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中华酒文化-少数民族酒礼酒规之羌族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姓宗亲酒
时间:
2013-12-18 21:58
标题:
中华酒文化-少数民族酒礼酒规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 S! q, w( p9 S6 R5 T7 [6 Z
9 R/ F4 \! Q# ?3 l& x/ {1 s8 {
羌族的禁忌有:妇女分娩时在门外挂枷单或背兜,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9 m9 ?7 ~+ J' Q- f: D) a) l
+ P2 ]! h) N- x3 {2 i' n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原因之一是古羌人的一支首先从事农业。原因之二是,“禹兴于西羌”,而我国酿酒先圣仪狄是禹之臣,杜康是禹的后裔。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饮用时向坛子中注入点水,用细竹管吸饮,男女老少轮流吸,吸完再添水至味淡后食渣,俗称此为“连渣带水,一醉二饱”。 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重阳节酿制的酒称为重阳酒,需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此外他们也饮白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 S9 L+ V) {2 T$ U" M* V
/ m3 _1 ?4 V0 B
喝咂酒
7 Z3 e2 z/ U4 g
: k% x1 G x- }0 z
羌族酿酒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羌族男人皆有海量,所以虽喜豪饮,但却很少烂醉滋事。独特 的饮酒方式是喝咂酒。酒以青稞、大麦、玉米酿成,封于坛中,饮时启封,注入开水,插上竹管,众 人轮流吸吮,因而称之为喝"咂酒"。
6 V: M# t* D2 k2 U0 Y
) R9 K& K% K- B/ t: x/ X9 j
边饮边加清水,直至味淡 。咂酒是种低度的醪糟酒。饮时先由在场的最年长者讲 说四言八句合辙押韵的吉利话,作为"祝酒词",然后按年龄长幼依次轮咂。平辈们在一起饮咂酒,可以每人插一长竹管于坛中,同时饮用。
& @# S4 n# y5 a5 x
( K' y- @2 v+ @% \
羌族民间还有"重阳酒","玉麦蒸蒸酒"。孩子和妇女们常饮加了蜂蜜的甜酒。
( o" ~% g2 M& v F; z, |
. Y2 X& T. T) Y: G4 [+ L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
6 e# f- m& S2 r2 a) ~$ Q
8 G0 M+ K: m$ R, g' S1 O+ H
开口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男方相中某位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说亲。若女家同意,即向男方提出需办多少酒席。吃了此酒,双方便算初步定下婚事。
& _8 G1 w3 n& [
A# y" i, d) u$ m" S! p" W
大订酒羌族婚姻习俗。流行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吃过小订酒一段时间后,男方择吉日女方家备办酒席,招待其所有的亲友。同时,送去财礼,特别要送一份贵重礼物给岳母。在这个仪式上,男女双方商定婚期、婚礼等事项。
' K% B9 R+ a0 p. c7 S4 k1 _
- c) k* B0 @2 Z9 S ~
% L4 q8 [+ x$ u$ }3 p% j
4 X- n7 f) _4 v" q
% V8 S8 P8 J+ s
5 K, g- E- z( T/ Z$ V1 m* E( ? H
IMG_20131218_212934.jpg
(94.56 KB, 下载次数: 9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2-18 21:58 上传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