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走进姚广孝纪念馆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9-7-11 02:05 标题: 走进姚广孝纪念馆 姚广孝(公元1335-1418年),字斯道,法名道衍,祖籍长乐市文岭镇阜山姚坑村,既是元末明初的高僧,又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诸家,善诗文书画,喜云游四方,广交名士。虽然14岁出家为僧,遁入空门,但并不安心与清灯苦瞑,不安心为方外之人,而是胸怀辅佐明君、成惊世伟业之志,并最终在“靖难之役”中运筹帷幄,辅佐朱棣成就霸业,成为朱棣登九五之首位功臣,官封荣国公。后为太子、太孙辅导讲读,并主持《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等书的编纂。他积极赞成郑和下西洋活动,并以自己的学术和影响促成郑和舟师累驻长乐太平港,功勋卓著,名垂青史,史称“无冕宰相”。 5 h8 \! p0 E6 X8 S* O' w* U. O
3 w' x D' \: D5 X' O" }7 M+ C( q ( _, J7 q6 `: l7 B6 l2 ~2 P2 Z" m1 T1 J, `" O
( [ [ n8 a5 ^
, K8 I, ^- h) `# A6 @' X" } 1. 一份可触摸的历史 & P! h5 |3 [4 a* ]; j6 r 7 C5 K0 V0 g" Y; e, C, S' S+ _* E& Z* x* K( f$ V5 F
; E' I0 e' E3 K; _( U3 d4 h 从历史中探寻长乐土生土长的文化,从文化中探寻长乐一脉相承的渊源,从渊源中探寻长乐创新发展的动力———我市处处可循的“半小时文化圈”已经逐渐将这道命题破解。正如一位长乐的领导人说,“山水有文化,更显其魅力光彩;文化存山水,愈显其丰厚恒久。”如今,不管你是行车还是漫步长乐,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文化已是浑然天成。一座石碑、一处公园、一段名言、一方馆楼,都能让人处处感受长乐“大爱开明、能拼会赢”精神所在。而座立于长乐市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山脚下的荣国公府(又称姚广孝纪念馆),则是2008年长乐市喜迎国庆“半小时文化圈”成功破解者之一。9月28日,座落于文岭镇阜山姚坑村姚广孝纪念馆正式开馆。 4 J4 m! q' w G. Q8 g& h( I0 Z5 [( |/ Q* y0 B* O% g. U
尽管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岁月不断更迭。深铭于心灵深处的历史记忆,却历久弥坚,永不褪色。姚广孝,常被世人称为奇僧,不仅是因为他的道骨清风,还因为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丰功伟绩,引人敬重。8 B' R, z% ?0 g8 k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