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N8 c* V! [/ X$ ?# O8 V 宋德祐元年(1274年),曾与宋军在一条战壕里战斗,共同灭掉金国的蒙古铁骑,终于对自己的盟国下手了。由元丞相伯颜率军20万南侵,一路上势如破竹,兵锋直指临安。常州城于德祐二年(1275年)2月陷落。当时在福州官衙任职的姚訔因母丧在宜兴老家,国难当头,毅然而起,约锡山陈炤、武进包圭等,联络四乡义民2万人,于5月某夜克复常州城。这无异在元军背后插上一刀。伯颜恼羞成怒,回师围攻常城。在姚訔领导下,全城军民英勇抗击,拒绝诱降,屡挫敌锋。元军久攻不下,惊呼:“纸城铁人。”伯颜逼百姓搬运泥土堆垒成包,杀居民煎膏取油作炮,强令士卒用牛马皮遮掩箭矢和石块,一次又一次拼命攻城。11月18日,南门首被攻破,全城军民与僧道人人拿起武器进行巷战,与元兵进行殊死拼杀,最后全部壮烈牺牲。姚訔早就下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战至力竭,从容跳入烈火中殉国。城破后,元军血腥屠城,老幼妇孺也不放过,相传只有7人躲身桥下,才幸免于难。 6 v K8 `& G" X9 ~+ v
+ J0 U' H9 O. Y4 y 姚訔率领军民坚守常州城的英勇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连蒙古人编纂的《宋史》也不得不承认:“功虽不成,千古有生气矣!”明朝天顺七年(1464年),朝廷追谥姚訔为忠毅公,正德年间循岳飞例,又在常州城内双桂坊建“忠义祠”,祠后筑“浩然亭”,为姚訔等14位英烈塑神像配祭祀以慰忠魂。1984年,常州市人民政府在人民公园重建“浩然亭”,以纪念姚訔领导的常州军民的抗元斗争。 * T: b$ z d8 ~2 J% M% z 5 `! k! i2 [9 N' | 生灵,侵略者的屠刀是杀不尽的,一个姚訔倒下了,但他的子孙们却悄悄地在常州府各地繁衍发展起来了。蒙元以来的数百年间,常州青山桥,武进郑陆、奔牛、横林,江阴四河闸,宜兴吴渎,无锡新塘等地,都有姚訔子孙的定居点。 ' ]4 p( S1 K- n2 p0 ?1 Z* } X/ X8 e, G9 ~
余巷这支姚氏,是姚訔叔父希文的后裔,在常州保卫战中,希文也同时牺牲在战场上。他的后裔国器于明洪武年间占藉于此,清嘉庆六年(1801年)始建“姚忠毅公祠”,形制简约,酷似民居,解放后沦为生产队仓库,又经风雨侵袭,年久失修而倒塌成墟。改革开放的春风使祠堂谱牒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妥先灵、辨昭穆、和宗亲,经族人一年半的努力,一座纯砖木结构古典式祠堂翻建而成。在祠堂里有姚訔的五首殉难诗。其中有句云:“自古忠臣多杀身,我仇不灭恨难伸;从今只有随城殉,断不求生以害仁。为人何必计求生,死及当时死胜生;臣分理应身殉国,不宜畏死负皇恩。”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耿耿忠心。(文/ 姚文哲) & w. v; [2 R7 [: C T3 J4 u; R, T7 J9 g7 a) w
(责任编辑:DY) 8 i, S) o' m$ i% @6 M) b
0 I ^8 A/ w' @' c; X. }& a% f. V1 B# A. e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4-2-22 20:29
浩然正气垂千古9 M/ f. }$ U0 _# V& V* @
本帖最后由 怡然堂主 于 2013-6-12 11:12 编辑 1 Y5 d8 \, |: H: R' U$ o6 B" C, R$ J7 v- ?
: \' |" t; Q2 e% v3 U; ?5 t! D
/ O: h+ X6 m. v
3 ^+ t2 ~4 [+ o, N. K- o$ W
: k& F& l$ h! v
# J! M& f/ |$ `9 A7 H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