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重华圣帝返驾庆典 [打印本页]

作者: 殺破狼    时间: 2009-5-6 17:55
标题: 重华圣帝返驾庆典
姚氏宗亲于农历四月十二日在晋江樟井隆重举行始祖重华圣帝百年巡境敬奉返驾庆典,十三日大型阵容列队返驾泉州舜帝纪念堂欢送仪式.
作者: 殺破狼    时间: 2009-5-6 18:41
晋江姚姓源流

--------------------------------------------------------------------------------

 

粘良图


姚姓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姓氏,相传为上古时五帝之一舜帝的传裔。据《说文解字》所载,虞舜居于姚墟(在今山东省濮县南),因以为姓。到汉代,姚姓已繁衍为中原大姓族之一,较多聚居于吴兴、南安二郡,(吴兴郡相当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南安郡相当于今甘肃省陇西渭水流域。)所以姚姓既有以吴兴作为郡望的,也有以南安作为郡望的。
历史上姚氏名人不少。如汉代有姚平,河东人,著名经学家。唐代姚思廉,陕西万年人,官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撰《梁书》五十卷。姚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爵封梁国公。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减轻了灾情,世称“救时宰相”。又如明代姚广孝,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原名道衍,小时出家,洪武中从燕王朱埭到北平,成为他的心腹谋士,助其政变成功,授太子少师之职。姚亦工诗文,曾参与重修《太祖实录》,与解缙等编纂《永乐大典》,著有《姚少师集》。清代有姚鼐,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饱学经、史、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著有《惜抱轩全集》等。
闽地姚氏属于姚崇一派。姚崇六世裔孙姚天明,唐赐进士第,官拜太常奉礼郎,因事避居河南固始,唐光启年间,天下大乱,从王审知入闽,为侯官县大尹,择居福清、莆田交界处的诏溪,是为闽地姚氏始祖。姚天明三子孟、仲、季,分居各地开族。天明(季房)六世孙曰求仁,安仁、怀仁、求仁居莆田开族;怀仁失考;安仁登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以文林郎知晋江县,政和六年(1116)以从政郎知永春县,居官廉明,所入俸俱出以济施,士民向慕。夫人唐氏,生三子曰朝珍、朝望、朝班。朝珍登士不仕,建居南安八都湖山洋坪;朝班居永春;朝望名观,国子监太学生,旋车不仕,开族于晋江桔里(晋江内坑古称)。夫人王氏,生子三,曰:源祖,流祖、派祖。源祖传子四,曰刚道、柔道、隐道,显道。刚道传子十郎、十四郎,育孙有性、理、德、业四房,今存性一派传桔里岭上房及分支南安田坂房、内坑山头房,安海后埭头房;理一派传桔里下田房及分支青阳曾井房,安海、永宁、罗山玉井房;业一派传桔里村边房。柔道传子十二郎,裔孙四:仁、义、智、信,今存安海窑前房、桔里金厝房、永和钱仓房。隐道传子十三郎,孙五:礼、乐、艺、学、忠,今存罗山玉井房(樟井)及分支磁灶南村,南安埔头等房。显道传子十一郎,孙三:元、亨、贞,今存内坑加塘、英林伍堡房。
科举时代,晋江姚氏有分居伍堡的姚居易于明嘉靖十三年中举人,官至知县;清雍正八年桔里姚鹏飞以殿试第二名经元任广东凤山县正堂。
桔里姚氏于清康熙间订有昭穆字行,为合族公用。自十五世起为:
子孙世永思,继志以述事;端望贻嘉庆,道孚焕学滋;文章新景运,忠孝辅昌期;在尔仁恩协,于斯典则垂。
又订有一套“桔里姚派谥号”,用于已逝世者填神主时用。自十五世起为:
祖德流辉耀,腾国素恒光;昭兹谋翼显,亘古烈休扬;荟萃隆崇报,质临廑饬康;居歆申锡福,奕禩衍绵长。
迄今桔里姚氏已传至卅三世“学”字辈。合族人口达15000余人,除分布泉南田坂、山头、后埭头、曾井、永宁、安海、窑前、前村、玉井(樟井)、南村、埔头、加塘、伍堡外,海外还分布于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居住于台、港、澳等地区者也甚多。
桔里姚氏自宋代即建有祠堂,历代有修有废。以崇祯时国乱,祠宇湮废,清康熙十四年(1675)二十世继珍,继宗又合众建祠堂顶落,继琼倡修家谱,康熙三十五年,志宁、志和、志清倡合长二房复建回廊,完成下落。至民国二年(1913)合族重修本祠,越年修谱进主。1995年,由海外侨亲姚荣辉、姚嘉波、姚庆源、姚琼山诸人倡率侨亲捐资人民币300万元,择地古山,重建新祠。新祠坐乾向巽兼亥巳,地势开阔,四山环拱,三层祠宇尤为宏伟壮观。祠堂并列三门,中门匾额“姚氏家庙”及楹联“桔里家声远;历山世泽长。”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所书。
作者: 殺破狼    时间: 2009-5-6 19:08
泉州舜帝纪念堂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说中远古的虞舜,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成为亦人、亦圣、亦神的伟大形象,一直为广大人民传播颂扬。其崇高的品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典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据历代史书记载,虞舜在我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三皇五帝”之一。他的传说很多,流播很广,“至孝笃亲”、“惩腐纳谏”、“提倡农耕”、“施仁教化”、“躬行礼乐”、“举贤禅让”等一系列仁政而达到天下大治。他的光辉业绩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溯本追源,舜帝号称重华,乃黄帝第九世孙,为已知的虞、姚、陈、胡、田、孙、袁、陆、车、王十姓之始祖,其后裔繁衍生息而遍布于世界各地。

为了弘扬始祖圣德,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1993年,由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等地舜裔宗亲,经过充分商议,决定发出倡议:创建纪念舜帝祠,并由泉州历史研究会会长陈泗东先生定名为“泉州重华舜帝纪念堂”。倡议发出之后,首先得到晋江市罗山镇佘店村的支持,陈炳煌先生代表该村全体宗亲无偿奉献建设用地67.5亩。1994年3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届大会上,泉州代表团团长陈渊源先生倡议在中国泉州兴建纪念堂,列入三大议案之一进行讨论,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同意。1994年成立了由晋江县原县长陈渊源先生为会长,南安县原副县长陈世界先生为副会长及各地推选热心的宗亲,组成纪念堂建设委员会,全面负责筹建工作。经聘请著名地理、建筑专家实地勘察,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方协商,地址选于福建省晋江市罗山镇罗裳山南麓,坐北朝南,风光秀丽,与全国著名的摩尼教遗址——草庵毗邻。东近晋江机场,北靠“海上丝绸之路”东端起点泉州港,西接国道324线,南眺漳州、厦门,紧接福泉厦高速公路出入口处,交通四通八达,实为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经过八年的艰苦筹建,凝聚了无数舜裔宗亲的智慧与心血,终于功成,并成为集纪念性、游览性、公园式于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新景点。现已建成前殿一座,中殿一座,纪念馆一座,综合管理楼一座及其他道路、水电、绿化、广场配套工程。围墙、山门及各式碑坊正在兴建之中,已耗资达1000万元人民币。新建的宫殿式建筑,结构华丽,宏伟壮观,飞檐筒瓦,金碧辉煌。两殿廊前龙柱耸立,精雕细刻,栩栩如生。方圆石柱,楹联佳句,令人赞赏不已。大殿中敬奉着远古时期圣君舜帝的塑像,端庄慈祥,令人敬仰。生动的形象,拉近了我们与远古的时空距离,让我们可以与祖先进行心灵的沟通,并从中吸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从而激励我们更加自觉地投身到为祖国、为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纪念馆墙上,雕刻着为纪念堂建设做出贡献者的芳名和肖像。殿外广场的大象雕,向人们讲述着舜帝躬耕南阳的动人故事。凉亭古色古香,周围山水相映,树木扶疏,有“鸟鸣山更幽,蝉噪林愈静”之妙。古榕树下,石凳茶几旁,游玩的人们品尝着清澈山泉煎茶的芳香,让日居繁华喧闹都市生活的人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无论是银须白发的老者,或者是来自海外香客、帅男靓女,都在大殿绣墩上默默地企盼,许下自己的心愿。这里香烟缭绕,国内外宾客络绎不绝。北有舜帝陵,南有舜帝祠,自然成为人们寻根谒租、溯本追源的圣地。可以相信,圣祠的建立,可与天地长存,可同日月齐辉。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为舜帝诞辰之日,是日国内外舜裔云集于此,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敬宗朝祖,热闹非凡。

2000年10月,世界舜裔联谊会第十四届国际大会在晋江召开,来自世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名代表聚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拜祖、祭祖仪式,代表们欢欣鼓舞,公认这是一个知明德启后人的好地方。2001年6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五届国际大会筹备会上,正式接纳中国代表团的提案,把泉州重华舜帝纪念堂列入世界舜裔宗亲朝圣宝地。2001年1月,旅游部门已正式把舜帝纪念堂列入闽南新兴的旅游景点之一。

纪念堂的建设工程仍在继续进行。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先建主体,后建附属设施的原则,依然任重道远。泉州重华舜帝纪念堂热切期盼海内外宗亲一如既往地继续关心支持纪念堂的建设,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人文教育基地,为弘扬炎黄传统文化,继承舜帝传统美德,振兴中华,谱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让皇皇舜帝纪念殿堂万古流芳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6 20:13
欢庆重华圣帝返驾庆典隆重举行!衷心祝愿姚氏宗亲共创姚家大业!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5-31 21:27
重化圣帝永远活在全体姚氏宗亲的心里!继承他的遗志,走他开创的道路,振兴姚氏!
作者: 殺破狼    时间: 2009-6-9 16:47
振兴姚氏
作者: 姚中东    时间: 2009-6-9 17:09
弘扬始祖圣德,振兴姚氏,从自身开始。
作者: 姚公瑞    时间: 2009-6-9 18:58
踏着重华圣帝的足迹,开创姚氏振兴的新诗篇!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