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八大窍门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11-7 13:31
标题: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八大窍门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
' T7 U) g' N' s$ S+ b6 J9 ?
% H1 t. E/ z6 j" _) d9 s. ?$ b
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 m' B6 g6 S: h
9 F0 P% n. x: ?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 i% `8 O- ]8 Z
7 q, R1 h$ B C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9 H5 g; o% y3 L4 n% @9 G0 }: Q
5 y4 d$ d, g! n. g+ }7 r+ H0 k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 Z: i# k8 o0 m3 e) A' t1 R
- Q1 z- l9 F. I4 @7 |, W7 O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1 C" c/ o9 f, N5 n4 v
9 C! M& G$ N9 ]) b/ c: c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美丽的花朵
0 g1 z/ A* D( ^9 d: a6 I% O o
$ f! o" r d, T) U# r# O( D7 k4 V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 K2 r! |1 Z% S
9 ?6 D+ w* f( B c) _. Q. }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 o8 Q; _; x" m" W5 D
% e& [& _5 x' Z- Q# Y; e0 P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 O- |9 I! g0 F. P. `
7 v: h* F* q+ P( @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
v8 P# v+ D; b- `% f) V3 I; n
% J9 c$ H% Y+ X4 T" a1 V
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 G; k$ Y& E: I& s& \
6 T& S, d: X5 ~2 r0 Z3 P1 N6 B& H, H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 y3 u5 e8 X0 a( Y4 s
% A) ?3 x' \0 Z4 q' U& H* s' D5 h9 M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3 P9 A, S/ q8 m7 G+ C6 r
1 l8 d0 P! {' d$ O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 D3 ]! T% M" A8 x' U: k; R# F5 y
0 N9 A9 W' H4 |) V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 h7 r: I! W/ E, A
1 |0 K- e j! h% d7 F
(桥小永能)
( a0 x4 N6 |! L6 K
7 t6 ?7 r* Q' v/ o; G+ F& K1 Z, s
作者:
姚林勇
时间:
2013-11-7 15:12
{:soso_e179:}
作者:
安徽姚文正
时间:
2013-11-7 15:19
先学习了,以后用得着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