委曲求全并没有感化他们。姚婆暗地里又对瞽叟说:“舜子大棒打不死,重伤好得快,想是老天保佑,以后是贵人。现在尧王访贤,要是被尧王得知,征了去,他和我结有仇恨,必饶不得。你是他亲老子,他不能把你怎么样。我是后娘,遭殃的必然是我们母子,你还是把我们休了吧,也好让我们娘俩早些逃生。”瞽叟一听连忙说:“他没死是打得办法不妙,只要想出妙法,定教他难逃活命,你快想想办法,把他弄死!”姚婆听瞽叟这么说,正中下怀,忙说出一条毒计:“让舜去后院修理谷仓,先在四周备好柴草,等舜上去以后,抽出梯子,点着柴草,把他烧死。”瞽叟连连称妙。
" j1 |. s/ a" k* J9 ?4 u
6 e% @. g! M$ n
过了几天,瞽叟依计备好一切,叫舜去后院修仓。舜上去时拿了两顶草帽,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准备休息时当坐垫。他刚爬上仓顶,就见四下里起了大火,一时浓烟滚滚,火焰连天。舜仓促间情急生智,一手抓住一个草帽顶,平扣向下,飞身从仓顶跳下,因有帽子作翅膀,舜安然跳下,丝毫没有受伤。倒是瞽叟和姚婆操下黑心,两次谋害都不成,还白白地搭赔烧光了一所仓房。
+ H/ {& c2 v' b# {6 J; J) p7 J
% H8 p8 M' s, Z. I+ b
两次谋害不成,舜仍是一如往日,不失孝道,期能感化、调和关系。没过几天,姚婆又生一计,说是她把金钗掉到门前的枯井里了,要舜下去拿。舜下去后,狠心的瞽叟、姚婆和象就用大石头把井填死了。幸亏井里有个洞,通到隔壁邻家的井里,邻人来打水,他顺着井绳爬了上来。这次舜接受了以往的教训,没敢再回家,就去了历山。
" A+ s( M% c) p1 e* t$ {: O g
I9 q' H, q8 }* Z% D, O6 r, N5 m
舜到了历山种庄稼,年年都丰收。有一年逢着天旱,山北的几个商人跑到历山来贩粮食,见他为人忠厚,行事公道,就和他拉起闲话,说起了诸冯村,有个瞽叟,听了后妻的话,把前房儿子骗到井里,埋盖了井顶,捂死了儿子。后来发悔,哭瞎了双眼。后妻对他也不好了,小儿子也不听话,母子俩好吃懒做,不长时间就卖光了家业。如今一家三口无法过活,都靠乞讨过日。逢着今旱年,处处饥荒,怕也活不了多久。舜听了心里侧然,便收拾家当,和商人一起带着粮食,回到了诸冯村。
/ G" V5 m1 G: x3 I, s: A
1 I0 h4 b" L4 h) G2 `; k) i
舜在村里开了粮店,救济饥饿的村民。一天恰逢姚婆上街乞讨,被舜认出,给她取了几个馍,塞到篮子里打发走了。姚婆回到家高兴地对瞽叟说她要到吃的了,她拿了一个馍掰开一半给瞽叟,不料,馍中夹着一块银子。她又拿一个掰开,也夹着一块银子。把所有的馍都掰开看,里边都有。这一下。全家人都惊奇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第二天,姚婆和象挟着口袋去籴米。谁知,回到家把米倒出来一看,籴米的银子还在口袋里。全家的人更纳闷了,瞽叟说:“这人莫不是我那舜子吧?舜子就是这秉性。”姚婆说:“你见鬼了吧,你莫想迷了。”瞽叟说:“我不迷,这行事实实像他,我总觉着是他。明天你引我去见他,我一听声音,便知道是不是他。”姚婆说:“好,我明天引你去。”
5 r+ H4 {6 |+ e) l- s
1 _5 q+ B' M" \- k4 r/ V9 y" R% D1 J
第二天姚婆引着瞽叟见到了舜,一搭话,瞽叟就听出来了,便说:“你是我的舜子吧?”舜说:“是”。便抱住父亲,跪在地下哭了。瞽叟也伤心地抱着舜的头哭了。一时,父子俩悲喜交集。瞽叟一宽怀,眼也复明了。周围的人都说,瞽叟的复明,是他的悔过,舜的行孝,感动了上天。于是,全家人欢喜地一齐要求舜搬回家中住。舜便收了铺面,跟着父母兄弟回到了家中。到了家,瞽叟想起前情,要休后妻,舜不记娘恶,苦苦劝解父亲不要休。感动得姚婆悔恨羞愧,一起发誓,拉着舜,哭着亲着,骂着自己,象也跪在娘身后,说娘虐待哥哥都是他的调唆。母子俩良心毕现,诚恳自责,使得瞽叟气消恨散,不再言语,一场风波平息下来。
" }4 _3 N6 B( _8 S
' E9 u; h' w3 C/ U
从此家庭和睦,乡亲齐颂,舜的贤名传遍四方。现在,晋南一带人对于那些虐待前房子女的后母,都叫“姚婆子”,以示惩戒。
. v D; W7 f% H) x. e' H
2 d6 U0 C, O$ C% R6 I( i# U8 y" ]5 s
见帝村
, g) u% k6 e- Q6 E& A+ D3 r* U9 Y9 d. I
相传尧王生九男二女,九个儿子都是平庸之辈,难以担当治国重任,尧王思贤若渴,一心要把王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人。
- u1 \( e* P; L$ x: {4 v4 K
) v. _/ G7 p: w T# Y9 z
后来,尧王打听到中条山南妫水旁的北历山村有位大贤,名叫舜。于是,他便带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出平阳,越条山,顺着妫水南巡。路上,尧王把自己准备替二女择舜为婿的心事说了,谁知两个女儿却为争王位而吵闹不休。尧王见她们各不相让,便想出了主意说:“你俩同时走马纳鞋底,谁先见到舜,并且鞋底先纳成,谁就为正。”女英生得聪明伶俐,翻身骑了匹大马,并将线绳揪成短节,在马背上飞针走线;娥皇性情忠厚老实,跨了匹灰骡子随父后行。她纳鞋底的绳子很长,纳一针就得抽半天。尧王见状,脱口而出:“此处枣刺不应带钩!”相传从此永济胡营村南崖上的枣刺都长直了。走了不远,灰骡子又要下驹。尧王急了,又顺口道:“骡子不该下驹!”从此,骡子也不会生育。尧王同娥皇好不容易赶到北历山村时,女英早纳完鞋底,坐在一棵大树下乘凉呢。娥皇瞅瞅自己才纳了半截的鞋底,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 ?# ^* }9 O+ M, _1 t' N5 e
/ k+ w H. m3 M- I9 I$ p
这时,只见一个青年农夫正在耕田。他套了一黄一黑两头牛,并在犁把上挂了一个簸箕,牛走慢了,他只用鞭子敲打簸箕,而不抽打牛。尧王感到新奇,就上前问那小伙子。小伙子很有礼貌地说:“当黄牛不走的时侯,我的鞭子往簸箕上敲一下,黄牛就以为是在打黑牛,就不敢怠慢了;黑牛不走时,我仍用鞭子敲簸箕,黑牛认为是打黄牛,也不敢慢了,这样每敲打一下簸箕,两头牛都同时加快了脚步,谁也不敢偷懒了。”尧王听了点点头,又问小伙子:“这两头是黄牛力气大,还是黑牛力气大?”小伙子说.“老人家,你的问话叫我很难回答。我说黄牛力气大,黑牛不满意,说黑牛力气大,黄牛不高兴。地是两头牛一块犁的,只要都尽心出力,何必分大小!”尧王越听越高兴,心想:“天下居然有这样聪明善良的贤士,只恨相见太晚。
# g. y9 g6 L* Z- m& [, i
+ ~3 |; N" F- Y
尧王忙问农夫叫啥名字,农夫说:“我姓姚,叫重华,又名舜。”尧王高兴地把舜带回了平阳,把皇位禅让给了舜。舜继王位后,果然政通人和,百姓乐业。
C- e9 S2 b6 D; o, r- P
! B8 C# z+ i) N$ S6 y/ |" ?, Q
北历山村,由此改名为见帝村,沿用至今。
$ O' b( t! |/ G9 I; q
' J( U8 x. r" y6 p' O
雷首山
J# z3 J0 h: U4 ^0 A: Y
中条山脉在靠近黄河岸边,有一座山名叫雷首,俗称龙头,远远看去其形如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从东迤逦而来,一头扎入黄河,搅起滚滚浊浪。相传,当年舜“渔于雷泽”,就在这里。
' o+ R$ x6 J; S$ j' P
据说,历山的农民,因为种地,争竞地畔。有人超过地界,还恃强闹事,欺压善良,不以为非。当地农民无可奈何,请舜排解。他到了那里,没有指手划脚说是道非,只在那里老老实实地干庄稼活。因他奉公守法,遵规蹈距,给大家做出了榜样,结果只有一年工夫就没了争竞,都各自照着所种的地界耕作,再无侵畔之事了。
' N2 ?* k2 Y3 T6 A* J, q$ s2 ]
3 X) w B, Q! M. L7 m" z) b- C2 }
雷泽的渔民,常因打鱼争占下网的地方。年轻的恃强侵夺年老的撒网场所,酿成以少欺老、以强欺弱有失和气的事件。舜被请到雷泽当渔民。结果,也只用了一年时间,当地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懂得了遵规守约,尊老敬老的道理,从此打鱼再不越轨行事,不欺侮老者了。
; F& a3 w0 Q) Q# k" R2 P4 N2 v7 i
' u# P2 A0 q/ C: a
河滨的窑户,烧的瓦盆、瓦罐等陶器多不结实,卖不出去。窑农们很苦恼,向舜求教。舜就去烧窑,和工人们一块研究烧制技术。也只用了一年功夫,就烧出了质地精良,坚固耐用的陶器,窑工再也不发愁了。
见帝村.jpg
(77.69 KB, 下载次数: 7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1-7 22:50 上传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0-9-28 02:13
父顽、母嚣、弟傲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5-4 11:21
感谢尚明站长的好文章,受教育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