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新干南溪、阳团、新余、欧里姚家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9 23:58
标题: 新干南溪、阳团、新余、欧里姚家行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4-8-21 20:40 编辑

    新干南溪、阳团、新余、欧里姚家行
一,谈天说地话“新干”
    恕我直言,“新干”这个县名改得别别扭扭。
    说它“新”,是相对它的“旧”来说的。还是在春秋吴越时期,因为境内有座“紫淦山”,淦水流经淦阳【今樟树】,所以它称为“上淦”。显然,它在淦水的上游。新淦,顾名思义,它既得名于山,又得名于水。一目而了其然。
     到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置立郡县,取名“新淦”,它是江西十八个古县之一。这一个“新”,“新”了2000多年。到了公元1957年,“新淦”改名为“新干”,这一个“干”笔画简单了,从原来的名词“淦”突然变成了动词的“干”。虽然革命的干劲鼓足了,却把历史割裂断了。对新干的文化来说,此“干”与彼“淦”,相去甚远,仔细推敲,这一改不吝是一个败笔。
       新干在江西的地理位置太奇妙了。你如果从江西的最北部九江往赣南行,新干基本上位于中心;你如果从江西的西部边界走到最东部的边界,新干基本上也是中心。
       江西的地理位置是南高北低。所以,江西的赣江与湖南的湘江都是一样由南向北流去。
       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和与湖南交界的罗霄山,它们彼此从南到北,遥遥相望。因为有了赣江这条破碎带,他们无法相会。就象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我们抬头望上去以为他们很近,其实他们可能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十多年前,我曾经陪同几个水文地质专家,在新干附近的几个县考察温泉的分布。专家告诉我,新干与樟树,丰城三县交界的玉华山是武夷山的余脉。用文学的语言来说,武夷山伸出了它友好的手向罗霄山中段的井冈山挥手致意。这只来自武夷山的友好之手,便是新干、樟树、丰城交界的玉华山!
        


补充内容 (2014-8-20 23:27):
新干南溪、阳团,新余欧里姚家行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01:0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0 09:34 编辑

二,再说新干
   曾经有一个定论,我国的商文化是不过长江的。
   1989年,在新干与樟树交界的大洋洲商代大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数量繁多的青铜器不仅品类齐全,并且造型奇特。它们与商文化的代表“司母戊”鼎是一脉相传的,这证明了新干附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商文化肯定进入了赣江流域。
    新干无疑是赣文化的古老之根。
    中药上“商州枳壳”“商州陈皮”指的就是新干附近出产的道地药材。懂行的人都知道,商州的“枳壳”、“陈皮”上了千年。
    从南往北的滔滔赣江之水,一来到新干的地界,立马变得温顺起来。原来经过峡江县的赣江水,一来到新干的地界,从此进入了一个更加广袤的盆地。另外,用地质学的语言来表述,新干恰巧位于从萍乡到广丰这条横跨江西的大断裂的中心位置,发源于武功山、明月山的袁水由西向东,情不自禁的在新干与樟树的地界汇入赣江。新干是赣中赣鄱盆地的起点。
    按照李四光地质力学的理论,赣鄱盆地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当年江西成立了“石油指挥部”,期待在古商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找到共和国迫切需要的石油。结果无心插柳的发现了一个特大型的盐矿。毛主席曾经在人民日报上题词“江西发现了大盐矿是个大好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0 09:2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01:04
二,再说新干
   曾经有一个定论,我国的商文化是不过长江的。
   1989年,在新干与樟树交界的大洋洲商代 ...

      听你说“新干南溪、阳团姚家行”
   长见识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0 09:2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01:04
二,再说新干
   曾经有一个定论,我国的商文化是不过长江的。
   1989年,在新干与樟树交界的大洋洲商代 ...

      听你说“新干南溪、阳团姚家行”
   长见识了。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8-10 09: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01:04
二,再说新干
   曾经有一个定论,我国的商文化是不过长江的。
   1989年,在新干与樟树交界的大洋洲商代 ...

为了姚家事.绍弦又辛苦了!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8-10 10:16
绍弦贤侄辛苦了!你是我姚氏的好后生!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0:35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8-10 10:16
绍弦贤侄辛苦了!你是我姚氏的好后生!

    感谢钟尧、小平、卿芳三老这么快就关注了我的这个帖子。
    八月二号,我来到新干,走访了新干的几个姚家村庄,广泛地与宗亲交流了感情。之后又到了新余姚墟、欧里走访了姚家村庄。并且在一个避暑山庄休息了几天,与湖南的炳松宗亲共同探讨了家谱。昨天晚上,刚刚回到南昌。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1:0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0 20:02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0:35
感谢钟尧、小平、卿芳三老这么快就关注了我的这个帖子。
    八月二号,我来到新干,走访了新干的几 ...


三,新干姚家人”阴盛阳衰“
    我的新干行,请了二位好向导。一位是我的同学,新干县委党校的校长习保根,华城门习家人,“保根”这个接了地气的名字是目前新干华城门习家在当地学问与职位最高的人;一位是党校的办公室李主任。他们全程陪同了我此行。
      新干号称有5000姚家人,是江西省县级单位中姚氏宗亲比较多的集聚地之一。“南溪2800人,阳团1500人,还有零零碎碎的,整个新干县加起来,5000人是不夸张的”,保根说。
      因为每个村庄的书记都曾经来党校参加培训,李主任对他们都了如指掌。“过去,县里135个基层党支部书记当中,只有三个女书记,其中就有姚家的二个。现在全县包括街道办事处也仅仅五个女书记,你们姚家人依旧还是二个。”李主任接着笑着对我说,“你们姚家人,在新干阴盛阳衰。”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1: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04
三,新干姚家人”阴盛阳衰“
    我的新干行,请了二位好向导。一位是我的同学,新干县委党校的校长习 ...

四,笔直大道旁的南溪姚
    出了新干县城往南行,一条笔直的大道映入眼帘。一直到峡江境界大约20公里,其中有15公里笔笔直直,一眼望不到尽头。当地的人都自豪的说,这是江西“第一路”。
   南溪村归沂江乡管辖,与峡江交界,一到峡江地界,公路就变得弯弯曲曲了。

SAM_7075.jpg (72.74 KB, 下载次数: 1468)

SAM_7075.jpg

SAM_7057.jpg (63.53 KB, 下载次数: 1440)

SAM_7057.jpg

SAM_7058.jpg (76.04 KB, 下载次数: 1431)

SAM_7058.jpg

SAM_7059.jpg (74.8 KB, 下载次数: 1413)

SAM_7059.jpg

SAM_7060.jpg (73.79 KB, 下载次数: 1493)

SAM_7060.jpg

SAM_7061.jpg (76.48 KB, 下载次数: 1495)

SAM_7061.jpg

SAM_7062.jpg (66.96 KB, 下载次数: 1414)

SAM_7062.jpg

SAM_7071.jpg (71.32 KB, 下载次数: 1471)

SAM_7071.jpg

SAM_7072.jpg (58.71 KB, 下载次数: 1384)

SAM_7072.jpg

SAM_7073.jpg (76.87 KB, 下载次数: 1520)

SAM_7073.jpg

SAM_7074.jpg (75.19 KB, 下载次数: 1433)

SAM_707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1:4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27
四,笔直大道旁的南溪姚
    出了新干县城往南行,一条笔直的大道映入眼帘。一直到峡江境界大约20公里, ...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原来是陈姓人的属地。因为村庄里树木葱郁,老地名叫暗巷。后来,姚家出了一个能人,领导村民在村庄的四周挖掘了一条水渠,水渠环绕了整个村庄。村庄位于县城的正南方,于是更名为“南溪”。

SAM_7191.jpg (99.11 KB, 下载次数: 1490)

SAM_7191.jpg

SAM_7020.jpg (74.42 KB, 下载次数: 1465)

SAM_7020.jpg

SAM_7021.jpg (89.98 KB, 下载次数: 1439)

SAM_7021.jpg

SAM_7022.jpg (93.78 KB, 下载次数: 1447)

SAM_7022.jpg

SAM_7190.jpg (133.44 KB, 下载次数: 1519)

SAM_7190.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1:5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44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原来是陈姓人的属地。因为村庄里树木葱郁,老地名叫暗巷。后来,姚家出了一个能人 ...

   在老祠堂的原址上新建了祠堂。

SAM_7017.jpg (67.26 KB, 下载次数: 1604)

SAM_7017.jpg

SAM_6986.jpg (64.44 KB, 下载次数: 1566)

SAM_6986.jpg

SAM_6987.jpg (72.29 KB, 下载次数: 1650)

SAM_6987.jpg

SAM_6988.jpg (71.78 KB, 下载次数: 1668)

SAM_6988.jpg

SAM_7007.jpg (79.31 KB, 下载次数: 1670)

SAM_7007.jpg

SAM_7008.jpg (75.91 KB, 下载次数: 1646)

SAM_7008.jpg

SAM_7009.jpg (77.68 KB, 下载次数: 1604)

SAM_7009.jpg

SAM_7010.jpg (72.02 KB, 下载次数: 1633)

SAM_7010.jpg

SAM_7011.jpg (81.83 KB, 下载次数: 1646)

SAM_7011.jpg

SAM_7012.jpg (79.76 KB, 下载次数: 1542)

SAM_7012.jpg

SAM_7013.jpg (69.76 KB, 下载次数: 1682)

SAM_7013.jpg

SAM_7014.jpg (75.75 KB, 下载次数: 1647)

SAM_7014.jpg

SAM_7015.jpg (73.58 KB, 下载次数: 1600)

SAM_7015.jpg

SAM_7016.jpg (70.2 KB, 下载次数: 1563)

SAM_701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1:5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54
在老祠堂的原址上新建了祠堂。

   祠堂周围的老屋记载了村庄的沧桑。

SAM_7004.jpg (102.52 KB, 下载次数: 1658)

SAM_7004.jpg

SAM_7005.jpg (120.7 KB, 下载次数: 1644)

SAM_7005.jpg

SAM_7006.jpg (80.71 KB, 下载次数: 1564)

SAM_7006.jpg

SAM_6993.jpg (102.37 KB, 下载次数: 1634)

SAM_6993.jpg

SAM_6994.jpg (102.06 KB, 下载次数: 1648)

SAM_6994.jpg

SAM_6995.jpg (90.68 KB, 下载次数: 1584)

SAM_6995.jpg

SAM_6996.jpg (80.64 KB, 下载次数: 1605)

SAM_6996.jpg

SAM_6997.jpg (85.33 KB, 下载次数: 1730)

SAM_6997.jpg

SAM_6998.jpg (104.87 KB, 下载次数: 1577)

SAM_6998.jpg

SAM_6999.jpg (92.36 KB, 下载次数: 1705)

SAM_6999.jpg

SAM_7000.jpg (108.1 KB, 下载次数: 1627)

SAM_7000.jpg

SAM_7001.jpg (95.22 KB, 下载次数: 1629)

SAM_7001.jpg

SAM_7002.jpg (126.22 KB, 下载次数: 1640)

SAM_7002.jpg

SAM_7003.jpg (115.08 KB, 下载次数: 1626)

SAM_7003.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2:2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58
祠堂周围的老屋记载了村庄的沧桑。

村主任叫姚四儿,一猜就知道他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四。

SAM_7055.jpg (54.74 KB, 下载次数: 1654)

SAM_705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2: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2:25
村主任叫姚四儿,一猜就知道他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四。

   小林也是村干部。

SAM_7056.jpg (49.2 KB, 下载次数: 1549)

SAM_705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2:5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2:27
小林也是村干部。

五,习家与姚家原来是亲戚
   关于华城门习家,我还会在下文中记叙。我在祠堂里的祭祀牌位上发现,原来南溪的发祖婆婆居然是习家老孺人。发祖与发祖婆婆的墓就在村庄的中心广场,想来原来墓是偏僻的,村庄发展了,现在位置正好在村庄的中心。

SAM_6992.jpg (52.24 KB, 下载次数: 1607)

SAM_6992.jpg

SAM_6989.jpg (82.25 KB, 下载次数: 1572)

SAM_6989.jpg

SAM_6990.jpg (68.2 KB, 下载次数: 1664)

SAM_6990.jpg

SAM_6991.jpg (50.42 KB, 下载次数: 1632)

SAM_6991.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12:5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0 20:19 编辑
[attach]104222[/attach]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2:51
五,习家与姚家原来是亲戚
   关于华城门习家,我还会在下文中记叙。我在祠堂里的祭祀牌位上发现,原来 ...


   我在发祖与发祖婆的合墓前祭拜了。

SAM_7034.jpg (76.54 KB, 下载次数: 1615)

SAM_7034.jpg

SAM_7023.jpg (80.68 KB, 下载次数: 1560)

SAM_7023.jpg

SAM_7024.jpg (98.91 KB, 下载次数: 1618)

SAM_7024.jpg

SAM_7026.jpg (129.39 KB, 下载次数: 1652)

SAM_7026.jpg

SAM_7028.jpg (78.29 KB, 下载次数: 1649)

SAM_7028.jpg

SAM_7029.jpg (78.73 KB, 下载次数: 1582)

SAM_7029.jpg

SAM_7030.jpg (74.78 KB, 下载次数: 1645)

SAM_7030.jpg

SAM_7031.jpg (68.09 KB, 下载次数: 1646)

SAM_7031.jpg

SAM_7033.jpg (77.83 KB, 下载次数: 1634)

SAM_7033.jpg

SAM_7025.jpg (127.35 KB, 下载次数: 1677)

SAM_7025.jpg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4-8-10 15:37
习总的祖上是洪武二年由新干迁河南邓州的,而邓州有一支姚氏也是洪武二年由江西(陈园)迁去的,是不是一起迁去的,是不是都是新干的,绍弦可深探一下。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0 20:35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0 21:19 编辑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8-10 15:37
习总的祖上是洪武二年由新干迁河南邓州的,而邓州有一支姚氏也是洪武二年由江西(陈园)迁去的,是不是一起 ...


   正是你提供的思路,才使我下定决心去新干再走访一次。华城门是老县城的正南方向,上个月保根与他弟弟来南昌,我向他们打听到,历史上与习家一起住在华城门的还有姚姓、陈姓、罗姓。我就是奔着“陈源”这个地名去访问的。由于一路有约,没有时间留下来找到“新干地名志”。但是,已经有了蛛丝马迹的线索。我将再开一个帖子,题目是“姚雪垠的祖籍地究竟是何方?”介绍我的看法。请注意关注。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8-10 21:2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44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原来是陈姓人的属地。因为村庄里树木葱郁,老地名叫暗巷。后来,姚家出了一个能人 ...

看到南溪村这一地名,就有一种亲密感。分享了!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4-8-10 22:52
绍弦兄弟亲苦了!你是我们姚家的骄傲,更是我们姚家的财宝.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0 23:4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11:44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原来是陈姓人的属地。因为村庄里树木葱郁,老地名叫暗巷。后来,姚家出了一个能人 ...

       南溪姚,今新干县沂江乡大洲村姚氏,源自新干“麦斜”镇阳团村。
    阳团村是单姓姚氏村,开村祖是叔侄两人。因此阳团姚是两支,有两个堂号,两种族谱。南溪姚是出自叔还是出自侄?
    你读了南溪姚族谱了吗?有多少部?见到姚定国(修新谱者之一)了吗?楼上只见到姚四儿和姚小林的图片。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1 00:28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0 23:43
南溪姚,今新干县沂江乡大洲村姚氏,源自新干“麦斜”镇阳团村。
    阳团村是单姓姚氏村,开村 ...

    见到了姚定国老先生。
    当天他不在南溪,晚上他来到我下榻的宾馆看望了我。我曾经在姚网上看到过他们祠堂的信息,对他们的家谱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他们是姚思廉以及姚彦章的后裔。我在房间里打个赤膊与老先生坦诚相谈,忘了与他合个影。我一心记得把姚雪垠祖先的名字写给他,希望他查证一下。他答应尽快给我回答。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1 00:46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1 00:49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1 00:28
见到了姚定国老先生。
    当天他不在南溪,晚上他来到我下榻的宾馆看望了我。我曾经在姚网上看到过 ...


六,南溪姚氏家谱是严谨的。
    在南溪,我提出了看看他们的家谱,小林宗亲把谱头拿过来了。我原来就知道南溪的家谱是严谨的,果不其然,他们最近修的家谱是第十一次了。最早的一次修家谱是1406年,与南昌姚氏家谱仅仅相差2年,都是明朝永乐年间。这是我看到的江西省内比较完整的家谱。

SAM_7052.jpg (63.31 KB, 下载次数: 1743)

SAM_7052.jpg

SAM_7035.jpg (70.48 KB, 下载次数: 1640)

SAM_7035.jpg

SAM_7036.jpg (80.44 KB, 下载次数: 1715)

SAM_7036.jpg

SAM_7037.jpg (58.13 KB, 下载次数: 1717)

SAM_7037.jpg

SAM_7038.jpg (65.62 KB, 下载次数: 1702)

SAM_7038.jpg

SAM_7039.jpg (66.83 KB, 下载次数: 1704)

SAM_7039.jpg

SAM_7040.jpg (67.78 KB, 下载次数: 1644)

SAM_7040.jpg

SAM_7041.jpg (64.02 KB, 下载次数: 1648)

SAM_7041.jpg

SAM_7042.jpg (78.45 KB, 下载次数: 1669)

SAM_7042.jpg

SAM_7043.jpg (79.91 KB, 下载次数: 1728)

SAM_7043.jpg

SAM_7044.jpg (58.18 KB, 下载次数: 1674)

SAM_7044.jpg

SAM_7045.jpg (56.25 KB, 下载次数: 1712)

SAM_7045.jpg

SAM_7046.jpg (59.95 KB, 下载次数: 1683)

SAM_7046.jpg

SAM_7047.jpg (66.11 KB, 下载次数: 1692)

SAM_7047.jpg

SAM_7048.jpg (71.63 KB, 下载次数: 1727)

SAM_7048.jpg

SAM_7049.jpg (72.89 KB, 下载次数: 1692)

SAM_7049.jpg

SAM_7050.jpg (91.31 KB, 下载次数: 1686)

SAM_7050.jpg

SAM_7051.jpg (65.87 KB, 下载次数: 1641)

SAM_7051.jp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1 07:2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1 00:46
六,南溪姚氏家谱是严谨的。
    在南溪,我提出了看看他们的家谱,小林宗亲把谱头拿过来了。我原来就 ...

              谢谢,看到南溪谱了。去年新干行,无机会看。
       新干姚家谱,给我两个深刻印象:大,纸幅大,迄今最大的姚家谱;有八景,我读过的8部都有。
       有人问,为什么又有八景的记载和有八景诗(族人作,族外人赠)?答曰:先祖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热爱家园有文化的表现。看到现在的阳团村环境,很感概。
       阳团村是女当家。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00:0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2 00:06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1 07:20
谢谢,看到南溪谱了。去年新干行,无机会看。
       新干姚家谱,给我两个深刻印象:大 ...


    是的,二个姚家村庄都是女当家,我先说说南溪的孙正祥。
七,向孙正祥大嫂致敬!
  孙正祥,一个标准男人的名字。我当天去南溪的时候,她在县城儿子家。等我在县城住下了,她又回到了南溪。听了保根对她的介绍,我感到这次不见见她是一个遗憾。于是,第二天我再一次去了南溪。
   一看,她就是豪爽之人,风风火火的样子。我一问她的年龄,她说,“已经做了60岁的酒了”。我叫她大嫂是理所当然的。
   她嫁到南溪已经快40年了,在她28岁的时候,老公就离开了人世。她独自培养了二个儿子长大成人,并且都有出息。
    整个南溪村庄有2800人,不好管理。大家一推举,她义不容辞地当上了书记。这已经是第三届了。
    在她的带领下,整个村庄的水泥路修好了,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接着,又拆了50栋旧房子,逐步地规划了整个村庄的布局。家族的活动也是有声有色的。
    保根说,农村工作不是简单的,关键是领头人吃得起亏,办事情公平。我从心里向这位大嫂致敬。

SAM_7183.jpg (83.56 KB, 下载次数: 1660)

SAM_7183.jpg

SAM_7185.jpg (76.05 KB, 下载次数: 1713)

SAM_7185.jpg

SAM_7186.jpg (88.65 KB, 下载次数: 1746)

SAM_7186.jpg

SAM_7187.jpg (68.51 KB, 下载次数: 1666)

SAM_7187.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00:09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2 00:11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00:00
是的,二个姚家村庄都是女当家,我先说说南溪的孙正祥。
七,向孙正祥大嫂致敬!
  孙正祥,一个 ...


   一听说我准备去新余的姚墟,大嫂主动与姚墟的书记联系。大嫂的交际能力可见一斑。

SAM_7188.jpg (66.68 KB, 下载次数: 1713)

SAM_7188.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00:1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00:09
一听说我准备去新余的姚墟,大嫂主动与姚墟的书记联系。大嫂的交际能力可见一斑。

   大嫂订了不少杂志,党的政策她是经常学习的。

SAM_7180.jpg (67.1 KB, 下载次数: 1659)

SAM_7180.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00:1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00:13
大嫂订了不少杂志,党的政策她是经常学习的。

   大嫂家的正厅挂着毛主席的像。

SAM_7182.jpg (71.13 KB, 下载次数: 1691)

SAM_7182.jpg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8-12 07:2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0 01:04
二,再说新干
   曾经有一个定论,我国的商文化是不过长江的。
   1989年,在新干与樟树交界的大洋洲商代 ...

又是一篇实地考察的溯祖追源的好文章,绍弦辛苦了,期待后续精彩!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8-12 07:3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00:09
一听说我准备去新余的姚墟,大嫂主动与姚墟的书记联系。大嫂的交际能力可见一斑。

向能干热心的姚家大嫂致敬!

作者: 临泉姚殿立    时间: 2014-8-12 07:46
意犹未尽,期待后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2 09:1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00:00
是的,二个姚家村庄都是女当家,我先说说南溪的孙正祥。
七,向孙正祥大嫂致敬!
  孙正祥,一个 ...

               向孙正祥大嫂致敬!
   应该向孙正祥大嫂致敬。
   见过。只是现在才知道她是南溪村的当家,叫孙正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2 09:2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1 00:28
见到了姚定国老先生。
    当天他不在南溪,晚上他来到我下榻的宾馆看望了我。我曾经在姚网上看到过 ...

                昨晚我在广州杨箕村见到了姚定国老先生。他是为江西新干峡江吉水等县姚氏赠匾之事,专程来找杨箕村姚氏凤仪堂宗亲的。 `- Y+ [9 S2 o9 R6 f# Q, Z
   南溪村是行政村下的一个自然村,大洲村委会在南溪村。
   南溪村姚氏是阳团开村祖叔侄的侄子的后代。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6:30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2 09:24
昨晚我在广州杨箕村也见到了姚定国老先生。他是为江西新干峡江吉水等县姚氏赠匾之事,专 ...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是没有争议的。阳团的宗亲告诉我,南溪每年清明都会去阳团扫墓,几百年来都是如此。他们具体的渊源关系,我没有过细去了解。只是大致知道相差了五代人。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7:1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6:30
南溪姚发源于阳团是没有争议的。阳团的宗亲告诉我,南溪每年清明都会去阳团扫墓,几百年来都是如此 ...

八,山坳上的阳团。
   出了新干县城往东,逆着一条小河的方向,大约10公里,就是神政桥乡。再往东南方向几公里叫麦斜镇。麦斜的“斜”字下面还有一个“土”,应该属于生僻字,电脑里居然打不出来。一查新华字典,与“斜”的音是一样的。字典上说,麦~,用于地名,在江西省新干。
   我为什么对这个字认真追究,因为我之前确实不认得这个字。当地方言把“斜”读作“xia峡”.从发音的部位说,本来是舌齿音,江西的发音变成了送气音,气一送过去,就会真正地把“xie斜”字给送偏了。
    阳团村归麦斜镇管辖,公路修得不错,但是我们依然感觉到了是不断在上坡。七拐八拐之下,我们竟然走岔了一小段路。保根说了实话,他仅仅在20多年前去过一次。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8:2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7:18
八,山坳上的阳团。
   出了新干县城往东,逆着一条小河的方向,大约10公里,就是神政桥乡。再往东南方 ...

我的同学习保根

SAM_7053.jpg (66.12 KB, 下载次数: 1641)

SAM_7053.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8: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8:23
我的同学习保根

    山坳上的阳团

SAM_7161.jpg (73.19 KB, 下载次数: 1647)

SAM_7161.jpg

SAM_7083.jpg (58.48 KB, 下载次数: 1707)

SAM_7083.jpg

SAM_7084.jpg (70.33 KB, 下载次数: 1636)

SAM_7084.jpg

SAM_7155.jpg (57.86 KB, 下载次数: 1648)

SAM_7155.jpg

SAM_7157.jpg (69.54 KB, 下载次数: 1703)

SAM_7157.jpg

SAM_7158.jpg (68.49 KB, 下载次数: 1636)

SAM_7158.jpg

SAM_7159.jpg (65.51 KB, 下载次数: 1653)

SAM_7159.jpg

SAM_7160.jpg (68.51 KB, 下载次数: 1691)

SAM_7160.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8:5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2 21:02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8:27
山坳上的阳团


九,女当家李九秀。
    一与九秀拉呱,原来九秀竟然是保根的学生。1982年,保根从吉安师专毕业分配在新干二中教书,九秀还是一个梳着辫子的初中生。不过,保根的学生太多了,忘记了。九秀当然记得。
    阳团是个清一色的姚家村庄,地处偏僻,经济上要落后许多。九秀与我交谈当中,一连串说了几次“难”,看得出来,她确实不易。
    她几次提到广州扬箕的宗亲重感情,不忘根本。一支100多人的宗亲来到老家祭祖,让他们感动。她感到痛苦的是,阳团的祠堂衰败了,让远到而来的广东宗亲看了心痛。她说,她下决心要在她的任上把祠堂建起来。
    钟尧老去年曾经来过阳团,说很感慨。我拍的以下照片,估计大家看了都有感慨。

SAM_7093.jpg (80.85 KB, 下载次数: 1635)

SAM_7093.jpg

SAM_7089.jpg (53.42 KB, 下载次数: 1642)

SAM_7089.jpg

SAM_7091.jpg (75.12 KB, 下载次数: 1675)

SAM_7091.jpg

SAM_7092.jpg (69.97 KB, 下载次数: 1689)

SAM_7092.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8:58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3 19:18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8:50
九,女当家李九秀。
    一与九秀拉呱,原来九秀竟然是保根的学生。1982年,保根从吉安师专毕业分配在 ...


十,令人感慨的二个堂祠。

SAM_7126.jpg (73.3 KB, 下载次数: 1689)

SAM_7126.jpg

SAM_7116.jpg (70.54 KB, 下载次数: 1712)

SAM_7116.jpg

SAM_7117.jpg (74.82 KB, 下载次数: 1634)

SAM_7117.jpg

SAM_7118.jpg (69.54 KB, 下载次数: 1730)

SAM_7118.jpg

SAM_7119.jpg (71.86 KB, 下载次数: 1658)

SAM_7119.jpg

SAM_7120.jpg (69.05 KB, 下载次数: 1731)

SAM_7120.jpg

SAM_7122.jpg (67.97 KB, 下载次数: 1661)

SAM_7122.jpg

SAM_7123.jpg (73.34 KB, 下载次数: 1704)

SAM_7123.jpg

SAM_7124.jpg (74.21 KB, 下载次数: 1590)

SAM_7124.jpg

SAM_7125.jpg (69.1 KB, 下载次数: 1661)

SAM_712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9:0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8:58
令人感慨的祖祠

   祭祖的鞭炮碎片依旧还在

SAM_7121.jpg (77.45 KB, 下载次数: 1695)

SAM_7121.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2 19:0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9:03
祭祖的鞭炮碎片依旧还在

    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门头还立在老地方,好像在给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SAM_7098.jpg (99.25 KB, 下载次数: 1553)

SAM_7098.jpg

SAM_7096.jpg (68.23 KB, 下载次数: 1563)

SAM_7096.jpg

SAM_7097.jpg (82.5 KB, 下载次数: 1593)

SAM_7097.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2:4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3 12:42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2 19:07
历史上曾经辉煌的门头还立在老地方,好像在给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从祖祠的建筑特色看,保根说应该是明朝时建的。我开始有些怀疑,但是看了另外一栋大房的祠堂,碑文上记载了是康熙时期建的。祖祠建的时间比分祠更加早,推测是明朝的可能性是对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8:5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2:41
从祖祠的建筑特色看,保根说应该是明朝时建的。我开始有些怀疑,但是看了另外一栋大房的祠堂,碑文 ...

   离祖祠不远的地方,有一房在赣州做生意发了财,回到阳团建了一个比祖祠还要大的祠堂,建的过程记载在碑上。细芽宗亲把碑保存下来了,我仔细一看,是康熙时期的文字,甚至记载了粗大的梁木是从赣州通过赣江水运来新干的。这个祠堂解放初还是村庄办小学的地方。现在也不成形状了,让人看了心痛。

SAM_7145.jpg (75.94 KB, 下载次数: 1631)

SAM_7145.jpg

SAM_7136.jpg (110.29 KB, 下载次数: 1597)

SAM_7136.jpg

SAM_7137.jpg (91.84 KB, 下载次数: 1622)

SAM_7137.jpg

SAM_7139.jpg (72.77 KB, 下载次数: 1598)

SAM_7139.jpg

SAM_7140.jpg (88.82 KB, 下载次数: 1551)

SAM_7140.jpg

SAM_7141.jpg (105.58 KB, 下载次数: 1604)

SAM_7141.jpg

SAM_7142.jpg (85.36 KB, 下载次数: 1605)

SAM_7142.jpg

SAM_7143.jpg (104.87 KB, 下载次数: 1632)

SAM_7143.jpg

SAM_7144.jpg (78.57 KB, 下载次数: 1596)

SAM_714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8:5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8:50
离祖祠不远的地方,有一房在赣州做生意发了财,回到阳团建了一个比祖祠还要大的祠堂,建的过程记载在 ...

   细芽宗亲保存了祠堂的碑,算起来已经快400年了。。。

SAM_7150.jpg (84.02 KB, 下载次数: 1533)

SAM_7150.jpg

SAM_7146.jpg (76.97 KB, 下载次数: 1564)

SAM_7146.jpg

SAM_7147.jpg (76.88 KB, 下载次数: 1566)

SAM_7147.jpg

SAM_7148.jpg (83.4 KB, 下载次数: 1558)

SAM_7148.jpg

SAM_7149.jpg (69.13 KB, 下载次数: 1580)

SAM_7149.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9:1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3 19:13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8:55
细芽宗亲保存了祠堂的碑,算起来已经快400年了。。。


   我看见祠堂的外墙上留下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顿时好生奇怪。九秀告诉我,这确实是最近在原来的字迹上重新涂写上去的。
   一打听才知道,40多年前,100多个上海知青来到阳团上山下乡,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青春岁月。十几年前就陆陆续续有知青不时回来,看望这里的乡亲,重温他们曾经激情难忘的日子。有的甚至还拖儿带女来。由此可以推测,当年咱们的宗亲是善待了上海这些离开故乡的知识青年。

SAM_7135.jpg (93.07 KB, 下载次数: 1643)

SAM_713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9:2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9:11
我看见祠堂的外墙上留下了“农业学大寨”的标语,顿时好生奇怪。九秀告诉我,这确实是最近在原来的 ...

十一,在阳团探亲访友。

SAM_7102.jpg (79.53 KB, 下载次数: 1607)

SAM_7102.jpg

SAM_7103.jpg (81.66 KB, 下载次数: 1586)

SAM_7103.jpg

SAM_7104.jpg (80.36 KB, 下载次数: 1568)

SAM_7104.jpg

SAM_7105.jpg (69.87 KB, 下载次数: 1643)

SAM_710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9: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9:24
十一,在阳团探亲访友。

    村庄里有了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在这里看电视、打牌自得其乐。。。

SAM_7110.jpg (67.48 KB, 下载次数: 1691)

SAM_7110.jpg

SAM_7106.jpg (67.15 KB, 下载次数: 1600)

SAM_7106.jpg

SAM_7107.jpg (78.12 KB, 下载次数: 1617)

SAM_7107.jpg

SAM_7108.jpg (73.39 KB, 下载次数: 1578)

SAM_7108.jpg

SAM_7109.jpg (79.15 KB, 下载次数: 1619)

SAM_7109.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9:3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9:27
村庄里有了老年活动中心,老人们在这里看电视、打牌自得其乐。。。

    天气太热了,也有在外面乘凉的。。。

SAM_7114.jpg (92.89 KB, 下载次数: 1565)

SAM_7114.jpg

SAM_7115.jpg (90.57 KB, 下载次数: 1605)

SAM_711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19:3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9:30
天气太热了,也有在外面乘凉的。。。

   小朋友们也玩在了一起。。。

SAM_7163.jpg (92.5 KB, 下载次数: 1620)

SAM_7163.jpg

SAM_7154.jpg (76.51 KB, 下载次数: 1618)

SAM_7154.jpg

作者: 姚克毅    时间: 2014-8-13 22:16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19:34
小朋友们也玩在了一起。。。

这群孩子太可爱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3 22:49
姚克毅 发表于 2014-8-13 22:16
这群孩子太可爱了!

   还有更加可爱的,这个姚家的小朋友正在帮助父亲晒谷子,我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抢拍了他的一个镜头。

SAM_7080.jpg (68.83 KB, 下载次数: 1369)

SAM_7080.jpg

SAM_7079.jpg (69.51 KB, 下载次数: 1343)

SAM_7079.jpg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8-14 09:33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8-14 09:35 编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民孩子爱劳动!啃老族可恥!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4 11:17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8-14 09:33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农民孩子爱劳动!啃老族可恥!

       绍弦应好好保留这一图,至少是姚绍弦经典之照。

      老先生,你是怎样将此图贴到楼下的?教我。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8-14 15:13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4 11:17
绍弦应好好保留这一图,至少是姚绍弦经典之照。

      老先生,你是怎样将此图贴到楼下的?教 ...

教授:
     请你将绍弦帖子中照片,复制到桌面.然后将照片再发到自己的帖子中去.即可.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4 15:19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8-14 15:13
教授:
     请你将绍弦帖子中照片,复制到桌面.然后将照片再发到自己的帖子中去.即可.

    谢谢。 以后我试试。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4 15:54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4 11:17
绍弦应好好保留这一图,至少是姚绍弦经典之照。

      老先生,你是怎样将此图贴到楼下的?教 ...

    哈哈。这张照片的效果确实还可以,我拍照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拍照是喜欢自然的,不喜欢摆样子,所以许多照片当中主人翁的眼睛有的时候是眯的。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8-14 16:1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3 22:49
还有更加可爱的,这个姚家的小朋友正在帮助父亲晒谷子,我在他没有注意的时候,抢拍了他的一个镜头。

习惯从小养成,长大就不会啃老了呵呵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4 16:2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4 16:36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4 15:54
哈哈。这张照片的效果确实还可以,我拍照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拍照是喜欢自然的,不喜欢摆样子,所以 ...


十二,祝福阳团节节高。
    阳团离县城虽然有些远,但是这里的生态确实是奇特的好,我进出阳团,二次都看到野鸡飞到车前了。山坳上的村庄沐浴在阳光之下,或许这就是称作“阳团”的原因。九秀书记告诉我,村庄的田足够老百姓的口粮,背后的一万三千亩林地也属于咱们姚家所有,开发得好的话,大有可为。

SAM_7094.jpg (76 KB, 下载次数: 1339)

SAM_709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4 16:3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4 16:35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4 16:27
十二,祝福阳团节节高。
    阳团离县城虽然有些远,但是这里的生态确实是奇特的好,我进出阳团,二次都 ...


   上图是老的村部,现在的村部已经建在村头了。

SAM_7076.jpg (68.57 KB, 下载次数: 1358)

SAM_7076.jpg

SAM_7078.jpg (73.05 KB, 下载次数: 1340)

SAM_7078.jpg

SAM_7087.jpg (83.87 KB, 下载次数: 1419)

SAM_7087.jpg

SAM_7156.jpg (66.47 KB, 下载次数: 1425)

SAM_715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4 17:02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4 17:03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4 16:33
上图是老的村部,现在的村部已经建在村头了。


   我告诉九秀他们,老祖宗选择的是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干旱与水涝几乎不存在。虽然村庄处在山坳上,关键是永远远离了地质灾害,因为村庄背后的山脉是一片花岗岩地质构造的基础。
   山坳上的旱地上老百姓有种上芝麻的习惯,姚家人都喜欢把成熟的芝麻挂在土墙上。细芽宗亲告诉我,这也是一种传统。
   芝麻也叫“节节高”,我祝愿阳团宗亲的生活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SAM_7113.jpg (96.73 KB, 下载次数: 1332)

SAM_7113.jpg

SAM_7100.jpg (107.67 KB, 下载次数: 1336)

SAM_7100.jpg

SAM_7101.jpg (150.28 KB, 下载次数: 1349)

SAM_7101.jpg

作者: 姚寒松    时间: 2014-8-14 23:44
绍弦宗亲不动则已,一动就是惊天动地,
惊天地泣鬼神的大动作。
绍弦宗亲熟知江西各地姚姓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对江西姚姓的历史渊源烂熟于心……
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姚家人的爱戴
不愧为姚家的社会活动家!


向你学习!!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4 23:5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4 23:54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4 17:02
我告诉九秀他们,老祖宗选择的是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干旱与水涝几乎不存在。虽然村庄处在山坳上 ...


十三,樟不过吉。
     樟树是江西随处可见的风景树。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古庐陵一带地区,尤其是安福。山环水绕之下的乡村里,村头往往就是几棵大樟树。
     往南过了吉安的万安、遂川县,一到赣州境界,樟树就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是榕树。一句“樟不过吉”,反映了纬度及气候的变化对于物种产生的影响。
     在一个叫“樟树下”的山庄里,保根的朋友开了一个农家乐。山庄的周围引进了一种“雷竹”,老板向我透露,这种“雷竹”的笋可以卖到17~18元一斤,供不应求,远远高于竹子产生的效益。
    我们在这里谈樟树,谈“雷竹”,也谈人生。

SAM_7170.jpg (91.51 KB, 下载次数: 1575)

SAM_7170.jpg

SAM_7171.jpg (130.9 KB, 下载次数: 1530)

SAM_7171.jpg

SAM_7172.jpg (111.61 KB, 下载次数: 1599)

SAM_7172.jpg

SAM_7173.jpg (82.16 KB, 下载次数: 1516)

SAM_7173.jpg

SAM_7174.jpg (87.98 KB, 下载次数: 1553)

SAM_7174.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5 00:1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4 23:53
十三,樟不过吉。
     樟树是江西随处可见的风景树。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古庐陵一带地区,尤其是安福 ...

   感谢寒松版主的夸奖。以及前面紫宏,殿立宗亲的关注。
   回报给你们的是本地特产,不是转基因的“商州柚”!

SAM_7167.jpg (113.28 KB, 下载次数: 1658)

SAM_7167.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5 00:2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5 00:15
感谢寒松版主的夸奖。以及前面紫宏,殿立宗亲的关注。
   回报给你们的是本地特产,不是转基因的“商 ...

也把几个葫芦送给钟尧老、小平老、卿芳老。葫芦者,福也。

SAM_7177.jpg (87.17 KB, 下载次数: 1603)

SAM_7177.jpg

SAM_7175.jpg (77.28 KB, 下载次数: 1558)

SAM_7175.jpg

SAM_7176.jpg (112.18 KB, 下载次数: 1554)

SAM_7176.jpg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8-15 11:00
精彩的报道!
谢谢分享!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6 22:3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6 22:49 编辑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4-8-15 11:00
精彩的报道!
谢谢分享!


十四,抱歉了,苏东坡、岳飞。
  从阳团方向流下来的多条小溪,渐渐的汇成了一条小河,穿行在新干县城的中心地带,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坡脚下汇入了赣江的怀抱。
   保根一指不远处的赣江,对我介绍说,“原来有座老桥叫惠政桥,苏东坡题写了桥名,赣江旁边的峭壁上还留下了苏东坡的字迹。新干县城附近的一片水域曾经是岳飞训练水兵的地方。高高的石头山便是岳飞的点将台。”他随意的几句话,把我的胃口一下子吊起来了。没有想到,我喜欢的苏东坡与岳飞竟然在新干有了交集!
   很年轻的时候,因为读过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还特意去石钟山体会了一下苏东坡探险的经历。他的一句“事不耳闻目见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对我形成的世界观有太大的影响。当然,我既喜欢他词中“大江东去”的豪迈,也喜欢他“左牵黄,右擎苍”,人老了依然去发少年狂的老顽童豁达的性格。
   我真想泛一片扁舟,沿着赣江去发一发怀古的幽思。保根说,现在找一台奔驰或者宝马给我坐一坐,非常容易。但是找一只小船游揽赣江就勉为其难了。
   保根当然不知道岳飞是姚家的外甥。
   我只好从心里对苏东坡与岳飞说一声,“抱歉”!


作者: 姚明国    时间: 2014-8-16 23:05
关注新干县姚氏宗亲有一段时间了。绍弦宗亲的南溪专访图文并茂,情深义厚,阅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可以触摸到先人的体温。可敬,可佩!这里我想请问绍弦宗亲,桃溪姚和南溪姚的关系,可否?谢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6 23:0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5 00:23
也把几个葫芦送给钟尧老、小平老、卿芳老。葫芦者,福也。

       谢谢你赠福。

       这种葫芦主要做食用还是什么用?
       为什么叫商州柚?好吃吗?商州在哪里?
      雷竹从哪引进的?其笋有什么特色?阳团有冬笋。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00:1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22:34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6 23:08
谢谢你赠福。

       这种葫芦主要做食用还是什么用?


    这种葫芦当然可以食用,但是现在有了长条瓜型的葫瓜,口感更好,几乎就没有人吃这种葫芦了。过去,农村里都是用老了的葫芦一分为二,作为舀水的工具。现在主要是用于观赏,送人表达一种吉祥。
    从文化来说,把新干划入吉安【庐陵】是对文化上的割裂。历史上的临江府包括了清江【现在的樟树市】新干、峡江、以及新余的大部分。赣江旁边的樟树镇是中国最早的药都。新干在赣江的东部,樟树在赣江的西部,它们相连的地区是一片赣江的冲击平原。道地药材的“商州枳壳”指的就是这样一个狭长地区的产品。
    枳壳的树看上去与柚子树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它的果实更小,吃起来很酸,无法吃,只能入药。
    当地的柚子叫“商州柚”,不如沙田柚子好吃。它的皮厚肉薄,做“陈皮”是好材料。止咳、消食、理气。
    中医上说的“商州陈皮”,指产于这一带的橘子皮。这里产的橘子叫“大红袍”,又叫“三湖红橘”。【三湖是新干的一个镇,与樟树接壤】。这种红橘,仔多,果实上的经络粗,它的皮可以当做蔬菜一样食用。
     大红袍橘子曾经作为中国人民的礼物,献给斯大林与老大哥苏联人民。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00:2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00:11
这种葫芦当然可以食用,但是现在有了长条瓜型的葫瓜,口感更好,几乎就没有人吃这种葫芦了。过去,农 ...

   我所以在“雷竹”的叫法上加了引号,是因为我只是听音,没有确定这种竹子的学名。
   “雷竹”是从浙江的安吉引进的品种,据说它在50公分以上都可以食用,比普通竹子的笋产量高得多。我这次吃的是腌制了的,感觉是口感鲜润,纤维细腻。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8-17 00:43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4-8-17 13:06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00:23 我所以在“雷竹”的叫法上加了引号,是因为我只是听音,没有确定这种竹子的学名。 “雷竹”是从浙 ...
精彩不断!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7 10:2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00:23
我所以在“雷竹”的叫法上加了引号,是因为我只是听音,没有确定这种竹子的学名。
   “雷竹”是从浙 ...

        谢谢你的回复,长见识了,虽然没有身临其境。
        方便时还请讲“商州”:今地(可能不只新干与樟树交接那块地,因为是州),哪朝设?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19:24
pszyyao 发表于 2014-8-17 10:27
谢谢你的回复,长见识了,虽然没有身临其境。
        方便时还请讲“商州”:今地(可能不只新 ...

    好的,今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樟树访问一次,看看那里的博物馆,请地方志的专家给我当向导。我找他们是不难的。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19:58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7 20:13 编辑
拐枣树荫 发表于 2014-8-16 23:05
关注新干县姚氏宗亲有一段时间了。绍弦宗亲的南溪专访图文并茂,情深义厚,阅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可以 ...


十五,答复“拐枣树荫”的问题。
     你的网名比较奇特,你提出的问题也有些奇特,但是我还是乐意回答你。
     你说的“桃溪姚氏”应该是安福大汾的一支姚,发祖是正雅公【850·919】,来源也是高安灵源。我曾经去过安福,并且与他们有了不少的联系。在吉安附近应该是人数最多的姚姓,宜春、萍乡以及湖北、湖南都有分布。
     有趣的是,新干县也有一个桃溪乡,就在玉华山脚下,十几年前我就去过,好像附近有一个林场,当时没有在意。这次,我特意问了新干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桃溪已经没有姚家人的村庄了。我问桃溪这个名字的来历,他们回答不了。如果不是因为新干有这么多姚氏宗亲,我也不会去问这个问题。江西叫“花溪”、“梅溪”、“芳溪”、“荷溪”。。。这一类的地名多了去。我仅仅对“桃溪”是敏感的,“桃”是咱们姚家人的图腾,在“桃溪”这种小地名上发现姚家人,一定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接着回答“拐枣树荫”的问题,新干与安福不是一支姚,分枝应该在唐朝姚思廉以前了。
    再有,新干历史上属于“临江府”,安福肯定不属于“临江府”,什么时候并入“庐陵府”,没有考究。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8-17 20:4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19:58
十五,答复“拐枣树荫”的问题。
     你的网名比较奇特,你提出的问题也有些奇特,但是我还是乐意回 ...

绍弦贤弟,你好幸福,我真羡慕你啊!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21:2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11:51 编辑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8-17 20:49
绍弦贤弟,你好幸福,我真羡慕你啊!


谢谢先登教授。让我接着说。
十六,再访华城门习家
    “再”,在古汉语中是“第二次”的意思。因为我确实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去华城门习家了,只好用一个“再访”来表示了。
    1987年开始,我与习保根在省委党校理论班同学二年,当时他就告诉我,习仲勋祖籍地就是他的老家。我应该是江西比较早就知道这件事的业内人士之一。
    我几乎每几年就会去新干一次,几乎每个乡镇都去过。2000年以后,习仲勋的河南邓州老家渐渐与新干祖籍地有了联系。巧的是,保根的弟弟就是华城门村的书记,我去那里玩就顺理成章了。
    华城门村的几棵古老的大樟树依旧矗立在村头,七八人才可以合抱。据说,齐心老人看到这几棵大樟树时激动不已,这是老祖先离开新干之前就存在的念物。

SAM_7232.jpg (62.94 KB, 下载次数: 1559)

SAM_7232.jpg

SAM_7233.jpg (67.56 KB, 下载次数: 1572)

SAM_7233.jpg

SAM_7231.jpg (67.34 KB, 下载次数: 1551)

SAM_7231.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21:4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21:21
谢谢先登教授。让我接着说。
十六,再访华城门习家
    “再”,在古汉语中是“第二次”的意思。因为 ...

   彭丽媛来新干的时候是团省委的领导陪同来的,当时她是全国青联的常委,媒体未见报道,非常低调。

SAM_7234.jpg (62.81 KB, 下载次数: 1550)

SAM_7234.jpg

SAM_7235.jpg (65.91 KB, 下载次数: 1558)

SAM_7235.jpg

SAM_7236.jpg (65.92 KB, 下载次数: 1575)

SAM_7236.jpg

SAM_7237.jpg (76.89 KB, 下载次数: 1560)

SAM_7237.jpg

SAM_7238.jpg (75.89 KB, 下载次数: 1531)

SAM_7238.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21:50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9 18:35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21:42
彭丽媛来新干的时候是团省委的领导陪同来的,当时她是全国青联的常委,媒体未见报道,非常低调。


    照片上这位老军人叫习宗根,立过战功。退休之前是新干的一位科级干部。前几年,我到他家拜访过。这次,保根特意打电话给他,在村里接待了我。

SAM_7248.jpg (78.5 KB, 下载次数: 1513)

SAM_7248.jpg

SAM_7244.jpg (72.66 KB, 下载次数: 1521)

SAM_7244.jpg

SAM_7245.jpg (75.59 KB, 下载次数: 1549)

SAM_7245.jpg

SAM_7246.jpg (70.42 KB, 下载次数: 1534)

SAM_7246.jpg

SAM_7247.jpg (72.22 KB, 下载次数: 1602)

SAM_7247.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7 21:5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7 23:59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21:50
照片上这位老军人叫习宗根,立过战功。退休之前是新干的一位科级干部。前几年,我到他家坐过。这次, ...


    这幅浮雕就是老县志上记载的华城门的景象,可以分辨出几棵大樟树。大樟树下,华城门外就是现在的习家村。

SAM_7209.jpg (83 KB, 下载次数: 1525)

SAM_7209.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1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7 21:57
这幅浮雕就是老县志上记载的华城门的景象,可以分辨出几棵大樟树。大樟树下,华城门外就是现在的习 ...

    华城门村现在有了“习家村史陈列室”。

SAM_7217.jpg (92.02 KB, 下载次数: 1523)

SAM_7217.jpg

SAM_7213.jpg (62.26 KB, 下载次数: 1461)

SAM_7213.jpg

SAM_7214.jpg (70.23 KB, 下载次数: 1566)

SAM_7214.jpg

SAM_7215.jpg (107.33 KB, 下载次数: 1555)

SAM_7215.jpg

SAM_7216.jpg (97.59 KB, 下载次数: 1615)

SAM_721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14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08:16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11
华城门村现在有了“习家村史陈列室”。


   详细介绍了发祖的情况。

SAM_7226.jpg (67.49 KB, 下载次数: 1558)

SAM_7226.jpg

SAM_7223.jpg (63 KB, 下载次数: 1565)

SAM_7223.jpg

SAM_7225.jpg (68.21 KB, 下载次数: 1595)

SAM_722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20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14
详细介绍了发祖的情况。

    家谱中的吊线图清清淅淅。

SAM_7220.jpg (60.91 KB, 下载次数: 1552)

SAM_7220.jpg

SAM_7218.jpg (62 KB, 下载次数: 1519)

SAM_7218.jpg

SAM_7219.jpg (59.64 KB, 下载次数: 1644)

SAM_7219.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2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08:32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20
家谱中的吊线图清清淅淅。


    一世:文德。。。;八世思敬。。【迁河南邓州】;二十二世永盛迁陕西富平。。。;二十五世:远平、近平,正宁。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39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27
一世:文德。。。;八世思敬。。【迁河南邓州】;二十二世永盛迁陕西富平。。。;二十五世:远平、 ...

    来新干的人,都会来这里看一看。村头修了一条步行街。。。。

SAM_7256.jpg (73.46 KB, 下载次数: 1525)

SAM_7256.jpg

SAM_7257.jpg (75.4 KB, 下载次数: 1502)

SAM_7257.jpg

SAM_7259.jpg (81.36 KB, 下载次数: 1554)

SAM_7259.jpg

SAM_7260.jpg (82.25 KB, 下载次数: 1584)

SAM_7260.jpg

SAM_7261.jpg (111 KB, 下载次数: 1600)

SAM_7261.jpg

SAM_7243.jpg (71.21 KB, 下载次数: 1520)

SAM_7243.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4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39
来新干的人,都会来这里看一看。村头修了一条步行街。。。。

   [attach]104584[/attach]步行街里的门面富有文化内涵与特色。。。

SAM_7256.jpg (73.46 KB, 下载次数: 1561)

SAM_7256.jpg

SAM_7198.jpg (73.46 KB, 下载次数: 1505)

SAM_7198.jpg

SAM_7199.jpg (71.68 KB, 下载次数: 1514)

SAM_7199.jpg

SAM_7200.jpg (73.98 KB, 下载次数: 1558)

SAM_7200.jpg

SAM_7201.jpg (72.89 KB, 下载次数: 1572)

SAM_7201.jpg

SAM_7249.jpg (74.55 KB, 下载次数: 1589)

SAM_7249.jpg

SAM_7250.jpg (67.6 KB, 下载次数: 1571)

SAM_7250.jpg

SAM_7251.jpg (69.83 KB, 下载次数: 1485)

SAM_7251.jpg

SAM_7252.jpg (75.81 KB, 下载次数: 1587)

SAM_7252.jpg

SAM_7253.jpg (71.94 KB, 下载次数: 1565)

SAM_7253.jpg

SAM_7254.jpg (74.6 KB, 下载次数: 1542)

SAM_7254.jpg

SAM_7255.jpg (67.83 KB, 下载次数: 1572)

SAM_7255.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08:5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45
步行街里的门面富有文化内涵与特色。。。

   面对习家村的是一条宽大的马路。。。

SAM_7258.jpg (89.85 KB, 下载次数: 1542)

SAM_7258.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7:07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17:15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08:52
面对习家村的是一条宽大的马路。。。


十七,姚雪垠的祖籍地也是新干吗?
      二年以前,卿堂大叔给了我一个资料,希望我帮助寻找河南邓州著名作家姚雪垠的祖籍地。提供的线索是:姚正飞,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从江西陈源或者陈园迁居河南邓州文曲乡,历21世600余年,其长孙姚裕、姚阁返回了江西。姚正飞后裔中出了大名鼎鼎的姚雪垠。
       三卿团曾经在南昌家谱上认真查阅了洪武期间外出的宗亲名单,没有对上。

去年,我曾经与克保宗亲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他提出了姚正飞可能是新干姚的推测。理由如下:
     1,习大大的祖先是从新干华城门迁徙到河南邓州的,时间是洪武初年。与姚正飞离开陈源的时间节点吻合。目的地一致。
     2,新干确实有许多姚家宗亲,不会是空穴来风。
    我答应有时间去一次新干,再深入地去了解一下。上个月,我同学保根与他弟弟来南昌,我有的放矢的向他们兄弟询问了一些情况。得知华城门习家历史上就是习姓与姚姓、陈姓、罗姓一起共同集聚的地方。
     新干华城门就在老新干中学的旁边,我早就去过二次。出了城门往右几百米就是赣江的码头。现在新干的姚氏宗亲有二个大的集聚地,一个是阳团,一个是南溪,他们是同宗。在洪武前面200~300年前来到新干。有趣的是,南溪的姚家人与陈姓人不合,占领了陈姓人的居住地。据了解,曾经发生过争斗。
     从已经公开的资料看,习大大祖先离开新干的原因,1369年中原发生了大战,人口剧减。正好新干发生了大的干旱,大批新干人离开新干移民到河南邓州有了可能。
     陈姓是新干的大姓,与咱们姚姓多有交集。
     我已经委托新干的姚家懂谱的宗亲查找他们谱上有没有洪武时期的"姚正飞"。
     下一步,再详细地找找新干地名志,看看历史上有没有“陈源”这样的地名。
     不能预测结果,有运气的成分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7:35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7:07
十七,姚雪垠的祖籍地也是新干吗?
      二年以前,卿堂大叔给了我一个资料,希望我帮助寻找河南邓州 ...

    希望发现姚雪垠祖籍地的线索,也是我去新干的目的之一。我在姚网上专门发了一个帖子。把主要的内容复制在上面了。
    姚雪垠的祖先叫姚正飞,明朝洪武元年离开江西去了河南邓州,与习大大的祖先习文德到河南邓州的时间相差仅仅一年,目的地一致。新干历史上确实有姚家人集聚,并且华城门主要是习、姚、陈、罗等姓混居。遗憾的是河南姚雪垠族人仅仅提供了一个“江西陈源”或者“陈园”的地名,如果还能够提供一个比“陈源”更大一点的地名,寻找起来就方便得多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8 17:43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7:07
十七,姚雪垠的祖籍地也是新干吗?
      二年以前,卿堂大叔给了我一个资料,希望我帮助寻找河南邓州 ...



       河南邓州著名作家姚雪垠
       姚正飞,明朝洪武初年,1368年从江西陈源或者陈园迁居河南邓州文曲乡,历21世600余年,其长孙姚裕、姚阁返回了江西。姚正飞后裔中出了大名鼎鼎的姚雪垠。


       是怎么确定河南邓州著名作家姚雪垠是姚正飞(明朝)的后裔?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8:14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7:35
希望发现姚雪垠祖籍地的线索,也是我去新干的目的之一。我在姚网上专门发了一个帖子。把主要的内容复 ...

十八,姚墟,语言上的孤岛。
   新余姚墟镇属于袁河流域,位于新干到新余的中间位置,它离樟树的地界几乎也相等。
    新干的语言与樟树语言几乎相同,但是与新余的语言相差就大了。
    奇怪的是,位于这三个地方中心的姚墟,其语言居然都不靠。所以,我称姚墟话是一个语言的孤岛。
    我能够听懂樟树、新干、新余的语言。但是,听姚墟话犹如听外语。
    三十年前,我有一个同学叫宋元仔,他就是新余姚墟人。虽然他外出当过几年兵,但是他的一口姚墟土话让我们一直云里雾里。他分配在省重点中学新余一中教书,后来的结局让我们大跌眼镜,被学生及学生家长轰下了讲台,最后到学校的图书馆当了一个管理员。原因当然是没有人能够听懂他的姚墟普通话!
   姚墟有几个姚氏村庄,去年我在新余考察,知道了这里的姚氏宗亲来源于灵源,并且与南昌是一支,属于姚旦的后裔。所以,一直想去看一看。
   姚墟姚统一称为“白沙姚”,发祖姚襄首先落脚的地方是一个叫白沙的小地方。
   新干南溪的孙正祥大嫂与他们几个姚姓村庄有联系,她专门陪同我去了姚墟。
   

SAM_7283.jpg (67.53 KB, 下载次数: 1764)

SAM_7283.jpg

SAM_7285.jpg (68.65 KB, 下载次数: 1806)

SAM_7285.jpg

SAM_7262.jpg (70.86 KB, 下载次数: 1811)

SAM_7262.jpg

SAM_7263.jpg (70.07 KB, 下载次数: 1807)

SAM_7263.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8:46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8:14
十八,姚墟,语言上的孤岛。
   新余姚墟镇属于袁河流域,位于新干到新余的中间位置,它离樟树的地界几 ...

祠堂是不久新建的,比较气派,但是里面的文化内容显得空洞。

SAM_7277.jpg (71.91 KB, 下载次数: 1369)

SAM_7277.jpg

SAM_7264.jpg (69.48 KB, 下载次数: 1454)

SAM_7264.jpg

SAM_7265.jpg (72.63 KB, 下载次数: 1417)

SAM_7265.jpg

SAM_7266.jpg (65.63 KB, 下载次数: 1409)

SAM_7266.jpg

SAM_7271.jpg (63.81 KB, 下载次数: 1394)

SAM_7271.jpg

SAM_7273.jpg (68.83 KB, 下载次数: 1415)

SAM_7273.jpg

SAM_7274.jpg (67.17 KB, 下载次数: 1410)

SAM_7274.jpg

SAM_7275.jpg (69.21 KB, 下载次数: 1424)

SAM_7275.jpg

SAM_7276.jpg (70.6 KB, 下载次数: 1449)

SAM_727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8:52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8:46
祠堂是不久新建的,比较气派,但是里面的文化内容显得空洞。

    祠堂叫“仙溪姚氏”,堂号叫“世德堂”。我不明白的是,祭台上为什么没有祖先的灵位,取而代之的是二尊瓷器的菩萨。

SAM_7272.jpg (68.2 KB, 下载次数: 1366)

SAM_7272.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18:58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8:52
祠堂叫“仙溪姚氏”,堂号叫“世德堂”。我不明白的是,祭台上为什么没有祖先的灵位,取而代之的是二 ...

    但是,我对祠堂里的大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又去了新余的另外几个祠堂,发现新余的祠堂里都有这样的大鼓,估计这是新余的特色。

SAM_7270.jpg (68.38 KB, 下载次数: 1409)

SAM_7270.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20:37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18:58
但是,我对祠堂里的大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又去了新余的另外几个祠堂,发现新余的祠堂里都有 ...

    家谱是新修的,与我在新余看到的是一致的。家谱上有提示,说他们的谱与新余姚家边有不同的地方,并且说,姚家边是没有谱头的,合谱的时候,用了姚墟的谱头。我同几个村庄的宗亲进行了交流,我告诉他们,虽然新余的二个大支姚都是同样来自宜丰的灵源,但是并不是发自相同的一个村庄。他们以前隐隐约约知道与姚家边是二个兄弟的后裔,但是,系统地听我介绍,才明白了原来他们与南昌的血缘关系更加接近一些。

SAM_7297.jpg (68.8 KB, 下载次数: 1406)

SAM_7297.jpg

SAM_7278.jpg (74.27 KB, 下载次数: 1363)

SAM_7278.jpg

SAM_7279.jpg (78.73 KB, 下载次数: 1446)

SAM_7279.jpg

SAM_7280.jpg (61.79 KB, 下载次数: 1448)

SAM_7280.jpg

SAM_7281.jpg (66.17 KB, 下载次数: 1386)

SAM_7281.jpg

SAM_7286.jpg (93.23 KB, 下载次数: 1383)

SAM_7286.jpg

SAM_7287.jpg (73.85 KB, 下载次数: 1375)

SAM_7287.jpg

SAM_7288.jpg (79.07 KB, 下载次数: 1425)

SAM_7288.jpg

SAM_7289.jpg (85.17 KB, 下载次数: 1429)

SAM_7289.jpg

SAM_7290.jpg (83.49 KB, 下载次数: 1417)

SAM_7290.jpg

SAM_7291.jpg (76.83 KB, 下载次数: 1453)

SAM_7291.jpg

SAM_7292.jpg (72.69 KB, 下载次数: 1386)

SAM_7292.jpg

SAM_7293.jpg (76.96 KB, 下载次数: 1442)

SAM_7293.jpg

SAM_7294.jpg (90.5 KB, 下载次数: 1449)

SAM_7294.jpg

SAM_7295.jpg (73.89 KB, 下载次数: 1404)

SAM_7295.jpg

SAM_7296.jpg (69.74 KB, 下载次数: 1464)

SAM_7296.jpg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8 21:13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8 23:20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20:37
家谱是新修的,与我在新余看到的是一致的。家谱上有提示,说他们的谱与新余姚家边有不同的地方,并且 ...


十九,灵源姚与南溪姚在新余姚墟交汇。
   灵源姚发源于瑞州的锦江流域,往南发展到了临江府的袁河流域。阳团、南溪姚是临江府中历史悠久的另外一支姚,他们属于赣江流域。新余的姚墟正好在二支姚的结合部。
    二年来,我跑了一个大圈,慢慢地发现了一些规律:历史上是以府为单位合修谱的情况比较多。以江西为例,过去基本上是“一府管四县”。我曾经立志把灵源方圆200公里的姚家村庄跑一个遍,再来分析灵源姚氏的分布以及与其他姚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跳出灵源看灵源”了。随着我到的姚家村庄越来越多,我收获了浓浓的亲情。因此,只要是有姓姚的村庄,我都乐意去看一看,走一走。
    据孙正祥大嫂介绍,南溪姚与姚墟姚历史上就有来往。虽然都知道发祖不一样,由于距离不远,历史上又是相同的府。一个“姚”字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了。我为他们如此亲密感到由衷高兴。

SAM_7304.jpg (77.04 KB, 下载次数: 1348)

SAM_7304.jpg

SAM_7298.jpg (70.94 KB, 下载次数: 1410)

SAM_7298.jpg

SAM_7302.jpg (67.47 KB, 下载次数: 1405)

SAM_7302.jpg

SAM_7303.jpg (73.32 KB, 下载次数: 1415)

SAM_7303.jpg

作者: 姚孝中    时间: 2014-8-18 22:06
我喜欢读绍弦的文章,特别是读了《新干南溪、阳团姚家行》之后,更加感觉到绍弦的访姚游记文字优美,观察细致,语言朴实生动,从作者个人的阅历和品味来叙述所到之处姚家人的风土人情,记录了作者探索姚家人聚居地的历程,令读者的思绪随同去旅行,别有一番韵味,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享用不尽的精神大餐。
绍弦大哥辛苦了!我好作兴你!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8-18 22:42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8-18 22:44 编辑

    绍弦贤侄辛苦了:
你对江西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非常了解、又热心姚氏谱牒研究.确实是姚网的一位好记者!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9 08:19
姚孝中 发表于 2014-8-18 22:06
我喜欢读绍弦的文章,特别是读了《新干南溪、阳团姚家行》之后,更加感觉到绍弦的访姚游记文字优美,观察细 ...

   谢谢孝中、卿芳版主对绍弦的抬爱!
   新干的宗亲、朋友把我送到了新余姚墟。新余的朋友又把我接到了新余。我将另外开一个帖子叙述我的新余见闻。敬请关注!
   从文章的结构来说,写到这里应该戛然而止了,再写下去就要跑出新干,离题了,也有画蛇添足之嫌。
   但是,此行还有事情需要交代一下,权当文章的结尾。

作者: 姚绍弦    时间: 2014-8-19 08:51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8-19 09:04 编辑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9 08:19
谢谢孝中、卿芳版主对绍弦的抬爱!
   新干的宗亲、朋友把我送到了新余姚墟。新余的朋友又把我接到了 ...


二十,一个意外的收获。
  在新余姚墟,姚冬保宗亲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就在半个月以前,一个江苏的姚家小伙子随着一大队联合收割机来到这里收割。看见这里这么多的姚家人,异常兴奋,一口咬定这里就是他的祖籍地。但是,这里的姚与他提供的字派显然不相同。
   冬保宗亲的手机里留下这样的字派,“文武定公青,绍池静修养”。我顿时激动起来,我意外发现了南昌姚!
   好在冬保没有把电话号码删除,随即我立马拨通了这个宗亲的电话。确实是一支祖籍南昌的一支姚!
   这位叫绍旺的宗亲,祖先是“文”字辈离开南昌的,现在发展到了二十几户人家,形成了村庄集聚在江苏新沂。
   绍旺说,他知道姚家人是舜帝的后裔,都是来自“姚墟”,他以为全部的姚姓来自新余。
   离谱了。此“姚墟”非彼“姚墟”。可见,普及姚氏文化还有多少路要走!
   绍旺老弟人在四川收割。他说,他会立即告诉家人找到了祖籍地南昌的好消息。他表示,他会在回江苏的路上,在南昌停留一刻,到祠堂里为祖宗上一注香。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8-19 09:11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8-18 20:37
家谱是新修的,与我在新余看到的是一致的。家谱上有提示,说他们的谱与新余姚家边有不同的地方,并且 ...

       94#

       新余姚家边姚氏
  新余姚墟姚氏。
  新余的二个大支姚——新余姚家边姚氏和新余姚墟姚氏?
  新余姚家边姚氏和新余姚墟姚氏合修谱?谱名?
  新余的二个大支姚都是来自宜丰的灵源——他们属哪支姚?南垣姚,坊里姚,衙里姚,或南昌姚?


        新余“仙溪姚氏”,堂号“世德堂”。


  喻东五源姚氏族谱。
  白沙姚氏族谱。


  我分不清以上姚氏、族谱、祠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请你解惑。
  新余姚氏有新旧谱,倘若予以命名,谱籍地?谱名?


  谢谢。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