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不轻言悲伤 [打印本页]

作者: ylp52011    时间: 2014-6-9 14:03
标题: 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不轻言悲伤
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不轻言悲伤
& S4 ]5 f% w# w( p
  + [; Q1 |( k& {% }1 d
  文/左双艳
% Y4 T2 j- x7 ^; u  + V- n, F* Z4 `6 B. @! f1 D/ H$ u
  其实,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会因为抗而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3 ?( V2 I' Z2 ^; k& u- [& X2 x
  
& B5 G1 ~$ T/ \3 G! Z  捧着这本期待已久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在图书馆津津有味地看了4小时7分钟。按我正常的阅读速度来看,这时间有点儿长了,但是我在做一件重要的事——记录精彩的部分,并且写下自己的心得。因为翻开书本,扉页便是这样一句话:有没有想一起分享的感受,让我们都成为彼此青春的见证者!
( t! l% f% }$ M/ Q( k) N% }  
3 i' ]4 w3 {, V3 ~5 n% N, B% O  因为这本书是如此地有魔力。作者的笔下有犀利也有细腻,有戏谑也有温情,有潇潇洒洒更有含情脉脉。总之,这比之前读他写的《被灭》和《职场急诊室》两本书更有感觉。因为这一次是更加深入走进他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在品读和分享他的职场经历。4 \! g( Z8 D4 i& x9 l( d3 K' b& z
  " K0 b# b* K% z6 ?. V/ ~
  当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怎样的一个10年!都说10年是一个坎,我始终相信这句话,因为我始终相信这句话背后的力量。10年的蜕变,10年中所经历的失败和成功,10年里所历经的磨难和沧桑,又岂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9 Z- N5 o: V4 t4 ^
  
( w" b2 X5 V* Q! Y  而这个貌似有点儿聪明的他,习惯了用文字记录所有。他一直都有写日志的习惯,而且我相信他还会很认真地写,因为总觉得记录是最好的见证。可能10年前写日志的他也没有想到10年后的改变,10年里坚持的文字记录会成为这么“厚重”的一本书吧。当然这里的厚重指的不是重量而是“质量”,也就是内容。6 }4 c* o- X) \3 r+ x2 B' ]4 d
  
8 J( x" B2 d- W3 v6 E* S  10年的凝重,150万字的重量。在出书的时候,编辑选取了最精华的15万字。然后,我们看到了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预售的第二天便占据了亚马逊榜单第一的位置。
+ R: x/ g( ?0 ~4 U8 N$ o  
0 e- K( O0 G$ j5 s+ Z1 c8 G  封面的风格简单古朴,但却又透着一种深远的意境,除了显眼的书名和作者,我们还看见一行字:成长中每一次的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这句话简单,但却能让每一个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我们在成长中无可避免总会有低头,但是把这样的低头能看成是对自己的肯定,也需要勇气和魄力,就像人们把危机转化成机遇时也需要勇气和魄力。$ ]% |7 M+ A* z3 e9 z
  5 d$ D, n( M5 f! g
  书中的年份从2004年他23岁开始。那个时候的他也是靠理想生活的人,也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感觉置身在危机周围而诚惶诚恐过,那个时候的他也是觉得年轻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只能选择浑噩过,那时候的他也因生活中的种种际遇而长叹生命渺小过。可也就是这样的他却从来没有奋斗过。之前,很喜欢托马斯·卡莱尔的这句话:“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生命不止,奋斗不息)而他,奋斗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不想被看轻,证明一种存在,仅此而已。- K9 |8 ?8 O% x& M6 N
  5 x, z5 H3 P5 U- i: R: D- R
  所以,很认真地翻阅每篇日志,看看一年的时间,他又成长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文字不菲,字字是耕耘。这10年的记录便是他成长的记录,疼痛和幸福的倾诉。
0 w; \' O* I) L% `5 ?5 o' J  ) J( b  k* s+ I4 s
  23岁的他说:要把快乐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里。) \. _& D0 A: w2 b
  
9 J5 v! v  T9 V/ Q) o! q  24岁的他说:我们还年轻,年轻就可以失败了再来。
3 k) Q. `+ X0 ]  0 `- P5 ]; v3 L0 Y; k1 A" g1 f9 D
  25岁的他说:今天永远对明天充满幻想,才有坚定的信念活到后天。/ d- F7 g  Y) y3 z) b4 _
  
7 g2 U8 D+ e( g. ?, z  26岁的他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健壮时有多么辉煌,而是在他逐渐凋落的时候,有明白他的人在身边,屏息中交换生命的本真。
% Q* Q3 H  t$ y! s9 e( X: e$ S: \! u  9 I  |! }" P& P! |2 d# o9 T
  27岁的他说:能懂得“活在自己年龄里”也是一件重要的事。6 F! [$ B6 W3 r9 M8 S
  
5 Y. O) Q) H6 a) j0 u' t  28岁的他说:能从一个眼神中读出你的歉意的是你的真命天子,能从一个拥抱中感受你的不舍的是你的知己。
& y+ E8 p+ K1 y' S1 {+ {- q! Z  ) N# W( `; S/ M9 {# b# Q
  29岁的他说:活着,不在于斗争,而在于在无数的斗争中找出与你一样努力发光的人。4 o. x$ J$ F4 f
  
, f% D% b5 t% q/ x' _. g# B  30岁的他说: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曾经成为过的人。! x8 `& N1 ^1 k# B- k: b1 `
  ' S% O. b# T6 w, O0 g( T
  31岁的他说:没有真正的充盈也没有真正的孤独。$ C4 e0 x4 Y# j3 j: v$ z! ]. h$ F
  6 s' r3 t( Z2 k  h3 S: j
  从这些零散的文字,想象你所经历的每一个场景,工作不如意时挨过领导的骂,生活不如意时住过简陋的房,感情受伤时你也曾醉酒嚎啕过。却是从这些真实的记录感受到你的青春也那样跌跌撞撞、迷迷茫茫过。虽然拼凑得不那么完整,但是这些碎片都是青春留下的最美的印记。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回忆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让人无可奈何又身不由己。' C2 J& D/ E8 l- u. i7 O. _
  1 f6 e- R2 T/ l; ^% H# q$ v
  从这本书上,知道了“独乐乐不如与众乐”学会分享的重要;体会了“习以为常不以为苦”的境界;懂得了“世道虽窄,但世界宽阔”的道理。书,可以让人明智;但书也可以让人变得理智。因为有一些朋友可能还未经历自己人生的23岁甚至更多,但相信这本书也能让你更加理智地去经营自己的23岁和以后的岁月。& }; u2 g# a& ~5 ~
  
' s9 @5 `8 X8 Z6 _1 v3 g  大学已过半,“怎样才能走出一个精彩的未来”成了一群正站在青春臂膀上的大学生日益关注的话题。庆幸自己与本书的作者——刘同老师有过一面之缘,而正是这次难得的武汉理工大学的宣讲会上,他对我问题的回答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R, ?  g3 }8 T3 h  # E( u- Z, U7 Y
  记得宣讲会上他分享人生中好多好多的故事,有人评价这是“男屌丝的春天”,也有人说这是“屌丝的逆袭”,感觉后者更霸气。他说他的座右铭是“信自己,得永生!”应该也可以理解成——靠自己成功,努力是能够得到一切的!
( [9 \; I' k9 }  5 X+ q# r9 d1 \; z  M! b! ?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没有所谓的心甘情愿,也没有所谓的理所当然。但是,当我看到文中这一句话“当你心甘情愿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的时候,突然觉得心里所有的抱怨微不足道,剩下的全是折服和敬意。. _9 Q  @; Q5 e3 r4 A% d: n
  8 V; E7 |- U* x# h2 J* J
  “其实,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会因为扛而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看着这些文字,心境再一次平和;只因懂得成长不易、青春不难,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不轻言悲伤。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