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姓的存在感和壮大的讨论 [打印本页]

作者: bxptcdj    时间: 2014-6-21 21:40
标题: 姚姓的存在感和壮大的讨论
本帖最后由 bxptcdj 于 2014-6-21 22:08 编辑 3 Y) F( R% E' y( D7 o# a/ l0 _
0 j- z6 U  ^; Y
最近这版很多宗亲也在讨论姓氏源流和各种同宗姓氏。上个月偶然仔细看了下史记中的敬仲世家。有不少疑问和个人看法提出来。以下所有都是针对吴兴郡提出的,南安郡我看的资料少,也没怎么研究过。' j7 L: O3 D3 m1 O/ u- R% u; n) s
字体可能不够大,主要是太大我觉得影响美观。见谅了。我特地醒目了重要内容。
0 c( h8 L$ M! g2 b! e1.春秋之前的各种史书记载,姚做为一个姓很少出现。有提到的也就是舜的得姓和春秋某国有大夫姓姚(或许我看的书少,有没看到的)2 G9 X: j6 T- m' Y8 k
2.秦汉之前,舜之后的主脉,姓用的都是妫。商均我无法看出姓来,但其后都用妫姓没错吧。周时期贵族更多的用氏,不能以田、陈等氏代姓。史书女子详说的基本有姓,如息妫' A; o9 k; S% U3 L
3.秦汉后姓氏不分,姚姓开始再次出现。我也就不具体去研究了。按普遍的记载是王莽时期,祖先的姓由田改妫,再改姚,居吴兴。
' r2 e- L! Q6 Q4 s
到了这里,我要提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东晋大分裂时期,西北出现有一支姚姓群体。南北朝开始姚姓人物有历史记载的多了。/ O/ B3 G! W& M/ q2 w2 o1 D5 H
而从东晋之前,到东汉改姓这段时间,基本没有姚姓记载(或许我书看少了吧)。有的倒是妫姓的记载,如三国东吴将领妫览,晋代的妫昆和妫皓父子。而且他们的活动区域也离吴兴很近。$ X) d3 Q! b: X& h5 i' U
疑问一:我可否认为这段时期其实姚还没有正式改回,而是继续使用的妫。在西北一支出现后,吴兴郡的妫姓才正式改为姚呢?毕竟群体壮大了。4 L) w: x* t" U  S- m' E6 O! S
疑问二:迁到吴兴的田姓祖先到齐国敬重的世系表到底是如何的。这个我看了N多资料也没有。就算有也就是某支的记载,很难考证。5 [4 {6 M; W( D" y7 k
# E% x- i$ m" _  E8 v9 x! {& |
4.姚这个姓的吸引力相对不高。就算在名人辈出时期,相对其他的姓也吸引力不高。(个人看法)9 G& n2 X+ [! k9 m/ B
我是否可以认为咱们这个姓的吸纳的外来群体很少。少数民族或者准备改姓的人,选择标准基本是能带来不少利益和减少麻烦的姓。姚都不是好的选择。这样也可以相对解释西北羌酋那支的确是舜的后裔
5 A0 x) ^& t& G6 O
: T4 u2 ?+ U, ?( ^5.很多古代文献都提及了姚和妫通用。但实际使用的时候只用一个的。而产生田、陈、胡等这些衍生姓氏的时候,当时用的姓应该是妫。当然更多的是用氏。这也就是为什么跟这些姓的提及同宗或有关系的时候,他们的反应会让宗亲们失望了。
' G* F+ R1 M: ^- \4 n: U4 {0 }% l5 g% N( }/ {
我差不多谈到唐朝这个时期了,后面的我就不过多研究了,毕竟这之后的分支逐渐增多,过于麻烦。虽然我也想追寻我这个分支和其他分支的联系,填补自宋以前的世系表,但真的很麻烦。这个研究只能靠不断走访去获得资料才能继续下去。现在我还没有那个时间。: u  g2 h$ x# a! j% l; Q

作者: bxptcdj    时间: 2014-6-21 22:01
我刚刚看了一个 周时期应国 的铭文的帖子,里面提到有姚姓的人物。5 h' A0 x7 O* o& S7 B# y8 Z
这个就是史书上没有的了。但目前的姚姓基本是两个郡望的,和这些可以说基本没大的联系了。- y  S0 d# E& X# \( E
, M3 r3 A" t3 h5 O/ W, x) Q/ I
个人觉得,总体上的研究或资料的获得应该加以整理单列成基本资料。以便以后引用,不然研究的时候少资料研究就很难有进展。
+ p# t+ G# P6 y) S) x/ X当然是可信的才行了。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4-6-21 22:32
bxptcdj 发表于 2014-6-21 22:010 J, `/ A$ f% Z1 j
我刚刚看了一个 周时期应国 的铭文的帖子,里面提到有姚姓的人物。
  Y# R) P+ V3 ]- n, Y$ `& s6 w5 q这个就是史书上没有的了。但目前的姚姓 ...

% E1 h" h& K" z4 Y好帖,拜读学习了。8 M# }6 M1 w9 s- q! W
宗亲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A# Z( K( a: m% G# h4 k! M5 N

作者: 姚士龙    时间: 2014-6-21 23:23
《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又《通志·氏族略》云:“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由于战乱以及社会风尚的变迁,宋以前的谱碟资料多已散佚。(根本恢复不了!)难难。。。。。。。
4 g, V- u- o- c         宋末至明清以来,谱碟的修撰在民间逐渐兴盛起来!。
, z2 z" Z) F' f: f* x+ Q/ A
! M/ }3 @6 E! e/ ^. |) R+ M
作者: 渝/梁平姚奎    时间: 2014-6-22 00:09
拜读了!
作者: 伍老馆    时间: 2014-6-22 00:26
     拜读了,又学到了新的东西!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6-22 04:12
很多东西的研究和论证,都是缺乏历史确凿证据的!导致很多靠推测,这就不可取!但又没什么办法!所以真的希望有这个精力和能力的宗亲多向这个方面努力!
作者: 小姚杰    时间: 2014-6-22 08:39
本帖最后由 小姚杰 于 2014-6-23 14:35 编辑 ' S  k" X) C  _/ T9 `. g

# v# S7 v4 \: k% E4 x' `很有见地,以今人的思想、唯物的、辩证的分析论证我族的早期源流,是研究我族历史的一篇指导性论文,值得学习应用!
作者: bxptcdj    时间: 2014-6-22 09:19
姚士龙 发表于 2014-6-21 23:23
6 J9 Y. o+ r/ ^《宋史·刘烨传》云:“唐末五代乱,衣冠旧族多离去乡里,或爵命中绝而世系无所考。”又《通志·氏族略》云: ...
1 s" p8 |% J, S
这个没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现代的族谱世系难以完整。多多走访才有可能找到更多资料。
+ C8 G! M* x) ?/ a4 `! e
" s! q  a2 o# `9 F5 {我发这个帖子,主要是以现有的史料得的看法。给大家一个总体上的新的思路。毕竟现在整体方面的资料基本引用过了。/ |% }( y# D' w) E+ j
1 [$ c- q: T& \; |0 ]: z4 l3 m$ F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填补世系。以后,随着鉴定费用的降低,应该可以把鉴定DNA作为一个突破口。
+ g* Q9 j  w! z% G1 Q; x" y4 ]7 o+ |* {

作者: 姚士龙    时间: 2014-6-22 10:25
bxptcdj 发表于 2014-6-22 01:19. Q- d, F+ z" Y6 Q$ S) Y
这个没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现代的族谱世系难以完整。多多走访才有可能找到更多资料。
% y( K3 t: P' H1 i3 s& B1 l; h  l+ R9 ]% u( _' A
我发这个帖子, ...
' t3 f5 c5 f5 @2 L
除非每个朝代时期的每个家庭有多少子女排查法,这个工作量太大了.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6-22 10:39
谢谢,谢谢!雄平宗亲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值得坐下来细细研究。
  c( g: x0 c# d2 f4 m" `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6-22 14:01
靠史料或方志记载肯定很少,如能把所有家谱归纳或能发现一些。
作者: topled8    时间: 2014-6-22 15: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4-6-30 07:25
值得学习!拜读了!
作者: 姚栋献    时间: 2014-9-11 17:24
拜读了!光想想就难通了,更别说去实行的人。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2 10:32
姚栋献 发表于 2014-9-11 17:24
9 x7 C' `8 E" z. `# T# o- _4 @拜读了!光想想就难通了,更别说去实行的人。
: W( b9 O8 x5 y; ]2 A( `
早几年就有人提出全国通谱.讲是容易.做起难!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2 11:13
姚紫洪 发表于 2014-6-22 14:017 Q+ m- O, K: N! ~( o- s; n3 a0 J8 `
靠史料或方志记载肯定很少,如能把所有家谱归纳或能发现一些。
' D) n' L" k7 `) V4 J
有些方志是一两句话带过.没什么实际资料.族谱记载的资料有些部分是口传.有文字记载的不是迁出地不一样.就是名讳记载不同.跟不上去.我想这都要慢慢探讨了!
/ D% L3 h& Q0 F! ~, P0 r0 D2 ~& x有次我去外地.问当地一个宗亲.始迁祖上辈是什么名讳.你说他怎样回答.他说上辈就皇帝(舜帝)啦!  N7 I) w  ~' i+ {  z3 W6 [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4-9-12 11:15
好帖,拜读学习了。
+ e% Z2 C2 W1 S) ^; j2 V1 o. E% V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9-12 14:20
姚小平 发表于 2014-9-12 11:13/ J- }4 n* j; m6 C7 e) T
有些方志是一两句话带过.没什么实际资料.族谱记载的资料有些部分是口传.有文字记载的不是迁出地不一样.就 ...
% K/ B7 p( l8 \; g+ `/ E9 u1 ~* k
同感,有些东西是很难考证的,只能是参考。如果说是根据某某专家说,也不一定可信,因为了某目的,有的有窜改的嫌疑。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