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我姚氏各位宗亲: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印松    时间: 2013-9-4 08:14
标题: 我姚氏各位宗亲:

6 K- B; x- Q6 Q: N
我姚氏各位宗亲:
大家好,昨天我转发了姚平杰律师的一条短信,以为我姚氏网、宗亲会等,不符合法律规定。让很多人不知所措,很是震惊!其实,我们只要学好宪法,不谈政治,不搞歪门邪道,不犯法,一样是光明正大,可以大方行事。完全不必低调小心。要知道1984年和2001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两次发下文件,重视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充分肯定家谱对开展学术研究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更何况孙中山指出“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毛泽东教导我们:“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家居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江泽民告诉我们:“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搜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下面摘录一段我族开展续修族谱工作的宣言,望有识之士斧正。
常言“树有根,水有源。”为人就要知祖知根。礼曰“士君子先宗庙,而后宫室。”自古就是大丈夫的情怀。放眼今日网络世界,全国各地姚氏早就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起全国性的《中华姚氏宗亲网》和《老四川姚氏宗亲联谊会》、《湖南姚氏宗亲群》等分网,正在筹建包括世界各地姚氏族人的《世界姚氏宗亲联谊会》。其宗旨就为永继中华最古老姓氏之一的姚氏始祖舜帝的千古美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拓创“舜日尧天”,联系和团结各地宗亲,承前启后,共享传统资源。为振兴中华作贡献。
面对形势逼人的网络姚氏宗亲群,我资阳姚氏九甲支族惟有紧追跟上。
我族五修族谱,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分支的敬宗收族行为,并不搞束缚人的家族宗法制度。只为纪念祖先,尊祖溯源,修明人伦,上孝祖先,下传子孙。保留宝贵的家族文化。让淹没一百多年的族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而祖德流芳,源远流长。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云: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明朝初年的翰林大学士宋景濂说:“甚哉!谱之难稽也。君子常尽其心,……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君子慎焉!”孙中山指出“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毛泽东教导我们:“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家居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江泽民告诉我们:“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搜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
迎着新时代的曙光,为了我族的百年大计,热心的族贤孝子正从事着难度特大、罕见的、连接三个世纪的族谱续修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希望大家不甘示弱、不甘落后,为家族争光、争气,积极参与这次近两个甲子一遇的修族谱大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纂修出第一等的族谱,以告慰我列祖列宗寂寞太久的仙灵!
资阳姚氏九甲族廿世嗣孙  纲健撰

作者: 遵义姚斌    时间: 2013-9-5 11:55
抢个沙发坐坐{:soso_e113:}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3-9-5 14:24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感谢印松宗亲的提醒。
作者: 姚印松    时间: 2013-9-8 09:31
《辞源》说略
' n: ^  m9 n' l5 N; T; B
0 @; H4 R- n) O( R+ Z4 m. h- j辞书之与字书
5 Z2 I- H3 A' w0 k# J% Z 积点画以成形体,有音有义者,谓之字。用以标识事物。可名可言者谓之辞。古谓一字曰一言。辞书与字书体用虽异,非二物也。此书与新字典同时编纂,其旨一:以应用为主。故未有此书,则姑目新字典为字书,既有此书,则以新字典并入而目为辞书。凡读书而有疑问,其所指者字也。其所问者皆辞也。如一之为一,既识其字矣,而其义则因辞而变。一名一物之一,不可通于一朝一夕之一。一德一心之一,不可通于一手一足之一。非臚举而尽列之,无以见其义,亦无以尽其用。
( w2 P3 E1 ?6 y故有字书不可无辞书,有单辞不可无复辞。此书仍以新字典之单字提纲,下列复辞。虽与新字典同一意向,而于应用上或为较备至。与字书之性质则迥乎不侔也。
' w- R) ^& Z3 h$ u8 V
* h' r& E2 P: A辞书之与类书
( j2 I! Z5 t* X) l6 B3 ^凡翻检参考之书,率皆分类。以字为类者,如骈字类编,如佩文韵府,皆与辞书相似者也。然决不能谓之辞书。类编取便对偶,韵府取便押韵,供作者之用。非以供读者之用。故所重在出处,不重在诠释,且以辞章为范围。选辞必求雅驯,知古而不知今,尤非类书任其责矣。辞书以补助知识为职志。凡成一名辞,为知识所应有文字所能达者,皆辞书所当载也。举其出处,释其意义,辨其异同,订其讹谬。凡为检查者所欲知,皆辞书所当详也。供一般社会之用非徒为文人学士之用。故其性质适与类书相反。吾国旧籍如方言释名、小学训诂之书,如白虎通古今注,杂家考定之书,皆辞书也。然以供记诵而不便检查。欲为适用之辞书,固不得不分别部居。此书以字为类,而字隶于部。部分仍依字汇字典之旧,从社会之所习,亦辞书之通例也。
. m1 Q/ N: u7 V
7 X9 X: s/ G/ d' D普通辞书之与专门辞书# G$ d0 U" X1 ~
辞书种类綦繁而大,别为普通专门两类。吾国编纂辞书,普通必急于专门。且分为数种。亦不如合为一种。社会所需之常识,纷错繁賾,非可以学术门类为之区分。如阅一报纸,俄而国家政闻,俄而里巷瑣语,俄而为矜严之论,俄而为戏谑之辞。文之体裁不同,而遣辞斯异,且人所与为周旋交际者,必不止一种社会,故此为恒言,彼为术语,此则尽人可解,彼则毕世罕闻。所业不同,言辞又异,因一辞不得其解,而求之专门辞书,虽罗书数十种,有未足备其应用者。此书编辑之时,皆分类选辞。至脱稿以后,始分字排比。就学术一方面而论,谓之百科辞书亦无不可。惟其程度皆以普通为限。枫窗小牍讥册府元龟,谓开卷皆目所常见,无罕觏异闻。此则普通辞书所不免,可引为此书解嘲者也。
1 F0 ~. r! T6 W1 |% j
& t+ N3 b8 |; h$ G$ B辞书之注释 6 a. W  i( r8 O; E* ?7 f
普通辞书注释必以简明为主,然,辞有引申假借,有沿革变迁。举甲不能遗乙,有委不能无源。往往一辞而有数义,一义而有数说。且法律名辞、科学名辞,各家著书率自标定义。因范围之广狭,遂生术语之异同。欲调停众说,即难免辞费。至形容实物并及其性质功用,叙述故事并及其因革源流。. P5 h$ P& r  _* w: Y
窃谓辞书,既以解释疑义,必使阅者疑义尽释,方为尽职。人之怀疑而来者,原因不同。若所疑在此,所释在彼,则负阅者之意,无异有问不答,或答非所问。故与其失之漏略,无宁病其繁冗。至羌无故实、望文生义之辞,非有疑问即无待诠释。如此者,概从芟薙,不以充篇幅。其音读,则悉从音韵。阐微改用合声,以其取音较易而又为最近之韵书。不至如天读为汀、明读为茫,古音今音之相枘凿也。
. C8 s8 |8 T, c9 y  r' C. f0 g
0 K- n) b9 _$ H) m# Z/ v辞书之图表8 g" h/ s. Q  n* A( @- N% d6 V
图表以助诠释,辞书中自不能少。然吾国名物,大率于公名之上,缀以专名。图其专名,则不可枚举。图其公名则同名而异物。博古诸图,一名数十器,方圆弇侈,器各异形。觚之不觚,遂不知所谓觚者何。若礼图,因经师之说,由想像而成。人异其说,谱异其图,纠纷牴牾,更可勿论。至虫鱼草木,若本草图、尔雅图等,往往取验实物。而不类以此3 S7 Q4 M" y+ x( P8 l
书与彼书相校,或原图与原书相校,又均之不类画工粗略,传刻湮讹,率尔摹绘,反滋疑义。慎择约取,其可助辞书之诠释者,盖百不逮一也。, F' r* S+ T2 d3 M+ m
他国辞书莫不有图,且分体、合体、平面、剖面。图因说立,图愈详说,愈明显。吾国有骤难仿效者,百工技艺所执之器,不能称以雅言,记以文字。虽摹绘为图,何裨学术?若正名辨物,则又别为一事,非辞书所能任其责矣。外国图谱所可规仿者,惟理化博物、科学器具,其名见于译籍,其理详于教科书。图与说相济,以成美则。为辞书所能载。若工业美术于彼,虽极精详,于我宁从阙略,蓋其事根于一国之文化学术,虽欲矫饰为工,固有所不能耳。故此书所载仅六百余图。关于礼器者,皆经学家所论定,或摹吉金古器以证明之。夸多斗靡,固非绘图之本意也。至表之为用约繁者,而使简综散者,而使聚横直,相参易,资比较,尤便检查。此书凡遇有纲有目、数列多项者,皆为列表。其尤繁者,则载于附录。固辞书所同,然亦诠释之一助也。
: l$ d6 G1 e2 G- W3 r& o4 v1 V
2 g5 D0 @) X9 G编纂此书之缘起  8 L/ q& N- U' t6 J. b. u
癸卯甲辰之际,海上译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鼓吹文明,法学、哲理名辞,稠叠盈幅。然行之内地,则积极消极、内籀外籀,皆不知为何语。由是,缙绅先生摒绝勿观,率以新学相诟病。及游学少年续续返国,欲知国家之掌故、乡土之旧闻,则典籍志乘浩如烟海,征文考献反不如寄居异国。其国之政教礼俗,可以展卷即得。由是,欲毁弃一切,以言革新,又竞以旧学为迂阔,新旧扞格,文化弗进。
9 `/ q: w) `9 e4 \. E友人有久居欧美、周知四国者,尝与言教育事,因纵论及于辞书。谓“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吾国博物院、图书馆未能遍设,所以充补知识者,莫急于此。”且言“人之智力,因蓄疑,不得其解,则必疲钝萎缩,甚至穿凿附会,养成似是而非之学术。古以好问为美德,安得好学之士有疑必问,又安得宏雅之儒,有问必答。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其语至为明切。戊申之春,遂决意编纂此书。其初,同志五六人,旋增至数十人。罗书十余万卷,历八年而始竣事。当始事之际,固未知其劳费一至如此也。
+ a5 T6 d0 b$ h) \7 o4 e3 E! U  W. m& I6 {7 |8 Q
编纂此书之经历  * l+ ]6 I/ K! O; E, P
吾国辞书方当草创,编者任事素乏经验。着手之际,意在速成。最初之预算,本期以两年藏事。及任事稍久,困难渐见。始知欲速不达。进行之程序、编制之方法,皆当改弦更张。蓋一书包举万类。非特愧其学识之不足,即汇集众长,欲其精神贯彻,亦殆难言之。举此而遗彼,顾后而忘前,偶一整理,瑕眚迭见。于是,分别部类,重加校订。迨民国初元,全稿略具。然一辞见于此类,又见于彼类;或各为系统,两不相蒙,或数义并呈,而同出一母。至此,欲别其同异,观其会通,遂涉考订蹊径,往往因一字之疑滞,而旁皇终日,经数人之参酌,而解决无从。甚至驰书万里,博访通人。其或得或失,亦难预料。穷搜冥索,所用以自劳者。惟流分派别,忽逢其源,则騞然尽解,理得而心安。始知沿流以溯源,不如由源以竞委。虽吾国古籍半多散佚,唐宋以来,所发生之名辞,不能尽知其依据,然知识浅短,失之目前,亦所在皆是。同人以此自励。源之一字,遂日在心目。当此书刊布预告之际,方考定,日有所获。因遂以名其书。譬之咳名,其子贤不肖不可知,而祝之以义方,则人情之常也。1 O' R# F! d* w5 ]4 Y
. {- w0 O/ L" _. Z4 j" j1 B
此书之所希望
1 {+ M1 ]+ J) e1 i: |2 P世界演进,凡事之后胜于前者,非独改良之易,而创始之难也。苟为社会所需,则经众人之监督,即得众人之辅助。任其事者,以寸心之得失,更参以局外之毁誉,朝斯夕斯,所以补苴润饰者,亦较易为力。故逸而功倍耳。' n6 ~4 K1 c4 p2 B( `5 b9 {
《韋勃斯德辞典》,世界所最著名之辞书矣。今以其最初之本,校通行之本,原稿之所存者,已十不二三。蓋无岁不改易增广,以求适于社会之用。凡编纂辞书者,固为当然之职务也。惟是耳目所未周,心思所未及,则不得不藉他山之助。今纽约最新出之《二十世纪大辞典》,有吾国闻人著名于著作者之列,而摄影其上者。蓋知识之交换,辞书尤足为之绍介。海内外宏达苟有以裨益此书,又岂独此书之幸欤!( f) \) F8 i- j0 j
陆尔奎志" n$ F/ c3 Q! v8 v* B
# ?5 q3 J3 @5 t: P

& U" C7 y2 q8 I( K, q$ K" b0 J. c; ?1 y6 h癸巳八月初三输入电脑
4 B' ^% [9 L& g9 Y1 p+ P3 R
, P) F- U( Z2 |& }/ |& k: _
: N! b& E) {* P' o; \- f3 @0 H3、伊夫三读说略,知陆尔奎先生编纂《辞源》之情:“譬夫咳名,其子贤不肖不可知,而祝之以义方,则人情之常也。”(“咳名”,语出《礼记》,“父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全句意思是说,把本辞典命名为《辞源》,不论是否名实相副,都是编委们的期望和寄托。这和老来得子并给爱子命名的情景非常相似,不论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否成才,都愿意给孩子起个好听的名字,以表示对爱子的期望。此“人情之常也。”)
9 i4 Q2 w6 q/ V0 X, I3 w
% T8 [. B' w+ o* j) x  E( T8 K3 K* U5 q2 Q0 N% N% l3 v$ x

" h5 P3 w1 d9 Q+ u) X6 j: D/ p, k' y" q/ w  B' B! G2 X

. T& ]+ n. Q( r. p
9 G4 F& y( W3 D8 \2 E: w9 N5 v* v9 g  K" F) n' y

作者: 姚广南    时间: 2013-10-21 16:54
以为我姚氏网、宗亲会等,不符合法律规定!* x9 a) N& K' v3 n5 Y( {
' c2 V+ O7 W& X5 ~
应注意这个问题。小心驶得万年船。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3-10-21 18:33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3-10-21 18:42 编辑
. o5 Y7 U: d3 w. Q/ `
姚尚明 发表于 2013-9-5 14:24
* R+ T0 ~) x  Z& s6 D2 n: y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感谢印松宗亲的提醒。
- l; a3 m% Z! X; E) j5 a

; w/ l5 Y( E( R  x# v8 m家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我们以家族作为根本,建立网站,组织联谊会,这都是极为自然的事情,既合情又合理,更合法,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任何违法的因素,这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和论证的呢?这与不符合法律规定扯不上关系。
作者: 姚礼龙    时间: 2013-10-26 16:49
姚先登 发表于 2013-10-21 18:33' W' R8 N7 r  E& m. V
家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我们以家族作为根本,建立网站,组织 ...
8 g8 y; b* z' P' [+ F6 E- `& e  d2 B
因为这里是中国,宪法的实用性不大。
1 Y8 T9 W- p# H9 G# L+ D9 m# H2 [( t9 R
作者: 姚凤阁    时间: 2013-10-26 17:23
姚尚明 发表于 2013-9-5 14:24/ `  D) _  v$ z/ R9 I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心驶得万年船。感谢印松宗亲的提醒。

, g" |8 x( S: R3 ^4 O小心驶得万年船,说得好!问好尚明亲!4 L- z! Q) j/ s* T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