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尧舜篇 [打印本页]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4 01:40
标题: 尧舜篇
尧舜篇(一)
袁珂
本篇虽然题名为“尧舜篇”,主要讲的却是舜,而帝俊和帝喾,无非又都是舜的化身。
中国这地方,在古代,原住着好些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们奉祀的上帝鬼神和他们所传说的神话。随着时间的进展,民族和民族间的宗教和文化不断地彼此吸收、改变,上帝鬼神的数目加多了,传说的神话渐渐演化做了历史,也常复杂而矛盾了。一件事情可能分派到几个身上,一个人也可能化身做几个人,像帝俊、帝喾和舜就是一个人化身做几个人的具体的例子。
帝俊,是东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他和前面所讲的东方天帝伏羲是并不相同的);“俊”,本来作“夋”,甲骨文作“”,又作“”,此外还作别的许多大同小异的形状,但都不出上面两种的范围。有人根据了第一种,说画的大约就是猩猩[1];有人根据了第二种,说应该是鸟头而人身的怪物[2]。我们的看法却比较地折衷。
先从文字看,的确画的是一个鸟头,它那鸟形的尖嘴,还显著地伸出来;是比较简单的画法,鸟嘴虽不显著,但既然和同是一字,它的头当然也只能是鸟头而不能变为兽头的了。可是下面的身子,却不大像人的身子,因为好些这个字的图形下面,还有一条短短的尾巴,如像,它那弯曲上翘的短尾巴更是显明,人不会长着这种东西的,所以与其说它的身子像人,倒不如说是像猕猴。又还有一些图形,画作,似乎手里还拄了一只拐杖,大约真是如一般的说法:他只生了一只脚[3]。他的头上,画作或,又似乎还生了两只角[4]。综合起来看,东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帝俊,就是一个长着鸟的头,头上有两只角,猕猴的身子,脚只有一只,手里常常拿了一只拐杖,弓着背,一拐一拐地走路的奇怪生物,这就是他们的始祖神了。
帝俊,就是那个生了殷民族的始祖契和周民族的始祖后稷的帝喾,也就是那个在历山脚下用象来耕田后来当了皇帝的舜[5]。大家都知道:舜是尧的女婿,帝喾呢,据说又是尧的父亲[6];而舜和帝喾,又同是一个人,这人一会儿在给人当父亲,一会儿又在给人做女婿,当古代的神话传说演变为历史的时候,所造成的复杂矛盾的情况往往如此。所以关于帝俊、帝喾和舜这几个人为什么会同是一个人的化身的一些学者们的繁琐而枯燥的考证,就不打算在这里引述了,只准备把有关他们的神话写出来,读者们从这些神话当中,自然会得到一个解答这问题的大概的观念。
先讲帝俊。帝俊,前面说过,是东方殷民族所奉祀的上帝,这个上帝的伟大,实在和西方周民族所奉祀的上帝黄帝相当。不过周民族是最后战胜殷民族的民族,所以关于黄帝的神话,保存下来的自然就要多一些,看来也就似乎更伟大些,以后历史化了的黄帝,又从上帝变而为人王,关于这个人王的后起的传说就更多了,所以黄帝终于成为人神共祖的老祖宗,比帝俊的声势显得浩大。帝俊呢,是战败民族的上帝,情景不免要暗淡些,关于他的神话恐怕多半都散失了,只剩下些不很连贯的片段。但就目前剩下的这些不很连贯的片段看,也可以推想到当时这位东方上帝的声威的煊赫了。
传说帝俊的妻子一共有三个。一个叫做娥皇,这娥皇生了下方的一个国家,叫做三身国,一国的人通长着一个头三个身子,姓姚,吃五谷,役使豹子、老虎、狗熊、人熊四种野兽做他们的仆人[7]。这个妻子还只是一个平常的妻子。他的另外两个妻子可就伟大了:一个是太阳的女神,名叫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常常在东南海外的甘渊,用清凉甜美的泉水替她新诞生的太阳儿子们洗澡,使一个一个的太阳鲜洁而明亮,好让他们轮班出去工作的时候,更能尽到他们的职责[8];另外一个是月亮女神,名叫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女儿,也常在西方荒野的某个地方替她的月亮女儿们洗澡,用意大约也和太阳女神洗她的儿子们差不多[9]。
在东方的荒野,在那人的脸、狗的耳朵、野兽的身子的奢比尸神的附近,有一些羽毛美丽的五彩鸟,面对着面,在那里翩跹地舞蹈。帝俊时常从天上下来,和这些五彩鸟做朋友。说不定当他高兴的时候,他也会用他那仅有的一只脚,拄着他的拐杖,杂在这些五彩鸟当中,一拐一拐地和它们一同跳舞呢。帝俊下方有两座坛,就是这些五彩鸟在替他管理着[10]。
帝俊为什么单单喜欢和这些五彩鸟交朋友呢?这是说来话长,有它的缘故的。原来五彩鸟有三种:一种叫做皇鸟,一种叫做鸾鸟,还有一种叫做凤鸟[11];其实都是古代传说的凤凰。它的形状据说象鸡,长着五色的羽毛,“饮食自然,自歌自舞”,只要它一出现在世间,天下就会太平无事[12]。连生长在乱世的孔子也有“凤鸟不至”的感叹[13],我们就可以想见它的名贵了。这种名贵的鸟,生长在东方的君子之国,翱翔在四海之外,据有的书上说,就连那尊贵的黄帝也都没有见过凤凰而想要见它一见。黄帝曾经问他的臣子天老,凤凰是什么样子。天老大约也没有见过凤凰,只好凭着他丰富的想象力告诉黄帝说:“凤凰的样子前半段像鸿雁,后半段像麒麟,蛇的颈子,鱼的尾巴,龙的文彩,乌龟的背脊,燕子的下巴,鸡的嘴……”描写了一大通[14],把飞禽、走兽、爬虫、游鱼各种动物的特征都集中起来荟萃在凤凰的身上,凤凰于是成了非常神秘的生物,其实它原来也并不这么神秘的。“凤”字甲骨文作“”,除了“”别有解释以外,整个形体,画的就是一只孔雀。有的这字的下方,还作“”形,它那尾部的圆斑,更是显明。在古代的中国,当黄河两岸甚至连大象和犀牛都有的时候,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生物的,后来气候发生变化,才逐渐稀少终至于绝迹了。帝俊从天上下来所结交的五彩鸟朋友,大约就是这种生物。而殷民族神话里的简狄吞了玄鸟(燕子)蛋就生了殷民族始祖契的这种传说,作为他们始祖神的帝俊,形貌上又明显地长着一个鸟的头,这鸟头,除了是玄鸟的头,不能有别的解释。玄鸟本是东方民族崇拜的神鸟,在想象中加以美化,它就成了像孔雀那样的凤凰。所以在同一作者记述简狄吞燕卵生契的同一故事里,《天问》作“玄鸟”,《离骚》作“凤皇”[15],可见凤凰就是玄鸟,也就是燕子。长着一个燕子头的东方上帝帝俊,他和东方荒野里的这些五彩鸟们,原来在很早以前都是同类,无怪他要从天上下来和它们交朋友,并且说不定还会夹在它们当中跳舞了。
0帝俊本人的神话,除了上面说的他和五彩鸟交朋友以外,还有这么一条:说在北方荒野的卫丘,方圆有三百里辽阔,丘的南面,有帝俊的竹林,竹很大,只要剖开它的一节,就可以成为两只天然的船[16]。这种竹,据说南方荒野里也有,名叫“涕竹”,几百丈长,三丈多粗,八九寸厚,也是剖开来就可以做船,大约也该是帝俊的竹[17]。而且从“涕竹”这名称,还使我们联想到本篇末章就要讲到的美丽的斑竹的故事,它更该非是帝俊的竹不可。
帝俊子孙们的神话比较丰富一些。据说帝俊不单生了太阳和月亮,地面上许多国家,也都是他传下来的子孙。例如在大荒的东野,帝俊生了中容、司幽、白民、黑齿四国。内中司幽国最特别,他们分做男女两个集团,男的集团叫做思士,不娶妻子;女的集团叫做思女,也不需要有丈夫。但虽说这样,却是神妙得很,他们只要好像白般瞪着眼睛互相望一望,就能够受感动,生出孩子来[18]。
在大荒的南野,帝俊生了三身和季厘两国。三身国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大水池,舜常常到这里来沐浴,所谓舜,恐怕就是帝俊的化身吧[19]。在大荒的西野,有西周国,也是帝俊生的。帝俊生了后稷和台玺,台玺又生了叔均,后稷把百谷从天上带下来,于是叔均就代替他的父亲和伯父播种百谷,开始把野牛驯服了,用来耕田,后来叔均的子孙们组成一个国家,就叫做西周国[20]。
帝俊的子孙里还有许多聪明能干的人,发明了种种文化上的事物:番禺造船;吉光用木头做车子;晏龙制造琴瑟;八个不知名的儿子创作歌舞;义均的心思和手艺最灵巧,能够制造种种工艺上的物事[21];上古文明的曙光在帝俊时候便渐渐发射出来了。
帝俊的这些子孙当中,特别值得提出来说说的,是义均。义均的名字,又叫做“倕”,因为他心思和手艺很灵巧,一般人又都叫他做“巧倕”,他是尧时候的一个有名的工匠[22],他创造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幸福。例如在工业用具方面有规矩准绳;农业用具方面有铫,有耒耜,有耨[23];武器方面有弓[24];乐器方面有鼙、鼓、钟、磬、笭、管、壎、箎、鞀、椎钟[25]等等。
可是不知道怎么一来,据说到周朝时候,鼎彝上面却刻绘了他衔着手指头的形象,告诉人们说灵巧的心思和手段全无用处,只会引人走上邪道,不会给人什么好处[26]。这事不知道是不是真实的,假如真有这么一回事,大约也正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生怕人民在制作各种工艺品的劳动中,心思一天天地聪明起来,将会对他们的统治有很大的不利吧?
注释:
[1]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夔字本来是动物的名称,《说文》说:‘夔,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一称猕猴,又称沐猴,大约就是猩猩(Orang-utan)。”
[2]见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三续考》。
[3]王国维《古史新证》称“夋”为“”,吴其昌《卜辞所见殷先公先王考》复说“”与“夔”乃系一字,而《说文》曰:“夔,一足,从攵。”故“夋”亦当为一足。
[4]“夋”即“夔”;《汉书·杨雄传》孟康注:“夔有角,人面,魖,耗鬼也。”又《文选·东京赋》薛综注:“夔,有角。”知夋亦当有角。
[5]《帝王世纪》:“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夋,《山海经》作帝俊,郭璞于《大荒东经》“帝俊生中容”下注云:“‘俊’亦‘舜’字假借音也。”
[6]《世本·王侯大夫谱》:“帝喾次妃陈锋氏之女曰庆都,生帝尧。”
[7]《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忝食,使四鸟。”按《山海经》凡记帝俊子孙在下方为国者,均有“使四鸟:豺、虎、熊、罴”或“使四鸟”语,殊为可怪。意或玄鸟本是鸟兽之长,而帝俊复系玄鸟化身,故他的子孙也有役使百兽的能力欤?
[8]《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9]《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10]《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神人面犬耳兽身,名曰奢比尸。有五采之鸟,相向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采鸟是司。”郝懿行笺疏:“沙疑与娑同,鸟羽婆娑然也。”而于“弃”无释。按“弃沙”或原作“沙”即“娑”,盘旋而舞之貌也。
[11]《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五采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
[12]《山海经·南次三经》:“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13]《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14]《韩诗外传》卷八:“黄帝即位,宇内和平,未见凤凰,惟思其象。乃召天老而问之,曰:‘凤象何如?’天老对曰:‘夫凰象,鸿前麟后,蛇颈而鱼尾,龙文而龟身,燕颔而鸡喙……’”因为他把凤凰描写得太神秘了,故说他“大约也没有见过”。
[15]《屈原·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离骚》:“望瑶台偃骞兮,见有娀之佚女。……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16]《山海经·大荒北经》:“(卫)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17]《神异经·南荒经》:“南方荒中有涕竹,长数百丈,围三丈六尺,厚八九寸,可以为船。”
[18]《山海经·大荒东经》“司幽之国”下郭璞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生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郝懿行笺疏以为按《庄子》“鹄”当作“”,“感”字衍。
[19]《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有渊四方,舜之所浴也。”
[20]《山海经·大荒西经》:“有西周之国。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海内经》:“叔均是始作牛耕。”
[21]《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
[22]《山海经·海内经》:“义均是始为巧倕。”又云:“又有不距之山,巧倕葬其西。”知义均即巧倕。郭璞注:“倕,尧巧工也。”
[23]《世本》(张澍稡集补注本):“垂作规矩准绳。垂作铫。垂作耒耜。垂作耨。”
[24]《荀子·解蔽篇》:“倕作弓。”
[25]《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喾命有倕作为鼙、鼓、钟、磬、笭、管、壎、箎、鞀、椎钟。”
[26]《淮南子·本经篇》:“周鼎著倕,使衔其指,以明大巧之不可为也。”

* f0 v7 k0 ]+ s' C; x# w" d5 M" q3 D; m. V% @7 V2 K6 ~  i# c

% z5 m; k/ H& h$ {( w1 d2 q& i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4 01:41
尧舜篇(二)
2 q2 i6 k9 b1 X2 B+ a) f1 s' O5 N8 {& Q2 S) ~) f

! X* L! H" b7 V9 O: d; U2 e& b6 P7 h& c% V: M- K

% ?- I; v! X: ~+ i. I  b) u( A
0 M9 q; p+ e, t; F' u: N袁珂# k1 T6 I, \2 W- S
+ P& M3 C& G7 S; [
1 d0 ~/ O* x/ T$ L! s
9 D1 @7 s1 ?  v" K7 u8 o
$ n, ^7 q* ]6 {$ b3 w
# T: k" _6 V: a) K

3 D: a- {% A$ E3 M! d5 U( L/ h. z5 h4 S1 e. J. }

; d  e0 }/ l' c1 _* P6 ?7 Q! u6 T: C
帝喾的神话,和帝俊的神话的某些地方是相像的,因为我们前面说过,他们原都是一个人的化身。见于书传上记载的帝喾,已经是经过了一番历史化,成为半人半神的了,但还是有好些地方看得出来,他原是一个天神,而这天神乃是东方的上帝帝俊。. Z; S5 W% D. u# f3 \

/ I$ w3 q4 f0 w6 U据说,他生下来就很神异,自己说他的名字叫“夋”[1],这夋,实在就是帝俊,也就是那个有着一个鸟的头、猕猴的身子的奇怪生物。又说他是黄帝的子孙后代[2],当他在人间作“天子”的时候[3],也和在天上作上帝的他的族兄弟颛顼[4]一样,非常喜欢音乐。颛顼叫飞龙仿效八方风的声音,作了八支曲子,又叫一只猪婆龙睡在地上用尾巴敲打它的肚子;帝喾却命乐师咸黑作了《九招》、《六列》、《六英》……种种歌曲,又命乐工有倕作了鼙鼓、钟、磬、笭、管、壎、箎、鞀、椎钟……等乐器,于是叫人把这些乐器按着乐谱吹打起来,又叫一些人在两旁有节拍地拍着巴掌。在音乐声和拍掌声中,一只叫做“天翟”的凤鸟,受了帝喾的差遣,便展开它美丽的翅膀,雍容而有度地在殿堂上翩跹地舞蹈起来[5]——这比颛顼的猪婆龙的音乐表演,似乎更有趣些吧。不过从凤鸟天翟的舞蹈,不由也教人联想到在东方荒野里帝俊和它们交朋友的那些五彩鸟的舞蹈,恐怕竟是一回事情的两种不同的传说呢。' ~$ J' l2 \- A8 _5 @- i

, {* ?/ A# H! L: U* L5 [帝喾时候的一件大事情,就是房王或犬戎的作乱(在“天辟篇”里我们已经把这个故事讲过了),就是房王似乎更可靠,因为据有的书上记载,帝喾也姓房[6]。那末光景就是一场内争,正像他的两个儿子的内争一样,也正像我们不久就要讲到的舜和他的弟弟象的内争一样。我们知道,同一的传说,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再出现的,这并不足怪。
. ?- {, G1 t. c8 y5 S2 I  ?; \; w. {& z2 E3 |
帝喾这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阏伯,一个叫做实沉,弟兄俩住在荒山野林里,各逞意气,互不相让,一天到晚都在舞枪弄棒,不是你来打我,就是我去杀你。作为父亲的帝喾拿他们简直没有办法,后来只好把阏伯搬到商丘去,叫他管理东方的晶莹明亮的三星;三星,又叫心宿,也叫商星,是情人们的星,它象征爱情像心一样地贞固;又把实沉搬到大夏去,叫他管理西方的参星。两兄弟分隔开来,从此不见面,于是才风平浪静,没有闹什么乱子了[7]。他们管理的两个星座也是东出西没,彼此不碰面。所以杜甫诗里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这样的话,一般人也把弟兄不和睦叫做“参商”。0 e' ]% x: c! V% M. ?$ S

2 `/ P7 }1 Y' H& M9 w帝喾有一个妃子,是邹屠氏的女儿。据说黄帝杀了蚩尤以后,就把好人都搬到邹屠这地方来,而把坏人都流放到北方寒冷荒凉的地方去。帝喾的这个妃子就是好人当中的精英,她走路脚不沾地面,而是乘风驾云,在半空中往来,像华胥国的人民一样,是介乎人和神之间的异人。她常常这么飘然而来,飘然而去,遨游在伊水和洛水之间,帝喾对这个潇洒的姑娘发生了兴趣,就纳她做自己的妃子。这妃子经常梦见吞吃太阳,做一次吞太阳的梦,就生一个儿子,一共做了八次这样的梦,就生了八个儿子,一般人都叫她这八个儿子做“八神”[8]。这个故事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不过使人联想到生了十个太阳的帝俊的妻子羲和,和帝俊的八个开始创作歌舞的儿子罢了。$ p! S  s) N2 h7 d# Y4 i
" C# P) ^: v$ E
当帝喾确实已经“人化”,成为古代的帝王之一的时候,据说他有这么四个妻子:大的一个妻子叫姜嫄,是有邰氏的女儿,生了后稷;第二个妻子叫简狄,是有娀氏的女儿,生了契;第三个是陈锋氏的女儿庆都,生了帝尧;第四个是娵訾氏的女儿常仪,生了帝挚[9]。这常仪,又和帝俊的生月亮的妻子常羲同名,可见帝喾就是帝俊。帝喾这四个妻子所生的四个儿子,都是不同凡响的:有的成为一个民族的始祖,如像契成了殷民族的始祖,后稷成了周民族的始祖;有的就直接继承老子的王位,做了人间的帝王,如像帝挚和帝尧[10]。
7 V8 W; W! V. t8 X
) y  c! `+ k( F/ s; j7 k儿子做了帝王的母亲们没有什么故事好讲,倒是儿子做了民族始祖的母亲们,有一些关于“始祖诞生”的有趣的神话。
' G2 y$ J. O4 m- C* }$ Q  e; C% v! k+ q, w  T- q. u( t
先讲殷民族始祖契诞生的神话。据说有娀氏有两个女儿,大的一个叫简狄,小的一个叫建疵[11],两姐妹都非常美丽。她们共同居住在九重高的瑶台上,每到进餐的时候,就有人在旁边敲鼓作乐。有一天,天帝打发一只燕子去看她们,燕子飞到她们的面前,回旋着,嗌嗌地鸣叫着,一时惹动了她们的欢喜,她们都争着去捉扑这只飞鸣的燕,终于被她们用玉筐盖住在里面了。停一会儿打开玉筐一看,燕子从玉筐里飞逃出来,向北边飞去,不再飞回,里面却遗留下两个小小的蛋。两姐妹就只好失望的歌唱道:“燕燕飞去了!燕燕飞了去了!”据说这就是北方最初的乐歌[12]。: ~9 K% v4 S) R  P0 ?

9 G7 v% R# c3 l% E  ~至于燕子遗下的那两个蛋呢,据说给简狄吞吃了,后来就有孕,生了殷民族的始祖“契”。也有说她和别的两个女郎在河里洗澡,看见玄鸟(就是燕子)从天空堕下一个蛋来,简狄把这蛋抢来吃了,后来就怀孕生了契[13]。说法虽然稍微不同,事实却只有一个:就是殷民族原是天帝派玄鸟下来传留的后代[14]。所以始祖契又被他的子孙们尊称做玄王[15];由于曾经帮助大禹平治过洪水,舜帝爷给他做了司徒的官[16]。) A# D: X4 ~& V' c- Q( d+ U8 x6 p

) F/ c( d( E0 `$ X/ _周民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神话却没有这样的天真烂漫,而是已经略微染上了人世间的悲苦的色彩。& z3 m3 ]# {1 x
* U  n+ }+ J+ Z" }: h5 Q
据说有邰氏的女儿姜嫄,有一天到郊野去游玩,在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地面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足迹,又是惊异,又是觉得好玩,便想试用自己的足去踏在这大人的足迹上,比一比大小的差别。哪知道足迹太大,她的足踏不满,刚刚踏到拇趾的地方,就仿佛精神上受了一种什么感动,回来不久,就怀了孕,到时候生下一个怪胎,既不是猫,也不是狗,而是一个圆圆的肉球[17]。她害怕了,便暗地把它抛弃在村落间一条狭窄的小巷里。小巷里常有牛羊经过,可是说也奇怪,过路的牛羊都小心翼翼地绕着道儿走,生怕踩着伤害了它。她又带着肉球想把它抛弃到山林里去,可巧正碰见一大帮人在那里砍树,闹哄哄地,没有抛弃成功。回来的路上,经过荒野地里的一个水池,池里结了冰。她狠了狠心,就把肉球抛弃在池子里的寒冰上。稀罕的事儿这时候发生了:忽然有一只大鸟从天边飞来,绕着寒冰上的肉球回翔悲鸣。它终于落在肉球旁边,用一只翅膀盖在肉球上面,一只翅膀垫在肉球下面,恰像母亲怀抱着爱儿,使它身体受到温暖一般。惊奇万分的姜嫄忍不住走了过去,想看个究竟。大鸟见有人走来,“嘎”地怪叫了一声,丢开肉球,从池面飞起,向着高高的天空边飞边叫,一直飞去。大鸟刚刚飞去,就听见有婴儿宏亮的“哇哇”哭泣声从肉球中传来。姜嫄赶紧跑过去一看,只见肉球已经像蛋壳似的破裂开,一个胖壮结实的红彤彤的小男孩正躺在裂开的肉球里舞动着他的小手小足呢[18]。有的书上叙写这段神话时,还说婴儿刚破壳出来身上就带着弓箭,弯着小弓,搭上小箭,做出要向天空发射的架势,使坐在九重高天的天帝都受到了惊骇。不过天帝终于还是爱怜这神奇的小孩,后来保佑他的事业发展、子孙繁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19]。却说姜嫄见既不是怪胎,而是自己亲生的可爱的孩子,不禁又是惊讶,又是欢喜,断线珍珠似的泪水从脸上流下。赶紧把婴儿从冰上抱起,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衣裳包裹着他,把他带回家去,抚养起来。因为他曾经被抛弃过,就给他取个名字叫“弃”[20]。这弃,据说就是后来周民族的祖先,他从小就喜欢农艺,长大后教人民栽种五谷的方法,所以他的子孙又尊称他做“后稷”。0 z9 e  [4 M0 D) v
2 b4 t! a2 N8 `- U$ D5 f2 E
后稷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做游戏,总是喜欢把那野生的麦子、谷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种瓜果的种子采集起来,用小手儿亲自种到地里。后来五谷瓜豆成熟了,结的果实又肥又大,又甜又香,显然比野生的好得多。等到后稷长大成人,他在农业上便积累了一些经验了。他开始用木头和石块制造了几样简单的农具,教他家乡一带的人们耕田种地。靠打猎和采集野果为生的人们,当人口繁多、食物不足的时候,生活的确也时常发生困难;看见后稷在农业上的成就,也都渐渐地信服了他,于是耕种的事儿——这件新鲜的有意义的劳动,就在后稷母亲的家乡有邰流传开来,以至当时做国君的尧都知道了后稷和他家乡人民的工作成绩。因此之故,尧就聘请后稷来做了农师,要他指导全国人民在农业方面的各种工作。后来继承尧做了国君的舜,又把邰这个地方封给后稷,做了他和他的人民的农业试验场[21]。
* x, \/ Y2 W1 j6 N+ N+ H: k& f! d# I2 N: n. N
这个具有神性的英雄,传说他还曾经到天上去,把天上百谷的种子带到凡间来,让人们将它们撒播在大地上,使遍野都长出最美好的农作物。从此以后,人们吃穿不愁,生活过得更是幸福了[22]。0 C- i6 t0 w5 y3 |! E. o

) i" W) ?# ]+ b" X% _后稷有一个弟弟,叫台玺。台玺生了一个儿子,叫叔均,他们都是农业上的能手。叔均还发明了用牛力来代替人力耕种的方法,更把农业朝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这我们在前面帝俊的神话里已经讲过了。
# X% W* D/ \* v+ E  \* A
* _: b" Z) B+ ~# E+ h后稷死了以后,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就把他埋葬在一个山环水绕、风景非常美好的地方[23];这地方就是有名的都广之野,神人们上下往来的天梯建木就在它的附近[24],古时候有名的神女“素女”也出在这里[25]。这真是一片肥沃的原野,各种各样的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米粒白滑像脂膏;还有鸾鸟唱歌,凤凰跳舞种种神奇的景象[26]。后稷在人民的心目里,是光辉的和伟大的,所以一切传说,都不免带着几分想象和夸张,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人民对于这位爱好劳动并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的远祖的真诚爱戴[27]。) ]' F, {. y3 Z  z) U% i& v; G

, u# K7 K5 P( o( C; r4 i6 K" _( N9 ? 1 `6 P4 ]/ }$ F0 _5 v6 A
% }' N( }' q$ _! A5 E; S
注释:) u1 [$ J# g" _5 v
; R5 Y3 d% O1 d! ~
[1]《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
2 t& X6 k) A; [
7 U" {2 t0 {2 F2 |7 ^  h0 M# m[2]《史记·五帝本纪》:“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
" M2 N# J7 n& Y* i6 k9 O" ]% O# G  \* {$ z4 G
[3]神话或历史当中的古帝王,都是神职而兼人职或人职而兼神职的,要确切地分辨出谁是人谁是神相当困难。但为了叙述的方便又不能不作大体上的区分,只好把颛顼以前的古帝王属之神,帝喾以后的古帝王属之人。把帝喾当做帝王,一则因为天上的五方帝(当然是较后起的传说)中已无他的位置,二则从他以后,历史的气味的确比较浓厚些,所以就这么办了。
' n2 V; r% B- |: _
! s  x) ?' Q9 h2 v/ \% ^) k6 r' J[4]据《史记》,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据《山海经》,则是黄帝的曾孙,在有《山海经》可据的时候,当然据《山海经》,帝喾《山海经》未载其世系,只得据《史记》。于是他们就成了族兄弟,这样处理似乎也好,以免又落进历史的窠臼。
6 |, G. |! L/ x6 Z8 b3 M
$ u% Y- q8 }  X0 K[5]《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大英》、《六列》;有倕作为鼙鼓、钟、磬、笭、管、壎、箎、鞀、椎钟,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笭、展管箎,因令凤鸟天翟舞之。”- |6 P) F1 S0 z# D( N

% n9 Q6 h5 k1 f& ]  `& K/ m/ o  E/ c[6]谯周《古史考》(辑本):“高辛氏或曰房姓,以木德王。”
6 M- K* ?* Z$ D* E8 y1 D/ T
) z: s3 ~2 q; D7 ?  n6 U1 ]* l[7]《左传·昭公元年》:“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沉,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沉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 M2 @6 ~' L3 x7 d7 Z
3 \1 T; {  D4 o5 U/ ^" D[8]《拾遗记》卷一:“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瞽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女行不践地,常履风云,游于伊洛,帝乃期焉,纳以为妃。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
. \8 |# H+ r2 K3 N7 S/ A4 Z/ g. H0 D# X
[9]《世本·王侯大夫谱》:“帝喾元妃有邰氏之女曰姜嫄,是生后稷;次妃有邰氏之女曰简狄,而生契;次妃陈锋氏之女曰庆都,生帝尧;次妃娵訾氏之女曰常仪,生挚。”
7 o$ o! Y3 v9 A3 z4 }
& [2 [7 ?3 E. u; N[10]《史记·五帝本纪》:“喾崩,帝挚立。不善,崩,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o. Y8 o( M: V7 b4 y6 m
/ L  W: }" W  g8 f7 F, ]3 b
[11]《淮南子·地形篇》:“有娀在不周北,长女简狄,少女建疵。”
3 H1 q. T# {& f9 p# Z' L6 y5 E* x- N3 B( k: F% V$ E8 B: b
[12]《吕氏春秋·音初篇》:“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饮食必以鼓。帝会燕往视之,鸣若谥隘。二女爱而争搏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北飞,遂不返。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实始作为北音。”
2 `7 G. a8 S- t; p
) M/ z" B& l% @8 T/ f) F[13]《史记·殷本纪》:“殷契母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生契。”
  ^4 G& [3 z6 n
1 ]! x6 t8 j+ f1 Y[14]《诗·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7 K( w2 x1 A  L( g8 Z2 F
+ ~: _7 P% h& g2 L- g$ |( V2 y
[15]《诗·长发》:“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朱熹注:“玄王,契也;或曰,以玄鸟降而生也。”
  e) f* t) w( Q( t
( S0 g& ]/ x  n/ b; s5 \0 w% C[16]《史记·殷本纪》:“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为司徒。”
" h6 n6 [7 c# ]6 n6 B8 @  ?4 S0 G6 m2 n. j& M
[17]《诗·生民》:“先生如达。”朱熹注:“达,小羊也;羊子易生,无留难也。”按羊子易生者,以其胞衣完具,形如肉球,坠地而后,母始为破之。据《诗·生民》后文所写“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等情景,后稷初生当是一如胞胎之肉球,故言“如达”。2 ~( v# X; `# j4 Q1 T& K) m

! {' ^/ W; Z0 G" [" w' E) p% s[18]《史记·周本纪》:“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诗·生民》:“(后稷)诞寘之隘巷,羊牛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前段《史记》所叙较合理,后段《诗经》所写则较生动。
! e/ x( {' m0 A. h8 U+ f% }2 l
0 h1 v$ X5 V  M! I! f$ \# U6 g[19]《楚辞·天问》:“投之冰上,鸟何燠之?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2 V; t& T$ O1 e# z
# n7 Q1 B3 P5 E# n/ |[20]《史记·周本纪》:“姜嫄以为神,遂收长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y  G: u, Y% J7 c" ~! @8 K! p5 y- O; X
[21]《史记·周本纪》:“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
  [7 K1 C$ Z" S- Y$ W
, z8 a' ?- V9 L+ T7 x# M7 @[22]《书·吕刑》:“稷降播种,农殖嘉谷。”《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
5 s8 U/ [+ @* k7 Y0 N9 W8 g  u
- z! O( r. |* @( z# m  J[23]《山海经·海内西经》:“后稷之葬,山水环之。”
1 h" ?4 G4 r  [7 m& p' \& S( P& \5 ~- ~+ j
[24]《淮南子·地形篇》:“后稷垅在建木西。”
/ w8 {. f0 E- B1 A/ c# J& i
9 `; O: l# ~$ k; T[25]《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地之中,素女所出也。”按“其城方三百里”以下十六字系经文误入郭璞注中,今从王念孙、郝懿行校,补还经文。
. h, O8 {) V8 @  W  H. E
# X; `' i1 c$ H3 e2 F[26]《山海经·海内经》:“(都广之野),爱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 q# H6 q* D! m/ f* ~# f' d
+ S6 l  U) z+ n. F- v& @& c
[27]见于近人记载的,还有这么一个关于后稷诞生的民间传说——崔盈科《姜嫄之传说和事略及其墓地的假定》:“相传姜娘娘当女子时,有一年冬季雪后,她独自个到场里去拖柴;但是大雪之后,场里是一片雪,她就无处下足。适有新从雪中走过的一行很大的足迹,她即履其迹而行。因为那是神人的足,从此她遂身怀有孕,及胎满出丑(无夫而生子,俗谓“出丑”),她的母亲就叫她骑了一头骡子,到野外生产去。她在野外正要生产,骡子亦要生产骡驹,她恐怕耽误自己行程,即用金针将骡子的牝门扎住,从此骡子就永远不生骡驹。她生产后,即将胎儿抛在池中。时值六月,池水忽结成冰,儿得不死,还有些鸟儿下来,护着胎儿,这胎儿就是现在的稷王爷。”(见《古史辨》第二册上编)
  Y3 ]# E2 x+ I3 `6 t6 c" f0 p2 I' E" ?9 m8 q

! x5 Q6 U3 H$ C% q) j; x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4 01:41
尧舜篇(三)6 a* p& X3 y6 D" Z  Y1 K

+ V1 \% e, `$ l
% C# P- `. @, r$ Y3 ?' Y! F$ }
$ |+ O+ f8 Q, w6 I& x 3 L" w8 x) _* [" L

/ e  s' O5 r, t- F袁珂
& f: E% c! p  ^, g; @/ l
  H' @1 S. b; N8 P  C ; ?5 H+ l4 t7 V5 W, x/ p: {8 F) m

4 ~6 [. g7 b6 `: |% U3 l * a) n- z) v' j+ O; _: r

& l% l6 R' T: D4 V% y 3 e8 l9 _0 ~7 s( x/ o6 V3 T- X

( Z4 w' {& E( Z" y$ r5 ]0 O在讲舜的故事之前,还得先把尧的故事讲一讲,因为舜是尧的女婿,后来又继承尧做了国君,两人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 S! q* k2 E' ^; F" k6 a/ }1 P7 ~: x' ^' @# q+ r
提起尧,谁都知道他是历史上出名的节俭、朴素、顾念人民的好国君,人们对于他,几乎绝无不同的意见。传说他住在用参差不齐的茅草盖就的屋子里,屋子里的柱和梁都是拿山上采下来的粗糙木头架好就算事,连刨都不刨光一下;喝的是野菜汤,吃的是粗米饭,身上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天气冷了就加上一件鹿皮披衫挡风寒;使用的器皿不过是些土碗土钵子。所以后来的人听说当皇帝的尧过的竟是这么一种刻苦俭朴的生活,不禁感叹地说:“恐怕就连守门小官过的生活也比尧过的生活好些呢!”[1]
* U7 |2 n1 n8 j/ W/ I' l) V  L9 o5 q/ K' K6 w7 j6 }# N* B$ u
尧又是怎样的顾念人民呢?据说,假如国里有一个人肚子饿没饭吃,尧必定说:“这是我使他肚子饿的。”假如国里有一个人身上冷没衣服穿,尧必定说:“这是我使他穿不上衣服的。”假如国里有一个人犯了罪,尧必定说:“这是我陷害他到罪恶的泥坑里去的。”[2]——他就是这么,把一切的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头上,所以在他做国君的整整一百年当中,即使有可怕的大旱灾,大旱灾之后又继之以大水灾,人民对于这个好国君,仍旧是衷心爱戴,毫无怨言。
  O2 B# P$ d* q: {
% |$ Y* F, k: `( }! b) k2 c! w因此据说在他的宫廷——也就是那几间茅草房——里,一天当中,忽然呈现出了十种吉祥的征兆:什么喂马的草料变做了稻子啦,凤凰飞到天井里来啦……等等[3]。这些都不必细讲了,只略把当中的两种作为吉祥的征兆而出现的草和一种奇异的浮槎来讲一讲。) f8 C, {" b$ H

$ v& ?$ G: V% [一种草叫做“蓂荚”,又叫做“历荚”,生长在阶沿的缝隙中。这种草非常奇特,每月初一,就开始生长出一个豆荚,以后每天生长一个,到月半就生长十五个。十六以后,又每天落下一个,到月底就落完了。假如是月小二十九天,那么它就剩下一个豆荚挂在上面焦枯了不落下来。到下个月它又重新这么表演一番。人们一见豆荚的或生或落,就知道这天是这月的哪一天。这吉祥的草就做了尧的活动日历,给他办公以很大的方便[4]。
! |( {) D5 {' I8 ?% r! F5 F, A$ \; o! D8 w4 R5 L
还有一种草,更是奇特,它生长在碗橱里,叫做“萐蒲”。它的叶子像一把把的扇子,能够自然地摇动,一摇动就有习习的凉风生出来,可以驱逐苍蝇和虫子,并且可以使碗柜里存放的食物不会因为天气热就变得酸臭。这对于节俭的尧当然也是很有好处的[5]。
" _+ F2 Q+ K& {; |) l# a' \& A
; |  V# y0 ~; D3 b7 t3 a再说浮槎。据说尧做国君的第三十年的时候,西海上忽然出现一只巨大的浮槎,槎上闪耀着亮光,晚间明亮,一到白天,光就熄灭了。这光乍大乍小,在漆黑的夜晚看来,浮槎竟像横贯着一轮忽闪忽闪的明月。浮槎绕着四海游行,十二年一周天,就算游行完了。然后又周而复始。人们便把这槎叫做“贯月查(槎)”[6]。6 }& E9 c# G9 a* c
5 \. R1 x3 |' o
尧不但本人是一个好国君,在他左右办事的,也差不多全是一些有名的贤臣:如像后稷作农师,倕作工师,皋陶作法官,夔作乐官,舜作司徒,掌管教育,契作司马,掌管军政……等等[7]。也都不必细说了,只把做法官的皋陶和做乐官的夔的故事略说一说。" K+ W/ W/ n' z% ?9 B$ }0 q4 u% n
5 Z+ a+ U' g5 B6 }) W3 [9 l
皋陶的状貌,长得很奇:脸色青中带绿,好像刚削下来的瓜皮[8],嘴巴长长地伸出来,像马嘴巴。他当法官,可真是精明干练,铁面无私,无论什么疑难的案子到他手里,他都能马上弄它个一清二楚,决不含糊[9]。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原来据说他养有一只独角神羊,叫做“解廌”的,替他效了很大的劳。这羊长着青色的长毛,身躯庞大,有点像熊,夏天住在水泽边上,冬天住在松柏林里,性情极忠耿正直。遇到两人发生了争端,它总是用角去触那没道理的一方[10]。马嘴的皋陶就养着这么一只神羊,他审问案件只消把争论的双方叫上堂来,命这样用角向下面触去,谁是谁非,谁有道理谁没理,一下子全都明白了;真是再简单省事不过。所以他对于这只替他效劳的神羊,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进进出出都不忘要去侍候它[11]。当然,如果他的羊真是出了什么毛病,他这法官也就很难当下去了。和神羊触邪的情况相仿的,据说尧时候朝堂的庭阶上,生有一种叫做“屈佚草”的草,凡是有奸佞的人入朝,那草就会弯曲了它的茎干,用茎干的尖端指向那佞人,所以又叫“指佞草”[12]。这比神羊触邪更方便多了。
, _) V- w* n+ D6 S/ u( P& N) m! i) g: h  G9 X& Y' t
做乐官的夔,据说只有一只脚[13],他和东海流波山的那个也是只有一只脚的夔牛,好像是有一点远亲的关系[14]。他做了尧的乐官以后,就仿效山川溪谷的声音,作了一支乐曲,叫做《大章》,人们听了他这乐曲,都自然心平气和,减少了许多无谓的争端[15]。他又把一些石块和石片来敲打得啪啪地响,以至于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都应和着他这音乐的节拍很有劲地跳起舞来[16]。5 ~' [$ D+ c' M+ L) c2 T6 b

' _; Z) h: N- e% H+ s7 l7 R尧做国君做了很多年,在他的晚年,秪支国献来了一只重明鸟,这重明鸟,又叫双睛鸟,一只眼睛里面生有两个瞳子,形状像鸡,鸡叫的声音像凤凰,时常把羽毛解落下来,光着身子在天空中飞翔。这鸟能够驱妖除怪,赶逐豺狼虎豹。不吃别的东西,只吃点玉膏。把它献来之后它却又飞回国去,以后或者一年来好几次,或者好几年都不来。人们都非常盼望重明鸟飞来,时常洒扫门户,表示对它欢迎。它没有来的时候,人们便拿木头或金属刻铸成它的形状,安置在门户上面,据说这么一来,妖魔鬼怪见了,也就自然胆怕,只好远远地逃避开去[17]。
) X4 H' a# f# M
+ i2 d9 R! ^/ t$ f当时槐山上有一个采药的老汉,名叫偓佺,因为常吃仙药,身上遍长白毛,两只眼睛都吃成了方形;年纪虽老,却身轻体健,能够把那飞跑的马逮住。他看见做天子的尧一天到晚操劳国事,愁眉双锁,看起来好像是个“八”字[18],并且身体也很羸瘦[19],心里可怜他,便把山上采来的松子带下山去送些给他,并告诉他服食的方法。尧承领了采药老汉的好意,可是因为国事忙碌,实在没工夫去吃那松子;据说当时有别的人得到松子吃的,他们的寿命都活到了两三百岁,而尧呢,才活了一百多岁就死了[20]。
. @4 y- @! Z0 M' _# Q( r  Q
1 c& O, g+ M0 C( c& k尧这么劳心焦思地替人民办事,可是当时也还有并不感谢他的劳苦的这种怪人。据说有这么一个老汉,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在大路上做丢木块的游戏。这种游戏,叫做“击壤”;就是把两只削成上尖下阔、形状像鞋子的木块,一块来放在地上,一块来握在手里,站在三四十步远的地方,把手里的木块向地上的木块掷去,打中的就算赢。有点像古时候欧洲人玩的“九柱戏”,也有点像俄罗斯人玩的“扫城”。老汉正在那里天真烂漫地玩这种游戏,玩得很起劲,观众当中忽然有人发出感叹的声音说:“啊,真伟大呀,我们国君尧的圣德竟广被到这个老头子的身上来了。”老汉听了这话,很不以为然,便向那人说:“我不懂得你说这话的意思。每天早上太阳出来我就起身工作,到太阳落山我才休息,我自己凿了井来喝水,自己耕了田来吃饭,请问尧对我又有什么恩德呢?”问得那人竟无话可答[21]。
0 X3 C. Z$ G5 y  \+ c3 U
; {5 k; q, t( C0 p3 s尧的年纪渐渐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又很不肖,他不愿意因为爱儿子的缘故而使天下的人民受害,便时常留心天下的贤人,想把帝位禅让给他。当他还没有得到舜的时候,他听说阳城的许由最贤,便亲自去拜访许由,说明他禅让天下的来意。可是许由是个清高的人,不愿意接受他的禅让,连夜逃跑到箕山下面的颍水边上去居住。尧见他不愿意受天下,又派遣人去请他来做九州长,清高的许由听了更是讨厌,赶忙到颍水边去掬了水来洗自己的耳朵。他的朋友巢父牵了一条小牛到这里来正想给牛饮水,看见他洗耳朵,觉得奇怪,便问他的缘故。许由说:“尧想聘我去做九州长,我讨厌这种恼人的言语,所以来洗我的耳朵。”巢父听了他的话,鼻孔里微微哼了一声,说:“算了吧,老兄,假如你一向就住居在深山穷谷,存心不想要人知道的话,那么谁又能来和你找麻烦呢?你故意在外面东逛西荡,造成了名声,现在却又在这里来洗耳朵,可不要把我小牛的嘴巴打脏了!”说着,径自牵了牛到上游喝水去[22]。据说至今箕山(在河南省登封县)上还有许由的墓,山下面还有牵牛墟,颍水的旁边还有一个泉叫犊泉,石头上还有小牛的足迹,这就是巢父从前牵牛饮水的地方[23]。
1 |, I0 X3 b) g, q7 F( G; l8 s) e* w' |1 G

- S8 M8 T, J" Z/ {' l* L' f
9 H4 L9 B4 s7 m  Q: ]关于丹朱,也有一些神话传说,零星点滴地散见在各种古书里,现在把它们汇集起来,大略叙写如下:- u6 b: h# @$ D( f1 }
. y9 S8 E  G: V
丹朱是尧的长子。尧娶了散宜氏的姑娘,名叫女皇的,生了丹朱[24]。丹朱为人骄傲暴虐,喜欢带了随从臣仆,到各地去漫游,稍不遂意,就大发脾气,虐待他的臣下。那时洪水为害,弥漫天下,丹朱出游,总是坐船。渐渐习惯于水上生活,对于人民的痛苦无动于衷,倒是觉得坐着船东逛西荡很有意思。后来洪水给大禹治理平息了,有些地方水浅,不能通船,任性的丹朱却还要不分昼夜地叫人替他推着船走,谓之“陆地行舟”。有时他干脆就和一些坏朋友关起门来,在家里胡闹,闹得真不像话[25]。尧看见丹朱性情太乖戾,教育无效,暗中焦急。他因此制作了围棋教给丹朱,希望用棋道来潜移默化地改造丹朱的性情,希望他最终能够改邪归正[26]。尧给丹朱制作的这副围棋据说是拿文桑来做棋局、拿犀角和象牙来做棋子的,都是名贵的材料,不同凡响[27]。哪知道丹朱对于围棋这玩意儿,起初还觉得新鲜有趣,曾经专心致志去研究它。一旦玩得厌倦,就扔开围棋,仍旧伙同他的那些坏朋友胡闹去了。尧拿他也实在没有办法。
- `8 }3 r9 I4 `  t
" f" z$ c8 L0 b7 [$ f后来尧决定把国君的位置禅让给舜,怕丹朱不服,便先颁下诏命,把丹朱放逐到南方的丹水去做诸侯,由后稷监督着,克日动身起程[28]。那时南方有一个部族叫“有苗”,又叫“三苗”的,论戚谊是丹朱的近亲,和丹朱关系很好[29]。他们的首领对于尧把天下让给舜这件事,大不以为然,群众中也议论纷纷。丹朱来到,就像火堆里添了干柴,使火势燃烧得更猛。很快他们就互相勾结起来,举起反叛的旗帜,企图进攻中原,推翻尧的统治。大公无私、智量高远并且勇敢坚毅的尧(传说他和善射的羿一样,曾经射过十个太阳)[30],早已料到有此一着。他决不因为三苗和丹朱的反对而改变他的政治主张。于是在得到确定的情报之后,不慌不忙,调兵遣将,亲自挂帅,开赴南方去消灭乱事。丹朱和三苗不料尧的军队来得这么快,只好匆忙整顿旗鼓,迎住来敌。父子俩的军队就在丹水的战场上进行了一场鏖战。因为人心所向,是在尧的这面,尧的军队一举而击溃了丹朱和三苗的联盟军[31]。虽然据说这联盟军都操有割取丹水里所产丹鱼的血来涂足、在水上行走如履平地的邪术[32],究竟还是挽救不了溃败的命运。在这场大战当中,三苗的首领被杀了[33]。丹朱呢,有的说是战死了[34];有的说是畏罪自杀,跳水死了[35];不管怎样,反正是他罪有应得。
9 j$ R/ D" L& d- \# o/ c9 {1 j* l* w% c* N4 C
像冰化雪消般地,一场声势浩大的乱子很快就平息了。剩下的三苗部众,随同丹朱的溃军,远徙到南海去,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就叫“三苗国”[36]。这国的人都生有翅膀,翅膀很小,生在腋下,只能点缀观瞻而不能飞行[37]。丹朱的子孙后代,也在三苗国的附近,建立了一个国家,叫朱国,其实应该称为丹朱国才对,因为头、朱,都和丹朱的音相近。这国的人相貌都长得很特别,人的脸,鸟的嘴壳,常用他们的鸟嘴在海滨捕鱼。背上也都生有翅膀,却不能飞,只能用它们来作拐杖扶着一拐一拐地走路[38]。7 N  H$ g$ M$ ?
; E# B5 T% s) E6 B1 ~
关于丹朱的神话传说,大略便是如像上以上所述。在这里丹朱是被否定的。可是根据另外一些零碎的材料,却也透露出了人们对于丹朱的怀念与同情。《山海经》里所记的几处古帝的台观墓所,凡涉及丹朱的地方,都称“帝丹朱”,足见人们对他的尊崇[39]。又说,南方二系列山的柜山有一种鸟,形状像猫头鹰,一对爪子却像人的手,它的名字叫,整天“朱,朱……”地叫着,鸣叫的声音便是自呼其名。据说此鸟就是丹朱死后的魂灵所变化。它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士”(有学问和本领的人)就将被放逐[40]。陶潜《读山海经》诗说:“鸼鹅()见城邑,其国多放士。”一种叹伤的感情,油然表露在纸上,也可以隐约见到丹朱的被“放”,恐怕实在是有些无辜。但因古神话的佚亡,详细的情形我们已经不能知道了。
5 _8 B* Q9 E4 X5 P4 M5 o- J+ H5 k; t3 _# n

' L2 _* e/ D6 Z( I/ R% Z  r/ n- ]9 K% f- i/ f; I. V  N
注释:
, _; I; U8 z: U
+ A1 U; D; q6 W  h$ v) L7 V; p: F[1]《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冬日鹿裘,夏日葛衣,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不敌于此矣。”又《十过》:“尧饭于土,饮于土铏。”
# W6 a. n, {( A3 ^" b& E5 b9 M& q/ i9 L
[2]《说苑·君道》:“尧存心于天下,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
8 B: M0 F- {5 e% l5 ]4 A
; ^+ _! N# w" f3 a, c[3]任昉《述异记》卷上:“尧为仁君,一日十瑞:宫中刍化为禾,凤凰止于庭,历草生阶宫,萐蒲生厨……”% e" b8 P3 _  e( g( z, |

/ p3 r& \* A0 n0 q: O3 X* b) H[4]《绎史》卷九引《田子》:“尧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历。”
7 D: ]: e. P" U7 t( U
* V9 g4 u% F  n4 _[5]《说文》一:“萐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 J! V) J4 ]3 \! a/ _# v

6 I. @2 O. P3 a" Q[6]《拾遗记》卷一:“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灭,乍大乍小,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
- f' X0 B) O7 W$ x, Z7 Z, t+ W$ ?/ x& H' Z2 W
[7]《说苑·君道》:“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皋陶为大理……”
5 t2 O) u) b4 w+ f; C: Q. n( Z; n  z/ M
[8]《荀子·非相》“皋陶之状,色如削瓜”注:“如削皮之瓜,青绿色。”7 t! S2 ^3 g, V( J' Y3 q1 T/ _
. E  W4 J  D) |( r3 u
[9]《白虎通·圣人》:“皋陶鸟喙,是谓至信,决狱明白,察于人情。”按《淮南子·修务篇》作“皋陶马喙”。
$ T% `; S* c- p4 h" T$ s% u. o* B1 J/ J, m+ N# C
[10]《路史·余论四》“解薦”条引《苏氏演义》:“(解薦)毛青,四足,似熊,性忠,见斗则触不直,闻论则咋不正(今本无)。”
) q/ C: X+ b4 f1 M. E
5 K8 {8 P% j! e6 @2 T/ U, O[11]《论衡·是应篇》:“觟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故皋陶敬羊,起坐事之。”% p/ y) i, \9 m* Q# T  V" G9 o

9 C; H4 w* m" C) p, H  y* y[12]《博物志·异草木》:“尧时有屈佚草生于庭,佞人入朝,则屈而指之。一名指佞草。”
6 E5 w, X! ?" d' t) Z, ]- ^- }9 R+ g6 U' P$ a
[13]《韩非子·外储说》:“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3 m% X% Q* L/ F6 y0 u+ Y

# e4 k2 g$ G& M- x2 `3 m[14]有人说做尧舜师的夔就是《山海经》里所说的东海流波山的夔(见《古史辨》第七册上编杨宽序),其言是也,故说他们“有一点远亲的关系”。$ h' A) N  J2 a6 r6 K9 u4 P
4 {% A4 Q4 U' W7 b+ b0 P$ e9 m
[15]《帝王世纪集校》第二:“夔仿山川溪谷之音,作乐《大章》,天下大和。”
" M0 }6 A- a; `2 e. F+ l
& u% N. S+ ^8 Z) T7 n2 x/ o[16]《书·尧典》:“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6 R( V' a8 F$ O9 {# b$ g
' p( w4 a/ v# X4 P1 v[17]《拾遗记》卷一:“尧在位七十年,有秪支之国献重明鸟,一名双睛,状如鸡,鸣似凤,时解落毛羽,肉翮而飞。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饮以琼膏,或一岁数来,或数岁不至。国人莫不扫洒门户,以望重明之集。其未至之时,国人或刻木,或铸金,为此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则魑魅丑类,自然退伏。”) |1 [; B9 U( }3 d& ~2 }/ v0 Q7 l

9 G! B1 P! s8 Z* H& |( L! O[18]《尚书大传》(辑本)卷五:“尧八眉,八者,如八字也。”
) p3 M7 g+ D+ I0 X" Q5 y
0 H. `9 V% Q! c1 r$ q/ d[19]《淮南子·修务篇》“尧瘦癯”。! ~, v! ~3 d$ \: V  q

4 ]2 r& n! o( h& n" e& r[20]《列仙传》卷上:“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形体生毛,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时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岁焉。”
6 ~5 |, U3 ^: t) t. h
+ V8 g" M$ j1 O0 R9 t5 D[21]《高士传》卷上:“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
  r6 T7 W9 u! X  B; _' G: c- L, n) [5 }/ e9 p# Y
[22]《高士传》卷上:“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而逃去,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 t3 g) V0 M* m/ D/ N* ]  {; s1 k
9 W0 h- @$ _* _  L# |4 N[23]《水经注·颍水》:“箕山上有许由冢,尧所封也,山下有牵牛墟,侧颍水有犊泉,是巢父还牛处也,石上犊迹存焉。”# V9 p0 @& S# _' {& h
+ H' `1 t# t/ W
[24]《世本·帝系篇》(张澍稡集补注本):“尧取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
; J3 Y2 {7 U' n4 \2 j% V1 H, |& ~
: R2 X+ K# E- {[25]《书·益稷》:“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书夜,罔水行舟,朋淫于家。”
8 O% z3 l& h) ]/ K; |/ w) G; e% ~0 r  i( b
[26]《路史·后纪十》:“(丹朱)傲狠娼克,兄弟为阋。帝悲之,为制奕棋以闲其棋。”$ k- `4 Z3 e/ }% Z6 T* N0 k
/ k. D% \, ~+ h, F: m3 I5 T
[27]《金楼子》卷一:“尧教丹朱棋,以文桑为局,犀象为子。”
: a9 X- S2 H& w3 e, G1 I( J9 q+ Z0 A* ]; Q
[28]《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引《竹书纪年》:“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8 l: ]) M0 r8 {
1 p0 i- X* J' }. r  \2 F2 |  S# m[29]《山海经·大荒北经》:“颛顼生头,头生苗民。”按据近人研究,头实即丹朱,故说丹朱和苗民论戚谊是近亲。详后注[35]。
& f3 n& R0 q1 I9 c5 A
1 Z( {3 f' C1 Z- D  s8 B7 f[30]《论衡·说日篇》:“尧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尧上射十日。”- F7 k2 |, m: u- K, _8 ^; A. H3 Q7 E* Y
4 S' P" F1 W, i# s4 ]6 R, _
[31]《吕氏春秋·召类篇》:“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汉学堂丛书》辑《六韬》:“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按据上二条所说,知尧服南蛮即战有苗也,而战争之地同在丹朱所居之丹水,故云“击溃了丹朱和三苗的联盟军”。, K6 z& R3 ~. F+ r) i

' H" S/ Y1 P9 E) \: h! B[32]《太平御览》卷六三引《吕氏春秋》:“尧有丹水之战以服南蛮。”注:“水出丹鱼,先夏至十日,鱼浮水侧,赤光上照如火,网而取之,割其血以涂足,可以步行水上,长居渊中。”今本《召类篇》无此注。
$ H& c2 N8 N+ G
0 y# E5 X- B% d( G5 g* b[33]《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
- W. ^2 p* ?0 ?4 [/ r1 T) ?  E* y6 V% T5 X3 w
[34]《吕氏春秋·当务篇》“尧不慈”。《庄子·盗跖》:“尧杀长子。”
9 w5 E8 a, n, N3 |+ e
# ^6 ^" [* O% s3 K. S[35]《山海经·海外南经》郭璞注:“兜尧臣,有罪,自投南海而死。”按邹汉勋《读书偶识》卷二:“兜(《舜典》、《孟子》)、头、朱(《山海经》)、吺(《尚书大传》)、丹朱(《益稷》)五省一也,古字通用。”其说甚是,则此“自投南海而死”之尧臣兜实尧子丹朱也。* e# X* ]5 D/ `: P: e( f

& s$ o1 ]4 m' G% M7 S( B[36]《山海经·海外南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按三苗国附近不远,即是讙头国或曰讙朱国,实当是丹朱子孙相聚而成国的丹朱国。经云“相随”,当是相随兵败之丹朱余众远徙南海之象。; V+ O& M" B0 S
0 s/ j! B& v( \: A4 m
[37]《神异经·西荒经》:“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腋)下有翼,不能飞,名曰苗民。”
' a  F1 M! |3 _4 @9 w0 Z/ ~8 J
# W6 a4 d' c8 x4 j[38]《神异经·南荒经》:“南方有人,人面鸟喙而有翼,手足扶翼而行,食海中鱼,有翼不足以飞,一名兜,一名兜。”
2 X( T1 {' L4 P( _$ L- ]: u9 F0 ^* v% d
[39]《山海经·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海内北经》:“帝尧台、帝喾台、帝丹朱台、帝舜台,各二台,台四方,在昆仑东北。”# A, C# q  w* Q) }, ]

+ s4 P  W# d" x9 Y[40]《山海经·南次二经》:“柜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8 B, y. f" C- h2 I% M" o. S
* r: r# m6 Z9 b+ F( l
; |1 w+ m6 v4 j$ I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4 01:41
尧舜篇(四)
: \4 f; T9 x& m8 s/ y% B) R5 `* A0 b+ H9 \

" o8 q9 ~2 Z6 _; b1 L
8 o' J- m3 P' R+ C( b, V / s2 z6 S$ V* C+ N

9 R4 d2 i2 _$ F7 O( g3 |, I袁珂
: v+ U; c  U- ^7 Q) H9 S: H$ @: b* d+ Z2 c% p3 x; x9 @  V/ U

: u1 ?) t. W3 N' q; I9 h
5 e* ~$ ~4 D  q8 h$ P* W0 ]
* [2 o( ]* \* `; p  t0 Z. s; x/ O  Z* l6 N$ i- V9 e+ ^# V" ?" o
6 c4 b. N; P& B, p' O/ l- k; p) \3 g

. ?  L+ F- {6 k/ x' K; F有个瞎眼的叫做瞽叟[1]的人,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凤凰,嘴里衔了米来喂他,并且告诉他:它的名字叫“鸡”,是来给他做子孙的。瞽叟醒来,觉得诧异,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舜[2]。舜的眼睛据说和一般人的眼睛不同,每只眼睛里有着两个瞳子,所以又叫他做重华[3]。从这个故事使我们联想到前面讲过的秪支国人向尧皇帝贡献重明鸟的故事,那重明鸟正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子,形状像鸡,鸣叫的声音像凤凰。这两个故事之间可能是有着一些关联的。2 F, E8 t) }9 f6 @" j" u, C
/ Q, P; U9 }- B3 T: G
舜生下来不久,他的母亲就死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象[4]。) C* Z8 j1 A) K7 u6 V
/ j; I' m9 |+ s- c9 T
古代神话的真实面貌究竟怎样,已经荒远难稽了。舜的弟弟象,可能是一个名字叫做“象”的人,也可能实在就是一头真的象——一头庞大的,有着长鼻、大耳、巨脚、利齿的野性未驯的凶猛的象。根据有些材料的推测,后者的可能性似乎还要更大些。1 N+ f. ~& J/ S
/ M8 L/ f. }) `( z1 v% ^
象这种动物,虽是热带的动物,但在中国古代黄河两岸也还是有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说:“商民族役使许多野蛮凶恶的象,在东方一带国家逞威,周公于是派了兵队去驱逐他们,一直把他们赶到长江以南的地方。”[5]足见商民族已经把驯服了的象,使用到战争上去。再证以甲骨文,象字作,作为它的特征的长鼻正确地从文字上表现了出来,卜辞卜田又有伏象的记载,知道象在殷代也还不少;“为”字作,画的就是人手牵象的光景,从这个字的字义推想起来,古代商民族的驯服象,恐怕还远在驯服牛马以前呢。舜是商民族的始祖神,古代神话里,想来一定还有关于他怎样驯服野象的传说,如今民间传说里所说的大舜用象耕田应该就是远古传说的遗留[6]。《楚辞·天问》说:“舜所驯服的他的那个弟弟,结果还是到处去为害别人,为什么他本人只消拿狗屎来洗一个澡,竟就十分安全,一点也没有遭到祸灾?”[7]驯服野象的事已成为舜在驯服他的弟弟了,从这里可以见到古代神话传说的演变。但即使演变成历史,也还可能有太古蛮野的痕迹蜕而未尽。例如《汉书·武五子昌邑哀王髆》说:“舜封象于有鼻。”[8]有鼻,是地名,可是恰恰又描写出了那个作为动物的象的特征。所以古代神话里的舜的弟弟象,或许就真是一头凶猛难驯的野象,曾经多次为害人民,后来终于被英雄而兼神人的殷民族的始祖舜把它驯服了。关于这方面最原始的神话材料可惜我们已经找不到了,只能就较后起的一些传说故事谈谈。" U# O2 ~7 K5 ]+ V. m
( M0 h( S/ Q" U% e2 u( q! b: W
舜,生长在妫水(现在山西省永济县南,“妫”字从“为”,又和服象的传说有关),除了每只眼睛里有两个瞳仁的奇特的相貌以外,别的看来也还是平常:中等的身个,黑黝黝的皮肤,脸颊上没有胡须[9]。年轻时候,乡里间就传扬着他孝顺父母的美名[10],事实上天性笃厚的舜,的确也是这样。舜的父亲瞽叟是个脑筋糊涂、遇事不讲道理的人;正因为糊涂,便单单宠爱了后妻和后妻的儿女,而把前妻生的儿子舜看做了眼中钉。后母呢,也是心地狭小,泼辣凶悍,难惹难当;又遇着一个弟弟象,秉性也和后母差不多,非常粗野和骄傲,全然没有一点当弟弟的礼貌[11]。只有一个小妹妹叫做敤手的,大约也是后母生的儿女,虽然也有些坏习性,究竟还稍稍有点人心,并不像那班天生的恶徒那么坏[12]。早年丧母的舜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他的心境的悲苦和事实上环境的难处也是可以想见的了,可是毕竟还在乡里间传扬了孝顺的名声,这就实在是难能可贵,这孝顺就不会是假孝顺,而是真的孝顺和友爱。
7 t  C: q* f1 A  J! j6 y* J% r- U1 b! j9 i* l9 O$ G
据说可怜的舜,常受父母的毒打,遇见还吃得消的小棍子,他就含着满眶热泪,用身体去承当住;遇见实在吃不消的大棍子,他就只好逃避到荒野里去,向着苍天痛哭号啕,呼唤他那死去的亲娘[13]……他对于顽劣不堪的弟弟象的侍候,小心翼翼到了极点。只要看见象一欢喜,他也就欢喜;只要看见象一忧闷,他知道这位少爷的脾气就要发作,祸事就要到来了,不禁也就忧闷起来[14]。他总想尽量对弟弟照顾周到,以取得后母的欢心,让自己少受点虐待。5 R7 C6 y) A) v: M- q
- x* g/ i$ ^: [" A& w% g
虽说这样,可是心肠歹毒的后母,常常还想把舜杀死才称心满意。作为帮凶的又有她的亲生儿子象和糊涂的瞽叟。舜在家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只好一个人单独分居到外面去,在妫水附近的历山脚下,结上一两间茅草屋子,开了一点点荒地,就这么样,孤单而愁苦地过着日子[15]。他常常看见那布谷鸟,带着孩子们快乐地一道在天空飞翔,母鸟衔了食物,在树上哺养它的小鸟,充满了一片家庭间亲爱和睦的景象。想着自己是一个从小丧母的孤儿,受后母的虐待,不禁万分感慨,于是经常信口作歌,排遣悲怀[16]……4 ~5 W, q( ?8 Q. z/ h8 w" C" B
/ J; D! Y! e$ ^4 s, V
舜在历山耕种,没有多久,历山的农人受了他德行的感化,都争着让起田界来;舜又到雷泽去打鱼,不久雷泽的渔夫也争着让起渔场来;舜又到河滨去做陶器,没有多久,说也奇怪,河滨陶工做的陶器都又美观又耐用了。舜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喜欢来靠近他住,这地方一年就会成为小小的村庄,再过一年就会成为较大的城镇,到第三年简直就会变成都会[17],真可谓是难以理解的奇迹。
' w$ Z8 T7 X0 x# g6 Y4 n
4 D: h4 R# K" B$ C# \8 r" E尧当时正在寻访天下的贤人,准备把天子的位置禅让给他。大族长们都推荐舜,说舜既贤孝又有才干,可以备选。于是尧就把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18]的嫁给舜做妻子,又叫他的九个儿子和舜在一块共同生活,看看他是不是真正有才干。与此同时,又把细葛布衣裳和琴来赐给舜,又叫人替他修建了几间谷仓,并且还给了他一群牛羊,原本是普通农民的舜,这下做了天子的女婿,骤然间就贵显起来了。瞎老汉一家人看见他们素来讨厌的舜忽然平地升天,又富又贵,一个个嫉妒得咬牙切齿,万分难受[19]。$ N* D- b' D, w. t0 q3 j( _4 B
, R6 L3 u% o+ k
证之于以后的事实,舜并不像他的家族那样地记念旧仇,大约就在这时候,舜亲自带着新媳妇去看望他的父母和弟妹,送给他们礼物,和他们和好如初[20]。他对待他们,还是和从前一样的孝顺友爱,并不因为富贵就骄傲起来;他的两个妻子也丝毫没有一点贵族姑娘的架子,操持家务,侍奉公婆,全是一个好媳妇的风范[21]。( q  ]! x# b7 s" ]2 {
6 G6 O3 a" V8 {' E
但虽说这样,却并没有消除那班恶徒对于舜的嫉恨心,无宁说倒是因为舜的发迹而变本加厉了。尤其是舜的两个美丽的妻子使舜的弟弟象垂涎万分,时常想夺过来据为己有。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弟兄死了,各人都可以占有对方的老婆,在这样一种社会风习的诱惑和鼓舞之下,阴险恶毒的象,就总想设下一个什么圈套把哥哥害死,来名正言顺地达到自己的心愿[22]。象的母亲当然没话可说,完全同情儿子的打算;干掉那个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讨厌的舜,本来也是自己老早就有的愿望。糊涂的瞽叟呢,对于舜素来没有好感,又羡慕舜的财产,也同意设法干掉他,并吞他的家财。几个人像地洞里的老鼠一样,唧唧哝哝地在家里商量了个通宵,暗害舜的阴谋的圈套就这么定了下来。小妹妹敤手在这场血腥的阴谋里可能并没有直接参加,是一个局外的旁观者,但因为嫉妒嫂嫂们的家庭幸福,多少也还是抱着一些幸灾乐祸的心情的。
& D/ y8 R; i" F( `5 g. V  H8 V) F, E: K. a2 f5 T$ z; K# S/ ~
“哥哥,爹叫你明天去帮他修一修谷仓,早点来啊!”一天下午,象到舜的家,这么说。
" B2 H  z5 Q  j5 W: J- i( }/ ^
% D$ l# @+ p) p1 p2 r1 N$ i& U6 \“噢,知道了,明天一定早来。”正在门前堆麦垛的舜,愉快地回答说。
% B0 z, j& ]8 L- ?) ?% h0 w3 o! u  K( f
象去了,娥皇和女英从屋子里走出来,问舜是什么事。
1 z. x+ L: C6 B5 a1 G$ v0 b' I
! w0 {( n0 ^; u6 Z( b4 {“爹要我明天一早去帮他修谷仓。”舜告诉她们说。% ]. o# G' L- z6 e) Y6 K
* }* L2 d- u; q) p8 B$ H
“你可不能去呀,他们要烧死你呢。”- v) f( j  A, ?% o8 ~) X% J: F

  Z. v/ P, g  }“怎么办呢?”舜惶惑了,“爹叫做的事,不去也是说不过去的呀!”  s: k" z( Z6 L$ H5 K# `

) d5 x2 H9 ?0 i# D4 \( c娥皇和女英想了一想,说:“不要紧,去吧,明天你把旧衣服脱下来,我们另外给你一件新衣服穿去就不怕了。”
$ p3 n$ @! i+ o* o, ^7 a
; g: k0 Q( n# f, Y9 Z) b( s这两位姑娘,不知道她们从哪里学来的神奇的本领,既能未卜先知,又有神妙的法宝[23],总之她们是用了她们的聪明才智,来保护了她们的亲爱的人。到第二天,她们就从嫁箱里拿出一套五色斑斓、画着鸟形彩纹的衣服来给舜穿上,舜穿了这身花衣服,就去替父亲修谷仓去了。9 f) l+ Z# G( H) k( I6 g3 x8 Q
" Q8 [3 _1 S& W- V
恶徒们看见舜穿了花衣服前来送死,肚子里暗暗好笑,可是面孔上还装得假意殷勤,欢欢喜喜地把舜接待着,替他扛了梯子,引导他到一座高高的菌子形的朽坏的谷仓下面去。舜就沿着梯子爬上谷仓顶,老老实实地在那里干起活来。殊不知恶徒们早已经按照预先安排好的计划,马上抽掉他的梯子,在谷仓下面,堆柴禾的堆柴禾,点火把的点火把,要烧死他们共同的仇人。/ ~8 M  D$ \( b' r! G2 M8 \

* p& f3 X6 _. e: c! y$ `/ F% O“爹爹,爹爹,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站在谷仓顶上下不来的舜,看见这种凶象,惶恐极了。% F( W* A) _% ^% m" r
' ^( H/ v0 W: R+ }$ a. p6 U
“孩子”,舜的后母恶毒地应声说,“让你上天堂去呀,去和你那亲娘住在一块儿吧,哈哈,哈哈,哈哈……”
7 s) l  o$ a! @, W0 b; M  ~* X$ M% `2 y5 ~6 e1 j8 ^
“哈哈,哈哈,哈哈……”瞎子爹也点头晃脑地毫无心肝地傻笑着。
" O, V* ]6 Y) U* c5 d0 }, G; p# E# s* s$ I' w
象一面在下面点火,一面开心地大笑:“哈哈,哈哈……这下你可逃不了了啦——我们怕你还能飞上天去!”
8 [& l/ c/ A  A! a* I- [; @$ Y; B! C) R
谷仓的四周,熊熊烈烈的大火已经燃烧起来,舜在谷仓顶上蹎踬着,骇得满头大汗(他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新衣服的功用),当他向恶徒们呼喊求助无用的时候,他只得张开两只手臂,向着头顶上的青天高呼:“天呀!……”说也奇怪,就在这一张开手臂、露出新衣服上全部鸟形彩纹来的顷刻,舜就在火光和烟焰当中,变做了一只大鸟,嘎嘎地鸣叫着,直朝天空飞去,恶徒们一见这种想不到的变化景象,一个个都在下面吃惊得目瞪口呆,半晌不能动弹。6 Z9 b* {# K4 o
% W& E$ G. D$ `. H$ M
一次阴谋圈套失败,恶徒们还不甘心,第二次阴谋圈套又给舜布置下了。
7 Q. g* F5 z& ?1 m0 A3 ~  l1 |- @% n, j
" Q2 l( K9 V7 O! ~5 ?这一回是瞎子爹亲自出马。“儿呀,那回事情一家人真是做得万分糊涂,务必请你原谅……”瞎爹坐在舜的家门前,把手里的一根竹棍敲着阶沿石,老着脸皮这么说:“现在爹又要劳你神去帮忙淘一淘井,你可一定要来,别多爹的心哟!”  U+ D$ l. s2 X0 W

% w9 x# `2 I1 w“爹放心,我明天一定来。”舜柔和地说。- }5 f4 w# u- h8 Q

: F, [' X0 @# D0 H, d  ~爹去了,舜把爹的来意告诉了他的两个妻子,妻子们都向他说:“这一回也还是凶多吉少,但是不要紧,你去吧。”到第二天,给舜一件画着龙形彩纹的衣服,叫舜穿在旧衣服里面,到了危急时候,只消脱去旧衣服,自然就有奇迹发生。
6 [0 ~) ?4 ^3 M0 [3 @2 K$ |- u, U) h( i* ]0 y2 o& a2 |: d
舜照着妻子们的嘱咐,穿了龙纹衣服在旧衣服里面,去给瞎眼爹淘井。恶徒们一见舜穿的并不是奇装异服,都暗暗称心,以为这一回倒霉的舜是准死无疑了。  _2 _/ W4 L+ n

: k1 x/ F4 @1 E8 f4 R' C9 b( u舜带着工具,让人用绳子吊着,下到深井里面去。哪知道刚一下去,绳子就被割断了,接着,不由分说,乒乒乓乓地一阵石头、泥块就从上面倾倒下来。曾经吃亏上当而变得机警的舜,还不等石头、泥块倒下来,就脱去了外面的旧衣服,变做一条披着鳞甲、银光闪闪的夭娇的游龙,钻进地下的黄泉去,逍遥自在地浮游着,然后从另外一眼井里钻了出来[24]。
( K4 f0 I; I- I+ r7 [- N/ b
9 O$ V$ L: G$ G6 d  D% k+ P! L  Q+ G恶徒们填满了井,在井上用脚踏着,蹬着,欢天喜地地大叫大跳着,以为仇人终于毕命,大功终于告成;一家人闹闹嚷嚷,去到舜的家,准备接收他的老婆和财产。小妹妹敤手也跟了去看热闹。
* w- l; o. d5 k+ a5 b2 s5 m; a7 N/ T; t2 o& `7 n
凶信报到,不知道是真也是假,两个嫂嫂掩了面转身回到后面的屋子里去悲哀地大哭起来。得意忘形的弟弟象却正在堂屋里和爹妈商量着分配死人的财产。3 r0 U$ U( X7 A1 m, M$ |; N9 }5 h+ i
2 M, V5 z3 N; k  A( K6 A9 `2 J- R
“主意本来是我出的”,象张开他那张丑陋的虾蟆形的嘴巴,指手画脚地说,“照理财产我该多得一分,可是我什么都不要,牛羊分给爹妈,田地房屋也分给爹妈,我只要死人的这张琴、这把弓和两个嫂嫂……嘻嘻嘻……陪我睡觉[25]……”* R! N1 Q/ q. ]) S4 z8 @/ x9 O. h
& }( Q; v% d  q9 B4 G8 E% ]+ K9 B
于是象就从墙上取下舜的琴来,意满心得地琤琤琮琮地在那里弹奏着,老太婆和瞎老头欢喜得在屋子里团团转动,摸摸这样看看那样,而屋子后面寡妇们的哭泣声却更哀恸了。这一来终于激发了小妹妹敤手的少女的良心,她觉得家里人做的事未免太凶残和卑鄙了,而自己见死不救,也更加卑鄙可耻。正在这时,舜忽然从外面像平常一样神色自若地走进屋子里来。
8 ?  D2 B2 {% k- E" F. \& T& K  L6 O  N3 N& W- s
这突如其来的死而复生的舜,使屋子里的众人都骇得惊怔了半晌,最后,当大家断定舜确实是人而不是鬼,恢复了常态之后,那坐在舜的床上弹琴的象才脸色讪讪地、很不带劲地说:“哥,我正在想念你,很忧闷呢。”4 a0 H3 H/ t4 `$ h6 t1 U8 S

# b/ g' h  F4 u  |( ], ^4 s舜说,“是啊,我知道你正在想念我啊”!
0 f- R. E* ?7 Y4 z7 V. _* @  k; k$ i$ W3 R! Z7 B0 z  O* k
此外再也没有说什么。天性笃厚的舜,虽然经过这两次事故,对待爹妈和弟弟,还是像先前一样地孝顺和友爱,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26]。倒是本来有些坏习性的小妹妹敤手,经过这两次事故之后竟痛悔前非,和哥哥嫂嫂都真诚地和好了[27]。
# O( j! @1 L3 [
& d) ^. |, r. z5 Y
1 f; i1 ?( ^  S! P+ D: o! M3 [8 M; n+ a0 Y, S: _7 @" _% P
注释:
& G- A, l4 ]" ~( p  D3 |$ C" d& Y. V8 O* F* W$ I5 s; k! s" c) d; \, J
[1]瞽叟,或又作瞽瞍,没有眼睛就叫瞍。8 Y: {7 k7 m1 `4 T7 _4 `. r, h. ]

! O$ r! D" V, B0 t: @1 J[2]《法苑珠林》卷四九引刘向《孝子传》:“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哺己,言鸡为子孙,视之,如凤凰,《黄帝梦书》言之,此子孙当有贵者。”
: f  [% _6 i+ ~
- z- T1 G! n5 @% `[3]《帝王世纪集校》第二:“舜,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1 q) J1 q2 a$ N1 G# ^8 G/ B9 r1 M
; X# m3 a  t* Y3 R1 j# P
[4]《史记·五帝本纪》:“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更娶妻而生象。”
3 o' f: S9 N' D, Y! Y
' k' }8 M$ F( z7 y9 S$ `- b/ P[5]《吕氏春秋·古乐篇》:“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乃以师逐之,至于江南。”6 W1 E  w  v4 b& J% Q/ z8 o5 h
6 c; J! c& N. r. r( Q+ Q
[6]例如坊间所出的《二十四孝图说》之类,首绘大象耕田图,使用的牲畜就确实是长鼻大耳的象。
0 [7 j% @4 O! p. G. J7 U  u3 T# B8 v" @( q) ~" L  k8 v5 h
[7]《楚辞·天问》:“舜服厥弟,终然为害,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闻一多释“肆犬豕”为“犬矢”即“浴狗屎”,详下节中所叙故事。
3 [2 A& z  g5 A) @3 P2 H+ `- r4 i) j1 c4 u8 w2 h1 o6 p4 U- s
[8]此外尚有《后汉书·袁绍传》“象傲终受有鼻之封”、《三国志·魏志·乐陵王茂传》“昔象之为虐至甚,而大舜犹侯之有鼻”等记述。《史记·五帝本纪》集解也说:“孟子曰:‘封之有痺(音鼻)。’”可见象封有鼻诸书无异辞。
) y8 e4 W" U  ]# `" E
' i3 n. I- C; v2 Q5 s0 l[9]《淮南子·修务篇》:“舜微黑。”《孔丛子·居卫第七》:“舜身六尺有奇,面颔无毛,亦圣也。”
2 n" T+ K. J4 ]
$ d! {0 ^! f8 F, Q1 W$ Z, X[10]《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
0 [9 u; N7 _6 O3 S/ ?" ]/ ?
: S" w* S* }# p9 V7 R: i+ d[11]《书·尧典》:“(舜)父顽,母嚚,象傲。”$ u) d7 q3 P% Z9 m0 g. s- M

  y+ }" N5 f! Y[12]《列女传》舜有女弟名系,《路史·后纪十一》注谓“瞽叟盲,握登早丧,叟再娶而生象,一女,名颗手”,颗手或作敤首,一作婐首,正字首应作手,盖即系也。系目睹家人之作恶,终于“怜之(舜),与二嫂谐”(《列女传》),故云其“不那么坏”。
! ^. j: K2 |% v8 u; c+ K
  L  e/ m. F. d# X[13]《路史·后纪十一》:“(舜)大杖避,小杖受。”《孟子·万章》:“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
# s$ l5 ?# Q1 u2 @, `
* n) _8 G3 w- u. e! p, t5 C[14]《孟子·万章》:“象忧(舜)亦忧,象喜(舜)亦喜。”
: ~6 K/ l$ n4 m, g2 B, P
( v: A/ k" i( q+ |+ M7 @[15]《越绝书·吴王阖闾内传》:“舜亲父假母,母常杀舜,去耕历山。”
. a/ U! ^8 u3 n( k5 l$ k+ N! Q! @- Q& e) D) h( t
[16]《路史·后纪十一》注引《琴操》:“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相哺,益以感思,因而作歌。”: Q% x% O) V" T9 Z' j
5 g: H# _: b4 p
[17]《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J' p% f2 _: J9 w2 t! j  Q2 g. g5 |

, [  E8 p; n' U; E" ^[18]《列女传·有虞二妃》:“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
! @$ m0 p/ y7 V9 R; O
/ r! ?0 y" Z+ L5 z, X- B" Z[19]《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瞽叟尚复欲杀之。”
4 H  N5 m9 n' G: x( C7 W/ J' |) j* J; l
[20]《楚辞·天问》:“尧不姚告,二女何亲?”盖舜娶二女,当系分居在外时事,故尧未告其父母。但其后又有涂廪浚井事,故说“带新妇去看望父母,和好如初”,盖亦人情之常。惟和好之后仍未住在一起,始有以后象下土实井,止舜宫居事。《史记》于此叙述得很含混,故略申论之。
2 t' v% S8 L! h* Q, I" A+ ~6 S0 S+ z3 v' S
[21]《史记·五帝本纪》:“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甚有妇道。”
0 E7 s! i# K8 R% ?* ~: ?% _
2 x: B( {/ X2 a1 d: b8 ^# g[22]这种风俗习惯,很多民族的幼年时期都有,如《史记·匈奴列传》称匈奴“弟兄死,皆取其妻妻之”,即其例也。在几次暗害舜的阴谋中,象实是主谋其事的人,这种风习,可能对阴险恶毒的象有所鼓舞,故象于事成后他无所取,惟取二嫂及琴弤等玩物而已。
, n& @- X; Y8 C$ F, j
  j3 }& ]& W! _  h+ L: B" Y[23]想必古神话的本貌尧应是天帝,二女为天帝之女,故始有此未卜先知的本领及鸟工龙裳等神妙的法宝。
% r2 h' r7 z' h3 m7 L: y5 P$ d' _
' _' S3 J1 z+ o$ I. Q- J6 S) Y[24]《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通史》:“瞽叟使舜涤廪,舜告尧二女,女曰:‘时其焚汝,鹊汝衣裳,鸟工往。’舜既登廪,得免去也。舜穿井,又告二女,二女曰:‘去汝裳,衣龙工往。’入井,瞽叟与象下土实井,舜从他井出去。”《列女传》及《宋书·符瑞志》并载此事,惟于涂廪事则更有“舜往飞去”及舜“服鸟工衣服飞去”语,知必化而为鸟,始能“飞去”;类此以推,舜服龙工衣服,亦必化而为龙,始能“潜出”或“自旁而出”。所以未明写化鸟化龙者,或亦当为其有失“雅驯”乎?
/ k1 Y1 x* F' m. }+ }0 \) W4 |6 m: @! ~+ ?# N3 ~# h
[25]《孟子·万章》:“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弤,朕;琴,朕;二嫂使治朕栖。’”
  k) Z- b' j* V  E+ g' X8 P$ d( f: A# N1 Z( }) U/ C8 p( o
[26]《史记·五帝本纪》:“象乃止舜宫居,鼓其琴,舜往见之,象愕不怿,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尔其庶矣!’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 i' F# c$ L1 D& H4 [1 u" B; E3 _
" l1 J' C: r' O+ V3 k* S$ H
[27]《列女传·有虞二妃》载舜之女弟系(敤手)经涂廪、浚井及饮酒三事后,始“怜之,与二嫂谐”,则系亦过于冷酷寡情矣,与《路史》注谓“世传瞽叟与象每欲杀舜,其妹敤首(即系)每为之解”云云,性行相去太远,故移“与二嫂谐”事于浚井事后,较近情理。
; U% d5 _) W0 f# G; |- P, N5 ~
+ J/ @4 a1 B8 [; [/ N' v2 q6 ^
作者: 闽南姚斌    时间: 2014-2-24 01:42
尧舜篇(五)
* ?) W; c3 n" u- Y8 k' U+ ~7 K# ^  P: o: ]# F6 n9 n

) Y, ?6 P- p' \! O* [9 `: Z$ Z
$ _0 ]& n" ~0 D  y7 l
3 W) B8 s7 Z2 @4 E7 \7 p, t% v' h3 k
1 D: j& O3 K8 c" G6 ]6 n: w袁珂
( J  ]5 y, K! t+ R% m1 m# b% b- V

$ q% z1 P1 R5 C, P. y$ F8 g8 \; S0 `/ [) T4 l2 n  P. U- _, N
2 ?% z( t+ `1 `- X+ ^( ^
$ l2 y& C2 E$ D& S( t

; r* l; s$ q' F! w; M5 ?, K! ^0 i  d4 e& U) ]
6 F$ x8 O% N2 U" {* L9 `
' [3 E( G8 M: \" G  S. p5 y8 B
现在先来谈谈舜的这个小妹妹敤手。《世本》(张澍稡集补注本)说:“敤首作画。”敤首,《汉书·古今人表》作敤手,原注云:“舜妹。”《说文》十三下说:“敤,研治也,从攴,果声;舜女弟名敤首。”段注:“首、手古同音通用。”从“敤”有“研治”之义这点来看,“敤手”应该是正名,“敤首”倒是同音通假了。《列女传》误将“敤手”二字合为“系”字,正是根据她的正名(这一点清代学者王照圆在她《列女传补注》一书中有很好的辨正)[1]。
6 z" p- W0 m% T; ~3 P7 t* ]0 ~# d. B# v+ V, `: z3 r
其余或作颗手(《史记正义》),或作婐首(《路史》注),都是假借字,非本义。“敤手作画”,道出了原始社会狩猎时期绘画起源的真相。不久前有学者说:“在刀笔尚未发明以前,画起图来,当然是徒凭两只手。在西班牙阿尔塔美拉洞穴所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壁画之中,曾发现两只红色的手象,可以证明那时的绘画艺术可能是徒手涂抹成功的。敤手作画一语,正反映中国的图画在蒙昧时代,没有工具,是使用两只手创造出来的。”[2], G( z2 \5 S$ @6 m9 [- k: d

$ o+ \% G1 o) \5 K( K是的,神话传说中这个发明绘画的原始女画家,和她哥哥猎人舜的工作配合得多紧密啊!当舜和其他猎手从山林猎取了野兽回来,洞窟中就再现了由妹妹敤手以其灵巧的双手涂泥作成的野牛野马乃至大象的栩栩如生的壁画。“敤手作画”,画的当然不是翎毛花卉,而是供氏族群体食用的兽畜。由这一点也就可以反证舜称虞舜就真个是猎人舜的意思。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敤手和舜在心灵上是息息相通的,当舜遭到家人的迫害时,敤手终于会十分同情舜,完全站在哥哥的一边了。
, d) A1 O4 n: l* O5 Q9 b6 F  d! v' s% u+ Q& z
话题拉转来,回到故事的本身。
3 Q& F1 z) g; I# }/ Y& |
) E# l% r! X4 J; \9 h- h受了两次事故感动,痛悔前非的小妹妹敤手,从此以后就经常注意家里人的行动,生怕他们又玩出什么花样来暗害哥哥嫂嫂一家人。事情正如所料,恶徒们害舜不死,总不甘心,又定下了新的阴谋:这阴谋就是假意请舜去喝酒,灌醉了他然后把他杀死。小妹妹敤手侦察清楚了这项阴谋,就赶紧悄悄跑去报告给两个嫂子知道。3 q! b6 o' ^9 V& v
2 ]/ e; V+ W4 p; k% w. j, J- @
嫂子们听了都笑着说:“谢谢你!——好,你回去吧,我们自有办法对付他们。”* b) {! a* Y4 o2 c* J7 d
! a/ P9 T' h3 V& K& j4 R
不多一会,那请客吃酒的象果然摇摇摆摆地来了,向舜说明他的来意:“以前两回事情实在很对不住,这回爹妈特地备办了点酒菜,跟哥哥表示歉意,一定要请哥哥赏脸,明天早点过来。”
% ^- F& j1 |+ f" C4 }# I5 r0 \/ F  j3 ^: l; o! o5 h" D) J! `7 x
象走了以后,舜又犯愁了,“怎么办呢?”他向他的年轻的妻子们说:“去好呢还是不去好呢?——不知道他们又在玩什么鬼花样啊!”0 `* g4 A, c7 O5 `" g
1 _: v7 P+ t& ]0 e1 s6 Z
“怎么不去呢?”妻子们都说:“不去爹妈又要见怪你了——去吧,不要紧。”( L7 W2 N% j2 w. T

' g/ M' d2 A: a: W& T/ \她们说着,就走进屋子里去,从嫁箱里拿出一包药末来,递给舜说:“这药拿去,和上狗屎,洗个澡,明天你去喝酒,包你不出事故——厨房里水已经替你烧好了。”
+ W) c" v* ^+ \- J# D
4 ^$ j% N- i- p$ |+ R; b) Q0 s$ x# Q, z舜听信了妻子们的话,果然拿狗屎和药,结结实实地洗了个澡;到第二天,穿上一身干净衣服,便到爹妈家赴宴去。7 Y/ R5 w7 Z; Q; w/ E; A
9 O( s8 k8 X2 W8 w" E7 ?
恶徒们假意殷勤,欢欢喜喜地接待着舜,不久摆上了丰盛的酒宴,大家坐下来喝酒,磨得锋利的板斧已经预先藏放在门角里,筵席上呢,却是一片“干杯啊,干——干……”的劝酒的欢笑声。大钟和小杯,舜拿到手里,总是一饮而尽,从不推辞。一钟又一杯,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钟,多少杯了,直喝得这些劝酒者都有些颠三倒四,说话不大灵便了,舜还直挺挺地坐在那里,好像没那回事般的。最后,几个酒坛子都已经喝空了,菜肴也已经吃光,再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待客了,恶徒们才眼睁睁地看着舜抹了抹他的嘴唇,很有礼貌地向爹妈告辞,扬长而去,只剩下门角里那把没有使用的板斧在发射出嘲笑的寒光[3]。
, {4 _" Y- m* ~$ W+ x. P# O$ z8 z, x* x0 x1 Y) y/ Z
3 ~+ b4 f, B3 q3 x* ?; r$ O

& o" Z$ v1 M- q从女儿和儿子们的报告里,尧认为舜的确是如所传说的既贤孝又有才干的青年,可以传给天子的位置。传位以前,还须经过一些政治上的学习和锻炼,于是便把他叫到朝堂上来做官;做了各种各样的官,他都能够称职。临到最后,尧决定要把天子的位置传给这个有才干的青年了,但是为了慎重起见,还对他作了一番考试。
: K" p$ W/ l1 @9 `
3 k1 d8 o( ~. X3 @) I' y! A这考试就是把他放到一个雷雨将要到来的大山林里去,看他单独一个人用什么法子走出这座山林。据记载:舜行走在大山林里,全没一点恐惧,毒蛇见了他远远地逃开,虎豹豺狼见了他也不敢侵害。一会儿,果然暴风雨来了,森林里一片墨黑:又是霹雳,又是闪电,又是倾盆的大雨,四周都是像精怪一般披着头发、张开着手臂的树,树啊,树啊……简直分不出东西南北的方向。可是勇敢智慧的舜,在这片千奇万变的雷雨交加的森林里行走着,行走着,丝毫也不迷惑。最后,他终于沿着来时的道路,走出了这片山林,见到了在森林外面等候着的那些来考试他的人们[4]。
) P: t" E$ c. Q
! N" ]* J  E1 B+ C3 \4 \也有的书记载说:舜在尧对他的各种各样的考试中,每遇到一种新的考试,都要先和他的妻子们商量。到雷雨的山林里去的这件事情,据说也是和他的两个亲爱的妻子商量过的[5],至于她们怎样帮助他渡过难关,古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只能阙疑。推想起来,舜身上或许带有妻子们给他的某种除害辟邪的宝物,他因此才能够安然回来。可是他那单独一人进入山林接受考试的勇敢精神,也就实在难能而可贵,不由人不佩服了。
! V4 K  I7 e0 }3 G7 d3 W5 T9 ]& t. [, r: G) r
经过了最后的这场考试,尧果然把天子的位置禅让给舜。舜做了国君之后,就坐了马车,打着天子的旗号,回家乡去朝见他的父亲瞽叟,还是像从前一样地恭敬孝顺。瞎眼爹到这时候才知道儿子真是一个好儿子,以前种种都是自己糊涂昏愦犯下的错误,也就真心诚意地改过向善,和儿子和解了[6]。舜朝见了他的父亲,又把那桀傲难驯的弟弟象封到有鼻的地方去做诸侯,象受封以后,觉得哥哥真是仁爱宽大,心灵上受了深切的感动,从此就渐渐把他那恶劣的习性改掉,成为一个有用的好人了[7]。
) A# j0 b3 X- |/ R2 q
. p# m$ J5 P/ {$ ^. C" K: U( @舜做国君的几十年中,也像尧一样,做了很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最后并且连传位都像尧,不把王位传给只知道唱歌跳舞的自己的儿子商均[8],而是把王位传给治理洪水有大功于人民的禹,这也可见舜的确是大公无私了。
6 v2 I4 k( h* M3 R4 [' Y& J% ]& \3 C+ m! O+ E
舜的一生,非常喜欢音乐,所以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的时候,还特地赐给他一张琴。到他做了天子,便叫乐师延把他父亲瞽叟过去制造的十五弦瑟添了八弦,成为二十三弦的瑟。又叫乐师质整理帝喾时代乐师咸黑所作的《九招》、《六英》、《六列》……几支乐曲,成为新的乐曲[9]。其中《九招》又叫《九韶》[10],乃是使用箫、笙等细乐器配合着演奏的一种乐曲,所以又叫《箫韶》。这种乐曲演奏起来,清扬宛转,好像天上百鸟的歌鸣。据说舜因为演奏了《箫韶》的乐曲,连凤凰都双双飞来朝见他呢[11]。后来孔夫子在庙堂上听了这种音乐,也止不住连连称赞说:“《韶》这种乐呀,是尽美又尽善了;至于《武》(周武王制的乐曲)这种乐,虽说是尽美了,却还没有尽善,远不如《韶》的感动人啊!”[12]至于舜一个人独居的时候,就只是喜欢弹五弦琴,伴随着琴音的弹奏,唱一首他自己写作的叫做《南风》的歌曲——% A5 a, c0 t, d( x' J! t  C# E

; n6 q0 G7 [) m. T  s南方吹来的清凉的风啊,8 m* D2 d* N$ |- f9 F! q, q0 `

; c# U& n  w6 J1 `6 \: @可以消除人民的愁烦啊!  Y9 K. a# j8 f+ @/ u7 F
; v# q; A2 k5 q9 A( S
南方吹来的及时的风啊,
6 h$ a# f2 U$ f' u/ f0 ^( S4 o' ~
3 i: P8 {9 [8 U/ n9 c4 E可以增长人民的财富啊![13]' s% i( B0 L1 x: _4 h0 w/ ]' t

* s: x  o8 e  }$ y1 Y' `2 P9 D舜晚年时候,到南方各个地方去巡视,不幸中途死在苍梧之野[14],噩耗传来,全国人民都像死了爹妈一样的悲哀[15]。他的两个曾经和他共患难的妻子,听到不幸的消息,尤其是悲恸得连肝肠都快要断裂了。她们马上坐了车和船奔丧到南方去,路上看见异乡风物,止不住伤心地哭泣,眼泪像泉水般的奔涌。这些伤心的眼泪,洒在南方的竹林上,竹林上便通挂着了她们的斑斑点点的泪痕,所以以后南方便有了斑竹又叫“湘妃竹”的这一种竹[16]。当她们走到湘水,不幸风波起来,弄翻了船,她们就遗恨地淹死在江中,成了湘水的神灵[17]。当她们心境和悦的时候,就在秋风袅袅、木叶飘堕的光景中,出来在浅滩上徐舒地巡回,远远就可以看见她们那令人惆怅的美丽的眼睛的闪耀[18]。但倘使遇到心境不好,惹起了从前的悲恨的时候,她们进出江水,定就会伴随着猛烈的风,狂暴的雨,而且在风雨中,还有许多形状像人的怪神,站在蛇上,左手右手握着蛇,腾跃在浪涛之上;一群群怪鸟也趁机会出来在雾雨昏濛的天空中乱飞乱叫[19]。我们可以想见这情景是多么的愁惨和惊心呵!
$ D4 [0 R$ \+ I7 D
5 U3 T- o5 ~& K! z# J舜死以后,人民就把舜的尸骨,用瓦棺装敛着,埋葬在苍梧的九疑山的南面。这座山共有九条溪涧,条条溪涧的形势都很相像,到山上去的人们,每每容易被这种类似的地形所迷惑,所以叫做“九疑”[20]。山上各种奇禽怪兽都有,尤其以一种叫做“委维”又叫“延维”或叫“委蛇”的动物最是奇特[21]。+ I; v" ~# S5 I" C! _

% r+ s/ a; C% F- v这委蛇,是一种生着两个脑袋的怪蛇,据说平常人如果见了这怪蛇,一定要死。春秋时候楚国做小孩子的孙叔敖曾经在路上见过这种两头怪蛇,心想人们都说见了两头蛇的人就要死,我一定要死的了,可是后来的人见到它又怎么办呢,岂不是也都要死吗?我为什么还要留下这东西来残害世间呢?想着,这勇敢的少年就拾起地上的石头泥块,给怪蛇一顿乱打。结果把怪蛇打死,便在地上掘了一个坑,把它埋葬起来,不让人看见。说也奇怪,这少年后来不但没有死,反而做了楚国的宰相,非常贤能,为人民所爱戴[22]。大约真正勇敢的人,即使是妖魔鬼怪也不能给他什么祸害吧?这两头怪蛇,有时又以一种头戴红帽,身穿紫袍的奇特的姿态出现,当国王的如果见了它,据说就可以雄霸天下[23]。也是春秋时候,齐桓公出去打猎,就曾经见过这种红帽紫袍的两头怪蛇,当隆隆的猎车经过蛇的身旁的时候,那蛇就直挺挺地翘着两个头直立起来。桓公一见这景象,吓得心惊胆战,连说有鬼。问替他驾车子的丞相管仲看见什么没有,一心只在驾车子的管仲回答说:“什么也没看见。”桓公回到宫廷,愈想愈怕,闷恹恹地竟生起病来。后来齐国有一个贤士叫皇子告敖的来见桓公,向桓公讲了一大篇关于鬼的话,刚讲到委蛇,桓公听说有个“蛇”字,便问委蛇的形状怎样,皇子告敖就把桓公所见到的那两头怪蛇的形状向他一点不差的描述了一番,最后说:“当国君的如果见了这怪蛇,就可以雄霸天下。”桓公听了不禁展颜微笑说:“这就是我打猎时候所见到的啊!”心境一开畅,他那病不知不觉就好了[24]。——这能为人祸福的奇怪的委蛇,它就生长在伟大的舜埋葬的九疑山的近旁。
6 w" r. H' G' c( M$ p9 j4 f9 X) C* u( _: R2 o% _5 B
在九疑山的山脚下,据说,每到春秋两季,就有那长鼻大耳的巨象来耕种舜的祀田[25]。后来他那封在有鼻的弟弟象也从封地赶来祭扫哥哥的坟墓,象去了以后,人民便在坟墓附近给造了一座亭,叫做鼻亭。供养着象的神主,叫它做“鼻亭神”[26]。——在这里,作为动物的象和作为人的象已经几乎要合而为一,不很能够分辨了。% U$ h& y) {5 W/ [' i
9 M. d( k* c/ Q; D" S2 s
舜的妻子除了前面所说的娥皇和女英而外,据说还有一个,叫登比氏。登比氏替他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宵明,一个名叫烛光,住在黄河附近的大泽中。到晚上,从她们身上所发出的神光,把周围百里的地方都照得清清楚楚的了[27]。这使我们联想到帝俊的两个生太阳月亮的妻子,舜的这两个女儿,实在有点和帝俊的两个妻子相像。从这个传说,舜的身份又不大像下方的人王而像是天上的上帝了。所以有人说登比氏是舜的原配妻子,是在尧把他的两个女儿下嫁给舜之前就住在家里的了,这是把两种不同的传说混在一起的结果,是不很可靠的[28]。  M# k; [2 J, e+ |. v
6 b. W6 S) {  Z3 H+ y
舜的儿子有的书上说,一共是九个[29],但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个本来名叫义钧(和帝俊的孙子义均名字相同)后来封在商又叫他做商均的儿子而外[30],其余的八个,我们都不知道名字。只知道他们和商均一样,都喜欢唱歌、跳舞罢了[31]。这一群只懂歌舞的风流浪荡的贵家公子,无怪乎不能担当天下的重任。除了这些儿子,还有边荒的两个国家,据说也是舜的子孙后代,一个是东方荒野的摇民国[32],一个是南方荒野的臷(音秩)国。臷国的人黄皮肤,擅长拉弓射蛇。他们得天独厚,用不着耕田,自然有食物吃;用不着织布,自然有衣服穿。还有鸾鸟在那里唱歌,凤凰在那里舞蹈。臷国人住居的地方,简直就是地上的乐园[33]。
( R; Q" O4 G% ^# n  b, E
; i( z/ P! V! D# O; _. t, ?
% s" `+ t7 ]8 a. f
. _8 B2 [! s9 e  J注释:) W, Z: k8 O' u! b( `; i
. v) m" t8 n4 v/ ^4 d
[1]《列女传补注》卷一:“舜女弟名‘敤手’,俗书传写,误合为‘击’字,又误为‘系’字。”
, ^, Q% h1 O8 ^' }" w, W+ s3 n; M# M8 n
[2]见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第436页。
" o7 a6 K/ d/ y) W5 K7 K, M% Y
. w# A6 I' k& P, R/ M! X! O% ^[3]《列女传·有虞二妃》:“瞽叟又唤舜饮酒,醉,将杀之。二女乃与舜药浴注豕(矢),往,舜终日饮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怜之,与二嫂谐。”今本“注豕”作“汪遂”,非,从闻一多《楚辞校补》改。  D! e2 n" E# D2 s) Q

# N* c9 w" a$ c* f' v[4]《书·尧典》:“若稽古帝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论衡·乱龙篇》:“舜以圣德入大麓之野,虎狼不犯,虫蛇不害。”
# r$ g5 x6 o$ x7 g4 ]' d6 k& {' T% a
[5]《列女传·有虞二妃》:“既纳于百揆,宾于四门,选于林木,入于大麓,尧试之百方,每事常谋于二女。”# N) i& L7 X9 e8 T; Q. K
+ M' d% h$ ?4 ?# p
[6]《史记·五帝本纪》:“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路史·后纪十一》:“(舜)乃驾五龙,日三朝于瞽所,故瞽底豫。”! v/ D4 s7 M* H7 }! A! _
- O' m0 W  W& S
[7]《史记·五帝本纪》:“(舜)封弟象为诸侯。”集解云:“孟子曰:‘封之有庳。’音鼻。”证以以后舜死象至舜墓所的事实,知象终于受舜感化。
$ p7 R. @/ \! Z
" g5 H. b# e* G4 k0 `9 E[8]《路史·后纪十一》:“商均是喜歌舞。”& G9 l, O: `. [8 T; i
8 ~/ a) X8 Z2 x6 _
[9]《吕氏春秋·古乐篇》:“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9 t0 B+ B! z* G! @

+ g* C% W+ m0 o9 P3 H[10]《史记·夏本纪》:“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索隐:“即舜乐《箫韶》。”《列子·周穆王》:“奏《承云》、《六莹》、《九韶》、《晨露》以乐之。”注:“《九韶》,舜乐。”6 B5 Y  }" r5 B$ G7 p8 N* P
! w+ }" S. Z9 }( |' F8 |
[11]《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
1 ~: T) {4 _7 v: N& ~( [$ c; B1 a3 t0 Q
[12]《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3 x) k5 }; O5 [7 I
5 t3 N( V4 W# I) j
[13]《绎史》卷十一引《尸子》:“帝舜弹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卑吾民之财兮。’”
- E1 _5 {7 r$ e
8 R! G$ W; r! T4 d$ U[14]《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8 @$ D' p* m$ L2 g7 }/ P2 ~) J$ U: u: c2 B, i2 }/ ]
[15]《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尧)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此移用于舜。
4 }6 M( \( ]4 C4 r  u) L; q# b$ p/ F( @1 o
[16]《博物志·史补》:“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泪挥竹,竹尽斑。”《群芳谱》:“斑竹即昊地称湘妃竹者。”
5 K0 W3 ~7 g8 ^+ B4 w$ G- x1 d1 F4 a- Y% `7 {& e
[17]《水经注·湘水》:“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6 h# a- N" k" X6 A( @% g

2 T0 f9 _5 ]% _; \[18]《楚辞·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1 i% Q0 q9 h* P9 i

- U* k& J9 V, k% B! `[19]《山海经·中次十二经》:“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是多怪神,状如人而戴蛇,左右手操蛇。多怪鸟。”% q. @2 \. ]& d* f) m: j
! s; }/ ]# i7 g9 m' C0 W
[20]《帝王世纪集校》第二:“(舜)崩于鸣条,年百岁,殡以瓦棺,葬苍梧九疑之阳。”《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皇览》:“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3 |& ?, Z' w4 J5 R

6 ?6 u" ^- T: i, F) U[21]《山海经·大荒南经》:“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爰有文贝、离俞,鸱久、鹰贾、委维(郭璞注:即委蛇也)、熊、罴、象、虎、豹、狼、视肉。”4 j( ]5 i  h7 O! \! u0 Q& \8 ]

7 h8 H8 O7 N. _0 }: s7 [[22]《论衡·福虚篇》:“楚相孙叔敖为儿之时,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对其母曰:‘我闻见两头死。’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必报之。’叔敖竟不死,遂为楚相。”
/ Q# V2 b$ k( m. B
" Z1 E: V' C: u0 `4 I2 i0 t[23]《山海经·海内经》:“有神焉,人面蛇身,长如猿;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名曰延维,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 t, q+ A' A8 |/ W

  y: X0 k9 \6 B+ D2 u[24]《庄子·达生篇》:“桓公田于泽,见鬼焉,公反,诶诒为病。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野有彷徨,泽有委蛇。’公曰:‘请问委蛇之状何如?’皇子曰:‘委蛇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桓辴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2 w: D5 J1 i, J' b+ V# }) L3 r

: ?, ?3 n' ]- k! \# N- D1 p% N* t[25]《论衡·偶会篇》:“舜葬苍梧,象为之耕。”" @5 ^6 _# _' C# D, Y- \; `
8 y9 w9 a% U; ]9 Z: Y
[26]《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括地志》:“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5 x+ [+ }' ^- @0 G/ j" u7 M* x

, d8 @% W- D: A( b6 I2 W2 x; @[27]《山海经·海内北经》:“舜妻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
/ X  E% S' r- l% u  _0 ^  {+ I
* m5 ?$ |" S  F+ h, K4 t9 v[28]《楚辞·天问》:“舜闵在家,父何以鳏?”闻一多《楚辞校补》谓“闵”当作“妻”,“父”当作“夫”,是也。其意正如郭沫若译文云:“舜的妻分明住在家里,为什么说他是个鳏夫?”盖当时已有舜“鳏”与“不鳏”的两种说法,故屈原发此疑问,他是比较主张后一说的。但后一说,正是把两种不同传说混在一起的结果。
, H! A) \  W: b- n$ ^4 O4 ~7 K. F* H. Y& X: ^' C3 _0 ?: G
[29]《吕氏春秋·去私篇》:“舜有子九人。”
0 a- K- y2 G) y" T2 v' A' k3 [! ~% J! e- z; |% i$ _
[30]《路史·后纪十一》:“女莹(英)生义钧,义钧封于商,是为商均。”+ w6 d1 m( e: {9 A: J* I7 ?
7 X( g' M; `, M0 d! N
[31]《路史·后纪十一》引《朝鲜记》:“舜有子八人,始歌舞。”这和《山海经·海内经》“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舞”全同。有人说《路史》所引《朝鲜记》即《山海经·海内经》的别名。1 r2 U, E4 h, k, z
) \# U8 U: N0 n4 ]1 o" f- _
[32]《山海经·大荒东经》:“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 H  R( O5 d/ L: k3 @  [7 d, [
  Y9 e. _; M/ |9 z[33]《山海经·海外南经》“臷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大荒南经》:“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盼姓,食谷,不绩不绖,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
# M- {! {) O" A5 f8 ~) i) A4 Y) {5 M, l8 y; Q: N5 \+ ^

  S5 R  O$ I0 S# q7 i% X+ |4 I* i9 ]( V
(《中国神话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
! o8 f* L6 `. {' Z7 y( m6 X
7 g7 C2 e% f  S6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