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17:16
标题: 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姚先登昨晚发帖——在下孤陋寡闻,不知有此情况!——全文如下:
有位宗亲在一个宗亲群私下里告诫我说:“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您是大学教授,希望您在舜裔宗亲团结和谐方面多做工作。”我回答说:“谢谢指教!以后多加注意,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
在下孤陋寡闻,还真不知道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多有得罪!
我也看了跟帖的,都是说这位提醒姚先登教授的宗亲的不是。我倒是认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亦错亦对,或有错有对。因此特发此帖:
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或者,就当是我说的,请你平心静气地教导我,说服我认错。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28 17:50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28 17:51 编辑
是啊,钟尧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也一直在想,既然这位宗亲这么说,一定有他的道理。我很希望听一听讲“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的这位宗亲详细谈谈如是讲的理由或是道理。
作者: yaojianzhan 时间: 2014-9-28 19:20
我只知道姚姓和陈姓都是舜的后代.姚改陈\陈改姚自有论断,和谐就好.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9-28 19:58
我的理解是(只是猜测)姚的部分分支改的陈姓,之后陈姓的某些后代感觉不能这样下去就又重新改回姚姓!这也就是某些姚姓是陈姓改过来的缘故!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4-9-28 20:07
本帖最后由 河南姚树江 于 2014-9-28 20:09 编辑
是姚在现还是陈在先 ?难道舜帝老祖先是先姓陈后改为姚?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28 20:37
钟尧老,您好,您老将先登教授的帖转立一帖,用心可彰,您老是姚氏一脉泰斗级的专家,历来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谱牒的研究,早闻其名并阅读了您老发帖的许多文章,感知您老确是对姚族呕心沥血.谨以治学的典范,实是晚辈们的楷模。对于谱牒研究和世系的传承,我自衬只是一个门外汉,实无参与讨论之能力和水平,但身为姚氏一脉,也思正本清源,惶惶中跟帖权做重在参与吧!忐忑之念犹慎,望乞前辈见谅!关于有宗亲提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一语,拙见实不敢苟认,在此引据如下:源于舜帝姚重华,源于姚姓和妫姓,舜帝以姚为姓。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舜,尧帝为了考察舜,让他居住在妫河边,他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改以妫为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因生在姚地,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姓氏,称姚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这就是沩汭的名称来历,所以妫姚二姓为同宗,曾经互用,舜帝为了加强子女间的团结,让姚姓子女曾经改为妫姓,让妫姓子女曾经改为姚姓,部分子女有改回本姓姚姓,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今河南淮阳)地,为陈姓和胡姓的由来。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唐书·宰相世系》言,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田丰为代眭侯奉祀舜帝,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徙居吴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姓至舜帝嫡裔69世嫡长孙西汉谏议大夫舜帝奉祀官姚平奠定吴兴姚氏基业,舜帝血脉已繁衍至一百四十几代,上述以《中华姓氏舜裔嫡系宗谱考略》为证。自黄帝至舜、禹,虽然姓不同,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地而姓姚,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妫,《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的后裔姚姓亦因祖德受到尊重,姚姓后裔分妫、舜、虞、陈、胡、王、孙、田、袁,车、陆等60姓,先后有60 世受封诸侯国君,计享位达1974年之久,著名的如夏禹时封为虞侯的虞思和周武王时封为陈侯的胡公满。传到汉代,姚姓已繁衍为中原大姓族之一。姚姓是中华姓氏中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已传至130余世。最初,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33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脉。在中华姓氏中,妫、姚、田、陈、胡五姓同根源,其血缘先祖是舜帝姚氏。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中国官方史书《唐书·宰相世系》言,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齐王田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西汉帝国皇太后王政君一族,此为王姓的一大源流。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8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王莽封自己祖先的本姓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前文已述,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改姓的本姓是姚氏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陈国自妫满于公元前1045年开国,至公元前479年陈国灭亡,共传24王,历566年。周敬王姬丐41年,陈国终于被楚国所灭,楚惠王在原地建立了陈县,后改为楚国的别都,陈姓子女改回古姓为,再传五世后,复改为远祖之姚氏,世代相传至今。
中国名籍《史记 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尚书》也有" "的记载
舜帝主支姓氏历经多次变迁,夏商代虞遂为正朔,姓虞;西周和春秋时妫正朔,战国时承继舜帝香火正支是陈完,陈完避难齐国改姓田,秦灭齐后田姓改妫姓,西汉朝妫姓改回舜帝姚姓。此后舜帝一系姓氏又不断地分化,回宗归正姚姓。
依据如上记载,的确"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或者田姓后代"也不为全错,但也不可称为全对,敝以为有三:
一.我们尊重历史的记载,但历史也未必是其真实的原貌,而是后人根据传说等整理存录的,鉴于当时的条件和传播渠道不畅,也易道听途说以致以讹传讹,我们几十前年发生的亊情有时还会出现若干个版本,何况发生在人类长河数千年的变迁中。
二.姚姓改陈姓,陈姓改田姓,田姓改沩姓,沩姓恢复姚姓是否是吴兴郡的全部?田恢五代孙沩敷是溶入吴兴郡还是发展壮大了吴兴郡也都有待商榷。
三.从这位宗亲言出"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从立句而言我认为亦不妥,试问:陈姓是谁的后代?先有姚还是先有陈,就象有人说蛋是鸡生的,那鸡是谁生的?同一个道理。即想追根溯源那还是应该从始祖重华公论起,这一观点连陈姓族人亦不否认,我们何来争执?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4-9-28 20:46
支持您的说法。没有争论的必要。正本清源,源头是舜帝名叫姚重华,最先有姚姓,姚姓早于陈姓还用讨论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20:50
我已在姚网“潮阳及广东姚氏”专栏公布了5个姚氏百世世系表并且正在讨论“汉龙骧将军姚衮”公及其世系表:
⑴莆田旧谱《姚氏家乘》的“虞舜姚姓百世世系简表” (也是万年姚、或[唐]思廉公派世系表);
⑵莆田旧谱《姚氏家乘》和《姚氏世谱》的“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简表”(也是唐相姚崇公派世系表);
以上⑴和⑵两表,可视为“吴兴武康姚”或“吴兴姚”的百世世系表。
⑶《湖南浦市姚氏族谱》的“姚氏族谱世系源流图”,即“良能良德良珊三公派百世世系表”(也是陕州姚或姚崇公派的一个世系表)。
⑷依据民国辛巳(公元)续修的湖南平江姚氏族谱 “姚氏历代统宗世系图”和“吴兴姚氏上古世传”改编的“虞舜姚姓彦国公派百世世系简表”。
⑸(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五.1))“汉龙骧将军姚衮”派贵池姚氏世系表和(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五.1))“汉龙骧将军姚衮”派寿县姚氏世系吊线图
承蒙你关注。你读了吗?读通了吗?如果你读通读懂了前2个表,你不应该讲这番话,也能够对那位宗亲讲出你的道理。
姚道信可爱之处有3:一是懂;二是敢;三是有备而去。缺一不可。光是二,只会成为笑柄。这也是我把他的传单抽出来而成一个专帖的原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21:09
如果姚道信拿你的观点和论据去与世舜会主席团讲,他就不需准备那么苦了。 那位宗亲是讲"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为什么不讲南安姚或其他姚呢?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4-9-28 21:27
吴兴姚氏衍变轨迹:姚→妫→陈→田→妫→姚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21:29
谢谢你的关注和发言。
正是要用此帖引起姚姓宗亲对自己姓氏历史的重视认识和讨论。不能以“舜帝姚重华我们姚氏是正宗”一言以挡之无敌天下。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4-9-28 22:34
祭祖的时候,有一个人在警察面前诉苦,并大喊大叫:姓姚的太不像话了!姓姚的太不像话了,舜帝就是舜帝,为什么要说姓姚,名重华呢?。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28 22:40
英玉妺是讲的冷笑话吗?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4-9-28 22:41
教授您在题匾争论时,不是说姚姓是舜帝的嫡系子孙,为什么我们不敢大声说出颂我始祖姚重华。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4-9-28 22:43
不是,那个人,不懂得姓什么,他在那里大叫,警察不理他。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28 22:51
还好,他没委托警察去帮始祖改姓,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23:04
那个人在警察面前诉苦,并大喊大叫:姓姚的太不像话了!姓姚的太不像话了,舜帝就是舜帝,为什么要说姓姚,名重华呢?
——这样的人不可怕。这样的非姚姓舜裔是在丢人现眼。
可怕的是:九嶷舜帝陵的那个“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碑”(姚小平拍了)和九嶷舜帝陵管理处(?)那个扇面舜裔诸姓图(姚道信有,姚尚明发帖,我另立专帖”看这九嶷山舜帝陵舜裔七十余姓图“)。它们比世舜会的做派的影响还要大,实际上3者是一脉相承的。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9-28 23:17
历史必须得到尊重,这是不容置疑的。在历史面前不要感情用事,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9-28 23:22
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历史的演变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是由各种合力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否认陈姓后代有部分改回姚姓这一事实,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9-28 23:28
但是陈姓仍然是姚姓的分支,这一历史事实更是无法更改。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28 23:30
我们姚姓是舜帝的嫡系子孙,陈胡公陈完(或田完)也是嫡系子孙呀。 我们姚姓引以为荣者,只是我们自汉姚平-姚敷公以后一直姓舜帝姚重华的姚。 我就是呐喊“颂我始祖姚重华”。姚闻闻为什么出走?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9-28 23:32
黄河九曲十八湾,但它最终还是奔向了大海。无论历史上如何更改姓氏,只要现在是姚姓,仍然是姚姓宗亲,仍然是舜帝后裔。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9-28 23:34
不好意思:我在手机上回帖,词不达意,,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4-9-28 23:40
陈胡公陈完(或田完)也是嫡系子孙,但关键点是他们不承认舜帝姓姚,只称虞舜,而且在93年的世界舜裔联谊会上挂上了陈胡公的像给大家拜。
作者: 临泉姚殿立 时间: 2014-9-29 08:00
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精神和态度。
同大多数宗亲一样,在这里我还处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次。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和缘分越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到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29 08:34
本帖最后由 筠竹道人 于 2014-9-29 09:48 编辑
正本清源尊重历史,世界只有一个舜帝,从教科书、从历史记载统称姓姚名重华;而不是陈重华、胡重华,陈姓起于何时可见一斑;他姓可以自慰是舜裔子弟,从古语‘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祖先因何更姓不得而知。
世舜会陈姓一脉无视历史混淆是非,如有能力把姚重华改为陈重华,那不是更能彰显陈氏的魄力;排析他姓于外,依仗民间组织权力集中、没经民主选举、喧宾夺主,占山为王;世舜会祭陵活动,行为不符敬祖归宗的团结宗旨,目的为夺世人眼球,说明他们夸大其词、无能力、无胸怀组织世界舜裔活动;无学无识无良知,与社会求真离轨,更是凝聚姚氏一脉的动力。
作者: 东海姚鲲鹏 时间: 2014-9-29 08:54
说得好,很有道理
作者: 东海姚鲲鹏 时间: 2014-9-29 09:16
百度一下陈姓,可见:
2历史
编辑
陈姓氏的由来
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00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源流一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复制部分)
很清楚,无须争论,且陈胡公本人叫妫满,当时也并非姓陈,只不过他的后人中有以国名为姓而姓陈,说吴兴郡姚氏是陈氏后代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只不过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理解罢了
作者: 东海姚鲲鹏 时间: 2014-9-29 09:22
百度一下陈,可见:2
历史编辑陈姓氏的由来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00多年。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源流一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所以无须争论,说吴兴郡姚氏是陈氏的后代,不完全对也不完全错,只不过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理解罢了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29 10:32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4-9-29 13:47 编辑
世界舜裔联谊会实际上是陈姓的组织.只不过安上世界舜裔罢了,挂上陈胡公的像给姓陈的人拜并不奇怪。
他们不承认舜帝姓姚,只称虞舜.我想他们也是顾及陈姓的面子罢了.
作者: topled8 时间: 2014-9-29 1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姚允辉 时间: 2014-9-29 11:22
本帖最后由 姚允辉 于 2014-9-29 11:28 编辑
历史要有事实证明。我是贵州黎平重华堂姚氏,洪武五年祖先征楚南,征战到贵州黎平的。吴兴都姚氏的研究我也知得少。望宗亲们多多研究。天下姚氏是一家,我姓姚,我自豪。
作者: 宿松姚维平 时间: 2014-9-29 13:08
真搞笑,陈姓人连自己的太始祖姓什么都没弄清!
作者: 姚必伦 时间: 2014-9-29 13:40
这个问题关键要看陈胡田王认不认可舜是姓姚还是姓陈,或其它三姓,如果他们说舜没有姓就没法讨论下去。
作者: 姚必伦 时间: 2014-9-29 13:52
善于排序问题,如果他们承认舜姓姚不姓陈,就当排在第一位。关于吴兴姚从陈姓中分出来改姓田,然后返回沩姚姓的这部分,要看是不是占当今姚姓的绝大多数。还要看吴兴姚能不能代表其它没有改过姓的姚了。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29 14:15
喔 这样啊,谢谢小平老指点。
真是夜郎自大注个册就盗走了姚家人的尊严;有能力想成为姚家的主席,就要有能力为姚家做好事、办好事,受到姚家人的公认和拥戴,那才是真正的世姚主席,一事无成、昏庸无能之辈,妄自尊大何以服民心而安天下。
如实在有主席之‘屁’好,能力又有限回家注册香港姚氏协会主席也可(当然需要香港同胞的拥戴而不是孤芳自赏),到姚氏祭陵大典时也可以当当香港代表;他所花的钱不知是否协会公款,实是肉包子、抛袖傻爷。
由此及彼我们姚氏宗亲不能去承认,不能去参与失去公信力的世舜会、世姚会任何组织与活动。统一思想组织我们属于自己的中华姚氏。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29 14:57
万分赞同金华宗亲的主张和观点!非常欣赏金华宗亲这种堂堂舜裔、铮铮铁骨的气度!
对,什么“世舜会”,什么“世姚会”,不如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齐心协力组织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姚家、服务姚家、贴心姚家的实实在在、堂堂正正的中华姚会(或称“中姚会”)!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29 15:55
还望姚网耄耋、元老们发起组织,发掘各地姚家资源,精心组织一个不计个人名誉得失,一心服务于姚氏事业的的组织。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29 16:19
那说明他们缺乏舜帝文化知识。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29 16:36
我大力支持!我看就以《中华姚氏历史文化研讨会》(萍乡会议名)为组织名称.选出人后再在湖南永州注册.因舜帝陵所在地属永州管!
作者: topled8 时间: 2014-9-30 00: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30 07:29
会名不是问题不脱离宗旨就是了,关键要看注册地的政策;比如这次莆田注册,就是挂靠在《莆田市姓氏研究会》下因为福建有这个政府机构,报批由研究会专人办理,我们只提供资料申请就行了,法人代表也是提供去的,但我们是成立后可以更换法人,所以法人在成立后视情况确定人选。
作者: 筠竹道人 时间: 2014-9-30 08:09
本帖最后由 筠竹道人 于 2014-9-30 11:51 编辑
对世舜会怎样命名,是他们的事,狂妄的人往往是心虚而口气非常之狂,什么世界天下都是他们的;挂上陈胡公的像结陈家人拜,但他们对选择地域上是十分无知、可笑的,是没经大脑考虑的;在舜帝陵拜陈胡公,如陈胡公在天有灵,他敢于接受子民的瞻拜吗?他还不在天上破口大骂不肖子孙的荒唐行为吗?
他们对舜帝的姚氏不承认是非常愚蠢的,教科书、历代史籍能是他们区区几个草民就能改的吗?他们因何不敢面对史实,有什么能力要篡改历史?不正视历史的人对面子还会顾忌吗?我想那不是陈氏人的想法,那只是缺乏文化教养的世舜会在作秀,向世界公布:世界舜裔联谊会离宗背祖、行为诡异不同与世人,是一群没有正常神经的罢了,没有资格谈信仰。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30 11:00
跳个舞支持你!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2-2 23:52
一切以尊重历史为原则!事实,是不能以某个人、某个组织的意志为转移的!任何不尊重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行为,都将成为笑话!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2-2 23:56
我们老姚家,就做好我们的事情,弘扬祖先美德!不与那些无知者为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后人自有评说!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5-2-3 03:50
半夜来顶帖,还有没睡的或起床了的吗?
作者: yqllz 时间: 2015-2-3 12:40
看来还是我们晋江陈姓比较纯朴,他们称舜帝为太始祖,陈胡公为始祖。冬至日祭祖时必从太绐祖起依次往下祭拜到本支祖辈,舜帝圣诞日还专程到舜帝纪念堂拜拜。有空让什么乱七八糟的会看看我的“亦祖亦神话舜帝”看看重华公、虞思公、陈胡公三公像吧。争什么争。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5-2-3 14:03
下次回老家找你,带我转转。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5-2-3 22:26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这还是舜帝文化没有得到普及的问题,这就需要热爱姚姓根亲文化的仁人志士,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推广、宣传舜帝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让人们充分了解舜帝、崇尚舜帝,一切谣言或悖论都会不攻自破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2 12:31
刚发了《舜裔姓氏:“舜裔第一家”匾和祭舜大典纪念章》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1-13 10:5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6-1-13 10:58 编辑
以下列 图文(实际是《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一文的开头),试以简要地说明或回答几个问题:
1、姚姓在中华姓氏历史中的地位
2、从姓氏产生的角度来看,舜裔诸姓应怎样排序
3、部分地回答标题: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楼上有些帖,包括你的已涉及吴兴姚的来源变化)
附:
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
姚钟尧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广州 510641
pszyyao@scut.edu.cn; QQ 878742746
2015-11-12始编撰
2015-12-11定稿
“尧舜禹”的舜,又称舜帝或虞帝,或称帝舜,史称虞舜,是远古五帝之一。舜帝姓姚名重华,是姚姓得姓始祖,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文始祖。
舜裔,即舜帝的后代,不单姚姓人是舜帝后裔,还有许多其他姓氏也是舜帝后裔的姓氏,例如:妫,虞,陈,田,王,……;姚,只不过是“舜裔第一家”而已。
姚姓,是中国上古四大姓或八大母姓——姬、姜、姚、妫、姒、嬴、妘、姞(或妊)——之一,是中华姓氏的母源姓。
央视百家讲坛(2014)复旦大学钱文忠讲姚:舜帝姓姚,是姚姓人始祖。姚在百家姓中位列第62,怎么是大姓呢?因为从姚分出的姓氏,明确的有60多姓,胡、陆、孙、田、陈等,后来统计100多。2005年舜裔到九嶷山祭拜舜帝,那次统计舜裔人口有2.6億,传了130多代,姚姓是了不起的大姓。
钱先生讲舜裔姓氏60多或100多,讲少了。早在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会稽姚振宗便考证和论述“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⑴】。舜裔有多少个姓氏?各有各说,见文末参考文献前11份;当代人的说法,一般都是100余;而湖南九嶷山舜帝陵李生顺的最多,是“214个”【⑹】。
在研读了十几份舜裔姓氏研究文献之后,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说舜裔姓氏究竟有哪些,说舜裔姓氏大约总数有多少,说舜裔诸姓是怎么由“舜帝姚重华”衍生或演变而来,说对“舜裔姓氏”的认识或见解。
图1 包括陈姓拜祖团的“舜裔第一家”赠匾(福建晋江永和钱仓姚氏宗祠受赠)
图2 舜裔湖南九嶷山舜帝陵祭舜大典纪念章(江西永丰县石马镇姚坊村姚文凤收藏。估计不是世舜会而是祭舜大典大会制作和发行)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5-19 15:17
点评 《周口:中华姓氏的起源地》
姚网站长加了按语在姚网转发“点评《周口:中华姓氏起源地》”,按语是:2016年4月22日,一篇微信文章《周口:中华姓氏的起源地》引发了舜裔姚与陈姓两姓起源先后的考据和论证。陈后有姚还是姚后有陈?
姚寒松:各位版主,这篇文章里有这么一段文字,请查证一下,本人一时无语……田齐王族也分衍出许多姓氏,较著名的如王、孙、陆、姚、薛等。源于田齐的姓氏是陈姓的分支。他们与陈姓同宗共祖。
老头子:@姚寒松 ,你应该能分辨这段话的对和错,应知他(它)为什么错。
——“田齐王族也分衍出许多姓氏,较著名的如王、孙、陆、姚、薛等。源于田齐的姓氏是陈姓的分支。他们与陈姓同宗共祖” ——将“姚”拿出来,这段话基本正确。
《周口起源地》作者只说陈、田衍生他姓,只字未提舜姚,不提舜裔姓氏或舜裔诸姓,表明他的学识有局限。今天是互联网+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作家、摄影家、娱乐家、专家,还要时时遇到这样的人和事。
姚寒松:他说,陈国灭亡以后,有一部分陈姓后裔√改为姚姓。
老头子:@姚寒松 ,多讲几句 。
先有舜姚,后有包括姚、妫、虞、陈、胡等的妫汭五姓;陈衍齐田,田齐亡便生了王、第一、……、第八等等他姓;田渊的后代避难到吴兴,到了(姚)平公和敷公,改姓妫,再复祖姓姚。由此,有人以为或者造出所谓“姚是陈后”或“陈国灭亡以后,有一部分陈姓后裔改为姚姓”——奇怪也不奇怪,学识有限,不懂舜姚在汉以前的衍变和舜裔诸姓的关系。
老头子:@姚寒松 ,《周口》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及陈和田2姓衍生了王、陆、薛、第一、第二、……、第八等等80几姓。我说作者学识有局限性,不懂舜裔姓氏,不懂舜帝姓姚名重华,不提舜帝是姚姓人的始祖。他所列80几姓,实际只是舜裔姓氏的一部分。我撰《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列出我有椐有理的舜裔姓氏138个;综合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舜裔姓氏应有180多个。
老头子在姚网站长将上列点评转发后说:
2014年9月22日及其前后,湖南九嶷山舜帝陵发生了一些事情,其中两件引起我的关注:
1、 22日前,萍乡姚道信准备了发言单及其附《舜裔十姓的起源》——尧注:后来,我改标题为《从姚虞陈胡田等舜裔十姓起源点评世舜裔会》并在姚网发表,原题名是《不够发言资格的一次公开发言》
2、22日,萍乡姚道信冲进在九嶷舜帝陵举行的22届世舜会会场,散发发言单《不够发言资格的一次公开发言》(附《舜裔十姓的起源》);爬上主席台,抢过话筒,质疑世舜联;指责某些陈姓领导人将22届世界舜裔大会变相为陈氏家族家庭会议,并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历史瞬间,成为历史见证(张英玉语)。
22日后,姚道信的言行,当然在舜帝陵在姚网都引起效应和议论。
再后来,我在2014—09—28发了标题为《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的帖。有很多人跟帖,但直接回答并且准确中的的不多。
今日刚好有姚寒松版主的质疑, 因此我做了这个《点评》,也算是我自己来回答我的2014年提问。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6-5-19 19:02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6-5-20 12:49 编辑
这个贴的主题是:该怎样评论“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首先是“该”,其次是“评论”,评论的是什么?评论的是“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我认为不仅“该 ”,不仅“评论”,而且还应“驳”和“斥”。驳这句“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这句无起码常识的这句话。首先我要问“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吗?如果回答“是”,我请这位说是的人理由?我可以准确的告诉这位说是之人,吴兴郡姚氏“不”是陈姓后代!如果从“姓氏”发展历史,“陈”本身就不是“姓”,而是“氏”,这已是历史研究的公理,就是我们数学中的公理一样的公理。所以我说这句提问本身已犯了常识错误。如果要改改,就成了“吴兴郡姚姓是陈氏后代”,这样一改,懂历史的一看,就知道提问者对“姓”和“氏”不懂,不知道“姓”在先,“氏”在后,“氏”是从“姓”中发展才有“氏”,没有“姓”哪来“氏”,怎么会“姓”是“氏”的后代,他不知道三代前“姓”与“氏”的发展关系,只知道三代后的姓与氏不分,混淆了姓与氏的区别。如果懂,就不应该有这样的问题。更不该有这样无知的“我们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 从”我们“二字看,可知提这个问题之人应该是姚家的人了,我建议先学习学习姓氏的文章,搞懂二者的关系,纠正这一错误。这是我的回答一。
二从姚姓发展历史看,舜姓姚,而繁衍到胡公满,产生了许多“氏”,什么陈、田、胡、袁等等,听说有几百这样的现在的姓。如果回到姓氏初期的那个时代即三代前后,这些现在所谓的姓,在那时都应该称“姚姓陈氏”“姚姓田氏”等等,三代后姓氏不分,那么我们“姚”也是“姓”没有氏,姓氏的发展是先有姓,后有氏,那么我们姚姓在先,怎么会是“吴兴郡姚氏是陈姓后代”呢?应该是陈氏或是三代以后的陈姓是姚姓后代才对、才准确。回答了上述问题吴兴郡姚姓肯定不是陈姓后代,这是公理!是姚家的人提这样无知的问题自己学习后纠正过来,不是姚家人提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历史说话,一条一条驳斥,让他明白自己的无知。
作者: 姚闻闻 时间: 2016-5-20 12:30
本帖最后由 姚闻闻 于 2016-5-20 13:16 编辑
如果说,我们姚姓经历了陈、田、王更姓过程,但我们依然是“姓”而不是氏,姚姓没有氏的这一过程,因为我们姓的源头是“姚”是“舜”,而陈、田、王即所有舜裔所有的氏,他们的“姓”只能是“姚”。三代以后姓氏不分,虽然称“姚”姓为了姚氏,但实质这个“姚氏”他依然就是姓。而陈田等所谓称了姓,但他仍然只能是“氏”,改变不了他“氏”的身份,改变不了他的姓是从“姚”而且是从姚姓成为了氏的事实。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姓氏发展的历史。欺世盗名,混淆黑白,任何人也无法改变这一历史事实。
王莽的权利就够大了,但他也只能承认自己是“氏”的事实,他不准“姚、陈、田、王、胡沩汭五姓相互通婚”,还共建了“祠堂”,前后《汉书》《王莽传》记录的清楚明白,去读读《资治通鉴》新莽这一段历史,看历史大家如何记载王莽对舜姚的尊重,一切你就明白一切。这本就是没有再探讨必要的话题,只是我们还未读到这段史籍。
作者: 姚敬文 时间: 2016-5-20 23:35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6-5-21 10:47 编辑
中国36姓始祖起源<<转自百度>>看看有你的姓氏吗?作者:米尔军事网| 发表时间:2015-3-19 18:37:44
1、陈姓正宗始祖——胡公满 陈姓主要得姓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相传,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 的后 裔。
陈胡公,亦称胡公满、虞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周朝诸侯国陈国第一任君主。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虞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奉祀舜帝。 [1] [2] 陈胡公在位期间,修筑陈城,以抵御外敌入侵;以周朝的礼义德行教化百姓,使陈国成为礼仪之邦。陈胡公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陈胡公死后,谥号胡公,其子犀侯继位,是为陈申公。陈胡公的后裔王莽称帝后,追尊陈胡公为陈胡王,庙号统祖。[3]
概述图片来源:[4]
本 名虞满别 称陈胡公、胡公满、虞胡公、妫满、陈胡王字 号字少汤所处时代周朝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胡襄主要成就修筑胡襄城、陈城,教化百姓职 业胡襄王、陈国国君爵 位侯爵谥 号胡公 庙号 统祖
15、姚氏正宗始祖——仲敬<<不知谁把“仲敬”冠于姚姓正宗始祖?请问依据是什么?(一个姚姓读者注)>> 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据传,四岳曾向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传至年仲敬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作者: 正统 时间: 2016-5-21 20:45
请问姚氏某支系祖避难姓铫,即东汉姚期公支系源流。怎样迁到安微桐城又怎么迁到广西南丹州庆远府思恩县河池所大巷口的传说
作者: 正统 时间: 2016-5-21 20:50
请问姚姓一支系何故避难姓铫,即东汉姚期公支系。其后怎样迁到安微桐城,又怎么迁到广西南丹州庆远府思恩县河池所的传说。
作者: 姚道信 时间: 2016-5-22 07:53
本帖最后由 姚道信 于 2016-5-22 08:04 编辑
。。。。。。吴兴郡姚姓肯定不是陈姓后代,这是公理!。。。。。。54楼闻闻宗亲说得好!吴兴郡姚姓肯定不是陈姓后代,这是公理!也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问题,太多的古典史料和有关姓氏资料中都是说:舜帝姓姚,名重华,此不赘述也是众所周知毫无疑义的,
尤其2014年4月初我得知"世舜联"在宁远召开了一个"筹备会议",是为9月世界舜裔拜祭舜陵的这次大型活动做筹备工作的,据说是有20人参加,我就刻录了20个影牒<舜裔姚氏.源远流长篇>和20牒<舜裔姚氏.枝繁叶茂篇>,托请舜帝陵的诸局长转赠给"筹备会议"的20位参会者,希望舜裔各姓都录制出介绍自己姓氏的影牒,其实是希望他们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姓和姚姓的微妙关系,说是抛砖引玉,其实是腕转的"敲山震虎",希望他们反思,不要太自傲太目中无人了,9月初以来很多宗亲都来电话建议要我去参加活动并想办法为咱姚家说几句话,并且泽嘉主席和陵园的诸局长也都邀请我去参加,盛情难却,就又临时决定去永州,依以往的惯例,我知道是轮不着我们姚家说话的,从9月11号到16号我就搜集了"世舜联"所列十姓的来源,16日定稿后就又写了那份"不够发言资格的一次公开发言",准备带到会场去散发。"公开发言"就附上了"舜裔十姓的起源",也就是借此提高一下与会者对本姓自身姓源的认知度,所幸我去永州是有备而来的,但当我将散发那"传单式"的"发言"的想法向个别宗亲透露和交换意见时,大都默认可行,21日才得以带到会议现场散发.....那次散发的“公开发言”中也附上了(附《舜裔十姓的起源》)这次60份都散发给了与会者,散发后也没得到任何一点不同意见的反馈,这也是与会者都“默认”或"认同"吧,在进入舜帝陵正厅最显眼处悬挂着世姚会恭送的牌匾"舜德无疆",上面清楚明白无误地书写了"恭颂始祖舜帝姚重华"这也是那次世舜联组织的祭拜舜陵活动的人都看到了的:

.(“人文始祖”那块是陈姓的)......够了.这一切都说明"舜帝姓姚.名重华"是大家都认定的"公理"了.
姚闻闻说到"公理".使我想起65年前读初中时数学老师讲的一个小插曲:李老师走到讲台前就说:昨天我小舅子(妻弟)在我家吃晚饭,席间我将一块肉骨头掷向门前的草坪,正在饭桌下的一只狗迳直奔向草坪检食那块肉骨头,我小舅子就说:"姐夫,你家养的狗好聪明,它晓得笔直跑过去检吃那块骨头,一点都不转弯".我就告诉他:"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一条公理,公理就是连狗都知道的."姚闻闻说"舜帝姓姚.名重华"也是成了'公理'的众人皆知的事实,由此可见.是先有姚还是先有陈就是不容争辨的事实,这个公理都不懂的人真是不如一条狗。所以我认为连狗都不如的人还和他去争什么?辨什么?所以就没必要去争辨这事了,一句话:"舜帝姓姚.名重华"就可结束这个话题了吧。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