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姓源寻根 [打印本页]

作者: 河南姚亚峰    时间: 2009-4-2 13:55
标题: 姓源寻根
姚姓氏族徽号
( Q! w$ T% o/ ?' x$ A5 T6 x  b2 m: D2 H9 [. l$ j* A
图腾是原始先民氏族部落的徽号。徽号为一象形姚字。图左为一蹲姿作摘桃状女人;图右似河水绕流,两岸桃林密布。姚、桃声近。鲜明地显示出舜帝生姚墟,其氏族以桃树为图腾的意象。
7 C% _% x8 U# J+ w5 b" _' L# {. |. z/ z( H- E( f( m1 g
姓字释义. t! _4 c: @3 B2 Z) Y0 {

" W2 a8 K6 Q" x1 k" J《说文》:“姚, ,虞舜居姚虚,因以为姓。从女,兆声。或为:姚,娆也。《史篇》以为:姚,易也。”《汤注》:“姚,虞舜居住在姚山,于是用姚作姓。另一义说,姚是美好的意思。”姚以兆为姓,古占卜问易,与龟纹象形。" {% N8 d' |/ w/ R( g% B

' y; Z* v! _3 g. s姓源寻根
9 \1 T' n4 y! h3 l. }: E6 X5 W1 P- _$ ?) O% O9 d0 p) f" R" T1 a
姚姓是中国第64位姓氏,主要分布于四川、江浙一带,姚姓人群大约占当代人口的0.35%,即每10000个中国人中姓姚的人至少有35个,总人口大约近420万。
3 E( N# a$ F6 T' A* {5 d9 W6 k1 A" T; W; K8 R; @. P" _! r$ @& f/ C* ^
姚氏得姓来源二:妫姓之姚和少数民族改姓。
9 E9 I& t6 u5 g) k8 N8 C: {6 ^1 c( K0 Y; Q/ \* ^" i5 c
一、出自妫姓。帝舜居于妫水(今山西永济)而姓妫,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西)又姓姚。姚以兆为姓,兆即古代占卜时火灸龟甲所出现的裂纹如象形兆字,舜擅长占卜,故称姚姓。姚姓是妫氏族的支脉,公元前2070年,夏封舜之子商均于冀(今河南虞城西南),商王封舜后裔虞遂于陈(今河南淮阳东南)。周武王灭商后封商均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的陈人。至春秋,陈厉公之子陈完(陈敬仲)奔齐,改姓田。西汉末,田完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其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居吴郡(今江苏苏州)改姓妫。妫恢裔孙妫敷南迁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改姓姚。由此可见,姚、妫二姓同宗,此支则成为当代姚姓的主流。
/ Z, j% \1 d- b; ^5 k/ J
3 n0 n, K, J% M# S二、出自外族改姓。姚姓中融入外族是在西汉以后。东晋南安赤亭姚氏,其祖先为舜帝后裔,后迁入甘青融入羌族,至晋时成为羌族大姓,世为羌酋。公元384年姚苌在陕西长安建立后秦王朝,历三帝,共三十四年,后秦亡后,其子孙有迁江南,混入汉族之中。北宋金国女真族中有姚姓;清朝满洲八旗耀佳氏、纳喇氏等一部分氏族集体改姚姓。) o0 _; O3 S" b- Q  D+ X9 r

; a7 S  Y3 C) ?, D9 k. b% I族 源 流 向
) u0 U! |3 m0 {/ ~/ H+ C. P, K6 Y% Y: Q* s  C. X3 f
妫姓姚氏最初繁衍于今山西永济的妫水一带,后来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今甘肃陇西及江苏苏州一带。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也甚为缓慢,至晋代开始,姚姓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羌族首领弋仲后裔及所率部众以姚为氏的加入,姚姓家族才得以壮大起来,今天姚姓的中国人,大多来自这两支姚氏。这两支姚氏后不断地繁衍播迁,在唐代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代以后,姚姓繁衍得也甚为广泛,已遍及我国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省的姚氏繁衍播迁最为旺盛。四川、云南等地的姚姓大多是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播迁而去的。其中云南省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因此地多姓姚而置姚州,其治所就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姚氏入闽,始于唐初。据《漳州府志》所载,陈元光入闽开辟漳州时,亦有姚氏将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入广东等地。9 ~/ S! i6 Q$ V9 f# ]; g

! `0 T. g4 g1 Q6 W1 C5 T偃师姚姓,除土著居民外,多自山西及河南省各市、县迁入。缑氏镇姚凹、孙坡等村姚姓多称其族为唐宰相姚崇后裔。
; {" Y5 i  l( Q
4 @& i3 X* v. s; L0 G偃 师 支 脉
# b* D& [0 }7 c( V3 `; N' W. q1 b, ]& P9 u9 G- C' i
偃师姚姓在全市姓氏中排第55位,共634户272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33%,主要分布于缑氏镇、邙岭乡、城关镇及顾县镇、诸葛镇、佃庄镇、山化乡、府店镇、寇店镇等。(见图片91)7 v4 R" c0 X+ R! m' ]3 f: [( a
6 m8 B3 j  {$ _# J# `
缑氏镇姚凹村姚姓 《姚氏家谱》尊姚宣业为始祖。姚宣业,南朝陈国征东大将军,居吴兴。至四世姚懿,仕唐,由吴兴迁峡石。五世姚崇,为唐中兴救时宰相,居洛阳。十四世姚起铉,流寓山西洪洞。自陈至明,计有二十二代,宦游相接,文人蔚起。二十二世姚才,生子五人:长恭、次宽、三信、四敏、五惠,明初从山西洪洞县柳沟村分迁至洛阳、陕州、孟津、巩邑、襄县五地。其中姚敏和叔父姚钦迁巩邑,首迁瓦公川,恐愚后,复迁回郭镇,虑水患,三迁鲁庄。至三十一世姚忠义,于明中期自鲁庄迁姚凹村。今已传至四十五代,有162户712人。
; A4 N/ _9 P# ~* X3 {) n  B2 D. B7 F% b
分迁地:
3 _- l; N( u  v- X0 I  q1 k* B0 w% O
缑氏镇镇柏谷坞村9户45人,清末迁入,始祖为三十九世姚气。王湾村10户52人,始祖为四十一世姚万喜。后王湾迁入村一支,今有1户4人。
( t: k2 `6 @8 a  m6 u7 z6 h1 p9 [% P9 W( R0 y& x( B0 z1 p; ]
缑氏镇马屯村姚姓  明朝中期,巩县鲁庄姚泽广,因遭天灾,住马屯外婆家,后在此落户,今有280户1200人。金屯姚姓,1919年由马屯迁入,始祖姚堂,今有8户30人。3 q( D6 N7 V% M- X% p- p

8 G6 v; |2 V. \7 R8 Z) t8 V邙岭乡牛庄村姚姓 牛庄《姚氏家谱》载:“明末,李际遇反,攻打鲁庄东大寨(寨主姚涵),吾族伤亡达三千余人,寨破,死难、投井、自缢、外逃者,皆有之,幸存仅有二十余人(据巩邑志载)。三十世安邦公,就是在此次劫难中逃至偃师牛庄者。”牛庄(包括牛新村)姚姓今有78户312人。
+ t, |: o3 X" `! ]$ L# r+ L- T1 C0 R' D# X
分迁地:
2 W$ X8 v' C) c+ Y* l$ w, M: g# e, z' F; `
牛庄姚姓第四十一世姚遂心,于清同治年间迁往偃师老城,今已传至第四十七世,城西村有7户27人,北关有7户21人。5 x2 _( l. v+ A( X$ y

. f: R5 Z! L2 W4 P  h5 k8 M  Q顾县镇迴龙湾姚姓 清末由巩县鲁庄迁入,始祖为三十六世长门姚文程,今已传至四十二世,有12户40人。
- f7 o. \. g4 r5 u+ {& N6 \9 {
4 k- [* ^& H0 s! t. g2 h( [缑氏镇南家村姚姓 1976年嵩县库区移民迁入,始祖姚东方,今有1户6人。- e+ g* r! O5 c* b, `4 x

; d! j/ o, j/ \& f! F/ ]6 Z4 g大口乡符寨姚姓 1户4人,1975年由嵩县曹子沟迁入,始祖姚松芳。
8 [3 e) [* Q3 a% X0 S# y& M5 v7 f4 s/ P4 ?& A& p+ g2 f2 h
顾县镇营防口姚姓 解放后由洛阳迁入,始祖姚满仓,今有2户9人。: b8 O4 o1 a* Y* i0 E5 w. i0 a

8 h) Q; Q; g/ e* K诸葛镇西白塔村姚姓 明朝时由洛阳姚凹迁入,今有9户34人。刘窑姚姓,1974年从汝州大裕迁入,今有1户7人。0 I0 W$ z. z! X+ C( B6 T

9 {, ^7 J; y# q9 W9 \山化乡汤泉姚姓 相传从山西洪洞县迁入,今有3户12人。
6 p& o/ J8 l. C
- c2 L5 D% d% w& c5 z& U$ i首阳山镇古城村姚姓 1990年从陕西迁入,始祖姚怀立,今1户3人。3 u9 X2 v& N, Y% [" g. H- |  T

' o' L  Y0 S, k) O6 Q) g( O% E邙岭乡周山村姚姓 1942年从孟津县迁入,今有3户15人。% \5 j& j3 s2 b1 i/ E

6 b2 Z' a( v4 U( t市区姚姓226人。
6 y; h% D$ w$ |2 p9 T& Y2 p1 ]6 c
待考姚姓 邙岭乡杨庄村8户31人。城关镇西寺庄村1户4人,窑头村6户23人。缑氏镇孙坡村10户62人,缑氏村2户12人,邢村1户1人,刘庄村1户3人,布村1户3人,扒头村1户1人。寇店镇水泉村2户13人,后迁庞村镇东庞村1户1人。府店镇府西村4户18人,东口孜村2户9人。佃庄镇酒务村8户32人。山化乡台沟村4户17人,忠义村1户1人。8 Q+ I$ S& p9 F
7 a- Z$ h: K# w' ?1 ?8 ^+ V1 o
名 人 贤 士  k# _: i0 S2 w6 h0 s# W7 j
* O# H( n) i2 F2 k# U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姚姓历代名人216名,占名人总数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八位;姚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7%,排在并列第三十位;姚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63%,排在第三十三位。南北朝时期姚苌,本羌人,独立建大秦国,史称后秦,为历史上唯一的姚氏政权。当代偃师姚姓的名人有:% j3 N0 _" W$ \: B) G
! S$ s% Y" _8 A& H0 v7 S
姚德纯(1907—1945) 又名定源,邙岭乡牛庄村人。师范毕业后曾在牛庄小学任教。1937年赴山西参加薄一波领导的抗日决死队,先后任山西省五台县民政科长,河北省混源县县长等职。1945年在五台山战斗中牺牲。% Q! u8 j" x; o3 I) B
$ J( y, E/ b' t
姚太林:缑氏镇姚凹村人。1937年在偃师中学加入共产党,毕业后赴延安学习通讯,翌年被分配到中央电台作报务员,解放后在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等单位工作,后调电子工业部任计划司司长。1982年离休。
& [, T% o* n$ z+ b; z7 r1 U3 P
' i3 w( M, b2 D. u5 _+ |. X* V7 C姚裕民:缑氏镇柏谷坞村人。中共党员,曾任洛阳地委群众运动组组长,后任省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省中医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 K0 K/ M: E
; Z9 r& f( o/ p) e2 Q5 L6 ^
姚仁杰:邙岭乡牛庄村人。县水泵厂工作。1950年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6 e3 m  A" R) h

2 T% _: G0 C* i+ n4 ~' T$ s/ G郡 望 堂 号
8 ^+ s3 O5 I. W; U- D
! f4 T- M! `4 ^: D: d7 K; J& ^0 p郡望 姚姓望出吴兴、南安等郡。0 L! h0 _$ i) t, L9 f4 H8 d

# I; g% Z/ W" l) H' I4 Q4 G0 X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省吴兴南)。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此支姚氏开基始祖为西汉末代睦侯田平之子田恢(改姚姓)。
% ]( A) Y0 B" e2 M; Y. ^6 C7 A* q. ^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分汉阳郡置郡,治所在豲道(今甘肃陇西渭水东岸)。相当今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地。此支开基始祖为南北朝时羌族首领姚弋中,其子姚苌在长安建后秦称帝。3 ^1 N. T0 l; W# b5 `1 V

: t) E! S  m8 P2 V: g+ H堂号 “仁圣堂”:舜帝姓姚氏是至仁圣明的帝王。5 p4 L$ u. F- U" ~
( o3 e. J/ A* B2 O/ Q
族 训 字 辈5 h  F1 `( f# [. F9 b1 r8 j0 Z* b
1 n$ u" d( A6 i/ R6 {9 V- @6 _) f
缑氏镇姚凹等村姚姓从第四十一世起排行字:+ ?5 O/ P7 y1 A, ]- l" v
9 U  r6 U6 U' C: M6 n) r% ]( S2 D
孝友乃家宝 诗礼延庆绪 作述耀先祖 佑启荫芳庭
! K6 M& K# K3 U7 o' a
* H5 |3 S4 K$ Q" x- l3 e# e姓 氏 楹 联8 a9 N- F; Q  q  q

' I  c/ H2 R0 U( z3 y: n( g学闳两汉①             大典光华夏③
; m4 E7 L5 H! |; i9 r
" d& k% Z4 v& u- {+ r9 @% X书撰梁陈②             文章耀桐城④
6 I# G2 f$ ^+ p+ c9 S$ O4 M8 \2 a" o$ _
父子成双史⑤            远山岚邑近
( p3 u+ M. ~5 C# x: \" m! s% f5 M4 ~4 [. |: C; m
兄弟号二姚⑥            斜日树阴疏⑦, q9 q, M4 r5 s6 i% X

) |) `' G" k$ `注释:; R0 d# y8 S6 Y
3 s' i1 U0 G; G9 k6 l7 s& z
①元代翰林学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从许衡游,有两汉风,以真知实践为事,为文闳肆博,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并有《牧庵集》等。$ e* P9 N2 P# \  p1 u- a

# m$ c, y8 Z5 R( l②隋代散骑常侍姚察、励精学业,授秘书丞,敕成陈、梁二史。未毕,临亡戒子思廉续成之。+ J2 L+ ~- }3 K* _$ k! F
1 _7 d; a% V7 ?
③明代诗画家姚广孝,长州人。十四岁度为僧,工诗画,识阴阳数术之学,为燕王心腹谋士。燕王立,录功第一,拜太子少师,纂修《永乐大典》。
8 ]. j( s% E1 F$ o  X1 i9 H
& Z! f& G, n( C' x④清代散文家姚鼐(1931—1815),字姬传,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书院、中山书院等,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为后人称道。有《惜抱轩文集》、《诗集》等。' Y8 M  o& Z' t( Q2 i$ a1 `% Q

2 r% H% E% a/ j5 T⑤隋代姚察与其子姚思廉共同完成陈、梁二史。7 c; x, ]  y1 H( s+ F& t! @& ]
6 |& [5 I0 Q1 P% K+ K% z  p. h
⑥宋代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雄定建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乐为之用,兄弟均立大功,声盖一时,吴中号“二姚”。  }5 X* L  T! }% _* u" I

! u0 l8 i/ l5 b8 {2 ^⑦唐代诗人姚伦《过章秀才洛阳客舍》诗中句联。姚伦,为唐代扬州大都督府参军。
/ D6 ]! |& m, ]" o7 c; S( x5 ?, I/ _9 J% R5 L
+ u% X- L" y; U; x6 d2 g' J. b
* a9 C* D) S; I
0 K9 n1 z- w0 g7 u- G

  c8 C. A8 `" W6 e+ L: X本文标签:
' I5 I+ @$ i0 v* V
- c1 V0 k3 z3 m5 \!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