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辉县姚屯姚氏始祖墓碑 [打印本页]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3-11-9 08:24
标题: 辉县姚屯姚氏始祖墓碑
本帖最后由 辉县姚勇 于 2013-11-9 08:24 编辑
4 P$ j9 H; s; N
) {. J8 E, w/ R5 P1 a

' g( P7 H% Y$ t  I1 {
       在河南辉县姚屯姚家坟地现存一块墓碑,系姚家的一支在民国六年四月中旬迁移新茔时所立,后因修路又迁回老坟地。石碑上有碑帽,下有底座。碑帽高0.75米,宽0.67米,为二龙戏珠纹饰,中间刻有“碑记”二字;底座高出地面0.27米,宽0.86米,正面刻着八卦“双鱼图”。碑身高1.35米,宽0.65米,左右有对联,上联:“祖功虽云远,曾焕元勋于元代” ;下联:“宗德犹尚在,克垂儒范于儒林”。碑中间大字是:“姚氏始祖新茔之墓”,前有序文:“先世辽阳柳城人也,复移洛阳,至元文献公复移于辉,又迁茔于张家庄之西北,又卜兆于本村之正北。至今不忍各自迁茔,盖生相聚、死亦不忍相离之意。自前清光绪廿贰年复迁新茔于□,仍然同茔遵□亲亲之义。若不竖贞珉于墓前,将后世子孙亦不知为谁氏之兆矣。于是□备公□立石不替,同族人等不胜欣幸之至。是为序。”落款:“中华民国六年四月中浣合族仝立。”
       此碑的记载,更进一步证明了姚屯姚氏为枢公之后。
       (怎么传不上照片?)
/ K/ \$ W% J6 ?5 R& q' p) b; I! c! T

! F5 r" Q9 x( c% j  b' D

1 b" I4 v) u* u* `. `) s1 j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9 13:34

1 b% b0 j* ~" |& {" \4 G"先世辽阳柳城人也,5 I) c6 R1 N+ I! o$ k* @7 I
复移洛阳,' w8 L/ ^9 Z( K$ `0 Q+ z% t
至元文献公复移于辉,2 h! D+ s5 j1 l1 a- Q& I8 J
又迁茔于张家庄之西北,
% J9 X9 r# }! Q" F+ C又卜兆于本村之正北。"
$ n5 m  p0 A5 c& M0 V% X# @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13-11-13 22:21
先世辽阳柳城人也,复移洛阳,至元文献公复移于辉,又迁茔于张家庄之西北,又卜兆于本村之正北。
& F  z9 T/ L+ S9 w' R. F6 |; }
枢公祖茔在哪里?; M% d3 k! b3 a4 w% O% {
    祥公、懿公墓地可能是吴兴武康迁峡州的首个祖茔地。炜、堉在懿公墓地立有碑记,枢公是懿公后代无疑。懿公子孙很多,又多外出做官,外迁建坟立祖应很多。洛阳万安山茔地是崇公家族老茔,至唐朝末年仍在经营。有史书称枢公是洛阳人,后为柳城人。自汉英使辽,居柳城,家族在关外定居,在关外应有祖茔地。1 ^/ h! v' |7 _
    枢公祖父锜,曾任获嘉令(河南焦作市获嘉县)。父亲仲宏“录事判官于许(今许昌)”的时候,枢公在许州,宋九嘉老夫子称其“负佐王之略”。仲宏公直呼枢公名讳时,宋老夫子很生气。枢公神道碑文有“先祖曰:同僚呼儿辈宜然”句,说明锜公也随仲宏公在许州。元军攻破许州城的时候,金国即将灭亡,枢公约32岁左右。这时候锜公很可能已经下世了。锜公葬地会在哪儿?
" y( P# R. G/ `( r3 T枢公在许州之前的家在哪儿?仲宏任(甘肃)庆阳府安化县丞的时间应是在许州录事判官之前。神道碑中说:“闻将迁关中,考康懿公俾取师氏姑及姑之夫子昌以来。公徒行怀书,困休于树,宿止于邸,亦出以诵,自期甚高。”甘肃庆阳在关外,许州在关内中原。这段话是说,仲宏公听说自己将升迁到关内任职,让枢公去请姑姑和姑夫来家。这时的家是在庆阳安化吗?
1 j& `6 J4 r* }0 X* Z     仲宏公墓地或许在辉县及其附近。仲宏公在金朝为官。金亡之后,枢公约35岁北上,41岁辞燕京郎中之职,垦荒苏门。直到50岁,受忽必烈之召重新出山。枢公是当世巨儒,必定精风水,重祭祀。隐居辉县,建祠堂、垦荒数百亩,做着终世居住下去的打算。意味着:其一,在教书、耕读之遐,遍览山水,在辉县选定祖茔地的可能性很大。其二,必定便于祭祀,很可能距仲宏公的墓地不远。
* [! Y' C5 g) c2 R9 W    枢公神道碑中说:“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是说炜公改葬枢公时,先在祖茔占卜,后在祖茔之外的菊山之阳选定了枢公墓地。这个“西洛金门山祖茔”必定有仲宏公墓。它会距离枢公茔地很远吗?期望懂堪舆学的宗亲给些指示。* [9 f, u; ]2 u# R7 L* U+ D9 v) X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3-11-13 22:59
义宽宗亲:关于“西洛金门山祖茔”的问题,立行宗亲曾在姚网上发表过自己的推断。但是,在辉县附近,没有“西洛金门山”这个地方。2 ]% ?( |. n  _5 p$ Y4 b5 M
: Z% q4 k2 m' d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3-11-13 23:12
也有的资料上说,枢公出生于山西汾阳,不知依据何在?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18 12:29

3 g) l' d/ ?3 A7 v燧在《辉州三贤堂记》一文中记载:. R0 ~( z: K. W3 l+ o/ n' l
“吾(枢燧)姚氏营(辽宁朝阳)人,- a& U( D6 O+ [; Y) @$ n
先公(文献)生于汾(今山西汾阳)”。
7 P6 n* F8 d" B" p, M6 ^+ f9 Q* v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1-18 12:48
辉县姚勇 发表于 2013-11-13 13:590 f5 N3 T8 F1 {/ t% {2 a
义宽宗亲:关于“西洛金门山祖茔”的问题,立行宗亲曾在姚网上发表过自己的推断。但是,在辉县附近,没有“ ...
4 ?2 W6 ^& z) {& |2 ?5 [
     在洛宁县陈吴乡的南边有座山,因形似一个“金”字,故名金山,后被改名金门山。关于金门山的来历,流传着一个神奇的传说。

: I4 S- R' _# Z: x6 Y$ H" Z
  相传金门山藏有很多财宝,有一个通往山中的门,山脚下有一座庙,供奉着金山爷,很多人来此烧香祭拜,祈求能找到那扇门以及开门的钥匙,但从未有人找到。

; t. L( h5 t# W  q4 Q
  金山爷庙旁住着一位韦老汉,孤身一人,以种菜为生,他天天打扫金山爷庙,但从未想过得到什么好处。有一年,金山爷庙一带遭遇大旱,庄稼全枯死了,附近的村民只能靠捡树皮、草根充饥。韦老汉不忍看到村民被饿死,便向金山爷祈求,保佑全村人度过灾荒。
6 c( l8 H& Z- o3 |! h3 a/ B
  当天晚上,韦老汉梦到金山爷推门进来,给他一粒黄瓜子并告诉他,种下这粒黄瓜子后等到端午节半夜时摘下黄瓜,插进金山东北山崖的石缝中,倒转三圈,可打开金山石门,取出财宝来救济乡邻。韦老汉醒来后,手中果然有一粒黄瓜子,他急忙将黄瓜子种在院里,浇水施肥,悉心照料。
2 Y- X* {. @$ \! f/ S
  五月初五那天不到半夜,韦老汉突然听到村里传来哭声,知道有人快要饿死了,便提前摘下已经长到一尺多长的黄瓜,打开金山石门。他走进去一看,一头骡驹正在拉磨,磨盘上全是金豆,韦老汉抓了把金豆,不料惊吓到骡驹,它夺门而出,石门也开始关闭,韦老汉险些被困在山中。

5 J# ?8 }, Z6 [5 c6 F! e  H
  第二天,韦老汉带人到邻村的马大户家,用金豆买来粮食救济百姓,村民得救了。后来,韦老汉一想到那头受了惊吓的骡驹就很内疚,不知它跑出山后是死是活,便向金山爷许愿,如果能找到那头骡驹,愿意养它一辈子。

/ I3 q3 `& L) {
  神奇的是,一天夜里,那头骡驹真的出现在韦老汉家中,韦老汉便悉心照料它,没想到这头骡驹竟然能排出金银来,韦老汉用这些金子和银子帮助村里有需要的人。
# v0 n8 J4 j) T* N( j
  贪心的马大户得知此事后,谎称韦老汉偷了自家的东西,将韦老汉告到县衙,逼他交出骡驹,马大户抢走骡驹后,却得到一堆臭气熏天的粪便。后来,在韦老汉的帮助下,那头骡驹得以逃脱,此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那头骡驹。许多年后,人们因韦老汉曾经打开过金山石门救济百姓,便把金山改称金门山。
& @' G. ^" l& t/ E3 F

- k( Z# d: ^) p, g6 T; B3 w, ~
作者: 南阳姚文书    时间: 2013-11-18 12:55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11-9 04:34
1 w% W" g7 C0 E, ]. a"先世辽阳柳城人也,3 h' L. K: ~4 t* y- z
复移洛阳,$ A" d3 d; q  ~' V. U, P
至元文献公复移于辉,
) W( C! C. ], Z4 h1 t, f, \2 o

9 d5 e( ^; n" \9 Y7 g: h2 a      枢公神道碑中说:“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
. R! {3 ]+ A4 [+ G2 ^1 U# |, j      现在的洛宁县位于洛阳西部,又有金门山,是否可以推断,“西洛金门山祖茔”就在洛宁金门山?
9 \8 g! i: C  }6 h6 B + a' ~/ P7 f9 I' C5 X% v

) j9 Z; S4 u; I2 T# W2 ]" B3 m/ a6 B5 u& ^- ?$ G7 h! s( Q9 J
- G0 |$ S3 D$ {. b/ Z
2 L% X' O" B9 Z7 c( ~( M( G) ~

, i9 i& s- d  q+ C( \# Y) }- Y; J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18 18:02

6 ?  c0 Y# U- A# l/ }# e枢公逝后先葬于北京,后墓从北京迁出分葬两处:一为枢燧姚氏“西洛金门山祖茔”,一为枢公避世静修理学的辉县。辉县枢公墓尚存,而西洛金门山祖茔现在何处,不得而知。
( @+ L7 S3 u2 k+ a8 a8 R( q
3 b7 a1 b" N* l& ?& @" t& Z1 q2 L5 @5 d$ J+ }$ \* E
“金门山”现在河南省的哪里呢?现有三种可能:一是有人说为现在的洛宁陈吴乡金山庙村金门山嶰溪谷;二是有人说“金门山”即“宜阳山”;三是有人说“苏门山亦有可能为金门山之讹
相关资料详见: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19174-1-2.html

作者: 姚立行    时间: 2013-11-18 18:28
姚燧所撰《文献公碑》载:% v1 v5 \, R+ Z2 H$ q3 y: \
“四夫人:惟王氏先公卒;继宋氏,后公七年卒,公赠少师,赠吴兴郡夫人,及公国鲁,与完颜氏、李氏,皆从封鲁国夫人;后公三十四年,完颜亦卒;故三夫人皆祔。”' G; l% S6 b: I; \5 a0 C% w2 ]
7 K6 ?; v0 W, |' U# V& A6 b
据此推测:3 G  Z7 n; A+ X3 B+ U
枢公墓是与三个夫人的合葬墓," H3 f0 i8 t% \/ q. ?
或者三个夫人另立碑附葬于旁。
$ ?! e4 A! s! c( |, g) I+ C# X* w: w7 ^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13-12-1 19:29
    《史记》夏本纪称洛水入黄河处为“下洛”,有《五子之歌》。洛宁在洛水上游,也是洛水、洛阳的西部,称西洛也是可能的。洛阳日报文章说洛宁县城有“洛西书院”,枢公曾在那里教书。应当是枢公隐居苏门之时吧。文书宗亲联系查阅一下洛宁县志可否?
' |4 b% R; E! \/ w* ?- q9 {    1990年前后参加高招联络时,在百泉宾馆住,知道那里有苏门山。要说洛宁有苏门山,真的不能断然否定,不过得找文献,找实地。有没有元、明文献讲枢公隐居地在百泉附近?如果有,应可排除立行宗亲上述第三种可能。7 P6 M+ n8 s' w9 z: {
   辉县姚屯碑文讲枢公自柳城迁雒阳(即洛阳),再移辉县。史书又称枢公为洛阳人(或河南人)。从神道碑中看出,枢公除在苏门隐居十余年,没有其他在洛阳居住的记载。《姚燧集》附明朝曹心的记载:留三日找姚枢后裔,果然找到了。曹认为是燉的后代,燧的后代已经迁洛阳了。洛阳三山村家谱记载炜公之孙才公“明定鼎之初复业洛阳”,洛阳会留有祖业吗?
$ a- A: X# k3 i# L4 _- m        
作者: 姚义宽    时间: 2013-12-1 23:11
更正:为找姚枢后裔留三日的是刘昌,误写作曹心了。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3-12-2 08:22
刘昌原文中记载:“昌惟文公燧已迁洛,此当是文献公子燉之后。”文献公子应为炜,燉是桢之子。此处是笔误,还是?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3-12-23 08:12
这是一篇好文章,为姚屯姚姓是姚枢后人,提供了有力证据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14-2-4 00:05
春节上坟,又仔细看了看该碑,在对联的上面,分别还刻有“文献”“公墓”字样,更进一步验证了姚屯西姚与姚枢的关系
作者: 辉县姚勇    时间: 2021-4-17 13:13
据《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和《洛西书院碑》记载,枢公在隐居辉州期间,曾与杨奂、元好问等人在洛西教书的经历,如果在此修建祖茔,也很有可能。
+ o+ o$ I0 P6 k$ b: a4 j3 i《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山西大学文学院张建伟、武吉安):蒙古初期,陈赓兄弟与贾损之、辛愿、元好问、杨奂等人曾讲学于洛西,洛西位于洛阳西89公里的永宁(今河南洛宁县),姚枢也参与其间,其后薛友谅于此建立洛西书院。
0 ~* W+ r( \% ?6 p0 r1 n《新安文献志•卷四五•洛西书院碑》(明程敏政撰):“洛水出京兆欢举山,东流至熊耳,禹导之。又东至今河南永宁之长渊,相传即出书之地。地居洛邑之西,故又为洛西。韩岳、鸟喙、明月、金门诸峰列其前,嶕峣、鹿迹、凤翼诸峰拥其后。国初贾尚书损之、辛征君愿、元员外好问、杨转逦、陈参议庚兄弟、姚少傅枢(即姚枢)诸儒皆讲学其间。0 E: ]' O) w. m4 S3 z3 F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