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前两天在抽屉里面发现的。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红泉    时间: 2014-9-10 11:43
标题: 前两天在抽屉里面发现的。
一直在外打工,前两天在抽屉里面发现的,宣传单,已经开始起皱了,上来保存下。

正面.jpg (451.03 KB, 下载次数: 496)

正面.jpg

反面.jpg (358.83 KB, 下载次数: 463)

反面

反面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0 13:01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9-10 13:33 编辑
1 h/ ~8 Y0 K7 a  Q& `; H  s, O  Y' B) ^3 Y, s8 z, ]
这张宣传单(上图前半部分及下图)上有不少谬误之处,大家看时,请多加分析思考。
7 J8 x) `! q( J: _( m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0 13:28
        姚红泉,你是湖南临湘姚还是四川或陕西的临湘姚?
6 O4 _" j( a* F1 d, F/ r        将署名和电话撕掉是你干的吗?" B* f, M2 c0 b
        你在哪里什么人给你这2张宣传单?
# q7 p) c# o! x3 K&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0 13:37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0 13:01
' `) `( c5 t2 Y# D: x这张宣传单(1楼上图前半部分)上有不少谬误之处,大家看时,请多加分析思考。
) a: P9 ?& y5 v- Z9 y/ k; q
              这是湖南临湘姚或四川或陕西的临湘姚的宣传单。       湖南临湘姚郑保是这一族的。是他印发的吗?印发时间是在去年5月潮阳世姚会准备会后与11月世姚会成立会之间。
+ b4 f2 S8 \' |6 O" W' G7 X8 f5 D; y& P: `. B. I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0 13:45
pszyyao 发表于 2014-9-10 13:373 B7 K# P5 M. i# h
这是湖南临湘姚或四川或陕西的临湘姚的宣传单。       湖南临湘姚郑保是这一族的。是他印 ...
0 L' S; ?! Z" p8 _) p0 @2 N
不知道哪来的宣传单。这是姚红泉宗亲发的第一帖。我在审核时看了一下,认为宣传单上问题不少,就跟帖提醒一下。% W1 j. |8 d1 u& W! a6 Q
9 {+ }. J7 {/ L" v0 |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0 15:14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0 13:451 K+ R* Z, `! x/ ~& B" U
不知道哪来的宣传单。这是姚红泉宗亲发的第一帖。我在审核时看了一下,认为宣传单上问题不少,就跟帖提醒 ...

1 I. Y7 b$ |5 K  g& X1 x! x9 ^  b我是只看不语!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9-10 18:40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9-10 15:145 I* F/ T5 o. Z* A# x
我是只看不语!

6 |' v/ P) T% x* p3 D/ s1 L不语还说话!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0 19:28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9-10 18:405 T" R2 v/ X6 E
不语还说话!

$ d+ M; d# u  n+ ?在下是只看不懂。嘿嘿!  \/ K( i0 S# z6 ]8 E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0 20:25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9-10 15:14% m6 g2 L8 ~- B" U
我是只看不语!

6 i* Y* ?, v8 W. d       “只看不语”——是在沉默中默认还是在“沉默中爆发?
8 V' [( Z, U' s! M+ K4 K; z8 y8 R* G. H( W" y7 S/ m5 U) N
9 E, P/ k, b3 |# O) d8 J
         1#下图”始祖世系“问题多多,编者胆子够青胆子够大!编者是谁?. U! n' N$ j- N, Y, E! S% R
         不说世系中的人物和世序的问题,单说标题就大有问题。始祖是谁?是少典?是黄帝?是谁!?
+ |) h& S" @, G- P1 O) m* b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0 20:26
      1#下图”始祖世系“问题多多,编者胆子够青胆子够大!编者是谁?
" p! q" F3 r  G( q+ k% H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0 21:46
pszyyao 发表于 2014-9-10 20:25
9 z/ Q+ D' d/ n, R$ W“只看不语”——是在沉默中默认还是在“沉默中爆发?
5 t6 \# X1 t6 c3 V/ R5 J6 Q, \$ q: C
你说得很对,编者也真够胆大.不怕误导后人.我只是在看楼主作怎样的解释.因历史是不能乱编造的!* W- Q) x4 t5 s2 O

作者: 姚红泉    时间: 2014-9-10 22:22
本人擅自拍照发的图,传单上面留有当时组织者电话,事情好像过了蛮久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才将姓名,电话去掉,还望各位宗亲多多包含。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10:11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9-11 14:21 编辑 4 h& N9 d7 ?% f0 C5 A+ U) B# }% a" ~$ R) r
姚红泉 发表于 2014-9-10 22:22! u( s1 @: ~9 c4 V3 Z+ v
本人擅自拍照发的图,传单上面留有当时组织者电话,事情好像过了蛮久了,为了保护个人隐私,避免不必要的麻 ...

4 k! r0 }# A& a: O              其实你大可不必删掉传单上组织者姓名及其电话。: m3 }, \0 a* k$ ~: a# O$ V+ s
         这份传单要在湖南的重庆的陕西的临湘姚中传播家族常识和募捐,需要广而告之,有什么隐私?
& M3 v: E/ D* @: f3 u. s4 s; M; {3 I5 k
5 ^1 `6 v* z& O7 o& |
3 `- \) m$ i' T& e' _
         你是湖南临湘姚,还是重庆的临湘姚,或是陕西的临湘姚?
# E2 A0 h) d. t5 X7 r! C; m! S8 S7 D$ N
  Z' @& S: k6 ]+ L2 v9 M/ L
- ~3 N/ h6 T" l6 Q0 ~( T7 B, p+ h-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10:15
       1#下图“始祖世系”是湖南临湘姚氏百世世系图吗?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9-11 10:20
关注一下。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1 11:04
楼主发的第一张图组织者写舜裔199世.是否准确?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11:34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9-11 11:04
+ k" ?$ U0 D1 f0 h, ~楼主发的第一张图组织者写舜裔199世.是否准确?
$ l$ C- u" f! x+ N* R7 c* `, ]4 [
       应是舜系(199-9)=190世。" u3 ]/ I' V% c
       小可是舜系132世。/ I* P  B( e) a* ?  ]3 G9 d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13:25
各位宗亲好!资料是我印发的,始祖少典是黄帝之父,司马迁的<<史记>>笫一页记载的,我并未写姚姓始祖.请宗们不要理解是姚姓始袓. 舜帝是姚姓始祖,他不是天生的,也有祖先, 如果舜帝要找祖先同样要找到始祖少典,因为以上没有记载了. 我们追根寻源就要找到源头(个人观点). 世系是我临湘上届谱记载的,与网上发布的好几支很接近,与我省常德地区几支的也相同(网上没有).在网上发表的各支的世系几乎没有完全一致的,我不认为我的完全正确,在我没有找到更正确的答案前,但我必须尊重我支的先人.宗亲们有不同看法尽管提,语言来猛点,值得骂的也尽管骂.骂的人也肯定有他的理由,如果这点我都承受不了,那我也就愧为姚氏后代,更不配做家族负责人.听不得反对意见的人,永远不会完美. 我就是想渴求正确答案.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13:51
我是199世,舜系190世,也是上届谱记载的,如果数字大有疑问,我举例说明一下:我父亲前年85岁,他最小的一个孙子出生2个月就当爷爷了;我们临湘现在最高才22世,最低的已28世了,照这祥推算,大家就明白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1 14:52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13:25! W: V: F! s& Q
各位宗亲好!资料是我印发的,始祖少典是黄帝之父,司马迁的笫一页记载的,我并未写姚姓始祖.请宗们不要理解是 ...
9 d1 p% ~, w+ u2 X+ c* @
     1#下图“始祖世系”是否算是湖南临湘姚氏百世世系表?! d/ v, d' @5 ^- S+ g. z# W, F2 m' V
    若是,这个表是你们族谱具有的还是你新编的?
# c( t0 E7 q9 I% |& s# R( F2 K    若是你们族谱具有的,是什么时候何人编纂的?接入湖南临湘姚氏的是哪一世什么名字?(1#下图“始祖世系”拍得不清晰或难拍得清楚0 Y4 J2 x1 i& I8 V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4-9-11 15:03
世代的更替是有一定规律的,长房长孙的情况不可能一直沿袭下去,过几代后未房出长孙,所以世代久了后,就会有个平均值,我以前分析过,每代大约28至30年,算后,就会发现差不了多少,比如,你族现在是22世到28世,平均就是25 世,可以得出,你家的一世祖距现在为7 00至800年之间。出一在元代或宋未。不信你试试。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1 16:00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13:25
7 Y* y% r, @7 c. r: D6 `- O各位宗亲好!资料是我印发的,始祖少典是黄帝之父,司马迁的笫一页记载的,我并未写姚姓始祖.请宗们不要理解是 ...

8 @- N" i% \/ h" Q杭州会议是2010年9月17日报到,18、19日开的会。——不是10月。8 T& A8 |( V7 v& P& D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1 16:07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13:25
$ H; ?: T% E4 _  B7 K" C/ w各位宗亲好!资料是我印发的,始祖少典是黄帝之父,司马迁的笫一页记载的,我并未写姚姓始祖.请宗们不要理解是 ...
4 G- R+ S/ P" ~# ^9 h  O9 y) b
一楼上图第5自然段说“······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1 C1 x& J/ M% j9 V  Q 0 }, h, E2 ]) e) I7 @

$ ?3 s2 X. A* z+ P2 {* L
* x; |  h% e$ K请郑保宗亲解释一下你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x6 E' r1 p) {0 M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9-11 17:03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9-11 17:07 编辑
6 U& G, G8 r8 K0 H, G
) `5 ^& |0 [6 y1 X9 _         我老实说,從舜帝到彦国公是多少代、湖北与南昌谱记载都不一至。我曾发帖能否有一个從舜帝到历史名人思廉公或姚崇公的标准的世系。便于各支系借鉴.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9-11 17:08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9-11 17:22 编辑 2 N4 b3 p) [6 V9 v3 S

6 U9 ^  M: c/ h! v* |$ D0 d
7 a2 u6 N. [$ }会议名称和内容准确吗?  W; c4 N' V% g9 y
萍乡见面会的主持者,筹委会顾问道信老曾多次说明、请查阅.
& e1 O0 Z& x! P; E' p! r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1 19:00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11 19:03 编辑 ( o; t  @; C9 C! b$ }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1 16:07
) d8 Z5 P  q$ y( e: ?一楼上图第5自然段说“······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 ...

" B0 _$ |- Z% S8 p; l/ K0 ?% W······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1 I) a% M/ u7 r2 b7 s9 a
$ l7 U2 \! s4 d# ~9 O  E$ r
: c3 c  a) F: s4 H3 R: U
这句子里的意思,感觉从语法上、逻辑上似乎都讲不通。1 {( ^& z& B$ i6 a  w' O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1:38
[color=Red]世系是我临湘上届谱记载的,与网上发布的好几支很接近,与我省常德地区几支的也相同,上届谱是2002年由我市农业局长姚纯安 欣溪村支书姚正初 城关镇秘书姚明慧等编修的.
3 H8 {7 a- H7 ~) A9 Z$ q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1:51
回教授:临湘第一世:禄集公.! J1 I' I# \' A$ {! K$ m3 A' s
字诏功宋山东节度使居安徽安庆府桐城县花桥,宋淳佑甲辰(1244年)十二月初一辰时生,元至元1284年甲申五月十四巳时卒,葬屋后东边子山午向
# Q: W. _# a) {7 Q9 g7 f妣张氏诰封夫人,宋淳佑乙卯正月十六亥时生,元至元年甲午四月初九戌时卒葬与夫合茔
* ~9 k. q' q! j. u生子二   祖武.袓嘉0 v1 w  I+ N4 o7 Z* R
瀛按宋制节度使即统制官之类淳佑间蒙古方劲中原孱弱山东密迩上都为华夷必争之地我祖以英武材略于华年旧显职内忧王室外捍强邻精力疲劳中年谢世噫天生英雄予以才不予以寿悲夫。老谱淳佑丙辰,查史料淳佑无丙辰,只有甲辰,故改甲辰才符合中年(40岁)谢世。妣生年乙卯老谱误己卯查宋史淳佑无己卯年号故更正.
) ^6 e+ {* ~- T6 l8 p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2:11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9-11 15:03/ j; F8 o* Y8 ~( z1 d' P
世代的更替是有一定规律的,长房长孙的情况不可能一直沿袭下去,过几代后未房出长孙,所以世代久了后,就会 ...
4 W5 \; _; Z$ y3 C/ X! J" s
克保宗亲好!我知道历史传留下耒是28.5年为一世,世世代代是长子的肯定有,28世和22世没法平均,我的190世和教授的132世也没法平均,我对我的190世也有怀疑,当时我好几次追问我市城关镇秘书姚明慧,他很肯定回答我说没错.他爷爷是以前的族长,他退休后研究家族史十多年,他有很多家族资科,只许在他家看,不借也不准复印(去年十月已去世了).
  s6 [( T/ g* Z/ c0 c6 m/ b+ B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2:28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1 16:07
$ f4 J, r8 v: z$ a& W+ T一楼上图第5自然段说“······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 ...

$ m6 D* f$ y) ]. [) w总版主好!你对我和湖南宗亲的支持,我和湖南宗亲都很感激!笫一次会议的时间我再知道了,以后不会错了,在这里表示歉意,求你们原谅.
& L5 q5 A) l( A9 m) b有关黄帝的资料,司马迁的[史记]笫一页和笫三至四页有记载.黄帝至舜帝的世系在笫十三页有记载.我不敢乱说的.
  i! S5 n6 Z  j) G$ ]  e3 N2 ]1 D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2:45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9-11 17:08
1 h. H+ T/ I& q5 P& k会议名称和内容准确吗?: ?  _8 I4 a7 H
萍乡见面会的主持者,筹委会顾问道信老曾多次说明、请查阅.

  C  K4 F2 n$ u9 P. X卿芳老好!您对我们湖南老表的支持,我省参会的宗亲都很感动!关于萍乡会的内容我作了部分改动,大原则没变,我也是为了发展家族事业,调动宗亲们的积极性,我是善意的,也请求您和宗亲们的谅解.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1 23:06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1 19:004 q. C2 j  N; ^* f7 g( ^9 n
“······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

% F; ?5 C0 V2 U先登宗亲好!我水平不高,怎么想就怎么写,也未请人修改,让您和宗亲们见笑了,今后诚心的向各位宗亲学习.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2 01:36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12 01:57 编辑
2 V  l0 ]& s+ @/ }' j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3:06
3 L/ g$ U& w5 |8 i先登宗亲好!我水平不高,怎么想就怎么写,也未请人修改,让您和宗亲们见笑了,今后诚心的向各位宗亲学习.

* F5 b6 j! Q$ U4 K郑保宗亲您好!真不好意思,我说话太直了,请您别见怪!您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其实您写的句子里边的意思,也能够看明白,只是您没有仔细推敲一下,所以有的句子看上去不通顺。
' _9 _( i; y1 ~6 G' |您也不用客气,我也没多想那稿子是谁写的,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说话直来直去,没考虑到您的感受,还请您原谅!
1 ?9 J: f1 b# s/ i
; K4 b) Q( J! C+ a5 u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7:16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9-12 08:25 编辑 , o2 M" [7 }4 A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2:281 k9 k9 t5 |! }( R( D* \1 y
总版主好!你对我和湖南宗亲的支持,我和湖南宗亲都很感激!笫一次会议的时间我再知道了,以后不会错了,在这 ...
9 \6 R! I. h" b( P' ~4 y
你没回答我在23楼的提问。
6 u2 i4 d0 g" _: C9 I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8:31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9-12 08:42 编辑 . x1 @& r7 p, e( c1 c9 r7 @3 M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2:28+ E8 ^. O9 Q' o) }" {' d
总版主好!你对我和湖南宗亲的支持,我和湖南宗亲都很感激!笫一次会议的时间我再知道了,以后不会错了,在这 ...
% q3 G5 x  E3 \; h# j$ {
我没读过《史记》,因此请教——你广为散发的这句话——是《史记》上的原文吗?——“······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这句话是《史记》原文吗9 `3 r1 |* F/ B" R; e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8:40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3:06
: Q" q- N; S( A( s' Z/ a先登宗亲好!我水平不高,怎么想就怎么写,也未请人修改,让您和宗亲们见笑了,今后诚心的向各位宗亲学习.
4 q: J# B. l& o
郑保宗亲,你对先登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因此就写出了这些文字散发:“······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3 T2 N; P9 R! T. h0 _7 d1 Z* [' O; y% E" U3 R5 o
而你对我却说,“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我不敢乱动”······你这前后矛盾的答复,让我更加迷惑······
6 u( v& F8 @& h, m! g' W, j: K& i) b2 j* ~- H+ B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05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1 19:00; y7 ?, x' a' Z* s& n
“······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
+ T7 \+ m/ A/ |. o- u( m$ D1 Q
“······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u* q4 d  \7 D; r4 @

( _8 v! Q) c) |6 s7 w5 e先登兄,上边这句话那里是语法问题,而是明确告诉人们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这句话等于说“昌意是姚姓始祖”——这不是在歪曲史实、误导人吗?! L, O5 p2 C/ n; ?! f# q' B  z

6 Y: a* t0 q7 F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11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2:28/ E9 H) [% J5 y$ r# b" \
总版主好!你对我和湖南宗亲的支持,我和湖南宗亲都很感激!笫一次会议的时间我再知道了,以后不会错了,在这 ...

) p5 P. A! g4 x  u5 E: Y有关黄帝的资料,司马迁的[史记]笫一页和笫三至四页有记载.黄帝至舜帝的世系在笫十三页有记载.我不敢乱说的.——你这那里是不敢乱说?你实在是太敢说了!
- {  x2 W: \: v
8 N0 l% b, u' n* Y. O6 p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13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2 01:36: {% n. P& n& n3 _" S
郑保宗亲您好!真不好意思,我说话太直了,请您别见怪!您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其实您写的句子里边的意思, ...
7 _- L0 B) ^9 J4 v7 h+ j5 Z8 j3 e
姚郑保写的句子,你看明白了什么?
! d9 s% U) Q1 N1 D, }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18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2 01:36: q+ `* o8 f" J+ ]. e1 \0 E
郑保宗亲您好!真不好意思,我说话太直了,请您别见怪!您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其实您写的句子里边的意思, ...
& k& K  o" P( D, V, t
先登兄,你认为姚郑保把姚姓始祖写成“昌意”而不是舜帝——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没什么了不起?# o2 Q1 v% `: m9 z" E; |  \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2 09:21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09:05
9 m! I# Y: L6 g9 i. o4 s“······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儿子,名昌意。··· ...
1 z) c5 ]5 X: L
是啊,经建中弟我们总版主这么一分析,仔细想来该宣传单里这句话问题还就是不小,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认证的历史,舜帝是我们姚氏的始祖,是不容随意更改和歪曲的,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 s8 _, T& Y4 k! C' m6 V+ o; G; q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27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2 09:210 o7 ?2 }4 Q+ s5 o. u$ e( q
是啊,经建中弟我们总版主这么一分析,仔细想来该宣传单里这句话问题还就是不小,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认证的 ...
) y% X1 S4 q# v0 V% j
错!不是我分析出来的(我们不搞文字狱),而是姚郑保写得很明确!& T8 n: s1 S& Z
$ Y2 }. g( S+ b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2 09:32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09:13! J. A' r6 u$ V* b" F3 Z
姚郑保写的句子,你看明白了什么?

* e. t% A8 ]! n我在这个地方没有去仔细考虑谁是姚氏始祖这个问题,而是说其宣传单中的句子大致能够看出是什么意思,仅此而已。当时我看到郑保宗亲一连串地在那里给好几个人道歉,感觉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于是也没多想,只是想说几句话来安慰一下郑保宗亲。没想到我忽略了史实这个大问题,以后还真得考虑周全了再说话!7 ^  r+ b$ P( H' T& H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35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9-12 09:39 编辑 ! \; i  D) w4 w, P5 N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3:06  B& |1 A3 T6 S. m% g1 y, V
先登宗亲好!我水平不高,怎么想就怎么写,也未请人修改,让您和宗亲们见笑了,今后诚心的向各位宗亲学习.

1 W- J9 z1 g! Q0 A! L1 {$ r( X郑宝宗亲,你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这是你的自由。- Y2 ?+ V3 v% S* D7 x2 u  {
但我要想请问,你写出这宣传单广为散发,究竟是要宣传你自己的主观臆想呢?还是要宣传符合史实的姚姓知识呢?
' }, J. q; l, `% u( T$ j6 K& ^
7 ~: J7 j# a* B- T, P/ A你这样随心所欲地——“怎么想就怎么写”,请问:是在普及知识呢?还是在误导欠缺知识的人呢?0 Z1 @+ m: q) t3 C, H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42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2 09:321 c% x8 u0 O' J: Z: G% \. d
我在这个地方没有去仔细考虑谁是姚氏始祖这个问题,而是说其宣传单中的句子大致能够看出是什么意思,仅此 ...

; a& g  h% I6 |我们是在考究历史和知识,不是搞个人攻击,因此,用不着嘻哈客气。
3 E  T, M$ v3 @' Q# n  G# k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53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9-10 21:46
  P* C) p( g1 p3 R你说得很对,编者也真够胆大.不怕误导后人.我只是在看楼主作怎样的解释.因历史是不能乱编造的!
. o. f; U' ~  b9 l3 V
楼主发帖是好事,宣传单上有问题与楼主无关。
8 Q# p  g5 ?; V3 r( K. M/ s0 C( S+ |- Q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9-12 09:55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9-12 09:56 编辑 , E% h, {! {% u, M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09:42) b. q" X* \6 s# ]7 ?9 l
我们是在考究历史和知识,不是搞个人攻击,因此,用不着嘻哈客气。

, Z1 v4 i+ d8 r5 t+ R. R. l2 u心接受总版主的批评,考究历史和知识,认真做学问,容不得半点马虎!
6 }. R8 R. O1 N) g: V$ ]% V, H& p

/ n8 V# u/ K: l' B) z, Q: Q白纸黑字,把文字材料印在纸上广为散发宣传,绝不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写!
0 {) z- Z. b2 u9 i
/ I. g3 v" {5 F  `( i9 U# Y9 Z, ^& V! c; B0 G+ U( z& a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09:59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13:25$ B9 b! Y' j: n9 @
各位宗亲好!资料是我印发的,始祖少典是黄帝之父,司马迁的笫一页记载的,我并未写姚姓始祖.请宗们不要理解是 ...

. o+ |% o% p$ ~欢迎郑保宗亲有这样的态度——“宗亲们有不同看法尽管提,语言来猛点,值得骂的也尽管骂.骂的人也肯定有他的理由,如果这点我都承受不了,那我也就愧为姚氏后代,更不配做家族负责人.听不得反对意见的人,永远不会完美. 我就是想渴求正确答案.”!好!
8 F% L/ y/ B  B+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2 11:38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1 21:513 ]0 X( k0 O0 ^2 z' |
回教授:临湘第一世:禄集公.
5 n' o8 A/ x2 l0 p1 `2 ~字诏功宋山东节度使居安徽安庆府桐城县花桥,宋淳佑甲辰(1244年)十二月初一 ...

& A5 R$ ~- {- o, V0 B, W(28#)/ Z. p) g- m# ~3 \( S  }
       临湘第一世禄集公是舜系几世?在“始祖世系”中是几世?他有没有入“始祖世系”?
# z2 B6 b) s1 o$ ^- i' Q4 B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2 15:40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09:18/ x, a3 Z7 G1 b8 x9 ]6 Q( {
先登兄,你认为姚郑保把姚姓始祖写成“昌意”而不是舜帝——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没什么了不起?

% v# V- I( o  F9 O版主好!舜帝姚重华之父鼓叟往上依次为→桥牛→句望→敬康→穷蝉→颛顼→昌意→黄帝→少典为源头。这些都是我们姚姓的先祖,只有舜帝姓姚才算姚姓一世祖(始祖),[史记]笫十三页记载的.我认为舜帝往上我们也需要知道,世舜会的陈姓和胡姓,他们知道一世祖陈胡公(舜裔34代妫满)以后,还要往上查到舜帝. 有些地方査到自已的始迁祖后就不往上查了,甚至舜帝都不需要知道,就象我们查到舜帝后不往上查是一个道理. 黄帝的资料,不是[史记]的原文,我写成了白话易懂.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2 16:12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9-12 01:36
' q8 R3 P/ C9 B- j3 P% E2 s郑保宗亲您好!真不好意思,我说话太直了,请您别见怪!您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其实您写的句子里边的意思, ...
3 ^0 |: |" F) }% ?4 t+ B
先登宗亲好!我对你很尊敬,因为你有才华. 你说直话我很高兴,不存在有意见.听不得批评意见的人,永远都不会进步.* @3 Y9 O% D' t3 D& L7 `) d+ ?; X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16:51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2 15:40# t8 U* a6 y4 \
版主好!,舜帝姚重华之父鼓叟往上依次为→桥牛→句望→敬康→穷蝉→颛顼→昌意→黄帝→少典为源头。这些 ...
; P# f* F! H% m4 y' w
人文始祖,得姓始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0 A1 I) z8 I) l+ F7 L3 @9 P! P7 k# @2 E
一楼图片是文字不多、比较简洁的《家族知识》,显然,重点是介绍得姓始祖的。
' l# ]# H; r$ z0 p9 i) m  Y如果图片上是讲《史记》的,那就另说了。
2 `$ V7 U6 ]- C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2 16:54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1 16:077 {7 |3 g0 v0 ^: K% H0 l. b. {
一楼上图第5自然段说“······黄帝娶十四位夫人,生二十五个儿子,我们姚姓是他的大夫人生的第二个 ...

+ d$ {/ |. i- U" N, w版主好!我把[史记]原文复制过耒:不知道怎么传不来,我已转到你的qq对话里了.
) j$ Q8 b4 j$ ^, I4 K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2 16:59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2 16:54
! e4 A0 E  L+ {  F8 y版主好!我把[史记]原文复制过耒:不知道怎么传不来,我已转到你的qq对话里了.

' u( [4 r6 y8 c7 ~* @% t( c你看52楼。# v) j' A4 F4 @3 W' T& [$ U
——————————* U0 F5 v' t" Q! y& g! J  [0 K* Z
学习、探讨司马迁的《史记》,是另外一个大课题,郑宝宗亲如有兴趣和时间,完全可以在相应栏目另辟主题。
- z  o/ Q: ?- n8 ]3 h& A$ P! C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12 17:28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4-9-12 22:08 编辑
9 [' j9 n9 U, E, V+ u7 B* O( \, D
# }( R' d8 Z$ D5 B' [现将<史记  五帝本纪>原文及注解摘录如下,以供宗亲参研:: {) S1 w+ i# v' T. H
【原文】【注解】
0 N  b  ~' U3 S; ?, Q) t
5 y& k' R- P3 Q. `7 T  黄帝者,少典之子①,姓公孙②,名曰轩辕。生而神灵③,弱而能言④,幼而徇齐⑤,长而敦敏⑥,成而聪明⑦。
+ @) [0 w& ^9 D# ~" j: P
" [/ K- \9 X& S- P  ①少典:《索隐》:“少典者,诸侯国号,非人名也。”按:这里所谓“诸侯国号”实际就是远古部族名。子:指后代。②公孙:《索隐》引皇甫谧云:“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据此,则黄帝姓姬。《会注考证》云“《大戴礼·五帝德》无‘姓公孙’三字,未详史公所本”,又引崔述云“公孙者,公之孙(公侯之孙)也”。认为公孙不是黄帝的姓。③神灵:有神异之气。④弱:幼弱,这里指出生不久。《索隐》:“潘岳有《哀弱子》篇,其子未七旬曰弱。”(“未七旬”,还不到七十天。)⑤徇齐:疾,敏捷,指智虑敏捷。⑥敦:敦厚,诚实。敏:勉,勤勉。⑦聪明:本为听力好,视力好,即耳聪目明之意,这里指见闻广,能明察。
7 [$ J. R! I; I( r5 |1 g
; P5 l2 A) G( l$ R% Y3 v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①。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②,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③,以征不享④,诸侯咸来宾从⑤。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⑥,治五气⑦,艺五种⑧,抚万民,度四方⑨,教熊罴貔貅?虎⑩,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11)披山通道(12)未尝宁居(13)。, Y4 S6 y+ z' m2 S% n0 ~

+ R" ~8 u4 `+ q0 y  ①世:后嗣,后代。②暴虐:侵害,侵侮。百姓:指贵族,百官。百姓在战国以前是对贵族的总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③习:演习、操练。干戈:古代兵器。④不享:指不来朝拜的诸侯。诸侯向天子进贡朝拜叫享。⑤咸:都。宾从:归顺,归从。⑥振:整顿。⑦五气:五行之气。古代把五行和四时相配:春为木,夏为火,季夏(夏季的第三个月,即阴历六月)为土,秋为金,冬为水。“治五气”是指研究四时节气变化。⑧艺:种植。五种:指黍、稷、稻、麦、菽等谷物。⑨度四方:指丈量四方土地,加以规划。“度”,量长短。⑩熊、罴、貔、貅、?、虎:都是猛兽名。《索隐》认为这六种猛兽经过训练可以作战,《正义》以为是用来给军队命名的,借以威吓敌人。按:六种猛兽可能是六个氏族的图腾。(11)平者:指平服的地方。去:离开。(12)披:开,打开。(13)宁居:安居。, E5 }- V6 X$ p
( g$ t# P! w; N9 \7 ]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①。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②,合符釜山③,而邑于涿鹿之阿④。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⑤,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⑥。获宝鼎,迎日推荚⑦。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⑧。顺天地之纪⑨,幽明之占⑩,死生之说,存亡之难(11)。时播百谷草木(12),淳化鸟兽虫蛾(13),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4),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15)。有土德之瑞(16),故号黄帝。. K8 h1 x% k2 |* T3 ^$ Y
& d. J) _2 f- _% W) p
  ①岱宗:即泰山。②荤粥:部族名,即匈奴。③合符:验证符契。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用竹木或金玉制成,剖而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相合以验真假,叫做合符。又:《索隐》引郭子横《洞冥记》称东方朔云“[釜]山出瑞云,应王者之符命”。“符命”,上天赐祥瑞与人君,作为受命于天的凭证。据此,则“符”为符命,“合符”意思是说釜山的瑞云与黄帝的黄云之瑞相符。④邑:这里是建城邑的意思。阿:山脚。⑤官名皆以云命:用云来命名官职。《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左传·昭公十七年》云:“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纪师而云名。”⑥封禅:古代帝王所举行的祭祀天地山川的盛典。在泰山筑坛以祭天叫封,在梁父山辟草以祭地叫禅。与:跟……比。⑦“获宝鼎”二句:“迎”,预测,预推。“推”,推算。“荚”(cè,策),同“策”。《索隐》据《封禅书》有“黄帝得宝鼎神策”和“于是推策迎日”二句,认为神策即神蓍(shī,师),用以占卜的蓍草。这两句意思就是黄帝观测太阳的运行用神策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又《正义》:“黄帝受神荚,命大挠造甲子(即天干地支),容成造历(即黄帝历)是也。”⑧举:提拔任用。⑨天地之纪:指天地四时运行的规律。“纪”,规律。⑩幽明:指阴阳。(11)难(nàn,“南”去声):论说,争辩。(12)时:按季节。一说“时”通“莳”,栽种。(13)淳化:驯养。虫蛾:指蚕。传说黄帝的正妃嫘(léi,雷)祖教民养蚕、缫丝、织帛。(14)“旁罗”句:此句历来解说不一。《大戴礼记·五帝德》作“历离日月星辰,极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诂》云:“离者,别其次位。极,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译文以此为参照而译出。(15)节用:有节制地使用,如按季节采伐树木、捕鱼打猎等。(16)土德之瑞:《吕氏春秋·应同》:“黄帝之时,天先见(现)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效法、取法)土。”《封禅书》:“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古人认为帝王兴起,上天先呈现某种征兆,显示给下人。其实这只是传说和附会,不可信。“德”,属性。“瑞”,祥兆。
- q1 p" X; p: u$ I
% g) w* t1 G. h; Z; x4 j  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0 H' o1 N' w2 `

* o+ s) E( X! ~9 @* ?% T5 w- {  ①姓:在远古时代本为氏族(部落)的标记,它标明一个人所出生的氏族,与后世的姓不同。这里所说的“得姓”,大约是指由于人口繁殖,由黄帝氏族又分为若干个氏族。《国语·晋语四》:“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韦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R; M3 C( D! @5 s

1 _8 P  B7 y5 Q7 b2 A5 r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①: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②。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③,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 H" s; ^# m! M6 j5 j% {( m
3 R2 i' q8 y" I2 R1 `0 L' t) G9 h  ①其后皆有天下: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为天子。玄嚣的后代如帝喾和尧,昌意的后代如颛顼和舜。②降居:指被封为诸侯。③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0 h" g- J4 M! B% `  {3 r; R* @# _
# V( V. v4 K) C/ |5 F9 f# a  帝颛顼高阳者,黄帝子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①,疏通而知事②;养材以任地③,载时以象天④,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⑤,絜诚以祭祀⑥。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⑦,大小之神⑧,日月所照,莫不砥属⑨。$ k; Y0 c1 E' h% w

: h: Q/ b' v0 z0 S6 i! [  M  帝颛顼生子曰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 f! S+ A: g# e1 ]+ c% _: d$ z1 k* t
3 o+ r$ u; T/ i: w$ Q
  ①静渊:沉静稳练,镇定深沉。②疏通:通达。③任地:开发利用土地。④载:推步,推算天文历法。象:法象、取法。“象天”,这里指顺应自然。⑤气:指四时五行之气。⑥絜(jié,洁):同“洁”。古人祭祀之前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以表示虔敬。⑦动静之物:天地万物。动物指鸟兽之类,静物指草木之类。⑧大小之神:据《正义》,大神指五岳(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四渎(江、河、淮、济)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⑨砥(dǐ,底):本指磨刀石,引申为平,平定之义。属:归属,归附。1 ]/ s$ c5 U" o! B( c! H7 S

% a. z+ C) f* L/ x- I  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于颛顼为族子①。
, M/ a* X9 g0 w3 J: {' Z6 o+ P; u) v. ~  P+ P/ _" ^* v
  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②。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③,历日月而迎送之④,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⑤,其德嶷嶷⑥。其动也时⑦,其服也士⑧。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⑨,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
' @0 g  D. n8 F/ ~* U
+ t" [+ s6 _- ?# E5 N6 k9 c  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崩)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 I8 N5 ?7 s5 @/ O- m0 f, T! S. W! V/ M) P9 c; S
  ①族子:侄子。②自言其名:《正义》引《帝王纪》云:“帝喾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见其神异,自言其名曰岌。”③诲:教导。④历:本是记载历法的书,这里是推历的意。⑤色:外表,仪表。郁郁:有文彩的样子。⑥嶷(yí,疑)嶷:高峻的样子,指品德高尚。⑦时:适时,合于时宜。⑧服:服用,指衣服、宫室、车马、器物等。⑨溉:灌溉。一说:“同“概”,本指量粮食时用以刮平升斗的工具,引申为公平。执中:公平,不偏不倚。按:《大戴礼记·五帝德》此句作“执中而获天下”。⑩不善:《索隐》云“古本作不著”。“不著”,指政迹不显。* {- c6 M- G0 U) w' x& f

) W. }8 d1 Q$ }  c  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①。就之如日②,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③。黄收纯衣④,彤车乘白马⑤。能明驯德⑥,以亲九族⑦。九族既睦,便章百姓⑧。百姓昭明,合和万国⑨。5 p" @4 @( n8 R  L+ O

, W& D% ?6 G) \+ ^8 r) D. F  乃命羲、和,敬顺昊天⑩,数法日月星(11),敬授民时(12)。分命羲仲,居郁夷,曰旸谷。敬道日出(13),便程东作(14)。日中(15),星鸟(16),以殷中春(17)。其民析(18),鸟兽字微(19)。申命羲叔(20),居南交。便程南为(21),敬致(22)。日永(23),星火(24),以正中夏(25)。其民因(26),鸟兽希革(27)。申命和仲,居西土,曰昧谷。敬道日入(28),便程西成(29)。夜中(30),星虚(31),以正中秋(32)。其民夷易(33),鸟兽毛毨(34)。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便在伏物(35)。日短(36),星昴(37),以正中冬(38)。其民燠(39),鸟兽氄毛(40)。岁三百六十日,以闰月正四时(41)。信饬百官(42),众功皆兴。
+ N" D( z# v1 Z- E$ O, {+ M$ l# D9 n9 J5 A; y9 `2 U& Q0 V
  ①知(zhì,智):同“智”。②就:接近。③舒:放纵。《大戴礼记·五帝德》作“豫”。④黄收:黄色的帽子。“收”,古代的一种帽子,夏朝把冕称为收。纯衣:黑色衣服。《索隐》:“纯,读曰缁(黑色)。”⑤彤:朱红色。⑥明:尊敬。驯德:善德,指有善德的人。“驯”,善。《尚书·尧典》作“俊”。⑦九族:指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九代人。⑧便章:即“辨章”,辨明。《尚书·尧典》作“平章”,“平”通“辨”。⑨合和:和睦。⑩敬:恭谨。昊天:上天。(11)“数法”句:意思是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数”,历数,这里指推定历数。“法”,法象,效法,这里指观察。此句《尚书·尧典》作“历象日月星辰”。(12)敬授民时:慎重地教给民众农事季节。“授时”作用同于后世的颁行历法,民众据以安排农事,适时播种、收获。(13)敬道日出:恭敬地迎接日出。因为三春主东,日出东方,所以,“敬道日出”即指迎接春季来临。(14)便程:分别次第,使做事有步骤。“便”,通“辨”,别。东作:指春天的农事。(15)日中:指春分,这一天昼夜平分。(16)星鸟:指星宿(xiù,秀)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星宿是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所以称星鸟。按:二十八宿中的有些星宿是古人测定季节的观测对象,此句的星鸟及下文的星火、星虚、星昴(miǎo,卯)即是。(17)殷:正,推定。中(zhòng,仲)春:即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二月。(18)析:分,分散,指分散劳作。(19)字:生子。微:通“尾”,交尾。按:“字微”,《尚书·尧典》作“孳尾”。(20)申:重复。(21)南为:指夏天的农事。“为”与“东作”的“作”同义。(22)致:求得,这里指求得功效。(23)日永:指夏至,这一天昼长夜短。“永”,长。(24)星火:指心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心宿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第五宿,又叫大火。(25)中夏:即仲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五月。(26)因:就,依靠,指就高处而居。(27)希革:指夏季炎热,鸟兽皮上毛羽稀少。“希”,同“稀”。“革”,兽皮。(28)敬道日入:三秋主西,日入西方,所以,“敬道日入”即迎接秋季到来。(29)西成:指秋天万物长成。(30)夜中:指秋分,这一天黑夜和白昼平分。(31)星虚:指虚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虚宿是北方玄武七宿的条四宿。(32)中秋:即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八月。(33)夷易:平,平坦,这里指迁回平地居住。(34)毨(xiǎn,显):指秋季鸟兽更生新毛。(35)便在:这里有认真过问的意思。“在”,视,省视。。伏物:指冬季收藏贮存各种物资。“伏”,藏。(36)日短:指冬至,这一天昼短夜长。(37)星昴:指昴宿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昴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38)中冬:即仲冬,冬天的第二个月,就是阴历十一月。(39)燠:暖,热,这里指防寒取暖。(40)氄(róng,荣):鸟兽细软而茂密的毛。(41)“岁三百”句:大意是说按太阳历计算,一年有366天(这是举其成数,实际为365.2425日),按太阴历计算,一个月有29.5306天,一年十二个月共354日(或355日),为了解决二者的矛盾就采取置闰月的办法,使这两个周期协调起来,使一年中的节气与四季的实际气候相符,以利生产。我国古代的历法都是阴阳合历,但在尧的时代未必已认识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岁”,年,指太阳年。(42)信:诚。饬:通“敕”,告诫。
( g3 z* ?. P6 Q) J" D! q( E2 |. y; v0 d, Q5 e
  尧曰:“谁可顺此事①?”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②。”尧曰:“吁③!顽凶④,不用。”尧又曰:“谁可者?”驩兜曰:“共工旁聚布功⑤,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⑥,似恭漫天⑦,不可。”尧又曰:“嗟,四岳⑧,汤汤洪水滔天⑨,浩浩怀山襄陵⑩,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11),不可。”岳曰:“异哉(12),试不可用而已(13)。”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14)。6 F6 C' I0 o/ R9 @2 K( J
. e# [0 {6 C7 C& u' e
  ①顺:继承。②嗣子:应该继承父位之子。开明:通达聪明。③吁:叹词,表示怀疑和不满。④顽凶:愚顽凶恶。“凶”《尚书·尧典》作“讼”,意思是好争辩。⑤旁聚:指广泛聚集民众。“旁”,广泛。布:显露,显示。⑥用僻:用心邪僻。⑦漫:欺瞒,骗。⑧四岳:分掌四方的诸侯首领。⑨汤(旧读shāng,商)汤:水流盛大的样子。⑩怀:怀抱,这里是包围的意思。襄:上漫,淹没。(11)负命:违背天命。毁族:毁败同族的人。(12)异:举,任用。(13)已:停止,指罢免。(14)功用:功业。1 \5 h+ X' _! R, [4 t* t* v( X

  t- q$ `& A. ]7 X  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①,践朕位②?”岳应曰:“鄙德忝帝位③。”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④。”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⑤,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⑥,弟傲⑦,能和以孝,烝烝治⑧,不至奸⑨。”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⑩,观其德于二女。舜饬下二女于妫汭(11),如妇礼(12)。尧善之,乃使舜慎和五典(13),五典能从。乃遍入百官(14),百官时序(15)。宾于四门(16),四门穆穆(17),诸侯远方宾皆敬。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尧以为圣(18),召舜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19),三年矣。女登帝位。”舜让于德不怿(20)。正月上日(21),舜受终于文祖(22)。文祖者,尧大祖也(23)。) u( U/ F# l' a8 [. z3 z3 @
; X1 v% N+ c# g, O: k( U
  ①庸命:指顺应天命。“庸”同“用”。②践朕位:继承我的帝位。“朕”,我。按:“朕”本为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才专用于帝王的自称。③鄙德:德行浅薄。忝(tiǎn,舔):辱,玷污。④贵戚及疏远:指远近大臣。“贵戚”,同姓的人。⑤矜(guān官):通“鳏”,无妻的成年男子。⑥嚚(yín,婬):愚顽。⑦傲:傲慢,凶狠。⑧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样子。⑨奸:指干邪恶的事。⑩妻之二女: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11)下二女:让二女降尊。“下”,卑下,谦下。妫汭:妫水边上。“汭”河岸。也有人说“汭”是河名,在沩水之北。(12)如:顺,遵循。(13)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14)入:参与,参加。(15)时:是,这里是因此、就的意思。序:有秩序。(16)宾:指接迎朝见的诸侯和远方宾客。门:指天子朝会诸侯的明堂之门。(17)穆穆:庄敬和悦的样子。(18)圣:具有最高的智慧与道德。(19)女(rǔ,汝):同“汝”,你。至:周到。绩:成,这里指做到。(20)让于德:用德行不够来推辞。怿:悦。(21)上日:朔日,初一。(22)受终:接受尧的禅让。“终”,指尧终止天子的事。文祖:指帝尧的祖庙。(23)大祖:即太祖,始祖。
4 R( L, i  t. B( N' n6 e: L, T$ V7 B$ t, T3 `, T3 x
  于是帝尧老①,命舜摄行天子之政②,以观天命③。舜乃在璇玑玉衡④,以齐七政⑤。遂类于上帝⑥,禋于六宗⑦,望于山川⑧,辩于群神⑨。揖五瑞⑩,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11),班瑞(12)。岁二月,东巡狩(13),至于岱宗,祡(14),望秩于山川(15)。遂见东方君长(16),合时月正日(17),同律度量衡(18),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为挚(19),如五器(20),卒乃复(21)。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归,至于祖祢庙(22),用特牛礼(23)。五岁一巡狩,群后四朝(24)。遍告以言(25),明试以功(26),车服以庸(27)。肇十有二州(28),决川(29)。象以典刑(30),流宥五刑(31),鞭作官刑(32),扑作教刑(33),金作赎刑(34)。眚灾过(35),赦;怙终贼(36),刑。钦哉(37),钦哉,惟刑之静哉(38)!% E8 y; Z0 e' q; f6 K0 D  d/ w
$ ?3 H3 b) F4 ?: S5 F
  ①于是:在这个时候。②摄行:代行。③天命:天意,上天的旨意。④在:观察,观测。璇玑玉衡:指北斗星。《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就是斗魁(斗身),斗魁的第二颗星叫天璇,第三颗星叫天玑,所以用璇玑代表斗魁。“玉衡”是从斗魁算起的第五颗星,属于斗杓,即斗柄。古人很重视北半星,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旧注多以“璇玑玉衡”为观测天象的仪器,似后世的浑天仪,恐未可信。⑤齐七政:意思是测定日、月、五星运行是否正常,以判断政事之得失。古人迷信,认为天象的变化,如日月蚀,五星相聚等与人事吉凶有关。“齐”,排列,校正。“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⑥类:古代祭祀名。临时祭告上天叫类祭。⑦禋(yīn,因):古代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烧,使香味随烟上达于天,叫禋祭。六宗:各家说法不一。马融认为是指天、地、四时。⑧望:古代祭祀名。遥望山川举行祭祀叫望祭。⑨辩:通“遍”,普遍地祭祀。⑩揖:通“辑”,敛,聚敛。五瑞:五种瑞信,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所执作为符信的玉圭。《周礼·典瑞》:“公执桓圭,九寸;侯执信圭,七寸;伯执躬圭,五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11)见:召见。诸牧:指各地长官。(12)班:同“颁”,分赐,颁发。(13)巡狩:天子视察诸侯所辖地区,检查其政绩。(14)祡:同“柴”,古代祭祀名,烧柴祭天叫柴祭。(15)望秩:按次序遥祭。“秩”,次序。(16)君长:诸侯首领。(17)合:统一协调。正:校正。(18)同:统一。律:音律。古代音乐用十二根长度不同的竹管(律管),确定十二个高度不同的标准音,称为十二律。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19)五礼:指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正义》:“《周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也。”五玉:即“五瑞”。《集解》引郑玄曰:“执之曰瑞,陈之曰玉。”三帛:指三种不同颜色的缯帛,诸侯用于朝见的礼品。又《集解》引郑玄曰:“帛,所以荐玉也。必三者,高阳氏后用赤缯,高辛氏后用黑缯,其余诸侯皆用白缯。”二生:指羔羊、雁,卿大夫用于朝见的礼品。一死:指雉,即野鸡,士用于朝见的礼品。挚:通“贽”,古代初次拜见尊长时所送的礼物。这里指以上所说诸侯、卿大夫、士等所执的礼物。(20)如:至于。五器:即五玉、五瑞。(21)卒:结束,指朝见完毕。复:还,指归还给诸侯。(22)祖祢(nǐ,你):父亲的神主入庙后称祢。《正义》引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庙曰祢。”(23)特牛礼:以一头牛作祭品的祭礼。“特”,一头牲。(24)群后四朝:《集解》引郑玄曰:“巡狩之年,诸侯见于方岳之下。其间四年,四方诸侯分来朝于京师也。”“群后”,指各个诸侯。“后”,君主,这里指诸侯国君主。(25)“遍告”句:《正义》云:“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又《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引《夏书》此句作“赋纳以言”,杨伯峻注:“赋为敷之借字,遍也。谓不论卑尊远近,如其言善,即遍加纳取。”据此,则“遍告以言”也可讲作诸侯普遍地以善言告舜。(26)试:考察。(27)车服以庸: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庸谓酬劳报功,……谓以车马衣服酬其功。盖指官阶不同,车服亦异,赐以车服,所以表示尊贵宠荣。”“车服”,这里是赐给车服之意。(28)肇:开始,创立。十二州:即冀、兖、青、徐、荆、扬、豫、梁、雍、并、幽、营。(29)决川:疏通河道。(30)象:执法,以法治理。典刑:常刑,即指下句所说的“五刑”。(31)流宥五刑:用流放的办法宽大处理触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宽赦。“五刑”,指墨(脸上刺字)、劓、剕(断足)、宫(阉割男子的生殖器,毁坏女子的生殖机能)、大辟(死刑)等五种刑罚。(32)官刑:官府中使用的刑罚。(33)扑:用夏(贾树)或楚(荆树)做的一种用来打人的刑具。教刑:指学校中使用的刑罚。(34)金作赎刑:意思是可以用金赎罪。“金”当是黄铜。《集解》引马融曰:“金,黄金也。”不可信。陈直《新证》云:“虞夏时是否已用金属及已用金属货币,尚属存疑。”(35)眚(shěng,省)灾过:因灾祸而造成过失。“眚灾”,灾祸。“眚”也是“灾”义。(36)怙终贼: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恶为害。“怙”,倚仗。“终”,指坚持到底。“贼”,害,作恶。(37)钦:敬谨,慎重。(38)静:静谧,这里是审慎的意思。# m5 m, d2 A: n

* g( D* c7 c9 @3 M4 V8 j( ?  驩兜进言共工①,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婬辟②。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③。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④。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⑤;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⑥,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⑦,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⑧。5 R% h8 [+ e' S9 C- J4 v) q) R# [
- Q% o2 w' g( P6 Y( q6 H+ q, A
  ①进言:推荐。②婬辟:放纵邪僻。③不便:不利,不宜,这里是不以为宜的意思。⑤三苗:我国古代部族名,散居于今湘、鄂、赣、皖毗邻的地区。数(shuò,朔):屡次。⑤变:指改变当地的风俗。北狄:指北方的部族。下文“南蛮”“西戎”“东夷”分别指南方、西方、东方的部族。⑥迁:使迁徙,即流放。⑦殛:通“极”,流放远方。⑧罪:治罪。
) D( u: C+ B3 O0 H* H
" z  i& V+ n* d. a2 ?/ t; [# U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①,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②。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之不肖③,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④,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⑤;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⑥”,而卒授舜以天下。尧崩,三年之丧毕,舜让辟丹朱于南河之南。诸侯朝觐者不之丹朱而之舜⑦,狱讼者不丹朱而之舜⑧,讴歌者不讴歌丹朱而讴歌舜⑨。舜曰“天也”,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⑩,是为帝舜。, c- S# g9 M* Y7 i/ Z% m

1 ?& x8 v6 l: [+ y  ①老:年老告退。②辟位:退位。“辟”同“避”。③不肖:不贤,不成才。④权:权且,姑且。⑤病:害,这里有不利、遭殃的意思。⑥终:最终,毕竟。⑦朝觐(jìn,近):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秋天朝见叫觐。⑧狱讼:打官司,犯口舌。⑨讴歌者:指歌功颂德的人。⑩中国:国都,京师。践:登临。, x) d  C/ a; c1 F) K
1 }5 P3 ^/ f/ l, ^; M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①。3 u, c, O" V2 k5 }$ [0 F
) B7 j1 b9 T! q8 ~: b! @! I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②,则受罪。顺事父及后母与弟③,日以笃谨,匪有解④。
. U' Y. q: w2 {) S: w
" |! w& r3 }3 `% A& k8 y* n* d1 x, }  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淦雷泽⑤,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⑥,就时于负夏⑦。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⑧。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⑨。5 D/ y, k$ r5 X$ V' |1 G
) @5 ]! L7 V* ~; m" f2 H
  ①微:卑微,指地位低贱。庶人:平民。②及:赶上。③事:侍奉。④匪:没有,不。解:同“懈”,怠慢。⑤陶:制陶器。⑥什器:指家用器物。“什”,杂,多种。⑦就时:逐时,乘时,指乘时逐利,即经商做买卖。⑧兄弟:对待弟弟像当哥哥的样子。《考证》:“兄疑当作友。”孝慈:孝敬父母。“慈”,指双亲。⑨尝:通“常”。
) m+ F1 ^3 b- z  i5 Q, S- |2 G# H
  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①,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②。舜居妫汭,内行弥谨。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③,甚有妇道。尧九男皆益笃。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④;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⑤;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⑥。一年而所居成聚⑦,二年成邑⑧,三年成都⑨。尧乃赐舜絺衣⑩,与琴,为筑仓廪(11),予牛羊。瞽叟尚欲杀之,使舜上涂廪(12),瞽嫂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13),去,得不死。后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14)。舜既入深,瞽叟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为已死。象曰:“本谋者象。”象与其父母分,于是曰:“舜妻尧二女,与琴,象取之。牛羊仓廪予父母。”象乃止舜宫居(15),鼓其琴。舜往见之。象鄂不怿(16),曰:“我思舜正郁陶(17)!”舜曰:“然,尔其庶矣(18)!”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于是尧乃试舜五典百官,皆治。
& F4 T2 F5 h; M& k' g5 \
. v) |& b* p& c& y1 r  ①内:指在家中。②外:与“内”相对,指在外。③亲戚:指父母兄弟姊妹。④畔:田界。⑤居:住处,这里指捕鱼时便于站脚的地方。《韩非子·难一》记载此事作“河滨之渔者争坻(chí,迟,水中小洲),舜往渔焉,期(jī,基)年而让长。”(“期”,同“?”,一周年)⑥苦窳(gǔyǔ,古雨);粗劣。⑦聚:村落。⑧邑:小城镇。⑨都:大都市。⑩絺(chī,吃)衣:细葛布制成的衣服。(11)仓廪:盛放粮食的仓库。(12)涂:用泥涂抹。(13)扞:保护。(14)匿空:暗孔,暗道。旁出:从一侧通向外面。(15)宫:房子。秦以前“宫”指一般房屋,与“室”同义。(16)鄂:通“愕”,吃惊。(17)郁陶:悉闷不快的样子。(18)庶:差不多。4 e7 I- g/ `! ~; s4 a, p4 \
( `. M) q6 B. M8 d8 F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①,世得其利,谓之“八恺②”。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③,世谓之“八元”④。此十六族者⑤,世济其美⑥,不陨其名⑦。至于尧,尧未能举。舜举作八恺,使主后土⑧,以揆百事⑨,莫不时序⑩。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11)。9 Q$ g/ {3 N1 [- x( P  a" p" C

% z& y' K5 {) @- E+ v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12),好行凶慝(13),天下谓之浑沌(14)。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15),天下谓之穷奇(16)。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17),天下谓之梼杌(18)。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19),天下谓之饕餮(20)。天下恶之,比之三凶(21)。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22),以御螭魅(23),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24)。
6 n& H1 F; D6 S4 S6 a8 f6 g# ~8 S" h0 `8 M$ B
  ①高阳氏有才子八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苍舒、隤?(tuíaí,颓挨)、梼戭(yǎ,演)、大临、尨(máng,忙)降、庭坚、仲容、叔达,已无可考。杜预注:“此即垂、益、禹、皋陶之伦。”②恺:和悦,和善。③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据《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八人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杜预注:“此即稷、契、朱虎、熊罴之伦。”④元:善,善良。⑤十六族:指上面十六个人的后代繁衍,形成十六个家族。⑥济:成就,保全。⑦陨:落,衰落。⑧后土,掌管土地的官。《左传》杜预注:“禹作司空,平水土,即主地之官。”⑨揆:主持,掌管。⑩时序:按时安排妥当。“序”,有秩序。(11)内平外成:意思是家庭和睦,邻里真诚。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引竹添光鸿笺云:“此以一家言,则内谓家,外谓乡党。”平,和睦。成,诚。又《正义》:“杜预注:‘内诸夏,外夷狄也。’案:契作五常之教,诸夏太平,夷狄向化也。”(12)掩义隐贼:意谓掩蔽仁义,包庇奸贼。一说,此句即包庇奸邪的意思。“掩”与“隐”同义。“义”古通“俄”,奸邪。(13)慝(tè,特):邪恶。(14)浑沌:顽冥不化、野蛮无知的样子。《集解》引贾逵曰:“不才子,其苗裔讙兜也。”又《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两目不见,两耳而不闻,有腹而无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人有凶德而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正义》据此以为驩兜性情似此怪兽,故号之浑沌。(15)崇饰:粉饰。“崇”与“饰”同义。(16)穷奇:怪僻,怪异。《集解》引服虔曰:“谓共工氏也。”又《正义》引《神异经》云:“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据此以为共工性似,故号之。(17)不知话言:意思是不分好坏话。(18)梼杌:顽凶无比的样子。《集解》引贾逵曰:“梼杌,顽凶元畴匹之貌,谓鲧也。”又《正义》引《神异经》云:“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很(同“狠”),一名难训。”据此以为鲧性似,故号之。(19)冒:贪。货贿:财货。(20)饕餮(tāotiè,涛帖):贪婪的样子。《正义》曰:“谓三苗也。言贪饮食,冒货贿,故谓之饕餮。《神异经》云:‘西南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性很(同“狠”)恶,好息,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强者夺老弱者,畏群而击单,名饕餮。’言三苗性似,故号之。”又陈直《新证》云:“《吕氏春秋·先诏篇》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与本文适合,现出土商鼎,以饕餮纹为多,与《吕氏春秋》亦合。”(21)比之三凶:把他与上述三凶并列。“比”,并列。《左传》杜预注:“非帝子孙,故别以比三凶。”(22)四裔:四方边远的地方。“裔”,衣边,引申为边远之地。(23)螭魅:传说中山林里的妖怪。《集解》引服虔曰:“螭魅,人面兽身,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以为人害。”(24)毋:同“无”。
) j* P' w3 B1 G% [1 F: v, O7 W9 _
  舜入于大麓①,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巡狩。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②。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③,使居官相事④?”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⑤,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⑥。”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⑦,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⑧,在宽⑨。”舜曰:“皋陶,蛮夷猾夏⑩,寇贼奸轨(11),汝作士,五刑有服(12),五服三就(13);五流有度(14),五度三居(15):维明能信。”舜曰:“谁能驯予工(16)?”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舜曰:“谁能驯予上下草木鸟兽(17)?”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18)。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19)。”遂以朱虎、熊罴为佐。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20)?”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21),直哉维静絜(22)。”伯夷让夔、龙。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23),直而温,宽而栗(24),刚而毋虐(25),简而毋傲(26);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27),八音能谐(28),毋相夺伦(29),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30),百兽率舞。”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31),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32),惟信(33)。”舜曰:“嗟!女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时相天事。”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34),远近众功咸兴(35)。分北三苗(36)。
/ n& ]0 V- O7 v# f. }# I+ E/ @4 X1 |
3 @$ ^$ K; f$ f& j& z  ①麓:山脚。②分职:名分、职务。③奋庸:奋发建功。庸,功业,功劳。美:使……美,有发扬光大的意思。④相:辅佐。⑤稽首:叩头。⑥播时:播种。时通“莳”,种植。⑦五品:即五伦。⑧敬敷:仔细认真地施行。敷,布,施。⑨宽:宽厚。一说:宽即缓,意思是要慢慢地进行。⑩猾:侵扰。(11)寇贼:抢劫杀人。奸轨:内外作恶。奸,在内作恶;轨,通“宄”(guǐ,轨),在外作恶。(12)服:《正义》引孔安国曰:“服,从也。言得轻重之中正也。”(13)三就:分就三处施刑,大罪在原野,次罪在市朝,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掌田事职贡之官)施刑。(14)五流有度:指流放而言,流放的远近要有规定。《正义》引孔安国曰:“五刑之流,各有所居也。”(15)五度三居:流放的远近分为三等。《集解》引马融曰:“君不忍刑,宥之以远,五等之差亦有三等之居:大罪投四裔,次九州之外,次中国(国都)之外。”(16)工:指各种工匠。(17)上下:指山原之上和低洼之地。(18)朕虞:虞,是管理山泽的官名。朕,为第一人称代词。《会注考证》引梁玉绳说:“书上所云朕虞,舜自言之也,此连文为官名,非。”认为“朕”字为后人从《汉书》误补。(19)谐:合适。“汝谐”,你适合做此事。一说“谐”,和谐,配合得好,“汝谐”是说你们互相配合吧。(20)三礼:指祭天、祭地、祭鬼三种礼仪。(21)夙(sù,速)夜:早晚。(22)直:正直。静絜:肃穆而清洁。(23)稚子:指天子及公卿大夫的子弟。(24)栗:通“慄”,战慄,这里指严厉,让人敬畏。(25)虐:凶暴。(26)简:简约,简捷。(27)“诗言意”四句:说的是诗、歌和音乐的社会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诗是用来言志,即表达内心感情的;歌是咏唱诗的,即用延长音节来强化诗所表达的内容;歌要有音乐来配合,而乐声要以音律为准使之和谐。长言,指延长诗的音节。《尚书·尧典》作“永言”,“永”也是长的意思,也可讲作“咏”,《说文》“詠”(咏)字徐灏注笺:“詠之言永也,长声而歌之。”声,指乐声。律,音律。和声,使乐声和谐。(28)八音:我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指金(如钟、镈[bó,搏])、石(如磬、编钟)、土(如埙[xūn,薰]、缶[fǒu,否])、革(如鼓、鼗[tiáo,条])、丝(如琴、瑟)、木(如柷[chù,触],敔[yǔ,语])、匏(如笙、竽)、竹(如箫、管)等八类。(29)夺:侵扰,干扰。伦:伦次,次序。(30)拊(fǔ,抚):拍,轻击。(31)畏忌:憎恶。谗说:诬陷他人的言论。殄(tiǎn,舔)伪:灭绝道德的行为。伪,通“为”。《尚书·尧典》作“行”。(32)出入:指传达命令,报告下情。(33)信:真实不虚。(34)绌:通“黜”,贬退。陟(zhì,制):提升,提拔。(35)众功:各种事情。(36)分北(bèi,背):分离,分解。“北”,同“背”。
1 ?: V- z! A0 r3 l
6 n* Q5 G' t$ s  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①:皋陶为大理,平②,民各伏得其实③;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④;益主虞,山泽辟⑤;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⑥;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⑦,不失厥宜⑧。方五千里。至于荒服⑨。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⑩。于时禹乃兴《九招》之乐(11),致异物(12),凤皇来翔(13)。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0 V4 h' U8 m% n2 m; Q+ `# \- Q+ b3 t2 q/ w# R- U
  ①厥(jué,决):其,他的,他们的。②平:指断狱公平。③伏:佩服,信服。得其实:指断案符合实情。④致功:意思是做出成绩。⑤辟:开发,利用。⑥“十二牧”句:《正义》:“禹九州之民无敢辟违舜十二牧也。”“辟违”,违背,违抗。“辟”同“避”。“避”违”同义。⑦职:赋税,贡品。⑧不失厥宜:意思是没有不合规定的。《尚书·禹贡》记载禹“任土作贡”,意思是根据土地肥瘠情况,规定各地贡物。参看《夏本纪》。⑨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离王畿二千五百里(一说四千五百里)的地方。⑩戴:拥戴,这里有称颂的意思。(11)《九招(shào,绍)》:也写作“九韶”,古乐曲名。《吕氏春秋·古乐》有帝喾命咸黑作《九招》、舜命质修《九招》以及后来殷汤命伊尹修《九招》之说。此处说为禹所作。《索隐》:招音韶,即舜乐《箫韶》。九成(乐曲终止一次叫一成),故曰《九招》。”(12)致异物:招来了祥瑞的珍奇之物。(13)凤皇:即凤凰。
# o% S% {- K5 p9 A6 t( \. F5 v$ b5 ^0 q; c9 s' {  H9 G
  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①,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②。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③。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④,皆有疆土,以奉先祀⑤。服其服⑥,礼乐如之⑦。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⑧,示不敢专也。
) X* [4 k+ r, _8 K9 D- n( J  m
0 P/ ]0 w6 L3 z/ k/ ]/ f  ①夔夔(kuí,葵):和顺恭敬的样子。②“封弟”句:《正义》引《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③豫:通“预”,事先。④“尧子”二句:《正义》引《括地志》云:“定州唐县,尧后所封;宁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⑤奉先祀:继承祖先的祭祀。⑥服其服:穿他们自己家族的服饰。⑦礼乐如之:礼乐按自己家族的传统。古代王朝改易,要一并改变服色和礼乐,夏禹不要唐、虞两族的人改变礼乐服色,以示特殊尊重。⑧弗臣:不以为臣,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
, M, Z* p7 W. X& |* f
. Q3 ?% P- D. a  x1 Y9 T7 G  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①,以章明德②。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③,姓姒氏。契为商,姓子氏。弃为周,姓姬氏。( l3 ]. t6 h7 l% U

: F, V" i. Y5 s2 c  ①同姓:同出一姓,都是少典氏的后代。国号:指封为诸侯时各有不同的名号。②章:彰明。明德:光明的德行。③别氏:另分出氏。上古“氏”与“姓”不同,姓为族号,氏本为姓的分支,由于各分支散居各地,子孙繁衍,各分支的“氏”就成了新的族号。战国以后姓氏合一,通称为姓。5 W5 d( f8 o% ?: v

( s$ M  M5 P. m' i4 A5 \  太史公曰①:学者多称五帝,尚矣②。然《尚书》独载尧以来③;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④,荐绅先生难言之⑤。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⑥,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⑦,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⑧。予观《春秋》、《国语》⑨,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⑩,顾弟弗深考(11),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12),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13)。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14)。余并论次(15),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b, ~  l9 `/ Y! J# j
5 Q# ~& G3 m  [/ y
  ①太史公:一般认为是司马迁的自称。“太史公曰”以下的文字是司马迁的论赞。论赞是一篇的结语,其内容或为发表议论,或为说明立篇之意,或为补充史实。②尚:久远。③《尚书》:原称《书》,西汉改称《尚书》,意思是上代之书,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又叫《书经》。据传原有百篇,秦焚书后,西汉初存28篇,计有虞·夏书4篇,商书5篇,周书19篇。《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是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因为《尚书》的第一篇是《尧典》,没有关于尧以前的历史记载,所以这里说“《尚书》独载尧以来”。④雅驯:合乎规范,典范。驯,通“训”,典范。⑤荐绅:同“搢(jìn,晋)绅”、“缙(jìn,晋)绅”,本指有官位的人,这里“荐绅先生”指读书人。⑥《宰予问五帝德》(《五帝德》)、《帝系姓》:都是《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的篇名。两部书都不是儒家的正统经典,所以儒生们多不传习。⑦渐(jiān,间):入,这里有到达的意思。⑧古文:指古文经籍。汉代称当通行的隶书为今文,凡用隶书抄录的经书就叫今文经;称春秋战国文字(篆文)为古文,凡用篆文抄录的经书就叫古文经。这里的“古文”《索隐》以为是指《五帝德》和《帝系姓》。有人以为是指《尚书》。⑨《春秋》:“春秋”本为古代编年史的通称。古代大约各国都有自己的春秋,但后来都失传了,只有春秋时代鲁国的春秋留传下来,因此“春秋”就成了鲁国编年史的专名,相传曾经孔子整理编定,为儒家经典之一,即所谓《春秋经》。《国语》:春秋时代的一部国别史,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今一般认为是战国初期的著作。⑩发明:阐发,阐明。章:彰明,明了。(11)顾弟:不过,只是。(12)缺:缺失,残缺。有间:好长时间。(13)轶(yì,逸):散失,这里指逸事,即当时所见《尚书》没有记载的事。他说:指其他著作,《萦隐》以为即《五帝德》、《帝系姓》等。(14)固:本来,一定。为:对,向。道:说,叙说。(15)论次:论定次第,评议编次。
4 m$ |2 y4 O; T1 Y. b- y$ S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12 17:42
本帖最后由 彭城姚其瑞 于 2014-9-12 22:06 编辑 ; A2 T# G# Y3 O2 e$ j4 Q+ \2 _* a
/ y. V3 y  \% d3 e5 F  ?, Z
为方便宗亲阅读和参考,现我将<史记  五帝本纪>白话文贴后:' [) Q* f* J! y, ~; r' d- j* ?0 h
【译文】% r2 [8 \' n) B' M
$ v% X2 W& S3 _5 b, Z
  黄帝,是少典部族的子孙,姓公孙名叫轩辕。他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9 Y  ]& E6 @. y' X" ^
  C' R' X3 `" J3 P3 F  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战,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力量征讨他们。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都来归从。而蚩尤在各诸侯中最为凶暴,没有人能去征讨他。炎帝想进攻欺压诸侯,诸侯都来归从轩辕。于是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安抚民众,丈量四方的土地,训练熊、罴、貔(pí,皮)、貅(xiū,休)、?(chū,初)、虎等猛兽,跟炎帝在阪泉的郊野交战,先后打了几仗,才征服炎帝,如愿得胜。蚩尤发动叛乱,不听从黄帝之命。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这样,诸侯都尊奉轩辕做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归顺的,黄帝就前去征讨,平定一个地方之后就离去,一路上劈山开道,从来没有在哪儿安宁地居住过。
! K% D# x3 i$ J6 n: K$ w+ U6 _
& m0 Q, g& G+ V' h& I) ?1 v  黄帝往东到过东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到过空桐,登上了鸡头山。往南到过长江,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驱逐了荤粥(xūnyù,薰玉)部族,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了符契,就在逐鹿山的山脚下建起了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带兵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设置军营以自卫。黄帝所封官职都用云来命名,军队号称云师。他设置了左右大监,由他们督察各诸侯国。这时,万国安定,因此,自古以来,祭祀鬼神山川的要数黄帝时最多。黄帝获得上天赐给的宝鼎,于是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shī,师)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治理民众。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讲解生死的道理,论述存与亡的原因,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蚕虫,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身心耳目,饱受辛劳,有节度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种财物。他做天子有土这种属性的祥瑞征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 {, _! h5 r, l! P( w* |8 F0 M- {9 B6 m! ~& v4 b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建立自已姓氏的有十四人。* \; A/ k! k% ^: X% L
' ~! Y. K% D7 k
  黄帝居住在轩辕山,娶西陵国的女儿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有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领有天下: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青阳被封为诸侯,降居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也被封为诸侯,降居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有圣人的品德。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 O5 p  D0 L9 u& ^. L) N* f. V: z" x& Q3 g* F$ \/ P
  颛顼帝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阯,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S# v0 ^, u7 Q* @/ B$ K1 Y

6 d9 {' T. q+ ^" q9 j% s- e  颛顼帝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即位,这就是帝喾。
$ w1 O! ?1 L' ?& w; q& A- ~3 v8 i. c- K: c' }4 L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极,?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玄嚣和?极都没有登上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侄子。+ u4 O) f4 g- I; q/ I

4 O2 b' p8 n0 S' k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6 `" K! Z1 e" r0 {( c4 t
6 ?! }- X+ Z1 A4 ~( s+ j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訾(jūzī,居资)氏的女儿,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没有干出什么政绩,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t8 V! w( c+ U# ]4 L6 [3 [0 m4 x

2 [* a4 i% y% ^0 Q( s& {  帝尧,就是放勋。他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 Y0 M1 i% s4 G

1 S; x. P/ Z9 S* f' _1 ~1 G- t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yáng,阳)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xiù,秀)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mǎo,卯)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一年有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帝尧真诚地告诫百官各守其职,各种事情都办起来了。
! U  k2 e: o; ^6 U8 K
6 N1 F! M& p( x; N8 ~9 @( l) Y2 ]  尧说:“谁可以继承我的这个事业?”放齐说:“你的儿子丹朱通达事理。”尧说:“哼!丹朱么,他这个人愚顽、凶恶,不能用。”尧又问道:“那么还有谁可以?”驩兜说:“共工广泛地聚集民众,做出了业绩,可以用。”尧说;“共工好讲漂亮话,用心不正,貌似恭敬,欺骗上天,不能用。”尧又问:“唉,四岳啊,如今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民众万分愁苦,谁可以派去治理呢?”大家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违背天命,毁败同族,不能用。”四岳都说:“就任用他吧,试试不行,再把他撤掉。”尧因此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鲧治水九年,也没有取得成效。
; D3 I4 s6 |! K4 I) m, u, G. E) I, y: Q2 B4 T  v# b
  尧说:“唉!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谁能顺应天命,接替我的帝位?”四岳回答说;“我们的德行鄙陋得很,不敢玷污帝位。”尧说:“那就从所有同姓异姓远近大臣及隐居者当中推举吧。”大家都对尧说:“有一个单身汉流寓在民间,叫虞舜。”尧说:“对,我听说过,他这个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他的父亲愚昧,母亲顽固,弟弟傲慢,而舜却能与他们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尧说:“那我就试试他吧。”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guī,规)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尧认为这样做很好,就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谨慎地理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伦理道德,人民都遵从不违。尧又让他参与百官的事,百官的事因此变得有条不紊。让他在明堂四门接待宾客,四门处处和睦,从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恭恭敬敬。尧又派舜进入山野丛林大川草泽,遇上暴风雷雨,舜也没有迷路误事。尧更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把他叫来说道:“三年来,你做事周密,说了的话就能做到。现在你就登临天子位吧。”舜推让说自己的德行还不够,不愿接受帝位。正月初一,舜在文祖庙接受了尧的禅让。文祖也就是尧的太祖。
" [3 ]7 r2 e$ g
2 O7 s- [# v( c& n  这时,尧年事已高,让舜代理天子之政事,借以观察他做天子是否合天意。舜于是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上帝,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发给他们。二月,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五月,到南方巡视;八月,到西方巡视;十一月,到北方巡视:都像起初到东方巡视时一样。回来后,告祭祖庙和父庙,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在其间的四年中,各诸侯国君按时来京师朝见。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罚以黄金可用作赎罪。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可要审慎使用刑罚啊!
$ @. t+ r& S* X. F, S% |
  y5 }2 ^$ e% o  驩兜曾举荐过共工,尧说“不行”,而驩兜还是试用他做工师,共工果然放纵邪僻。四岳曾推举鲧去治理洪水,尧说“不行”,而四岳硬说要试试看,试的结果是没有成效,所以百官都以为不适宜。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这时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罪人,天下人都悦服了。尧在位七十年得到舜,又过二十年因年老而告退,让舜代行天子政务,向上天推荐。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试着让给舜。让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天下传给了舜。尧逝世后,三年服丧完毕,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 j# m& ~+ A* ]+ T) p- b
$ a8 l% ~% `' _+ _% I2 K6 g  虞舜,名叫重华。重华的父亲叫瞽叟,瞽叟的父亲叫桥牛,桥牛的父亲叫句(gōu,勾)望,句望的父亲叫敬康,敬康的父亲叫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从昌意至舜是七代了。自从穷蝉为帝之后一直到舜帝,中间几代地位低微,都是平民。
" K$ j# p0 F5 e
$ K0 B: J% v$ u- ~- k9 M5 ^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瞎子,舜的生母死后,瞽叟又续娶了一个妻子生下了象,象桀骜不驯。瞽叟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赶上有点小错儿,就会遭到重罚。舜很恭顺地侍奉父亲、后母及后母弟,一天比一天地忠诚谨慎,没有一点懈怠。
; N/ ^9 ?. k+ ~, J! m" t8 C" B2 l. U9 `
  舜,是冀州人。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舜的父亲瞽叟愚昧,母亲顽固,弟弟象桀骜不驯,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
5 H1 l! Y. H0 |2 T/ W! E4 N7 e$ A6 ?5 o
  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说这个人可以。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让九个儿子和他共处来观察他在外的为人。舜居住在妫水岸边,他在家里做事更加谨慎。尧的两个女儿不敢因为自己出身高贵就傲慢地对待舜的亲属,很讲究为妇之道。尧的九个儿子也更加笃诚忠厚。舜在历山耕作,历山人都能互相推让地界;在雷泽捕鱼,雷泽的人都能推让便于捕鱼的位置;在黄河岸边制做陶器,那里就完全没有次品了。一年的功夫,他住的地方就成为一个村落,二年就成为一个小城镇,三年就变成大都市了。见了这些,尧就赐给舜一套细葛布衣服,给他一张琴,为他建造仓库,还赐给他牛和羊。瞽叟仍然想杀他,让舜登高去用泥土修补谷仓,瞽叟却从下面放火焚烧。舜用两个斗笠保护着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跳下来,逃开了,才得以不死。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舜挖井的时候,在侧壁凿出一条暗道通向外边。舜挖到深处,瞽叟和象一起往下倒土填埋水井,舜从旁边的暗道出去,又逃开了。瞽叟和象很高兴,以为舜已经死了。象说:“最初出这个主意的是我。”象跟他的父母一起瓜分舜的财产,说:“舜娶过来尧的两个女儿,还有尧赐给他的琴,我都要了。牛羊和谷仓都归父母吧。”象于是住在舜的屋里,弹着舜的琴。舜回来后去看望他。象非常惊愕,继而又摆出闷闷不乐的样子,说:“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好心闷啊!”舜说:“是啊,你可真够兄弟呀!”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这样,尧才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都干得很好。8 H1 V3 {5 H) c9 L* I
, t1 s3 d, X' t4 A1 B
  从前高阳氏有富于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得到他们的好处,称之为八恺,意思就是八个和善的人。高辛氏有有才德的子孙八人,世人称之为“八元”,意思就是八个善良的人。这十六个家族的人,世世代代保持着他们先人的美德,没有败落他们先人的名声。到尧的时候,尧没有举用他们。舜举用了八恺的后代,让他们掌管土地的官职,以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又举用了八元的后代,让他们向四方传布五教,使得做父亲的有道义,做母亲的慈爱,做兄长的友善,做弟弟的恭谨,做儿子的孝顺,家庭和睦,邻里真诚。
- R+ L5 ]+ D8 B& ~
% x; f/ [" m! q) |- b  从前帝鸿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掩蔽仁义,包庇残贼,好行凶作恶,天下人称他为浑沌。意思是说他野蛮不开化。少皞氏也有个不成材的后代,毁弃信义,厌恶忠直,喜欢邪恶的言语,天下人称他为穷奇,意思是说他怪异无比。颛顼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不可调教,不懂得好话坏话,天下人称他为梼杌,意思是说他凶顽绝伦。这三族,世人都害怕。到尧的时候,尧没有把他们除掉。缙云氏有个不成材的后代,贪于饮食,图于财货,天下人称之为饕餮,意思是说他贪得无厌。天下人憎恨他,反他与上面说的三凶并列在一起称为四凶。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宾客时,流放了这四个凶恶的家族,把他们赶到了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从此开放了四门,大家都说没有恶人了。/ f1 A- ?/ u: B

* ?& z6 N$ {" v6 ?' U) ]  舜进入山林的时候,遇到暴风雷雨也不迷路误事,尧于是才知道了凭着舜的才能是可以把天下传授给他的。尧年纪大了,让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服丧三年完毕,舜让位给丹朱,可是天下人都来归服舜。禹、皋陶(yáo,姚)、契、后稷、伯夷、夔(kuí,奎)、龙、倕、益、彭祖,从尧的时候就都得到举用,却一直没有职务。于是舜就到文祖庙,与四岳商计,开放四门,了解勾通四方的情况,他让十二州牧讨论称帝应具备的功德,他们都说要办有大德的事,疏远巧言谄媚的小人,这样,远方的外族就都会归服。舜对四岳说:“有谁能奋发努力,建立功业,光大帝尧的事业,授给他官职辅佐我办事呢?”四岳都说:“伯禹为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说:“嗯,好!禹,你去负责平治水土,一定要努力办好啊!”禹跪地叩头拜谢,谦让给稷、契和皋陶。舜说:“好了,去吧!”舜说:“弃,黎民正在挨饿受饥,你负责农业,去教他们播种百谷吧。”舜说:“契,百官不相亲爱,五伦不顺,你担任司徒,去谨慎地施行五伦教育,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舜又说:“皋陶,蛮夷侵扰中原,抢劫杀人,在我们的境内外作乱,你担任司法官,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舜问:“那么谁能管理我的各种工匠?”大家都说垂可以。于是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舜又问:“谁能管理我山上泽中的草木鸟兽?”大家都说益行。于是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益下拜叩头,推让给朱虎、熊罴。舜说:“去吧,你行。”就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舜说:“喂,四岳,有谁能替我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大家都说伯夷可以。舜说:“喂,伯夷,我任命你担秩宗,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伯夷推让给夔、龙,舜说:“那好,就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是表达内心情感的,歌是用延长音节来咏唱诗的,乐声的高低要与歌的内容相配合,还要用标准的音律来使乐声和谐。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与神相和的境界啦。”夔说:“呣,我轻重有节地敲起石罄,各种禽兽都会跟着跳起舞来的。”舜说:“龙,我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坏话和灭绝道义的行为,惊扰我的臣民,我任命你为纲言官,早晚传达我的旨命,报告下情,一定要诚实。”舜说:“喂,你们二十二个人,要谨守职责,时时辅佐我做好上天交付的治国大事。”此后,每三年考核一次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所以,不论远处近处,各种事情都振兴起来了。又根据是否归顺,分解了三苗部族。
7 T" h9 \3 K2 y( B0 D8 A# s9 t2 X. m
  这二十二人个个成就功业:皋陶担任大理,掌管刑法,断案平正,人们都佩服他能按情据实断理;伯夷主持礼仪,上上下下能都够礼让;垂担任工师,主管百工,百工都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担任虞,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开发;弃担任稷,主管农业,百谷按季节茂盛成长;契担任司徒,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没有不恰当的。纵横五千里的领域,都受到安抚,直到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那时,南方安抚到交阯、北发,西方安抚到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抚到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到长、鸟夷,四海之内,共同称颂帝舜的功德。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8 C& C' I: d; Z& n& Q) y! u: x7 h9 l& C, k: o7 d4 t: f; }3 Q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葬埋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舜登临帝位之后,乘着有天子旗帜的车子去给父亲瞽叟请安,和悦恭敬,遵循为子之孝道。又把弟弟象封在有鼻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就事先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跟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诸侯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7 ]# S6 f( e4 B2 d6 C

  b) i; k8 G) P5 {  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但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号为夏后,而另分出氏,姓姒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
* S* F# y  p  L3 {% X+ t9 z8 ^3 a' ?* u7 j- j" S
  太史公说:学者们很多人都称述五帝,五帝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尚书》只记载着尧以来的史实;而各家叙说黄帝,文字粗疏而不典范,士大夫们也很难说得清楚。孔子传下来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读书人有的也不传习。我曾经往西到过空桐,往北路过涿鹿,往东到过大海,往南渡过长江、淮水,所到过的地方,那里的老前辈们都往往谈到他们各自所听说的黄帝、尧、舜的事迹,风俗教化都有不同,总起来说,我认为那些与古文经籍记载相符的说法,接近正确。我研读了《春秋》、《国语》,它们对《五帝德》、《帝系姓》的阐发都很明了,只是人们不曾深入考求,其实它们的记述都不是虚妄之说。《尚书》残缺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但散轶的记载却常常可以从其他书中找到。如果不是好学深思,真正在心里领会了它们的意思,想要向那些学识浅薄,见闻不广的人说明白,肯定是困难的。我把这些材料加以评议编次,选择了那些言辞特别雅正的,著录下来,写成这篇本纪,列于全书的开头。
2 e, z9 m6 x  B4 n" o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2 18:02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4-9-12 17:42
$ `, C; a: ^/ }# d* j  [  Y4 e为方便宗亲阅读和参考,现我将<史记>白话文贴后:
7 y# i. m" b) G, R- w, S* C1 h【译文】

! F$ S% C5 b3 g2 o/ b) O! z/ Z      楼上是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原文(带注)和白话文。     《史记  五帝本纪》最大篇幅描述虞舜。太史公曰:天下明德皆自舜始。我视《史记  五帝本纪》为姚氏家谱第一篇。
5 }9 }9 n8 x* n8 u3 K3 ~6 ?$ j7 v/ J. |9 F( g
      为了让你发的《史记  五帝本纪》发挥更大作用,另立为2帖
$ F8 F3 a# t. T7 _- v- [5 @9 l0 c% ^3 P# R/ S4 l: U" r; {

作者: 彭城姚其瑞    时间: 2014-9-12 18:22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16:51
( u* S; X( b4 s: T1 e; E, @& p人文始祖,得姓始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 c% r% F9 v9 l8 N
0 |( N1 p# F9 W+ q, W
一楼图片是文字不多、比较简洁的《家族知识》, ...
# e( ?, g2 j* K2 M% _, B% L
我自08年得知自已"姚"姓始于"虞舜"后,即参研<史记>等古籍以加深对姚姓祖先的了解,但因的确知之甚少,故也从不敢妄加评论,我赞成建中总版主的说法:"人文始祖,得姓始祖,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淆。"也非常支持和赞赏建中总版主对宗亲亊务严谨的态度,同时也希望宗亲在研究和发布关於宗亲溯本求源的亊情上慎之又慎,以免谬误后人!令人耻笑!4 Z. p: I+ D9 p4 z

" @1 [: _0 I# w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2 19:21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9-12 16:59. G% K6 b8 }9 Q
你看52楼。
' c0 H3 o6 ^% S5 p3 [9 p——————————3 n. M8 }/ @$ B" C0 ^$ s* K* z8 @8 J
学习、探讨司马迁的《史记》,是另外一个大课题,郑宝宗亲如有兴趣和 ...

9 V9 J7 n/ @: a2 U# y' X谢谢总版主的提议!以后做事必须严谨.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9-12 19:27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4-9-12 18:22
: t* U# q! y+ w我自08年得知自已"姚"姓始于"虞舜"后,即参研<史记>等古籍以加深对姚姓祖先的了解,但因的确知之甚 ...

' o" @+ O- A; X# q$ L其瑞宗亲好!有才华,说得在理,希望以后多沟通.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9-12 22:42
湖南临湘姚郑保 发表于 2014-9-12 19:27
: v( T4 T8 o* m( i7 j8 N其瑞宗亲好!有才华,说得在理,希望以后多沟通.
# y& h6 ~8 X+ R+ W
      请回复:, L) t6 i3 d% C) g
      临湘第一世禄集公是舜系几世?在“始祖世系”中是几世?他有没有入“始祖世系”?
  X3 u: B$ i& Q: c$ W   1#“始祖世系”只排列到100世,是不是还有另页(能否也发出来)?
' G  ?# w2 A+ H' y( n   你是少典199世,是怎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M! x; z* P, N8 s. k0 P; D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9-13 12:22
彭城姚其瑞 发表于 2014-9-12 18:22
6 i- f1 l4 D$ C/ Q8 p( M) y' o/ e我自08年得知自已"姚"姓始于"虞舜"后,即参研<史记>等古籍以加深对姚姓祖先的了解,但因的确知之甚 ...
6 x9 P! h" C$ z* q, T4 {
姚网是学习、探讨姚姓知识的场所,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纠正过往之错、澄清历史事实等等,这些情况都会经常发生。宗亲们能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也就实现了姚网的价值。
5 Q" |8 @: w+ N- a; q严谨治学,钟尧老是咱们的榜样!得到其瑞宗亲的共鸣,我很高兴,谢谢!0 Y. k& v' o: }4 }+ y3 h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