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除夕守岁的习俗 [打印本页]

作者: 六安姚远铸    时间: 2014-1-29 20:40
标题: 除夕守岁的习俗
                                               除夕守岁的习俗
, i5 W5 t2 w; t6 [8 }
& A, \" ^1 Z; V) X7 Y6 `  除夕守岁是中国人民春节时早就有的一种饶有风趣的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赶“百鬼”,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驱赶百鬼的含意早已荡然无存,而今已成为人们除旧迎新、合家共享天伦之乐的家庭年会了。
: f8 I$ V! I1 {6 B" |) y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代已有除夕夜晚饮椒柏酒(用草药配制的药酒)以驱邪祛病的习俗,后世改为饮屠苏酒,王安石有诗“春风送暖入屠苏”。现如今,我国南方仍有年节时全家老小欢聚酣饮屠苏酒的风俗。& T1 Z9 H8 C9 m) X5 M, N2 h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7 U  d# [. j* |- x8 g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z+ x+ I3 m. {" G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1 x2 S3 o  N* {# F4 U2 |. |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进行了描绘,为后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文化遗产。梁朝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
) b/ q% o( J  k/ S. X9 L" h& ^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9 V. A) t1 G. c7 [  d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s+ @1 {' R9 `. R3 i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B! c1 l; h7 X  U( f. e, U
  勿疑鬓叉重,为待晓光摧。6 a- _. ^, S  M- v) [
  这就从多个侧面反映了1400多年前人们在除夕之夜欢乐待晓的情景。
! u% G' f9 g! {0 x  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 H" Q# d3 k% {& S, ~  寒喧一夜隔,客鬓两年摧。
3 ]) L! q  a2 Z0 T5 G  则是唐朝诗人李德裕对人们除夕守岁一夜不眠的具体描述。而唐朝的另一位诗人张说的《钦州守岁》一诗,则生动地再现了那些因公务在身或因其他原因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远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
4 D( ]% N$ L" I. x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S3 I. F3 i+ d5 A# A' ~4 m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5 z/ `  s# y# z7 \& J% X
  到了宋代,除夕守岁更是盛行。大文学家苏东坡所写的“儿童强不眠,相守夜喧哗”等著名诗章,则表现了孩子们除夕守岁时的喧闹场面。至于说皇宫之内或一些富贵人家,除夕守岁也自然要比普通人家豪华得多。李世民曾以《守岁》为题写有一诗:
. E' U3 p9 S( X5 M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 R  b  M, j% O; s" b0 q% g* e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 C; V6 T% `: o  i3 e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_9 n  Y/ W0 ~1 `% f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5 L7 O. P% K; l! k  唐朝另一位诗人杜审言也同样写有一首《守岁》诗,把那些达官贵人守岁时谈笑风生、酒绿烛红的景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G6 r. l, @3 P& |$ _( ~7 j' ^
  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
9 v0 t; ?4 N, w6 m6 |  宫阙星河低拂树,殿廷灯烛上薰天。
0 A1 C" V% b: u* c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  L7 d/ G3 w$ L5 L# }- G. g+ y' N
  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欢赏寄春前。
2 @( H1 n3 v3 R1 A# p7 i  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寒山寺,有一种“击钟分岁”的守岁习俗,除夕之夜的夜半时分,敲钟108下,意在消除人世间的108种烦恼。唐朝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一诗中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 y- L6 {2 U" o, A! Y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R# m& a5 P6 l4 j% w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j# i# _( [4 H+ l2 z7 A
  而今天,人们在除夕之夜守岁之时,听着那寒山寺钟声的袅袅余音,无不思念起自己的亲人和远方的朋友,无不沉浸在幸福和欢乐的海洋之中。
  {3 S' c+ F3 I9 b/ t! e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