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y/ o; C9 W v/ P/ G/ i 仿沸釵横鬢亂, 2 O# [" c& ?1 O" j' c# c7 A1 x7 m+ w
惱人不减紅妝。 5 u0 `" e; H) O9 c. a- k+ x _ P7 p0 o4 U, H
姚登孫(元朝時期) 9 [6 I! j8 n' e/ s. o* N/ |5 P 0 n' p. ?3 p `7 O t 元朝官員。 $ G5 s9 J7 f6 n+ L ) D9 a# s, t8 n+ R 仁宗時,姚登孫曾任國子博士。有關姚登孫生平事迹不詳。 9 X( a! h& @& Q
1 J( |0 g; G$ x+ I) c/ X姚德貞(元朝時期) * U% A% B" F& L' l& {, y4 j' |) J: e# P' K4 k- D
浙江嘉興人。元朝女綉藝家。 6 S5 T, l: w7 R1 S/ ]- G& O
# m* x( B% u) F s+ L4 ^5 [ 字園客,初名梅鼎。福建莆田人。詩文作家。 % L! l; G' ^2 P
/ P# i' F5 L% K e6 F& t7 a# W
姚旅以布衣游四方。曾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在南京,與名家曹學全、張正蒙、柳應芳、臧懋循、吴夢旸、吴兆等結社爲學。姚旅作詩提倡創新,作品清俊雅潔。輯有《金陵詩集》一捲,後卒於燕地。姚旅著有《露書》十四卷。 ! {2 L, s/ |$ D2 p, x
+ G- R L' M9 o7 Z! O- H, P
附其詩一首: 8 ~7 N0 m6 d. u/ B H' O. ` ( `- c! t6 J. n ` h0 d: r 元日江行 9 G) G& _1 E0 b. I7 w2 t: d
- ^6 {4 j+ W+ }8 a 春聲得野雀, , }, Q# C# o+ F4 `+ {% H4 I6 d1 G) U3 T1 G. o( ]- {
歸意競江鴻。 1 G* u8 `' [- d3 ~' L) w & k( k/ }. o* V! t+ ? 不道芳年改, ! W3 Y! e# }: |9 H' |# F- H; C! J8 S7 L: m! s& s- S$ _+ o' ?$ Z
還添衰鬢中。 * Z/ I E5 |6 x' m% W3 m4 i Z1 k: l B E ^
姚鈿(1570—1643) 9 n7 m9 T- r' x! n& s+ u( Q* q6 s
字金生,號谷神。廣東省東莞縣人。明代官員。 5 h6 D4 G6 o; N& t+ u* b; V ! y& [6 B* Q5 J 姚鈿自幼失怙,由其伯父伯母繼養。姚鈿生性沉耐,始終堅持刻苦求學。萬曆戊午(1618)年登鄉薦後, 姚鈿經數年後科舉中舉人,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登進士第,同期進士及第的還有東莞籍袁崇焕等學子。姚鈿一生坎坷,其中進士時己年四十九歲,可謂大器晚成。 % C7 S, D2 V2 V- d4 N3 z5 ]% K) i2 \ 3 [% C) n0 H5 j, s 步入仕途後,姚鈿赴浙江嘉慶府任推官, 姚鈿上任後,寬猛兼濟,肅清貪官,鏟除盗賊,秉公辦理,洗雪冤案。姚鈿還十分重視人才,不久政聲大起,獲得百姓稱頌。五年後,姚鈿調進京都,歷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稽勛司郎中、吏部天官、光禄寺正卿等職。姚鈿曾任順天府丞、大理寺卿。其爲官清正廉明,爲人直率忠誠,因此獲得崇禎皇帝的賞識與信任。姚鈿曾任侍讀學士、太子太師(即崇禎皇帝的老師),後被稱爲“姚尚書”。 % v" u( U8 O C; p* j% \, P' _. B6 u+ ?/ U K G5 z/ e0 _2 |6 L
1642年致仕還鄉,次年去世,終年七十三歲。 " m, S/ M7 Z' Q8 u3 D4 j7 B2 z: H* I
姚鈿箸述頗豐,著有《先月樓稿》二十餘卷,《嘉禾讞語》六卷等。 + h8 o- m1 O! W4 r0 H7 u F
0 W2 D5 D$ a: E) \
兒子姚文虎,不愧爲名門虎將。姚文虎生得英勇威武,曾任廣東虎門寨守將等職。 * m# M, r" o" Q- s3 d; u6 X2 A" y" j- Z' c9 s
姚康(1578—1653) # ]0 A/ Q% j3 c7 W% Z 6 Y" ^$ f+ e: O# f 原名士晋,字康伯,後更名康,號休那。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 i; {5 Y; h( l: Q% E7 V( u
2 q$ h( a' m6 Z" ?. Q" ?2 a 姚康爲明朝萬曆年間諸生。曾得何如寵欣賞,待爲上賓。史可法巡撫廬州,姚康入史可法幕府。史可法所出奏議書檄,多爲姚康經手所作。及揚州陷落敵手時,巧逢姚康早先歸裏,衆遇難身亡,獨其幸免。後屏居田野。 n6 r# m1 A% z# e" g$ ]5 Y5 U
@+ E/ `: S3 a* z6 ~0 U6 E* C
姚康爲文有奇氣,下筆千言,皆清秀雅致,其尤善畫。桐城人丁倬有《題姚休那先生畫松鶴圖》詩雲: ) X) w. F) N7 z 8 s0 i g' H r* G( p7 j$ o 誰人不讀先生詩歌古文辭, " H! I% ^% K1 D& j7 J5 t% m
% ?% f, V4 }4 S/ V1 c. x
先生青丹妙手無人知。 3 F. t( o8 }1 f" N" D
3 S# W- [& U* R( n R 試看此圖鬆與鶴, ! `: c# H; k6 ]' K2 I1 r+ ?9 c ; |' [8 q" B- e6 Q 蒼凉神骨墨淋漓。 9 p6 O. K8 O$ j ( H T! m5 p" O* ]7 C1 L 龍鱗冉冉生烟霧, / X5 ^' c5 O& z; @* j8 l- ~ ' i3 N' {8 G* X 一片空明雙老樹。 + W- a. A. n3 t7 ?0 T5 O& j! P
1 T7 T% D) d- N3 v) V9 M/ D
羽衣丹頂兩翩遷, 3 C6 b3 L* ~6 e1 v1 D; p5 Q
8 J9 c: k8 \1 d9 z, G
恍惚毫瑞欲飛去。 5 P' F' D- y+ Q* i" q# Z+ t8 ^2 S4 \: w( A
相傳姚康與何如寵相交甚篤,何如寵入宫爲宰相,姚康贈何如寵一幅畫,畫枯藤朽木,童子卧其下一扇,題詩雲:“莫待藤枯樹倒時。”蓋知明朝將亡,勸其早歸也。 ) J9 i7 a2 b7 E- P+ {1 }
2 h/ d) S, e$ d M( o8 K
及入清,姚康持節不仕,悲憤而卒。姚康著有《休那遺稿》,《太白劍》等。 6 v% O# z, b& Q/ d5 \
: J3 \- Q; L% }8 P) ]/ ~* V, K8 T 姚子翼(明朝時期) `% o( Y# W# ~2 y8 z
# X/ _4 x/ m& L3 t( K) o, ~; t 字襄侯,號仁山。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戲劇家。 5 s$ ?( V8 [3 n. t
! {) \% q3 f- i/ W1 \. s5 Q, |
姚子翼約於明代崇禎年間前後在世,其好文學,尤擅作曲本。姚子翼著作有很多種,今知僅存有傳奇《上林春》、《白玉堂》、《祥麟硯》、《遍地錦》四種。 ; V3 o, N# ]' r9 h4 b0 o* ? : q% l( v2 y+ ]$ Y; ~4 C: x 其中戲劇《上林春》演武則天臘月游上林,摧春放百花的故事,有明代崇禎間鈔本,今所存本不全,僅存二十六出;《祥麟硯》所演的故事見《北宋演義》、《楊家將》。有清代干隆元年鈔本,凡兩卷二十八出;《遍地錦》有清代康熙年間鈔本影印,全劇凡二十二出。 ; |, ^8 D( ~6 z3 s4 U2 D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9-5 15:09
姚霽雲(明朝時期) + J! z* N0 k7 T/ @# S: I; E& [/ ?- ~/ t" U; ? H! `. E
廣東潮陽人。書法家。 1 `, I7 h' ]$ t+ b$ Q" N& R9 z 8 x) A! r. l$ b" f0 | v6 a8 s 姚霽雲爲明朝科舉諸生,性嗜學,工書法。及明朝滅亡,姚霽雲赴和平橋投水死,以身殉國。 . _7 {; C% ~4 T
! V# P. q+ m' Q$ R
姚希孟(明朝時期) ! y* f+ }/ Y( m6 |8 G% A i, {+ I9 d K0 B/ N
字孟長。吴縣人。明代官員。 ' K& ]5 w1 p% r
8 n4 k; v6 q) x' u
姚希孟剛出生十個月,父親就去世。由母親文氏撫養,從小教其立志發奮讀書,及漸漸長大, 姚希孟與其舅舅文震孟爲同學,二人出類拔萃,於當時頗負盛名。 * J8 N' V) G5 s% Z5 w2 Z/ T ! f t7 O3 Q0 S' R3 t4 S 姚希孟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科舉進士及第,改庶吉士。座主韓,館師劉一燝都很器重姚希孟 ,其時兩人共同執政辦事,遇到大事都找姚希孟一起商議决策。天啓年初(1621),文震孟登進士第,進入翰林,這樣外甥與舅舅並一齊主持請議事務,名望甚重。其後姚希孟請假還鄉。於天啓四年(1624)冬歸朝,趙南星,高攀龍等臣悉去職。一時黨禍大作,姚希孟鬱鬱不得志。次年母親去世,姚希孟歸家守孝道,才出京城,就被給事中楊所修劾其爲繆昌期的同黨,被削去籍位。 2 U: A9 `. X8 }2 D+ A
2 g L- A/ w5 b8 _( n. \ 及權臣魏忠賢貪敗後,其黨人倪文焕怕被誅殺,便以重金賄賂有關部門求得解脱,姚希孟主審辦案,其不懼邪惡,嚴勵公正,名震朝野。 $ u/ E8 T& ]- g: q+ K) K X9 e" {: D& ^3 U( ~! p& `
姚希孟於崇禎元年(1628)任左贊善,歷右庶子、日講官。崇禎三年(1630)秋,姚希孟與諭德姚明恭主持順天鄉試,有兩個武生冒籍作弊,給事中王猷論議此事,却被遣還。 " N. y3 v# c0 R8 I- \2 _1 I
9 B n, f6 }: T/ t
姚希孟雅爲東林黨所推崇,韓等被定爲叛逆一案,受到牽連的原因是他們辦案常參照姚希孟的建議。朝中奸臣小人多妒忌其,每逢决議皆事先商量。本來屬華允誠彈劾温體仁,閎洪學二人這件事,但温,閎二人都懷疑疏奏是出自姚希孟之手。於是,温體仁就借當初鄉試之事造謡結怨,無中生有:擬旨覆試,黜兩考生屬所司,論考官之罪,擬停俸半年。姚希孟當時任詹事,結果被貶爲少詹事。 % k# w" n- x( S" P % q! Y1 e( m- }0 u 姚希孟掌南京翰林院。其爲官清正廉明,剛直不阿,且文才出衆,治學嚴謹。爲當時人雅稱其爲“太史”。 2 T! K! M4 S$ q
+ S. Q4 I/ H1 z0 H1 A- x3 ^ 晚年,姚希孟以病老請辭歸還故里,在家閒居,吟詩撰文,兩年後去世。 0 n3 b7 k0 g5 i/ S' @8 M% T, Q3 K4 D; g" y
姚岩(明朝時期) 2 i/ K1 h: n' y1 i
, z" q. K! E- a% W7 S
字會昌。生卒年、籍貫不詳。明代畫家。 $ t6 ]$ E0 M, J3 g( S- E3 o* h* a% N) F' L1 d
姚岩善畫,今存有其作品《五月江深草閣寒册頁》,爲天啓六年(1626)十月仲冬所作。 + z2 C& A/ H, O! t$ E& ^
3 _: l, @2 R* T
姚明恭(明朝時期) ) t) X) E( O3 n. q6 d* e: J$ i% a/ U
蘄水(今湖北浠水)人。明代宰相。 5 s$ R- v( |' w# _& i/ z8 ?( z2 C( `# u& O- `( f" S
姚明恭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後授詹事一職。崇禎十一年(1638),姚明恭昇任禮部左侍郎、教習庶吉士。不久又兼任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務。後加太子太保,進户部尚書,文淵閣。 4 {; [, e1 e; O# }0 V. D4 i2 i0 B( f; }4 l( ?* s
當時朝廷既要鎮壓亂民暴動,又要扺禦清軍進攻,屢屢遭敗,經常處罰辦事不力的官員,因此造成人員調動頻繁。有時甚至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到後來就乾脆濫芋充數,姚明恭被任爲宰相。盡管其具有一定的才識,但爲相能力不足,既不懂爲官之道,也有性格方面的問題。最後,姚明恭因辦事不力被革職還鄉。 1 e9 H1 A6 r- K/ W: J& J" J, L
4 B% R3 V5 [3 B U+ m
姚孫棐(1598—1663) ( l5 a+ c" S4 I
( |$ m1 O$ y- p( E2 R 字純甫,號戊生。自號樗道人。安徽桐城人。明代詩人。 ; W y& g9 }5 y+ n0 L9 y8 q3 F: ]/ B) } F% ^
於崇禎十三年(1640)科舉進士及第。歷任浙江蘭豀、東陽知縣。叙兵部職方主事。姚孫棐因忤逆奸臣阮大鋮,結果被捕入獄,正遇清軍大部南下,因此得與解脱。 9 X$ Q+ L6 q; H5 N9 S- ^' F" @5 M3 G4 Y* O
姚孫棐後歸隱於小龍山,自傳稱“樗七歲知文,十歲曰詩,三十餘後成士,五年而廢。性好名山水,所涉歷輒徘徊不能去。性急,少容忍,有逆於心,必冲於口。過輒忘之,胸無宿怨,以是容於人焉。”其風骨可見,詩隽永。 ) n3 d" @5 [* X
0 j% ~% `# E* L: \# ^7 a, A
姚孫棐有八子三女,均有才名,一門文采,亦足多也。姚孫棐著有《亦園詩集》六卷,《戊生詩集》數卷。 - N( D0 E, Z- o \, t& z& y" u7 j# s; d
姚鳳翙(明末清初時期) 5 h, z+ N @7 r& }
# Q2 m% [+ J' F0 w( ]
字季羽。安徽省桐城人。清朝女詞人。 3 K+ L2 x1 K/ j3 ~) H) {6 i: H/ U) `% x/ m/ j+ n) J5 ?6 O
姚鳳翙爲姚孫棐的次女兒,生性聰慧伶俐,自幼好學,多才多藝。後嫁方雲旅爲妻。著有《癢噫集》。 6 Q! I# H# p' O& S/ C8 ?* H) j
k' n. o* }7 z5 I/ a6 R% P
附詞一首: & k0 ?1 O# i5 f% C4 I: x: y/ \: H# }6 `$ e, d
桃源憶故人春閨 ! j7 P. k3 q$ W0 j, ?4 s7 v& q& N Y0 @ q" j5 \) }
乍晴乍雨清明候, 6 t% Y( \) A% _5 o ~; M. B, f( |$ F' ~ 初試羅衣寒透。 / _+ e' ^$ ^$ `& [
0 K1 n% [; C) L8 V 滿目繁華鋪綉, & ^$ f# x5 G( A* K) Q6 E+ I( Z% H' s
- o: K; ?8 u, H$ v+ A5 Q) f* R
恨煞東風驟。 % T _0 B; C" ^+ ?4 M8 C @* y# v
6 N& d1 x0 h, q 姚若時當時任鳳陽通判,居住在魯莊,被亂軍圍攻,後被擒獲。亂賊首領李際遇勸誘通判姚若時與其共舉叛旗,造反朝廷。開始時,李際遇還對姚若時很客氣,但姚若時軟硬不受,堅决拒絶,並大駡李際遇是謀反朝廷的亂賊。李際遇大怒,最後殺死了姚若時及其族諸生姚不顯。 * n( |! M; k9 l% U: a
) \1 A* k; i7 z 姚若時的兒子姚城,不忘殺父之仇,多次上書奏請朝廷出兵征討叛賊李際遇,但都未如願。姚城於路上行走時被亂賊抓住,遭李際遇威逼,姚城痛駡叛賊亂國害民,不屈而亡。 8 G0 [4 r2 n/ B+ a 0 S5 }/ }% ?0 @7 F3 u/ x7 a4 N 姚萬憲(明朝晚期) 1 Q) R5 c9 m# z" x
* B$ i, X. i$ ]/ `8 \5 `& K 浙江會稽人(今浙江省紹興)。明代武狀元。 9 t& `5 J6 v% s2 f7 _/ v - T& X* [0 z$ M 姚萬憲於明朝熹宗天啓五年(1625)乙醜科武舉第一名。世稱武狀元。此科共録取武進士一百名。 - D0 E- M) T! h4 ]' L! B; ]! }% B; s6 j! P. F
武科舉到了天啓年間也出現了一些科場舞敝的現象,如泄露試題,冒名頂替等。爲此,御使陳朝輔向熹宗提出:武舉考試,一定要監射公平、二要試題秘密、三要磨勘(對鄉會試已閲試卷進行復核)嚴格、四要廣收遺才。御使石三畏也提出了四條:一查代替;二嚴監射;三擬試題;四創廷試(殿試)。最後這條是繼天啓二年給事中甄淑上疏請開武殿試之後,又一次向朝廷呼吁武科仿文科舉開殿試。 A; N. D6 n0 d& j2 Q3 @% z \
. l7 I0 k3 L( q! q( a5 w
針對兩大臣的建議,兵部回復:“武場上的舞弊主要是代替、挾帶,應該是場内官員的責任。請各位考官忠於職守,謹慎從事,共同維護武舉大典,也可以按照文舉的方式,由兵部復閲卷。監射的問題較大,要改變以往的監考方式,嚴格紀律,如果發現有人作弊,立即取消考試資格。至於遺才問題,實屬非法。 ) t/ N* N6 h, S1 V2 s
J" K- O- @# n( d6 L& m. i& b4 \
至於比照文舉創立殿試之事,雖是鼓舞將才之意,但武科舉士重在弓馬,而兼取其策試,這與文舉有本質上的區别。如果武舉也開殿試,則會誤導舉子們熱衷於書本學問,而荒廢了弓馬技藝,這恐怕與選拔將帥之才的本意不相協調。况且,按照祖宗定下的規矩,武科從不開殿試,我們不能隨便改變祖制。”熹宗同意了兵部的意見。武舉殿試又一次擱淺。 : ^( X/ S" `# j: g2 e! D& C2 [9 m/ c5 W0 r4 S# K
天啓年是明朝武舉興盛之年,這一方面是内亂不斷使然。熹宗大力提倡武舉但大明王朝早不已不是三五名狀元、幾百名武舉所能保得住的。 ) J; P( f+ k' u" w8 l% p; S 2 E# p$ Z0 W6 D. i/ J* [, O 在關姚萬憲的史料,只從《明實録》和《浙江通誌》上得知,姚萬憲爲浙江會稽人,明天啓五年武狀元。 / v; ]" `9 u, f7 _. r1 _2 J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9-5 15:11
姚思孝(明朝時期) 3 p/ b/ Z- ]( w' {7 f/ l) I9 |
6 c+ [: }8 r9 D: t 字永言。江都人。明代官員。 $ M) |$ N, s0 p; d8 Q5 Y# z3 V. l
姚思孝爲崇禎年間(1628—1644)進士,曾官任兵科給事中一職。 3 Y) k2 g, ]* A& }- c! b& ?
$ o7 I/ P0 v8 n5 ~ 姚奇胤(明朝時期) 1 ?) D. J9 f7 \: _6 w8 d! ?0 q 5 n) w# P f0 `6 E 字有僕。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官員。 1 [6 b0 w8 @ ], {( x0 a m6 t* y/ c( F4 [$ a
姚奇胤於天啓年間科舉進士及第, 授廣東南海知縣。佛山、南海等地爲富饒之鄉,但盗賊多且猖獗。姚奇胤决心嚴懲盗賊,他組織成立專門討賊隊,聯合各村百姓,加强巡邏,並根據鄉民檢舉揭發消除了多伙盗匪,經過一番整治, 偷盗之風終於平息,一時政聲大起。姚奇胤後被詔入京都任兵部主事,轉任監察御史,巡按廣東,未赴任。 . [8 `, H9 `3 }( u
/ w7 K1 H# O6 y& f 順治三年(1646)五月,清朝大軍圍攻江西贛州,唐王命吏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郭維經與姚奇胤率師前往支援,姚奇胤與郭維經募兵八千人入贛州,與楊廷麟、萬元吉協助守衛贛州城。終因寡不敵衆,及贛州城被攻陷,郭維經入嵯峨寺自焚而死,姚奇胤亦作戰身亡。 ' J5 h4 e3 J4 h: L, x; G
0 A) A4 L2 L4 w6 S# d 姚天動(明朝時期) 9 V) n k' S/ B" S: Y9 o f2 ~& x4 w3 h9 I- p/ m7 a; m7 I
湖北人。農民起義軍首領。 ' c8 ?" O& G- R. x% m2 g9 c( P% w
. ]5 g9 }6 c& H1 U
“姚黄十三家”是指明朝末年在四川東北一帶的農民起義軍。起始於崇禎五、六年(1632—1633)間,因其起義軍首領爲姚天動、黄龍,所以稱“姚黄”。姚天動、黄龍等人聯合當地農民與奴僕,發展人數最多時有十萬之衆。他們在山谷中自耕自種自給,與地主武裝進行長期的鬥争。 2 S. W. W. }3 {
6 v) g( e" j# R d 起義軍爲首領的共十三人,號稱“姚黄十三家”。他們曾經與李自成軍隊合作過。張獻忠入川後,再度與其合作。之後,姚天動、黄龍通過王光興加入夔東十三家,繼續活動於四川東北一帶。 ' U& H- z9 N, [6 t& I" x. {8 s/ E4 Q u
姚珰耳(明朝時期) 3 P. r. P7 k2 V* c, Z 4 O" R; F. r2 ]8 P" x# v 陝西人。烈女。 5 K/ j. S' V' W R+ ?( N
; T7 K7 [, ^+ y8 y
姚珰耳爲某衙官姚家的一位美麗的千金小姐,許字裏閨中。 " y, y, G& K, }! x @! q4 |! C5 p( F1 Y
崇禎末年,陝西某地方亂賊聽聞姚珰耳長得异常美麗,便决定搶姚珰耳回寨做壓寨夫人。衙府的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害怕。他們爲了避免同亂賊發生衝突戰鬥,就到姚珰耳家勸告其父母,獻出姚珰耳以换取全城的安全。 ; U0 o9 R" B) O9 U+ j
/ d7 f" ]9 ]. w" L0 l, K: L 起初,姚珰耳不同意衙官的勸告,更不肯答應亂賊的要求。結果賊寇攻城更加猛烈,眼看城墻將被攻破。姚珰耳於心不忍全城百姓遭殃,便答應了賊寇的要求。説道:“就讓我去吧!” 2 c% I1 m* r0 @- ~) G
5 @0 G- W, S: n/ q% C( w 於是, 姚珰耳經過一番妝扮後,坐上轎子隨賊匪而去。行至中途,姚珰耳拿出隨身携帶的匕首,將自己的一雙眼珠恨心削去,姚珰耳即時血流滿面,慘不忍睹。兇惡的賊匪也爲之感動,留下了她而去。姚珰耳以失雙目而保全了衙城。 ( X8 U' o6 \: ^. G3 \' e! D9 U1 L) I * Q' d! _8 K3 G( N 姚維儀(明朝時期) ! ~; X$ U. [4 E+ l* T " Z4 W( D% q) U* o; ]( J6 y 安徽桐城人。明代女畫家。 ) O5 l% ?7 [( v; B2 X- C8 M
+ W- p) [, ^ z) N 姚維儀爲畫家方以智的姑母,其善畫,尤長人物、佛像。姚維儀所畫白描《觀士音像》更爲精工。 ]. D' j L" y* I/ M2 D' U/ S- ]7 h' ?/ D! C2 K
姚孝女(明朝時期) , k" g) \8 [# \8 h4 K, k( T
* |1 ~6 i- ~; N5 @1 B! b 及聞到亂賊己進入南湖,姚氏感嘆説: “待亂賊來到被俘,遭受凌辱而死,那才是耻辱啊!” 隨即携帶二個小女兒一齊投水身亡。 3 b" i5 z8 {' a$ ^: f
$ f* ]$ A$ M9 j. K 姚倩奴(明朝時期) 0 ~" t3 W0 V8 g- Q ) g2 l% ^1 [, }/ f6 U1 \2 g 自號冷艷樓主人。明朝女詞人。 I9 y6 d4 d! g0 o1 u% d" f. d 5 E" O. k5 o0 _( p' M5 a* p 姚倩奴生性聰慧,多才多藝,自幼讀書,尤好詩賦,作品清雅脱俗。 , T$ j/ L6 L K6 V q+ q * T# E9 s' Y! n; |. d: D" g/ m 附録姚倩奴詞一首: 2 x6 V `8 W9 L1 O 6 r, N2 b' ?0 P 黠絳唇春閨 5 T0 H( x2 t& c3 V0 b5 w o 9 X8 _$ Y, h0 j- j! d- A 粉綻梅梢, , K% ?/ n0 K: T
* s* \' b' f6 [2 O2 w7 v0 G 落燈時節風微暖。 V3 V, X. J3 j0 x7 N( M* R6 h! K- i' z: g
春衫慵剪。 2 L' H4 y8 f9 w$ U9 t$ v; P3 ?( |
+ p5 O! J- Z# T5 W$ l5 H: B
早約尋春伴。 4 J: F! G, Z( q) f9 o
: G* [2 }8 b- T; ?5 o 字揆採,號峽巢。居室名絳雪堂。安徽桐城人。明代畫家。 $ g! D3 s: L5 a9 E) }2 B7 n
. S1 |! i% z7 ?' O0 H$ a
姚亮善畫,桐城人丁倬有《寄姚揆採索畫》詩雲:姚子好青丹。 $ ~$ L, E6 U! R) r
: m+ j9 V0 G* t' i
姚亮晚年客居福建,自作《入閩詩》有“七十猶爲客”等名句。 3 a' J$ C. a7 g, R+ m. c+ i* r. A / }, V1 ]3 D& l. O# o4 P4 ] 姚汝錕(明朝時期) 3 d) A( D- ~4 l- G
0 m, g2 r4 S, |7 K( g, i 字飛泉。浙江嘉善人。雕刻家。金石家。 1 O5 _2 f: G+ L8 ~8 l( [
8 Y# @, C" @, V& U7 [0 {' V- L
姚汝錕工琵琶,能刻小印,尤擅於刻竹。 ) E8 P }/ m% F. F" n+ t
' z3 h7 M( @8 u) M" _9 E2 C2 Q
姚繼宗(明朝時期) # c9 c% H! z' ?! ?0 ^) r; ^$ n- o/ E F# W. P' i4 p. x
維楊人。明代畫家。 & I3 e6 p# O5 ^9 e: n* u" {: s/ N: N8 V1 X- @6 I! }
姚繼宗善寫照,尤擅人物之作。 ) e/ \' }- |/ j! ]: l; \+ q, X' X- F
- _8 l6 f; {' N( b. i' K! ]) y; @1 d/ [ 姚茂良(明朝時期) 0 `8 c2 B, M- o) r2 o
! N P% v: t8 a. J( g. a$ R
字静山。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市)人。戲曲作家。 # \, A/ L0 l1 C7 P5 S& G% z( d
5 S; Z5 |# Q8 d 姚茂良約於明朝成化年間在世。著作有傳奇《雙忠記》、《金丸記》、《精忠記》、《合璧記》等。 5 y* g i4 S8 M8 O1 A: Z' X1 K: Z, }, S" E: m; w
其中《雙忠記》叙述唐代張巡和許遠扺抗安禄山進攻,堅守濰陽,城破遇害故事。今存明萬曆富堂刊本。《金丸記》(又稱《妝臺記》),有康熙間鈔本。叙述李辰生子爲劉貴妃所换的故事。《精忠記》,存明汲古閣刊本,叙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合璧記》已佚,内容爲寫解縉的故事。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9-5 15:12
姚裕(明朝時期) , A, f9 S$ X* j
6 [1 `2 d+ @3 n1 f 字啓寧。華亭(今上海市人)。明代畫家。 , M% u" }3 f5 D. {- S* s# K* A( ] N: F' L2 P
姚裕爲明代萬曆年間的畫家。善畫,尤精蟲草,頗有白陽山人筆意,名重當時。 + f2 i0 _3 Z W6 V- V
5 n4 Q* |8 e) S2 E% i 姚醫(明朝時期) 9 Z* y' Q; @+ H% m
: W" R& t( f ]' N. k: \5 c( \, E/ H 字舜用。安徽定遠人。明代畫家。 P3 o P5 y* s* U! Y" | ( i% g h4 E2 d2 | v 姚醫作詩清逸,其作畫亦遒潔。 0 I9 B+ p' H& t4 r ~$ D$ P
' R5 k. x7 j( w2 O
姚西垣(明朝時期) 6 f5 w7 D* a) u* R+ F( M
0 g9 G# ?$ _! U& _6 o3 W* z 字號、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官員。 $ a, O, ?2 v- ?7 ~ ' Q' h! h! `/ u1 t 姚西垣爲明府錫齡。曾任廣東省惠州府和平縣令。姚西垣爲官廉明清正,較具政績。其曾平反數個冤案、錯案,獲得當地百姓的稱頌。 * u+ C$ n& M, C
3 G1 v" w9 e1 z/ M$ M! M
見《帝王將相論時事》内許仲元著《姚西垣聽訟》。 - J: a: {, {4 h3 B # f+ b5 a; {* k, ?+ W+ p) W( W 姚應翀(明朝時期) u O0 n( S" Q. D- G. e
: J; |. j# X. f2 L
字羽君。生卒年、籍貫均不詳。明代畫家。 ( O. ?1 g. V7 }) z0 d4 n- G2 s) H
姚應翀家境貧寒。後來,以畫業爲生。姚應翀師從吴仲圭、子久。尤工山水之畫,亦能寫真。 ( t" i v, j, W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