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今天是三月三,请大家来谈谈!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4-2 09:33
标题: 今天是三月三,请大家来谈谈!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4-2 10:12 编辑
# ?3 c- l' X( i5 }  U8 Y# q3 F1 f) M# h. Q" Q# E
                亲爱的宗亲们,上午好!今天是农历甲午年三月初三,在咱们中国民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称“三月三”。那么,三月三究竟是什么日子呢?请各地的宗亲们来谈谈当地关于“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及其有关活动,咱们共同娱乐一下。谢谢大家!
4 A9 {- F/ c; Q& o
: N4 `/ c. Y4 K  {% |: b- S
      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汉族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农历三月三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爆竹,热闹非凡。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见下文“三月歌圩节”)。
  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也一度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临沂一带过去交通闭塞,“舟车不通,人民稀少,土货不出,外货不入”。集市是居民进行交易活动的主要场所。集多以五日为期,例如一六、二七、三八、四九、逢五排十。到集市上进行买卖交易称为“赶集”。集市结束,称为“散集”。一般大集从上午至下午,小集至中午即散。民间有一种特殊的大型集市,叫做庙会,参加庙会旧时称“赶会”、“赶山”,庙会多于春天三月三在庙宇所在地举行,会上一般有戏剧演出或其他娱乐活动,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进行贸易、游玩,有的前来烧香拜佛。旧时蒙山、泰山行宫每逢“三月三”庙会,士女云集,熙熙攘攘。至今,蒙山万寿宫、明广寺等许多地方,每年三月三仍举行庙会,有的地方从三月初一至初五,持续五天,人山人海,热闹空前。
, k, t- F: U- p: W( r7 V7 i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4-2 10:14
您在吉林大学考察,还有空谈三月三??2 [% s; w+ D# J7 y/ B8 U/ M) `
既然提到这个话题,我想到的就是这段歌词:
$ l, g( ~, q# e+ u, D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 J) ]9 N# A9 G6 @" l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 ^9 p* I+ v  w记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难合眼,  - h9 m  z5 r. H% s, c
望着墙角糊好的风筝,不觉亮了天。  , g8 g% J1 r' Y& e. q" S
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  , K: Y2 i; g$ g) p1 L/ q
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  
7 N. [6 U: D# H( P& n: [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  
2 f/ {* A# e' Q0 I6 M) ]- l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白云去作伴。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4-4-2 10:25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4-4-2 10:36 编辑
4 @7 j1 E8 E1 F) O- L1 r# v3 l/ G1 g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4-2 10:14% y/ ]- v' E8 u' d3 E7 w5 r
您在吉林大学考察,还有空谈三月三??
: j& k7 w# f% R$ {/ W% P既然提到这个话题,我想到的就是这段歌词:0 N8 U( |! s5 b( N# |4 g# h" H
又是一年三 ...

4 k3 K0 h* Y( I. H$ [* ~& Q' Y; f庆财弟这段歌词真好!我喜欢!- I4 W5 N; `* P
6 N! A8 ~+ q; ?7 @8 B- t
我在吉林大学考察,就不可以上姚网了?我现在正在宾馆里整理我们有关考察的文件资料哪,您现在还在泰山顶上吗?今天早晨看日出了没有?您是随身带着电脑,随时随地上姚网啊?
/ e  F& P. X0 O* ?
  D$ ]4 ^4 q& ]" y/ }4 x
( Q; ~/ Y# I/ B8 P
作者: 吉林姚庆财    时间: 2014-4-2 10:48
姚先登 发表于 2014-4-2 10:25
; T  r- X# }1 Q, O0 C3 U4 Q, g庆财弟这段歌词真好!我喜欢!9 F; f6 F. }! n( }  L
4 |; B/ v6 }' x+ k! `" S. W
我在吉林大学考察,就不可以上姚网了?我现在正在宾馆里整理我们有关考 ...

6 |6 B) O! R6 @( i0 o+ o是吗?昨天您说的我不相信,我说的您也不要相信!但今天说的我相信了,不开玩笑了您要真在吉林大学考察那就一定要抽空来看看兄弟哦!我条件不允许过不去了!
作者: 姚骥鹏    时间: 2014-4-2 11:10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4-2 10:48
8 y5 B: H& B: V是吗?昨天您说的我不相信,我说的您也不要相信!但今天说的我相信了,不开玩笑了您要真在吉林大学考察那 ...
' Q7 W) K$ Z6 `7 h3 H: F. ~
庆财宗亲,昨天先登宗亲说的您不相信,今天他所说的还是昨天的话题,您仍然不能相信。呵呵!
  F0 x! A& J4 n, {
作者: 姚玉妹    时间: 2014-4-2 11:46
本帖最后由 姚玉妹 于 2014-4-2 11:48 编辑
& Z6 @/ Q! W- R% P- A+ V" Z, N
吉林姚庆财 发表于 2014-4-2 10:146 w5 X5 d, j$ ]! m. N* u
您在吉林大学考察,还有空谈三月三??5 m" F1 z& D, W7 G: x" R" z
既然提到这个话题,我想到的就是这段歌词:
! ^( C, E4 Y: f6 ^( i9 z* A又是一年三 ...
2 R" |; c, ~4 x0 D3 W0 Q, c
据说王羲之他们一行41人去“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在三月三这一天,“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于是,王羲之创作出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绝世之作。( W' U0 A. h8 T) C" V+ R0 e) c

作者: 庐州老姚    时间: 2014-4-2 14:16
本帖最后由 庐州老姚 于 2014-4-2 14:18 编辑 4 [7 s2 p/ F4 V" h2 A, ]
姚玉妹 发表于 2014-4-2 11:46
% h- R2 Z: q- t据说王羲之他们一行41人去“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就是在三月三这一天,“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
( _- a! `1 T8 ~% Y
    据文献记载,“上巳节”是中国古老的节日,俗称“三月三”,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典籍。
  o# \2 E, R" [  [6 \5 V) m    《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t, P# m# j/ I0 A( i- \- K
    《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 V) c: U4 z5 l3 m/ y) f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汉人文化中渐渐淡出而衰微。当前,社会上又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上巳节习俗有望得到发展。

* K2 a& b: {- C. _. s# c0 X( ?* v  d! L6 Y4 {5 E) q+ u! q, M, T! |) |: i: d
7 u& `: X0 ~7 p/ n

作者: 姚紫洪    时间: 2014-4-2 21:45
我们这里,我还有听说有这习俗呵呵。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