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 [打印本页]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5-29 22:19
标题: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  maoyong-yao 2014-03-17 15:07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原龙寨镇)晓寨村(含大寨村、龙寨)姚氏源流:晓寨姚氏,乃思济公第十一代孙姚明华裔。清朝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明华公由湖南辰溪铜厂乌鸦坪迁徙湖南省永顺县外颗砂保三甲(今万坪镇)晓寨居住。业陶与农。公生四子:启福、启寿、启康、启宁。乾隆壬午年(公元1762年),公遣长子启福回原籍守先人旧业。公与三子工陶,工艺高超,品质优良,博得乡人好评。陶业日益兴旺。且克勤克俭,渐成小康之家。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三公后裔)字辈: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         良能→宗岳→千驷→世虎→文森→思济→志岳→子义→天能→永兰→必玄→通信→惟安→正能→大义→贤龙→明华
     永乐14年(1416年)姚荣裔孙良能、良德、良珊兄弟三人由江西南昌府丰城烂泥湾应召来辰,良能分居沅陵四都罗依溪千龙坪。八宝磁炉又名皮王花盘,将荣公所遗八宝磁炉分作三片,以天、地、人为记,良能执天号,良德执地号,而人字一号即良珊所执。能子宗岳迁浦市江东沙堆角。岳子迁驷。驷子姚(世)龙、姚(世)虎。文彬、文森、文聪世虎子也。1997年永顺与浦市江东合谱续字辈20字:雄开家声远,先绪德泽长,光前有昭继,永业成兴邦。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5-29 22:22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  maoyong-yao 2014-03-17 15:07
        完整字辈为: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雄开家声远,先绪德泽长,光前有昭继,立业成兴邦。         
   1416年--1756年先祖在湖南辰溪居住 340年;1756年--2014年搬迁至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居住至今 258年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5-29 22:22
重复了删去。
作者: 渝/梁平姚奎    时间: 2014-5-30 04:01
。。。。。。。。。。。。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5-30 21:41
此帖中,三公的字辈大家都熟悉,只是关于八宝香炉的介绍更为详细。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 11:01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5-30 21:41
此帖中,三公的字辈大家都熟悉,只是关于八宝香炉的介绍更为详细。

孙姚洎(ji)(生宣宗太和年间)昭宗壬戌为翰林学士,当代文名询令,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告制令诸草皆出其手(了凡纲鑑)。洎孙姚顗(yi)(生於后梁太主开平之时)后唐清太甲午姚顗忠心为国,风化所及无不歌功颂德。唐王以顗(yi)与卢文纪同平章事。顗孙姚坦(后周世宗显德中生)太平兴国癸未八年,太宗以姚坦为益王府翊(yi)善,王郎太宗第五子元杰也。王好作假山,山成召群僚往观,群臣皆逢迎其美,唯坦若不见。状王强使观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官督税,上下相忌,父子兄弟鞭笞(chi)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井血山而何时帝亦作假山,闻忌毁之。王每有过失,坦辄(zhe)尽言规正。左右教王称疾帝忧甚。召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徙以姚坦捡束不得自便亦犹疾病。而手足莫便耳。帝怒曰,选端士,辅王为善,今乃欲使我遂正人。王年少,不解此,必尔辈教之,此其忠良正直略无隐讳,擢(zhuo)为翊(yi)善,得其宜矣。其后裔匿迹闽省漳州府城西北天宝山住。及姚荣出。偶因夜游忽见有明珠,徙所住天宝山中,飞府城东北九龙江内,随往看时,但见江水深碧,果有珠宝光现,因乘小舟於江心,以手捞之,珠宝不得,一线光影移过,江边仅得八方炉子一个携归。延相王者视为八宝磁炉,又名皮王花盘。因珍藏之。后而流寓江西焉。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7-11 16:59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 11:01 孙姚洎(ji)(生宣宗太和年间)昭宗壬戌为翰林学士,当代文名询令,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告制令诸 ...

请问以上资料出自哪里?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5 12:24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4-7-11 16:59
请问以上资料出自哪里?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1#+7#=一个完整的故事:三公的八宝磁炉

    我也问相同的问题:以上资料出自哪里?
    就我所知,姚洎、姚坦是思廉公的后裔。江西新干(古新淦)姚氏等认姚洎是其先祖,当然认思廉公。
       而三公后认吗?是不是认姚崇公?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5 16:19
以上文字,出自三公后裔流传下来的《姚氏谱传》,我也是原文照搬,未经修改。
是否认思廉公还是元之公,从该谱书上来看,并没有明确说明。该书记录了不光是姚洎、姚坦,也记录了姚岳、姚思义、姚戈仲、姚思廉、姚崇等人,从该叙述来看我理解为现代版的姚姓名人或者一个祖宗下来的名人记录。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5 16:20
以上文字,出自三公后裔流传下来的《姚氏谱传》,我也是原文照搬,未经修改。
是否认思廉公还是元之公,从该谱书上来看,并没有明确说明。该书记录了不光是姚洎、姚坦,也记录了姚岳、姚思义、姚戈仲、姚思廉、姚崇等人,从该叙述来看我理解为现代版的姚姓名人或者一个祖宗下来的名人记录。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5 17:40
以上资料出自三公后裔流传下来的《姚氏谱传》,我只是原文照搬,只字未改。从该记录来看应该是姚思廉的后裔。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5 18:18
姚姓虞舜后裔也,舜乃黄帝八代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zhuān xū)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jiǎo)牛、蟜牛生瞽叟(gǔ sǒu)、瞽叟生舜。舜生於诸冯之姚墟。山东东昌府濮州东南九十里。援神契曰舜生於姚墟。应邵曰姚墟与雷泽相近,后世称为姚城。故也统志:因地而主姓焉。帝尧降二女於舜,赐姓妫。禹封商均於虞,武王封虞舜之后胡公妫满於陈,皆以国为姓,又胡公满支子姓胡。陈敬仲奔齐,子姓田。田齊失国居沅城又姓王。凡七姓皆舜之后。姚姓當夏商世代耕历山,历山在山西平阳府蒲州南百里即舜耕处至今荆棘不生,蒲州为舜都为蒲版口东济南府有历山宋會鞏甞辩其非见齐州二唐记外馀姚历山舜后支庻所封子孙思舜乡而取象於此其馀东昌府蒲州历山及陕西汉中姚墟与握登咸虹生舜舜避丹朱之地大抵此类  摘一统志。传二十世后迁青齐(青州府诸城县)瑯玡又历二十一世。姚光迁寓吴地(苏州北常州县)得神丹能分形散影,火刃不伤。吴王集薪焚而试之,薪尽光振衣而起。手执一书,王乃信为不谬(姓氏笺释)。秦时皆隐逸不图仕进,故人物不书。西汉时姚平(生宣帝本始年间)会受易於京房(姚平易学於京房,房学本诸焦氏 策纂要  京房之学出自焦氏传於姚平 策骊珠)。元帝建昭二年显克宗疾房欲远之。建言以房为魏郡太守,房上封事曰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涌水出道入遂死尚復何言,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異为姚平所笑云(摘了凡纲鑑)。历官刺史,任潞州(山西潞安府)十七载,惠政洽乎民情。在署生二子,名致中、致和。致中隐逸善医术能起死回生,后传其道至三国时华佗始绝其真传。致和官太尉,生一子,名通显,通显生姚期(生成帝绥和年间)先为彰德府魏郡太守,平五校贼,郡界清平,人尤服其威信也(一统志)  后为汉光武大将,光武崩,明武即位,思中兴功臣,乃图书二十八将於南宫云台上应二十八宿,姚期、马武等勳烈同载汉册(了凡纲鑑)。后汉姚伷(生昭烈章武年间)至后帝丁未五年。孔明屯於沔北阳平(关名在汉中府褒城县西百十八里)石马(关名在汉中府沔(mian)县东二十里)辟广汉太守姚伷为橼,伷文武兼进,可见忠益莫大於进人,而进人各务所尚,伷刚柔并存,孔明称为博雅焉(摘了凡纲鑑)。伷后历居吴地武康。万年蒲版。
姚思廉(生隋文帝开皇年间)之祖姚徻坦,为梁太医政,生姚全、姚察。姚全孙姚懿,贞观中雋(jun)州都督,懿子姚元之(改号崇)(高宗仪凤时生)雅高气节诛二张輿有力,先为荆州刺史,免糟粮减税价及代吏民泣留马首鞭镫皆截至今湖北荆湘受其惠者皆口碑载道焉。辅相玄宗知帝大度锐於治,乃先设十事要说以坚帝意。奏曰一愿政先仁恕;二愿不幸边功;三愿法行自近;四愿宦竖不兴政事;五愿租赋外贡献一切绝之;六愿戚属不任职省;七愿接臣下以礼;八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九愿绝佛道营造;十愿鉴禄莾间梁之乱。为万代法,帝皆纳之。素与张说有隙,临终戒其子曰吾死说必来吊,当盛设宝玩馈之。以神道碑请,稿成即刻呈御览,先砻石,连夜镌工勒铭料,迟必悔。说果如请碑文曰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序,亭毒之功存,次日说果索稿删改。其子曰先父功名事恭得先生表扬瞑目九泉。昨夕进呈御览,随罁工勒石碑已竖矣。说悔也。不及苑姚崇当其为相时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抽肝擢胆,以佐昇平时号为救时先相有司,罢冗(rong)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才。请无广释道,无数移吏。姚宋相继为相,崇会应变成务,景善守法持正,故政若水霜,人无苦穷,海波不兴,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焉(摘了凡纲鑑)。
姚察系吴兴郡武康人后徙万年,察幼有至兴,六岁颂书万馀言,励精学业,十二能文,梁文帝在东宫时即引於宣猷堂听讲论难,后仕隋为秘书丞,与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未成而死。察子思廉,初仕隋为代王侍读。当唐高祖武德四年,帝开天东府。置官属世民以海内昇平。开馆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思廉、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并与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共列十八学士之一。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思礼优厚。世民朝谒(ye)公暇至馆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乃使图分十八学士形象。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焉。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置弘文馆於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思廉与诸亮欧阳询等。与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值。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确政事(了凡纲鑑)。成父撰梁陈二史业由蒲版迁福建漳州,住孝贤坊下里,当唐高祖兵入城时,思廉端笏(hu)正坐殿栏。万声曰尔曹不得无礼,唐公义兵至是代天安民,谁敢妄为。众皆束刃而退。高祖义之,是为开国元勳其子姚寿为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寿摘发之无所容贷,上曰,清其身者易,使吏并清者难,唯寿兼之。(一统志)姚公善政孰兴俦不减昔时陈太邱(杜牧诗)。姚寿孙姚南仲(唐代宗广德时生)继为德宗节度使,德宗兴元十六年薛盈珍欲夺南仲军令。上知之,召盈珍还。南仲朝上问曰:盈珍不扰臣,乱陛下法耳,且天下如盈珍辈,何可胜数,难使羊祜杜预復生。亦不能行恺悌之政。成攻取之功者也(了凡纲鑑)。唐顺宗永贞时南仲孙姚朂(xu)出焉。文宗太和四年,以监铁推官姚朂能鞫(ju)疑狱,命知职方员外即右丞韦温奏曰即官朝廷清选,若以之赏能吏,恐非所宜上乃以姚朂为检校礼部郎中(了凡纲鑑)。朂孙姚洎(ji)(生宣宗太和年间)昭宗壬戌为翰林学士,当代文名询令,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告制令诸草皆出其手(了凡纲鑑)。洎孙姚顗(yi)(生於后梁太主开平之时)后唐清太甲午姚顗忠心为国,风化所及无不歌功颂德。唐王以顗(yi)与卢文纪同平章事。顗孙姚坦(后周世宗显德中生)太平兴国癸未八年,太宗以姚坦为益王府翊(yi)善,王郎太宗第五子元杰也。王好作假山,山成召群僚往观,群臣皆逢迎其美,唯坦若不见。状王强使观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官督税,上下相忌,父子兄弟鞭笞(chi)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井血山而何时帝亦作假山,闻忌毁之。王每有过失,坦辄(zhe)尽言规正。左右教王称疾帝忧甚。召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徙以姚坦捡束不得自便亦犹疾病。而手足莫便耳。帝怒曰,选端士,辅王为善,今乃欲使我遂正人。王年少,不解此,必尔辈教之,此其忠良正直略无隐讳,擢(zhuo)为翊(yi)善,得其宜矣。其后裔匿迹闽省漳州府城西北天宝山住。及姚荣出。偶因夜游忽见有明珠,徙所住天宝山中,飞府城东北九龙江内,随往看时,但见江水深碧,果有珠宝光现,因乘小舟於江心,以手捞之,珠宝不得,一线光影移过,江边仅得八方炉子一个携归。延相王者视为八宝磁炉,又名皮王花盘。因珍藏之。后而流寓江西焉。此一脉本支不紊也。至於旁支分派,远而期伷,近而坦荣所分者,由汉而还,不及絮纪,晋唐以下,代多明人,就其见闻确权徵者,约略纪叙於中,以备参考。
晋朝  
姚弋仲  石虎召弋仲擎梁犊弋 仲轻骑灭之 一统志。
姚岳  李雄寇王逊遣兵拒之大破贼追至庐水而还逊怒鞭岳,岳裂冠而卒时人冤而立庙焉  一统志
唐朝
姚思义  玄宗庚寅九载二月因时诸贵戚竟以进食相尚上宦官姚思义为检校进食官使 (了凡纲鑑)
姚令言  德宗癸亥十月姚令言为泾原节度使(了凡纲鑑)
后唐
姚洪  虞寅长兴元年姚洪戌阆州梁将董璋破阆州执洪洪死不绝口明宗闻之而流泪悲伤  一统志
宋朝
姚内斌  庆州刺史,在郡数十年,西夏不敢犯塞  一统志
姚恕  宋太宗时开封判官谒相趟普阍(hun)蓉不及为通,姚恕大怒去(了凡纲鑑)
姚铉  太平兴国中进士史馆历右司凍荎(chi)京东转运使  一统志
姚世安  为戎州统治司道(了凡纲鑑)
姚道源  英宗治平中知欎(yu)林州有治声  一统志
姚佑  元丰末进士知秦州体恤人情累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諡(shi)为文禧  一统志
姚兕(si)  父姚宝战死定州姚兕力学兵法事母至孝刻仇雠(chou)未报於命 弟姚麟亦有威名累官至定武军 节庆时号二姚  一统志
姚古  钦宗丙午元年姚古与种师中奉诏进军大原金人闻古至战竟如有所失也(了凡纲鑑)以边功累官熙河路经略  一统志
姚雄  即姚兕子有勇有某佐父征伐立功累官至武康节度使卒諡(shi)武宪  一统志
姚平仲
徽宗乙巳七年又钦宗丙午元年都统制司道(了凡纲鑑)
姚邦基  举进士知开封府以刘豫僭(jian或tie)穷匿山林聚徒以养豫废朝廷访之高宗以嘉之华以京秩  一统志
姚舜明  知华亭抚摩其民无所不尽其敬尝以元丰元符断狱之制书而揭之狱  一统志
姚端  金人攻濮州濮州将姚端夜捣金营粘没喝等跣足而走仅以身免 一统志
姚兴  金主亮犯江兴以统制鏖战於尉子桥援军不至父子俱死赠容州观察使立旌忠庙赐额旌忠有诗褒曰独领孤峰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徽兵救未必将军死尉桥  一统志
姚愈  宁宗丁邜庆元二年为殿中御史(了凡纲鑑)
姚涣  知峡州宜都县后知涪州宾化夷多犯境涣施恩信抚纳之  一统志
姚晔  进士第一官至著作即  一统志
姚仲孙  蚤孤事继母至孝擢进士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修城垒兵备迁龙头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属西北备边悉心经度  一统志
姚勉  高安人即我宗姚荣公裔宝佑初以词赋擢第廷对万言理宗亲擢第一筏除正字时奸臣丁大全用事勉上封事历诋时獘寻除校书郎兼太子舍人著有雪波记与胡仲云刘云高论天下事辄(zhe)慷慨激烈时号高安三俊又与胡仲云刘云高黄懋炎号锦江四俊  一统志  
姚希得  度宗咸淳元年知晋江官署蒨以锦为幕希得曰吾起家书生安用此命以布易之曰惟啖菜一介不与妄通也  姓氏笺
姚訔(yin)  恭宗乙亥德佑元年伯颜会兵围城姚訔力战固守伯颜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终不听伯颜怒命降人王士良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併人与筿(xiao)且杀民煎膏取油以作炮日夜攻城不盒城中甚菍訔守志益坚伯颜叱帐前诸军奋勇争先四面并进城破而訔死之史称希得有子(了凡纲鑑)

姚景行  重熙巾进士性敦厚廉直累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道宗时为北海宰相太康初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不数月狱空卒追封柳城郡王諡(shi)为文宪  一统志
元朝
姚枢  弃官隐於苏门垦田茅屋私庙四室中堂龛鲁司寇(即孔子是也)容旁列周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读书其间以道学自任元主太弟召姚枢至见太弟才有可为乃为书上之陈治平大经彚(hui)为八目及时政之獘(bi)为条三十乃王左宏才太弟大奇之动必见询后官至中书左丞昭文馆大学士翰林承者(了凡纲鑑)
姚炜  姚枢子官至平章政事  一统志
姚燧  姚枢從子少從许衡游以真知实践为事为文闳中肆外有西汉风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所著有国绕离合表牧巷集  一统志
姚天福  真定路总管时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始不扰民诏颁其制为天下式淮西按察史凡两任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尽除政化大行  一统志
明朝
姚哲  洪武中以才学卓异举授南康府同知有治声迁荆州知府后召为春方替善士林重之  一统志
姚肇  洪武中举孝廉试大常寺丞以勤慎称陛云南右参议论诸币塞盐井皆切时币官至福建布政史  一统志
姚孟与  洪武中为古田主簿时邑人多逃亡户绝赋存艰於徵输与为覈(he)荒田千顷蠲(juan)额民至今赖之  一统志
姚宣  洪武中象州判官廉平不苛抚字有方民怀之  一统志
姚瑾  洪武末知丰城县平易近民有知人之明至其茸县治修学官筑堤防洪沟洫皆务民之义乃称循良吏云  一统志
姚广孝  永乐初以辅翼功累官少师追封荣国公  一统志
姚善  志行纯实朝廷以吴民僭侈推善为守善洞达政体尤周恤人情治为列郡最成祖即位死节  姓氏笺
姚文  永乐中进士为北京行部主事陛吏部即中以廉谨自持  一统志
姚原立  永乐间信宜知县公严律己宽惠抚民筑城修学政暇召诸生课试多有成就云  一统志
姚铣  举进士宣德初拜给事中后迁都给事 省志
姚旭  正统辛未进士刑科给事中敷奏详明直身动朝端清慎自励擢南安知府尽心民事尤以学校为先雨阳衍期每祷而辄(zhe)应擢云南参政  一统志
姚夔(kui)  正统末举礼部第一登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历官吏部尚书立朝三十余年忧国悯民恒存念慮(lv)建议大政正色昌言人皆说服卒赠少保諡(shi)为文敏  省志
姚顯(xian)  天顺间知其东县公廉正直动必循古断狱不事鞭檏(pu)反覆论以礼仪民知愧服陛大理寺丞  省志
姚堂  天顺中镇江知府政尚平易修举废墜(zhui)集郡哲最著者彚(hui)其行履为润州先贤録(lu)以励风俗  畿(ji)志  景泰间知广信府尝録郡先贤立祠肖像置祭田访其后以奉祀(si)  省志
姚明  成化间进士授御史尝出按两浙歳(sui)饿发京储赈或难之明曰为民而死吾不避也竟如有请中贵赠剑既拒之且削其岁餽(kui)数千两或危之明曰吾为耳目官敢为身谋耶后陛陕西僉(qian)事  省志
姚文灏  成化间进士历官湖广提学僉事崇正学黔浮靡尝自谓所能者三毁誉不人请托不行贿赂不递著有学斋稿等书  省志  优学间勤政理治 求有方以蔫陛工程主事仍督苏常水利  畿志
姚继峡  由进士官吏部十年偏历四署三人考入功陛大常少卿  畿志
姚鹏  博学多才诗文古雅操行不二勤于教人擢监察御史   南畿志
姚岳  弘治间知宿松县爱民礼士一出於诚豪民捕赋绳之以法秋毫无犯民戴之如父母及移署怀宁政声愈著后卒西邑之民罢市巷哭遗爱在民至今不忘 南畿志
姚永桢  知进贤县以爱民为本值岁荒盗起流劫坊乡命将征剿调度军用百法区处民不知扰闹帅求责自甘窘辱不忍伤民士民怀之  一统志
姚隆  正德末知荆州府在任七载民安事集以忤当路免荆民遮道泣送不忍其去后立祠祀与刘杲(gao)蒋瑶称三贤守焉  一统志
姚涞  字维东号明山苦读忽有一女子授以玉髓九曰助君掇(duo)高科嘉靖二年癸未廷试果状元及第为经筵请官历陛翰林侍读学士  姓氏笺  增补
姚希孟  举进士居官多善政姓氏笺云名登科甲政课循良是也。
此皆炳炳史册近祖於繁荣,远则祖於坦荣,远亦宗於期伷(zhou),雖耳目所窮(qiong),挂一漏万,而简摘记载,均足以驗族嗣蕃衍,若乃一派嫡流,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5 18:19
姚姓虞舜后裔也,舜乃黄帝八代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zhuān xū)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蟜(jiǎo)牛、蟜牛生瞽叟(gǔ sǒu)、瞽叟生舜。舜生於诸冯之姚墟。山东东昌府濮州东南九十里。援神契曰舜生於姚墟。应邵曰姚墟与雷泽相近,后世称为姚城。故也统志:因地而主姓焉。帝尧降二女於舜,赐姓妫。禹封商均於虞,武王封虞舜之后胡公妫满於陈,皆以国为姓,又胡公满支子姓胡。陈敬仲奔齐,子姓田。田齊失国居沅城又姓王。凡七姓皆舜之后。姚姓當夏商世代耕历山,历山在山西平阳府蒲州南百里即舜耕处至今荆棘不生,蒲州为舜都为蒲版口东济南府有历山宋會鞏甞辩其非见齐州二唐记外馀姚历山舜后支庻所封子孙思舜乡而取象於此其馀东昌府蒲州历山及陕西汉中姚墟与握登咸虹生舜舜避丹朱之地大抵此类  摘一统志。传二十世后迁青齐(青州府诸城县)瑯玡又历二十一世。姚光迁寓吴地(苏州北常州县)得神丹能分形散影,火刃不伤。吴王集薪焚而试之,薪尽光振衣而起。手执一书,王乃信为不谬(姓氏笺释)。秦时皆隐逸不图仕进,故人物不书。西汉时姚平(生宣帝本始年间)会受易於京房(姚平易学於京房,房学本诸焦氏 策纂要  京房之学出自焦氏传於姚平 策骊珠)。元帝建昭二年显克宗疾房欲远之。建言以房为魏郡太守,房上封事曰七月涌水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涌水出道入遂死尚復何言,陛下毋使臣塞涌水之異为姚平所笑云(摘了凡纲鑑)。历官刺史,任潞州(山西潞安府)十七载,惠政洽乎民情。在署生二子,名致中、致和。致中隐逸善医术能起死回生,后传其道至三国时华佗始绝其真传。致和官太尉,生一子,名通显,通显生姚期(生成帝绥和年间)先为彰德府魏郡太守,平五校贼,郡界清平,人尤服其威信也(一统志)  后为汉光武大将,光武崩,明武即位,思中兴功臣,乃图书二十八将於南宫云台上应二十八宿,姚期、马武等勳烈同载汉册(了凡纲鑑)。后汉姚伷(生昭烈章武年间)至后帝丁未五年。孔明屯於沔北阳平(关名在汉中府褒城县西百十八里)石马(关名在汉中府沔(mian)县东二十里)辟广汉太守姚伷为橼,伷文武兼进,可见忠益莫大於进人,而进人各务所尚,伷刚柔并存,孔明称为博雅焉(摘了凡纲鑑)。伷后历居吴地武康。万年蒲版。
姚思廉(生隋文帝开皇年间)之祖姚徻坦,为梁太医政,生姚全、姚察。姚全孙姚懿,贞观中雋(jun)州都督,懿子姚元之(改号崇)(高宗仪凤时生)雅高气节诛二张輿有力,先为荆州刺史,免糟粮减税价及代吏民泣留马首鞭镫皆截至今湖北荆湘受其惠者皆口碑载道焉。辅相玄宗知帝大度锐於治,乃先设十事要说以坚帝意。奏曰一愿政先仁恕;二愿不幸边功;三愿法行自近;四愿宦竖不兴政事;五愿租赋外贡献一切绝之;六愿戚属不任职省;七愿接臣下以礼;八愿群臣皆得批逆鳞,犯忌讳;九愿绝佛道营造;十愿鉴禄莾间梁之乱。为万代法,帝皆纳之。素与张说有隙,临终戒其子曰吾死说必来吊,当盛设宝玩馈之。以神道碑请,稿成即刻呈御览,先砻石,连夜镌工勒铭料,迟必悔。说果如请碑文曰八柱擎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序,亭毒之功存,次日说果索稿删改。其子曰先父功名事恭得先生表扬瞑目九泉。昨夕进呈御览,随罁工勒石碑已竖矣。说悔也。不及苑姚崇当其为相时进忠若趋利。论政若诉冤抽肝擢胆,以佐昇平时号为救时先相有司,罢冗(rong)职修制度,择百官,各当其才。请无广释道,无数移吏。姚宋相继为相,崇会应变成务,景善守法持正,故政若水霜,人无苦穷,海波不兴,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焉(摘了凡纲鑑)。
姚察系吴兴郡武康人后徙万年,察幼有至兴,六岁颂书万馀言,励精学业,十二能文,梁文帝在东宫时即引於宣猷堂听讲论难,后仕隋为秘书丞,与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未成而死。察子思廉,初仕隋为代王侍读。当唐高祖武德四年,帝开天东府。置官属世民以海内昇平。开馆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思廉、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并与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共列十八学士之一。分为三番更日值宿供给珍膳,思礼优厚。世民朝谒(ye)公暇至馆引诸学士讨论文籍。或夜分乃寝,乃使图分十八学士形象。士大夫得预其选者。时人谓之登瀛洲焉。后世民即位是为太宗。置弘文馆於殿侧,精选天下文学之士。思廉与诸亮欧阳询等。与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值。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确政事(了凡纲鑑)。成父撰梁陈二史业由蒲版迁福建漳州,住孝贤坊下里,当唐高祖兵入城时,思廉端笏(hu)正坐殿栏。万声曰尔曹不得无礼,唐公义兵至是代天安民,谁敢妄为。众皆束刃而退。高祖义之,是为开国元勳其子姚寿为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寿摘发之无所容贷,上曰,清其身者易,使吏并清者难,唯寿兼之。(一统志)姚公善政孰兴俦不减昔时陈太邱(杜牧诗)。姚寿孙姚南仲(唐代宗广德时生)继为德宗节度使,德宗兴元十六年薛盈珍欲夺南仲军令。上知之,召盈珍还。南仲朝上问曰:盈珍不扰臣,乱陛下法耳,且天下如盈珍辈,何可胜数,难使羊祜杜预復生。亦不能行恺悌之政。成攻取之功者也(了凡纲鑑)。唐顺宗永贞时南仲孙姚朂(xu)出焉。文宗太和四年,以监铁推官姚朂能鞫(ju)疑狱,命知职方员外即右丞韦温奏曰即官朝廷清选,若以之赏能吏,恐非所宜上乃以姚朂为检校礼部郎中(了凡纲鑑)。朂孙姚洎(ji)(生宣宗太和年间)昭宗壬戌为翰林学士,当代文名询令,不用草稿,顷刻立就。一切诏告制令诸草皆出其手(了凡纲鑑)。洎孙姚顗(yi)(生於后梁太主开平之时)后唐清太甲午姚顗忠心为国,风化所及无不歌功颂德。唐王以顗(yi)与卢文纪同平章事。顗孙姚坦(后周世宗显德中生)太平兴国癸未八年,太宗以姚坦为益王府翊(yi)善,王郎太宗第五子元杰也。王好作假山,山成召群僚往观,群臣皆逢迎其美,唯坦若不见。状王强使观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官督税,上下相忌,父子兄弟鞭笞(chi)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井血山而何时帝亦作假山,闻忌毁之。王每有过失,坦辄(zhe)尽言规正。左右教王称疾帝忧甚。召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徙以姚坦捡束不得自便亦犹疾病。而手足莫便耳。帝怒曰,选端士,辅王为善,今乃欲使我遂正人。王年少,不解此,必尔辈教之,此其忠良正直略无隐讳,擢(zhuo)为翊(yi)善,得其宜矣。其后裔匿迹闽省漳州府城西北天宝山住。及姚荣出。偶因夜游忽见有明珠,徙所住天宝山中,飞府城东北九龙江内,随往看时,但见江水深碧,果有珠宝光现,因乘小舟於江心,以手捞之,珠宝不得,一线光影移过,江边仅得八方炉子一个携归。延相王者视为八宝磁炉,又名皮王花盘。因珍藏之。后而流寓江西焉。此一脉本支不紊也。至於旁支分派,远而期伷,近而坦荣所分者,由汉而还,不及絮纪,晋唐以下,代多明人,就其见闻确权徵者,约略纪叙於中,以备参考。
晋朝  
姚弋仲  石虎召弋仲擎梁犊弋 仲轻骑灭之 一统志。
姚岳  李雄寇王逊遣兵拒之大破贼追至庐水而还逊怒鞭岳,岳裂冠而卒时人冤而立庙焉  一统志
唐朝
姚思义  玄宗庚寅九载二月因时诸贵戚竟以进食相尚上宦官姚思义为检校进食官使 (了凡纲鑑)
姚令言  德宗癸亥十月姚令言为泾原节度使(了凡纲鑑)
后唐
姚洪  虞寅长兴元年姚洪戌阆州梁将董璋破阆州执洪洪死不绝口明宗闻之而流泪悲伤  一统志
宋朝
姚内斌  庆州刺史,在郡数十年,西夏不敢犯塞  一统志
姚恕  宋太宗时开封判官谒相趟普阍(hun)蓉不及为通,姚恕大怒去(了凡纲鑑)
姚铉  太平兴国中进士史馆历右司凍荎(chi)京东转运使  一统志
姚世安  为戎州统治司道(了凡纲鑑)
姚道源  英宗治平中知欎(yu)林州有治声  一统志
姚佑  元丰末进士知秦州体恤人情累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卒諡(shi)为文禧  一统志
姚兕(si)  父姚宝战死定州姚兕力学兵法事母至孝刻仇雠(chou)未报於命 弟姚麟亦有威名累官至定武军 节庆时号二姚  一统志
姚古  钦宗丙午元年姚古与种师中奉诏进军大原金人闻古至战竟如有所失也(了凡纲鑑)以边功累官熙河路经略  一统志
姚雄  即姚兕子有勇有某佐父征伐立功累官至武康节度使卒諡(shi)武宪  一统志
姚平仲
徽宗乙巳七年又钦宗丙午元年都统制司道(了凡纲鑑)
姚邦基  举进士知开封府以刘豫僭(jian或tie)穷匿山林聚徒以养豫废朝廷访之高宗以嘉之华以京秩  一统志
姚舜明  知华亭抚摩其民无所不尽其敬尝以元丰元符断狱之制书而揭之狱  一统志
姚端  金人攻濮州濮州将姚端夜捣金营粘没喝等跣足而走仅以身免 一统志
姚兴  金主亮犯江兴以统制鏖战於尉子桥援军不至父子俱死赠容州观察使立旌忠庙赐额旌忠有诗褒曰独领孤峰将姓姚一心忠孝为南朝元戎若假徽兵救未必将军死尉桥  一统志
姚愈  宁宗丁邜庆元二年为殿中御史(了凡纲鑑)
姚涣  知峡州宜都县后知涪州宾化夷多犯境涣施恩信抚纳之  一统志
姚晔  进士第一官至著作即  一统志
姚仲孙  蚤孤事继母至孝擢进士累官河北都转运使修城垒兵备迁龙头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属西北备边悉心经度  一统志
姚勉  高安人即我宗姚荣公裔宝佑初以词赋擢第廷对万言理宗亲擢第一筏除正字时奸臣丁大全用事勉上封事历诋时獘寻除校书郎兼太子舍人著有雪波记与胡仲云刘云高论天下事辄(zhe)慷慨激烈时号高安三俊又与胡仲云刘云高黄懋炎号锦江四俊  一统志  
姚希得  度宗咸淳元年知晋江官署蒨以锦为幕希得曰吾起家书生安用此命以布易之曰惟啖菜一介不与妄通也  姓氏笺
姚訔(yin)  恭宗乙亥德佑元年伯颜会兵围城姚訔力战固守伯颜遣人招之譬喻百端终不听伯颜怒命降人王士良役城外居民运土为垒併人与筿(xiao)且杀民煎膏取油以作炮日夜攻城不盒城中甚菍訔守志益坚伯颜叱帐前诸军奋勇争先四面并进城破而訔死之史称希得有子(了凡纲鑑)

姚景行  重熙巾进士性敦厚廉直累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道宗时为北海宰相太康初以上京多滞狱命为留守不数月狱空卒追封柳城郡王諡(shi)为文宪  一统志
元朝
姚枢  弃官隐於苏门垦田茅屋私庙四室中堂龛鲁司寇(即孔子是也)容旁列周程张邵司马六君子像读书其间以道学自任元主太弟召姚枢至见太弟才有可为乃为书上之陈治平大经彚(hui)为八目及时政之獘(bi)为条三十乃王左宏才太弟大奇之动必见询后官至中书左丞昭文馆大学士翰林承者(了凡纲鑑)
姚炜  姚枢子官至平章政事  一统志
姚燧  姚枢從子少從许衡游以真知实践为事为文闳中肆外有西汉风官累至翰林学士承旨所著有国绕离合表牧巷集  一统志
姚天福  真定路总管时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始不扰民诏颁其制为天下式淮西按察史凡两任将吏有豪猾为民害者尽除政化大行  一统志
明朝
姚哲  洪武中以才学卓异举授南康府同知有治声迁荆州知府后召为春方替善士林重之  一统志
姚肇  洪武中举孝廉试大常寺丞以勤慎称陛云南右参议论诸币塞盐井皆切时币官至福建布政史  一统志
姚孟与  洪武中为古田主簿时邑人多逃亡户绝赋存艰於徵输与为覈(he)荒田千顷蠲(juan)额民至今赖之  一统志
姚宣  洪武中象州判官廉平不苛抚字有方民怀之  一统志
姚瑾  洪武末知丰城县平易近民有知人之明至其茸县治修学官筑堤防洪沟洫皆务民之义乃称循良吏云  一统志
姚广孝  永乐初以辅翼功累官少师追封荣国公  一统志
姚善  志行纯实朝廷以吴民僭侈推善为守善洞达政体尤周恤人情治为列郡最成祖即位死节  姓氏笺
姚文  永乐中进士为北京行部主事陛吏部即中以廉谨自持  一统志
姚原立  永乐间信宜知县公严律己宽惠抚民筑城修学政暇召诸生课试多有成就云  一统志
姚铣  举进士宣德初拜给事中后迁都给事 省志
姚旭  正统辛未进士刑科给事中敷奏详明直身动朝端清慎自励擢南安知府尽心民事尤以学校为先雨阳衍期每祷而辄(zhe)应擢云南参政  一统志
姚夔(kui)  正统末举礼部第一登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历官吏部尚书立朝三十余年忧国悯民恒存念慮(lv)建议大政正色昌言人皆说服卒赠少保諡(shi)为文敏  省志
姚顯(xian)  天顺间知其东县公廉正直动必循古断狱不事鞭檏(pu)反覆论以礼仪民知愧服陛大理寺丞  省志
姚堂  天顺中镇江知府政尚平易修举废墜(zhui)集郡哲最著者彚(hui)其行履为润州先贤録(lu)以励风俗  畿(ji)志  景泰间知广信府尝録郡先贤立祠肖像置祭田访其后以奉祀(si)  省志
姚明  成化间进士授御史尝出按两浙歳(sui)饿发京储赈或难之明曰为民而死吾不避也竟如有请中贵赠剑既拒之且削其岁餽(kui)数千两或危之明曰吾为耳目官敢为身谋耶后陛陕西僉(qian)事  省志
姚文灏  成化间进士历官湖广提学僉事崇正学黔浮靡尝自谓所能者三毁誉不人请托不行贿赂不递著有学斋稿等书  省志  优学间勤政理治 求有方以蔫陛工程主事仍督苏常水利  畿志
姚继峡  由进士官吏部十年偏历四署三人考入功陛大常少卿  畿志
姚鹏  博学多才诗文古雅操行不二勤于教人擢监察御史   南畿志
姚岳  弘治间知宿松县爱民礼士一出於诚豪民捕赋绳之以法秋毫无犯民戴之如父母及移署怀宁政声愈著后卒西邑之民罢市巷哭遗爱在民至今不忘 南畿志
姚永桢  知进贤县以爱民为本值岁荒盗起流劫坊乡命将征剿调度军用百法区处民不知扰闹帅求责自甘窘辱不忍伤民士民怀之  一统志
姚隆  正德末知荆州府在任七载民安事集以忤当路免荆民遮道泣送不忍其去后立祠祀与刘杲(gao)蒋瑶称三贤守焉  一统志
姚涞  字维东号明山苦读忽有一女子授以玉髓九曰助君掇(duo)高科嘉靖二年癸未廷试果状元及第为经筵请官历陛翰林侍读学士  姓氏笺  增补
姚希孟  举进士居官多善政姓氏笺云名登科甲政课循良是也。
此皆炳炳史册近祖於繁荣,远则祖於坦荣,远亦宗於期伷(zhou),雖耳目所窮(qiong),挂一漏万,而简摘记载,均足以驗族嗣蕃衍,若乃一派嫡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5 23:11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5 18:18
姚姓虞舜后裔也,舜乃黄帝八代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zhuān xū)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 ...

12#中有多处错误。

现摘录一段:
       姚思廉(生隋文帝开皇年间)之祖姚徻坦(姚僧坦或姚僧垣),为梁太医政,生姚全、姚察(生姚察、姚最)。姚全孙姚懿(将姚思廉系和姚崇系混合了。应是“姚安仁孙姚懿”),贞观中雋(jun)州都督,懿子姚元之(改号崇)(高宗仪凤时生)雅高气节诛二张輿有力,先为荆州刺史,免糟粮减税价及代吏民泣留马首鞭镫皆截至今湖北荆湘受其惠者皆口碑载道焉。( s) U* V* l* Q
      姚察系吴兴郡武康人,后徙万年。察幼有至兴,六岁颂书万馀言,励精学业,十二能文,梁文帝在东宫时即引於宣猷堂听讲论难,后仕隋为秘书丞,与魏征(是姚思廉与魏征)同撰梁陈二史,未成而死。     察子思廉,初仕隋为代王侍读。当唐高祖武德四年,帝开天东府。置官属世民以海内昇平。开馆宫西延四方文学之士,思廉、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人。并与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共列十八学士之一。思廉与亮欧阳询等。与本官兼学士令更日宿值。听朝之隙,引入内殿,讲论前言往行,商确政事(了凡纲鑑)。成父撰梁陈二史业由蒲版迁福建漳州,住孝贤坊下里(是三公的什么先祖迁福建漳州,住孝贤坊下里;不是思廉公!)
      当唐高祖兵入城时,思廉端笏(hu)正坐殿栏。万声曰尔曹不得无礼,唐公义兵至,是代天安民,谁敢妄为。众皆束刃而退。高祖义之,是为开国元勳。其子姚寿(其孙姚)为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寿)摘发之无所容贷,上曰,清其身者易,使吏并清者难,唯寿兼之。(一统志)姚公善政孰兴俦不减昔时陈太邱(杜牧诗)。姚寿孙姚南仲(是否,待查)(唐代宗广德时生)继为德宗节度使,
      唐顺宗永贞时南仲孙姚朂(xu)(又是将姚思廉系和姚崇系混合了。姚朂是姚崇裔孙)出焉。文宗太和四年,以监铁推官姚朂能鞫(ju)疑狱,命知职方员外即右丞韦温奏曰即官朝廷清选,若以之赏能吏,恐非所宜上乃以姚朂为检校礼部郎中(了凡纲鑑)。朂孙姚洎(ji)(又是将姚思廉系和姚崇系混合了。姚朂是姚崇裔孙,姚洎是姚思廉裔孙)昭宗壬戌为翰林学士,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15 23:17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5 18:19
姚姓虞舜后裔也,舜乃黄帝八代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zhuān xū)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 ...

             思廉孙姚为益州长史。始蜀吏贪暴,摘发之无所容贷。上曰:“清其身者易,使吏并清者难,唯兼之”(一统志)姚公善政孰兴俦,不减昔时陈太邱(杜牧诗)。——杜牧诗待查。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6 08:00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审阅及指出的一些问题,以上文字是木刻版的谱书内容,既然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能帮忙理出世系吗?三公到底是谁的后裔?忠尚公以上的世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18 09:43
《特好消息:南昌,南垣,芳里姚氏确实是一家!》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749&extra=&highlight=%BA%C3%CF%FB%CF%A2&page=7

7.jpg (112.01 KB, 下载次数: 216)

7.jpg

1.jpg (97.85 KB, 下载次数: 193)

1.jpg

2.jpg (90.5 KB, 下载次数: 195)

2.jpg

3.jpg (87.63 KB, 下载次数: 207)

3.jpg

4.jpg (104.61 KB, 下载次数: 217)

4.jpg

5.jpg (96.22 KB, 下载次数: 210)

5.jpg

6.jpg (143.87 KB, 下载次数: 205)

6.jpg

1.jpg (97.85 KB, 下载次数: 207)

1.jpg

2.jpg (90.5 KB, 下载次数: 191)

2.jpg

7.jpg (112.01 KB, 下载次数: 211)

7.jpg

3.jpg (87.63 KB, 下载次数: 228)

3.jpg

4.jpg (104.61 KB, 下载次数: 264)

4.jpg

5.jpg (96.22 KB, 下载次数: 195)

5.jpg

6.jpg (143.87 KB, 下载次数: 220)

6.jp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0 09:25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8 09:43
《特好消息:南昌,南垣,芳里姚氏确实是一家!》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 ...

是三公后族谱吗?哪里哪支的族谱?什么时候(六修)什么人编纂的族谱?你有此谱?
不按世序顺序放置,乱。
第一图,看不清。一世二世是谁?一世是德成公?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0 09:28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8 09:43
《特好消息:南昌,南垣,芳里姚氏确实是一家!》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 ...

4.jpg 九十世是姚崇。这个系列的一世二世是谁?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0 10:27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18 09:43
《特好消息:南昌,南垣,芳里姚氏确实是一家!》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 ...

     请读:姚双全,能德珊三公以上之谱(含舜系1-114世世系),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amp;page=7#lastpost
    查他的百世世系和你的是否一致。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1 09:05
     从资料来看振公以下就分开了,很明显这不是三公的族谱。一世德成公(应该是始迁祖),二世省一郎、省六郎,要是芹→公敏→必聪→馨→尚忠公→小三郎→和→振与双全宗亲提供的三公以上之谱是相同的,双全宗亲在他发表的世系资料后面留下一句话“小心求证”。这份资料芹公下方做了一点说明:按 据瑞州灵源谱载彝直接传至芹,但其总谱中又提到六十九世祖平的三十二世秦原公(与彦国公后裔炯相同?)为江西瑞阳始祖,故凝彝至芹之间缺四代资料,今待梅州资料并与灵源谱局协商增加三世资料,仍缺一代资料。这个可否算是对双全宗亲提供的资料的补充?
期待我们自己的三公总谱面世。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1 15:27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1 15:33 编辑

     永顺姚你好:
     姚勉  高安人即我宗姚荣公裔-------对吗?请求征一下.


作者: 河南姚树江    时间: 2014-7-21 17:10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21 09:05
从资料来看振公以下就分开了,很明显这不是三公的族谱。一世德成公(应该是始迁祖),二世省一郎、省 ...

期待着钟尧教授的看法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1 17:47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21 09:05
从资料来看振公以下就分开了,很明显这不是三公的族谱。一世德成公(应该是始迁祖),二世省一郎、省 ...

    是你上传的谱页。哪里来的?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1 17:50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14-7-21 17:10
期待着钟尧教授的看法

     新发表了“虞舜姚姓公派百世世系表”。欢迎抛砖灌水。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1 19:52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1 15:27
永顺姚你好:
     姚勉  高安人即我宗姚荣公裔-------对吗?请求征一下.

勉公与荣公只能说是振公后裔,振公下就分开了:旦和渠,勉公是旦的后裔,荣公是渠之后。
请问卿芳老前辈:勉公说自己是思廉公后,现在网上上传的一些资料又是崇公后,您老怎么看?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1 19:56
pszyyao 发表于 2014-7-21 17:47
是你上传的谱页。哪里来的?

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749&extra=&highlight=%BA%C3%CF%FB%CF%A2&page=7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1 22:18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1 23:11 编辑

1.旦和渠的父亲是振公,勉公是旦的后裔,荣公是渠之后。
2.我谱记为旦公后裔.对渠公只记到渠公就没向下记载了.
3.旦公 子二 铸.锡.我谱一直记到现在共修了十六届谱.

4.勉公没有肯定说.自己是思廉公还是崇公的后裔,但在方里姚文龙写的谱序说是崇公后,非常奇怪的是我谱炯公和方里谱尚忠公之后有八代人几乎完全一样.我想很有研究价值.我们曾拜访过方里谱的主编姚行先老.(已有报道和照片)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2 09:21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1 22:18
1.旦和渠的父亲是振公,勉公是旦的后裔,荣公是渠之后。
2.我谱记为旦公后裔.对渠公只记到渠公就没向下记 ...

谢谢老前辈的答复,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件头疼的事。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2 09:54
永顺姚宗亲:  请研究你的谱牒中的《旧谱汴梁派存疑》一文.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2 11:55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2 09:54
永顺姚宗亲:  请研究你的谱牒中的《旧谱汴梁派存疑》一文.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其汴梁遠祖實康熙已亥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纘自邑廪經纬之手,自謂世遠,難稽棳拾,於煨燼之餘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有可徵而怠棄之,是之謂忘其先無可徵,而附会之,是之謂诬其,先忘與誣君子不由焉兹甲午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秘书公指谁?)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惜目前未之逮也,是帙沿訛踵謬,不足示後,自應廢而不錄,诚恐不知者,疑爲先世所遺或存,貴古賤今之見故仍付諸梓,他日賢达踵修去其可疑,以傳其可信必有能任之者。
现代科技发达信息畅通,交流方便,正是个大好机会,如哪位贤人能解开谜团,那真是我族姚氏的天大荣幸!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2 14:08
芹公下方做了一点说明:按 据瑞州灵源谱载彝直接传至芹,但其总谱中又提到六十九世祖平的三十二世秦原公,为江西瑞阳始祖,故凝彝至芹之间缺四代资料,今待梅州资料并与灵源谱局协商增加三世资料,仍缺一代资料。
子:闓、阆、闉、闶、闢;闢子:偁、偕;偕子:烈;烈子:增、均、蕴;
非常希望能看到增和均的后五代资料
惟自秘书至公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
期盼能看到增和均的后五代资料。

GAJCFJCH77(VHUF2XZ8{N8M.jpg (96.22 KB, 下载次数: 329)

GAJCFJCH77(VHUF2XZ8{N8M.jpg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2 16:02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3 11:43 编辑

    《旧谱汴梁派存疑》译注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
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那为什么会“存疑”呢?这是因为听年高德劭的老一辈说过:我姚氏本支支谱,从“秦原”开始--是听年高德劭的老一辈传说的.
其汴梁遠祖實康熙已亥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
至于汴梁(河南开封)派远祖之说,是清康熙乙亥(译者注:1695年)重修族谱时得到.据说是城北姚铉亲手抄录的谱本,所以珍藏它.
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 纘自邑廪經纬之手自謂世遠難稽,棳拾於煨燼之餘.
但将其内容与史书传记对比考订,讹误实在太多,很不值得作为凭信。今年夏天姚铉公后裔又带了《兰玉集》来谱局,翻阅它,就是以前误称“姚铉亲手抄录”的本子。经查对这《兰玉集》刻于明嘉靖二十八年(译者注:1549年),由本县秀才姚经纬编辑而成,他自己说:“世代久远难以稽考,今将被兵火毁坏的残篇收拾编成”。
夫圣人言禮必赖文献貴其徵也.有可徵而怠棄之是之謂忘其先無可徵而附会之是之謂诬其先.忘與誣君子不由焉
孔圣人言《礼》,必凭古,文献为据,看重的是它可以作证验。如果有了可以作证验的文献而轻慢丢弃之,这就叫忘了他的祖宗;如果没有可证验的文献而附会生造,这就叫诬蔑他的祖宗。忘记与诬蔑这二者,正人君子修谱时是不会采用的!
兹甲午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
这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详细进行搜集研判资料。从汉代的吴兴起至唐代的陕郡,凡是有关支派,世次,采邑,官聀等,在史传上赫然有名的人,均已将世系编成图表放在书的前面了。唯独从秘书公(译者注:可能指姚思廉?)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自清康熙乙亥(译者注:1695年)重修族谱到这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共十九年,才按照年高德劭的老一辈传说确定始祖是“秦原”.推翻了以前汴梁(河南开封)派远祖之说.

《旧谱汴梁派存疑》一文是1700年前后所作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7-22 16:57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2 16:02
《旧谱汴梁派存疑》译注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
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 ...

  古文确实难懂,经卿芳老文白对译,就很明白了。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2 18:28
如果秘书公是指思廉公,那查找线索的方向要调整。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2 20:00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2 16:02
《旧谱汴梁派存疑》译注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
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 ...



  在姚网曾读过《旧谱汴梁派存疑》,不记得是谁发的哪个帖 。此文的来源?何人撰于何时?在哪本谱上?     


    原文:兹甲午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
    译文: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详细进行搜集研判资料。从汉代的吴兴起至唐代的陕郡,凡是有关支派,世次,采邑,官聀等,在史传上赫然有名的人,均已将世系编成图表放在书的前面了。唯独从秘书公(译者注:可能指姚思廉?)
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

   疑问:对应这段译文——“独从秘书公(译者注:可能指姚思廉?)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的原文在哪里?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2 20:08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22 18:28
如果秘书公是指思廉公,那查找线索的方向要调整。

      从全文的语境看,特别是”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是在讲陕州姚的事。因此,秘书公不是指思廉公,思廉公是万年姚(或称京兆姚)不是陕州姚。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2 22:44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2 22:46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14-7-22 20:00
在姚网曾读过《旧谱汴梁派存疑》,不记得是谁发的哪个帖 。此文的来源?何人撰于何时?在哪本谱上 ...


谢谢提出.现已补上原文.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2 22:58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22 11:55
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其汴梁遠祖實康熙已亥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 ...

     为你们发了专帖“ 三公后族谱的《旧谱汴梁派存疑》”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3 07:11
pszyyao 发表于 2014-7-22 22:58
为你们发了专帖“ 三公后族谱的《旧谱汴梁派存疑》”

非常感谢大家能这么重视,确实很多地方对于我们这些“下游”族人来说太多疑惑与无奈,感觉像回巢的大马哈鱼一样为了终极目标艰难的游往源头。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4-7-23 08:14
的理解是,写这《存疑》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思廉公是陕州姚还是万年姚。因为文中意思正如你说的,是想说他们搞不清尚忠公与陕州姚之间的数代对接,但在谱头中又说了他们的远祖:姚思廉。所以,我认为秘书公的原意是姚思廉。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3 14:35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4-7-23 14:57 编辑
姚克保 发表于 2014-7-23 08:14
我的理解是,写这《存疑》的人根本就搞不清思廉公是陕州姚还是万年姚。因为文中意思正如你说的,是想说他们 ...

              秘书公不是姚思廉,一是思廉公不是陕州姚,一是思廉公不是“官秘书”。
思廉公先是秦王李世民弘文馆学士,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修文馆学士,瀛洲十八学士之一。思廉公是学士公,不是秘书公!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3 16:09
永顺姚茂勇宗亲:你好!
     你的族谱是那年修的.其中有旦公长子.锡公胞兄铸公的记载吗?.如有记载请赐教.谢谢!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4-7-23 16:56
秘书公不是姚思廉,一是思廉公不是陕州姚,一是思廉公不是“官秘书”。/ e3 x1 B4 p9 `3 e& K2 f+ _- i5 @
思廉公先是秦王李世民弘文馆学士,后是唐太宗李世民修文馆学士,瀛洲十八学士之一。思廉公是学士公,不是秘书公!
这几点我都知道,所以我说《存疑》产生了更多的疑,但从他的意思而言,我认为他是指姚思廉,因为,方里谱写明了,尚忠公于“宋真宗七年由陕州游瑞阳灵源(实际上,宋真宗时,灵源已在由瑞州的高安划归到了瑞州的新昌县)见其山水秀丽而卜居”,然后对其以上世代没有作任何交待,然后,又在谱中说远祖姚思廉。所以“秘书公”就算说的不是姚思廉,那就只能是个泛指,更不可能其本意指姚合什么的。所以我认为里面指的是姚思廉而不是其它人,对于为什么产生这样的万年姚与陕州姚不分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当时修谱和写这《存疑》的人信息量不足或者说知识面不宽的原因,认为姚思廉也是陕州姚。否则也就没有办法解释
作者: 姚克保    时间: 2014-7-23 17:03
一句话,民国版的方里谱中,尚忠公之前的最亲的族人只认可了姚思廉。现代版的可能从三公谱中回抄了一些人物。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3 17:17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3 16:09
永顺姚茂勇宗亲:你好!
     你的族谱是那年修的.其中有旦公长子.锡公胞兄铸公的记载吗?.如有记载请赐教.谢 ...

卿芳老前辈,被您老点名我压力很大,说实话,我最多也就是把三公至我辈的世系能弄清楚。
三公以上的世系还是进了三公QQ群和姚网以后学习到的。赐教不敢,太高抬了,受之不起呀!
三公修总谱我也订了一本,据说里面纳入了南昌的一些内容,待到手后愿意向您请教。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3 19:33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3 19:47 编辑

      若有南昌姚氏的内容.为了進一步对我姚氏族谱的研究.我想请你代订一套三公总谱.不知可否.订价多少?请明示!(我想了解渠公的后裔).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4 14:03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3 19:33
若有南昌姚氏的内容.为了進一步对我姚氏族谱的研究.我想请你代订一套三公总谱.不知可否.订价多少?请 ...

卿芳老前辈,如果要订的话,你直接与元昌伯联系吧。
他的手机号码是:13885576353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4-7-24 14:38
永顺姚 发表于 2014-7-24 14:03
卿芳老前辈,如果要订的话,你直接与元昌伯联系吧。
他的手机号码是:13885576353

        是"姚元昌"还是"姚源昌"? N  O: ?8 _/ E
他的手机号码是:13885576353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4 14:42
pszyyao 发表于 2014-7-24 14:38
是"姚元昌"还是"姚源昌"? N  O: ?8 _/ E
他的手机号码是:13885576353

是我疏忽了,老是按照三公字辈来写中间那个字。
他现用的字不是“源”是“元”字。
姚元昌 手机号码:13885576353
如果大家有兴趣研究的话尽快与他联系,前段时间据他本人讲已经在印刷厂开始印刷了。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4 16:29
本帖最后由 姚卿芳 于 2014-7-24 16:32 编辑

    姚茂勇宗亲:你好!
我与元昌宗亲已电话联系.并发了短信.要订购.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4-7-24 16:47
pszyyao 发表于 2014-7-23 14:35
秘书公不是姚思廉,一是思廉公不是陕州姚,一是思廉公不是“官秘书”。
思廉公先是秦王李 ...

姚思廉不是秘书公,可是他的堂弟姚思聪是秘书少监,是否可称为秘书公?详见姚振宗《姚氏百世源流考》第一百一十二页,有这样的字样:唐独孤及撰《秘书监姚子彦墓志》曰祖思聪秘书少监子坦。。。。;又有《湖州陵墓志》曰唐秘书少监姚思聪墓在武康县南三里。。。等字样。
  这样看来:唐代姚思廉家族至少有两位秘书公,一位是官居从四品的姚思聪,一位是官居从三品的姚子彦。
  唐代独孤及所撰的姚公墓志全称是:

獨孤及《唐故秘書監贈禮部尚書姚公墓志铭》,这位姚公指的是姚子彦。



作者: 永顺姚    时间: 2014-7-25 12:03
姚卿芳 发表于 2014-7-24 16:29
姚茂勇宗亲:你好!
我与元昌宗亲已电话联系.并发了短信.要订购.

欢迎更多关注姚氏家族、重视姚氏家族的人来关注我们的三公总谱。
有些事情也许注定要走许多的弯路,但我们相信,即便走了弯路的人也是对我姚氏有一片不容质疑赤诚的心,有我们这么多关注和支持姚氏发展的人,一定会走上正轨来!
卿芳老前辈的简介,我在《南昌姚氏族谱》电子版里拜读过,确实是我们后辈值得学习的榜样,在此向您老致敬!
谢谢!

作者: 姚卿芳    时间: 2014-7-26 10:31
   谢谢茂勇宗亲:
作者: 枣庄姚绍峰    时间: 2019-10-28 19:15
又是姚崇后裔,又是思廉公后裔,又是来自福建漳州,三公后裔将何去何从?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