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汉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9-6-8 17:19
标题:
汉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最近,国学热了起来,人们对于国学的讨论不但热烈,而且,谈论的范围也非常宽广,这非常好,但是,怎样学习、弘扬国学?虽然众说纷纭,各执其理,争论不休,但是,对于国学的根本要义,却少有人问津,很多人仍然只是就是论事,偏痴于莫名其妙的争论,而少了真正的学习、研究的态度。
] A) b0 `- ] N8 Z) ~
4 `: `( i& ?" S5 k7 F) }
我国的国学,事实上我们更喜欢称之曰“汉文化”,它包涵的范围相当宽广,内容相当丰富,人们对它的评价是博大精深,我们既然要学习、研究国学,我觉得,我们首先有必要探讨一下:汉文化为什么博大精深?
+ d- ~2 Q# W/ ~" r4 b9 @) J
7 j$ P" I1 V) N; j2 }% N; m. }& g4 E. O
就这个问题,我首先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同时非常希望广大网友积极地参与讨论:
: U6 v; e3 p7 C6 _/ T% n
0 q8 {8 T3 R9 k D# I/ ^
首先,国学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在于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我们常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实际上,我国的文明史有岂止五千年?以群经之首的《易经》为例,坦率讲,我们有谁知道其真正起源于何止?人们说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是传说伏羲氏所创,归藏易传说是黄帝所创,周易当然是周文王所创,但是,实际上,伏羲也罢,黄帝也好,都只是传说,而在古代,人们的文明创造通常假托相应的圣人,但无论如何,即在远古的伏羲时代先天易经就已经创造;现在,人们对于易经的评价是东方神秘学,但其准确性是无庸置疑的,其中的科学规律仍然是值得人们重视的,那么,如此准确的《易经》积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必然是长时期的经验积累所致,因此,我国的文明史,绝非五千年的历史,而是更长时期的文明史。
4 w' A+ c! o6 J9 T
% _1 D* l3 D# ?3 n5 i# D
其次,国学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在于中华民族的特点: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不少,但如此博大精深的灿烂文明却只有中国,为什么?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特点--善于学习、善于不断创新、善于总结、兼容并蓄;如果古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么,我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史必然是天方夜谭,但是,偏偏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积淀始终锲而不舍,并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创新,比如,就文学而言,先秦时代产生了很多优美的散文,甚至,人们著书立说,都非常注重文字的修炼,包括史书,如《左传》,《春秋》,很多记载都语言非常精练、文字相当优美,汉朝时期,人们在总结散文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具语言特色的赋体,以及后来的唐诗、宋诗,文体、文学都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正是在历史的积累和沉淀中,才产生了如此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 ]4 K& S( |; g, j
e+ l* W2 I9 g% _- V' p
因此,我们今天去学习、讨论、研究国学,关键在于学习古人的正确心态,用正确的心态继承好、弘扬好国学,学习国学在于学习汉文化本质的、内在的优点,摒弃其糟粕,同时,还必须在学习古文化的基础,与时代相结合,与外国文化相结合,不断地创新中华文明,创立新的社会学,创立新的社会秩序,这才是我们学习国学最基本的态度,惟有如此,国学才会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发展,散发出新的光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8 20:44
国学也许无法精通,但示求略知一二。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28 14:45
汉文化博大精深,姚文化渊源流长。
作者:
姚元周
时间:
2012-7-21 11:02
宏扬汉文化,学习汉文化是我们的职责。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