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0 C- W3 U4 F0 H+ w4 Y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2-4 17:04
一个承诺 $ F' P2 d# i6 l+ f2 T& y2 z3 i* t" ]5 j3 m
我2000年大学毕业。拿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奖学金去读战略管理硕士。此前,我对“宗教”的了解只限于:在庙里见菩萨要拜;人死了要成鬼,其它就一概不知。我对“科学”一直有敬畏,觉得自己是个“无神论者”。1 F3 k- H/ J; n! a! W
9 ]4 e6 [- u" W3 R2 K0 w* |8 D
刚到新加坡,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从小到大都有个目标。整个生活都为此展开,那就是不断考试。小升初,初升高,再名牌大学,出国。为此得把你周围的人比下去。 `( y" e6 h' m4 h8 h, m5 g( V1 w: A0 d5 O6 S8 L
可出国后呢?也许找个好工作,泡个洋妞。但我发现个事实:达成一个目标,不能令我放松、或快乐,于是就匆忙进入下个目标,在“匆忙”中让自己忘记“清醒”。! v1 Q" e! I+ x+ K9 ^& k% V# g
; S T* r/ }) ^( A; b- {
我病了。不能放松或快乐,那些所谓的人生目标只是治病的药。但也不是真药,是假药。像毒品,饮鸩止渴。 ; l* M/ t% h5 M9 i2 v! Q; Q& f4 f$ b" [8 t! K$ J% H. K( ]7 g
我开始失去下个目标。我开始思考人生的目的。说来惭愧,23岁才开始有此意识。7 \1 l: f' |, i1 F% h9 Z
7 d2 b/ M8 S5 w. T6 M
新加坡有各种民族和宗教。有师兄是基督徒,拉我们这些师弟师妹去教堂。这对迷茫的我似乎正中下怀。开始半年,每周末都去教会。听牧师讲经、教友分享,不断提问,争辩。大概半年后我就决定不再去了。理由是:) D% J3 F( @+ f6 s0 ?: a
$ h3 H$ p+ d! z! |
“你们无法用逻辑说服我,神真的存在。你们信神的人有自己的逻辑轨道,能自圆其说。我们不信神的人也有自己的逻辑轨道,也能自圆其说。两个轨道是平行的,并无交点。要把我从这个轨道发射到你那个轨道,只能靠信心。而我没信心。信心不来自逻辑和争辩。信心只来自心的震慑。” ' U) d9 z5 H9 m5 j5 u! @, m0 w/ v, u, C: z& ~
那时几个热心的教友最后一次来学校请我吃饭。他们问: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的兄弟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你信吗?我说:我没兄弟,性格孤僻,将来若有兄弟,一定是信任的人,我会信他。教友说:你是个诚实的人。当初这段对话,我没在意。说过之后就忘了。直到两年后。 ) d# X8 M( n) X$ T0 B+ R9 u" ~/ b5 l' W
之后两年,再也没去教堂,也停了对宗教的寻找。精力投入到对专业、哲学、历史方面的学习。3 e. x' s, i2 p+ ^. B& h
1 S, y( \; d$ U. c这两年间认识了个朋友,程明。他也从中国去新加坡,也在那里第一次去了教堂,接触基督教。他是个好人,我见过的最坦诚、善良、几乎没掩饰的人。我们成了知无不言的朋友,然后成了兄弟。我们一起干那些“兄弟”可以一起干的所有事。在我心里,他是第一个兄弟。 : ?& I+ H) i. k8 W; R- t. |' x Y5 O; ]" f( t+ v1 \) V1 o
这两年间,程明成了基督徒。9 z2 X0 h r9 W M2 {* a
5 _/ @: l9 z& B9 b& _. Y就在我快离开新加坡的一天,程明又在默读《圣经》。我一直看不起他“一进教堂就被牧师们洗脑”的傻。我想要用最后一点时间打击他,说服他,“拯救”他。 z: ~* ^$ U7 d" V+ W r
5 S v2 q! y h( b我捅了下埋头默读的程明,用轻蔑的声调问:“程明,真的有神吗?”程明转过身拍我的肩,似乎有点小兴奋,说:“兄弟,真的有”。) t) a; d; t( G, E h4 ~; V0 ? i' v. e
4 N$ A7 j# C4 p6 }! ]那一刹那。我身体抖了一下,僵在那里。忽然记得很久以前跟人有过个约定。若我的兄弟来告诉我真的有神,我就会信。这个约定我早已忘掉,没在意,不过这时它忽然冒出来。 , H: \0 ]9 Z4 V 1 `' Z$ O: u+ V; ^; i- {当时就像有个人站在背后,冷冰冰却又热乎乎盯着我说:现在该遵守你的承诺了吗。) ^4 q' K; T M ]/ J- X3 e
2 Y, v9 r8 t3 i9 T; P/ ~* X$ [
其实我也想过,这完全是个偶然,我不用神经质一样遵守承诺。但这想法在当时那样的体验面前,完全没力量。我不是在遵守承诺。我只是被震撼了。 ! W* ^( y V7 [2 E: y, ~ 9 T/ F2 J+ G' x. A8 K% ?! A0 m. b+ E0 |这就是我对牧师所说:只有信心才能把我从这个轨道发射到你们的轨道。这个体验,瞬间充盈身心。瞬间我到达信仰的轨道。当匪夷所思的事发生时。你要有信心去感受它,接受它。 . e. \% b$ [3 K8 g0 m6 v8 }) Y# Y3 ?$ s3 Q, d9 l4 M
在新加坡“信神”后,我开始被新问题困扰:该皈依哪个宗教。 , [4 T6 i% a* k$ k9 t6 F& H) A- l- a+ _5 h
在教堂时我问过牧师:若我们信神,但该信哪个神?牧师们总会拐弯抹角说基督教才是最高明的宗教。我感觉他们的解释是无力的。对他们生不起信心。3 h+ ?9 l. o) U. I: w/ f" _$ ?
! Q6 F* K, M2 }3 \; G0 Z直到2008年,看见央视采访净空法师的视频。记者也问同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选择宗教?那几年净空在新加坡传佛教,同时也受到当地其他六大宗教的拥戴,化解了它们之间原本存在的嫌怨。净空如何能做到?7 K R% |: E% j- z6 m$ O
- F& z* K: Z+ \
净空说:“天下宗教本一家,讲的都是个爱字而已。”人类各个地区、不同时代出现的老祖宗,都是一路人。 5 x3 j' d+ a8 n# B" w$ Q' L$ v1 T) A! V/ q5 a
这话对我醍醐灌顶。长久的迷茫一冲而破。如拨云见日。; c L6 B6 W* @/ K l; P6 `# e
. a o: m9 E- s9 E% v5 z2 k
当在长久的迷茫经历后忽然听到真理,根本就不需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你内心深处就通透的知道:那就是真理。所谓真理,无非就是对你的本性的召唤。就像九死一生穿过一片沙漠后,忽然见到绿洲。 1 T2 l* c) D& i2 p& z% M 9 _. n* ^7 M6 m) }6 P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2-4 17:04
一个空碗 5 }! T; k1 i# q* N# |" K( F. [7 }$ n3 v: a& y. W4 W
小时候经常把一个空碗从碗柜拿到切菜的桌子前给爸爸。在这个只有三四米的距离里,我一直被一个问题纠缠:我是该双手捧这个空碗,还是单手提这个空碗。/ _& y3 G( ~8 T/ M5 [
' t' a! x0 {! H$ n* r8 W% ?
感觉上,该双手捧这个空碗在胸前。但大脑的逻辑推理,该单手提这个空碗。因为单手提,简单,走得快。双手捧就走得慢,会挡住眼睛看地面的视线。 ' D* ]) f5 R- b6 a& U7 X2 v6 L : t, q& r% Z7 l* \7 g6 p! r我记得,对这个问题纠结好长时间。但没答案。当渐渐长大,我就渐渐觉得,这是个傻问题,庸人自扰,“处女座”的神经质。' n) U+ I7 G( O5 E# M0 X
8 }- I7 M6 f$ a/ d3 a% z我也有颗傲慢心。这跟对人苛刻的心态如影随形。我有对你苛刻的本钱,那就是我比你高一等。但傲慢心背面是自卑心。若不苦于觉得自己比人低,又何故会享受比人高?有高低就是不平等。若能识得高下相生,前后相随,有高就有低,有弱就有强,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轮回之苦,求出无期,就破了不平心,随顺自在。这样的心就是柔和的。# I0 x% ~! Y7 n8 i V8 Y" Z
8 u- o7 F. N6 y, M7 Z
这一年虽有所放下,但还是保持一个刚强不化、宁折不弯的本色。顶撞前辈,忤逆同辈。刚强不化伴随着傲慢心,嗔心。而柔和才伴随着感恩心。刚强不化是迷在一个我里面。柔和是从他人角度出发。 5 C( d+ _7 U* y, F# f( I- Z4 _ t: s$ u& J
反思到这一步,卢老师说,你比之前进步了。而令我心有戚戚然的是,竟是病痛令我有了这些进步。似乎病痛就是你心性里的污染所自然衍生出来的警报,提醒你潜藏的心魔,引导你去观照它,然后降服它。如此来说,病痛其实是善缘、助缘。 / U; V- v, Q2 z6 b% H( I* Q7 q2 g, ]; q# F$ H% b7 ~! e
后来看到台湾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的自述。他说“病痛是生命的上师”。诚品书店是吴清友在经历一次生死攸关的大手术后创立的,那次遭遇令他认识到为人的真价值。人的真心本性知道答案,是全知全能的,是生命的上师。病痛是机缘,让人反省,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是桥梁,连通自己的真心本性。常人的真心本性是被蒙蔽住的,病痛是良药,穿透蒙蔽。 . p' f6 Q: o( M5 ^, D- s3 p+ @" l8 K) q5 C6 F4 B
一位古大德也说过这样的话:“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更进一步,则有,“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 ; \1 }# Q- V+ @# w* y/ o' Q! A% w/ ?2 c# m
后来卢老师一次给我扎针时说,你恢复得不错。我赶紧说,性格若不改掉,就算好了也会再倒下。净空法师讲过,人若真忏悔,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后不再造”。若心魔仍在,那病痛又会不期而至。他是生命的上师,若我尚不解脱,上师则不会舍我而去。 " b9 _) b/ [ X% q! }4 y/ \7 @( S0 w7 P% [8 k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4-2-4 17:07
) P }$ h# e1 N6 I2 h: J. v8 n太极! }, n: b/ Z, Z
) A: W+ k& i* n) i$ v
从2010年经卢老师建议开始,我已坚持每天打坐3年。之所以坚持,是因为尝到甜头。打坐能令精力恢复,全身充盈,四肢有劲。肠胃不好,打坐半小时就打嗝、放屁,老师说这是经脉开始松通的迹象。若是轻微着凉、感冒,打几次坐就能出汗,恢复。打坐时也常有神思冒出来,有时困扰多时的问题忽然有了答案,不少文章的思路是在打坐时忽然有的。古人说的“神来之笔”,并不夸张。灵感一直在空中飘浮,你的身心调和了,频率接近了,就自然容易接收到灵感。 + R8 k$ y# g: v* K# f; u6 A6 k 2 Q. f: f6 w+ Y# h& j0 `5 }2013年在卢老师家里,她又建议学太极拳。一来,扎针或吃药只能助身体扶正,但要根脉强健,还需自己修持。二来,打坐只是“一静”,加上太极这“一动”,相辅相生,能有大益处。于是我开始跟卢老师推荐的柴老师学拳。柴老师是有功夫的高人,之前有不少学生真实受益。: w& v4 H c: _
3 u* y. \0 l! t1 ^我问柴老师,象我这样病恹恹的,学拳可有障碍。老师说,历代都有太极名家是“带病入门”。柴老师当年也是受鼻炎和胃炎所困,习练太极,而后痊愈。想来也对,没有“病”这位上师一直严格监督,恐怕难以坚持。( e/ \5 K" K n
: \4 d# m7 w. l$ m. A* Z1 `
太极虽是拳,却丝毫离不开心性。修太极,其实就是修心养性的过程。柴老师刚学拳时曾问师爷,练到哪一步就算是入门。师爷说:性格变了就算入门了。思想意识跟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若不把性格“化”掉,拳也上不了层次。6 ^3 q* R+ ^0 [+ i5 k. W
& C7 U5 l2 h4 C2 K* L+ J. ]
其实古人的东西,都是化性。弹琴、书法、围棋、拳,由艺可入道,由拳也可入道。什么道?道法自然。比如太极拳,就是要把阴阳悟透,达到圆融境界。柴老师说,太极拳不是斗力,若脑袋里没想明白,若心性上没上境界,太极拳就练不成就。% |1 w w+ y" T+ z; r7 J
/ h$ E \# u# k. E) Y& Y5 y
听柴老师讲拳,就觉得有味道。说的虽是拳,但话里都是自然。说的虽是打拳的心法,但都是跟天地、日月、江河、自然紧紧连一起。比如上盘跟下盘的关系,也就是腰胯以上跟以下的关系,老师一个比喻,“就是水跟舟的关系”,一下就明白,通透得很。比如肩要“松”,如何松,老师说,“把肩落到胯上”,一下就来神。比如拳经里说“上虚下实”,老师解释,上身如天,下身如地。站姿一下就入了味道。# J" \; |% ^3 M+ M8 R* Y, k
/ O. ^/ n7 P. I" U0 O0 D! `' z老师教太极拳时说,一切运动皆是圆运动。后来自己琢磨,其实一切进步皆是螺旋上升。进2步退1步,再进2步退1步。退步是夯实、蓄势,进步是试验、用势。进步是春生夏长,退步是秋收冬藏。有时候会忽然觉得不会打了,老师说“正常”,练太极拳正是“一时清来一时迷”。清时是用势,迷时是蓄势。没蓄势就没用势。没有迷也就没有清。转烦恼成菩提,没烦恼哪来菩提。迷跟悟,烦恼跟菩提,是一不是二。 2 V* A7 e: G+ g3 @" p; H% o - R J# I7 j/ T6 Z每天练太极前,得先把先辈写的拳经默读一遍、过脑袋再过心,这能把自己的意摄受住,若没这个环节,打拳时容易走神,散乱。读经是头,练拳是身,练完拳收功是尾,相当于谷物归仓。头尾俱全才圆满。就好像上课前先全体起立向老师鞠躬、问好,敬意就借此生起来了,课上就容易集中、有所得。下课也要起立鞠躬问好,有始有终。3 s+ D- y8 M0 l% C3 F; T* ]
6 C( F0 z% [1 _在这样的身体练习、头脑琢磨、心性修炼三者融为一体的过程里,体验到太极拳的魅力,博大精深。从2013年11月开始到现在,每天都练,美滋滋的,乐在其中。走路时就时常不自禁的舞起来,带着太极的身法和意味走路。拳本身是有生命的,你不断练习喂给它营养,它就不断成长,有一天忽然就活了,自己就动起来。它一动起来,你就不需要人为意念的干预,就跟着它舞。 ) |; T5 ~3 ~- A' Y6 c% x- _5 @5 h
有次师兄弟们一起围着老师谈对太极拳的认识,我一时觉得说什么具体的都不是特别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说了五个字,“我就是喜欢”。老师笑而不语。0 u1 v% D/ r* p! x- t; r
) _" ~0 T6 A ~/ z1 P8 E柴老师练拳,跟高老师学医,有类似经历。他年轻时喜欢舞枪弄棍,每到一个城市出差就去当地最大公园看人练拳,不错的就上去切磋过招,遇到高人就拜师。当年柴老师学了好些拳,入太极后从太极拳、太极棍、太极剑、太极球,学了个遍。却还是不上境界。最后腻烦了,索性把所有东西都扔了,就剩下一个太极拳,也不争强斗勇,就是每天自己练一练,当个消遣,图个乐趣。但一进入这种状态就有突破,一路精进。 , z M6 Z- s4 ?+ s1 S % ~: p6 _, M# p6 f6 p7 N柴老师告诫,不要刻苦练拳。练习中常有气感,也是要“不追求、不理会”,提醒我们每个层次都有不同感应,一切都在变化中,所以定不要执着。这些道理,这个状态,像高老师说的“傻活”。' g8 V/ j( X H7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