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安徽桐城姚姓乃為名門大族 [打印本页]

作者: yaogens    时间: 2007-6-24 07:57
标题: 安徽桐城姚姓乃為名門大族
安徽桐城姚姓乃為名門大族(有桐城麻溪姚氏族譜存世)。与“桐城派”首領戴名世、方苞等共享大名的大文士姚鼐(1731-1815年),字姬傳,號惜抱,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就是一位精通文辭又擅長書畫的一代大家。同為桐城大名士的姚文燮(字經三,號耕壺,晚號听翁)其少有奇气,秉怀大志,頗負盛名,著述宏富為世敬仰。另尚有姚元之(字伯昂,號小紅鵝館主),嘉慶十年(1805年)進士,工隸,深得《曹全》、《禮器》之古韻;尤善白描人物,嘗摹趙承旨羅漢,黃左田稱為今人不讓古人,所作花卉,不落時趨,生平所見粉本甚伙,落筆別有机杼,間作果品,亦別饒風致,可与南田、新羅爭胜。周允臣藏其花鳥大屏八幀,縱逸超邁,天趣橫生,平生愛蒔花,于京師辟小園,遍置竹石,顏曰君子世界,足見其品之清高。 ( m. N+ i: D) k* d7 p

0 c: E: {$ G, X7 N* U  還有姚鼐侄孫姚瑩,也是位品性絕俗的文士。其為嘉慶十三年(1808年)進士,道光十八年(1838年)奉旨為台灣兵備道,加授按察使銜,是抵抗英夷的主要功臣,受朝廷嘉獎,進二品。清廷与英議和后,英人謊非戰敗,而是遇風触礁被毀。清廷听信謊言,大為震怒,以“冒功”之名將姚瑩下獄,貶官后罰入流藏;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引疾歸鄉;咸丰初年(1850年),授廣西按察使,繼遷湖南按察使,不久戰死于軍中;其于帶兵之余,秉承家學,以才高聞名故里,文筆剛健雄直,不拘一格。書法有祖上遺風。 9 E. ?& I$ s8 f/ j
( ^6 L6 z2 X+ R" C! q
  而于同光間盛名于世的桐城文士姚京受先生,似得龍山鳳水之靈气,邑處諸賢名公之文風,深深地影響了他的藝術才情。 . Q+ y# g: d. `/ C
& k( A: c; K9 ^4 q& n1 [
  姚京受,字巨農,號書園,生卒年不詳(大約生于同光年間,卒于民國十年前后),工書善畫能篆刻,尤精篆隸。世人評其山水,“得宋元秀逸之法,融倪黃古潤之筆墨。山色遠曠,暮靄\蒼茫之境,渺淡中气足神定,古穆渾厚已達空靈妙境。”
! j' N/ @# h& W" F2 v' Q7 G# h, c# b$ C) j: o
  巨農先生為桐城名士馬慎庵婿,乃大學士馬其昶先生妹夫。馬其昶(1855─1930年)字通伯,晚號抱潤翁,光緒間舉人。其治學嚴謹,博學宏才,精古文辭,議論恣肆。陳立三評其“曾、張(曾國藩、張之洞)之后,吳先生之文至矣……”吳指吳汝綸,字摯甫,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曾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同治四年(1865年)進士;光緒十五年(1889年)主講保定蓮花書院,不久東渡日本考察教育……”另章太炎稱贊通伯文“能盡俗”(短短三字,足見評价之高);馬通伯受吳摯甫誠\聘,任京師大學堂教習、清史館總纂,民國十八年卒。一生著述宏富,較有名的專著為《桐城耆舊傳》十二卷傳世)。京受先生由于家學淵深,家朋親故皆為邑中名士,故在詩書畫印方面所見甚多,眼界為之大開;所作書畫皆可入古鼎新,標格獨具,其印宗漢印之法,頗見古韻朴茂。
! E0 `# U' P/ X  a1 @2 a
6 t1 C' j' W; A! A; A  藏有姚京受先生四尺七言篆字聯,聯曰“開寶之閑稱极樂,秦漢以后遂闕文”,上款落“又辰仁兄屬,集開母廟闕字”《開母廟古闕銘》為東漢篆書碑刻。原碑稱《啟母廟闕銘》,因避漢景帝名諱,遂改《開母》。延光二年(123年)立于河南嵩山,是《嵩山三闕》之一。由于年久,故風化缺損嚴重,是漢代著名篆書名碑〕,下款落“戊午竹醉日,京受”,鈐白文“姚”、“臣農無礙”印二枚。 . x& h# r6 q  c" }* x( ?, o3 V6 c

: o8 J7 a( x4 b0 P' m  欣賞該聯,京受篆宗秦漢,取法高古,篆書中洋溢著一股金石書卷气。其用古籀之筆入書,寫來筆墨遒厚,古拙勁澀。字中之筆融秦漢瓦當之法,使轉方圓相兼,蒼潤自然,盡得古法渾朴之妙;且平中寓奇,奇中生拙,筆墨無不盡在規矩法度之中。
3 s) S1 d4 M7 s& f: ]* I3 L3 Z1 J. X: @
  姚京受先生翰墨傳世無多,甚為稀見珍貴。安博、桐博僅藏有其篆隸屏聯及楷書、山水團扇數幅。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