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遗传”。在当代,有些人不了解它的科学道理,在姓什么的问题上太随意了。
我国《婚姻法》的相关法律条款体现了男女平等,只要父母双方同意,子女姓氏可以自由选择。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随着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日益提高,越来愈多的“独二代”生育高峰的到来,争抢姓氏将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夫妻双方对姓氏观念的宽容度更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孩子不管姓什么都是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看,姓氏只是人的一个符号和社会标签,那么无所谓用男方还是女方的。当然,那些为孩子争抢到女方姓氏的人不一定知道,他们所追求“传宗接代”的那个“种”,还是男方千古不变的遗传“基因”。
传统的姓氏反映父系血统。而许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数千年来人们在这个符号中注入了血缘、族谱、宗法等传统内涵,特别是老一代人更有着强烈的“承祖”意识,他们把孩子的姓氏看做是“香火传承”的标志。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除了“上门婿”和一些有子女随母姓习惯的地区以外,子女大多随父姓。
科学研究表明, Y 染色体是男性特有的染色体,而且在世代传递中保持不变。男孩都继承了其父亲的Y染色体,而中国人传统的姓氏就相当于这条染色体上的固定遗传“标准记”,是以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和繁衍史,中国人姓氏传递的稳定性在当今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姓氏的传递是连续和稳定的,展现了在历史的进程中的血缘痕迹与生命遗传,有长达5000多年的姓氏史,习惯上用男方的姓,以父系方式一代代传递,是有一定的人文和科学基础的,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人口之多,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是一个宝贵的数据库。
从中国人姓氏和同姓人群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可能找到探讨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进化的重要途径和科学根据,甚至可以解开人类遗传的奥秘。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找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这对于研究地域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分析和病因有重大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稀有姓氏的统计研究,对了解人群姓氏与遗传基因的关系,迁移规律等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代,,如果我们对这份珍贵遗产——姓的传承的太随意中,中断了传承的姓氏传递,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虽然夫妻双方在姓氏的选择上权利是平等的。但为了我们自己和民族的健康和未来,用男方的姓更有意义些。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